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说以及电影《活着》的分析PPT课件

合集下载

余华《活着》赏析ppt培训课件

余华《活着》赏析ppt培训课件

书 名: 活着 作 者: 余华 类 别: 长篇小说 出版时间: 1993
讲诉了随着内
战、三反五反,大 跃进,文化大革命 等社会变革,徐福 贵的人生和家庭不 断经受着苦难,到 了最后所有亲人都 先后离他而去,仅 剩下年老的他和一 头老牛相依为命。
作者中文自序——
“这部作品的题目叫《活着》, 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 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 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 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 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 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 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有庆是徐福贵的小儿子,从生下来就经历穷苦
的困扰。他喜欢跑步,鞋子经常穿坏,还被福贵 责备,为了鞋子能够安好,冬天光着脚就去上学。 后来听说要献血,第一个跑到了医院,但没想到 却被活生生的吸死在了这里。
二喜是凤霞的丈夫,城里人,搬运工。二
喜为人老实,为了要让凤霞结婚时喜庆点, 花了大价钱来给凤霞撑场面。在结婚后,与 凤霞很恩爱,但在凤霞死后,精神一直不好。 活着都是为了他和凤霞的儿子苦根,最后因 为工地事故被两块石板压死了,临死前只叫 了一句:苦根。
苦根,二喜和凤霞的儿子,生下来母亲
就死了,开始一直是二喜带着,二喜死后, 福贵带着他。因为穷困,没有吃多少好的 东西,有一天生病,福贵给他做了很多的 豆子。可没想到,因为穷,他连豆子都是 很少吃的,这一下直接撑死在了家中。
书摘
我是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 候想想又很踏实,家里人全是 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 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 担心谁了。
家珍本来是镇上米行老板的千金小姐,福贵对其一
见钟情,后来嫁给了他。但没想到福贵结婚后越来越 败家,越来越混账,但是家珍却一直对他不离不弃, 甚至怀着大肚子还去镇上,希望可以把福贵从赌场中 拉走。后来不得而终,一个人挺着肚子走了十几里夜 路回家。在福贵败光家产后,他的父亲将其接回家中, 希望她与福贵不要再有往来。而在她生下有庆之后, 她一个人背着有庆回到了家。后来因为有庆的死不肯 原谅春生,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因为春生轻生,她 又激励春生说:春生,你要活着,你还欠我们一条命, 你就拿自己的命来还吧。在最后,随着她的儿子,女 儿的死去,生命的苦痛让这个好女人也活不下去,一 睡不起。

《活着》影视赏析课件

《活着》影视赏析课件

二、小说《活着》
作者余华 对小说的评价 情节比较(小说与电影)
1、余华简历
余华,1960年4月3日生于中国浙江杭州, 3岁时随父母迁至海盐,在海盐读完小 学和中学,曾经从事过5年的牙医工作, 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经出版长篇小 说4部,中短篇小说集6部,随笔集3部, 主要作品有《兄弟》、《活着》、《许 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等。
小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史诗性
这种史诗性被包装在个人和家庭的命运之下, 同时隐隐露出一股的悲悯情怀和伤感的黑色 幽默。文中的个人生存状态和苦难,在经过 精简的历史背景里,体现出小人物的悲欢离 合和时代的荒谬感;他们的的绝望、无助、 无力在黑色幽默里得到转变,变为中国人在 艰难生存状态下的忍受。活着就是忍受。
5、小说的语言
活着
一、电影《活着》
“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代表作 陈凯歌《霸王别姬》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 张艺谋 《活着》 (只要活着)
张艺谋 《活着》
法国戛纳第47届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最佳男主角奖、人道精神奖; 第1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10大华语片 之一等殊荣。 张艺谋至今未获通过的中国禁片。
2、一部“高尚”的作品
“高尚”——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 然
余华:“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内心愤怒渐 渐平息,我开始意识到一位真正的作家寻找 的是真理,是一种排斥价值判断的真理。作 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 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 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 的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 看待世界。”
福贵:“想想自己该死却没死,我从战场上 捡了一条命回来,到了家龙二又成了我的替 死鬼,我家的祖坟埋对了地方,我对自己说: ‘这下可要好好活了。” 福贵:“龙二和春生,他们只风光了一阵子, 到头来命都丢了。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 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

《活着》赏析课件(共45张PPT)

《活着》赏析课件(共45张PPT)

