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中考语文复习之 说明类小作文写作技巧指导★

合集下载

苏教版初三语文写作指导助力学生写出准确有表达力的作文

苏教版初三语文写作指导助力学生写出准确有表达力的作文

苏教版初三语文写作指导助力学生写出准确有表达力的作文在苏教版初三语文教材中,写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在写作过程中,准确和有表达力是至关重要的要素。

本文将介绍一些苏教版初三语文写作指导,帮助学生写出准确有表达力的作文。

一、准确表达思想在写作中,准确表达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需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避免含糊不清或模棱两可的表达。

为了达到准确表达的目的,学生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 使用具体的词语和句子结构。

具体的词语和句子结构可以更准确地描述事物和情感。

比如,如果要表达对一个人的喜爱之情,可以使用形容词或动词来形容他的特点和行为,例如“他慷慨大方,乐于助人”或“他总是微笑着对每个人说话”。

2. 避免使用模糊的词语和句子。

模糊的词语和句子会给读者造成困惑,无法准确理解作者的意思。

比如,使用“好像”、“大概”、“可能”等词语时,要尽量提供更准确的信息,让读者清楚地了解作者的观点。

3. 运用准确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可以使作文更有表达力,并准确地传递作者的情感和意图。

学生可以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是写作中的关键要素之一。

只有掌握了准确的词汇和语法知识,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为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学生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 多读多写。

通过阅读优秀的作品,学生可以学习到丰富的词汇和用法,同时也能了解到不同的写作风格和技巧。

多写则是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

2. 积累词汇和短语。

学生可以通过背诵单词、阅读和写作等方式积累更多的词汇和短语,以丰富自己的写作材料。

3. 注意语法的正确性。

语法错误会影响作文的整体质量,因此学生需要注意语法的正确使用。

可以通过课堂学习、语法练习等方式提高语法水平。

三、结构合理有层次作文的结构合理有层次是使作文更加有逻辑性和可读性的重要手段。

专题14 中考说明文考点及答题技巧

专题14 中考说明文考点及答题技巧

说明文知识点及答题技巧一、说明文定义。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地解说,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

二、说明文分类。

事物说明文:解说实体事物的形态、结构、性质、特征等。

如《苏州园林》,说明“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征。

事理说明文:阐释抽象的事理、本质、关系、规律等。

如《看云识天气》,阐述了云与天气的关系。

说明了根据云的形状推知各种各样的天气。

三、说明对象及特征。

1.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2.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

(1)从标题入手。

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其特征;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

(2)从分析材料入手。

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

有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作者已在文章中明确地指出来了,阅读时要找出这些关键句。

有的说明文没有明显的关键句,阅读时需细心琢磨,从中加以提炼。

四、说明方法及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打比方、下定义、作诠释、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列图表、摹状貌、引用等。

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格式如下。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③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打比方: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准确、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初三语文知识点归纳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初三语文知识点归纳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初三语文知识点归纳说明文的写作方法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

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地解说,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

对于初三的同学来说,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对初三语文中说明文写作方法的归纳。

一、明确说明对象说明对象是指被说明的事物或事理。

在写作说明文之前,首先要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这个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事物,如动物、植物、物品等;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理,如概念、原理、规律等。

比如,要写一篇关于“智能手机”的说明文,那么“智能手机”就是说明对象;如果要写一篇关于“摩擦力产生的原理”的说明文,“摩擦力产生的原理”就是说明对象。

二、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明确说明对象之后,接下来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比如,写“大熊猫”,就要抓住它“黑白相间的毛色”“肥胖的体态”“爱吃竹子”等特征;写“苏州园林”,就要抓住它“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等特征。

为了准确地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可以通过观察、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来获取信息。

同时,还要学会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从而找出最能反映说明对象本质特征的内容。

三、合理安排说明顺序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一般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三种。

时间顺序是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次序来进行说明。

比如,介绍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就可以按照“播种——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的时间顺序来写。

