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速度最快的风电
中国七大风电场情况概述

3.1.基本状况我国风能资源总体非常丰富,但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等“三北地区”,资源比较集中,经过不长时间的酝酿讨论,中国政府发展风电的思路逐步统一到“融入大电网、建设大基地”的思想上来,要求按照“建设大基地、融入大电网”的方式进行规划和建设。
2008年以来,在国家能源局的组织下,以各省风能资源普查及风电建设前期工作为基础,甘肃、新疆、河北、蒙东、蒙西、吉林、江苏沿海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相继完成。
根据规划,到2020年,在配套电网建成的前提下,各风电基地具备总装机1.38亿kW的潜力。
3.1.1.河北风电基地河北省风能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张家口、承德坝上地区和沿海秦皇岛、唐山、沧州地区。
张家口坝上地区年平均风速可达5.4~8m/s,主风向为西北风,风能资源十分丰富,张家口地区风能丰富区主要分布在坝上的康保县、沽源县、尚义县、张北县的低山丘陵区和高原台地区。
该地区交通便利、风电场建设条件好,非常适宜建设大型风电场,崇礼县和蔚县部分山区也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承德地区年平均风速可达5~7.96m/s,主风向为西北风,主要集中在围场县的北部和西部,丰宁县的北部和西北部,平泉县的西部;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秦皇岛、唐山、沧州的沿海滩涂,年平均风速为5m/s 左右。
根据河北省风能资源的总体分布特点,河北省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各规划风电场主要分布在张家口地区、承德地区以及河北省沿海区域。
经对河北省风能资源、工程地质、交通运输、电网规划容量等条件的分析,共计规划了59个子风电场,到2020年规划总装机容量为1,413万kW,建成河北省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河北省千万千瓦风电基地中,张家口市选择了39个风电场场址,估算风电场总装机容量为955万kW,承德市选择了16个风电场场址,估算风电场总装机容量为398万kW,沿海地区选择了4个风电场场址,估算风电场总装机容量为60万kW。
河北省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容量表见表12。
中国十大风力发电站

中国十大风力发电站风力发电是非常环保的,风筝是一种无公害的再生资源被,因为利用之后能够创造很大的价值,下面带大的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十大风力发电站。
1. 内蒙古风电基地内蒙古地区有着丰富的风能资源,内蒙古的风电基地在我国也是最大的风力发电厂之一,这里人口稀少,土地开阔,特别适合建设大规模的风力电站。
2. 山东海上风电基地山东海上风力发电基地。
是中国未来较大的海上风力发电站之一,向山东各地输送着巨大的电量。
3. 新疆哈密风电基地这是在哈密东南部建成的200万瓦斯风力开发基地。
这里的风龙储存量非常大,现在装机规模已经达到了246.9万千瓦。
4. 甘肃酒泉风电基地甘肃酒泉风电基地是戈壁滩上千万级的风电基地,这里建成有效的改善当地环境,并且也改善了当地的经济资源,增强了很高的社会效益。
5. 河北风电基地河北风电基地是国家第1个百万千瓦级风电示范基地,建设在河北张家口坝上地区,现在总装机容量已经超过了53.3万千瓦。
6. 江苏风电基地江苏风电基地有着非常丰富的风能源,海上的风电开发量达到1,000万千瓦,目前装机容量已达到了130万千瓦。
7. 黑龙江风电基地黑龙江风电基地总装机量达到了478.425万千瓦总装机量是全国总装机量的18.97%。
这里拥有非常丰富的风电资源。
8. 南澳东半岛风电场南澳东半岛风电场是亚洲最大的海岛风电场,这里有非常多的可开发的有效风力资源。
每年向中国很多地方输送巨大的电量。
9. 达坂城风力发电站达坂城风力发电站是国内最大的风能基地,建设在丝绸之路重镇。
这里已经树立了上百台的风力发电机,每年12个月都可以开机发电。
10. 上海东海大桥风电厂这里是中国第1个海上的风电项目,也是亚洲第1座大型海上风力电厂,从2010年开始发电,位置在上海浦东新区东海大桥两侧。
中国风电发展现状

中国风电发展现状
中国风电发展目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风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占据全球总装机容量的三分之一。
2019年,中国新增了24900万千瓦的风电装机容量,总装机容量达到了210300万千瓦。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风电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支持该行业。
其中包括出台了风电优先发展政策,加大对风电的补贴力度,降低风电项目的建设成本等。
这些措施有效地促进了风电项目的建设,为风电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在技术方面,中国风电企业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中国的风力发电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特别是在大容量风力发电机组和风电场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同时,中国风电企业也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开发了新型的高效风力发电设备,提高了风电资源的利用效率。
另外,中国也在不断完善风电发电制度和市场体系,实现了风电与电网的有效连接。
通过建设风电场和优化电网规划,有效解决了风电弃风弃光的问题。
此外,中国还鼓励风电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出口风电设备和技术,加强与国际风电行业的交流与合作。
总的来说,中国风电行业正快速发展,并成为全球风电产业的重要力量。
未来,中国风电发展仍将保持良好的势头,政府将继续出台支持政策,风电技术也将继续创新和提升,为实现清洁能源的发展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海上风电制氢发展历程

