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大常用会计科目核算内容大全!
常用会计科目核算内容

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
版权为张俭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Zhang Jian's personal ownership.用户可将本文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
除此以外,将本文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人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Users may use the contents or services of this article for personal study, research or appreciation, and othernon-commercial or non-profit purpose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y shall abide by the provisions of copyright law and other relevant laws, and shall not infringe upon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this website and its relevant obligees. In addition, when any content or service of this article is used for other purposes, written permission and remuneration shall be obtained from the person concerned and the relevant obligee.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文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新会计准则会计科目表(1)

新会计准则会计科目表引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会计科目的设置和命名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适应新的会计准则并规范企业会计处理,需要重新制定会计科目表。
本文将介绍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科目表及其主要内容。
会计科目表结构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科目表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收入、费用和利润分配七个主要部分。
1.资产:用于记录企业拥有的经济资源,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库存、固定资产等。
2.负债:用于记录企业对外借款和应付的各类款项,包括应付账款、长期负债等。
3.所有者权益:用于记录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投资和权益变动,包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
4.成本:用于记录企业各项投资和支出的成本,包括存货成本、固定资产成本等。
5.收入:用于记录企业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中获得的各类收入。
6.费用:用于记录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类费用,包括经营费用、财务费用等。
7.利润分配:用于记录企业利润的分配情况,包括利润分配给所有者、留存利润等。
每个部分下面还可以细分出多个科目,以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会计科目表内容举例下面是新会计准则会计科目表的一部分内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1. 资产•1001 货币资金:用于记录企业在银行和现金账户中的资金余额。
•1002 应收账款:用于记录企业从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而应收取的款项。
•1003 存货:用于记录企业的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库存情况。
•1004 固定资产:用于记录企业拥有并长期使用的各类固定资产。
•1005 无形资产:用于记录企业的无形资产,如专利权、商标权等。
•1006 长期股权投资:用于记录企业长期投资其他企业所持股权的情况。
•1007 其他资产:用于记录企业的其他各类资产,如预付款项等。
2. 负债•2001 应付账款:用于记录企业应付给供应商或其他债权人的款项。
•2002 长期负债:用于记录企业长期借款和应付其他长期负债的情况。
•2003 应付利润:用于记录企业应付的利润分配给所有者的款项。
会计科目核算内容

会计科目核算内容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依据会计准则中关于确认和计量的规定,规定了企业的会计科目,其中常用的会计科目及解释如下:一:资产类1、“库存现金”科目:核算企业的库存现金。
2、“银行存款”科目:核算企业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
3、“其他货币资金”科目:核算企业的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等各种其他货币资金。
4、“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核算企业持有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5、“应收票据”科目: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6、“应收账款”科目: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
7、“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企业除存出保证金、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等经营活动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暂付的款项。
8、“预付账款”科目:核算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9、“坏账准备”科目:核算企业应收款项等发生减值时计提的减值准备。
10、“材料采购”科目:核算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而购入材料的采购成本。
11、“在途物资”科目:核算企业采用实际成本(或进价)进行材料(或商品)日常核算,货款已付尚未验收入库的购入材料或商品的采购成本。
12、“原材料”科目: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材料,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
13、“库存商品”科目: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或计划成本(或售价),包括库存产成品、外购商品、存放在门市部准备出售的商品、发出展览的商品以及寄存在外的商品等。
14、“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核算企业持有的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15、“固定资产”科目:核算企业持有固定资产的原价。
16、“累计折旧”科目:核算企业对固定资产计提的累计折旧。
会计科目及核算范围

会计科目及核算范围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会计科目是非常重要的工具,用于记录和表达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各种交易和事项。
它们是构成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元素,也是财务报表编制和财务分析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会计科目及其核算范围。
一、资产类科目资产类科目主要反映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所有权利。
常见的资产类科目包括:1. 货币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等能够随时用于支付的货币形式的资金;2. 应收账款:企业向客户出售商品或提供服务后,客户还未付款的金额;3. 存货:企业购进或生产的商品、原材料、半成品等尚未销售的物品;4. 长期待摊费用:指企业因为购置一些长期待用的无形资产或产权性资产等,需要分摊到多个会计期间的费用;5. 固定资产:企业拥有并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长期资产,如房屋、设备以及土地使用权等;6. 无形资产:指企业拥有的非具体物质形态的资产,如商标权、专利权等。
二、负债类科目负债类科目主要反映企业对外部债权人的责任和义务。
常见的负债类科目包括:1. 应付账款:企业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后,尚未支付给供应商的金额;2. 预收款项:客户预付给企业的款项,但企业尚未履行相应的交付或服务义务;3. 长期借款:指企业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获得的长期借款;4. 应付利润:企业向投资者或股东支付的应分配利润;5. 应付税费:企业尚未缴纳的各类税费;6. 股东权益:企业归属于股东的所有权益,包括股本、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
三、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用于反映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权益。
常见的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包括:1. 营业收入:指企业通过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而获得的收入;2. 营业成本:企业在生产和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过程中发生的成本;3. 营业税金及附加:企业需要交纳的税费,如增值税、营业税等;4. 利润分配:将企业的净利润按照一定比例分配给投资者或股东;5. 资本公积:企业获取资本而形成的公积金,如资本溢价、发行股票溢价等;6. 盈余公积:将企业净利润转化为留存盈余的一种公积金。
7大常用会计科目核算内容整理大全

