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伐珠单抗抗血管机制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贝伐珠单抗

贝伐珠单抗
清除 女性和男性患者的平均清除值分别相当于 0.188 和0.220 L/天。对体重进行校正后,男性患 者的贝伐珠单抗清除率高于女性(+17%)。根据双室模型,典型女性患者的清除半衰期估 计值为18天,典型男性患者为20 天。
贝伐珠单抗
配置与储存
1. 不能将贝伐珠单抗输注液与右旋糖酐或葡萄糖溶液同时或混合给药。 不能采用静脉内推注或快速注射(Bolus)。
血栓栓塞
贝伐珠单抗相关血栓栓塞事件的处理原则包括: ①有ATE病史的患者慎用贝伐珠单抗,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应用时注意血栓栓塞事件的 监测; ②一旦发生任何级别的ATE,终止应用贝伐珠单抗; ③如发生3级以上深静脉血栓,暂停贝伐珠单抗2周,若2周后抗凝疗效稳定、未发生3级 以上出血事件且肿瘤未侵犯主要血管,可重新开始贝伐珠单抗治疗; ④若发生肺栓塞,采用相应对症治疗并停用贝伐珠单抗。
胃肠道穿孔/胃肠外瘘管形成
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患者的胃肠道穿孔风险增高,穿孔的总发生率为0.9%
大部分病例在贝伐珠单抗治疗的50天内发生,严重程度表现不一,轻者无任何症状,仅通过影像学检 查发现;严重者可伴有腹部脓肿、瘘管形成。穿孔的发生率与肿瘤类型和剂量相关,结直肠癌和肾癌 患者的风险最高,胰腺癌最低。
蛋白尿
发生率约为0.7%-38%,但大部分为无症状性蛋白尿, 3级蛋白尿的发生率<3%, 4级蛋白 尿(肾病综合征)的发生率<1%
机制:肾小球足细胞所分泌的VEGF是维持肾小球内皮细胞正常结构和功能所必需的,具体可能
是通过上调抗凋亡基因如Bcl-2的表达、增加NO的生成、诱导衰变加速因子(decay accelerating factor, DAF)的表达等途径,对内皮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当贝伐珠单抗抑制了VEGF对内皮细胞的 保护作用,可致肾小球的滤过通透性增高、重吸收能力降低,最终形成蛋白尿

安维汀抗血管治疗机制课件

安维汀抗血管治疗机制课件
潜在的治疗策略
安维汀作为抗血管生成药物,在肿瘤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肿瘤患者提 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临床应用前景
随着安维汀在临床研究中的深入和扩大规模试验的进行,其疗效和安全性将得到 更充分的验证,有望成为抗血管生成治疗的重要药物之一。
THANKS
感谢观看
与其他抗血管药物相比,安维汀的副作用相对较 小,患者耐受性较好。
04
安维汀的临床应用
安维汀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结直肠癌
安维汀联合化疗可显著延长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期, 减少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非小细胞肺癌
安维汀联合化疗或放疗可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 后,提高生存率。
肝癌
安维汀可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和扩散,降低肝癌患者 的死亡率。
安维汀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具有广谱抗肿瘤活性,对多种实 体瘤有效,如结直肠癌、肺癌、肾细胞癌、卵巢癌等。
02
血管生成与肿瘤
血管生成与肿瘤的关系
肿瘤的生长和扩散依赖于新血管的形成,为其提供养分和氧气。
01
02
肿瘤细胞通过释放血管生成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诱导血管新生。
肿瘤血管不仅为肿瘤提供养分,还为肿瘤细胞转移提供通道。
03
肿瘤血管生成机制
1
肿瘤细胞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机制释放血管生成 因子,如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等。
2
这些生长因子与血管内皮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诱 导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形成管腔。
3
肿瘤细胞还能通过其他机制,如分泌蛋白水解酶、 调控细胞外基质等,促进血管生成。
肿瘤血管生成的调控因素
安维汀的疗效与安全性
疗效
安维汀在多种肿瘤治疗中表现出显著 的疗效,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 生活质量。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PPT课件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PPT课件
抗血管生成药物的选择和应用
共识推荐了多种抗血管生成药物,包括贝伐珠单抗、阿帕替尼等,并指出了它们的应用 时机、剂量和注意事项等。
抗血管生成药物与其他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
共识认为,抗血管生成药物与化疗、免疫治疗等其他治疗手段联合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 治疗效果。
争议点及探讨方向
1 2
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疗效评价标准
01
BEVERLY-2研究
02
RELAY研究
03
CAMEL研究
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 照的Ⅲ期临床研究,评估贝伐珠单抗 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 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
一项评估雷莫芦单抗联合多西他赛二 线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Ⅲ期临床研 究,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总生 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 均显著延长。
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专家共识的制定过程是一个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的过程,可以促进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专家之间 的交流与合作,推动肺癌治疗领域的学术进步。
提高治疗效果
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晚期NSCLC治疗中具有一定的 疗效,但不同药物之间的疗效和安全性存在差异 。通过专家共识的制定和实施,可以优化治疗方 案,提高治疗效果。
临床表现与诊断
症状
体征
晚期NSCLC患者常出现咳嗽、咯血、胸痛 、呼吸困难等症状,还可伴有发热、消瘦 、乏力等全身症状。
晚期NSCLC患者可出现肺部肿块、淋巴结 肿大、胸腔积液等体征。
影像学检查
组织学诊断
X线胸片、CT等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晚期 NSCLC的重要手段,可发现肺部肿块、淋 巴结肿大等异常表现。
目前尚缺乏统一的疗效评价标准,需要进一步研 究和探讨。
抗血管生成药物的耐药性问题

