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试卷语文
四川内江2018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

四川内江2018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故乡①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②这来的便是闰土。
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③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④“阿!闰土哥,——你来了?……”⑤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⑥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
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⑦“老爷!……”⑧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我也说不出话。
……⑨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
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⑩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
⑾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
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
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
内江2017至2018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考试参考答案

内江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二、其它类型题(共%6分)1.C2.D3.A4. B5.C6.D7.A8.D9.(4分)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关键词“经纶”、“反”各1分,句意通顺2分,共4分)10.(7分)(1)谁家新燕啄春泥(2)山随平野尽(3)无可奈何花落去(4)行止依林阻(5)青林翠竹(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每空1分,有错漏漆字不给分)11.(3分)破:国都残破、沦陷,使人触目惊心(1分);深:荒草疯长、满目凄凉(1分)。
一“被“深”写出了战乱中国破城荒的凄凉景象。
(1分)12(2分)忧国伤时(1分),思家念亲(1分)。
13.(2分)选文主要写蝉的地穴和幼虫的地底生活(或写对蝉的地穴的考察)。
(1分)采用了由外到内的观察顺序来写,先写地穴口的情形,然后写地穴内部的情形。
(1分)14.(4分)列数字,如“这小圆孔约一寸口径”,“蝉的隧道大都是深十五六英寸”,(1分)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1分)举例子,如“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1分)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1分)做比较,如“金蜣的工作是由洞口开始,……所以不可能在门口堆积泥土”,强调了蝉的洞口没有泥土堆积的特点。
打比方,如“其实,它干起活来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蝉同他们一样聪明,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形象生动地说明蝉非常聪明。
(答出说明方法并举例1分,答出说明作用1分,任举两例,共4分,多答不重复给分。
)15.(3分)有趣:多以拟人手法表现昆虫世界,语言生动形象、风趣诙谐,读来情趣盎然。
(1分)有益:是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在语文学习方面可以吸收到许多营养;扩大知识领域,锻炼思维,培养科学精神;感受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获得真知,得到善的感染和美的熏陶(2分,任意答对两点即得2分)16.(3分)坚韧,充满蓬勃的生命力(1分),高洁(1分),美丽(1分)。
2018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语文试卷

2018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3分,共1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贮蓄(zhù)哺育(pǔ)义愤填膺(yīng)广袤无垠(mào)B.啜泣(chuò)荒谬(miào)潺潺流水(chán)繁花嫩叶(lèn)C.诘责(jié)讪笑(shàn)忍俊不禁(jīn)深恶痛疾(wù)D.静谧(mì)淳朴(chún)塞翁失马(wēng)参差不齐(cān)【答案】C【考点】易误读常见字【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
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
【解答】A.错误,“哺育”的“哺”应读“bǔ”;B.错误,“荒谬”的“谬”应读“miù”,“繁花嫩叶”的“嫩”应读“nèn”;C.正确;D.错误,“参差不齐”的“参”应读“cēn”。
2. 下列书写成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瘫痪烦闷一反既往中流抵柱B.菜畦颓唐各得其所衰草连天C.羁绊萧瑟小心冀冀恪尽职守D.拂晓踌躇芸芸众生一视同人【答案】B【考点】常见易错字【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
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
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解答】A.有误,“中流抵柱”的“抵”应为“砥”;B.全部正确;C.有误,“小心冀冀”的“冀冀”应为“翼翼”;D.有误,“一视同人”的“人”应为“仁”。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在飞行途中,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突然破裂脱落。
机组人员临危不乱,冷静处置险情,完成了堪称“史诗级”的壮举B.小青龙河湿地公园内,杨柳依依,鲜花盛开。
放眼望去,满目青山绿水。
四川内江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2003-2018)

四川内江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2017年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①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
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②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
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
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
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
