{小学数学}第1课时小数加减法1-[仅供参考]

合集下载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一课时课件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一课时课件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一课时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章节的第一课时。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点对齐的方法,能够准确进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的小数加法和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明确其运算意义。

2. 学会小数点对齐的方法,能准确进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3. 能够运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小数点对齐的方法,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找出小数加法和减法运算中所涉及的数量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计算器、小数加减法计算题卡。

学具:练习本、铅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购物场景,提出问题:“小明购买了一本书,价格为12.5元,他还想买一支笔,价格为3.6元。

请问他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2. 例题讲解引导学生发现,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小数的加法。

接着讲解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强调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

3. 随堂练习出示几道小数加法的题目,让学生尝试计算,并讲解解题过程。

4. 知识拓展介绍小数减法的概念,并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小数加法:小数点对齐按位相加结果保留相应的小数位数2. 小数减法:小数点对齐按位相减结果保留相应的小数位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12.5 + 3.6 = ?;12.5 3.6 = ?(2)应用题:小华买了一本书,价格为15.3元,他给了售货员20元,请问他应该找回多少钱?2. 答案:(1)12.5 + 3.6 = 16.1;12.5 3.6 = 8.9(2)找回:20 15.3 = 4.7元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小数加减法ppt课件

小数加减法ppt课件

面积单位换算
计算面积时,不同单位( 如平方米、平方厘米、平 方毫米等)之间的换算同 样涉及小数运算。
体积单位换算
在测量体积时,不同单位 (如立方米、立方厘米、 立方毫米等)之间的换算 也需要运用小数加减法。
温度变化表示及计算
温度差的计算
温度与热量转换
在气象学、物理学等领域,经常需要 计算两个温度点之间的差值,这涉及 到小数减法运算。
简化计算过程策略
01
凑整法
将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的数凑 成整数,可以使计算过程更加
简便。
02
分组法
根据数的特点进行分组,可以 使计算过程更加有条理。
03
提取公因数法
在连加或连减的算式中,如果 有些加数或减数含有相同的因 数,可以提取出来,使计算过
程更加简便。
避免误差传播方法
01
02
03
精确计算
在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时,需要保证每一步的计 算都是精确的,避免误差 的积累和传播。
小数具有精确度高、表示范围广、运算简便等性质。
小数加减法意义
•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小数加减法是数学运算中的基本 内容之一,它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购物 、计算工资等。掌握小数加减法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 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小数点对齐原则
小数点对齐原则
在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时,必须先将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上的数字才能直 接进行加减运算。这一原则保证了小数加减法的正确性和精确性。
保留有效数字
在计算结果中,需要保留 足够的有效数字,以保证 结果的准确性。
注意进位和退位
在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时,需要注意进位和退位 的问题,避免因此产生的 误差。

小数加减法1完整版课件(1)

小数加减法1完整版课件(1)

小数加减法1 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第一节内容,即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小数点对齐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步骤,并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方法的理解与应用,小数加减法计算步骤的掌握。

2.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购物小票,引导学生观察小票上的价格,提出问题:“如果小明买了3.25元的铅笔和2.48元的橡皮,他应该支付多少钱?”2. 例题讲解讲解小数点对齐的意义,通过示例演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步骤。

3. 随堂练习(1)3.25 + 2.48(2)5.67 1.89(3)7.81 + 4.35(4)10.0 3.65. 应用拓展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小数加减法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小数点对齐方法2. 小数加减法计算步骤3. 示例计算题及答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4.32 + 1.78,6.5 2.37(2)应用题:小红买了2.6元的糖果和3.8元的饼干,一共花了多少钱?2. 答案:(1)6.1,4.13(2)6.4元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掌握情况,是否能够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

2. 拓展延伸:在学习了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小数点对齐方法的理解与应用2. 小数加减法计算步骤的掌握3.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解析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小数点对齐方法的理解与应用1. 解释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通过直观的图示或动画,让学生明白小数点对齐的道理,理解其背后的数学原理。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10篇)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10篇)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10篇)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10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1[教材简析]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

