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基本常识
书法基本常识介绍课件(共36张PPT)

常用书法用具
02 笔有“四德”——尖、齐、圆、健
尖
所谓尖或锐,是说笔锋尖锐,不秃。 笔毫聚拢时,末端要尖锐。选购新笔时,毫毛有胶聚合,很容易分辨。在检查旧
笔时,先将笔润湿,毫毛聚拢,便可分辨尖秃。
齐
在挑选毛笔时,由于笔尖润开后需要压平,因此很难检查毫尖是否平齐。当毫尖完 全润开后,长短相等且无空隙,这样在运笔时才能达到「万毫齐力」的效果。
常用书法用具
圆
指笔毫圆满如枣核之形,就是毫毛充足的意思。如毫毛充足则书写时笔力 完足,反之则身瘦,缺乏笔力。笔锋圆满,运笔自能圆转如意。选购时, 毫毛有胶聚拢,是不是圆满,仔细看看就知道了。
墨分“松烟墨”和“油烟墨”两种,松烟墨由松树烧取的烟灰制成, 色乌光泽差,胶质轻,更适宜书法;而中国画则常用油烟墨,其色 泽黑亮,胶质重,绘画效果更佳。
常用书法用具
(3)墨的用法:
古人论画时讲用墨有四个要素: 一是“活”,落笔爽利,讲究墨色滋润自然; 二是“鲜”,墨色要灵秀焕发、清新可人; 三是“变幻”,虚实结合,变化多样; 四是“笔墨一致”,笔墨相互映发,调和一致。
露锋的写法
与藏锋相反。 其起笔是笔锋着纸后向右下,然后抑住笔毫的转动,直
接转折角度而向右行笔。
书法作鉴赏要素
(2)正锋、侧锋
• 正锋也称中锋,其用笔是以主毫在点画之中为特征。 • 侧锋是书写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志。需要我们在学习的
过程中仔细体味。
书法作鉴赏要素
(3)调锋
调锋就是在书写过程中不断调整笔锋的方向和位置,始终保持笔锋的端正,以免在运笔过程中出现不协 调的偏锋,甚至导致错误。
书法四级考试书法基本知识

书法四级考试书法基本知识
书法四级考试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知识:
1. 书法基本功:理解、把握和运用书法基本功,包括笔画、结构、形态、构图等。
2. 书法基本字:熟悉六书基本字、偏旁部首的构造和笔画顺序。
3. 书法鉴赏:通过阅读和分析名家书法作品,对传统和现代书法的演变、特点和风格有一定了解。
4. 书法书写技法:掌握运笔、泼墨、晕染、点画等技法,能够熟练表达书法作品所需要的效果。
5. 书法常识:了解书法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传统文化背景以及书法作品的分类和评价标准。
6. 书法作品创作:能够根据规定的题材和要求,正确运用书法基本知识和技法创作书法作品。
以上是书法四级考试的基本知识要点,考生需要在这些方面进行系统学习和实践。
最全的书法常识,收藏起来随时用。

最全的书法常识,收藏起来随时用。
经过几个月漫长的找资料,终于呕心沥血把史上最全书法常识整理了出来,内容比较多建议收藏起来慢慢看一书法作品格式1.条幅:以长宣纸全开及对开(半截或半折),直书之作品为条幅。
2.楹联:两张对开条幅,分别书写上下联语者,亦称对联、对子或楹帖。
3.中堂:将料纸全开或比全开稍小而单独或并挂于楹联间之条幅。
4.斗方:将宣纸裁成八开左右大小(约1尺见方) 之体裁。
5.匾额:又称横披,条幅横书装框或刻于木板悬挂于壁上。
6.条屏:以中堂、条幅等尺幅相类之料纸,写成一组作品,依诗文长短。
7.扇面:尺寸如扇形,有纨扇与折扇,亦可装裱或轴成册。
8.册页:将小幅作品装裱以便翻阅,合之成册,展开成册故名册页,其内容或相互连贯,或单独成立。
9.手卷:亦成横轴,不便悬挂,只适合在书桌上舒展,观后卷置之横幅作品二样式的落款与钤印1.样式的落款在创作之前,首先要选择所书写的内容,内容要求健康、积极向上,也可写古代或当代诗词或名句。
内容确定后可考虑书写形式,是写中堂、对联、横幅、条幅还是册页、斗方;是写大字还是小字,写几行,纸多大?还要留下落款的位置。
正文内容不可齐边顶头书写,四周要留有空白。
中堂、对联、条幅这些竖式书作上下留白(称天头、地头)要大于两侧。
一股上空又大于下空。
