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期末考试复习题(汇编)

合集下载

复合材料复习题

复合材料复习题

一、判断题1、MMC具有比其基体金属或合金更高的比强度和比模量。

(√)2、陶瓷纤维增强MMC的抗蠕变性能高于基体金属或合金。

(√)3、Kevlar纤维具有负的热膨胀系数。

(⨯)4、最广泛应用的复合材料是金属基复合材料。

(⨯)5、陶瓷复合材料中,连续纤维的增韧效果远远高于颗粒增韧的效果。

(√)6、聚乙烯纤维是所有合成纤维中密度最低的纤维。

(√)7、比强度和比模量是材料的强度和模量与其密度之比。

(√)8、界面间粘结过强的复合材料易发生脆性断裂。

(√)9、氧化铝纤维仅有δ-Al2O3晶体结构。

(⨯)10、竹、麻、木、骨、皮肤是天然复合材料。

(√)11、纤维表面处理是为了使纤维表面更光滑。

(⨯)11、所有的天然纤维是有机纤维,所有的合成纤维是无机纤维。

(⨯)12、石墨纤维的含碳量、强度和模量都比碳纤维高。

(√)13、基体与增强体的界面在高温使用过程中不发生变化。

(⨯)14、硼纤维是由三溴化硼沉积到加热的丝芯上形成的。

(√)15、玻璃钢问世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16、单向增强和三维增强的Cf/C的力学与物理性能(热膨胀、导热)为各向同性。

(⨯)17、采用硼类添加剂,如B2O3、B4C等,Cf/C的抗氧化温度可提高到600℃左右。

(√)18、目前,高温抗氧化保护涂层已可使Cf/C安全使用温度达1650℃,在更高温度下只能起短时保护作用。

(√)19、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最初失效往往是陶瓷基体的开裂。

(√)20、浸润性是基体与增强体间粘结的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

(√)21、层板复合材料主要是指由颗料增强的复合材料。

(⨯)22、分散相总是较基体强度和硬度高、刚度大。

(⨯)23、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大多涉及高温,因此仅有可承受高温的增强材料才可被用于制备陶瓷基复合材料。

(√)24、复合材料具有可设计性。

(√)25、玻璃陶瓷是含有大量微晶体的陶瓷。

(⨯)26、Cf/C是目前唯一可用于温度高达2800℃的高温复合材料,但必须是在非氧化性气氛下。

(完整版)复合材料期末复习

(完整版)复合材料期末复习

复合材料复习资料1复合材料的定义?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

复合后的产物为固体时才称为复合材料,若为气体或液体,就不能成为复合材料。

2复合材料的分类:1)按基体材料类型分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

(始终有基字)2)按增强材料分为: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有机纤维复合材料;金属纤维复合材料;陶瓷纤维复合材料(始终有纤维二字)3)按用途分为:功能复合材料和结构复合材料。

(两种的区别)结构复合材料主要用做承载力和此承载力结构,要求它质量轻、强度和刚度高,且能承受一定温度。

功能复合材料指具有除力学性能以外其他物理性能的复合材料,即具有各种电学性能、磁学性能、光学性能、声学性能、摩擦性能、阻尼性能以及化学分离性能等的复合材料。

3复合材料的基体:金属基---对于航天与航空领域的飞机、卫星、火箭等壳体和内部结构,要求材料的质量小、比强度和比模量高、尺寸稳定性好,选用镁、铝合金等轻金属合金做基体。

对于高性能发动机,要求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优良的耐高温性能,同时能在高温、氧化环境中正常工作,可以选择钛基镍基合金以及金属间化合物作为基体材料;对于汽车发动机,选用铝合金基体材料;对于电子集成电路,选用银铜铝等金属为基体。

轻金属基体—铝基、镁基,使用温度在450℃左右或以下使用,用于航天及汽车零部件。

连续纤维增强金属基采用纯铝或单相铝合金,颗粒、晶须增强…采用高强度铝合金。

钛基,使用温度在650℃(450-700),用作高性能航天发动机镍基、铁基钴基及金属间化合物,使用温度在1200℃(1000℃以上),耐高温4聚合物基体一)简答题(各自优缺点)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聚合物基主要有: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等热固性树脂。