教材创设了学生十分熟悉的购物情境,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竖式进行计算,并结合口算方法和过去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算理。

“试一试” 和“想想做做”主要巩固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让学生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解决有关小数的实际问题,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基本方法,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你知道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吗?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小数呢?2、能将这些物品的价格用小数表示吗?(例题中食品的价格先用元角的形式写出来)3、一位同学用他的数学日记向我们讲述了他一天中遇到的小数问题,让我们跟随他一起开始今天地学习好吗?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一)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减法1、日记:5月21日,晴。

昨天数学课学习了小数,老师让我们到生活中去寻找小数。

今天一大早我就在家门口的早点店看到了它们,正好还没吃早饭呢,我想买一个馒头和一碗豆浆吧,要用()元呢?我还想给妈妈买碗面条,一碗面条比一碗馄饨贵()元呢?2、日记中提出了几个问题?哪两个问题?怎么解决呢?(老师板书算式)请你和同桌商量一下,说说你是怎么算的?(汇报两题的思考过程)3、这两道题能用竖式来计算吗?在草稿纸上试一试。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1课时 小数加减法(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1课时 小数加减法(人教版)

《小数的加减法》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小学数学四年级选用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教材,其中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编排了“小数加减法”这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近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前面非常熟悉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

这一教学内容与老教材相比,突出了计算不在是枯燥乏味,而是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

让学生感到计算学习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

再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

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知中。

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教法和学法分析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三点: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具有对新生事物好奇的特点,借助“克隆牛”这一较新鲜事物的出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兴趣。

让学生提出2003年我国克隆牛的有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

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在巩固提高环节设置我与姚明比身高等的问题情境。

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

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由学生自己收集有用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1课时 小数加减法(1)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1课时  小数加减法(1)

年龄
7岁 8岁
体重/kg 26.7 30.6
9岁 10岁 34.5 38.8
(1)小明从7岁到10岁,体重增加了多少千克?
38.8-26.7=12.1(kg) 答:体重增加了12.1千克。
年龄
7岁 8岁
9岁 10岁
体重/千克 26.7 30.6 34.5 38.8
(2)哪一年比上一年增加得最多?增加了多少?
(教材P72 T8)
2.
我们班要买一个足球和一个排球。
75.80元
92.50元
45.50元
58.00元
可以怎样买,需要付多少钱?
可以买第1个足球和第1个排球。 75.80+45.50=121.30(元) (答案不唯一) 答:可以买第1个足球和第1个排球,需要付121.30元。
拓展运用
在下面的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
12.53+4.67 =17.2
12.53
.. 验算:1 7 . 2 0
+4.67
11
- 4.67
1 7.20
12.53
6.07+4.89 =10.96
6 . 0 7 验算: 4 . 8 9
+4.89
1
1 0 .9 6
+ 6 . 017 10.96
5.64-1.78 =3.86 ..
5 . 6 4 验算: 3 . 8 6
30.6-26.7=3.9(kg)
34.5-30.6=3.9(kg) 4.3>3.9
38.8-34.5=4.3(kg)
答:10岁那年比上一年增加得最多,增加了4.3千克。
巩固运用
1.
(教材P71 T3)
0.35kg
0.95kg
杯里的水有多少千克? 0.95-0.35=0.6(kg) 答:杯里的水有0.6千克。

《小数加减计算》完整版课件.

《小数加减计算》完整版课件.

《小数加减计算》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小数加减计算》。

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详细介绍了小数的加减法运算,包括小数点对齐、补位、计算方法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小数加减运算的基本原理,掌握小数点对齐和补位的方法。

2. 能够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运算,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 能够运用小数加减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和补位的方法,以及小数加减运算的运算规则。

教学重点:熟练进行小数加减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购物、身高测量等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小数加减运算的实用性。

2. 例题讲解:a. 教师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小数点的位置,进行小数点对齐。

b. 讲解补位的方法,演示计算过程。

3.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PPT课件上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4. 答疑环节:针对学生练习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

5.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小数加减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分享成果。

