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矿山建设实施计划方案

合集下载

沙场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

沙场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

沙场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一、绿色矿山规划设计绿色矿山规划设计是绿色矿山建设的重要基础。

在规划设计阶段,需充分考虑矿山地质特征、生态环境、水资源等因素,科学确定矿山布局、开采方式和生态恢复方案,确保绿色矿山建设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二、绿色矿山开采技术绿色矿山开采技术是实现绿色矿山建设的关键环节。

应采用先进的矿山开采技术,减少爆破、降尘、降噪等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绿色矿山生态恢复绿色矿山生态恢复是绿色矿山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矿山开采结束后,应及时进行生态恢复工作,通过植被恢复、土壤修复等措施,使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修复和改善,实现绿色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四、绿色矿山环境监测绿色矿山环境监测是保障绿色矿山建设实施的重要手段。

应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对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大气、水质、土壤等环境指标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确保绿色矿山建设的顺利进行。

五、绿色矿山管理制度绿色矿山管理制度是实现绿色矿山建设的重要保障。

应建立健全的绿色矿山管理制度,明确绿色矿山建设的责任主体和管理程序,加强对矿山开采、生态恢复、环境监测等环节的监督和管理,确保绿色矿山建设的全面实施。

六、绿色矿山宣传教育绿色矿山宣传教育是促进绿色矿山建设的重要手段。

应加强对绿色矿山建设理念和技术的宣传,提高广大员工和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绿色矿山建设的良好氛围。

七、绿色矿山建设成效评估绿色矿山建设成效评估是绿色矿山建设的重要保障。

应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对绿色矿山建设的成效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确保绿色矿山建设取得可持续发展的成效。

总之,沙场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的落实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只有科学规划、先进技术、严格管理、广泛宣传和全面评估,才能真正实现绿色矿山建设的目标,为矿山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创建绿色矿山实施方案

创建绿色矿山实施方案

创建绿色矿山实施方案绿色矿山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矿产开采和资源利用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达到可持续发展的开采目标。

在当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创建绿色矿山已成为矿业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此,本文将提出一套创建绿色矿山实施方案,以促进矿山行业的绿色转型。

一、绿色矿山评估与规划为了确保绿色矿山的建设与运营,首先需要进行全面的绿色矿山评估与规划。

这一阶段应包括以下内容:1. 环境评估:对矿山所在地区的环境进行评估,包括大气、水质、土壤等方面的情况,以了解当前的环境状况。

2. 资源评估:评估矿山所拥有的矿产资源,并确定可持续开采的方案。

同时,应考虑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 规划绿色矿山建设目标:在评估的基础上,制订明确的绿色矿山建设目标,并确定可行的时间表和实施计划。

二、绿色矿山设施改造与技术升级基于绿色矿山评估与规划结果,接下来应进行绿色矿山设施改造与技术升级。

该阶段应包括以下措施:1. 能源利用优化:引入清洁能源,如太阳能或风能,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降低能耗与环境污染。

2. 废弃物处理升级:建立高效的废弃物处理系统,包括废石处理、水处理和尾矿处理等,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3. 智能化运营管理:引入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手段,实现矿山设备和工艺的智能化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绿色矿山安全与保护在绿色矿山的实施过程中,安全与保护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措施应予以重视:1. 矿山安全监控:建立全面的矿山安全监控系统,包括监测矿山地质、气象、水文等情况,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2. 库区保护:加强对矿山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限制非法开发和破坏行为,确保绿色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3. 员工培训与安全意识教育:加强对矿山员工的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矿山工作的安全进行。

四、绿色矿山绩效监测与评估为了实现绿色矿山的可持续发展,绩效监测与评估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以下是应采取的措施:1. 环境效益监测:定期对矿山的环境效益进行评估,包括减少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方面的评价。

陕西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

陕西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

陕西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陕西省地处中国西北地区,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尤为突出。

然而,长期以来,矿山开采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给周边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为了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统一,陕西省制定了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旨在推动矿山建设向绿色、可持续方向转变。

二、目标设定。

1. 实现绿色矿山建设全覆盖。

通过一定的时间节点,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确保所有矿山都能达到绿色标准。

2. 提高矿山资源综合利用率。

加大矿山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和应用力度,降低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减少矿山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技术改造和环境治理,减少矿山开采对土壤、水体和空气的污染,保护周边生态环境。

4. 推动矿山企业转型升级。

引导矿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力度,提高企业的环保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三、关键措施。