空间顺序是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左到右等依次进行说明。

例如,介绍一座建筑物,可以按照“从外到内”“从整体到局部”的空间顺序来写。

逻辑顺序是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中考语文作文写作小技巧

中考语文作文写作小技巧

中考语文作文写作小技巧中考语文作文写作小技巧作文是中考语文考试的重点考查内容之一,也是考察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逻辑能力的重要手段。

下面介绍一些中考语文作文写作的小技巧,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1. 题型了解在中考语文作文考试中,常见的作文题型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图表作文等。

在考试前要对这些题型进行充分了解,了解各个题型的特点和要求,以便更好地应对。

2. 理清思路在写作文之前,首先要理清思路,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和要表达的主旨意思。

可以先做一个简单的提纲,把要点列出来,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排列,有助于整理思路和准备材料。

3. 把握全文结构一篇完整的作文应该有明确的开头、主体和结尾。

开头要引人入胜,引起读者的兴趣;主体要有中心论点和充实的论证材料;结尾要有总结和升华,给人以思考和启示。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控制篇幅,避免赘述和冗余。

4. 语言准确语言是作文的表达工具,语言使用要准确、得体。

避免生硬、繁琐的句子,简洁明了,表达清晰。

注意词汇的准确性和多样性,尽量避免使用重复的词语,增加语言的多样性和美感。

5. 句式丰富句式的多样性能够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也能展示考生的语言水平。

在写作中尽量使用各种句式,如主谓结构、主谓宾结构、倒装句、强调句等,使文章更加丰富多样。

6. 文章连贯作文的连贯性是衡量作文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写作时要注意段落之间的衔接,通过适当的过渡词语和句子,使文章整体连贯起来,避免断章取义、前后矛盾的情况出现。

7. 注意字数中考作文通常有限定的字数要求,要在规定字数范围内完成作文写作。

不要过于追求字数的多少,要把握好篇幅,做到言之有物,不偏离主题。

8. 细节突出作文要具体生动,要注意添加一些细节描写来丰富文章内容。

通过描写事物的细节,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想象,使作文更加引人入胜。

9. 适当发挥一篇好的作文不仅要按照题目要求写,还可以适当加入自己的观点和积极主张。

通过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使作文更具个性化,也更能体现自己的写作能力。

语文中考说明文答题技巧

语文中考说明文答题技巧

语文中考说明文答题技巧
写说明文的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准确理解题目要求:仔细阅读题目要求,明确写作的目的和要求。

例如,说明事物的定义、特点、原因、影响等。

2.明确文章结构:说明文通常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即先介绍概况,然后逐一介绍具体内容,最后进行总结。

在写作时要按照逻辑顺序进行组织,使文章结构清晰。

3.引用事实和数据:在说明事物的特点、原因、影响等方面,可以引用相关的事实和数据来支持论述。

这样可以提高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4.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说明文要注意使用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

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和长句,以免让读者产生困惑或疲劳。

5.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在说明事物的过程中,可以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例如,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可以使文章更生动、形象。

6.注意逻辑严谨性:在进行分析和论证时,要注意逻辑的严密性,避免漏洞和逻辑错误。

可以使用因果关系、对比等方式来展开论述,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7.合理安排篇幅:在写作时要根据题目要求合理安排篇幅,不
要过于片面或偏离主题。

适当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和例证,使文章更加全面。

8.多练习积累经验:通过多做题目,积累写作经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可以阅读一些优秀的说明文,学习借鉴其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中考作文说明文写作的步骤与方法

中考作文说明文写作的步骤与方法

中考作文说明文写作的步骤与方法说明文是中考作文中常见的一种文体,它要求我们对一个事物、一个现象、一种方法或一种现象进行解释、说明和阐述。

在写作说明文时,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方法,以确保我们的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谨,并能准确地向读者传达我们要表达的内容。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写作说明文的步骤与方法。

一、明确主题写作说明文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自己要写的主题是什么。

如果没有明确的主题,我们的文章就会缺乏重点和逻辑性。

所以,在正式写作之前,我们要进行主题的选择和确定。

可以选择一个我们感兴趣或者熟悉的话题,这样能够更好地展示我们的观点和知识。

二、收集资料在明确了主题之后,我们需要收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以便编写说明文。