贝伐珠单抗治疗结直肠癌的作用及耐药机制

贝伐珠单抗治疗结直肠癌的作用及耐药机制

THE RESISTANCE MECHANISM ANDROLES OF BEVACIZUMAB INTREATMENT OF COLORECTALCANCERABSTRACTBackground: Bevacizumab has been demonstrated to be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 and become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drugs for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 However, the resistance of colorectal cancer to Bevacizumab affects the long-term use of Bevacizumab. The recent research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the Bevacizumab resistance may be related with tumor microenvironment, the activation of other angiogenesis pathway, immune suppression and so on. But the mechanisms involved Bevacizumab resistance are still fully understood.Objective: In this study, we have investigated the roles and mechanism of bevacizumab resistance.Methods: The colon cancer DLD-1 cells were injected s.c. into nude mice and generated a colon cancer xenograft model. When tumor size reached to 100 mm2, Bevacizumab was injected i.p. into nude mice twice each week. Tumor size was measured weekly.Four weeks after theinjection, the xenograft tumor tissues were harvested for isolation of tumor cells. The tumor cells isolated from tumor treated with Bevacizumab treatment were injected s.c. into nude mice to establish second xenograft model. Then Bevacizumab was injected i.p. into nude mice with second xenograft twice each week. Tumor size was measured weekly. Four weeks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xenograft tumor tissues were harvested for histological analysis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staining.Results:Bevacizumab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colon cancer xenograft growth at first time treatment. For second generation of xenograft models using tumor cells isolated from Bevacizumab-treated tumor, Bevacizumab treatment still inhibited xenograft tumor growth.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Bevacizumab for colon cancer treatment is still effective. Bevacizumab one cycle treatment is not enough to induce the resistance of Bevacizumab. Immunohistostaining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Survivin was gradually increased in the tumor tissues treated with bevacizumab from 3-week treatment to 9-week treatment. The number of CD31 positive cell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xenograft tumor tissues from bevacizumab-treated mice that those from control-treated mice.Conclusion: Bevacizumab treatment could inhibit xenograft tumor growth even in the tumors that have once treated with bevacizumab. Survivin may play a certain role in mediating the resistance ofbevacizumab. The exact role of Survivin in mediated the resistance of bevacizumab will be further studied.KEY WORDS:colorectal cancer,Bevacizumab,drug resistance,Survivin目录第一章研究背景 (1)第二章贝伐珠单抗动物耐药模型构建 (6)1.材料 (6)1.1 实验动物 (6)1.2 试剂 (6)1.3 实验器材 (6)2.方法 (7)2.1 裸鼠移植瘤模型构建 (7)2.2 观察指标 (7)2.3 移植瘤处理 (7)3.结果 (7)4.讨论 (8)本章小结 (10)第三章探寻预测耐药的生物标志物 (12)1.材料 (12)1.1 组织标本 (12)1.2 主要试剂 (13)1.3 器材及设备 (13)2.方法 (13)2.1 组织脱水及石蜡包埋 (13)2.2 免疫组化染色步骤 (14)3.结果 (15)4.讨论 (19)本章小结 (20)第四章 Survivin稳定转染细胞株构建 (21)1.材料 (21)1.1 细胞株 (21)1.2 pcDNA3.1(+)-Survivin质粒及pcDNA3.1(+)质粒 (21)1.3 主要试剂 (21)1.4 实验器材 (22)2.实验方法 (22)2.1 细胞培养 (22)2.2 脂质体2000转染 (22)2.3 G418筛选克隆 (22)2.4 Western Blot实验验证稳转细胞株。

