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手术记录
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手术记录

13.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步骤: 1.麻醉满意后,患者取右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2.Trocar放置和后腹腔建立:在腋后线肋缘下一横指切开皮肤1.5cm,钝性分离肌肉,用钳尖刺破腰背筋膜进入后腹腔腔隙,用手指将腹膜向前推开,置入气囊,注入500ml气体,5分钟后取出,在手指引导下,分别在腋前线肋缘下、叶中线髂嵴上2指处分别插入10mm、5mmTrocar。
3.寻找和切除肿瘤:沿腰方肌外缘切开椎筋膜、腰方肌筋膜,进入腰肌前间隙,分离此间隙,向上至膈肌下方。
打开肾上极肾周脂肪囊,游离肾上极外后方,显露肾上腺区,找到肾上腺及瘤体,充分游离瘤体,暴露肾上腺中央静脉,上 3个Hamlock,切断中央静脉,完整切除肿瘤。
4.生理盐水清洗手术创面,探查无出血,取出肿瘤,留置引流管并接袋,缝合切口。
5.术中出血少,手术顺利,患者安返,肿块送检。
记录医师:。
手术记录:右腹膜后肿瘤切除术

手术记录:右腹膜后肿瘤切除术术前及术后诊断:患者,男性,56岁,因体检发现右腹膜后肿瘤就诊。
影像学检查(MRI、CT等)提示:右腹膜后肿瘤,性质待定。
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术前诊断为右腹膜后肿瘤。
术后病理诊断为:右腹膜后脂肪肉瘤。
手术方式:患者接受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在患者右侧腹部做一长约20cm的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腹膜,暴露出肿瘤所在部位。
采用锐性分离法将肿瘤完整切除,并尽量保持周围组织的完整性。
切除后,对创面进行彻底止血,并逐层缝合关闭切口。
麻醉方式:本例手术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
全身麻醉可有效抑制患者的应激反应,降低术中血压和心率波动;硬膜外阻滞麻醉可阻滞手术区域的神经,减轻疼痛和应激反应,有利于患者的手术和术后恢复。
手术经过:1.手术开始前准备:常规消毒手术野,铺无菌单,将手术区域用碘伏再次消毒。
2.打开腹腔:切开腹膜,使用止血钳夹闭破损处,沿肿瘤周围分离,将肿瘤完整切除。
注意保护邻近组织和器官,避免损伤。
3.止血和缝合:彻底止血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检查是否有出血或漏出。
逐层缝合腹膜、皮下组织和皮肤,确保伤口的密封性。
4.手术结束:将切除的肿瘤送病理科进行病理检查,确定肿瘤性质和分化程度。
术后注意事项:1.监测生命体征: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饮食指导:术后患者需禁食6小时,待肠道功能恢复后可逐渐进食流质食物,再根据病情逐渐过渡到半流质和正常饮食。
3.活动指导:术后患者需在床上休息1-2天,根据病情逐渐增加活动量和幅度。
禁止早期剧烈活动和用力排便等行为,防止手术部位受到刺激和损伤。
4.创面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手术部位有无渗血、感染等异常情况。
按时换药,保持伤口干燥清洁,促进愈合。
5.预防并发症:术后患者需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肺炎、压疮等。
给予患者必要的护理措施和药物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手术记录:右肺肿瘤切除术

手术记录:右肺肿瘤切除术术前及术后诊断:患者男性,58岁,因体检发现右肺结节,经进一步检查确诊为右肺肿瘤。
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位于右肺上叶,直径约2.5cm,考虑为非小细胞肺癌。
