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四元聚焦】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公开课优质课件

高中地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公开课优质课件

判断下图所示地区的纬度范围
冬至日 夏至日 冬至日
夏至日




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地区
夏至日 冬至日
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地区
冬至日 夏至日




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
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
四、四季更替
西方四季: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起点。比我国天文 四季晚一个半月。
1、天文四季 夏季:白昼最长、太阳 高度最高的季节 冬季:白昼最短、太阳 高度最低的季节 春季和秋季:夏季与冬 季之间的过渡季节
赤道地区 递变规律 一年有两次最大值(春分、秋分),两次最小值 (夏至、冬至) 来增去减(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正午 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
(3)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
①南、北回归线之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 大(由23° 26′增大至46° 52′),赤道上为23° 26′,回归线上为 46° 52′。
②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和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各纬度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均为46° 52′)。
③南极圈以南和北极圈以北: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幅度越小(由46° 52′减小至23° 26′),极圈上为46° 52′,极点上 为23° 26′。
2.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 的地方时是12时。
北回归线及其 一年有一次最大值(6月22日前后),一次最小值 以北地区 (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及其 一年有一次最大值(12月22日前后),一次最小 以南地区 值(6月22日前后)
南、北回归线 一年有两次最大值(太阳直射时最大),一次最 之间(除赤道 小值(南半球出现在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出现 外) 在12月22日前后)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3.4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及应用复习课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3.4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及应用复习课课件

找太阳直射点 公式法 OR 近大远小(纬度差)
太阳射点
练习
下图为世界上某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方向图
1.可能表示赤道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及方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当④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时( )
A.③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
B.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C.①地正午太阳方向与④地相同
A.P东南 B.r西南 C.s正西
D.q西北
下图反映了6月22日和12月22日某地太阳高度角日变化情况,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90°
12月22日 6 月22日
h
P
r
23:20
s
q 北京时间
7.下列关于该地所在国的叙述, 正确的是…( A.其国土东南为广阔的热带雨林 B.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北部平原 C.首都作为港口,海运交通便利 D.人口过亿,是其所在大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被南楼挡住的时间大约是( C)
A 1个月 B 3个月 C 6个月 D 9个月 (2)为避免这种纠纷,房地产开发商在建 楼时,应该使北楼所有朝南房屋在正午
时终年都能被太阳照射。那么在两楼间
距不变的情况下,南楼的高度最高约为
( B)
A 20米 B 30米 C 40米 D 50米
右图“是会我”国应某用地之(习36题°篇34′N)一房屋的大门,大门朝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应用
复习课
“明”概念
1.太阳高度
温馨提示:
是指太阳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找找1切2线:00—经—线地平面
2.正午太阳高度(H)
找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
是指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即地方时为12点时的太阳高度角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正午太阳高度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正午太阳高度

(1)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 北回归线向 南 、
北两侧递减,如图中 c折线所示。
(2)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 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a ___折线所示。 (3)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 赤道 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 b折线所示。
深化整合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某日,手表为12:28,此时该地太阳高度达 到一天中的最大,求该地经度?
决定地面 所获光热
2.H=90°-【 Φ(当地纬度)±θ(太阳直射纬度)】
3.L(楼间距)=
h
(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tan(H)
4.太阳能集热板倾角(α)和正午太阳高度角(h)的关系:α+h=90°
四季和五带
知识梳理
1.四季更替 (1)四季的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 (2)四季的划分: ①天文
夏季:一年中白昼最 长 、太阳高度最 高 的季节 四季 冬季:一年中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
春季和秋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②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3、4、5月为 春季 ,依此类推,每三个月为一个 季节。
更符合气候实际的四季划分
知识梳理
2.五带的划分 (1)五带成因: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有规律地减少。 (2)五带划分:
2.读图,试求30°N、45°S的 正午太阳高度角,并总结春 分日正午太阳高度(H)的 计算公式。
60° 45° H=90°-Φ(当地纬度)
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和计算方法
1.右图为夏至日光照图,读图总结该日的正午太阳度分布规律。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读图,试求30°N、45°S的 正午太阳高度角,并总结夏 至日正午太阳高度(H)的 计算公式。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地球的公转(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地球的公转(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 “远小近大”: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 越小;距离越近,则越大。 2. “来增去减”:太阳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正午太阳 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 3. “同线相等”:同一纬线上,同一日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4. “对称规律”:以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为对称轴,南北对称的 两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思考: 太阳直射点位于什么 地方?正午太阳高度 角的变化规律?
南回归线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 侧递减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思考: 太阳直射点位于什么 地方?正午太阳高度 角的变化规律?
北回归线 由北回归线向南 北两侧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夏至日 二分日 冬至日
B
2.该地所在地理纬度是( )
B
A.18°N B.28°N C.32°N D.52°N
3.次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确定 A
★★【我要挑战】
某纬度φ的正午太阳高度H=90°-|φ-δ|,其中
δ为太阳直射点纬度,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
负值。下图示意某地北京时间18时的太阳位置。
12.22
N
S
北回归线
0° 南回归线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影子朝向
正北 ,
夏至日时影子最 短,冬至日时影子最 长 。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情况相反。
当堂训练
在地球上,一年中正午物体的
影子始终朝南的是 ( D )
A. 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 B. 北回归线以北 C. 南回归线之南 D. 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
h L=
tanH
h
HL
(5)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角度 读右图,思考怎样最大程度的利用太阳能?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案课时正午太阳高的变化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案课时正午太阳高的变化

