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形态观察实验

合集下载

霉菌的形态观察

霉菌的形态观察

霉菌的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观察常见几种霉菌的菌丝形态2、学会霉菌浸片的制作方法二、实验原理霉菌菌丝观察不能用水作介质制片,因为菌丝会因渗透作用而膨胀,目前,霉菌制片时最理想的介质是乳酸苯酚油。

制片时常用乳酸石炭酸棉蓝作染色液。

此染色液制成的霉菌浸片除有一定染色效果外,细胞不变形,还具有杀菌防腐作用,且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

霉菌和放线菌相似,由于其菌丝较粗,形成的菌落较疏松,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

菌落的表面和培养基背面往往呈现不同的颜色。

霉菌菌落中,处于菌落中心的菌丝菌龄较大,位于边缘的则年幼。

三、实验器材曲霉(Aspergillus sp.)、青霉(Penicillium sp.)、根霉(Rhizopus sp.)和毛霉(Mucor sp.)的马铃薯培养基斜面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20%甘油、马铃薯培养基、无菌吸管、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U形棒、、滤纸、接种钩、酒精灯、、大头针、玻璃纸、镊子、刀片四、方法与步骤1、制作霉菌浸片观察于清洁载玻片上,滴一滴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

取生长好的霉菌平板,用两根大头针小心挑取含少量孢子的菌丝少许,并在乳酚棉蓝液上摊开,小心盖上盖玻片,注意不要产生气泡。

用低、高倍镜观察。

对于根霉和毛霉的培养物,可轻轻打开培养皿,将皿盖(有菌的一面朝上)置于显微镜低倍镜下直接观察,或将皿底(有菌的一面朝上)置于显微镜低倍镜下,观察皿边缘的菌丝。

2、载玻片观察法(1)将略小于培养皿底内径的滤纸放入皿内,再放上U形玻棒,其上放一洁净的载玻片,然后将二个盖玻片分别斜立在载玻片的两端,盖上皿盖,把数套(根据需要而定)如此装置的培养皿叠起,包扎好,灭菌后备用。

图14-1 载玻片培养示意图1 平皿2 U型玻璃棒3 载玻片4 培养物5 盖玻片6 滤纸(2)在上述载玻片的一边滴加融化的马铃薯培养基,点种孢子,并将盖玻片盖与其上,要求中央的培养基直径不大于0.5cm,盖、载玻片间距离不高于0.1mm。

霉菌的形态观察

霉菌的形态观察
图2 黑曲霉菌观察结果示意图
图3 青霉菌观察结果示意图
图4 毛霉菌观察结果示意图
2. 表格总结:
菌种
形态特征
根霉
菌丝无隔的单细胞,生长迅速。有匍匐菌丝和假根,假根着生处有直立的向上孢子囊梗,其顶端膨大成孢子束(囊),孢子束(囊)底部有半球形囊轴。
毛霉
菌丝无隔、多核,无假根或匍匐菌丝,分枝少或不分枝。
曲霉菌丝有隔膜,为多细胞霉菌。在幼小而活力旺盛时,菌丝体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顶端膨大成为顶囊,一般呈球形。项囊表面长满一层或两层辐射状小梗(初生小梗与次生小梗)。最上层小梗瓶状,顶端着生成串的球形分生孢子。以上几部分结构合称为"孢子穗"。
孢子呈绿、黄、橙、褐、黑等颜色。这些都是菌种鉴定的依据。分生孢子梗生于足细胞上,并通过足细胞与营养菌丝相连。曲霉孢子穗的形态,包括分生孢子梗的长度、顶囊的形状、小梗着生是单轮还是双轮,分生孢子的形状、大小、表面结构及颜色等,都是菌种鉴定的依据。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约3~10μm),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本实验采用毛霉、青霉,曲霉,根霉四种常见的霉菌作为菌种进行观察。
毛霉是接合菌亚门接合菌纲毛霉目毛霉科真菌中的一个大属。以孢囊孢子和接合孢子繁殖。菌丝无隔、多核、分枝状,无假根或匍匐菌丝。不产生定形菌落。菌丝体上直接生出单生、总状分枝或假轴状分枝的孢囊梗。各分枝顶端着生球形孢子囊,内有形状各异的囊轴,但无囊托。孢子成熟后孢子囊即破裂并释放孢子。有性生殖借异宗配合或同宗配合,形成一个接合孢子。
2.培养基及装置的灭菌
a)灭菌准备
制作八个平皿,在每个平皿皿底铺一张略小于皿底的圆滤纸片,再放一U形玻棒,其上放一洁净载玻片和四块盖玻片,盖上皿盖、再与两个空平皿一起用牛皮纸包好;在100mL锥形瓶中用甘油配制20%的甘油,加塞包好;最后取10mL移液管两支用牛皮纸包好。