患者无吸烟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手术方式:患者行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切除术,手术切口为胸部右侧第四肋间腋中线,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
麻醉方式:患者麻醉诱导采用丙泊酚+芬太尼+罗库溴铵,维持麻醉采用七氟烷+瑞芬太尼+丙泊酚,并给予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
手术经过:1.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2.胸部第四肋间腋中线作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肌肉,进入胸腔。
3.探查胸腔,见肿瘤位于右肺上叶,直径约2.5cm,边界清楚,周围无粘连。
4.分离并切除肿瘤所在肺叶,进行局部淋巴结清扫。
5.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病理检查提示转移。
6.手术过程顺利,无明显出血及输血反应。
7.缝合胸膜、肌肉及皮肤层,给予术后止痛治疗。
8.术后探查肿瘤与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一致,诊断为Ⅰ期非小细胞肺癌。
9.病理结果示肺黏膜淋巴管扩散(阳性),原发肿瘤1 cm直径血管浸润阴性。
10.患者术后接受抗感染、抗肿瘤及营养支持治疗。
11.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12.患者于术后第7天出院,建议继续进行术后抗肿瘤治疗及随访复查。
术后注意事项:1.患者应定期进行术后复查,包括胸部CT、血清肿瘤标志物等检查,以监测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
2.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抗肿瘤治疗方案,包括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手段,以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生存率。
3.患者在治疗期间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营养摄入,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以利于身体恢复及抗肿瘤治疗。
4.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术后康复锻炼,包括呼吸锻炼、咳嗽排痰等,以促进肺部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5.若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颅腔内肿瘤切除手术记录

颅腔内肿瘤切除手术记录患者信息:姓名:XXX性别:XXX年龄:XXX手术记录:手术日期:XXX手术医生:XXX一助:XXX二助:XXX术前准备:在手术前进行了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确保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术前给予患者充分的解释和告知,患者及家属理解并同意进行手术。
手术过程:1. 麻醉方式:采用全麻,由麻醉科医生负责,患者麻醉安全平稳。
2. 体位:将患者置于XXX侧卧位,头低足高。
3. 消毒:采用严格的无菌操作,对手术区域进行消毒。
4. 骨瓣切割:用XXX钻进行骨瓣切割,开颅XXXxcm,保护好脑组织。
5. 颅内探查:术者、一助援助下,逐层进行颅内探查,发现位于XXX位置的肿瘤,约XXX大小。
6. 肿瘤切除:细致切除肿瘤,注意不损伤周围重要结构,操作中有辅助器械协助。
7. 出血控制:肿瘤切除过程中,出血较多,采用电凝、生物胶、缝扎等方式进行出血控制。
8. 遗留腔内注射:术后在腔内注射XXX药物,以防止肿瘤复发。
9. 清理手术物:彻底清理手术区域,保持洁净。
10. 骨瓣复位:用XXX钢板复位固定。
11. 皮肤缝合:采用XXX方式进行皮肤缝合。