❖ 小说《活着》从细微处讲述生活,讲述特定 历史时期之下小人物的命运,讲述了一段中 国社会不同寻常岁月中一个平凡家庭活着与 死亡的故事。像一部关于历史的寓言,以意 象直接的叙述方式领悟错综复杂的人生含义 。作者余华像一个熟练的外科医生慢条斯理 地将生活残酷的本质从虚假人道中剥离出来 一样,《活着》用一种很平静,甚至很缓慢 的方式,将人们在阅读可能存在的一个又一 个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幻想逐个打碎。
1987年,余华以一篇 风格独特的短篇小说 《十八岁的出门远行》 正式踏上文坛
发展历程
(二)中期“华丽转身”
在20世纪90年代小说创作转型后,文本主题更多的 是对当代个体人生,生存现状和人性境遇给予的温 情的关注。
《活着》是余华改变风格之作。在叙述方面,他 放弃了先锋前卫的笔法,走向传统小说的叙事方式, 然而结构上,仍能给读者剧力万钧、富于电影感官 和想象的感觉。
❖ 小说平实的语言将本身虚构的事实讲得如此真实, 将中国人的生活讲得不动声色却着实催人泪下,当 我们被作者虚构的人物和故事吸引的时候,这部小 说才会具有文学的审美价值,才可能在更本质的层 次上揭示当时的社会现实。
作者自序:
这部作品的名字叫做 活着, 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国语 言中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 来自于呐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 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 的责任,去忍受现实所给予我们 的幸福与苦难,无聊和平庸。
❖ 《活着》运用第一人称,以主人公福贵的口吻,从 讲述 “一个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角度,表现原先 难以表述的对人及时代真相的认识——也就是我们 通常看到的关于“活着”的故事。
❖ 小说采取的是倒叙的方式,用老人自己的话将老人 一生的种种曲折的经历娓娓道来,平实自然,引人 入胜。
❖ 2、叙述风格:平静、缓慢

《活着》观后感ppt课件

《活着》观后感ppt课件
在极端贫困和苦难中,主人公福贵坚 守生命,展现了生存的无尽力量。
生存与死亡的辩证关系
生存和死亡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真正 理解死亡,才能更好地领悟生存的价 值。
死亡的反思
小说中的死亡事件引发对生命的敬畏 和对死亡的思考,使人们更加珍视生 命。
家庭观念和社会伦理道德反思
家庭观念的重视
福贵一家在苦难中相互扶持,体现了家庭观念的重要性。
情感渲染和氛围营造评价
情感渲染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深入人物内心,将福贵的喜怒哀乐展现得淋漓尽致。读 者能够深刻感受到福贵的痛苦、无奈、悔恨以及坚强等复杂情感。
氛围营造
小说中的氛围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在福贵富裕时,氛围是轻松愉 快的;而在福贵落魄时,氛围则变得沉重压抑。作者通过巧妙的氛围营造,让 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人物的命运和故事的主题。
本次观后感收获总结
深刻理解了生命的珍贵和坚韧不拔的生活态度
通过主人公福贵的人生经历,我深刻认识到生命的宝贵,无论遭遇多大的困难,都要有 活下去的信念和勇气。
领悟到家庭、亲情的重要性
福贵一家人的相互扶持、不离不弃,让我更加珍视身边的家人和亲情,意识到家庭的力 量是无穷的。
认识到社会历史背景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02
福贵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启示我们在困难面前要坚
持信念,勇往直前。
人生意义的探寻
03
小说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启示我们要珍惜生命,追求有
意义的人生。
04
艺术手法鉴赏与经典片段回顾
叙事技巧和语言风格分析
叙事技巧
采用第一人称视角,通过主人公福贵 的回忆,将故事娓娓道来,增强了故 事的真实感和可信度。同时,运用倒 叙、插叙等手法,打破时间顺序,使 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2024版年度《活着》读书分享ppt课件