各自优缺点:二)聚合物基体的作用选择题:a . 将纤维黏在一起;b.分配纤维间的载荷;c .保护纤维不受环境的影响5陶瓷基特点:比金属更高的熔点和硬度,化学性质非常稳定,耐热性、抗老化性好,但脆性大,韧性差。

大学复合材料-复合材料考卷及答案

大学复合材料-复合材料考卷及答案

20XX年复习资料大学复习资料专业:班级:科目老师:日期:一、选择题1. 纤维增强塑料一词缩写为( A )A.FRPB.CFRPC.GFRPD.GDP2.生产碳纤维的最主要原料是答:聚丙烯纤维、黏胶丝和沥青纤维( B )A. 沥青B. 聚丙烯腈C. 聚乙烯D. 人造丝3. 玻璃钢是答: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B )A. 玻璃纤维增强Al基复合材料B. 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C. 氧化铝纤维增强塑料D. 碳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4. FR-TP是指( D )A. 水泥基体复合材料B.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 玻璃钢复合材料D. 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5. 金属基复合材料通常( D )A. 以重金属作基体B. 延性比金属差C. 弹性模量比金属低D. 较基体具有更高使用的温度6. 复合材料中的残余应力主要有下列哪个因素造成的( C )A. 在制备复合材料时,由于冷却速度过快,使应力来不及缓和造成的B. 基体材料与增强材料的化学相容性不好造成的C. 基体材料与增强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的差异性造成的D. 基体材料与增强材料力学性能不同造成的二、填空题1.复合材料中的连续相,称为基体,其它的相分散于连续相中,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称为增强体。

2. 按用途分类,复合材料可分为结构和功能、结构\功能一体化复合材料。

3. E玻璃纤维是指无碱玻璃纤维,A玻璃纤维是指有碱玻璃纤维。

4.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中,常见的热塑性树脂基体有聚丙烯、聚氯、聚酰、聚碳酸酯。

5. 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中,常见的热固性树脂基体有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不饱和聚酯,呋喃树脂等。

6.比强度是指材料抗拉强度与材料比重之比。

7@比刚度指材料弹性模量与其密度之比。

8. 自生成法是指在复合材料制造过程中,增强材料在基体中生成和生长的方法,解决了复合材料中的相容性和界面反应两个常见问题。

9.制备铝基(金属基)复合材料常见的液态金属法有真空压力浸渍法、挤压铸造法、搅拌复合法、液态金属浸渍法、真空吸铸法、热喷涂法等。

复合材料题库

复合材料题库

复合材料题库一、选择题1、以下哪种材料不属于复合材料?()A 钢筋混凝土B 铝合金C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D 玻璃钢2、复合材料的优点不包括()A 高强度B 高模量C 耐腐蚀D 加工难度小3、常见的增强体材料不包括()A 玻璃纤维B 碳纤维C 芳纶纤维D 聚乙烯纤维4、以下哪种树脂常用于复合材料?()A 酚醛树脂B 聚乙烯树脂C 聚丙烯树脂D 聚苯乙烯树脂5、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对其整体性能有着重要影响,以下哪种方法不能改善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A 对增强体进行表面处理B 选择合适的树脂基体C 增加增强体的含量D 采用合适的成型工艺二、填空题1、复合材料按用途可分为结构复合材料和_____复合材料。

2、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比强度比钢_____(高/低)。

3、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玻璃纤维的作用是_____。

4、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包括手糊成型、_____成型、缠绕成型等。

5、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基体主要作用是_____和传递载荷。

三、简答题1、简述复合材料的定义及特点。

2、比较玻璃纤维和碳纤维的性能差异。

3、说明复合材料界面的作用,并列举改善界面性能的方法。

4、介绍几种常见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及其应用领域。

5、阐述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优势。

四、论述题1、论述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并举例说明。

2、从性能、成本、制造工艺等方面综合分析复合材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前景。

下面我们来逐一分析这些题目。

选择题部分:第 1 题,铝合金是单一的金属材料,不属于复合材料,其他选项如钢筋混凝土、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玻璃钢都属于复合材料,所以答案是 B。