抗血管生成机制

抗血管生成机制
• 其他方法
13
针对VEGF-VEGFR通路的靶向治疗策略
• 靶向VEGF/VEGFR的策略包括: —— 减少有活性的VEGF的游离浓度; 破坏VEGFR信号系统
可溶性VEGFR (阿普西柏)
抑制 VEGF抗体 (贝伐珠单抗)
抑制VEGFR抗体 (雷莫单抗)
抑制VEGFR的 小分子TKIs
索拉非尼 舒尼替尼 瑞格非尼
阿帕替尼
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乳腺癌部分临床研究
研究
治疗组 对照组 主要终点 是否达到 延长PFS 延长OS
联合化疗一线治疗
E21001
BV+wP wP
PFS



AVADO2
BV+D D (q3w) PFS

(q3w)


RIBBON-13 BV+CT* CT*
PFS

SOLTI07014
SO+X
X
HR
P
0.66
<0.001
0.79
0.003
Sandler, et al. N Engl J Med 2006
BEYOND:贝伐珠单抗在中国人群疗效的验证
研究设计
中国IIIB/IV期非小细 胞肺癌患者
既往未接受治疗
组织学或细胞学证
实为非鳞癌
R
年龄 ≥18岁
ECOG PS 0-1
1:1
n=276
主要基线特征
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NSCLC部分Ⅲ期临床研究
研究
治疗组
对照组 主要终点 是否达到
延长PFS 延长OS
联合化疗 一线治疗
ECOG45991 BV+CP

抗血管生成抑制剂:贝伐珠单抗临床数据及不良反应(结直肠癌)

抗血管生成抑制剂:贝伐珠单抗临床数据及不良反应(结直肠癌)
商品名:Avastin(安维汀) 通用名:Bevacizumab(贝伐珠单抗) 靶点:VEGF 厂家:罗氏 规格:100mg/4mL 或400mg/16mL 美国获批:2004年 中国获批:2010年 获批适应症:转移性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成人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转移性肾 细胞癌、宫颈癌、卵巢上皮性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 结直肠癌推荐剂量: 每2周静脉注射一次,每次5 mg/kg,联合IFL方案。 每2周静脉注射一次,每次10mg /kg,联合FOLFOX4方案; 每2周静脉注射一次,每次5 mg/kg或每3周静脉注射一次,每次7.5 mg/kg,并联合 氟嘧啶+伊立替康或氟嘧啶+奥沙利铂化疗。 价格:100mg/4ml,约1935元。
伐珠单抗(每次5mg/kg,每2周一次)+IFL方案治疗。
本次试验主要观察指标为总生存期(OS)。
入组患者的人群特征为:中位年龄60岁,60%的患者为男性,79%的患者为白 人。57%的患者ECOG评分为0。21%的患者原发部位为直肠,28%的患者曾接 受过辅助化疗。56%的患者以腹外脏器病变为主,38%的患者以肝脏病变为主。
Study AVF2107g
临床数据 贝伐珠单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一个双盲、对照研究AVF2107g (NCT00109070)中进行了评估。923例以前未经治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 (mCRC)患者随机分组,分别接受安慰剂+IFL方案(伊立替康125 mg / m2+氟 尿嘧啶500 mg / m2+亚叶酸20 mg / m2,每6周的前4周每周一次)治疗;或贝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贝伐珠单抗+FOLFOX4组 VS FOLFOX4单用组)的不良反应有:疲 劳(19% VS 13%)、腹泻(18% VS 13%)、感觉神经病变(17% VS 9%)、恶心 (12% VS 5%)、呕吐(11% VS 4%)、脱水(10% VS 5%)、高血压(9% VS 2%)、腹痛(8% VS 5%)、出血(5% VS 1%)、其他神经病变(5% VS 3%)、肠梗 阻(4% VS 1%)、头痛(3% VS 0%)。

贝伐珠单抗之结直肠癌篇ppt课件

贝伐珠单抗之结直肠癌篇ppt课件

0.4
Treatment Group
0.2
IFL + placebo
IFL + bevacizumab
0
0
10
20
30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mo)
1.0