课件形式将更加丰富
增加图表、动画、视频等多种形式,使课件 更加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 率。
课件互动性将更强
设计更多的互动环节,如提问、讨论、练习 等,让学生在参与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 记忆。
鼓励学生积极备考,迎接挑战
1 树立信心,保持积极心态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高考,树立信心,保持积极向上的心 态。
05
高考考点解析及备考建议
高考考点梳理与解析
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指正午时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规律
夏至日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 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 半球则达到最小值;冬至日时,南回 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 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则达到最小 值。春分日和秋分日时,除赤道上正 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外,其他地区正 午太阳高度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利用公式H=90°-|φ-δ|(H为正午太 阳高度,φ为当地纬度,δ为太阳直 射点的纬度)进行计算。
历年真题回顾与剖析
回顾历年高考关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 化考点,分析题目类型、难度和解题 思路。
通过做历年真题,总结归纳解题方法 和技巧,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剖析高频考点和易错点,如太阳直射 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等。
太阳直射赤道时,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 90°,且全年有两次机会(春分和秋分)。
赤道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最小,全 年都比较大,因此赤道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 能最多,气温高且较为稳定。
赤道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对当地自然环 境和人类活动产生深远影响,如热带雨林的 形成、农业生产的安排等。
极地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特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3) 极 圈 以 内 地 区 : 纬 度 越 高 , 正 午 太 阳 高 度 年 变 化 幅 度 越 小 ( 由 46°52′ 减 小 到 23°26′),极圈上为46°52′,极点上为23°26′。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6.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就是一天的正午时刻,此时当地的地方时是 12时。 (2)判断所在地区的纬度 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如果知道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可以根据“某地与 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的规律,求出当地的地 理纬度。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4.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
直射点
H=90˚- 纬度差
释义:若两地纬度相差一度, 则正午太阳高度也相差一度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4.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
40°N 15°N
差25° 北京(40°N)的正午太阳高度
H北京=90°-25°=65°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4.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
D.① 7时10分 西南
A.长春
√B.长沙
C.乌鲁木齐
D.杭州

青岛(120°E,36°N)的小明同学计划在五一期间到乌鲁木齐(88°E,44°N)探亲,下 图示意小明打算预定的4月30日车票信息(车票时间均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7~8题。 7.从青岛北站出发及到达乌鲁木齐车站时,小明看到两地的太阳方位分别是
√A.西南方向、东南方向
B.西北方向、西南方向 C.西南方向、正南方向 D.西北方向、正南方向
青岛(120°E,36°N)的小明同学计划在五一期间到乌鲁木齐(88°E,44°N)探亲,下 图示意小明打算预定的4月30日车票信息(车票时间均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7~8题。 列车到达乌鲁木齐车站时,小明马上给在青岛的妈妈打电话报平安,小明和妈妈手 表显示的时间是 :52、10:00 :00、10:00 :00、12:00