霉菌的形态观察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霉菌的形态观察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霉菌的形态观察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一、实验目的1、学习自制水浸片观察微生物的形态;2、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了解四类常见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二、基本原理霉菌可产生复什分枝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约为3~10微米),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

三、实验器材1、菌种青霉(Penicillium sp.)、曲霉(Aspergillus sp.)、根霉(Rhizopus sp.)、毛霉(Mucor sp.)培养约2~5d的马铃薯琼脂培养物。

2、溶液或试剂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蒸馏水、50%乙醇、碘液。

3、器材剪刀、镊子、载玻片、盖玻片、解剖针、显微镜等。

四、实验方法及步骤1.水浸制片观察法在载玻片上滴加一滴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或蒸馏水,用解剖针从生长有霉菌的平板中挑取少量带有孢子的霉菌菌丝,用50%的乙醇浸润,再用蒸馏水将浸过的菌丝洗一下,然后放入载玻片上的液滴中,仔细地用解剖针将菌丝分散开来。

盖上盖玻片(勿使产生气泡,且不要再移动盖玻片),先用低倍镜,必要时转换高倍镜镜检并记录观察结果。

2.玻璃纸透析培养观察法(1)玻璃纸的选择与处理要选择能够允许营养物质透过的玻璃纸。

也可收集商品包装用的玻璃纸,加水煮沸,然后用冷水冲洗。

经此处理后的玻璃纸若变硬,必定是不可用的,只有那些软的可用。

将那些可用的玻璃纸剪成适当大小,用水浸湿后,夹于旧报纸中,然后一起放入平皿内121℃灭菌30min备用。

(2)菌种的培养按无菌操作法,倒平板,冷凝后用灭菌的镊子夹取无菌玻璃纸贴附于平板上,再用接种环沾取少许霉菌孢子,在玻璃纸上方轻轻抖落于纸上。

然后将平板置28—30℃下培养3—5天,曲霉菌和青霉菌即可在玻璃纸上长出单个菌落(根霉菌的气生性强,形成的菌落铺满整个平板)。

实验十八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十八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十八霉菌的形态观察目的要求学习霉菌的标本制备方法, 观察根霉、毛霉、青霉、曲霉、白地霉的形态构造。

材料1.菌种: 白地霉(Ceotrichum candidum)摇瓶培养液;根霉(Rhizopus sp. )、毛霉(Mucorsp. )、曲霉(Aspergillus sp. )、青霉(Penicilli—um sp.)平板。

2.染料: 乳酸石炭酸棉蓝液。

3.其他: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解剖针、培养皿、玻璃棒、滤纸、20%甘油。

原理霉菌菌丝较大, 细胞容易收缩变形, 孢子容易飞散, 在制备霉菌标本时, 常用乳酸石炭酸溶液作为介质, 具有不使细胞变形, 可杀菌防腐, 不易干燥, 能保持较长时间等优点, 若加入棉蓝, 又具有一定染色效果。

霉菌的有些结构在制片过程中易被破坏, 影响观察, 可采用载玻片培养法。

此法便于直接显微镜下观察, 尤其适用于根霉的假根, 曲霉的足细胞及分生孢子链等结构的生长情况的观察, 并且还可在同一标本上观察到微生物发育的不同阶段的形态。

方法1. 白地霉的观察取一块干净的载玻片, 加一滴白地霉培养液, 加盖玻片制成水浸标本片, 在显微镜下观察白地霉菌丝及节孢子的形态。

2. 其他霉菌观察(1)一般观察法: 加一滴乳酸石炭酸棉蓝液于洁净的载玻片中央, 用解剖针从菌落的边缘处挑取少量带有孢子的菌丝, 放入乳酸石炭酸棉蓝液中, 再细心地把菌丝挑散开, 加盖玻片, 注意不要有气泡产生。