2024版年度《活着》读书分享ppt课件
《活着》读书分享ppt课件
2024/2/2
1
CONTENTS
•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 故事梗概与人物关系梳理 • 主题思想解读与启示意义 • 精彩片段欣赏与文本分析 • 读者反馈与心得体会分享 •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生存观念
异同
2024/2/2
2
2024/2/2
01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3
作者余华生平及主要成就
2024/2/2
感悟到人生的意义
书中主人公福贵的经历让我深刻体 会到人生的意义在于经历、在于感 悟,而不是追求虚无缥缈的东西。
勇敢面对困难
福贵在逆境中的坚韧和勇敢让我深 受启发,我也学会了在面对困难时 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行动。
21
启发性问题和思考方向
2024/2/2
如何更好地活着?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活 中的挑战和困难?
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
尽管生活中充满了艰辛和磨难,但《活着》中的 人物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相信未来总 会更好。
2024/2/2
25
东西方生存观念差异比较及启示
差异比较
东西方生存观念在价值取向、家庭观念、生活态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东方文化 注重集体和谐与顺应自然,而西方文化则更强调个人自由与竞争。20 Nhomakorabea4/2/2
6
02
2024/2/2
故事梗概与人物关系梳理
7
主要情节概述
小说以主人公福贵的视角, 讲述了他从民国时期到二 十世纪八十年代,历经苦 难与坎坷,却始终坚强活 着的人生历程。
2024/2/2
福贵经历了家庭的破碎、 社会的动荡、战争的残酷 以及生活的种种不幸,但 他从未放弃对生命的执着 和热爱。

《活着读后感》ppt原创精美

《活着读后感》ppt原创精美

2024/1/26
15
演员表现
葛优
饰演福贵,其精湛的演技将福贵 的性格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尤 其是在表现福贵内心的挣扎和痛
苦时,更是让人感同身受。
巩俐
饰演家珍,她将家珍的温柔、贤 惠、坚强演绎得十分到位,尤其 是在家珍临终前的那一幕,更是
让人潸然泪下。
姜文
饰演凤霞的丈夫二喜,虽然戏份 不多,但其生动的表演让人印象 深刻,尤其是在表现二喜对凤霞 的深情厚谊时,更是让人感动不
02
小说以普通、平实的故事情节讲 述了福贵的人生经历,展现了生 命的脆弱与坚韧,表达了对生命 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4
目的和意义
2024/1/26
通过对《活着》的深入解读, 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 值,珍惜生命,积极面对生活
中的困难和挑战。
借助PPT的形式,将《活着 》的读后感以视觉化的方式 呈现出来,增强观众的印象
28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6
29
通过福贵的经历,让人们更加敬畏生命,珍惜每一个生命个体,尊重 生命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2024/1/26
25
07
总结与展望
2024/1/26
26
总结
《活着》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通过讲述福贵一家在苦难中的挣扎与坚持,展现了生命的坚韧与力 量。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情节紧凑,语言朴实,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的波动。
角色塑造与演员表现
2024/1/26
14
角色塑造
福贵
凤霞
一个典型的中国农民形象,通过对其 一生经历的描绘,展现了其坚韧、善 良、乐观的性格特点。
福贵和家珍的女儿,一个美丽、善良 、纯真的女孩,她的悲惨命运令人深 感同情。

张艺谋电影《活着》影评分析与课件展示

张艺谋电影《活着》影评分析与课件展示

第三次是有庆死了,福贵看到血肉 模糊的有庆,家珍哭得死去活来。 后来春生被打成反革命,要自杀, 来找福贵道歉,福贵和家珍都原谅 了春生。家珍最后冲春生喊“你还 欠我们家一条命”。
第四次是凤霞死了。导演在这里 大大的讽刺了一下,竟然让教授被 馒头噎着。导演在最后安排了一家 人在一起的场面。“活着”真好。
被禁原因分析
• 《活着》是张艺谋迄今唯一一部被 禁的影片,却在国际上赢得了空前 的荣誉。 • 之所以被禁就是因为这部片子拍的 太真实,把四十,五十,六十年代 拍的太真,并没有一般反映革命电 影中的歌颂共产党,相反,更深切 的看出了那时候人民生活在共产党 的领导下生活的那种无可奈何。 • 而这样的真切使电影到处流露出对 当时社会的讽刺。
小说《活着》
小说《活着》与电影《活着》 略有不同。进入电影的感觉 后马上就会感到同阅读小说 的鲜明差异,余华的叙述角 度是客观的,而电影的表现 方式是主观介入的,导演和 编剧放弃了原作中的“双重 叙事”,对整个故事进行了 重构,体现了鲜明的艺术特 色。
小说里的环境是农村,电影却把环境放在 了小镇上,看似一个很小的改动,对于《活着》 来说却是牵筋动骨的。环境的变化首先带来的 是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前后景关系的转变。四 几年到六几年正是中国政治最动荡敏感的年头, 离城市很近的小镇上,政治气氛可比农村要浓 厚多了。 在书中,时代特征仅仅是人物活动的背景, 可在电影中,时代特征的位置不但被大大提前, 甚至成了全片重点表现的内容。例如凤霞婚事 一段戏,小说里的换茅草示爱、做饭定情、借 钱大发烟酒搞风光喜筵等等细节到电影里就变 成了戴红军帽、刷主席像定情,反复高唱革命 歌曲、照“大海航行靠舵手”全家福结婚。二 喜的实在、细心和凤霞的幸福被淹没在一堆政 治符号里,时代氛围本身抢了人的戏,跟小说 重点突出一家人幸福得受宠若惊的心情相比, 已经相当不一样了。