12. 愈合处理:手术完成后,对伤口进行敷料处理,加压包扎。
术后恢复:1. 术后转入重症监护室,进行密切观察,注意生命体征、神经功能变化等情况。
2. 术后监测:进行常规的血液检查、头颅CT/MRI等检查,以评估手术效果和术后情况。
3. 病情观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记录。
4. 饮食与活动:根据患者病情,逐步增加饮食和活动量。
5. 术后用药:根据需要,给予患者必要的止痛、抗感染、促进愈合等药物治疗。
6. 术后随访:安排术后随访计划,进行定期随访,观察手术效果与患者康复情况。
术后并发症:1. 术中未发生明显的并发症。
2. 术后X天,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给予对症处理,症状缓解。
3. 术后X天,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未见感染迹象。
肿瘤手术记录

肿瘤手术记录【姓名】:XXX 【年龄】:XX岁【性别】:男/女【住院号】:XXXXX【主治医生】:XXX 【手术日期】:XXXX年XX月XX日【手术名称】:肿瘤手术【病情描述】:患者XXX,年龄XX岁,性别男/女,入院时因XXXX被确诊为肿瘤,并接受手术治疗。
下面是关于其肿瘤手术的详细记录。
【手术前准备】:在手术前,患者进行了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但不限于血常规、肿瘤指标、心电图等。
各项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身体状况适合进行手术。
【手术过程】:1. 麻醉阶段: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经麻醉科医生评估及选择后,采用(麻醉方法)进行全身麻醉,麻醉过程平稳。
2. 切口选择:根据肿瘤位置、大小和患者身体情况,选择(切口位置)作为手术切口。
3. 切除肿瘤:通过切口进入患者体内,仔细观察肿瘤的范围和相关组织的状况。
在完善止血措施的同时,尽量保留周围正常组织。
肿瘤切除完毕后,进行彻底止血。
4. 淋巴结清扫:针对具有淋巴结转移风险的患者,进行相应的淋巴结清扫。
5. 恢复伤口:在切除肿瘤后,进行逐层缝合,注意恢复伤口的外形和功能。
6. 结局评价:观察手术切除肿瘤的情况,判断手术是否成功,将切除的肿瘤和淋巴结标本送至病理科进行病理学检查。
【手术并发症与处理】:手术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术后恢复平稳,无特殊处理,密切观察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
【术后用药与护理】:根据患者手术情况和术后医嘱,进行相应的抗感染、止痛和促进伤口愈合等药物治疗。
护理人员按照护理计划,针对患者术后的护理需求进行细致入微的护理工作。
【术后转归】: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明显不适症状,伤口愈合良好。
拔除引流管后,患者病情稳定,未出现明显并发症。
出院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指导患者术后康复护理,告知术后注意事项,并安排复诊。
【总结】:患者本次肿瘤手术达到手术目的,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良好。
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手术效果。
经鼻蝶垂体肿瘤切除术手术记录

经鼻蝶垂体肿瘤切除术手术记录
一、患者信息
姓名:XXX
性别:女
年龄:52岁
身高:160cm
体重:65kg
诊断:垂体腺瘤
二、术前准备
全身检查:患者无高血压、心脏病等严重全身疾病,手术耐受良好。
头颅CT及MRI检查:明确肿瘤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
术前讨论:确定手术方案,评估手术风险。
术前用药: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抗焦虑药物缓解紧张情绪。
三、手术过程