第 2 题,复合材料通常具有高强度、高模量和耐腐蚀等优点,但一般来说加工难度较大,而不是加工难度小,所以答案是 D。

第 3 题,聚乙烯纤维一般不常用作复合材料的增强体,玻璃纤维、碳纤维和芳纶纤维则是常见的增强体材料,答案是 D。

第 4 题,酚醛树脂常用于复合材料,而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相对较少,答案是 A。

复合材料——复习题1(1)

复合材料——复习题1(1)

一、判断题1、MMC具有比其基体金属或合金更高的比强度和比模量。

(√)2、原位复合MMC的增强材料/基体界面具有物理与化学稳定性。

(√)3、原位复合法制备MMC的基本思路是为了提高增强材料与基体之间的浸润性和减少界面反应。

(√)4、一般,颗粒及晶须增强MMC的疲劳强度及寿命比基体金属或合金高。

(√)5、陶瓷纤维增强MMC的抗蠕变性能高于基体金属或合金。

(√)6、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大多涉及温度,因此仅有可承受上述高温的增强材料才可被用于制备陶瓷基复合材料。

(√)7、Y2O3加入到ZTA(zirconia toughening alumina)中是为了促进相变形成单斜晶体。

(×)/C是目前唯一可用于温度高达2800℃的高温复合材料,但必须是在非氧化8、Cf性气氛下。

(√)9、基体与增强体的界面在高温使用过程中不发生变化。

(×)10、比强度和比模量是材料的强度和模量与其密度之比。

(√)11、浸润性是基体与增强体间粘结的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

(√)12、界面间粘结过强的复合材料易发生脆性断裂。

(√)13、脱粘是指纤维与基体完全发生分离的现象。

(×)14、纤维长度l<lc时,纤维上的拉应力达不到纤维的断裂应力。

(√)二、选择题1、金属基复合材料通常(BD)A、以重金属做基体B、延性比金属差C、弹性模量比基体低D、较基体具有更高的高温强度2、材料的比模量和比强度越高(A)A、制作同一零件时自重越小,刚度越大B、制作同一零件时自重越大,刚度越大C、制作同一零件时自重越小,刚度越小D、制作同一零件时自重越大,刚度越小3、偶联剂是这样一种试剂(AC)A、它既能与纤维反应,又能与基体反应B、它能与纤维反应,但不能与基体反应,也不与基体相容C、它能与纤维反应,不与基体反应,但与基体相容D、它不与纤维反应,但与基体反应或相容4、通常MMC(metal matrix composite)(BC)A、采用高熔点、重金属作为基体B、要比基体金属或合金的塑性与韧性差C、要比基体金属或合金的工作温度高D、要比基体金属或合金的弹性模量低5、原位MMC(BD)A、可以通过压铸工艺制备B、可以通过定向凝固工艺制备C、可以通过扩散结合或粉末法制备D、可以通过直接金属氧化法(DIMOX TM)制备6、单向纤维增强MMC的纵向拉伸模量(AD)A、随纤维体积含量的增加而增加B、与纤维体积含量无关,而与纤维和基体的模量有关C、与横向拉伸模量相同D、与基体的模量有关7、在体积含量相同的情况下,SiC晶须与颗粒增强MMC(B)A、具有基本相同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B、具有基本相同的拉伸模量C、具有基本相同的断裂韧性D、具有基本相同的抗蠕变性能8、MMC制备工艺中,固态发和液态法相比(A)A、增强材料与基体浸润性要求可以降低B、增强材料在集体中分布更均匀C、增强材料仅局限于长纤维D、增强材料/基体界面反应更剧烈(如果存在界面反应时)9、为了改善增强材料与基体浸润性,制备MMC时,可以通过(ABD)A、基体合金化,以降低液态基体的表面张力B、基体合金化,以增加液态基体与增强材料的界面能C、涂层,增加增强材料的表面能D、涂层,降低增强材料的表面能10、MMC中,目前典型的增强材料/基体界面包括有(ABC)/AlA、不发生溶解,也不发生界面反应,如BfB、不发生溶解,但发生界面反应,如B/Tif/AlC、极不容易互相浸润,但能发生强烈界面反应,如Cf/AlD、既容易互相浸润,又不发生界面反应,如SiCf11、相变增韧(BC)A、是由于陶瓷基体中加入的氧化锆由单斜相转变为四方相B、是由于陶瓷基体中加入的氧化锆由四方相转变为单斜相C、其增韧机理是陶瓷基体由于氧化锆相变产生了微裂纹D、总是导致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强度下降12、选择C/C高温抗氧化涂层材料的主要关键是(C)A、涂层材料的熔点高B、涂层材料高温抗氧化性和热膨胀系数C、涂层的氧扩散渗透率极低和与C/C的热膨胀系数匹配性D、涂层材料高温挥发性。