可以通过查询书籍、阅读相关的文章和报道,或者进行实地调研等方式来获取相关的资料。

收集到的资料要经过筛选和整理,确保其与主题相关,并能够支持我们的观点和论证。

三、确定结构一个好的说明文需要有清晰的结构,这样读者才能更好地理解我们的论证和观点。

一般来说,说明文的结构主要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三个部分。

1. 引言部分:引言部分是我们呈现主题和吸引读者注意的部分。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用名言或者举例子等方式来引入文章的主题,并激发读者的兴趣。

2. 主体部分:主体部分是我们详细说明主题和进行论证的部分。

可以根据主题的不同,选择适当的方式来展开论述,例如按时间顺序、按问题分类、按因果关系等方式来组织文章的内容。

在主体部分,我们要通过事实、数据、例子等来支持我们的观点和论证,并进行适当的解释和说明。

3. 结论部分:结论部分是我们对文章的总结和归纳。

可以简要重述我们的观点和论证,强调文章的重要性,并给出一些建议或者展望。

结论部分要简洁明了,让读者对我们的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四、用清晰简练的语言说明文的语言要简洁清晰,避免使用太过复杂或晦涩的词语。

我们要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我们的观点和论证,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

中考作文的说明文写作技巧

中考作文的说明文写作技巧

中考作文的说明文写作技巧中考作文是一项重要的考试内容,对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写作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在写作说明文时,我们应该掌握一些技巧来提高作文的质量和得分。

本文将介绍几种中考作文的说明文写作技巧,帮助考生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一、明确写作目的写作说明文时,我们首先要明确写作目的。

说明文的目的通常是向读者介绍或解释某个概念、事物或问题,提供相关的信息和知识。

要确保自己明确了写作目的,使整篇文章围绕这个目的进行组织和阐述。

二、确定适当的结构一个好的说明文应该具备清晰的结构,以便读者能够很好地理解和吸收其中的信息。

我们可以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即首先总述要说明的内容,然后再逐一分析或解释细节,最后再进行总结。

三、选择合适的例子和论据在说明文中,例子和论据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用来支持我们的观点和论述。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例子来说明概念或问题,也可以引用一些权威资料或研究来作为论据,增加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四、运用恰当的连接词连接词在说明文中扮演着桥梁的作用,能够使文章的层次和逻辑更加清晰,方便读者理解。

我们可以运用因果关系、比较关系、转折关系等连接词来连接各个段落或句子,使文章的观点和内容衔接自然。

五、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说明文应该注重文字的简洁明了,避免使用冗长的句子和复杂的词汇。

在表达时要注意准确直接地传达信息,尽量不使用模糊或歧义的语言,以免给读者造成困惑。

六、注意语法和拼写错误在写作说明文时,我们要注意避免语法和拼写错误,这些错误会影响读者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和阅读体验。

我们可以在写完之后进行一次仔细的检查,确保文章没有明显的语法和拼写错误,这样可以提高作文的质量和得分。

七、适当运用图表和插图在说明文中,适当使用图表和插图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某些概念或问题,使读者更好地理解。

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条形图、饼图或图片来说明某个问题或给出数据,在细节解释时进行配图,提升文章的观赏性和可读性。

综上所述,中考作文的说明文写作技巧对于提高写作水平和得到好成绩非常重要。

中考作文说明文写作的方法与练习

中考作文说明文写作的方法与练习

中考作文说明文写作的方法与练习说明文是中考作文常见的一种题材类型,要求学生针对某一现象、规律、原理或方法进行分析、解释和说明。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考作文说明文写作的方法,并提供一些练习题供学生练习。

一、中考作文说明文写作方法1.明确主题在写作说明文之前,首先要明确写作的主题。

主题应该简明扼要,具有明确的范围和对象。

例如,主题可以是“如何保护环境”,而非“环境问题”。

2.提供事实依据说明文是基于客观事实的,所以在写作时需要提供相关的事实依据。

可以通过引用研究数据、实际案例、调查结果等方式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3.采用逻辑推理说明文需要通过合理的逻辑推理将观点和事实联系起来。