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③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
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
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
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④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
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⑤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
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
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
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
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
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⑥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内江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试卷

内江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试卷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A卷(100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3分,共15分)1. C(A哺bǔ;B谬miù,嫩nèn ; D参cēn)2. B(A中流砥柱;C小心翼翼;D一视同仁)3. B(“进退维谷”望文生义)4. C(A缺主语;B语序不当;D关联词语“但”不正确)5. D(《变脸》属于川剧)二、文言文阅读及诗文积累(21分)6.(3分)D(同“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7. (3分)B(A表转折/表修饰;B代词,它/代词,它;C介词,为了/动词,做,这里指吟诵;D介词,比/介词,在。
)8. (3分)C(先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再从正面论述为了“义”可以舍生,接着再反面论述为了“生”可以不择手段,最后指出人人都有本心,只有贤者才能保全。
)9.(4分)假如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怎么不可以采用呢?(“所欲”“可以”各1分,计2分,句意通顺2分。
)10.(8分)(1)浅草才能没马蹄(2)此夜曲中闻折柳(3)日暮乡关何处是(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5)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6)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每空1分,如有错别字、漏字或者词序、句序颠倒,则该空不得分。
)三、现代文阅读(14分)11.(4分)(1)甚解: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2分)(2)滞:死抠一字一句,因小失大,为了局部而放弃整体。
(2分)12.(3分)①树立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②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要盲目的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
”③引出下文对“不求甚解”的论述。
(每点1分)13.(3分)举例论证(1分),以普列汉诺夫曲解马克思著作为例,从反面告诉读者,阅读经典著作时一定要抱虚心的态度,要活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1分),使论证更有说服力(1分)。
14.(4分)喜欢“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1分)。
2018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内江市 2018 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考试及初中毕业会考试卷A 卷 <100 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怄气<òu )愤懑<m èn )埋怨 <m ái )校对 <xi....B .匀称<ch èn )牟取 < m ó)羸弱 <l éi )眼睑<ji ....<)ào )吹毛求疵.<c ī)ǎn )恪尽职守 < k è).C .沉浸<j ìn )愕然 <è)鞭挞<t à)炽痛 < ch ì)舐犊深情 <sh ì).....D .芳馨<x īn )干瘪< bi ě)寒噤<j ìng )惬意 < qi....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蜿蜒文采藻饰歇斯底里张皇失错è)龙吟凤哕.< hu ì)B .拮据郑重其事明察秋毫喏喏连声C .抽噎怀古伤今根深蒂固中流抵柱X Kb1 .Co mD .潮汛苦心孤诣有例可援销声匿迹3.下列格局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这么多树跟在大地里面触类旁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的食粮的供养。
....B .他演讲时,贯穿古今,引经据典,获得听众阵阵掌声。
....C .这些豆蔻年华....的男女学生,参加这项活动的热情相当高。
D .假以时日,我们可以巧立名目,开发大批新颖别致的旅游工程,为景区再添光彩。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名人传》是 20 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的作品,书中叙述了贝多芬、M 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的崇高风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内江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及既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内江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及既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本试卷分为A卷和B卷两部分,A卷第1至第4页,满分100分;B卷第4页至8页,满分60分。
全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2.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按题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在试卷上、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A卷(100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贮蓄(zhù) 哺育(pǔ) 义愤填膺(yīng) 广袤无垠(mào)B.啜泣(chuò) 荒谬(miào) 潺潺流水(chán) 繁花嫩叶(lèn)C.诘责(jié) 讪笑(shàn) 忍俊不禁(jīn) 深恶痛疾(wù)D.静谧(mì) 淳朴(chún) 塞翁失马(wēng) 参差不齐(cān)2.下列书写成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瘫痪烦闷一反既往中流抵柱B.菜畦颓唐各得其所衰草连天C.羁绊萧瑟小心冀冀恪尽职守D.拂晓踌躇芸芸众生一视同人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在飞行途中,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突然破裂脱落。
