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测量指标

合集下载

常用指标测量

常用指标测量

常用的测量指标有体重、身长(身高)、头围、胸围、臂围和坐高。

有时为了判断营养状况及骨骼发育,还要测量皮下脂肪、上部量、下部量及指距。

1.体重的测量新生儿秤体重要求用婴儿磅秤或特别的杠杆秤,最大载重为10kg。

1月至7岁用的磅秤最大载重50kg,准确读数不超过50g。

7岁以上用的磅称,最大载重lOOkg,准确读数不超过100g。

测量前均应检查磅秤的零点。

被测者应脱去外衣、鞋袜和帽子。

年长儿应排空小便,这样秤所得数值较为准确可靠。

如果衣服不能脱成衬衣衬裤,则应设法扣去衣服重量。

秤体重时,婴儿可卧位,1~3岁可坐位,3岁以上可站位,两手自然下垂,家长不可扶着小孩,小孩也不可接触其他物体或身体扭动,以免影响准确性。

秤重时应先熟悉磅秤的读数砝码、游锤或秤锤,将它放置在与小儿年龄相当的体重附近。

秤小儿时迅速调整游锤至杠杆正中水平,所示读数记录以kg为单位,至小数点后两位。

2.身长或身高的测量 3岁以内小儿量卧位的身长,脱去帽鞋袜,穿单衣仰卧于量床底板中线上。

助手将头扶正,头顶接触头板,小儿面向上。

测量者位于小儿右侧,左手握住双膝,使腿伸直,右手移动足板使其接触两侧足跟。

如果刻度在量床双侧,则应注意量床两侧的读数应该一致,然后读刻度,记录到O.1cm。

3岁以上小儿量身高时,要取立正姿势,两眼直视正前方,胸部稍挺起,腹部微后收,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脚跟靠拢,脚尖分开约60 0,脚跟、臀部和两肩胛间几个点同时靠着立柱,头部保持正直位置,然后测量。

当底板与颅顶点接触,同时观察被测者姿势是否正确,然后读立柱上数字,记录到0. 1cm。

3.坐高的测量 3岁以下量顶一臀长,即为坐高。

取卧位测量。

测者左手提起小儿下肢,膝关节弯曲,同时使骶骨紧贴底板,大腿与底板垂直,移动足板,使其压紧臀部,读刻度至O.lcm。

3岁以上量坐高取坐位,注意坐凳高度是否合适。

坐时两大腿伸直面与躯干成直角而与地面平行。

头与肩部的位置与量身长的要求相同。

科学的心理测量必备的指标

科学的心理测量必备的指标

科学的心理测量必备的指标
心理测量是心理学领域中的重要工具,它通过对个体心理特征
和行为进行定量化的方式,帮助研究者了解个体的心理状态和特征。

在进行心理测量时,必备的指标是非常重要的,它们能够确保测量
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以下是一些科学的心理测量必备的指标:
1. 信度(Reliability),信度指标用于评估测量工具的稳定
性和一致性。

一个信度良好的测量工具应该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
情境下能够产生相似的结果。

常用的信度指标包括重测信度、内部
一致性和分裂半信度等。

2. 效度(Validity),效度指标用于评估测量工具是否能够准
确地衡量所要测量的心理特征或行为。

一个有效的测量工具应该能
够真实地反映出被测量的心理特征,而不是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

常用的效度指标包括内容效度、构想效度和准则效度等。

3. 标准化(Standardization),标准化是指确保测量工具的
使用和解释在不同个体之间是一致的。

通过标准化,可以使得不同
测量工具的得分具有可比性,从而方便进行跨个体或跨群体的比较
和分析。

4. 可信度(Credibility),测量工具的可信度是指被测者对测量工具的信任程度。

一个好的测量工具应该能够获得被测者的信任,从而确保被测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

在心理测量中,以上的指标是非常重要的,它们能够帮助研究者确保测量工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从而保证心理测量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只有在具备了这些必备的指标后,心理测量才能够为心理学研究和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持。

测绘精度评定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测绘精度评定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测绘精度评定指标及其计算方法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测绘技术也日益成熟和完善。

对于测绘工作来说,精确度一直是评价其质量与可靠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因此,测绘精度评定指标及其计算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一、测绘精度评定指标测绘精度评定指标是对测绘结果与真实地理实体之间偏差程度的度量。