7大常用会计科目核算内容整理大全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营业外收入/支出、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处置收益及其他收益科目核算内容。
整理不易,看完别走,给大叔点个赞管理费用1.定义: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
2.核算内容:包括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工资及福利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工会经费、董事会费(包括董事会成员津贴、会议费和差旅费等)、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含顾问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技术转让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研究费用、排污费以及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
补充:企:业内部研究和开发无形资产,其在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条件的资本化,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如果确实无法区分研究阶段的支出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将其所发生的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3.账务处理:企业发生的管理费用,在“管理费用”科目核算,并在“管理费用”科目中按费用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期末,“管理费用”科目的余额结转“本年利润”科目后无余额。
销售费用1.定义: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2.核算内容:包括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保险费、包装费、展览费和广告费、商品维修费、装卸费等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职工薪酬、业务费、折旧费、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费用。
企业(金融)应将“销售费用”科目改为“业务及管理费”科目,核算企业(金融)在业务经营和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折旧费、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电子设备运转费、钞币运送费、安全防范费、邮电费、劳动保护费、外事费、印刷费、低值易耗品摊销、职工工资及福利费、差旅费、水电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会议费、诉讼费、公证费、咨询费、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取暖降温费、聘请中介机构费、技术转让费、绿化费、董事会费、财产保险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物业管理费、研究费用、提取保险保障基金等。
常用会计科目-核算内容

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规定,设置会计科目进行账务处理,在不违反统一规定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
不存在的交易或者事项,可以不设置相关的会计科目。
本指南中的会计科目编号,供企业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查阅会计账目、采用会计软件系统参考,企业也可以根据本规定,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会计科目编号。
1001 现金一、本科目核算企业的库存现金。
企业内部周转使用的备用金,可以单独设置“备用金”科目核算。
二、企业应当设置“现金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发生顺序逐笔登记。
每日终了,应当计算当日的现金收入合计额、现金支出合计额和结余额,并将结余额与实际库存额核对,做到账款相符。
有外币现金的企业,应当分别人民币和各种外币设置“现金日记账”进行明细核算。
三、企业收到现金,借记本科目,贷记相关科目;支出现金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的库存现金。
1002 银行存款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
外埠存款、银行本票存款、银行汇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等,在“其他货币资金”科目核算。
二、企业应当按照开户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存款种类等,分别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的发生顺序逐笔登记。
每日终了,应结出余额。
“银行存款日记账”应定期与“银行对账单”核对,至少每月核对一次。
月末,企业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之间如有差额,应按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相符。
有外币存款的企业,应当分别人民币和各种外币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进行明细核算。
三、企业将款项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记本科目,贷记“现金”等有关科目;提取和支出存款,借记“现金”等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企业应当加强对银行存款的管理,定期对银行存款进行检查,对于存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款项已经部分不能收回或者全部不能收回的,应当查明原因进行处理,有确凿证据表明无法收回的,应当根据企业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
常用会计科目-核算内容