譬如写条幅,天头留白十厘米,地头可留白七厘米,两侧可各留白三五厘米。
横幅留空左右相当,但要大于天地,天地留白均等。
斗方、册页留白四周大致相同。
四边留白确定后,根据字数多少及纸的大小折行或叠格子。
创作时,大字写完了换小笔写落款,落款竖写,可写两行,也可一行只写作者姓名(称穷款)。
根据留空多寡落款,可写内容出处,还可写年代,最后写姓名,“某某人书”。
一般落款字小于正文的字,书体可于正文相同或带行意的楷书以示区别。
最后盖章,钤印,指盖印章。
印章分朱文印和白文印两种。
朱文印又称阳文,即字是凸出的,印在纸上字是红色的;白文印又称阴文,即字是凹陷的,印在纸上字是白色的。
中国书法基本常识

书写工具,即“笔、墨、纸、砚”,也称“文房四宝”。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元代书法家赵孟頫也强调“书贵纸笔调和,若纸不称,虽能书亦不善也。
譬之快马行泥滓中,其能善乎”。
显然书写工具是必湏讲究的,否则会直接影响书写效果。
在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上,文房四宝不仅在书写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其自身也是一种传统文化,在这种文化形式与内涵中,凝结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汉水,体现出中国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
笔:指毛笔,由兽毛制成。
分硬毫、软毫、兼毫三种。
硬毫笔有狼毫、紫毫笔等等。
笔性刚健、富有弹性,利于起倒,适合于写小字和行草书。
但硬毫笔由于笔锋坚硬,书写时锋芒容易外露。
软毫笔以羊毫为主,笔性柔软细腻,蓄墨多,适合写篆书、隶书、楷书和行草诸体,因羊毫比较长,可以做大斗笔,写大字。
兼毫笔则是由硬毫与羊毫按一定的比例制成的,其性能也因硬软比例的多寡而分。
如“七紫三羊”即七分紫毫,三分羊毫;“五紫五羊”即五分紫毫,五分羊毫;这类笔软硬适中,刚柔相剂,比较适合初学者选用我国生产毛笔的历史非常悠久,能制做毛笔的工厂遍布全国各地,但最有影响的还是浙江湖州善琏镇和苏州的湖笔厂,俗称湖笔。
近年安徽、江西、山东制造的狼毫笔也有不少上品。
我们在挑选毛笔时主要的诀巧则为毛笔的所谓“四德”,即“尖、齐、圆、健”。
尖:是指笔头合拢后,锋尖锐,不秃且极富弹性。
、齐:指笔头捏扁后,顶端的锋整齐。
圆:指笔头周围饱满圆润,呈圆锥状,不扁不瘦,书写时线条浑厚。
健:指笔毛有弹性,笔毛展开后易于收拢回复原状。
笔锋有长短之分。
锋长者叫“长锋笔”;锋短者叫“短锋笔”;长锋笔,其特点是笔头较为瘦细,锋腹软,贮墨多,宜于写行、草书。
短锋笔,其特点是笔头较为粗壮,锋腹刚,贮墨少,宜写楷书、篆书、隶书。
其次,毛笔有大小之分。
选用毛笔的大小应根据书写字的大小而定,写小字用小笔,写大字用大笔,这是常理。
最大的是楂笔,其次是提笔、斗笔;大、中、小楷笔。
书法鉴赏常识

书法鉴赏常识
以下是一些书法鉴赏的常识:
1. 字体结构:观察字体的结构是否整齐、匀称。
好的书法作品通常具有良好的字体结构,笔画的长度、粗细和间距都恰到好处。
2. 笔画技巧:注意观察笔画的起笔、行笔和收笔是否流畅自然。
好的书法作品笔画通常有节奏感,力度掌握得当。
3. 布局构图:书法作品的布局构图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观察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间距是否合适,整体是否协调。
4. 风格特色:不同的书法家有不同的风格特色。
了解书法家的生平、时代背景以及他所擅长的书体,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的风格。
5. 用墨:书法中的用墨也可以体现作者的技巧。
观察墨色的浓淡变化、干湿程度以及是否有晕染效果等。