复合材料复习题

复合材料复习题

《高分子复合材料》复习题基本概念1强度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永久形变或断裂的能力。

2 比强度材料极限强度与密度的比值。

3模量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应力与应变成正比例关系,比例系数为模量。

4 比模量模量与密度的比值。

5复合后的产物为固体时才称为复合材料,若复合产物为液体或气体时就不称为复合材料。

6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纤维增强同一基体制成的复合材料称为混杂复合材料。

7 按基体材料分类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8 按材料作用分类结构复合材料功能复合材料9 连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在复合材料中纤维起着主要承载作用。

10 在连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中基体的主要作用应是以充分发挥增强纤维的性能为主。

11非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基体是主要承载物,基体的强度对非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12 铁、镍元素在高温时能有效地促使碳纤维石墨化,破坏了碳纤维的结构,使其丧失了原有的强度,做成的复合材料不可能具备高的性能。

13 结构复合材料的基体大致可分为轻金属基体和耐热合金基体两大类。

14 连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一般选用纯铝或含合金元素少得单相铝合金,而颗粒、晶须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则选择具有高强度的铝合金。

15用于1000℃以上的高温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主要是镍基、铁基耐热合金和金属间化合物,较成熟的是镍基、铁基高温合金。

16 复合材料的界面效应包括传递效应、阻断效应、不连续效应、散射和吸收效应及诱导效应。

17常用的陶瓷基体主要包括玻璃、玻璃陶瓷、氧化物陶瓷、非氧化物陶瓷等。

18 复合材料中的基体有三种主要的作用:把纤维粘在一起;分配纤维间的载荷;保护纤维不受环境影响。

19 降解指聚合物主链的断裂,它导致相对分子质量下降,使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变坏。

交联是指某些聚合物交联过度而使聚合物变硬、发脆,使物理力学性能变坏。

20 热固性树脂分类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21 不饱和聚酯树脂是指有线性结构的,主链上同时具有重复酯键及不饱和双键的一类聚合物。

复合材料复习题答案

复合材料复习题答案

复合材料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组成的,其中一种材料通常具有()。

A. 良好的机械性能B. 高熔点C. 良好的化学稳定性D. 良好的电绝缘性答案:A2. 以下哪项不是复合材料的优点?A. 轻质B. 高强度C. 易加工D. 耐腐蚀答案:C3. 复合材料中增强材料的主要作用是()。

A. 提供形状B. 提供韧性C. 提供强度D. 提供耐腐蚀性答案:C4. 复合材料的界面相通常具有以下哪个特性?A. 良好的粘合性B. 良好的导电性C. 良好的导热性D. 良好的透光性答案:A5. 以下哪种材料不属于复合材料?A. 碳纤维增强塑料B.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C. 铝合金D. 陶瓷基复合材料答案:C二、填空题6. 复合材料的分类方法很多,根据增强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答案:纤维增强材料、颗粒增强材料、层状增强材料7. 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答案:热压成型、树脂传递成型、拉挤成型8. 复合材料的界面相是复合材料中增强材料与基体材料之间的________,它对复合材料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答案:过渡层9.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增强材料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类型、含量、排列方式10. 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答案:飞机结构、卫星结构、火箭结构三、简答题11. 简述复合材料的一般性能特点。

答案:复合材料通常具有轻质、高强度、高刚度、良好的疲劳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等特点。