1. 加强政策引导。

建立健全绿色矿山建设的政策法规体系,制定相关奖惩政策,引导企业积极参与绿色矿山建设。

2.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加强绿色矿山建设相关技术研发,推动绿色矿山建设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3. 加强监管力度。

建立健全绿色矿山建设的监督管理体系,加大对矿山企业的环境监管力度,确保绿色矿山建设的有效实施。

4.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社会对绿色矿山建设的认识和支持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四、保障措施。

1. 加大资金投入。

加大对绿色矿山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确保绿色矿山建设资金需求得到充分保障。

2. 完善技术支持体系。

建立健全绿色矿山建设的技术支持体系,为矿山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支持服务。

3. 健全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绿色矿山建设的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绿色矿山建设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和优惠政策。

4. 健全监督体系。

建立健全绿色矿山建设的监督体系,加强对绿色矿山建设的监督检查,确保实施效果。

五、总结。

陕西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矿山建设向绿色、可持续方向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_建造绿色社区的实施方案

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_建造绿色社区的实施方案

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_建造绿色社区的实施方案第一章绿色矿山建设的背景与意义1.1 背景近年来,全球能源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矿山建设已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然而,传统矿山建设方式对环境、资源的消耗巨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已不适应时代要求。

绿色矿山建设作为一种新型的、可持续发展的矿业开发模式,已成为各国矿山建设的重要方向。

1.2 意义绿色矿山建设旨在实现矿山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通过绿色矿山的规划、设计、建设与运营管理,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矿山建设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扩大就业岗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绿色矿山建设的原则与目标2.1 原则2.1.1 生态保护原则强调保护矿山周边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等;强调低碳、零污染的生产模式;强调矿山建设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生。

2.1.2 资源循环利用原则重点推动矿山建设中的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最大程度地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2.1.3 人文关怀原则关注矿区人口的居住、就业、教育、医疗、社区建设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建设和谐社区。

2.2 目标2.2.1 生态环境目标恢复和改善矿山周边生态环境,保护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质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2.2 资源利用目标提高矿山的资源开采效率,推动矿山建设中的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减少对资源的浪费。

2.2.3 社会目标改善矿区居民的生活品质,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建设和谐社区。

第三章绿色矿山建设的主要内容3.1 绿色矿山规划与设计合理规划矿区的布局,优化空间利用效率;采用先进的矿山设计技术,减少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结合周边环境特点和资源禀赋,确定矿山的开发方式和矿种选择。

3.2 绿色矿山建设与技术应用引进先进的矿山建设技术和设备,推广矿山绿色化的关键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推动矿山建设中的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绿色矿山保护建设实施方案

绿色矿山保护建设实施方案

绿色矿山保护建设实施方案绿色矿山保护建设是当前矿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为了推动绿色矿山保护建设工作,提高矿山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

一、加强绿色矿山规划建设。

1. 制定绿色矿山规划,明确绿色矿山建设目标和任务,合理布局矿山开采区域,提高矿山资源利用效率。

2. 加强绿色矿山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完善矿区生态修复工程,保护和改善矿山周边生态环境。

二、推进绿色矿山技术创新。

1. 加强绿色矿山科研力量,推动绿色矿山技术创新,提高绿色矿山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2. 推广绿色矿山先进技术和装备,提高矿山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三、加强绿色矿山管理。

1. 建立健全绿色矿山管理制度,加强对矿山环境保护的监管和管理,严格执行矿山环境保护政策法规。

2. 加强对矿山企业的监督检查,严格追究违法违规行为,保障绿色矿山建设的顺利进行。

四、推动绿色矿山信息化建设。

1. 加强绿色矿山信息化建设,推动矿山生产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建立绿色矿山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对矿山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提高管理水平,减少环境污染。

五、加强绿色矿山宣传教育。

1. 加强绿色矿山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矿山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推动绿色矿山建设的深入开展。

2. 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交流,宣传绿色矿山建设的重要性,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绿色矿山建设的良好氛围。

六、加强绿色矿山监督评估。

1. 建立健全绿色矿山监督评估体系,加强对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的监督和评估。

2. 加强对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的宣传报道,及时通报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的进展情况,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七、加强绿色矿山国际交流合作。

1. 加强绿色矿山国际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绿色矿山建设经验,推动我国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的不断提高。

2. 积极参与国际绿色矿山建设合作项目,推动我国绿色矿山建设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_建造绿色社区的实施方案

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_建造绿色社区的实施方案

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_建造绿色社区的实施方案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第一章引言1.1 背景介绍矿山建设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但传统的矿山建设模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的目标,绿色矿山建设成为了当前矿山行业的发展方向。