6. 落款和印章:落款是指书法作品中作者的签名和日期,印章则是作者的印鉴。
它们可以为作品增添一份艺术感和鉴别价值。
7. 个人感受:书法鉴赏也涉及个人的审美和情感体验。
不同的人对同一幅作品可能有不同的感受和评价,因此要相信自己的直觉和喜好。
需要注意的是,书法鉴赏是一个主观的过程,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
通过欣赏更多的书法作品、了解书法历史和理论知识,以及与其他书法爱好者交流,可以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
书法十大基本常识

书法十大基本常识书法是一门艺术,深受中国民众的喜爱。
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但一些书法基本知识仍然是提升书法技艺的必备要素。
第一,严谨的书法精神。
书法家要把真善美融入作品中,追求完美,让作品反映出自己的情感和学识。
第二,忠实于书法历史。
书法形成了悠久的历史,正确的方向可以帮助书法家在表现的同时,遵循历史形式的精神。
第三,书法是一种艺术观念,而不仅仅是一种技艺。
书法家应该多研究历史文化,加深对艺术哲学的理解,在写书时保留自己的特色。
第四,学习正统的书法训练。
书法应从根本上开始,从字帖上开始训练,才能培养起凝聚的书法灵魂。
第五,要学习多种书法,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丰富书法类型可以帮助书法家担负起更多的表现传达,使作品更丰富多彩。
第六,认真探索配色、笔画等书法元素。
书法有自己的标准,比如比例、笔势、水准等,要认真探索这些元素,才能更好地晋升书法水平。
第七,阐释文字和作者心情,让书法家的心灵得以释放。
书法不仅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艺术思想,要学会从文字的内容和作者的心情去阐释书写的氛围。
第八,要经常练习书法,以培养书法灵魂。
书法虽然是一门艺术,但仍然需要锻炼才能达到更高水平,为此需要大量练习,尤其是耐心和毅力。
第九,书法家要记住,书法作品是灵魂的载体,要有强烈的表达力。
书法除了表达技艺外,更是表达思想的载体,要有深刻的内涵,在营造气氛方面,要能说服民众的心灵。
最后,提倡寻找书法的乐趣,缅怀书法的文化。
书法之美不仅在墨的完美,而且在于书写的过程和文化的内涵,要继续保持书法的精神,让书法更好地发挥作用,受到更多人的喜爱。
学习书法必知的基本常识

人言书法三端:笔法、笔势、笔意。
攻书两个阶段:一曰临摹,二曰创新。
这里分三个问题:1、笔纸常识。
2、书写三端。
3、攻书两个阶段一、笔纸常识笔有三种:硬毫,有紫毫(兔毛)、狼毫(黄鼠狼毛),还有鼠鬓,分鬃等。
软毫,有羊毫,鸡毫(最软)。
软硬相兼,有七紫三羊,三紫七羊,五紫五羊,鹿狼毫。
根据各人习惯选择。
选笔有四个要求:圆、齐、尖、健。
圆,就是笔头周围圆聚饱满。
写字四面如意。
齐,就是将笔头润开捏扁后,毫端整齐,无参差不齐之病。
尖,就是笔毫聚拢起来,峰颖尖锐,犹如毛锥。
健,就是笔毫弹性弧度合宜,劲健有力,经久耐用不变形。
一般来说,这样的笔就可使用。
用笔前用冷水浸开,用完后用清水浸毫,洗净挂起备用。
纸以宣纸为上,质地绵韧,纹理美观,洁白细密,墨韵层次清晰。
有滑如春水密如茧之赞语。
宣纸分生宣、熟宣和半生熟宣三种。
生宣吸水性强适于书法,有夹宣、净皮、单宣等。
熟宣半生熟宣也适于书法,如玉版宣、书画笺、高丽纸等。
初学练习,一般可用毛边纸、贡纸、防风纸及白麻纸均可。
熟宣、油光纸、道林纸过于光滑,沉不住墨,难以练出笔力,更难探索墨趣。
至于墨现在一般都用墨汁,好一些的墨汁如书画墨汁即可。
用墨汁作书,砚台也不一定很讲究。
这里就不谈了。
二、书写三端;1、笔法。
2、笔势。
3、笔意。
一) 笔法:就是写字、点画用笔的方法。
包括执笔、运腕和行笔三个方面。
用笔之法,掌握三个原则:(一)是笔笔中峰,写字笔尖在字画中运行,谓之中锋,字的形态各不相同,但用笔之法都是在于善使中锋。
