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月均百余家餐馆倒闭 西安餐饮行业经营未现负增长

合集下载

2024年武汉餐饮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武汉餐饮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武汉餐饮市场发展现状1. 引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餐饮行业在中国迅速发展。

武汉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经济中心城市之一,其餐饮市场发展势头喜人。

本文将对武汉餐饮市场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市场规模、消费特点、竞争状况等,以帮助业界了解该市场并作出相应的经营决策。

2. 市场规模武汉餐饮市场规模庞大,各类餐饮企业众多。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武汉市拥有近8000家餐饮企业,总从业人数超过30万人。

其中,快餐连锁店和中高端餐厅是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占据市场份额最大。

3. 消费特点武汉市消费者对餐饮业的需求呈现多元化和个性化趋势。

一方面,快节奏的生活使得快餐成为普遍选择,快餐连锁品牌在武汉市场大受欢迎。

另一方面,随着消费者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中高端餐厅在武汉市场也有良好的发展空间。

此外,当地特色美食也吸引着游客和本地居民前来品尝。

4. 行业竞争武汉餐饮市场竞争激烈,无论是本地品牌还是外来品牌均有一定市场份额。

快餐连锁店方面,肯德基、麦当劳等国际品牌在武汉市场占据较大份额;本土品牌如德克士、真功夫等也有不错的市场表现。

中高端餐厅方面,一些知名的餐饮品牌如晚晴、兰香楼等在武汉市场的影响力逐渐加大。

此外,还有一些以当地特色美食为卖点的小店也在市场中崭露头角。

5. 发展趋势未来武汉餐饮市场的发展有以下几个明显趋势:•多元化消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餐饮文化多样化,消费者对餐饮的需求将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餐饮业态将得到更多关注和发展。

•可持续发展:环保、健康、有机餐饮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餐饮企业需关注食材质量、绿色环保等方面,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科技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餐饮行业也将紧跟时代的步伐。

无人点餐、智能厨房等科技应用将进一步提升餐饮企业的效率和服务水平。

6. 结论武汉餐饮市场发展迅速且前景广阔。

多元化消费趋势、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和科技的应用,都为餐饮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4万亿餐饮市场,70%的倒闭率,失败的餐饮人都犯了三个错误

4万亿餐饮市场,70%的倒闭率,失败的餐饮人都犯了三个错误

4万亿餐饮市场,70%的倒闭率,失败的餐饮人都犯了三个错误民以食为天,吃饭始终是百姓最关注的话题之一,也是创业最热门的行业之一。

数据显示,我国600多万家餐饮企业平均寿命不到两年,只有508天。

而另一项调查数据则显示,在我国新开的餐饮门店倒闭率高达70%,这意味着每一天都有近千家餐饮门店宣布关门。

一方面,餐饮业以巨大的市场规模、极低的进入门槛以及多样化的品类选项,成为无数创业者的选择;另一方面,餐饮业又因其复杂的产业链条、无规则的需求迭代,让大量的从业者折戟沉沙。

规模高达4万亿的餐饮市场,为什么餐饮人却吃不饱?在开店创业的路上,餐饮人都犯了什么错?导致餐饮失败的主流原因又有哪些?绕不开的“三高一低”成餐饮最大“杀手”提及餐饮,业内人士普遍的看法就是“三高一低”:高房租、高人工、高食材进价、低利润。

在这之中,房租又是永远的大头。

很多干餐饮的把店铺盘下来之时,转让费和装修费已经是很大一笔支出,而每个月门面的租金更不容小觑,很多时候辛苦一个月可能还不够给房东交租的。

人工费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高。

关键是还不好招人,要不就是嫌弃价钱低,要不就是要求包吃住,心情一个不好,还容易撂挑子,造成的损失更甚。

虽然中国人口多,但是真的想招到合适的员工太难了。

食材成本就不用多说了,啥啥都贵,大白菜都要奔着一块钱一斤去了。

而且做餐饮的,食材问题是永远都难题,买多了容易坏就只能处理掉,为了食品安全肯定没法再上餐桌了;买少了又担心供应不足。

某餐饮店老板说:“我店租3万,电费上千,请两人7000还包吃住。

每天营业额都在2000左右。

再加上其他花销,结果一年下来还赔了2万多,主要还是租金太贵了……”“三高一低”是每个餐饮从业者的痛点,而且成本是无法避免的,尤其是租金,只能靠着前期预留的过渡资金帮助店铺度过瓶颈期,但是大部分餐饮店根本就撑不到这一天就倒闭了。

把情怀当饭吃,但产品比较弱不少餐饮创业者之所以选择干餐饮,其初心就不是为了好好做产品,而是为了情怀将食物当做餐厅的附属品进行另类的推销。

2023年我国零售业现状分析:百货业出现“闭店潮”