麻醉方式:全麻下气管插管,行控制性低血压麻醉。
手术步骤:
(1)常规消毒铺巾,鼻毛备皮。
(2)鼻腔黏膜切开,显露蝶窦前壁。
(3)用咬骨钳咬除蝶窦前壁,暴露垂体窝。
(4)用刮匙及吸引器清除垂体窝内肿瘤组织,注意保护周围正常垂体组织。
(5)用明胶海绵填塞垂体窝,止血。
(6)逐层缝合鼻腔黏膜,术毕。
四、术后处理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止血药物控制出血。
监测患者激素水平,了解垂体功能恢复情况。
给予营养支持,促进伤口愈合。
五、手术总结
本次经鼻蝶垂体肿瘤切除术手术过程顺利,肿瘤组织切除完整,周围正常垂体组织保护良好。
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将继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术后护理工作。
左肺癌根治术手术记录

左肺癌根治术手术记录左肺癌根治术手术记录左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是手术切除。
以下是一份关于左肺癌根治术的手术记录,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意义。
病例患者为一名61岁的男性,既往有长期吸烟史。
入院时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胸痛持续2个月,并在胸部X光检查中发现左肺部阴影,经进一步检查确诊为左肺癌。
患者身体状况良好,肺功能测定结果显示无明显损害。
根据临床病理讨论和多学科专家团队会诊,决定行左肺癌根治术。
手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患者采取侧卧位,经过全程消毒垫鞍手术场。
首先进行左侧胸腔开胸手术,通过第四肋间斜肌切口进入胸腔。
检查胸腔各器官是否有远处转移,发现仅有左肺组织受到侵犯。
随后切开胸膜,观察肺与胸腔粘连情况。
术中发现患者左下肺叶肿瘤紧密粘连于胸膜,经过缓慢而谨慎的分离,成功地将肿瘤与胸膜剥离开。
接着进行淋巴结清扫术,切取周围淋巴结组织进行术中病理检查,结果未见淋巴结转移。
随后,把肿瘤切除,保留肺尖、肺叶,并在边界范围内切除了明显的肿瘤转移组织。
术中顺利控制住出血,注重术中疼痛控制和肺功能保护。
手术结束后,为了预防并发症,快速而周密地进行术后处理:关闭伤口,进行胸腔引流,预防胸腔积液;导管固定,防止导管脱出;给予合理的静脉液体和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术后第3天拔除胸腔引流管,胸片示肺叶未见明显异常。
术后恢复期,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呼吸功能、术后感染等情况。
术后第7天,患者恢复良好,进行胸部CT检查,未见明显残余病灶和转移病灶。
术后第10天,患者出院。
通过这次的左肺癌根治术,成功地切除了患者的肿瘤,没有发生重要并发症。
同时,术中的淋巴结清扫术也未发现转移病灶。
术后恢复顺利,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左肺癌根治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切除肿瘤并保留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在手术过程中,需要仔细评估患者的手术适应症、病程评估和全身情况,严格操作,术中术后进行全面管理,以确保手术效果。
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记录

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记录手术日期:xxxx年xx月xx日手术医生:xxxx患者信息:姓名:xxx年龄:xx岁性别:xx病历号:xxxxxx手术目的:本次手术旨在切除口腔颌面部肿瘤,以达到治疗目的并恢复患者功能。
手术过程:1. 术前准备:在手术前,患者完成了相关检查,包括血液生化检查、心电图、胸部 X 光片等。
患者进行了全身麻醉,面膜吸氧、静脉通道建立等术前准备工作。
2. 切口选择: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肿瘤的位置,我们选择了适当的切口。