中国海上风电制氢发展历程近年来,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国在海上风电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作为一种可持续的能源形式,海上风电在中国的发展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而随着制氢技术的成熟,中国海上风电制氢也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新兴领域。
中国海上风电制氢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
当时,中国开始探索风力发电技术,并逐步建立了一批陆上风电场。
然而,由于陆地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限制,海上风电逐渐成为了中国风电发展的新方向。
2007年,中国成功建成了首座海上风电场——东海大桥风电场。
这标志着中国海上风电的起步阶段。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海上风电在中国的发展逐渐加速。
2010年,中国建成了首座示范性海上风电场——东海大桥二期风电场,装机容量达到了102兆瓦。
这一项目的成功实施为中国海上风电的大规模开发奠定了基础。
随着中国海上风电的快速发展,制氢技术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制氢是一种利用电能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
由于氢气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可以替代传统燃料在交通和工业领域使用,因此制氢被认为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而海上风电作为一种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方式,为制氢提供了良好的电源条件。
2015年,中国首个海上风电制氢项目在福建晋江开工建设。
该项目利用海上风电场的电能,通过电解水来制取氢气。
这一项目的成功运行,为中国海上风电制氢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随后,越来越多的海上风电场开始探索利用其电能进行制氢。
2019年,中国海上风电制氢迎来了重要的突破。
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的“海上风电制氢装备与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成功通过验收。
该项目通过研发海上风电制氢装备和系统,实现了海上风电直接制氢的关键技术突破。
这一突破对于推动中国海上风电制氢的商业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中国海上风电制氢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海上风电制氢技术的成本仍较高,需要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其次,海上风电制氢的规模化应用仍需加快推进,以满足中国日益增长的清洁能源需求。
我国第三大能源——风电知多少?

我国第三大能源——风电知多少?作者:艾琳来源:《绿色中国(B版)》 2018年第2期风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是风能利用的主要形式。
随着世界各国对能源安全、生态环境等问题日益重视,加快发展风电已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推动能源转型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和一致行动。
随着技术进步及政策支持,近年来我国风力发电发展迅速,2017 年,我国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64 亿千瓦,持续保持世界首位,风电发电量达到3057 亿千瓦时,成为我国继煤电、水电之后的第三大能源。
那么风电究竟为何物,为什么发展如此之快,它的经济性如何,技术水平怎样,我国的风电建设情况怎样,风电未来的发展前景又如何?带着种种疑问,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我国第三大能源,认识风电。
1. 什么是风力发电风力发电是将风能蕴含的动能转变成机械动能,再把机械能转化为电力动能的技术,简称风电。
迄今为止,风电已经有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
早在1888 年,美国俄亥俄州就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用于发电的风车。
最初的风力发电主要是离网发电系统,应用于远离城市的农村地区。
随着技术进步及经济性提高,20 世纪70 年代以后,风电逐步进入规模化发展,美国、丹麦等欧美发达国家纷纷加大投入研发风力发电技术,培育风电产业和市场。
目前,风电已经成为世界上技术最成熟、应用规模最大的新能源发电方式。
2. 为什么要发展风电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其蕴量巨大,全球的风能约为2.74×109MW,其中可利用的风能为2×107MW,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 倍。
由于风力发电过程不消耗矿产资源,不排放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因此,风力发电已成为世界上风能利用的主要形式。
尤其是近年来全球能源发展面临的环境保护、能源紧缺等问题日益突出,风电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发展速度日益加快。
从技术及经济性看,风电技术成熟,产品质量可靠,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能源;风电经济性日益提高,发电成本已逐渐接近煤电,低于油电与核电,如果考虑煤电的环境成本与交通运输的间接投资,则风电经济性将优于煤电。
中国海上风电发展现状