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规定, 设置会计科目进行账务处理, 在不违反统一规定的前提下, 可以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
不存在的交易或者事项,可以不设置相关的 会计科目。
本指南中的会计科目编号,供企业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查阅会计账目、采用会计软 件系统参考,企业也可以根据本规定,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会计科目编号。
1001 现金 、本科目核算企业的库存现金。
企业内部周转使用的备用金,可以单独设置 “备用金 ”科目核算。
二、企业应当设置 “现金日记账 ”,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发生顺序逐笔登记。
每日终了, 应当计算当日的现金收入合计额、现金支出合计额和结余额,并将结余额与实际库存额核对,做到账款相 符。
有外币现金的企业,应当分别人民币和各种外币设置 “现金日记账 ”进行明细核算。
三、企业收到现金,借记本科目,贷记相关科目;支出现金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的库存现金。
1002 银行存款 、本科目核算企业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
外埠存款、银行本票存款、银行汇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等,在 资金 ”科目核算。
二、企业应当按照开户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存款种类等,分别设置 “银行存款日记账 ”,由出纳人员根据 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的发生顺序逐笔登记。
每日终了,应结出余额。
“银行存款日记账 ”应定期与 “银行对 账单 ”核对,至少每月核对一次。
月末,企业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之间如有差额,应按月编 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调节相符。
有外币存款的企业,应当分别人民币和各种外币设置 “银行存款日记账 ”进行明细核算。
三、企业将款项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 借记本科目,贷记“现金”等有关科目;提取和支出存款, 借记“现 金”等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企业应当加强对银行存款的管理,定期对银行存款进行检查,对于存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款项已 经部分不能收回或者全部不能收回的,应当查明原因进行处理,有确凿证据表明无法收回的,应当根据企 业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借记 “营业外支出 ”科目,贷记本科目。
会计科目核算内容