掌握了中锋写字,点画就圆动、饱满、并富有立体感。
书法家黄山谷说:王氏书法以为“如锥画沙,如印印泥”,盖言锋藏笔中,意在笔前耳。
(二)是万毫齐力。
即笔毫平铺,均匀着力,墨汁流畅。
(三)是逆入逆收。
即是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上先下,欲下先上。
也就是无往不收,无垂不缩的道理,借助反作用形成笔画,点线遒劲、矫健、充实。
赵松雪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
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书法十大基本常识

书法十大基本常识一、简介书法是一门源远流长的艺术,是汉字艺术中的瑰宝。
通过练习书法,我们可以欣赏到汉字的美妙之处,同时也能够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常识,以便更好地掌握这门艺术。
二、毛笔的选择毛笔是书法创作的重要工具,选择一支合适的毛笔对于书法练习至关重要。
毛笔的选择应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写作的需要来进行,但一般来说,选择品质较好的狼毫、蕉叶或羊毫毛笔是较为推荐的选择。
三、字体的选择书法有不同的字体,如楷书、行书、草书等。
初学者可以从楷书入手,因为楷书字体规范,易于掌握。
当熟悉了楷书后,再逐渐学习其他字体。
选择适合自己的字体是书法学习的关键。
四、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正确的握笔姿势是书法练习的基础,也是书法作品美观与否的关键。
通常来说,左手拇指和食指夹住笔尾,右手五指合拢握住笔柄,保持轻松而稳定的姿势。
五、调节墨汁的技巧调节墨汁的技巧对于书法练习至关重要。
墨汁过浓会影响字迹的流畅度,墨汁过稀则会影响字迹的饱满度。
调节墨汁的关键在于掌握好墨的浓稠程度和水的适量。
六、掌握基本的笔画顺序书法中的每个字都是由一笔一画组成的,掌握好笔画的书写顺序对于书法的美观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说,横平竖直的笔画优先书写,再书写曲线状的笔画,最后书写点画。
七、严格按照字帖练习初学者应该选择一本合适的字帖进行练习,按照字帖上的字形形态进行模仿写作。
通过严格按照字帖练习,可以提高字形的规范性和笔画的准确性。
八、重视书法的心态调整书法需要细心、耐心和专注力,因此心态的调整非常重要。
书法是一种艺术创作,要静心投入其中,享受书写的过程,不要过于追求完美,而是要注重感觉与意境的表达。
九、勤于练习,保持恒心书法练习需要持之以恒,只有勤于练习才能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
每天坚持练习,保持对书法的热爱和耐心,相信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所收获。
十、注重字与字之间的协调性书法作品的美感不仅仅体现在单个字的书写上,还需要注重字与字之间的协调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的基本常识【书法】中国传统艺术之一。
是以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来表达作者精神美的艺术。
它的基本要求有:一是使用柔软的毛笔,二是书写形象丰富的汉字。
因此,其有两义:一指毛笔字书写的法则,主要包括执笔、用笔、点划、结构、分布等方法;一指以书写汉字来表达作者精神美的艺术。
就是借助于精湛的技法、生动的造型来表达出作者的性格、趣味、学养、气质等精神因素,其为侧重于“心画”。
二者相融合,便构成了中国的书法艺术。
所以从书法构成的要素来说,包括了三个方面:一是笔法,要求熟练地执使毛笔,还握正确的指法、腕法、身法、用笔法、用墨法等技巧;二是笔势。