机组人员临危不乱,冷静处置险情,完成了堪称“史诗级”的壮举。
B.小青龙河湿地公园内,杨柳依依,鲜花盛开。
放眼望去,满目青山绿水。
人行其间,进退维谷,仿佛在充满诗意的山水画中行走。
C.四川汶川地震过去十年了,随着一座座美丽而结实的建筑雨后春笋般地崛起,如今的震区焕发出勃勃生机。
D.面对美国加征中国商品关税挑起的中美贸易战,中国政府针锋相对地采取了反制措施,坚决捍卫自身合法利益。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由于西成高速铁路的开通运营,对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2018最新试题资料-四川省内江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四川省内江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四川省内江市13题(25分)毕淑敏拒绝是一种权利,就像生存是一种权利。
古人说,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这个“不为”,就是拒绝。
人们常常以为拒绝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防卫,殊不知它更是一种主动的选择。
纵观我们的一生,选择拒绝的机会,实在比选择赞成的机会,要多得多。
因为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要用惟一的生命成就一种事业,就需在千百条道路中寻觅仅有的花径。
我们确定了“一”,就拒绝了九百九十九。
拒绝如影随形,是我们一生不可拒绝的密友。
拒绝对我们如此重要,我们在拒绝中成长和奋进。
如果你不会拒绝,你就无法成功地跨越生命。
拒绝的实质是一种否定性的选择。
拒绝不像选择那样令人心情舒畅,它森严的外衣里裹着我们始料不及的风刀霜剑。
像一种后劲很大的烈酒,在漫长的夜晚,使我们头痛目眩。
于是我们本能地惧怕拒绝。
我们在无数应该说“不”的场合沉默,我们在理应拒绝的时刻延宕不决。
我们推迟拒绝的那一刻,梦想拒绝的冰冷体积,会随着时光的流逝逐渐缩小以至消失。
可惜这只是我们善良的愿望,真实的情境往往适得其反。
我们之所以拒绝,是因为我们不得不拒绝。
不拒绝,那本该被拒绝的事物,就像菜花状的癌肿,蓬蓬勃勃地生长着,浸润着,侵袭我们的生命,一天比一天更加难以救治。
拒绝是苦,然而那是一时之苦,阵痛之后便是安宁。
不拒绝是忍,心字上面一把刀。
忍是有限度的,到了忍无可忍的那一刻,贻误的是时间,收获的是更大的痛苦与麻烦。
拒绝是对一个人胆魄和心智的考验。
因为拒绝,我们将伤害一些人。
这就像春风必将吹尽落红一样,有时是一种进行中的必然。
如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江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试卷语文本试卷分为A卷和B卷两部分,A卷第1至4页,满分100分;B卷第4至8页,满分60分。
全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2.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按题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在试卷上、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A卷(100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贮.蓄(zhù)哺.育(pǔ)义愤填膺.(yīng)广袤.无垠(mào)B. 啜.泣(chuò)荒谬.(miào)潺.潺流水(chán)繁花嫩.叶(lèn)C. 诘.责(jié)讪.笑(shàn) 忍俊不禁.(jīn)深恶.痛疾(wù)D. 静谧.(mì)淳.朴(chún)塞翁.失马(wēng)参.差不齐(cān)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瘫痪烦闷一反既往中流抵柱 B.菜畦颓唐各得其所衰草连天C.羁绊萧瑟小心冀冀恪尽职守 D.拂晓踌躇芸芸众生一视同人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在飞行途中,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突然破裂脱落。
机组人员临危不乱....,冷静处置险情,完成了堪称“史诗级”的壮举。
B.小青龙河湿地公园内,杨柳依依,鲜花盛开。
放眼望去,满目青山绿水。
人行其间,进.退维谷...,仿佛在充满诗意的山水画中行走。
C.四川汶川地震过去十年了,随着一座座美丽而结实的建筑雨后春笋....般地崛起,如今的震区焕发出勃勃生机。
D.面对美国加征中国商品关税挑起的中美贸易战,中国政府针锋相对....地采取了反制措施,坚决捍卫自身合法利益。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由于西成高速铁路的开通运营,对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B.央视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就是用流行歌曲的演唱方法重新演唱我们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优秀的许多经典诗词。
C.网络直播作为新生的媒介传播方式,具有融合性、跨区域及主体多元化等特征,因此需要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协调合作,共同参与管理。
D.史蒂芬·霍金于今年3月14日逝世,他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但他也是一位饱受疾病折磨、与病魔搏斗了半个世纪的科学家。
5.下列句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由陈述与被陈述两部分组成的短语叫主谓短语,如“阳光灿烂”“心情舒畅”。
由中心词和前面的修饰成分构成的短语叫偏正短语,如“我的老师”“轻快地走”。
B. 从表达方式来看,诗歌可以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木兰诗》《石壕吏》属于叙事诗,《春望》和《峨眉山月歌》属于抒情诗。
C. 《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主要描写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表现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D.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
京剧旦角流派主要有梅派、程派、荀派和尚派。
其中魏明伦的《变脸》就是一部深得百姓喜欢的京剧。
二、文言文阅读及诗文积累(21分)(一)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完成第6~9题。