0.8
HR=0.66, P=0.00004
中位生存: 15.6 vs
总20.生3 m存o 期
Proportion surviving
贝伐珠单抗
之 结直 肠癌篇
肿瘤微环境中的血管生成 是肿瘤生长转移中最基本的因素
➢微环境(血管生成)对肿瘤生长、转移起
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 肿瘤无血供,
仅靠弥散获取营 养时,体积不超 过2mm3,处于静 息期
➢ 肿瘤细胞分
泌大量VEGF, 促使供应肿瘤 的血管生成
➢ 拥有血供的
肿瘤迅速生长 并可发生侵袭、 转移
安维汀—首个抗血管生成药物
• 重组、人源化 • 单克隆抗VEGF
抗体
1Presta LG, et al. Cancer Res 19境
➢ 存活血管的正
常化
➢血浆渗漏↓
肿瘤血管异常,血浆渗漏 组织压↑,药物递送↓
➢组织间压↓药
物递送↑
抗增殖药物仅 作用于肿瘤细 胞,部分细胞
0.6
0.4
治疗组
0.2
IFL + 安慰剂
IFL + 贝伐
0
0
10
20
30
40
Duration of survival (mo)
• 无论患者KRAS基因是否有突变,均
可从中获益。对于KRAS野生型,联合贝 伐组可使中位PFS和总OS期分别延长6.1 个月(13.5对7.4)和10.1个月(27.7对 17.6),对于KRAS突变型,联合组仍能 使中位PFS和总OS期分别延长3.8个月 (9.3对5.5)和6.3个月(19.9对13.6)