六、板书设计1. 《小数加减计算》2. 内容:a. 小数点对齐方法b. 补位方法c. 小数加减运算规则d. 实际问题解答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计算题:完成练习本上的小数加减运算题。

b. 应用题:根据实际情况,列式解答小数加减问题。

2. 答案:a. 计算题答案:见练习本。

b. 应用题答案:见练习本。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小数加减运算的情况,以及对教学方法的反馈。

2. 拓展延伸:a. 课后收集生活中涉及小数加减运算的问题,进行解答。

b. 探索小数乘除运算的运算规则,为下节课学习做准备。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小数点对齐和补位的方法2. 小数加减运算的运算规则3.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4. 作业设计的题目和答案一、小数点对齐和补位的方法1. 对齐原则:将参与运算的小数的小数点上下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

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6.1 小数加减法(第1课时 小数加减法(1))-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6.1 小数加减法(第1课时 小数加减法(1))-人教版
答:9岁那年比上一年增加得最多,增加了2.9千克。
三、巩固反馈
3.小明身高1.45米,他站在0.44米的台阶上时,比老师高0.05米, 老师身高多少米? 1.45+0.44-0.05 =1.89-0.05 =1.84(米)
答:老师身高1.84米。
四、课堂小结
计算小数加减法时,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的数 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点上 小数点(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1 小数加减法 第1课时 小数加减法(1)
一、情境引入
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哪些 地方经常用到小数?
周末去商场购物,小丽的妈妈给小丽买了一 件毛衣花了86.5元,又买了一双鞋子花了59.6元, 一共花了多少钱呢?
上面的情境涉及到什么数学问题? 你会处理小数的计算问题吗?
二、学习新课
用加法。
- 2 2. 7 7. 1
答:小明从7岁到10岁,体重增加了7.1kg。
三、巩固反馈
2.下面是小明的体重统计图。 (2)哪一年比上一年增加得最多? 增加了多少?
24.6-22.7=1.9(kg) 27.5-24.6=2.9(kg) 29.8-27.5=2.3(kg) 2.9kg>2.3kg>1.9kg
计算小数减法时,要注意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借1 当十再减。
五、作业布置
作业:
-0.8 6 .4
验算: 6.4
+ 01. 8 7. 2
15.62 - 7.46 = 8.16 ·1 5 . ·6 2 -7.46 8 . 16
验算: 8.16
+ 7 . 4 16 1 5 . 62
三、巩固反馈
2.下面是小明的体重统计图。 (1)小明从7岁到10岁,体重增加 了多少千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计算整数的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这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小数,现在来复习跟小数有关的内容。
2.填空。
在小数中,小数点左边是()部分,右边是( )部分。
3.化简下面各数。
7.150 =( ) 3.00 =( ) 0.200 =( )
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两位小数。
1.2 =( ) 14 =( )
2021年{某某}小学








教 师:
年 级:
日 期:
第6单元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1课时 小数加减法(1)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位数相同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2.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4)小结:从这两个算式我们看出小数加减法和整数是相似的, 只是要多小数点。
(5)计算:1.25+0.45 4.38-1.28
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出现什么了?像这样的情况你知道还可以怎么写吗?根据是什么?
(6)小结:当小数加减法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出现0的时候,我们要对结果进行化简,向横式汇报的时候就写最简结果就可以了,这也是我们数学简洁美的一种体现。
2、P72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这两题都是根据什么来做的?一起告诉我什么是小数的性质?
学习
新知
环节
二、自主尝试,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1)尝试笔算
6.45+4.29=10.74 6.45-4.29=2.16
6.45 6.45
+ 4.29 - 4.29
10.74 2.16
(2)师:大家同意这样写竖式吗?
(3)比较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异同: 计算方法上都是一位对着一位减是一样的,不同之处在于小数点,盖住小数点就是大家熟悉的整数减法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 学 过 程】课堂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问题情境与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应用
设计意图
目标达成
导入新 课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笔算下面各题。
4257+4305 = 8350-737 =
结合上面两道算式,复习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