要求妥当地组织好点画与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承接呼应关系;三是笔意。
要求在书写过程中表现出书者的气质、情趣、学素和人品。
从书体、风格上说,更是多姿多态,美不胜收。
我国的书法艺术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之所以成为一门艺术,主要取决于中国人善于把实用的东西上升为美的艺术,同时与中国独特的文字和毛笔关系密切有关。
其文字以象构思、立象尽意的特点酝酿着书法艺术的灵魂,而方块构形,灿然于目的姿质又构成书法艺术的形式基础。
其工具,“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可生出方圆藏露、逆顺向背的韵味,轻重肥瘦、浓淡湿涩的情趣,抑扬顿挫、聚散疏密的笔调。
断连承接、刚柔雄秀的气势;再辅以专门制作的纸墨,使书法艺术更趋变幻莫测。
韵味无穷。
书法不仅成为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而且居于所有艺术之首。
书法在中国不仅举世同好,千古一风,而且早已走出国门,成为传播友谊的媒介,在东方世界颇有影响,也倍受西方世界的瞩目。
【章法】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
亦即整幅作品的“布白”。
亦称“大章法”。
习惯上又称一字之中的点画布置,和一字与数字之间布置的关系为“小章法”。
明张绅《书法通释》云:“古人写字正如作文有字法。
章法、篇法,终篇结构首尾相应。
故云:‘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主’”。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评书法》云:“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盖所谓行间茂密是也。
余见米痴小楷,作《西园雅集图记》,是纨扇,其直如弦,此必非有他道,乃平日留意章法耳。
右军《兰亭叙》,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
”可见,章书在一件书法作品中显得十分重要,书写时必须处理好字中之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间之布白,使点画与点画之间顾盼呼应,字与字之间随势而安,行与行之间递相映带,如是自能神完气畅,精妙和谐,产生“字里金生,行间玉润”的效果。
布白的形式大体有三:一是纵有行横有列,二是:纵有行横无列(或横有行纵无列),三是纵无行,横无列,它们或有“镂金错采”的人工美,或具“芙蓉出水”的自然美。
【笔法】写字作画用笔的方法。
中国书画主要都以线条表现,所用工具都是尖锋毛笔,要使书画的线条点画富有变化,必先讲究执笔,在运笔时掌握轻重、快慢、偏正。
曲直等方法,称为“笔法”。
唐张怀瓘道《玉堂禁经·用笔祛》云:大凡笔法,点画八体,备于“永”字。
故元赵孟頫于《兰亭跋》中云:“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墨法】亦称“血法”。
一曰:用墨之法。
前人谓水墨者,字之血也。
故临地作书时极为讲究。
墨过淡则伤神彩,太浓则滞笔锋。
必须做到“浓欲其活,谈欲其华。
”宋姜夔《续书谱·用墨》云:“凡作楷,墨欲乾,然不可太燥。
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
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亦不可知也。
”清包世臣《艺舟双辑·述书下》云:“画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已。
笔实则墨沉,笔飘则墨浮。
…… ”用墨作风,一方面往往因时因人而异。