2023年我国零售业现状分析:百货业出现“闭店潮”

2022年我国零售业现状分析:百货业出现“闭店潮”零售业主体的传统百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北京、天津、山东、安徽等地已消失“闭店潮”。

“闭店潮”缘何消失?下文是2022年我国零售业现状分析。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主要零售企业(含百货、超市)在国内共计关闭121家,传统零售业消失的“闭店潮”。

其中,北京共有两家零售店宣布“闭店”,一家是华堂百货右安门店,一家是华润万家右安门店。

现象:上半年零售业“闭店”121家国内主要零售企业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关店潮仍未间断。

联商网《2022年上半年主要零售企业关店统计》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主要零售企业(含百货、超市)在国内共计关闭121家。

截止到2022年6月30日,百货业态关闭25家,包括万达百货关闭10家,马莎百货关闭5家,天虹商场关闭3家,金鹰关闭2家,远东百货、阳光百货、百盛百货、华堂商场、津乐汇百货各关闭1家。

超市业态关闭95家。

包括麦德龙、北京华联、农工商、永旺、丹尼斯关闭1家,乐购、新华都、世纪联华分别关闭2家,家乐福关闭3家,华润万家关闭6家,永辉超市关闭5家。

云南天顺超市于2022年5月,因楚雄店发生哄抢大事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关闭40家门店;铜川每天壹加壹超市闪电关闭约30家门店。

还有多家实体零售门店透露出即将闭店的消息。

如5月19日,银泰金华福华店宣布,因租约到期,将于2022年10月底停止营业;6月2日,尚泰百货成都万象城店在其微信公众号发布闭店公告,称将于2022年8月31日起正式停止营业。

关店企业中,外资(含中外合资)零售企业关闭门店16家,关店现象最严峻的是江苏、广东、安徽、浙江各省的二三线城市。

事实上,这种现象早在2022年已显现。

中国零售业市场竞争格局与投资风险评估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的101家百货业企业,其营业面积与2022年2022年同比削减1619.65万平方米,相当于削减了81个西单大悦城同等面积的商场。

西安饮食企业动态分析报告

西安饮食企业动态分析报告

西安饮食企业动态分析报告1. 引言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陕西省的省会城市,拥有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和特色美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美食需求的增加,西安的饮食企业也呈现出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态势。

本报告旨在对西安饮食企业的最新动态进行分析,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参考。

2. 西安饮食企业发展概况西安饮食企业多样化且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西安饮食企业数量为5000多家,其中以小吃摊位和餐饮连锁店为主导。

为满足市民的需求,饮食企业不断推陈出新,提供更多元化和特色化的美食选择。

3. 饮食企业发展趋势分析3.1 线上外卖餐饮服务兴起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移动支付的普及,西安饮食企业纷纷开展线上外卖餐饮服务。

通过手机软件平台,顾客可以方便地下单、支付并享受到送货上门的服务。

这种便捷的外卖服务方式迅速受到年轻人的青睐,促使饮食企业开展更多的线上销售渠道。

3.2 西安特色小吃受欢迎西安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美食而闻名于世。

特色小吃如羊肉泡馍、肉夹馍、凉皮等成为了西安饮食的代表。

这些小吃以其独特的口味、丰富的口感和独具特色的制作工艺吸引了众多游客和食客。

因此,西安饮食企业纷纷推出特色小吃,满足市民和游客的需求。

3.3 环保餐饮概念逐渐兴起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环保餐饮概念逐渐兴起。

许多饮食企业开始推广使用环保餐具,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

同时,一些企业还注重原料的选择,采用有机食材和绿色种植方式,提供健康、安全的餐饮服务。

4. 饮食企业面临的挑战4.1 原料成本上升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饮食企业面临着原料成本上升的挑战。

特别是一些食材价格的飞涨,对企业的经营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为了保持良好的利润率,企业需要寻找更为稳定和低价的原料供应渠道。

4.2 人员成本增加人员成本一直是饮食企业的重要开支之一。

近年来,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和人员流动性的增加,导致人员成本让企业感到压力。

000721西安饮食2023年三季度财务风险分析详细报告

000721西安饮食2023年三季度财务风险分析详细报告

西安饮食2023年三季度风险分析详细报告一、负债规模测算1.短期资金需求该企业经营活动不缺少资金,不需要从银行借款,不但不需要,而且可以提供27,826.8万元的资金供长期使用。