对小说以及电影《活着》的分析PPT课件

对小说以及电影《活着》的分析PPT课件
14
THANK YOU.
晚安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凤霞成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大团圆
电影与书 截然不同的结局
家珍生病 死去 二喜死去
苦根离去 只剩福贵和黄牛
7
电影《活着》
时代里的小人物
8
9
皮影戏与人生

青年时代
“奴和潘郎宵宿久, 象牙床上任你游”
十 年 代
辗转卖艺 参与战争
“文仲心中好惨伤, 可恨老贼姜飞雄”
“急忙我把二将换, 速速逃往黄花山”
10
皮影戏与人生
夫妻夫妻姐弟儿女儿子人物关系母子福贵生活吃喝嫖赌回来了母亲去世父亲被气死家珍被接回娘家被抓壮丁因赌输尽家业家珍患软骨病有庆去世凤霞成亲凤霞难产去世家珍生病死去二喜死去苦根离去电影与书截然不同的结局大团圆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以后
活着
1
余华
余华,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现代作家。
1977年中学毕业后,进入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深 造。1983年开始创作,同年进入浙江省海盐县文 化馆。 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活着》和《许三 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 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1998年获意 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2005年获得中华图 书特殊贡献奖。
4
故事开始了
5
人物关系
长根 徐父 徐母 母子
二喜 夫妻
儿子 苦根
有庆 姐弟 凤霞
儿女
福贵 夫妻 家珍
龙二 老全
春生 老黄牛
6
四十年代
五十年代 六十年代 以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THANK YOU.
晚安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பைடு நூலகம்
23
24

25
——王小波
12

13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在远处传 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老人唱道: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 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粪桶从我跟前走过, 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 糊,霞光逐渐退去。 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 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 召唤着黑夜来临。
活着
1
余华
余华,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现代作家。
1977年中学毕业后,进入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深 造。1983年开始创作,同年进入浙江省海盐县文 化馆。 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活着》和《许三 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 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1998年获意 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2005年获得中华图 书特殊贡献奖。
凤霞成亲
大团圆
电影与书 截然不同的结局
家珍生病 死去 二喜死去
苦根离去 只剩福贵和黄牛
7
电影《活着》
时代里的小人物
8
9
皮影戏与人生

青年时代
“奴和潘郎宵宿久, 象牙床上任你游”
十 年 代
辗转卖艺 参与战争
“文仲心中好惨伤, 可恨老贼姜飞雄”
“急忙我把二将换, 速速逃往黄花山”
10
皮影戏与人生
4
故事开始了
5
人物关系
长根 徐父 徐母 母子
二喜 夫妻
儿子 苦根
有庆 姐弟 凤霞
儿女
福贵 夫妻 家珍
龙二 老全
春生 老黄牛
6
四十年代
五十年代 六十年代 以后......
福贵生活 吃喝嫖赌
因赌输尽家业
父亲被气 死,家珍被接 回娘家
被抓壮丁
母亲去世 凤霞变哑
回来了 家珍
患软骨病
有庆去世
凤霞难产去世
现就职于杭州文联。
2

3
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 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 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打动了我,我决定写下一篇这 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 界乐观的态度。写作过程让我明白,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 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我感到自己写下了 高尚的作品。
五十年代
“赤精子使起阴阳镜,宝 镜照得月难唤,吩咐一声
莫怠慢。”
六十年代
皮影被烧毁
以后......
新生的力量
11
“中国历史几千年,没有几个人有过自己的个人尊严。中华礼仪
之邦,一切尊严,都从整体和人与人的关系上定义,一个人不在单 位,不在家里,不代表国家,不代表民族,单独存在时,居然不算 一个人就只算是一块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