常见的指标主要包括:水平位置精度、高程精度、角度精度和尺度精度。

1. 水平位置精度是指测绘结果与真实地理位置之间的差异程度。

其评定指标常用的有绝对精度和相对精度。

绝对精度是通过计算测量点坐标与其真实地理位置坐标的差值得出的。

相对精度则是通过计算不同测量点(控制点与被测点)之间的相对误差得出的。

2. 高程精度是指测绘结果的高程值与真实地理位置的高程值之间的差异程度。

其评定指标一般用标高精度和中误差来度量。

标高精度是通过比较测量点的高程值与真实标高的差值得出的。

中误差则是通过计算测量点高程值的标准差来评定。

3. 角度精度是指测绘结果的角度值与真实地理角度之间的偏差程度。

常用的评定指标有方位角精度和夹角精度。

方位角精度是通过比较测量方位角与真实方位角的差值来评定,夹角精度则是通过计算测量夹角与真实夹角的误差得出的。

4. 尺度精度是指测绘结果的比例尺与实际地理距离之间的差异度量。

常用的评定指标有比例尺精度和尺度系数精度。

比例尺精度是通过计算测量比例尺与真实比例尺的差值得出的,尺度系数精度则是通过计算测绘结果中的距离与真实地理距离之间的比例差异来评定。

二、测绘精度评定方法测绘精度评定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基于相对误差法和基于绝对误差法。

1. 基于相对误差法是通过计算不同测量点之间的相对误差来评定测绘精度。

该方法需要先确定一组控制点,再测量待测点与控制点之间的误差。

最常用的相对误差计算公式为:相对误差(%)=(测量值-真实值)/真实值×100%。

通过对所有测量点之间的相对误差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出精度评定的结果。

质量测量指标

质量测量指标

质量测量指标:如何用数据评估产品质量?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产品质量已经成为企业在市场上立足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要提高产品质量,就必须对产品的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控。

那么,如何用数据评估产品质量呢?以下是几个常用的质量测量指标。

1.缺陷率
缺陷率指的是产品出现缺陷的比率,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缺陷率 = 缺陷数÷ 生产数量。

缺陷率越低,说明产品质量越高。

2.故障率
故障率指的是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的比率,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故障率 = 故障数÷ 使用数量。

故障率越低,说明产品的可靠性越高。

3.产品寿命
产品寿命指的是产品可以正常运行的时间长度。

产品寿命越长,说明产品的质量越高。

4.回收率
回收率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产品被召回和回收的比率。

回收率越低,说明产品质量越高。

以上四个指标可以帮助企业评估产品质量,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当然,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产品特点和市场需求来选择相应的质
量测量指标,才能真正提高产品质量。

临床中常见的测量指标

临床中常见的测量指标

临床中常见的测量指标在临床医学中,测量指标是评估疾病状况、监测治疗效果和预测疾病进展的重要工具。

不同的测量指标可以提供不同的信息,帮助医生了解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临床中常见的测量指标,包括血压、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和炎症指标等。

1. 血压血压是评估心血管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血压范围为收缩压120-139毫米汞柱(mmHg)和舒张压80-89mmHg。

高血压是指血压持续超过正常范围,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低血压可能导致头晕、乏力等症状。

2. 体温体温是评估机体代谢状态和感染程度的指标之一。

正常体温范围在36-37.5摄氏度之间。

体温过高可能是感染、发热性疾病等原因引起的,而体温过低可能是内分泌功能异常、低体温综合征等原因导致的。

3. 心率心率是评估心脏功能的指标之一。

正常成年人的心率范围在60-100次/分钟。

心率过快可能是心律失常、心脏病等原因引起的,而心率过慢可能是心脏传导系统异常、药物影响等原因导致的。

4. 呼吸频率呼吸频率是评估呼吸系统功能的指标之一。

正常成年人的呼吸频率范围在12-20次/分钟。

呼吸频率过快可能是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原因引起的,而呼吸频率过慢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呼吸肌无力等原因导致的。

5. 血糖血糖是评估糖代谢状态的指标之一。

空腹血糖正常范围为 3.9-6.1毫摩尔/升(mmol/L)。

高血糖可能是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等原因引起的,而低血糖可能是胰岛素过量、胰岛功能异常等原因导致的。