可以采用因果关系、分类比较、比例关系等方式来展示问题和解决方法之间的关系。

4.使用明确的语言说明文要求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来表达观点和解释原理。

使用具体、明确的词语来描述事物,避免使用抽象、模糊的词语。

5.结构清晰说明文要求结构清晰,通常可以采用“问题—原因—解决方法—建议”或“现象—原理—实例—启示”等结构来组织材料,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

二、中考作文说明文练习题1.题目:如何保护眼睛提出这样一个主题,你会如何写一篇中考作文说明文来介绍保护眼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2.题目:如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以“如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为题材,写一篇中考作文,解释如何培养和坚持良好的读书习惯,并给出相关建议。

3.题目:怎样正确使用手机手机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过度依赖手机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请你以“怎样正确使用手机”为题,写一篇中考作文说明文来陈述正确使用手机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结尾总结通过以上的中考作文说明文写作方法和练习题,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说明文的技巧和要领。

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进行练习和积累,积极参加写作训练,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祝愿各位同学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说明类小作文写作技巧指导★(一)文字介绍类说明例1说明是以简洁的文字解说事物外在状貌、内在特征等的表达方式。

请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介绍你喜欢的一件物品。

要求:至少用两种说明方法,不少于80字。

【写作指导】在介绍自己喜欢的物品时,要语言简洁,不仅要说明外在状貌,而且还要介绍内在特点。

写作时要求至少使用两种说明方法,我们就要在头脑中再现出自己能够熟练使用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最后注意字数要求。

【方法指导】写作时可以遵循以下思路:(1)抓住特点。

细致观察事物,抓住它的特征,写出它的独特之处。

(2)井然有序。

介绍说明时一定要注意方位、顺序。

如可以按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远到近,从外到里,先整体后部分等顺序,使内容条理分明。

(3)运用各种说明方法,对“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成因、关系、功用、原理等进行生动、准确地说明,让人们了解事物,明白事理。

【参考示例】小闹钟我有一个心爱的小闹钟,它是我生日妈妈送给我的生日礼物。

它高约80cm,重约600克。

盘面上有一个哆啦A梦卡通脑袋,两只黑宝石一样的眼睛圆圆的,一个红红的小巧的鼻子,鼻子下面有一张半圆形的嘴巴,嘴巴两边的胡须黑黑的,看起来更加威武了,脖子上挂着一个银色的小铃铛。

它总是一分一秒地数着时间,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像一曲美妙的音乐在我的房间里响着,响着……(二)图文转化+口语表达类说明1.画面描述类例25月19日,我国第一套有声语文教材“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正式发布。

请你结合下面图片上的信息,向七年级同学推荐这套教材。

要求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不超过150字)【写作指导】此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题目要求审清图意,要结合有关数字,关健词等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表达图意要力争做到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方法指导】首先审清题干要求,如果题干提到用修辞、成语或者对画面内容介绍有指定要求等,在作答时一定不能忘记。

其次语言简明,画面上有什么就描述什么,不要加入自己的主观看法,不宜进行想象虚构,只需把画面内容客观地描述出来即可。

描述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看标题:标题是图片的眼睛,有时透过这个“画眼”,可以洞察整幅画的主题。

(2)看画面:看画面内容是什么,是人是物,是景观还是某种现象等,这些事物具有什么特点,在观察时,一定要仔细全面。

【参考示例】同学们好,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教育部联合推出的第一套有声教材“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正式发布了,课文都是经典篇目,朗诵者都是央视或央广主播,被誉为“最好听的语文”,你们可以从央广网、央视网、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地方收听,在他们的甜美的声音里,遇见语文,遇见美好。

2.漫画寓意类例3 观察下边这幅漫画,用简洁的文字说明漫画内容,50字左右【写作指导】此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

解答此题要审清图意,图中一群冷漠围观的人与一位呼救的落水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注意图中左下角“等待”二字,是对围观者的嘲讽。