高中地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公开课优质课件

高中地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公开课优质课件

②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和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各纬度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均为46° 52′)。
③南极圈以南和北极圈以北: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幅度越小(由46° 52′减小至23° 26′),极圈上为46° 52′,极点上 为23° 26′。
2.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 的地方时是12时。
66.5
0
南 极 圈 南寒带 0 90
天文特征
有极昼极夜现象
既无太阳直 射,又无极昼 极夜现象
气候特征
北寒带带
北 回 归 线 赤热
有太阳直 射现象
带 道
终年 炎热
南 回 归 线
南温带
南 极 圈 南寒带
2、气候四季(北温 带许多国家) 春季:3、4、5月 夏季:6、7、8月 我国四季以四立划分四季。 秋季:9、10、11月 欧美四季以二分二至划分四季 冬季:12、1、2月
五 带 的 划 分
66.5
0
90 北寒带 北 极 圈
0
北温带
23.5
0
北 回 归 线
0
0
热 赤
0
带 道
23.5
南 回 归 线
南温带
赤道地区 递变规律 一年有两次最大值(春分、秋分),两次最小值 (夏至、冬至) 来增去减(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正午 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
(3)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
①南、北回归线之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 大(由23° 26′增大至46° 52′),赤道上为23° 26′,回归线上为 46° 52′。
北回归线及其 一年有一次最大值(6月22日前后),一次最小值 以北地区 (12月22日前后)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25:核心考点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计算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25:核心考点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计算

[解析] 根据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太阳直射 11°N,直射点向 北移动,说明位于春分到夏至的中间位置上,距该日最近的节气 是立夏,B、D 错。该日 P 点是出现极昼现象的纬线与晨昏线的 节点,正午太阳高度约是 22°,A 对,C 错。
[答案] A
二十四节气是指: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 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两个 相邻节气在地球公转轨道上度数相隔 15°,但由于地球公转速度 不同而时间长短有所不同。
第二步:计算应用时注意节气的变化。 为保证楼房终年有阳光照射,在进行楼高及楼间距计算时,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应以冬至日为标准,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应以夏 至日为标准;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夏至日热水器与楼面的夹角小, 冬至日热水器与楼面的夹角大,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反之;北回归 线以北地区夏至日雨篷遮阳、挡雨的面积大,冬至日雨篷遮阳、 挡雨的面积小,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反之。
(3)位置看“数值”——90°的出现
[模拟角度练] 角度一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分析 (2018·陕西省高三第四次模拟)读图,此时段太阳直射点北 移,线段 PQ 为某日地球上正在日落各点的连线。据此完成 1~2 题。
1.对此时 Q 点地理现象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 A.太阳位于正南方向 B.地方时为 18:00 C.太阳位于西北方向 D.地方时为 12:00
3.根据刘先生的要求,售楼人员向刘先生推荐的楼号与楼 层是( )
雨篷 遮阳、 挡雨 的应