2.长期资金需求该企业长期资金需求为88,531.47万元,2023年三季度已有长期带息负债为368.38万元。

3.总资金需求该企业的总资金需求为60,704.67万元。

4.短期负债规模由于该企业当前经营业务亏损,无法从发展的角度对该企业的合理负债规模做出正确判断。

静态来看,该企业可以新增的短期贷款为2,145.98万元。

5.长期负债规模由于该企业当前经营形势缺乏创造现金的能力,无法对长期贷款额度做出正确判断。

长期贷款额度取决于对该企业未来盈利状况的判断。

二、资金链监控1.会不会发生资金链断裂一旦发生信任危机,要求该企业偿还全部短期借款,就会出现资金链断裂风险,短期暴露的资金缺口为31,139.69万元。

由于该企业经营亏损,资金缺口需要依靠其收入和资产的变现来填补。

相对于资金缺口规模来看企业的营业收入规模偏小。

资金缺口扩大,但资产负债率较高,存在资金链断裂风险。

资金链断裂风险等级为11级。

2.是否存在长期性资金缺口该企业存在长期性资金缺口63,881.91万元,但这个资金缺口部分被经营活动创造的资金填补之后,还存在31,139.69万元的缺口。

其中:长期投资合计减少919.27万元,固定资产合计减少158.74万元,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合计增加3,909.92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5,693.36万元,其他非流动资产减少227.48万元,共计增加8,297.79万元。

非流动负债合计增加804.47万元,所有者权益合计减少14,247.91万元,共计减少13,443.43万元。

长期资金缺口形成原因表(万元)3.是否存在经营性资金缺口该企业经营活动不存在资金缺口。

4.未来一年会不会出现资金问题(1).未来保持当前盈利状况本期营业利润为-1,992.53万元,存货为3,590.43万元,应收账款为6,051.63万元,其他应收款为0万元,应付账款为0万元,货币资金为10,118.75万元。

餐饮业倒闭现状分析报告

餐饮业倒闭现状分析报告

餐饮业倒闭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餐饮业是指提供餐饮服务的行业,是市场需求旺盛、消费频率较高的行业之一。

然而,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许多餐饮企业面临倒闭的困境。

本报告将对餐饮业倒闭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主要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

2. 餐饮业倒闭原因分析2.1 人工成本上升餐饮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员工数量较多,其中包括厨师、服务员等。

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工成本也相应增加。

许多餐饮企业面临着人力成本过高的问题,导致盈利能力下降。

2.2 竞争激烈餐饮业竞争激烈,市场上存在大量同质化的餐饮企业。

由于门槛低,许多人投身餐饮行业,导致市场供应过剩。

餐饮企业需要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竞争力,否则就可能被市场淘汰。

2.3 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是餐饮业倒闭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餐饮企业不重视食品安全,导致食品质量问题频发,从而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

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餐饮企业可能面临巨大的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进而导致倒闭。

2.4 经营管理不善经营管理不善也是餐饮业倒闭的一个原因。

一些餐饮企业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运营制度,导致成本控制不力、库存管理混乱等问题。

同时,部分企业缺乏差异化的经营策略,无法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3. 应对策略3.1 降低人工成本餐饮企业可以通过提高员工效率、引进自动化设备等方式来降低人工成本。

此外,培训员工提升其专业技能,以提高员工的价值和能力,也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2 提升品牌价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餐饮企业需要树立自己的品牌。

通过提供非凡的餐饮体验、注重食品安全等方式,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与忠诚。

3.3 创新经营模式餐饮企业可以通过创新经营模式来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

例如,引入外卖服务、开展跨界合作等方式,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3.4 加强管理制度建设餐饮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制度建设,规范经营行为。

建立有效的成本控制、库存管理等制度,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品质管控。

4. 结论餐饮业倒闭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疫情后中国餐饮行业的变化

疫情后中国餐饮行业的变化

疫情后中国餐饮行业的变化一、引言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球范围内的餐饮行业遭受了巨大冲击,中国作为疫情发源地,其餐饮行业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探讨疫情后中国餐饮行业的变化,并分析其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二、疫情对中国餐饮行业的冲击1. 餐厅关停和营收下滑由于疫情爆发,领导采取了临时关闭和限制就餐等措施,导致大量的实体店关停。

许多小型和中小型企业无法承受长时间关闭而导致营收下滑。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全国范围内约有30%的中小型企业无法继续经营。