表达图意要力争做到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方法指导】描述画面寓意时,语言要简明,一般可选用“反映”“讽刺”“揭露”“批评”等词语作为概括寓意的谓语中心词。

第一步:审读画面,观察画面的构成要素。

审读漫画的过程就是对漫画中人、景、物等信息点的认知过程,是对画面信息的初步感知阶段。

①注释(可以没有):是对画面情景的提示与注解。

②主体:是画面各“因素”构成的情景;③标题(可以没有):即题目,往往告知或暗示漫画的主题思想。

第二步:合理想象,丰富画面信息。

想象补充画面信息,主要是借助漫画提供的情境,以画面为主,结合注释(文字、符号),丰富画面内容,是对画面信息的深入感知过程。

①抓住特征说明。

抓住能反映画面寓意的特征进行详细说明,才能清楚地揭示漫画的内涵。

②客观描述画面。

描述漫画只要求对漫画内容本身加以说明,不可超越漫画所给图文信息进行添枝加叶,不可用主观想象代替画面中并不存在的东西。

③注意说明的顺序。

对于漫画的说明:抓住图的整体结构(左右、上下等)、人物可按“穿着(从上到下)──动作──神态”的顺序说明。

第三步:类比联想,探究画面寓意。

①类比联想是在审读、想象的基础上,将画面信息跟现实生活相联系,深入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在类比中明晓漫画寓意的过程。

②记叙类漫画可从人、事两方面进行联想时,对人物应注意他们的言行举止、表情神态、穿着打扮及人物间的关系;对事情应注意时间、地点、前因后果及发展趋势。

③寓意类漫画是以自然现象或景物作为创作素材的,它往往是影射社会生活中的某类人或某一现象。

对这类漫画,应跟现实生活作合理的类比联想,注意画面形象的类比象征意义。

【答题格式】叙述画面内容(如有标题,一定要写出来)+揭示漫画主题+指出讽刺意义。

【参考示例】一个人掉进水里,只露出一只手,正急待救援。

几个新闻记者赶到岸边,架起摄像机,拿着话筒,正在焦急地回头张望,他们在等待救援者的出现。

3.图标转换例4轨道交通建设是绍兴的重大民生工程之一。

为了树立品牌标识,打造轨道交通“名片”,绍兴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公开征集了“绍兴轨道交通”标志。

现在邀请同学们一起来评选下面入围的3幅作品,你觉得哪一幅最好?参考小贴士说明理由。

(110字左右)【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需认真观察标志,分析其中由几个元素组成,然后结合标志的用途分析其各部分和整体的寓意。

作答时,一定要联系标志中的各个元素,并与“绍兴轨道交通”相联系,分析其寓意,表述理由即可。

【方法指导】图标类题一般要求介绍其外形、创意和设计意图,或对图标进行理解和赏析。

通常答题步骤如下:(1)通读题干,明确图标产生的背景、组织等。

看该图标是围绕什么活动、由什么机构设计的。

(2)宏观把握图标的外形特点,注意中英文大小写字体,涉及的时间、事物等。

(3)仔细观察图标的各组成部分,分析图标元素(外形、线条、色彩等)。

(4)结合图标产生的背景,具体分析各组成部分的寓意和设计意图,要联系具体对象做出合理推断,切忌答非所问。

【参考示例】选择作品一:这个标志美观大气,由两条寓意“轨道”的线条设计出“绍”字首字母S 的形状;这个形状融入“石拱桥”形象,又如“河道”的形象,体现绍兴水乡、桥乡的地域特色;整体形状向两端无限延伸,寓意互通连接的行业特色。

选择作品二:这个标志有美感有内涵,以“绍”字进行演绎,区别于国内其他城市标志,具有唯一性;体现印章“天圆地方”的人文属性;整体形如地铁列车车头,又如窗口,暗含绍兴的开放与包容;既体现行业属性,又符合绍兴历史文化名城形象。