在本次手术中,我们采用了(切口方法)进行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
3. 手术切除: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在手术中我们发现(肿瘤位置及大小)。
通过放大镜下进行仔细操作,我们首先切开皮肤和粘膜,然后逐层解剖。
在保护周围组织的前提下,我们成功切除了肿瘤,并进行了活检。
4. 术后处理:切除完毕后,我们对残余的创面进行了冷冻切片检查,确保无残留肿瘤。
随后,我们进行了洗创、止血处理,并采用(缝合方法)对创面进行了缝合。
术后给予患者或教育患者(术后护理、饮食注意事项等)。
5. 术后注意事项:在出院后,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复诊和随访。
需遵守医生的给予的术后护理指导,保持口腔清洁,并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如出现术后并发症或其他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手术结果:本次手术切除了口腔颌面部肿瘤,并进行了病理检查,结果显示(病理检查结果)。
如术后复查结果正常,预计患者将康复良好。
总结: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通过此记录,我们详细记录了该手术的过程及结果。
手术前进行充分准备,术中严格操作,术后进行了合理处理与指导,都为患者的康复及预后打下了良好基础。
希望患者能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术后护理,并定期复诊和随访,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
本次手术顺利完成,术后预后良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肿瘤手术记录手术记录手术日期:2003 年10月28 日术前诊断:直肠癌Rectal carcinoma 术后诊断:直肠癌Rectal carcinoma手术方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 ' s operation手术人员:麻醉方式:插管全麻麻醉人员:术中所见:肿瘤位于距肛4cm处直肠下端,直径约5cm,已浸润至浆膜层,与阴道后壁粘连。
术中见肝脏、腹主动脉旁、肠系膜下血管和髂内血管附近淋巴结无转移。
手术经过:1.气插全麻,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
2.取下腹部正中切口,上至脐上4cm ,下至耻骨联合上缘,逐层进腹,保护膀胱。
腹腔探查入术中所见。
拟行Miles '手术。
3.用纱布条于肿瘤近端结扎后提起乙状结肠,沿乙状结肠系膜左侧根部及降结肠发腹膜返折处剪开,并向盆腔部延长到直肠子宫陷凹。
向左分离盆腔腹膜,显露并保护左侧输尿管、卵巢血管。
向右游离乙状结肠系膜到腹主动脉分叉处。
4.切开乙状结肠系膜的右侧根部,上至肠系膜下动脉根部,下至直肠子宫陷凹,与对侧切口相会合,并认清右侧输尿管的走向。
切断肠系膜下动、静脉,近端双重结扎。
5.将降结肠外侧腹膜剪开置脾曲,充分游离结肠脾曲。
游离直肠至肿瘤下缘。
切断近端乙状结肠肠管。
6.会阴组手术,先扩肛,再用PVP-I 消毒直肠内腔。
距肛3cm 处切开皮肤,沿肛管游离,并分离肿块与阴道后壁之粘连,完整游离肿块及直肠与经腹组会合。
完整移除标本。
7.冲洗盆腔,确切止血,缝合盆腔底部腹膜,重建盆底。
清点器械无误后置一胸腔引流管于肛周间隙,逐层缝合会阴部切口。
常规关腹。
& 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出血约400ml,术中病人血压平稳,麻醉效果满意,术后标本送病检,病人送PACU 。
手术记录手术日期:2003 年9 月15 日术前诊断:直肠癌Colon cancer 术后诊断:直肠癌Colon cancer 手术方式:直肠dixon 根治切除术Radical resection of colonal cancer手术人员:麻醉方式:插管全麻麻醉人员:术中所见:术中见盆腔、肠系膜、肝脏、胃、腹壁等无转移性结节。