(13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6.下面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故患.有所不辟也(灾祸)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样)C.万钟于我何加.焉(好处)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到)7.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朝而.往,暮而归B.得之.则生或以钱币乞之.C.乡为.身死而不受好为.《梁甫吟》D.所恶有甚于.死者求石兽于.水中8.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子散文善用排比和对偶。
本文第二段大量使用了排比句和对偶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且富有文采和气势。
B.本文阐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
孟子认为,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C.本文第一段论证思路清晰。
先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再从反面论述为了“义”可以舍生,接着再正面论述为了“生”可以不择手段。
D.“本心”即天性,天良。
作者用一般人和乞丐都不能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证明人人都有本心,并对失去本心接受“万钟”的行为进行了批评和嘲讽。
9.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二)古诗文积累(8分)10.用课文原句填空。
(8分)(1)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3)?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4)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5)李贺《雁门太守行》中“,”,传达出了将士们的爱国热情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6)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用“,”来表达自己对名利的淡泊。
三、现代文阅读(14分)阅读《不求甚解》选段,完成第11~14题。
(14分)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其实也不尽然。
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
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
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末,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
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
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
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③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
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
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④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
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
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⑤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
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
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⑥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
绝对不应该这样。
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⑦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
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
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有删改)11.根据语境,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1)好读书,不求甚解..甚解:(2)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滞:12.结合全文,分析第①自然段的作用。
(3分)13.文章第④自然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14.宋代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这种读书法与文章中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法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阐述理由。
(4分)四、作文(50分)15.有一首诗这样写道:“他们默默无闻/却让我们屹立世界/他们走进历史/却让我们拥抱未来/他们失去生命/却让我们生生不息/英雄/是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雄/是平常日子鞠躬尽瘁/英雄/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
” 2018年5月21日,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与众多网络媒体共同发起了“崇尚英雄、精忠报国”大型网络互动活动。
同学们,你们心中一定也有自己崇敬的英雄吧。
他或许名垂千古,或许默默无闻;或许伟大,或许平凡。
请以“我心中的英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不使用不规范的语言文字;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不得出现泄露本人信息的真实人名、地名等。
B卷(60分)一、阅读理解(48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6~17题。
(8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6.首联中的“五津”是指蜀州岷江的五个渡口,诗人在长安是无法望见五津的,这里却说“风烟望五津”,为什么?(4分)17.离别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主题。
这首诗和大多数送别诗在情感基调上有何不同?(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8~20题。
(10分)永①之氓②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
且若是,得不有大货④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柳宗元《哀溺文序》节选【注】①永:唐代地名,今永州。
②氓(méng):百姓。
③寻常:古代计量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
这里指很短的距离。
④大货:非常多的财物。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