(一)、资产类1001 库存现金1、本科目核算企业的库存现金。
企业内部周转使用的备用金,不在本科目核算。
2、企业应当按照人民币、外币分别进行明细核算。
3、每日终了结算现金收支、财产清查等发现的有待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或溢余,应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
4、企业应当设置“现金日记账”,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发生顺序逐笔登记。
每日终了,应当计算当日的现金收入合计额、现金支出合计额和结余额,将结余额与实际库存额核对,做到账款相符。
5、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实际持有的库存现金。
1002 银行存款1、本科目核算企业存入银行的各种存款。
企业存入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也在本科目核算。
2、企业应当按照人民币、外币存款分别进行明细核算。
3、企业应当按照业务的发生顺序逐笔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每日终了结出余额。
“银行存款日记账”应定期与“银行对账单”核对,至少每月核对一次。
月度终了,企业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之间如有差额,必须逐笔查明原因进行处理,并按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相符,并将“银行对账单”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附在银行付款的最后一张凭证后面。
4、企业应加强对银行存款的管理,并定期对银行存款进行检查,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其存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款项已部分或全部不能收回的,例如吸收存款的单位已宣告破产,其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的部分,或者全部不能清偿的,应当作为当期损失,冲减银行存款,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
5、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实际存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款项。
1101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本科目核算企业为交易目的所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1121 应收票据1、本科目核算企业因结算工程价款、对外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一般只涉及到银行承兑汇票)。
2、本科目可按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分类进行明细核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大常用会计科目核算内容大全!
关于会计核算,总体原则是必须在会计准则及其指南的要求下进行日常核算。
但是在实务中具体到每个企业,因为公司业务不同,企业管理方式不同,导致企业会计核算的取数方式,核算工作会有不同。
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
管理费用
1.定义: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
2.核算内容:包括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工资及福利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工会经费、董事会费(包括董事会成员津贴、会议费和差旅费等)、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含顾问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技术转让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研究费用、排污费以及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
补充:企:业内部研究和开发无形资产,其在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管理费用);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条件的资本化,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当期损益 (管理费用)。
如果确实无法区分研究阶段的支出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将其所发生的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3.账务处理:企业发生的管理费用,在“管理费用”科目核算,并在“管理费用”科目中按费用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期末,“管理费用”科目的余额结转“本年利润”科目后无余额。
销售费用
1.定义: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
2.核算内容:包括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保险费、包装费、展览费和广告费、商品维修费、装卸费等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职工薪酬、业务费、折旧费、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费用。
企业(金融)应将“销售费用”科目改为“业务及管理费”科目,核算企业(金融)在业务经营和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折旧费、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电子设备运转费、钞币运送费、安全防范费、邮电费、劳动保护费、外事费、印刷费、低值易耗品摊销、职工工资及福利费、差旅费、水电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会议费、诉讼费、公证费、咨询费、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取暖降温费、聘请中介机构费、技术转让费、绿化费、董事会费、财产保险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物业管理费、研究费用、提取保险保障基金等。
3.账务处理:企业发生的销售费用,在“销售费用”科目核算,并在“销售费用”科目中按费用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期末,“销售费用”科目的余额结转“本年利润”科目后无余额。
财务费用
1.定义: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
2.核算内容: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或收到的现金折扣等。
3.账务处理:企业发生的财务费用,在“财务费用”科目核算,并在“财务费用”科目中按费用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期末,“财务费用”科目的余额结转“本年利润”科目后无余额。
其他收益
1.核算内容:(1)企业选择总额法对与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进行会计处理的。
政府补助有两种会计处理方法:总额法和净额法。
总额法是在确认政府补助时,将其全额一次或分次确认为收益,而不是作为相关资产账面价值或者成本费用等的扣减。
净额法是将政府补助确认为对相关资产账面价值或者所补偿成本费用等的扣减。
(2)核算总额法下与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以及其他与日常活动相关且应直接计入本科目的项目。
2.需要提醒的是,政府补助准则规定,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按照经济业务实质,计入其他收益或冲减相关成本费用。
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应当计入营业外收支。
政府补助准则不对“日常活动”进行界定。
通常情况下,若政府补助补偿的成本费用是营业利润之中的项目,或该补助与日常销售等经营行为密切相关(如增值税即征即退等),则认为该政府补助与日常活动相关。
3.账务处理:对于总额法下与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企业在实际收到或应收时,或者将先确认为“递延收益”的政府补助分摊计入收益时,借记“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递延收益”等科目,贷记“其他收益”科目。
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本科目结转后应无余额。
资产处置收益
1.定义:资产处置收益是指企业发生出售非流动资产的损益。
2.核算内容:企业出售划分为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金融工具、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性房地产除外)或处置组时确认的处置利得或损失,以及处置未划分为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及无形资产而产生的处置利得或损失。
债务重组中因处置非流动资产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产生的利得或损失也包括在本项目内。
3.需要提醒:非流动资产毁损报废利得和损失分别在“营业外收入”行项目和“营业外支出”行项目反映,其中“毁损报废利得和损失”通常包括因自然灾害发生毁损、已丧失使用功能等原因而报废清理产生的损失。
4.账务处理:企业应当通过“资产处置损益”科目,核算资产处置收益的取得和结转情况。
该科目可按资产处置收益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期末,应将该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该科目无余额。
债务重组中因处置非流动资产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产生的利得或损失也包括在本项目内。
营业外收入
1.定义: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营业利润以外的收益。
营业外收入并不是由企业经营资金耗费所产生的,不需要企业付出代价,实际上是一种纯收入,不可能也不需要与有关费用进行配比。
因此,在会计处理上,应当严格区分营业外收入与营业收入的界限。
2.核算内容:非流动资产毁损报废利得、债务重组利得、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等。
(1)非流动资产毁损报废损失,指因自然灾害等发生毁损、已丧失使用功能而报废非流动资产所产生的清理产生的收益。
(2)债务重组利得,指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超过清偿债务的现金、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所转股份的公允价值,或者重组后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
(3)盘盈利得,指企业对于现金等资产清查盘点中盘盈的资产,报经批准后计入营业外收入的金额。
'(4)政府补助,指企业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形成的利得。
提醒: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按照经济业务实质,计入其他收益或冲减相关成本费用,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应当计入营业外收支。
(5)捐赠利得,指企业接受捐赠产生的利得。
企业接受的捐贈和债务豁免,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符合确认条件的,通常应当确认为当期收益。
提醒:企业接受控股股东(或控制股东的子公司)或非控股股东(或非控股股东的子公司)直接或间接代为偿债、债务豁免或捐赠,经济实质表明属于控股股东或非控股股东对企业的资本性投入,应当将相关利得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
3.账务处理:企业应当通过“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营业外收入的取得和结转情况。
该科目可按营业外收入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期末,应将该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该科目无余额。
营业外支出
1.定义: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营业利润以外的支出
2.核算内容:非流动资产毁损拫废损失、债务重组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盘亏损失等。
(1)非流动资产毁损报废损失,指因自然灾害等发生毁损、已丧失使用功能而报废非流动资产所产生的清理损失。
(2)债务重组损失,指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超过受让资产的公允价值、所转股份的公允价值,或者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
(3)公益性捐赠支出,指企业对外进行公益性捐赠发生的支出。
(4)非常损失,指企业对于因客观因素(如自然灾害等)造成的损失,在扣除保险公赔偿后计入营业外支出的净损失。
3.账务处理:企业应通过“营业外支出”科目,核算营业外支出的发生及结转情况。
该科目可按营业外支出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期末,应将该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该科目无余额。
4.需要注意的是,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应当分别核算。
在具体核算时,不得以营业外支出直接冲减营业外收入,也不得以营业外收入冲减营业外支出,即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当区别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进行核算。
(1)非流动资产毁损报废损失,指因自然灾害等发生毁损、已丧失使用功能而报废非流动资产所产生的清理损失。
(2)债务重组损失,指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超过受让资产的公允价值、所转股份的公允价值,或者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
(3)公益性捐赠支出,指企业对外进行公益性捐赠发生的支出。
(4)非常损失,指企业对于因客观因素(如自然灾害等)造成的损失,在扣除保险公赔偿后计入营业外支出的净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