肿块上极在腹腹返折处以上,活动可,直径约5cm,质中,已浸润至直肠浆膜层。
手术经过:取截石位,气根治插全麻,常规消毒铺巾。
取腹部正中切口,长约20cm,逐层进腹。
探查腹腔,如术中所见。
拟行直肠癌dixon 术。
用纱布条于肿瘤近端结扎后提起乙状结肠,切断乙状结肠悬韧带,切开乙状结肠系膜的右侧根部,至肠系膜下动脉根部,在肠系膜下动脉分出乙状结肠动脉处,根部切断肠直肠上动、静脉,近端双重结扎。
打开腹膜反折,完成直肠系膜全切除 (The complete circumferenti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 :直肠后在骶前筋膜前间隙内分离,直肠前分离时保护精囊腺及前列腺,离断两侧的直肠韧带,游离直肠至肿瘤下缘4cm 处上残端闭合器,切割闭合。
用荷包钳荷包缝合乙状结肠远端,切断乙状结肠肠管,明确剩余的乙状结肠血供可。
从肛门口进吻合器行直肠-结肠吻合。
检查吻合口通畅。
缝合乙状结肠系膜,缝合盆腔底部腹膜,重建盆底。
冲洗,确切止血,清点器械无误后常规关腹。
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出血约300ml ,术中病人血压平稳,麻醉效果满意,术后标本送病检,病人安返病房。
手术记录手术日期:2004 年 1 月7 日术前诊断:贲门癌Cardiac Carcinoma 术后诊断:贲门癌Cardiac Carcinoma 手术方式:近端胃大部切除+ 食管胃端侧吻合术Proxmal subtotalgastrectomy+esophagogastrectomy 手术人员:麻醉方式:插管全麻麻醉人员:术中所见:术中见肝脏、脾脏、双肾、横结肠、小肠系膜根部、大网膜、腹壁及盆腔等无明显转移性结节。
肿块位于胃底贲门部,大小约6*5cm ,质硬,呈浸润性生长,已突破浆膜层,侵犯膈肌和左肝外侧叶, 其中肿块侵润左肝外侧叶约3*3cm ,胃周1,2,3,4 组淋巴结肿大,腹腔内有少量腹水。
手术经过:1.体位:气插全麻,平卧位,常规导尿,消毒铺巾。
2.取上腹部正中切口,逐层进腹后探查腹腔,如术中所见。
延长切口到左胸,切断第八肋,切断约2cm 肋软骨后,胸撑撑开,将膈肌切开到贲门,3.游离胃大弯侧:由横结肠中部上缘切开胃结肠韧带,向左离断大网膜直至结肠脾曲,离断胃脾韧带直至贲门左侧。
向右离断小网膜:由肝十二指肠韧带内侧剪开小网膜,将小网膜尽量切除,上端至贲门右侧,绕肿块浸润肝边缘约2cm 将病变肝组织切除。
4.离断胃体:在相当于胃大弯之无血管区远侧贴近胃壁离断两支胃网膜血管,在相对应之胃小弯处贴近胃壁,距肿瘤下缘6cm 以上处离断胃左动脉向远之分支。
用10cm 爱惜康直线切割器切断闭合胃体。
5.处理胃左动脉:将离断之近端胃翻起牵向上方,显露胃左血管起始部,切断并双重结扎胃左血管。
6.离断食道:绕肿块边缘约2cm 将肿块的膈肌剪开,并游离病变食道,切断左、右迷走神经主干,游离食道下端约10cm 。
距肿块上缘5cm 处离断食道,近端放入爱惜康吻合器头部,荷包结扎固定。
7.远端胃与食道吻合:在胃大弯侧形成之管状胃距末端4cm 处前壁作一切口,插入吻合器将胃后壁与食道下端吻合,将胃管送入胃腔约5cm。
将切除之食道上切缘送冰冻,报告为上切缘阳性。
8.关闭胸部和腹部切口:冲洗胸腔和腹腔,确切止血,清点器械无误后,自食管裂孔处向体表方向缝合膈肌,膈肌缝闭后,置胸腔引流管,逐层关胸关腹。
9. 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出血约2000ml,术中病人血压平稳,麻醉效果满意,术后标本送病检,病人送PACU 。
手术记录手术日期: 2004.1.28术前诊断: 胃癌(Gastric Carcinoma) 胆囊结石( Cholecyslithiasis )术后诊断: 胃癌(Gastric Carcinoma) 胆囊结石( Cholecyslithiasis )手术名称: 胃癌根治术(远端胃癌根 2 式胃次全切除术) ,D2 distal subtotal gastrectomy, 胆囊切除Cholecystectomy手术人员:麻醉方式:插管全麻麻醉人员:术中所见:术中见肝脏、胆囊、脾脏、双肾、横结肠、小肠系膜根部、腹壁及盆腔等无明显转移性结节。
肿块位于胃窦部小弯侧,约2.5 X2.5cm质硬,尚未侵犯浆膜。
肝固有动脉旁、腹腔动脉旁见肿大淋巴结。
胆囊内多发结石。
手术经过:1.气插全麻,常规导尿,消毒铺巾。