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以推动矿山行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1.2 目标和原则本方案的目标是通过绿色矿山建设,实现矿山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保护环境。

在实施过程中,本方案遵循以下原则:(1)资源效益原则:充分利用矿山资源,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产出效益;(2)环境友好原则:在整个矿山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保护和修复环境,减少环境污染;(3)社会责任原则:注重社会稳定和公平,满足社会各界的需求,提高矿山企业社会责任意识;(4)创新发展原则: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矿山建设和经营管理的水平。

第二章绿色矿山建设的基本框架2.1 绿色矿山建设的五大支撑系统为了实现绿色矿山建设,需要依托以下五大支撑系统:(1)环境保护与修复系统:通过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和修复计划,对因矿山建设而受损的环境进行修复,并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减少矿山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2)资源综合利用系统: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实现矿石的高效利用和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安全生产系统:建立科学规范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能力,确保矿山建设和运营过程的安全;(4)可持续经营系统: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机制,实现矿山的可持续运营,包括提高矿山效益和经营收入,推动转型升级和产业发展;(5)社会责任系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与当地政府、居民和各界沟通,共同参与矿山建设和运营的决策和管理,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2.2 绿色矿山建设的主要内容为了实现绿色矿山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1)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提高矿石的选矿和冶炼技术水平,减少矿石的浪费和污染,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

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

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第一章前言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实施细则(1996年8月29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4、《##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条例》;5、《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十二五”专项规划》(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22〕184号);6、《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鼓励,限制和淘汰技术目录》(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22〕146号);7、《国土资源部关于贯彻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22]119号);8、《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的通知》(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国土资厅函[2022]574号);9、《绿色矿山公约》;10、《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第三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的通知》(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国土资厅函[2022]423号);第二章矿山现状矿以保护环境、资源利用和社区和谐作为绿色矿山建设的工作核心,以绿色生态助推五沟矿发展的理念为引导,积极探索和践行绿色矿山建设之路,在依法办矿、规范管理、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社区和谐和企业文化等九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一、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矿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依法建矿,矿产资源开发活动按照矿产资源开发规划与设计,较好地完成了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指标,2022年、2022年、2022年采区回采率分别为80.4%、82.3%和81.6%,均高于当年国土部门的核定值,并在国内同类地质条件下煤炭开采中处于先进水平。

同时,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坚持探索,开展了含水层下矸石充填开采试验研究工作,可将主采煤层10煤层开采设计留设的60-91m的防水煤岩柱,缩短到18.5m以内,全矿井可盘活呆滞煤量3155万吨,可延长矿井服务年限40年,有效减少塌陷对耕地的破坏,避免矸石对地表生态环境的破坏。

创建绿色矿山实施方案

创建绿色矿山实施方案

创建绿色矿山实施方案矿山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然而传统的矿山开采方式往往会给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也逐渐凸显。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创建绿色矿山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探讨创建绿色矿山的实施方案,并为其制定一套具体的工作流程。

一、绿色矿山的定义和意义绿色矿山是指通过采用环保技术、循环利用资源、降低污染排放等手段,在矿山建设、开采和运营过程中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矿山。

创建绿色矿山对于降低矿山开采对环境的损害、促进矿山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绿色矿山实施方案(一)技术创新1.引进先进的矿山开采技术,减少对地质环境的破坏。

2.推广矿山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3.研发矿山生态修复技术,实现矿山环境的快速恢复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二)资源合理利用1.实施循环经济理念,通过废弃物和尾矿的综合利用,降低资源浪费。

2.加强矿石分类和选矿技术,最大限度提高矿石回收率。

3.开发低品位矿石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环境保护1.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加强对矿山运营过程中的环境监测和管控。

2.严格执行环境法规,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3.加强对矿山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四)社会责任1.加强与当地政府、社区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绿色矿山的建设。

2.提升员工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环保培训,推动绿色矿山理念深入人心。

3.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回馈当地社会,提升企业社会形象。

三、创建绿色矿山实施方案工作流程(一)确定目标和指标根据矿山特点和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制定绿色矿山建设的目标和指标,明确要达到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资源调研和评估通过调研矿山区域的资源状况、环境压力等因素,对资源利用潜力进行评估,为绿色矿山实施方案提供依据。