6. 血脂血脂是评估脂代谢状态的指标之一。

常见的血脂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血脂异常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如动脉粥样硬化等。

7. 肝功能肝功能是评估肝脏代谢和解毒功能的指标之一。

常见的肝功能指标有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等。

肝功能异常可能是肝炎、肝硬化等原因引起的。

常用生理生话指标测量与应用2

常用生理生话指标测量与应用2

一.名词解释1.心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2.基础心率:清晨空腹没有任何运动时测定的心脏跳动的次数.3.血压:指血管内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4.收缩压:心室收缩射血时,动脉血压急剧升高,在心室收缩中期达到最大.反映了心脏每搏输出量的大小.5.舒张压:心室舒张时,动脉压下降,在心舒末期降至最低.反映了外周阻力的大小.6.肺活量:最大吸气后,尽力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7.时间肺活量:指在最大吸气后,以最快速度进行最大呼气,记录在一定时间内所呼出的量.8.最大通气量:以适宜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进行呼吸时所测得的每分通气量.9.用力肺活量(FVC):用最快速度所做的呼气肺活量.正常人FVC≈VC,男性为3900ml,女性2700ml,eg.FVC<VC,则气道阻塞.10.第一秒呼出率(FEV1.0):指用力肺活量中,第1s内用力呼出的气量.男性为3200ml,女性2300ml,eg.FVC1.0<1200ml,则有气道阻塞现象.11.第一秒时间肺活量(FEV1.0/FVC%):用力肺活量曲线上可计算出1秒,2秒,3秒时所呼出气量及其占FVC的百分比.正常值为83%,96%,99%.12.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F):是将用力呼气曲线FVC的总量均分4等份,去中间部(FVC25%-75%)的呼气量和这部分呼气量所需要的时间,两者的比值即为MMF(l/s).男性3.37l/s,女性为2.89l/s.eg.MMF值降低反映中等气道阻塞.当FVC正常,MMF降低,则小气有阻塞性障碍.13.最大呼气量--容积曲线(MEFV):MEFV曲线主要用于检查小气道功能.主要指标为5%肺量最大呼气流量(V50)及25%肺活量呼气流量(V25)及25%肺活量最大呼气量(V25).当实测值/正常预计值≤80%时认为异常,有小气道功能障碍.14.最大摄氧量:人体在从事递增运动负荷时,组织细胞每分钟所能消耗O2的值.15.皮肤空间阈:人体能够感觉到皮肤上最小的两点间的距离.16:闪光频率融合:用闪光刺激人眼时,当光源频率比较低,眼前产生一闪一闪的光感,当频率逐渐提高到超过一定界限后,则人眼会产生连续的光感,此时,闪光的频率称为闪光融合率.正常值为32-38hz.17.反应时:指人体的感受器官接受刺激通过传导引起肌肉收缩过程.反应时越短,机体对刺激的反应越迅速,灵活性就越高.18.运动型疲劳:有机体生理过程功能不能维持其机能在特定水平上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的现象.19.乳酸阈:人体在递增运动强度运动时,血乳酸上升到4mmol/l所对应的强度.二.原理,方法1.心率的测试方法:a指触法,b心音听诊法,c心率遥测法2.血压的测定原理:用压脉带在上臂给肱动脉加压,当外加压力超过动脉的收缩压时,动脉血流完全被阻断,此时用听诊器在肱动脉处听不到任何声音.如外加压力低于动脉的收缩压而高于舒张压时,当心脏收缩时,动脉内有血流通过,舒张时则无.血液断续的通过受压血管狭窄处,形成涡流而发出声音,如果外加压力等于或小于舒张压时,则血管内的血液连续通过,所发出的声音会突然变调或消失.(故恰好可以完全阻断血流所必需的最小管外压力,相当于收缩压.在心舒张时也有少许血流通过的最大管外压力,相当于舒张压).3.正常人安静时血压正常值:收缩压100-120mmhg,舒张压60-80mmhg。