中国海上风电发展现状
近年来,中国海上风电发展迅速,成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中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居全球第一,正在逐步形成规模化发展。
中国海上风电的建设主要集中在东海、黄海和南海三个区域。
其中,东海是海上风电发展的主力区域,拥有较好的风能资源和近岸浅水区域。
目前,东海已建设了多个大型海上风电场,如上海东海大桥风电场、浙江雷缪海上风电场等。
黄海和南海的海上风电场也逐渐兴起,如山东黄河口海上风电场、广东汕尾海上风电场等。
中国海上风电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一方面,海上风电的投资成本较高,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另一方面,海上环境复杂,风浪、盐雾等因素对设备运行和维护提出了较高要求。
为应对这些问题,中国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大对海上风电项目的支持力度、优化政策环境等。
中国海上风电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也是显著的。
截至2020年底,中国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已超过10吉瓦,占全球海上风电装
机容量的近50%。
海上风电不仅为中国的清洁能源供应做出
了贡献,还推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带动了就业和经济增长。
未来,中国海上风电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海上风电将成为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同时,海上风电与其他能源形式的融合也将进一步拓展其应用领域。
总体而言,中国海上风电发展已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为中国清洁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政策的支持,相信中国海上风电在未来将展现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世界最大风力发电基地——甘肃酒泉千万千瓦级风力电站

世界最大风力发电基地——甘肃酒泉千万千瓦级风力电站工程投资额:1200亿工程期限:2008年——2020年2012年9月,甘肃酒泉风力发电场,敦煌去嘉峪关的公路上,路边的大片风车群。
2008年8月,甘肃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全面启动,这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了打造“风电三峡”工程阶段。
这是国家继西气东输、西油东输、西电东送和青藏铁路之后,西部大开发的又一标志性工程。
冬日的酒泉瓜州县,一排排银白色的风力发电机在碧蓝色天空的映衬下,显得蔚为壮观,分外醒目。
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的酒泉市是中国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境内的瓜州县被称为“世界风库”,玉门市被称为“风口”。
据气象部门最新风能评估结果表明,酒泉风能资源总储量为1.5亿千瓦,可开发量4000万千瓦以上,可利用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
10米高度风功率密度均在每平方米250-310瓦以上,年平均风速在每秒5.7米以上,年有效风速达6300小时以上,年满负荷发电小时数达2300小时,无破坏性风速,对风能利用极为有利,适宜建设大型并网型风力发电场。
为此,国家在2008年批准了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
酒泉风电开发始于1996年,经过10多年的建设,目前已建成5座大型风电场,风电装机规模达到41万千瓦。
风力发电是可再生能源领域最为成熟、最具大规模开发和商业开发条件的发电方式之一。
酒泉风电基地远景风电总装机容量为3565万千瓦,先期计划建设装机容量1065万千瓦。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能源的负责人认为,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在世界上尚属首例。
建设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需要投资1100亿元至1200亿元,资金全部由商业投入。
目前酒泉风能资源已吸引了国内20多家大型企业前来投资和考察。
目前酒泉正分步实施煤电基地建设目标,酒泉风电项目此前第一期380万KW风电设备招标工作完成。
大连华锐中标179万KW、东方汽轮机中标115万KW、新疆金风中标81万KW、重庆海装中标5万KW.依据项目建设计划,到2010年酒泉风电基地装机容量达到500万KW,到2015年风电装机达到1200万KW,到2020年建成136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
我国风电装机连年翻番 成世界第一风电大国