(三)技术选择和方案设计结合资源调研结果和绿色矿山目标要求,选择合适的技术和方案,制定详细的操作措施和工作计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第一章前言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实施细则(1996年8月29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4、《##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条例》;5、《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十二五”专项规划》(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11〕184号);6、《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鼓励,限制和淘汰技术目录》(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10〕146号);7、《国土资源部关于贯彻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10]119号);8、《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的通知》(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国土资厅函[2011]574号);9、《绿色矿山公约》;10、《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第三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的通知》(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国土资厅函[2012]423号);第二章矿山现状矿以保护环境、资源利用和社区和谐作为绿色矿山建设的工作核心,以绿色生态助推五沟矿发展的理念为引导,积极探索和践行绿色矿山建设之路,在依法办矿、规范管理、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社区和谐和企业文化等九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一、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矿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依法建矿,矿产资源开发活动按照矿产资源开发规划与设计,较好地完成了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指标,2009年、2010年、2011年采区回采率分别为80.4%、82.3%和81.6%,均高于当年国土部门的核定值,并在国内同类地质条件下煤炭开采中处于先进水平。

同时,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坚持探索,开展了含水层下矸石充填开采试验研究工作,可将主采煤层10煤层开采设计留设的60-91m的防水煤岩柱,缩短到18.5m以内,全矿井可盘活呆滞煤量3155万吨,可延长矿井服务年限40年,有效减少塌陷对耕地的破坏,避免矸石对地表生态环境的破坏。

据不完全统计,每采出1万吨煤造成3至4亩的塌陷,沉陷有时甚至达8亩,矸石每万吨占地0.8亩,如果矿山全部采用充填开采计,按矿井目前年产150万吨,每年将减少450亩耕地的破坏,对实现矿区资源开采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矿煤质属于可选性为较难选~极难选,为提高洗(选)精煤回收率,矿开展了大量的洗(选)工艺改造,主要有优化煤泥重介工艺项目,项目实施后精煤产率提高1.08%,每年可多产精煤39.75万吨。

二、土地复垦和环境治理矿遵循“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在开采过程中,配合地方政府对地表产生沉陷区进行复垦。

截至2011年底,矿区采空塌陷影响面积约298hm2,最大塌陷深度3m,其中耕地面积为272.25hm2,住宅用地面积为25.75hm2。

主要因位于工业广场北部的首采区(南一区)的10煤层的开采,形成面积545589m2的采空区引起地表塌陷。

塌陷区内村庄已完成异地搬迁安置,对搬迁的孙家、胡家老村址562亩已复垦完毕。

面积272.25hm2的耕地已按有关规定交纳土地补偿费,其中,塌陷深度0.01~1.5m面积共155.807hm2,具备复垦条件的11hm2已协助当地复垦成耕地,交给当地居民继续耕种;3hm2塌陷深度1.5~3.0m的积水区具备复垦条件,矿方已协助当地整理成塘,剩余113.443hm2的塌陷积水区待复垦。

下一步将加大复垦力度,对受影响供电线路、道路、河堤等进行修复、加固。

同时,矿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建立9960m3/d的矿井水、1200m3/d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和采用D1000型花岗岩水膜除尘工艺对锅炉消烟除尘,除尘效率达96%以上。

废水、废气排放均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加大资源的循环利用,洗(选)煤废水重复率达100%。

矿区绿色率占可绿化面积的80%以上。

三、和谐社区建设矿以“以人为本、共建共享”为宗旨,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深入开展“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家心”为主题的帮扶活动。

建立企地沟通模式,对采煤塌陷地的破坏的青苗进行了丈量和补偿、塌陷区搬迁、土地复垦等各项工作稳步进行,形成了符合五沟特色的企地沟通机制。

矿坚持不断的深化企业文化建设,提出“做大、做强、走远,追求卓越,基业长青”的发展愿景,建立“集团---矿(子公司)---科(区、团队)---班组---个人”五级相互支撑的愿景体系,依据愿景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目标,以此激励员工,凝聚员工的思想,使企业内部形成强大合力,形成符合矿发展的企业文化。

第三节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对照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存在以下四方面的问题:一、绿色矿山理念需要进一步加强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真正实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已成为矿山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在绿色矿山建设过程中,要把建设绿色矿山的理念贯彻于矿山生产建设的始终,从矿产勘查、矿山规划、建设、开采、选冶、加工,直至矿山闭坑、土地复垦和生态环境恢复重建全过程,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实施严格的科学管理,实现资源充分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环境、安全生产、社区和谐和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矿在绿色矿山建设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和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矿将把绿色矿山建设贯穿与日常生产经营之中,以国家级绿色矿山的标准来衡量日常工作,加大绿色矿山的宣传力度,让矿井生产经营者,甚至每一员工都了解绿色矿山、认识绿色矿山,使全矿职工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绿色矿山的建设中。