疾病负担常用的测量指标

疾病负担常用的测量指标
和预期寿命 实际上是实施手术治疗与否的患者获得的QALY,
可用于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价。
21
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
QALY的计算方法
– 计算不同健康状态下的权重,是计算QALYs 最关键的问题,常见的有评量尺度法、标准 概率技术等
– 以生存时间为横轴,以生命质量的权重为纵 轴绘制坐标图,曲线下面积即为QALYs的值。
5
潜在减寿年数 PYLL
– 表示某种死因所导致的一定年龄范围内某人群 可能的寿命损失年数。
– 死亡年龄不同反映的社会卫生问题也不同,小 年龄的人的死亡是“不合理”的死亡,在从死 亡角度反映健康水平时,应给“早死”以较大 的权重。
6
潜在减寿年数 PYLL
– “早死”年龄域目前尚无统一标准,目前多 采用两种标准:退休年龄和期望寿命。在此 之前的就是“早死”。
DALY计算时注意的四个环节:
3.贴现率(又称时间偏好):这是一个经济学概念,一 般而言,社会更偏好于目前享有一定量的消费,而不 是在未来,这是一种“纯社会性的时间偏好率”。不 同于投资收益,因而一般设想的较低,在DALY指标中, 使用了每年3%的贴现率,在DALY中,贴现率采用了 指数函数的形式; e-γ(χ-α)(其中;γ贴现率,取值0。 03,α死亡或残疾发生的年龄,x年龄)。较高的贴现 率将减轻总的疾病负担,且还可能改变各种疾病的相 对重要性。
8
潜在减寿年数 PYLL
PYLL的用途
– 综合估计导致人群“不合理”死亡的各种死因 的相对重要性,可确定不同年龄组重点疾病 (尤其是在青少年的死亡),
– 关心期望寿命之前的死亡,对评价劳动力人口 的健康水平尤其敏感,
– 反映死亡对整个社会造成的损害,从而评价措 施的效果和卫生政策的分析。

疾病常用测量指标-发病指标

疾病常用测量指标-发病指标

(公式) 罹患率 =
观察期间新病例数 —————————————————— × K
同期暴露人口数
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病例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发病指标
患病率
(公式) 时点患病率 =
某时点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 —————————————————— × K
该时点人口数(被观察人数)
一、影响患病率升高的因素:病程延长,未治愈者的寿命延长,发病率增高,病例迁 入;健康者迁出;易感者迁入;诊断水平提高;报告率提高。 二、影响患病率降低的因素:病死率高;新病例减少;病例迁出;健康者迁入等。
疾病的常用测量指标
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
(公式) 发病率 =
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发生某病的新病例数 —————————————————— × K
同期可能发生该病的人口数
K可以是100%,1000‰,或10000/万.....(下同) 用来衡量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罹患率
调查人数Biblioteka 在某个时间,能检查的整个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
感染率
(公式) 感染率 =
受检者中阳性人数 —————————————————— × 100
受检人数
某一人群中,在一定期间内每百(千、万、十万)人中实际存在的残疾人数
残疾率
(公式) 病残率 =
残疾人数 —————————————————— × K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罹患率(attack rate)
观察期间内新病例数 罹患率 K 同期暴露人口数
与发病率的意义相同,但为某一局限范 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时间比较灵活,如时、天、周、月、季 等

(三)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

定义:某些传染病的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 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人数的比例。 公式: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 (distribution of disease)
疾病的分布(distribution
of disease):通过观察疾病在人 群中的发生、发展和消退,描述疾病不同时间、地区、人群中 的频率与分布。
研究疾病流行规律,探讨病因;认识疾病流行的基本特征;合理制定防 制计划。
疾病负担(burden
一潜伏期内易感接触者 中发病人数 续发率 X 100% 易感接触者总数


注意:将原发病例从分母中剔除 应用:比较传染力强弱;分析流行因素(年龄、性别、 家庭经济情况、儿童数);评价防疫措施
续 发 率 ?
罹 患 率 ?
二、 患病频率测量指标
(一)患病率(prevalence rate)

1、定义: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2、公式:
某时点特定人群中某病 新旧病例数 时点患病率 K 该时点观察人口数 某期间内特定人群中某 病新旧病例数 期间患病率 K 同期平均人口数
K=100%,1000/千, 10 000/万