选择作品三:这个标志极具现代感,标志为“兴”字造型;这个形状融入“石拱桥”形象,又如“轨道”的形象;上下部开口体现开放包容,整体如一个展开双臂拥抱未来的绍兴人;寓意轨道交通为绍兴的兴旺发达注入新活力。

4.线路示意图解读例5暑假期间,家住运城的小慧一家要去呼和浩特看望朋友,他们打算采用自驾游的方式,边走边玩。

下图是小慧手绘的路线图,请你仔细读图,并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对小慧一家的旅游路线加以说明。

要求:①说明地点、方向、距离等信息。

②80字左右。

【写作指导】从图中可看出,小慧一家从运城到呼和浩特边走边玩停靠的地点是壶口瀑布、平遥古城、五台山,以及途中需要经过的地点不能漏掉,介绍路线时要交代清楚从起点到终点所要经过的主要地点,以及从这一地点到下一地点所要走的方向以及彼此间的距离,注意语言流畅、连贯、准确。

【方法指导】(1)注重整体阅读。

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路线图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

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

(2)重视线路图数据变化。

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这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

(3)注意线路图细节。

图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他往往起提示作用。

如图表下的“注”等。

(4)把握考题要求。

根据考题要求进行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考题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

这样,比较分析有关内容,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5)简要归纳概括。

解答这类问题的共同点是归纳概括。

解答前,要正确分析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归纳概括为一个结论,也就符合简答要求了。

【参考示例】示例一:从运城向西北行驶300km到壶口瀑布;然后向东行驶240km到临汾;之后向东北行驶210km到太原,途中游览平遥古城;接着从太原向东北行驶240km到五台山;然后向西北行驶240km到大同;最后再向西北行驶240km到呼和浩特。

示例二:从运城向西北行驶300km到壶口瀑布;然后向东行驶240km到临汾;之后向东北行驶210km到太原,途中游览平遥古城;接着从太原向东北行驶240km到五台山;最后向西北行驶480km,途经大同,到达呼和浩特。

5.表文转换例6请根据下面的图表信息,给王阳明写一则个人简介。

要求:语言简洁连贯,150字以内。

基本信息【写作指导】本题考察表文转化,表格列出的是王阳明的基本信息,题目要求“写一则个人简介”,答题时要注意介绍的完整性,按照人物介绍的习惯顺序作答。

语言要简洁,概括性要强。

【方法指导】(1)解读图标的流程:根源信息(图表)→观察认读→分析理解→归纳概括→文字表达。

(2)容易失误点①信息归结多余或无中生有。

②信息遗漏或缺失③信息推断错误④答案表述罗嗦,条理混乱(3)解题思路①认真审题,明确要求。

审题时,要注意表头和表脚的文字,弄清楚图表说明的对象和比较的角度;注意题干中句式表达的要求(单句还是复句)和字数的限制。

有的题目还限定了以某个具体对象作为答案的主语,类似句子的重组题型,要求你去续写,应注意题目要求。

②仔细认读图表,全面准确捕捉信息对图表,考生要认真观察,找出图表中所含的信息:比较对象、比较角度及项目、各种数据及变化特点等。

抓信息要全面而准确。

具体而言,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坐标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饼式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生产流程图要抓住事理的时空、先后逻辑顺序等。

读图表不能顾此失彼,遗漏信息。

③依据题干要求,规范作答。

不同的图表形式,题干有不同的要求,答案表述也各异。

答题时注意:A.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

如表达方式转换题,题干中往往有这样一些标志性词语:“上图显示”“用文字表述出来”“确切表述图表的内容”等。

在表述时要有具体的数据比较、分析,要直接客观地反映图表包含的信息;而信息推断题的题干中往往有这样一些标志性词语:“该图表表明(说明、证明)了”“用一句话概括为”“所揭示的问题是”“从中可以看出(得出)”等。

B.注意题目中的特殊限制。

一是句式的限制,用单句表达只能含有一组主谓宾成分,用复句要标明分句间的逻辑关系;二是字数的限制,在表达时要注意年号和数字的规范。

C.注意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特别是在反映事物变化或规律时,选用词语要准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