贝伐珠单抗一线及维持PPT幻灯片课件

贝伐珠单抗一线及维持PPT幻灯片课件

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参考
NSCLC化疗的发展及现状
瓶颈 - 个体化治疗 - 现实困境
E1594
标准化疗方案疗效相似 仅以PS、不良反应等宽泛特征为指导
新的细胞毒药物 新的用法、疗程、剂型、剂量
仍不够
✓ 基因突变率有限 ✓ 取材、检测方法限制 ✓ 可选药物有限
(EGFR-tki/Crizotinib)
0 CP (n=392)
贝伐珠单抗 15mg/kg + CP (n=381)
40
35
38
30
21
p=0.0023
20
p<0.0001
AVAiL2
10
0 安慰剂+ CG (n=324)
贝伐珠单抗 15mg/kg + CG (n=332)
贝伐珠单抗 7.5mg/kg + CG (n=323)
总体缓解率(%)
AVAiL2 (主要研究终点: PFS)
开始时间: 2005
CP x 6 (n=444)
PD*
贝伐珠单抗 (15mg/kg)
贝伐珠单抗
every 3 weeks + CP x 6
PD
(n=434)
安慰剂 + CG x 6 (n=347)
PD*
未经治疗的 IIIB, IV 期或 复发的非鳞型 NSCLC (n=1,043)
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参考
贝伐珠单抗在NSCLC中的应用
1
声明
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参考
本幻灯片仅以学术交流为目的,内容中可能涉及未在中国批准的临床适应 症。处方请参考国家药品食品管理局批准的药品说明书。
贝伐珠单抗在中国的适应症为1: 转移性结直肠癌 贝伐珠单抗联合以5-氟尿嘧啶为基础的化疗适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 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临床疗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肿瘤组织血管异常
•肿瘤内血管系统结构异常
Week 11
Week 13 Week 16
A 正常血管
• 肿瘤内血管壁的细胞功能异常1,2 有效药物无法到达肿瘤组织
B 异常血管
1. Jain, et al. Nat Med 2001; 2. Carmeliet, et al. Nat Rev Drug Discov 2011
贝伐珠单抗抗血管机制演示文稿
内容
• 抗血管生成是治疗肿瘤的关键因素 • 贝伐珠单抗精准地靶向于VEGF,通过多种作用控制肿瘤 • 贝伐珠单抗持续应用,持续抑制血管生成,维持肿瘤控制
抗血管生成是治疗肿瘤的关键因素
在多个肿瘤类型中,血管生成是肿瘤发生发展的 关键驱动因素1
• 肿瘤直径>2mm时,其存活与生长需要独立的血液供应 1–4 • 肿瘤血管生成,为肿瘤细胞提供血氧,使肿瘤不断发展、转移
肿瘤Biblioteka 血管1. Folkman. In: Kufe, Pollock, Weichselbaum, eds. Cancer Medicine(Holland). 6th ed. Hamilton, Ontario: BC Decker; 2000; 2. Bergers, Benjamin. Nat Rev Cancer 2003; 3. Folkman. NEJM 1971; 4. Folkman. J Natl Cancer Inst 1990
1. Avastin Summary of Product Characteristics; 2. Presta, et al. Cancer Res 1997; 3. Avastin prescribing information, http://www.ema.europa.eu/docs/en_GB/document_library/EPAR_-_Product_Information/human/000582/WC500029271.pdf
血管生成的关键调节因素是VEGF和其受体的相互作用1–5, 高VEGF水平与不佳的临床预后相关6–19
抗血管生成的关键,在于抑制VEGF通路
VEGF
VEGF受体
促进现有内皮细胞的存 活1,2,6–8
有助于血管异常化 1,2,6,7,9
刺激新血管生长1,2,6–8,10
增加血管通透性11,12
1. Ferrara. Endocr Rev 2004; 2. Hicklin, Ellis. JCO 2005; 3. Baka, et al. Expert Opin Ther Targets 2006; 4. Morabito, et al. Oncologist 2006; 5. de Vries, et al. Science 1992; 6. Bergers, Benjamin. Nat Rev Cancer 2003; 7. Jain. Science 2005; 8. Gerber, Ferrara. Cancer Res 2005; 9. Jain. Nat Med 2001; 10. Inoue, et al. Cancer Cell 2002; 11. Margolin. Curr Oncol Rep 2002; 12. Hu, et al. Am J Pathol 2002,1.Hicklin, Ellis. JCO 2005; 2. Ferrara. Endocr Rev 2004; 3. Ferrara, et al. Nat Rev Drug Discov 2004; 4. Margolin. Curr Oncol Rep 2002; 5. Kaya, et al. Respir Med 2004; 6. Des Guetz, et al. Br J Cancer 2006; 7. O’Byrne, et al. Br J Cancer 2000; 8. Yuan, et al. Int J Cancer(Pred Oncol) 2000; 9. Imoto, et al.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1998; 10. Galizia, et al. Clin Cancer Res 2004; 11. Ishigami, et al. Br J Cancer 1998; 12. Escudier, et al. Lancet 2007; 13. Hu, et al. Am J Pathol 2002; 14. Ferrara, Davis-Smyth. Endocr Rev 1997
内容
• 抗血管生成是治疗肿瘤的关键因素 • 贝伐珠单抗精准地靶向于VEGF,通过多种作用控制肿瘤 • 贝伐珠单抗持续应用,持续抑制血管生成,维持肿瘤控制
贝伐珠单抗精准靶向VEGF,抑制血管生成,持续控制肿瘤1,2
VEGF
VEGF 受体
贝伐珠单抗
• 贝伐珠单抗阻止VEGF与受体的结合 1,2 • 贝伐珠单抗的清除半衰期长(约20天),有助于持续控制肿瘤3
对比较传统治疗,贝伐珠单抗的多种作用能提高疗效1–20
现有肿瘤血管系统的 退化1–3
抑制 新血管的生长1–3,8
改善现存血管系统的 抗通透性11–13
1. Baluk, et al. Curr Opin Genet Dev 2005; 2. Willett, et al. Nat Med 2004; 3. O’Connor, et al. Clin Cancer Res 2009; 4. Hurwitz, et al. NEJM 2004; 5. Sandler, et al. NEJM 2006; 6. Escudier, et al. Lancet 2007; 7. Miller, et al. NEJM 2007; 8. Mabuchi, et al. Clin Cancer Res 2008; 9. Wild, et al. Int J Cancer 2004; 10. Gerber, Ferrara. Cancer Res 2005; 11. Prager, et al. Mol Oncol 2010; 12. Yanagisawa, et al. Anti-Cancer Drugs 2010; 13. Dickson, et al. Clin Cancer Res 2007; 14. Hu, et al. Am J Pathol 2002; 15. Ribeiro, et al. Respirology 2009; 16. Watanabe, et al. Hum Gene Ther 2009; 17. Mesiano, et al. Am J Pathol 1998; 18. Bellati, et al. Invest New Drugs 2010; 19. Huynh, et al. J Hepatol 2008; 20. Ninomiya, et al. J Surg Res 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