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菌丝呈蓝色, 颜色的深度随菌龄的增加而减弱。

观察根霉时, 注意观察其菌丝(无横隔)、假根、孢子囊柄(与假根相对着生)、孢子囊、囊轴、囊托、孢子囊孢子及厚垣孢子。

观察毛霉时, 注意观察其菌丝(无横隔)、孢子囊柄、囊轴、孢子囊孢子及厚垣孢子。

观察曲霉时, 注意观察其菌丝(有横隔)、足细胞, 分生孢子梗、顶囊、小梗(形状、层数及在顶囊上的着生情况), 分生孢子的着生情况。

观察青霉时, 注意观察其菌丝(有横隔), 分生孢子梗, 带状枝(小梗的轮数及对称性), 分生孢子的着生情况。

实验7-霉菌的形态观察_图文

实验7-霉菌的形态观察_图文

实验八霉菌的形态观察一、实验原理霉菌的营养体是分枝的菌丝体。

霉菌在潮湿条件下生长繁殖长出丝状、绒毛状或蜘蛛网状的菌丝体。

菌丝分为营养菌丝与气生菌丝,营养菌丝匍匐于培养基的表面或生于培养基内吸收养料,从营养菌丝上长出伸于空中的菌丝为气生菌丝系,可分化出产生孢子的结构。

菌丝的直径一般比细菌和放线菌大得多。

菌丝在显微镜下观察呈管状,有的有横隔膜将菌丝分割为多个细胞,有的菌丝无横隔膜整个菌丝体为1个单细胞。

霉菌的菌落形态较大,质地较疏松,颜色各不相同。

霉菌无性繁殖或有性繁殖可形成不同类型的孢子。

菌丝、孢子及菌落等特征,因霉菌的种类而异,因而为种类鉴定非常重要的依据。

由于霉菌的菌丝体较粗,而且孢子容易飞散,若在水中溶易变形,显微测量时与实际值存在人为偏差,故观察时将其置于棉蓝乳酚油中,既有保持其正常的形态、使细胞不易干燥及杀菌防腐作用,还因棉蓝染料的存在而对菌丝与孢子具有染色作用,真菌的显微观察时常用棉蓝乳酚油作为浮载剂。

二、主要仪器及设备曲霉(Aspergillus sp.),青霉(Penicillium sp.),根霉(Rhizopus sp.);棉蓝乳酸油染色液,载玻片,盖玻片,解剖针,滤纸,显微镜等。

三、操作步骤1、取95%酒精浸泡的载玻片1块,火焰烧去酒精;2、冷却后在载玻片中央滴棉蓝乳酚油1滴;3、以解剖针从霉菌菌落上挑少许菌丝体置于染液中;4、以解剖针使菌丝体在染液中充分展开;5、将1洁净的盖玻片盖于染液上,以滤纸吸去盖玻片边缘过剩的染液;6、显微镜下20X、40X物镜观察绘图。