如北宋浓墨实用,南宋浓墨活用;刘墉喜用浓墨,梦楼专尚淡墨。
另一方面,又常因书体风格、纸张性能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二曰:磨墨之法。
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墨谱》云:“研墨如病,盖重其调匀而不泥也。
”研墨要凉,凉则生光。
墨不宜热,热则生沫。
盖忌其研急而墨热。
又李阳冰曰:“用者旋研,无今停久,久时尘埃相污,胶力隳亡。
如此泥钝不任下笔矣。
”元陈绎曾《翰林要诀·肉法》云:“磨墨之法,重按轻推,运行近折。
”“凡磨墨不得用砚池水,令墨滞笔冱,须以水滴汲新水临时斟酌之”,“凡书不得自磨墨,令手颤、筋骨大强,是大忌也。
”【结体】亦称“结字”、“间架”“结构”。
指每个字点划间的安排与形势的布置。
汉字尚形,书法又是“形学”(清康有为)故结体尤显重要。
元赵盂頫《兰亭跋》:“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
”汉字各种字体,皆由点划联结,搭配而成。
笔划的长、短、粗、细、俯、仰、缩、伸,偏旁的宽、窄、高、低、欹、正,构成了每个字的不同形态,要使字的笔划搭配适宜、得体、匀美,研究其结体必不可少。
正如清冯班在《纯吟书要》中所云:“先学间架,古人所谓结字也;间架既明,则学用笔。
间架可看石碑,用笔非真迹不可。
结字,晋人用理,唐人用法,宋人用意。
”又云:“书法无他秘,只有用笔与结字耳。
”可见,结字在书法中占有重要地位。
【款识】古代钟鼎彝器上铸刻的文字。
《汉书·郊祀志下》:“今此鼎细小,又有款识,不宜荐见于宗庙。
”颜师古注云:“款,刻也;识,记也。
”此外,还有三说:一款是阴文凹入者,识是阳文凸出者;二,款在外,识在内;三,花纹为款,篆刻为识。
(均见方以智《通雅》卷三十三所引。
)后世在书、画上标题姓名,也称“款识”、“题款”或“款题”。
画上款识唐人只小字藏树根石罅,书不工者多落纸背。
至宋代,始记年月,也仅细楷,书不两行。
唯苏拭有大行楷,或跋语三、五行。
元人从款识姓名年月发展到诗文题跋,有百余字者。
至明清题跋之风大盛,至今不衰。
可见,款识,有二义:一、指书画作上的署名后款,二是古代神鼎彝器上铸刻之文字。
【笔锋】笔毫的尖铁。
姜夔《续书谱·用墨》云:“笔欲锋长劲而圆,长则含墨,可以运动,劲则有力,圆则妍美。
”字的锋芒,也叫“笔锋”。
能将笔之锋尖保持在字的点划之中者,叫“中锋”;能藏在点划中间的不出角者,叫“藏锋”;将笔之锋尖偏在字的点划一面者,叫“偏锋”。
一般以“偏锋”为书法之病。
清周星莲《临池管见》云:“能将此笔正用、侧用、顺用、逆用、重用、轻用、虚用、实用,擒得定,纵得出,遒得紧,拓得开,浑身都是解数,全仗笔尖毫末锋芒指使,乃为合拍。
”【飞白】亦称“草篆”。
一种书写方法特殊的字体。
笔画是枯丝平行,转折处笔路毕显。
相传东汉灵帝时修饰鸿都门,工匠用刷白粉的帚子刷字,蔡各得到启发而作飞白书。
唐代张怀瓘《书断》载:“飞白者,后汉左中郎将蔡邕所作也。
王隐、王愔共云:‘飞白变楷制也’。
本是宫殿题署,势既寻丈,字宜轻微不满,名曰飞白。
”北宋黄伯思称“取其若丝发处谓之白,其势飞举谓之飞。
”明代赵宦光称“白而不飞者似篆,飞而不白者似隶。
”今人将书画的干枯笔触部分泛称为“飞白”。
传世的唐宋御制碑多以飞白题额,如《晋祠铭》、《升仙太子碑》等。
清张燕昌、陆纪曾有《飞白录》二卷。
【法帖】亦称“帖”。
指古代名人的墨迹,摹刻在石版或木板上的法书及其拓本;称为“法帖”,即可供效法者。
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命侍书学士王著摹刻秘阁所藏法书,编为十卷,每卷首刻“法帖第x”,汤《淳化阁法帖》,其“法帖”之名相传由此始行。
《法帖谱系》称:“熙陵(宋太宗)留意翰墨,出御府历代所藏真迹,命王著摹刻禁中,厘为十卷,此历代法帖之祖。
”【院体】书法术语。
宋太祖时曾置御书院,书院成员都是学习王义之的字,以用于书写当时朝廷的各种文告敕令。
这种字,体轻势弱,多呆板无神,了无高韵,人称“院体”。