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在绿色矿山建设中,资源综合利用表现在一方面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另一方面则是从根本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矿井田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偏复杂类,矿井开采技术条件为复杂,地质勘察阶段预计组合断层19个,但在2008年投产以来的生产活动中,南一采区和南二采区实际揭露的断层条数远高于设计值,采区内褶曲和断层极为发育,对生产和资源回收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矿虽已经积极开展采区工作面优化设计、矸石充填开采等手段,最大程度上的回收了矿产资源,减少开采矸石、废石的排放。

但仍需进一步加强。

矿将采取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通过与高校、院所联合攻关、引用新技术等手段,在提高资源回收率、矸石综合利用、瓦斯治理、废水循环使用、提高洗(选)精煤回收率等方面,有计划、分步骤地建设一批重点项目,通过这些重点项目的建设提高矿井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三、土地复垦和环境保护仍需进一步推进煤炭开采地表的破坏主要是因采空区引起的地表塌陷,而塌陷达到稳沉一般还需3~4a时间,矿2008年才正式投产,因此,矿在绿色矿山建设过程,要进一步科学制定复垦计划,采取超前复垦等动态预复垦相结合的治理方法。

另外,矿在绿色矿山创建过程中针对废水、废气、塌陷区生态恢复等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下一步矿山将继续加大对瓦斯综合治理、矿井水的循环使用、矸石的综合利用相关工作。

同时,环境保护与治理是一项投资大、见效慢、直接经济效益差的工程,因此,矿应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多方筹集资金,积极争取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等各项专项资金,确保为绿色矿山建设提供足额的资金保障。

四、进一步加强和谐社区和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谐社区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矿将以文化建设为主线,着力推行精细化管理、企业文化建塑、员工培训的“三位一体”的煤炭企业管理新模式,根据流程需要设置、优化组织机构,既要结果也关注过程,强调协同和整体(1+1>2),大幅提高组织效率。

同时,矿将以绿色矿山建设为契机,推行绿色生态助推五沟矿发展的文化理念。

同时,矿将立足关爱企业职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惠民工程,积极做好搬迁新址的配套设施建设,使搬迁新社区成为优美、舒适的美好家园,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沟通机制,努力构建企地和谐的长效机制。

第三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规划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要求和皖北煤电集团公司加速转型、夯实煤、煤化工发展基础的战略部署,围绕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以安全生产为主线,以保护生态环境、降低资源消耗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保障,将矿山的人文环境、生态环境、资源环境和经济环境与采矿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

通过国家级绿色矿山的建设推进矿发展方式的转型,实现五沟矿发展的资源、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保证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基本原则一、坚持绿色开采,科学优化采矿设计、采场布局,应用充填开采采煤方法,不断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重抓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推行清洁生产,加大对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改造,加大对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实现矿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

二、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不断加强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环境重建,大力改善矿区生态环境;三、坚持科学办矿、科技兴矿,加强生态环境、节能减排和综合利用领域的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矿科技进步与创新水平;四、坚持矿山发展与社区繁荣共赢,加强企地共建合作,加强惠民工程建设,积极投身于社会和谐建设中,通过开展项目合作和多种形式的活动,努力实现企业发展的双赢;五、加强绿色矿山建设长效机制建设,将绿色矿山建设纳入矿山日常生产系统中一并管理,建立和完善绿色矿山建设工作责任制和考核评价体系,在建设过程中,不断总结提高,构建体现矿自身特色的绿色矿山发展模式。

第三节规划目标一、规划目标1、总体目标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认真履行《绿色矿山公约》,绿色矿山建设遵照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的九条标准,以实现矿资源利用集约化、开发方式科学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生产工艺环保化、矿山环境生态化为总体目标,积极推行“三位一体”的煤炭企业管理新模式和绿色生态助推五沟矿发展的崭新理念,有序推进、分步实施,构建资源、环境和社会效益相协调的矿山发展模式,建立绿色矿山建设长效机制,力争通过三年时间的建设,将矿打造成国内一流的绿色矿山企业。

2、阶段性目标近期目标(2012年~2014年):按照国家级绿色矿山的建设要求,结合自身发展特征,开展矿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工作。

对照国家级绿色矿山基本条件和相关指标要求,在分析现有绿色矿山创建工作成果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认真实施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和社区和谐规划建设任务,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类工程、科技攻关类工程、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类工程以及和谐社区建设类工程,科学、合理、有序的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力争2014年底前完成绿色矿山创建的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并通过国土资源部的评审验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