此外,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较低,可以设计成具有特定性能的特定形状。

12. 描述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在复合材料中的作用。

答案:界面相在复合材料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影响增强材料与基体材料之间的粘合强度,还影响复合材料的整体性能。

复合材料复习题

复合材料复习题

1、什么是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具有哪些特点,并结合复合材料的特点说明其应用领域广泛的原因。

定义:复合材料是指那些含有多个组分,且不同的组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具有新的材料性能的新材料。

既能保留原组分或材料的主要特色,并通过复合效应获得原组分所不具备的性能;可以通过材料设计使各组分的性能互相补充并彼此关联,从而获得新的优越性能。

特点:(1)在一个特定的基体中填充有一种或多种填充体。

(2)既能保留原组分或材料的主要特色,并通过复合效应获得原组分所不具备的性能。

(3)可以通过材料设计使各组分的性能互相补充并彼此关联,从而获得新的优越性能。

(4)可按需要进行材料的设计和制造。

(5)可制成任何形状的制品,复合材料的形成和形成制品形状同步,可避免多次加工工序。

应用领域:(1)热稳定性好,比强度、比刚度高,可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2)特殊的振动阻尼特性,可减振和降低噪声、抗疲劳性能好,损伤后易修理,便于整体成型,可用于汽车领域。

(3)有良好耐腐蚀性的碳纤维与树脂基体复合而成的才,可用于化工、纺织和机械制造领域。

(4)优异的力学性能和不吸收X射线特性,可用于医学领域。

(5)生物组织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可用于关于生物医学材料。

此外,复合材料还用于制造体育运动器件和用作建筑材料等。

2、什么是行手糊成型?手糊成型工艺有些优缺点?该工艺可制备哪些复合材料制品?手糊成型常用的树脂体系有哪些?手糊成型是制备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最早使用的一种工艺方法,先将树脂、固化剂及各种配料制成树脂糊,在模具上面刷一层树脂糊,再铺贴上一层事先裁好的纤维织物,用刮刀压实,赶出气泡。

再重复上述操作,直到达到要求的厚度为止。

然后再一定的条件下进行固化,得到制品。

优点:不受尺寸、形状的限制;设备简单,投资少;工艺简单;可在任意部位增补增强材料,易,满足设计要求;产品树脂含量高,耐腐蚀性能好。

缺点: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卫生条件差;产品性能稳定性差;产品力学性能较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复合材料的分类方法?
复合材料的分类方法也很多。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按基体材料类型分类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以有机聚合物(主要为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及橡胶)为基体制成的复合材料。

金属复合材料以金属为基体制成的复合材料,如铝墓复合材料、铁基复合材料等。

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以陶瓷材料(也包括玻璃和水泥)为基体制成的复合材料。

按增强材料种类分类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

碳纤维复合材料。

有机纤维(芳香族聚酰胺纤维、芳香族聚酯纤维、高强度聚烯烃纤维等)复合材料。

金属纤维(如钨丝、不锈钢丝等)复合材料。

陶瓷纤维(如氧化铝纤维、碳化硅纤维、翩纤维等)复合材料。

此外,如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纤维增强同一基体制成的复合材料称为“混杂复合材料”。

混杂复合材料可以看对免戈趁两种或多种单一纤维复合材料的相互复合,即复合材料的“复合材料”。

按增强材料形态分类
连续纤维复合材料作为分散相的纤维,每根纤维的两个端点都位于复合材料的边界处。

短纤维复合材料短纤维无规则地分散在基体材料中制成的复合材料。

粒状填料复合材料微小颗粒状增强材料分散在基体中制成的复合材料。

编织复合材料以平面二维或立体三维纤维编织物为增强材料与基体复合而成的复合材料。

按用途分类
复合材料按用途可分为结构复合材料和功能复合材料。

2.举例说明复合材料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
<1>建筑工业中,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轻型结构房屋,建筑装饰、卫生洁具、冷却塔、储水箱、门窗及其门窗构件、落水系统和地面等。