四、注意事项1、菌丝体在浮载剂中必须充分展开;2、盖盖玻片时必须斜着缓慢放下,否则在盖上异形成气泡。

五、实验报告1、绘制有隔菌丝与无隔菌丝图2、绘制青霉菌及曲霉菌的分生孢子梗图。

3、霉菌显微观察制片与细菌有何不同?II 四大类细胞型微生物的菌落特征比较观察一、实验原理菌落形态是指某种微生物在一定的培养基上由单个菌体形成的群体形态。

微生物学 实验5 霉菌的形态观察

微生物学 实验5  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五
一、实验目的
霉菌的形态观察
(1)观察霉菌的菌落特征。 (2) 观察根霉、青霉、曲霉的形态构造及无 性孢子。
(3)学习并掌握霉菌的制片方法。
二、实验原理
霉菌为真核微生物,菌丝较粗大,有分枝或不 分枝的。菌丝体为无色透明或暗褐色至黑色,或呈 现鲜艳的颜色。在显微镜下观察时,菌丝皆呈管状。 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为绒毛状或棉絮状。一些较 高等的霉菌丝状管道中皆有横隔,将菌丝隔成许多 细胞。霉菌细胞易收缩变形,而且孢子很容易分散, 所以制标本时常用乳酸石炭酸棉兰染色液。该染色 液①可使细胞不变形;②具有防腐杀菌作用;④不 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⑤溶液本身呈蓝色,有 一定的染色效果。
三、实验材料
1.菌种 黑曲霉、青霉、黑根霉。
2. 其他 显微镜、培养箱、养皿、乳酸 石炭酸棉蓝染色液、载玻片、盖玻片、 无菌水、接种环、接种钩、解剖针、酒 精灯、火柴、滤纸、玻璃铅笔等。
四、操作方法
(一)制片观察法(水浸片法制作标本片)
(1) 在一洁净载玻片上,滴一滴乳酸石炭酸棉兰 染色液;按无菌操作,用解剖针挑取少量带有 孢子的霉菌菌丝于染色液中(注:挑取带有颜 色的菌丝),再细心地把菌丝挑散开,然后用 盖玻片盖上(注:不要产生气泡)。 (2)置于显微镜下,观察霉菌菌丝的形态(观察 菌丝有无隔膜、假根、匍匐枝、足细胞;以及 无性或有性孢子的形态、大小和颜色等)。
显微形态:菌丝体无隔,有 假根和匍匐枝,其中,匍匐 黑根霉(匍枝根霉) 枝无色,假根发达呈褐色。 孢子囊簇生呈黑色或褐色, 菌落:初期白色,老熟 可形成球状接合孢子。 后灰褐色
根霉
孢子囊
匍匐枝 假根 接合孢子
孢囊孢子

接合孢子
黑曲霉
曲霉

实验2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2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2 霉菌的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 学会对霉菌的制片方法。

2.了解和熟悉毛霉、根霉、曲霉、青霉的形态构造。

二、实验原理霉菌除少数为单细胞外,基本构造都是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

菌丝体无色透明或呈暗褐色至黑色;或呈现鲜艳的颜色。

在固体培养基上长成绒毛状或棉絮状。

菌丝内部构造在显微镜下观察时皆呈管状。

低级的霉菌其丝状管道中无横隔,因此其菌丝体内含有许多细胞核。

而在一些比较高等的霉菌丝状管道中皆有横隔,由横隔将菌丝隔成许多细胞。

霉菌的繁殖方式很多,有各种各样无性及有性的繁殖方式,是分类时的重要依据,另外菌丝体与菌落形态的特征也是鉴别的依据。

霉菌菌丝和孢子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

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镜即可观察。

观察霉菌形态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以下三种:(1)直接制片观察法:是将培养物置于乳酸石炭酸溶液中,制成霉菌制片镜检。

用此溶液制成的霉菌制片的特点是:细胞不变形、具有防腐作用、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能防止孢子分散等。

必要时,还可用树胶封固,制成永久标本长期保存。

(2)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如下图):用无菌操作将少量培养基琼脂置于载玻片上,接种后盖上盖玻片培养,霉菌即在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的有限空间内沿盖玻片横向生长。

培养一定时间后,将载玻片上的培养物置显微镜下观察。

这种方法可以保持霉菌的自然生长状态,还便于观察不同发育期的培养物。

(3)玻璃纸培养观察法:霉菌与放线菌的玻璃纸培养观察方法相似。

该方法用于观察不同生长阶段的霉菌的形态,也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三、实验试剂与仪器1. 菌种:毛霉、根霉、曲霉、青霉等。

2. 溶液或试剂:乳酸石炭酸液3. 仪器或其他用具:显微镜、擦镜纸、接种环、接种钩、载玻片、盖玻片等。

四、实验步骤霉菌形态的观察——直接制片观察法观察霉菌时,除直接观察斜面或平皿的菌落外,制取霉菌标本时,由于菌丝粗大而且孢子很容易分散,放在水中观察细胞容易变形,因此,在制作标本时不用水,而用乳酸石炭酸溶液。