我国风电装机连年翻番成世界第一风电大国目前,我国风电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已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
近年来,我国风能产业乘风而上,连年实现装机翻倍增长。
但业内认为,目前我国风电产业存在问题也是明显的。
由于一些关键零部件依赖国外进口,我国每生产一台风机,要支付高额的专利使用费。
如果未来大批量生产风机,而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我国发展成本将是巨大的。
中国风电装机跃居全球第一关键零部件仍依赖进口新华社济南3月30日电据国家能源局30日在济南介绍,目前,我国风电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已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
但业内担忧,如果在核心零部件研发及风电上网方面进展缓慢,将成为制约我国风电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我国风能产业乘风而上,连年实现装机翻倍增长。
在30日举行的山东省风电产业与装备制造发展高层论坛上,工信部有关人士引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最新统计数据说,目前全国累计风电装机达到4450万千瓦,仅去年就新增1192万千瓦。
目前,中国与美国成为这轮风电发展的火车头,而我国风电市场的发展速度更是惊人。
以风电整机生产龙头企业华锐公司为例,去年这家公司生产整机2903台,装机容量438万千瓦,位列全球第二。
但业内认为,目前我国风电产业存在问题也是明显的。
如,风电整机厂过多,而像轴承、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有待研发提升。
由于一些关键零部件依赖国外进口,我国每生产一台风机,要支付高额的专利使用费。
如果未来大批量生产风机,而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我国发展成本将是巨大的。
风能概念股分四类:第一类从事或参股风力发电设备生产的个股。
如华锐风电(601558)、金风科技(002202)、东方电气(600875)、华仪电气(600290)、湘电股份(600416)、长征电气(600112)、银星能源(000862)、上海电气(601727)、特变电工(600089)。
第二类从事风力发电设备零部件生产的个股。
如长城电工(600192)、泰豪科技(600590)、汇通集团、鑫茂科技(000836)、天奇股份(002009)、汇通集团、天威保变(600550)、棱光实业(600629)、中材科技(002080)、九鼎新材(002201)、方圆支承(002147)、天马股份(002122)、宁波韵升(600366)、中科三环(00097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风力发电市场,过去7年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56%。
截止2008年底,全国风电装机已超过1000万千瓦。
其中,2008年新增风电装机400多万千瓦,我国风电装机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五。
按目前的发展速度,要不了几年,中国风电装机就会达到两千万至三千万千瓦,位居世界第一。
我国陆上10米高度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为2.79亿千瓦。
加上近岸海域可利用风能资源,共计约10亿千瓦。
目前,全国发电装机约8亿千瓦。
2007年9月中国政府发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
然而,国家发改委目前正在酝酿的目标计划是,要按照融入大电网、建设大基地的要求,力争用十多年的时间,在甘肃、内蒙古、河北、江苏等地形成几个上千万千瓦的风电基地,实现2020年供电装机规模1亿千瓦。
在国家的政策扶持下,目前风电设备的国产化率已经远超过70%。
此外,在2008年下半年经济萧条的局面下,在新增1000亿元的中央投资中,已确定有8亿元将用于我国核电和风电装备技术改造的补助。
无论从绝对装机容量还是从占总发电量的相对比例看,我国风电行业目前还基本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高成长态势仍会延续。
配额政策极大调动了发电集团发展风电的积极性,虽然电力行业现金流暂时出现紧张,但没有影响其对风电行业前景的预期,最终结果可能会大大超出其配额比例;我国风能资源丰富,为了对其有效开发,国家提出了“风电三峡”的概念,这将加快国内风电资源开发的进程;随着国家新能源政策的逐步落实,风电场经营已基本能保本或盈利,这成为行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进口替代和出口潜力也为我国风机企业预留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供应链紧张是制约当前风电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从近年来零部件厂商产能扩张速度来看,预期叶片、发电机、齿轮箱、轴承等零部件供应能力在2009-2010年会明显好转。
在未来行业整合过程中,具备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先发规模优势以及质量控制好的整机企业会最终笑到最后,而只停留在概念上的大多数后进入者将面临淘汰。
随着供应链预期好转,今后整机厂商产业链控制能力将逐步加强,对上游零部件企业的议价能力也将提高,在钢材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下降的情况下,零部件厂商也将面临产品价格下调的预期;随着兆瓦级机组规模效应的体现,转型期出现的量小且生产经验不足导致毛利率低下的状况也将得到逐步解决,行业盈利能力提升值得期待。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其蕴藏量巨大,全球风能资源总量约为2.74×109MW,其中可利用的风能为2×107MW。
中国风能储量很大、分布面广,仅陆地上的风能储量就有约2.53亿千瓦,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风能市场也迅速发展起来。
2007年全球风能装机总量为9万兆瓦,2008年全球风电增长28.8%,2008年底全球累计风电装机容量已超过了12.08万兆瓦,相当于减排1.58亿吨二氧化碳。
随着技术进步和环保事业的发展,风能发电在商业上将完全可以与燃煤发电竞争。
“十五”期间,中国的并网风电得到迅速发展。
2006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已经达到260万千瓦,成为继欧洲、美国和印度之后发展风力发电的主要市场之一。
2007年以来,中国风电产业规模延续暴发式增长态势。
2008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达到719.02万千瓦,新增装机容量增长率达到108.4%,累计装机容量跃过1300万千瓦大关,达到1324.22万千瓦。
内蒙古、新疆、辽宁、山东、广东等地风能资源丰富,风电产业发展较快。
进入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宏观形势影响,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趋缓。
为有力拉动内需,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政府加大了对交通、能源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支持和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
作为节能环保的新能源,风电产业赢得历史性发展机遇,在金融危机肆虐的不利环境中逆市上扬,发展势头迅猛,截止到2009年初,全国已有25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具有风电装机。
中国风力等新能源发电行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预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保持高速发展,同时盈利能力也将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稳步提升。
随着中国风电装机的国产化和发电的规模化,风电成本可望再降。
因此风电开始成为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逐金之地。
风电场建设、并网发电、风电设备制造等领域成为投资热点,市场前景看好。
2009年风电行业的利润总额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经过2009年的高速增长,预计2010、2011年增速会稍有回落,但增长速度也将达到60%以上。
2010年全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有望突破2000万千瓦,提前实现2020年的规划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