<2>化学工业中,复合材料主要应用于防腐蚀管、罐、泵、阀等。

<3>交通运输方面,如汽车制造业中,复合材料主要应用于各种车身结构件、引擎罩、仪表盘、车门、底板、座椅等;在铁路运输中用于客车车厢、车门窗、水箱、卫生间、冷藏车、储藏车、集装箱、逃生平台等。

<4>造船工业中,复合材料用于生产各种工作挺、渔船、摩托艇、扫雷艇、潜水艇、救生艇、游艇以及船上舾装件等。

此外,复合材料在电气工业、军械、航空、体育用品、农渔业及机械制造工业等都有较广泛应用。

3.简述铝基复合材料的制造及二次加工工艺?
制造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纤维排列、复合材料组分的组装压合和零件层压。

大多数铝-硼复合材料是用预制品或中间复合材料制造。

铝基复合材料的二次加工包括成型、连接机械加工和热处理等工艺过程P139
4.简述陶瓷基体的种类并加以举例说明?
<1>玻璃:高硅氧玻璃、硼酸玻璃、铝硅玻璃等;
<2>玻璃陶瓷:铝锂硅酸盐玻璃陶瓷、镁铝硅酸盐玻璃陶瓷等;
<3>氧化物陶瓷:氧化铝、氧化镁、氧化硅和莫来石陶瓷等;
<4>非氧化物陶瓷:碳化硅、氮化硅、氮化铝、硅化物和硼化物等。

5.简述FRP定义、组成种类、性能特点、常规制备工艺及其应用领域?
FRP: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由纤维材料与基体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形成的高性能型材料。

组成种类:由增强纤维和基体组成。

一般用玻璃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环氧树脂与酚醛树脂做基体,以玻璃纤维或其制品做增强材料的增强塑料。

工程中常用的FRP主材主要有碳纤维,玻璃纤维及芳纶纤维其材料形式主要有片材棒材及型材。

性能特点:①抗拉强度高②热膨胀系数与混凝土相近③与钢材比弹性模量小④抗剪强度低⑤抗腐蚀抗疲劳性能好⑥比强度高⑦良好的可设计性⑧绝缘隔热及透电磁波等
制备工艺:主要分为湿法接触法和干法压成型按工艺特点可分为手糊成型、层压成型、RTM法、挤压法、模压成型等。

手压成型又包括手糊法、袋压法、喷射法、湿糊低压法和无模手压法
应用:在土木工程领域可用于包括柱、墙、梁、板及面板抗震及补强加固。

在建筑领域、岩土工程、桥梁工程、海洋结构和近海结构等方面也有应用。

6.玻璃纤维有哪些主要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这些性能在玻璃钢制品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7.玻璃纤维制品有哪些?它们主要应用在那些场合?你觉得还可以开发哪些玻璃纤维制品?
8.制造玻璃纤维及其制品时浸润剂的作用是什么?常用的有哪几种浸润剂
6.简述复合材料界面的定义、结构、特点、作用以及界面的结合方式。

复合材料的界面是指基体与增强体之间化学成分有显著变化的构成彼此结合的,能起载荷传递作用的微小区域。

界面的结构:由五个亚层组成:⑴树脂基体⑵基体表面⑶相互渗透区⑷增强剂表面区⑸增强剂及外力场
特点:界面虽然很小,但是它是有尺寸的,约几个纳米到几个微米,是一个区域或一个带,或一个层,厚度不均匀。

它包含里基体和增强物的部分原始接触面。

基体与增强物相互作用生成的反应产物,此产物与基体及增强物的接触面等。

在化学成分上有基体等元素外还有其他杂质,因此界面上的化学成分和相结构是很复杂的。

作用:界面是复合材料的特征,可将界面的技能归纳为以下几种效应:⑴传递效应⑵阻断效应⑶不连续效应⑷散射和吸收效应
⑸诱导效应
1、机械结合:基体与增强体材料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借助增强纤维表面凹凸不平的形态而产生的机械铰合和基体与纤维之间的摩擦阻力形成。

2、溶解与浸润结合:基体润湿增强材料相互之间发生原子扩散和溶解形成结合。

液态或是粘流态基体对增强纤维的侵润,而产生的作用力,作用范围只有若干原子间距大小。

3、反应结合:基体与增强体材料间发生化学反应,在界面上生成化合物,以化学键连接基体和增强体,是基体和增强材料结合在一起。

基体与纤维之间形成界面反应层。

4、交换反应结合:基体与增强材料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化合物,且还通过扩散发生元素交换,形成固溶体而使两者结合。