实验三 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三 霉菌的形态观察

无性生殖体:
分生孢子梗、顶囊、小梗、分生孢子
பைடு நூலகம்
分生孢子
小梗 顶囊 分生孢子梗
足细胞
有隔菌丝
分生孢子头发辫状
黑曲霉的显微形态
青霉
菌丝体形态:
• 营养菌丝有横隔,无足细胞 • 分生孢子梗有横隔 • 分生孢子头无顶囊,呈帚状 • 小梗顶串生分生孢子(球形 、椭圆或短圆柱状)
电子显微 镜2400倍
青霉的显微形态
五、结果记录
(绘制说明所观察到的几种 霉菌的形态特征。)
根霉
显微形态:菌丝体无隔,有 假根和匍匐枝,其中,匍匐
• 黑根霉(匍枝根霉)枝无色,假根发达呈褐色。
• 菌落:初期白色,老熟 后灰褐色
孢子囊簇生呈黑色或褐色, 可形成球状接合孢子。
孢子囊
假根
匍匐枝 接合孢子
孢囊孢子
接合孢子
• 黑曲霉
曲霉
菌丝体心态:有横隔,常无色,老熟
时变为浅黄色至褐色,有足细胞
实验三 霉菌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低倍镜的使用。 (2)学习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低倍镜的使用。 (2)学习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二、实验材料
显微镜 青霉标本片 曲霉标本片 根霉标本片
三、原理
霉菌菌丝体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 重要依据。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大小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大得 多,因此用低倍镜即可观察。用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制成 的霉菌标本片的特点:细胞不变形;具有杀菌防腐作用,且 不易干燥,能保存较长时间;能防止孢子分散;溶液本事呈 蓝色,能增强反差,具有较好的染色效果,在显微镜下易于 观察。
四、实验步骤
①转换到低倍镜,调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霉菌的形态观察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配制合成马铃薯培养基(PDA)的一般方法。

2.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3.了解并掌握四类霉菌(根霉、毛霉、曲霉、青霉)的基本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
1.霉菌
霉菌可产生复什分枝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约 3-10μm ),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

观察霉菌的形态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直接制片观察法、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和玻璃培养观察法三种方法,本节课用载玻片培养观察法。

2.载玻片培养法(小培养法)
用无菌操作将培养基琼脂薄层小块(约1cm2)置于载玻片上,接种后盖上盖玻片培养,霉菌即在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的有限空间内沿盖玻片横向生长。

培养一定时间后,将载玻片上的培养物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这种方法既可以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还便于观察不同发育期的培养物。

三.实验器材
1.菌种:曲霉 ( Aspergillus sp. ) ,青霉(Penicillium sp.),根霉( Rhizopus sp. ) 和毛霉(Mucor sp. )培养 2-5d 的斜面
培养物。

2. 培养基:马铃薯培养基(PDA)
3. 仪器或其他用具:超净台,无菌吸管,接种环,酒精灯,平皿,载玻片,
盖玻片, U 型玻棒,解剖刀,镊子, 50% 乙醇, 20%
的甘油,滤纸片,以及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
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小培养法)
1.培养小室的准备及灭菌
在平皿皿底铺一张略小于皿底的圆滤纸片,再放一 U 形玻棒,其上放一块洁净载玻片和两块盖玻片,盖上皿盖、包扎后于 110 ℃ 灭菌
20-30min ,不烘干,备用。

2.琼脂块的制作
取已灭菌的马铃薯培养基(PDA)无菌操作注入两个已灭菌平皿中,使之凝固成薄层。

用解剖刀切成 0.5-1cm2的琼脂块,并用镊子将其移
至上述培养小室中的载玻片上(每片放两块 )。

3.接种
无菌操作,用尖细的接种针挑取很少量的菌接种于琼脂块的边上, 用无菌镊子将盖玻片覆盖在琼脂块上。

(注:接种量要少,尽可能将分散的孢子接种在琼脂块边缘上,否则培养后菌丝过于稠密影响观察 。

) 4.培养
无菌操作,先在平皿的滤纸上加 3 ~ 5ml 灭菌的 20 %甘油(用 于保持平皿内的湿度 ) ,盖上皿盖, 28℃ 培养一周(实验条件所限)。

5.镜检
取出培养皿中的载玻片先置于低倍镜下观察,后换高倍镜观察。

五.实验结果记录 1.绘图
毛霉菌 10×10
毛霉菌局部放大图
曲霉菌 10×40 孢囊梗
孢囊孢子
足细胞 分生孢子梗
曲霉菌 10×40
球状顶囊
分生孢子梗
青霉菌 10×10
2.结果记录
表一 实验结果记录表
匍匐菌丝
孢子囊梗
根霉菌 10×10 假根
根霉菌10×40
扫帚状分生孢子
六.思考题
1.黑曲霉和黑根霉在形态特征上有什么区别?
答:根霉菌丝无隔,有匍匐菌丝和假根,曲霉菌丝有隔,且菌丝体分枝,顶囊表面辐射出状生出一层或两层小梗,小梗上有一串串分生孢子。

附:马铃薯培养基(PDA)配方
汁),再加糖和琼脂,溶化后补足水至300ml,pH自然。

110℃下灭菌20-30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