后来,人们不管其书者为谁,书为何体,凡无骨力、无神韵的书法皆被人称为“院体”。
故这一书法术语。
用以对书法气格的品评,一般含有贬意。
【钩填】书法术语。
复制法书的一种方法。
以较透明的纸蒙在法书上,先以细笔双勾,后用墨廓填故称。
亦称“双勾廊填”。
南宋姜夔《续书谱》谓:“双勾之法,须得墨晕不出字外,或廓填其内、或朱其背,正得肥瘦之本体。
”学书法的基本常识1、书法由三个最基本、最关键的要素组成即:用笔、结字、章法2、造字的方法,我国古代所谓“六书”理论,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3、甲骨文是“龟甲兽骨文字”的简称,因其契刻在龟甲骨上而得名。
在十九世纪末,在河南安阳附近出土,那里是殷都的废墟,所以又名“殷墟文字”。
4、秦代把小篆这种书体,广泛用于刻石颂德。
存世的有《琅邪台刻石》和《泰山刻石》残石等,可以代表秦代小篆的风格。
5、两汉石刻盛行,如瘦劲宽博的《礼器碑》、飘逸秀丽的《乙瑛碑》、厚重古朴的《张迁碑》、纵肄奔轶的《石门颂》等。
近代还发现了大量的汉筒和帛书,如在敦煌出土的《流沙坠筒》、内蒙古出土的《居延竹筒》及在甘肃出土的《武威汉筒》等面目不同、格调各异。
6、金文出现距今3000年前后的周朝,它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
因为这些文字大多是镌刻或铸造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当时人们称铜为“金”,所以叫做“金文”;又因为古代的铜器分钟、鼎两类铜器,所以金文也称“钟鼎文”。
7、魏国出现的书法家主要有邯郸淳韦诞、钟繇等。
其中以钟繇最为著名,他善各种书体,尤以楷书见长,被后代奉为“楷书之祖”。
代表作有《宣示表》、《力命表》、《荐季直表》。
8、王羲之是中国历史最伟大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其楷书《黄庭经》、《乐毅论》最为著名;草书以《十七帖》著名;行书以《兰亭序》、《快雪时晴帖》、《丧乱帖》等著名,其中《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9、唐初四大家为欧、虞、褚、薛。
欧阳询的代表作是《皇甫诞碑》、《化度寺--禅师塔铭》、《九成宫礼泉铭》、《温彦谦碑》、《张翰帖》等。
虞世南的代表作有《孔子庙堂碑》、《汝南公主墓志铭》等。
褚遂良代表作有《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
薛稷代表作有《信行禅师碑》等。
10、盛唐的颜真卿,人称“颜平原”,又称“颜鲁公”。
代表作:楷书有《多宝塔》、《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等。
行书《祭侄稿》最为特色,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11、怀素和张旭并称为“颠张醉素”。
张旭草书作品有《古诗四帖》等,怀素作品有《自叙帖》、《苦笋》等。
12、在正史上,东汉熹平四年(175年)第一次把书写和碑刻文字称为书法。
秦李斯、汉蔡--等人书法理论相继出现。
书法理论得到了迅速发展,如张怀瓘《书断》、孙过庭《书谱》、张彦远《书法要录》、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欧阳询《八决》《三十六法》《用笔论》等。
13、苏、黄、米、蔡为宋四大家。
苏轼代表作:《天际乌云帖》、《寒食诗帖》、《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等。
米芾代表作:《苕溪帖》、《蜀素帖》、《虹县帖》、《多景楼诗》等。
黄庭坚代表作:《松风阁》、《诸上座帖》等。
蔡襄《谢赐御书诗帖》、《万安桥记》、《林禽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