2.手术切口:取上腹部正中由剑突至脐下切口。
3.腹腔探查:逐层进腹后探查腹腔,如术中所见。
4.分离胆囊管和胆囊动脉,结扎并离断,用电刀将胆囊切除,肝脏表面电凝止血。
5.拟行远端胃癌根2式胃次全切除术。
游离大网膜:在横结肠上缘剪开胃结肠韧带,将横结肠系膜之前叶分离,向上至胰腺下缘,再分离胰腺包膜至胰腺上缘。
6.游离胃网膜右动脉根部:将胃网膜右动脉由胰十二指肠动脉分支根部离断结扎。
清除第6 组淋巴结。
7.游离小网膜:在十二指肠上缘切开小网膜,离断胃右动脉,清除第12、5、8 组淋巴结。
8.离断十二指肠:在幽门右侧约3cm 处离断十二指肠。
采用可吸收线全层连续缝合和浆肌层间断缝合法关闭十二指肠残端。
9.骨骼化清扫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和腹腔动脉周围淋巴结,切断胃左动静脉,清除第7、11、1、2 组淋巴结。
10.近端:于小弯侧贲门下4cm ,大弯侧第二支胃短血管上方离断胃。
11.胃肠吻合重建通路:胃残端小弯侧缝合。
找到距屈氏韧带15cm 处的空肠,经结肠后行胃空肠吻合(近端对胃小弯) 。
切开空肠壁后用可吸收线全层连续缝合吻合口后壁,吻合口前壁用可吸收线全层连续缝合后,再行浆肌层间断缝合,两角处加强缝合。
缝合系膜间隙。
12.冲洗腹腔,确切止血。
13.关闭腹部切口:清点器械无误后逐层关腹。
14.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出血约800ml ,输PRBC4u 。
术中病人血压平稳,麻醉效果满意,术后标本送病检,病人送PACU 。
手术日期:2003 年8 月25 日术前诊断:回肠肿瘤I leum tumor术后诊断:回肠腺癌Ileum adenocarcinoma手术方式:回肠肿瘤切除术Resection of ileum carcinoma 手术人员:麻醉方式:静气复合麻醉麻醉人员:术中所见:原切口下方肠管与腹壁轻微粘连,回盲部可见缝合痕迹,阑尾未见。
末段回肠距回盲部约10cm 处可及直径约10cm 之肿块,包绕肠管,局部肠管狭窄,肿块与膀胱广泛粘连,肠系膜可及肿大淋巴结。
肿块切除后行术中冰冻提示:腺瘤癌变,部分粘液腺癌。
肝脏、盆腔余未见异常。
手术经过:1.平卧位,气插全麻,常规消毒铺巾。
2.切口:右下腹经腹直肌切口,逐层进腹,分离原切口下粘连,探查腹腔,如术中所见。
3. 游离肿块:沿肿块四周分离,钝性分离肿块与膀胱粘连。
游离原手术及肿块造成之末段回肠与周围肠管的粘连。
打开右侧侧腹膜,游离回盲部。
4. 切除肿瘤:近端在距肿瘤15cm 处,远端在距回盲部2cm 处分别离断肠管,分离肠系膜,离断并结扎切除肠管之血管。
5. 缝合肠管:行回肠端端1#丝线全层缝合,浆膜层间断缝合。
关闭肠系膜裂隙。
6. 冲洗腹腔,确切止血,请泌尿外科医师术中会诊无特殊处理。
逐层关腹。
7. 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出血约200ml ,术中病人血压平稳,麻醉效果满意,术后标本送病检,病人送PACU 。
手术记录手术日期:2003 年9 月15 日术前诊断:结肠癌Colon cancer 术后诊断:结肠癌Colon cancer 手术方式:结肠根治切除术Radical resection of colonal cancer 手术人员:麻醉方式:插管全麻麻醉人员:术中所见:术中见盆腔、肠系膜、肝脏、胃、腹壁等无转移性结节。
肿块位于结肠肝曲,直径约5cm,质中,已浸润至结肠浆膜层和横结肠系膜,横系膜根部淋巴结肿大。
手术经过:1.平卧位,气插全麻,常规消毒铺巾。
2. 取腹部正中切口,长约20cm,逐层进腹。
3.探查腹腔,如术中所见。
拟行右半结肠大部和横结肠大部切除术。
4. 在升结肠和盲肠外侧缘剪开后腹膜直达肝曲,剪断肝结肠韧带,再沿横结肠上缘切断右侧的部分大网膜。
5. 在横结肠左段中部和升结肠距回盲瓣约10cm 处,用止血钳穿过横结肠和小肠系膜的无血管区,各带一纱布条分别结扎,闭锁病变肠段的近远端。
显露右半结肠系膜,在系膜根部分离和切断结肠上动、静脉,结肠右动、静脉和结肠中动、静脉的右侧支,血管断端结扎两道。
6. 钝性分离腹膜后脂肪和淋巴组织直达系膜根部,保护输尿管、精索(或卵巢)血管和十二指肠降部及水平部。
7. 将横结肠系膜完全劈开,再切断距回盲部10cm 的升,切除右半结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