3、影响升高及降低的因素 ↑:病程延长;发病率升高;病例迁入或易感者迁出;诊断水 平或报告率提高。 ↓:病程缩短;病死率高;发病率下降;健康者迁入或病例迁 出;治愈率提高

(二)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定义: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包 括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和疾病所致伤残引起

应用于传染病,特别是隐性感染率较高的疾病
(三)残疾率(disability rate) 定义:某人群一定时间内每百(千、万、 十万)人中实际存在的病残人数。 公式: 残疾人数 残疾率 K 调查人数
K=100%,1000/千, 10 000/万

应用:说明残疾发生频率;评价人群健 康
三、死亡频率测量指标

4、患病率与发病率及病程的关系 患病率=发病率X病程 5、应用: 应用于慢性病的研究 不适于病因研究
(1)反映的只是影响存活的因素而非病因 (2)疾病本身可能影响了暴露

(二)感染率(infection rate)

定义:某特定时间内所检查的人群中某病现有感染人 数所占比例。 公式:
受检查者中阳性人数 感染率 100% 受检人数
of disease):疾病给整个社会带来的精
神和经济压力。
主要内容


疾病频率的测量指标
疾病流行的强度
发病指标 患病指标 死亡指标 残疾失能指标 散发、爆发、流行
疾病分布的形式(的三间分布)
人群分布 时间分布 地区分布 综合描述
第一节 疾病分布的测量指标
率: 比:
=?
=? =?
5.30% 24.90%
良 中 差
比例:
P=a/(a+b)
69.80%
一、 发病频率测量指标
(一)发病率(incidence rate)
一定期间内(年)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 发病率 K 同期暴露人口数
K=100%, 1000/千, 10 000/万 注意:1、分子:新发病例: 多次患病; 患病时间难以确定(首诊时 间) 2、分母:暴露人口: 传染病(疫苗接种); 非传染病(口服 避 孕药与子宫内膜癌)。平均人口计算。 3、应用:无病→患病; 时间单位(年); >100%(感染例次发 病率); 适于病因研究; 描述疾病分布 4、发病专率
(一)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 of life lost)


定义:某病某年龄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寿命与实际死 亡年龄之差的总和。 原理:死亡年龄对期望寿命的影响: 平均死亡年龄大,影响小,反之,影响大。 以期望寿命为基准,衡量死亡造成的寿命损失。 公式:计算每例死亡年龄与期望寿命上限之差,再取 总和。

(三)生存率(survival rate)
定义:患某病或接受某种治疗的病人中,经若 干年(1、3、5)的随访后,尚存活的 病人数所占的比例。 公式: 随访满n年尚存活的病例数 生存率 100% 随访满n年的病例数

应用:反映疾病对生命危害的程度;评价远期 疗效
四、残疾失能指标
PYLL aidi
e: 期望寿命(岁) ai:剩余年龄,ai=e-(i+0.5)(当死亡发生在某年龄 组时,至活到e岁时,还剩余的年龄。因死亡年龄常用上一 个生日计算,因此应加上一个平均值0.5) di:某年龄组的死亡人数

e
i 1
应用:计算某病因引起的寿命减少年数,比较各原因。 将一地区与另一标准地区比较 局限:只反映疾病负担的一种结局(死亡) 超出期望寿命以上的老年人死亡对指标无贡献

发 病 率 ?
罹 患 率 ? 死 亡 率 ?
1991·01·01 1991·07·01 1991·12·31
(二)病死率(fatality rate)

定义:一定时间内(1年)患某病的所有病人 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 公式: 某时间内因某病死亡人 数 病死率 100% 同期患某病的病人数 应用:表明疾病严重程度;反映医疗水平;用 于急性病 注意:与死亡率的区别;医院间比较时注意可比性
(一)死亡率(mortality rate)
定义:一定时间,一定人群中死于某病(或所 有死因)的频率。 公式: 某期间内(因某病)死 亡总数 死亡率 K 同期平均人口数


K=100%,1000/千, 10 000/万 死亡专率:年龄、性别、病种、地区、时间

应用:衡量某时某地人群死亡危险性 反映人群健康状况及保健水平 为卫生规划提供依据 局限:只反映死亡对健康的影响 不能反映疾病对人的社会价值及 社会生产产生的影响(如,某疾 病导致20岁死亡与60岁死亡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