2. 外卖和线上平台崛起为了应对封闭和限制就餐,许多企业转向外卖和线上平台。

外卖平台成为了许多消费者选择用餐方式,并且得到了领导支持。

线上平台也成为了餐饮企业进行线上销售和推广的重要渠道。

三、疫情后中国餐饮行业的变化1. 餐厅布局和经营模式调整疫情后,为了应对疫情风险,许多餐厅进行了布局调整。

例如,增加座位之间的距离、增加隔离屏风等。

同时,许多企业也调整了经营模式,增加外卖和线上销售渠道。

2. 食品安全和卫生要求提高疫情爆发后,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卫生要求提高。

许多餐厅加强了对食品原材料的检测和管理,并且增加了员工培训力度。

消费者也更倾向于选择有相关认证的餐厅用餐。

3. 新兴技术应用推广随着外卖和线上销售渠道的兴起,新兴技术应用也得到了推广。

例如,在外卖配送方面,无人机、机器人等技术开始应用于配送服务,并且取得一定成效。

同时,在线预订、智能点菜等技术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4. 餐饮行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疫情期间,许多餐饮企业与其他行业进行合作,以求生存和发展。

例如,许多餐厅与生鲜超市合作,提供蔬菜水果等生鲜食材。

此外,许多企业也尝试将线下实体店和线上平台进行融合,提供更多的服务和产品。

四、疫情后中国餐饮行业的发展趋势1. 外卖市场持续增长疫情期间外卖市场迅速崛起,并且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快速增长。

预计在疫情后这一趋势将持续下去,并且外卖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武汉“老字号”面临消失:124户仅剩39户仍经营

武汉“老字号”面临消失:124户仅剩39户仍经营

武汉“老字号”面临消失:124户仅剩39户仍经营昨日,继“四季美”之后,老字号“精益眼镜”总店也因地铁施工宣布歇业,“等待四年后回迁”。

江汉路上,仅剩“亨达利”还在“站岗”。

据市有关部门统计,全市原有传统服务业老字号企业124户,受经营、拆迁、改制等影响,先后停业和转向的有85户,现在尚在经营的只有39户,且大多举步维艰。

“老字号”见证江城沧桑历史武汉开埠以来,各地商贾云集,造就一批知名的老字号。

这些老字号大多创建于20世纪上半叶,有的店史达近百年,它们见证武汉沧桑。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姚伟钧考证,上个世纪20、30年代,由于江浙时局不稳,上海、南京、安徽等地厨师大批来汉开馆。

加之抗战初期,武汉城市人口陡增,餐馆业盛行一时,许多“老字号”大都是在这个时期建立起来的。

1923年,田玉山在江汉路及中山大道交会处,创立以经营汤包为主的“四季美”;1930年,蔡明伟在汉口满春路口创办“蔡林记”,主要经营热干面系列小吃;1929年,曾厚诚在汉口大智路创办“老通城”,经营以豆皮为主的小吃;1930年,安徽人章再寿由同乡18人合股创办大中华酒楼……建国后,“老字号”经公私合营变为国营企业,由于当时短缺经济,又没有竞争对手,“老字号”发展一度相当迅速。

“老字号”命运多舛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老字号进入鼎盛时期,“十大名店”曾占武汉餐饮业40%至50%的市场份额。

武汉餐饮协会秘书长涂水前指出,随着市场逐渐开放,个体餐馆纷纷开业,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严重束缚“老字号”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每况愈下,不得不实行民营化改制。

去年,全市餐饮业产值247亿元,“老字号”的贡献额不足“零头”。

刘思强认为,老字号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品牌和文化,讲究原址、原样、原风味。

近些年兴起的旧城改造,使得本来就危机重重的老字号,几近崩溃。

如今,以老通城、四季美、蔡林记、谭炎记等为代表的“江城名小吃”,在拆迁之后,先后暂离江汉路、中山大道等发迹地,或等候还建,或到别处开网点另谋生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月均百余家餐馆倒闭西安餐饮行业经营未现负
增长
餐饮业在民生消费市场中举足轻重,近日有媒体披露,受房租、人工、原材料成本增幅过快影响,目前武汉市每月平均有超过100 家餐馆倒闭。

西安餐饮企业经营状况如何?昨日,记者采访了解到,剔除去年世园会因素,今年西安市餐饮业经营增速减缓,盈利水平下降。

武汉月均百余家餐馆倒闭
据报道,一两年前武汉市餐饮业服务员工资每月大概是1000 元左右,而现在餐馆服务员的工资每月平均都是在1500 元以上,加上一些奖金,基本上都超过了2000 元。

有报告显示,目前武汉市餐饮行业在高速发展十多年以后,首现减法,现在是每月平均有超过100 家餐馆倒闭,新开的餐馆只有70-80 家,也就是说净减少了20 多家。

更令人意外的还有,武汉并非个案,近期其他地方餐馆倒闭的不在少数:在北京,珍满福拉面每月都有店面倒闭; 在福建厦门,每月有一成五餐馆倒闭
而全国形势也不容乐观。

中烹协发布的《2012 年上半年餐饮行业形势分析》显示,餐饮业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3 个百分点,是新世纪除2003 年以来的最低值,全国各地餐饮企业倒闭如潮,很多地区月倒闭率高达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