4、混合结合:上述几种形式的混合结合方式。

7.描述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界面的形成过程。

简述复合材料界面作用机理。

界面的形成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体与增强纤维的接触与润湿过程。

增强体对基体分子中不同基团或基体各组分的吸附能力不同;聚合物的界面结构与本体不同。

这一阶段是界面形成与发展的关键阶段。

第二阶段是聚合物的固化阶段。

聚合物通过物理或化学过程固化形成固定界面层。

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往往是连续的,有时是同时进行的。

界面作用机理:⑴浸润吸附理论:浸润是形成复合材料界面的基本条件之一,浸润不良会在界面上产生空隙,易因应力集中而开裂,完全浸润则将提高符合材料的强度
⑵化学键理论:该理论认为基体树脂表面的活性官能团与增强体表面的官能团能其化学反应,在界面形成共价键结合
⑶物理吸附理论:也称机械作用理论:认为增强纤维与树脂基体之间的结合属于机械铰合和基于次价键作用的物理吸附
⑷过渡层理论:为消除内应力,界面区应存在一个过渡层,起到应力松弛作用
⑸拘束层理论:该理论也认为在基体和增强体之间存在一个松弛应力的过渡层,但是该过渡层并非柔性的变形层
⑹扩散层理论:这种物理结合是指复合材料的增强体和基体的原子或分子越过两组成物的边界相互扩散而形成的界面结合
⑺减弱界面局部应力作用理论:认为处于基体与增强体界面间的偶联剂提供了一种“自愈能力”的化学键,这种化学键在外载荷作用下处于不断形成和断裂的动态平衡状态
⑻静电吸引理论:合适的偶联剂使复合材料的基体和增强体的表面带有异性电荷,引起相互吸引,从而形成界面结合力,静电引力引起的界面强度取决于电荷密度。

8.简述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的类型、结合形式、影响其界面稳定性的因素以及界面控制方法。

类型:Ⅰ类界面(纤维与基体互不反应亦不溶解)是平整的,厚度为分子层的程度,除原组分外,界面不含其他物质。

Ⅱ类界面(纤维与基体不反应,但相互溶解)是由原组分构成的犬牙交错的溶解扩散型界面Ⅲ类界面(纤维与基体相互反应形成界面反映层)含有亚微级左右的界面反应物质(界面反应层)
结合方式:①物理结合:指借助材料表面的粗糙形态而产生的机械绞合,以及借助基体收缩盈利包紧纤维时产生的摩擦结合②溶解和浸润结合:纤维与基体的相互作用力是极短程的,只有若干原子间距③反应结合:特征是在纤维与基体之间形成新的化合物层,即界面反应层
影响界面的稳定因素:包括物理和化学两个方面。

物理方面的不稳定因素主要指在高温条件下增强纤维与基体间的熔融。

化学方面的不稳定因素主要与复合材料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发生的界面化学作用有关,包括连续界面反应,交换式界面反应和暂稳态界面变化等几种现象。

界面控制方法:①增强体表面涂层处理②金属基体合金划③优化制备方法和工艺参数。

9.试述界面的表征方法有哪些?
电子显微镜:SEM、TEM等微观结构的表征:红外线光谱与拉曼光谱界面成分表征: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界面残余应力表征:X射线衍射法和中子衍射法界面强度表征:常规分析法1 拉拔试验(测定界面粘接强度)2 界面微脱法测定界面剪切强度3顶出法测定相对界面粘接强度
10.简述金属基体的选择原则以及结构复合材料的基体种类?
选择基体的原则:<1>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使用要求;<2>金属基复合材料组成特点;<3>基体金属与增强物的相容性。

结构复合材料的基体:大致可分为轻金属基体和耐热合金基体两大类:<1>用于450℃以下的轻金属基体;<2>用于450~700℃
的复合材料的金属基体;<3>用于1000℃以上的高温复合材料的金属基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