一般情况下,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太阳光照射到的房间面积越小,因 此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光夏至 日照射到的房间面积最小,冬至日 照射到的房间面积最大。为遮阳、 挡雨,人们往往在窗户上安装雨 篷,雨篷长度越长,遮阳、挡雨的 面积越大,进入房间的阳光面积越 小;雨篷安装高度越低,遮阳、挡 雨的面积越大,进入房间的阳光面 积越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19时45分。据此完成(1)~(2)题。
(1)日志记录当天该船航行在( D )
A.北太平洋
B.南太平洋
C.北印度洋
D.南印度洋
19
【1—2】(2013·海南卷)某海洋考察船的航行日志记
录:北京时间8时太阳从正东方海面升起;桅杆的影 子在正南方时,太阳高度为60°;日落时北京时间
为19时45分。据此完成(1)~(2)题。
21
【解析】从题中所给的资料中可以得出如下信息: 太阳从正东方升起说明为春分日或秋分日;太阳直 射点在赤道。第(1)题,通过北京时间8时日出,可 以计算出120°E与该船所在经度相差2小时,为东 经90°洋面上,位于印度洋;此日太阳直射点在赤 道,而桅杆影子朝正南说明该船位于南半球。因此 为南印度洋。
22
【解析】第(2)题,从材料中日出日落的北京时间可 以计算出该船经历的昼长是19:45-8:00=11小 时45分,小于12小时,说明该船向偏东方向航行(向 东航行船只昼夜更替周期小于地球自转周期)导致昼 长小于12小时。因此只能选B项。第(3)题,桅杆影 子正南说明此时为正午,太阳高度60°,说明该船 位于30°S附近海域,主要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 天气晴朗少云、风浪小。
回归线线上一年中只有一次直射现象,因此其最大 值在冬至或夏至达90°,并且最小值等于43°08′。
10
(4)北回归线与极圈之间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图
回归线与极圈之间在一年内既无直射现象,也无极 昼现象,因此其最大值小于90°,最小值大于0°, 并且仅在冬至或夏至时出现最大值。
11
(5)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图
24
【考点2】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2—1】(安徽省淮南二中2013届高三阶段训练题)
某学校(110°E)地理兴趣小组在平地上用立竿测影
(2)日志记录当天,该船的航向可能是( B )
A.正北
B.东北
C.正南
D.西南
20
【1—2】(2013·海南卷)某海洋考察船的航行日志记 录:北京时间8时太阳从正东方海面升起;桅杆的影 子在正南方时,太阳高度为60°;日落时北京时间 为19时45分。据此完成(1)~(2)题。 (3)日志记录当天考察船经过的海域,当月的天气状 况多为( C ) A.阴雨绵绵、风微浪缓 B.晴朗少云、风急浪高 C.晴朗少云、风微浪缓 D.雷雨频发、风急浪高
5
(2)极圈内(除极点)
若在极圈和极点之间,则可能出现如图上所示极昼 现象,但最大值H小于46°52′。当地最小太阳高度 与最大太阳高度之和为直射点纬度的2倍。
6
(3)极点
极点出现极昼时:太阳高度日变化范围在0°至 23°26′之间。并且每天都保持一个定值。
7
2.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图 (1)赤道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图
1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二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第7课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
3
【锦囊】 常见太阳高度示意图 1.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图(使用地方时) (1) 任意地点(除极点和极圈内)
4
某地太阳高度日变化模式图:上图中的H表示该地 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并且最大值可以等于 90°(需考虑纬度)。a表示日出时间,12时表示正午 时分,b表示日落时间。若该地位于赤道,则a=6 时,b=18时。若该地不在赤道上,则b- a可大于 12小时,也可小于12小时。若位于极圈上,可能出 现a=0时、b=24时的现象。
17
【解析】第(2)题,考查最小太阳高度出现的时间及 时间计算。b位置时,当地时间是0时,国际标准时 间即0°经线上的地方时是20时,所以该地的经度 是60°E,选择C项。
18
【1—2】(2013·海南卷)某海洋考察船的航行日志记
录:北京时间8时太阳从正东方海面升起;桅杆的影 子在正南方时,太阳高度为60°;日落时北京时间
23
【考点2】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2—1】(安徽省淮南二中2013届高三阶段训练题) 某学校(110°E)地理兴趣小组在平地上用立竿测影 的方法,逐日测算正午太阳高度。如下左图,垂直 竖立一根2米长的竿OP,正午时测得竿影长OP′, 通过tanα=OP/OP′,算出正午太阳高度α。据此回 答(1)~(4)题。
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在66°34′至90°之间, 每年春分日与秋分日有两次直射现象,冬至和夏至 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为66°34′。
8
(2)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
回归线与赤道之间由于有两次直射现象,因此正午 太阳高度最大值有两次可以达到90°,并且最小值 不低于43°08′。
9
(3)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图
13
14
【考点1】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1】(山西山大附中2013届高三10月月考)下图 为某地一天中两个不同时刻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 据此回答问题。
15
【考点1】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1】(山西山大附中2013届高三10月月考)下图 为某地一天中两个不同时刻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
据此回答问题。
(1)该地的地理纬度是( D )
A.70°N
B.75°N
C.70°S
D.75°S
(2)当太阳光线处于b位置时,国际标准时间是20时,
则该地的经度是(
)C
A.120°W
B.0°
C.60°E
D.180°
16
【解析】第(1)题,考查如何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地理纬度。太阳从正南和正北方照过来,只能是太 阳直射该地所在经线的时候,也就是正午或子夜时。 据图可知,正北太阳高度35°大于正南太阳高度 5°,所以正午太阳高度是35°。太阳直射点在该 地的正北方,由于子夜也有太阳高度,则出现极昼 现象,正午和子夜的太阳高度相差30°,那么该地 和极点的纬度相差30°÷2=15°;在南极圈以内, 所以该地地理纬度是75°S。
北极地区:春分至秋分正午太阳高度大于0°,出现 极昼,其中夏至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并且 极昼范围扩大到整个北极圈以内。秋分至次年春分 正午太阳高度小于0°,出现极夜,其中冬至极夜范 围扩大到整个北极圈以内。
12
3.不同纬度地点二至日太阳方向及太阳高度
图中反映的是不同地点二至日太阳的方向,其中a表 示冬至日太阳高度和方向,b表示夏至日太阳高度和 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