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赤壁》读后感500字 - 读后感大全
赤壁之战读后感(通用8篇)

赤壁之战读后感(通用8篇)赤壁之战读后感(通用8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赤壁之战读后感(通用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赤壁之战读后感1读了三国演义,其中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要数《赤壁之战》这一章了,它之所以让我记忆深刻是因为这章讲述了一场中国历史以少胜多的战役。
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拥有24万的兵力,然而孙刘盟军仅仅才5万。
他挥师南下,想要灭刘备,再击败孙权,从而统一天下,然而孙权与刘备联合起来在赤壁抗击曹军,当时由于北方人不擅长水战,所以曹操下令将战传首尾相连成一体,以便用与训练水军,等待作战。
周瑜采纳了黄盖所献的火攻计,并且利用苦肉计诈降,来让曹操松懈警惕,后来黄盖摔战船10艘,满载干草,并在上面洒了油,当时江面上刮着孔明早以预计好的东南风,所以船速飞快。
当快接近曹军时,黄盖下令各船同时点火,火船直冲曹军的战船。
由于曹军的战船全都连在一起,结果顿时成了一片火海,在风的作用下,火越烧越猛一直逼上了岸上的曹营。
随后周瑜等摔军乘势突击,一举击溃了曹军。
为后来形成三国鼎立的局势奠定了相当大的基础。
我体会到曹操之所以输掉了这场战役是因为他轻敌了,和太过自信,以为自己的兵多就能打胜仗,结果却败在了自己粗枝大叶之上。
在现实中也是一样,我们在做一件自己很有把握的事情的时候,也一定不能掉以轻心,要全心全意的去完成它,做事时也要细心,而且不能太骄傲自负,要有自知之明,要擅长从自身中找确定并及时的改正,扬长避短。
赤壁之战读后感2赤壁之战,一篇让人读完倍感遗憾的文章。
我怀着沉重的心情,再一次细细品尝它的味道。
这篇课文选自罗贯中的著名小说《三国演义》,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话说曹操豪情满怀,挥师南下,想要夺取江南,吞并东吴,消灭孙权、刘备统一中原。
孙权与刘备联合,率军在赤壁与其相抗。
黄盖献上火攻之计,周瑜、黄盖又连施苦肉计,再使阚泽去送诈降书。
火烧赤壁的读后感15篇

火烧赤壁的读后感15篇火烧赤壁的读后感15篇火烧赤壁的读后感1今天,我读《三国演义》里的《火烧赤壁》后有了很大的感受。
就在三国时期,曹操举八十三万大军,号称百万大军气势汹汹南下攻打刘备和孙权,曹操仗着自己兵多将广,骄傲轻敌。
当黄盖假来投降时,不假思考,就信以为真,他欣喜苦狂,没有任何防备措施,最后被火烧赤壁,大败而归,差点丢了性命。
被后人总结为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骄傲是一只害虫,百害而无一利。
古往今来,又岂止是只有曹操一人因骄傲自而失败的呢。
有多少英雄好汉因为一时的'骄傲大间,而造成终生的遗憾,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远的不说,就说说我吧,上次在数学兴趣班考试中我得了第一名,我得意地对妈妈说:“这个班里我没有对手了,哈哈。
”从此再上课的时候,我总是得意的心不在焉的做题,回到家里对家庭作业爱理不理,每次都是到马上就要上课了才匆匆地了了草草地做完,结果这次考试出来以后,我一下子落后到了后几名。
真应了那句老话,骄傲使人落后啊,以后,我要吸取教训,再也不能骄傲了。
火烧赤壁的读后感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流。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从苏轼的诗中,火烧赤壁的那一幕幕仿佛再次浮现于我们的眼前!趁着寒假闲来之时,我又捧起了《三国演义》用来打发时间,《三国演义》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呀!每读一次,便有另番不同的感想,百看不厌。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读的就是《火烧赤壁》了。
赤壁之战,是发生在三国时期蜀、魏、吴的故事。
为我们讲述了东吴和刘备方派庞统给曹操献计,把船都用铁索连起来,以解决船身摇摆,北方士兵水土不服的问题。
然后黄盖用苦肉计“周瑜打黄盖“,让黄盖假装投降于曹军。
正值黄盖投降当日,诸葛亮又在七星坛祭得东风,然后黄盖带着满船容易着火的材料就去投降了。
等到曹操知道黄盖的阴谋时,已为时已晚。
曹军的船因全部被铁索连着,火烧起来,导致损失惨重,从此削弱了曹操的'实力,确定了未来三国鼎立的局面。
三国演义火烧赤壁读后感500字(精选5篇)

三国演义火烧赤壁读后感500字(精选5篇)三国演义火烧赤壁读后感500字(精选5篇)看完三国演义,你知道怎么写好一篇三国演义读后感吗?读完《三国演义》之后,希望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成为一个能像诸葛亮一样博学多才、聪明能干,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三国演义火烧赤壁读后感500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三国演义火烧赤壁读后感500字【篇1】谦虚的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不要因为坐拥了成功者的高位就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
谦虚待人,才是明智之举,才是德行之道。
刘备就是因为有这样的觉悟才能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才能使那么多的名人志士纷纷来投奔他辅佐他,对他忠心耿耿,助他南征北战,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成就蜀国的大业。
在春秋时期,政治家晏婴用一匹良马赎回了奴仆越石父,将他带回了齐国,到了齐国之后,晏婴对越石连一个招呼都没打就回家去了,越石父十分生气,认为晏婴不尊重自己,要与晏婴,断绝交往,晏婴知道之后非常惭愧,便亲自去见了越石父,恭恭敬敬的向他道了歉。
一般有功之人常常会露出骄矜,目中无人之态,而像晏婴这样把人从困境中救了出来,又虚心接受了批评,毕恭毕敬的对待他,这才能叫居功不傲,而这也正是晏婴能够成为一个成功的政治家的原因。
中国5000年的历史,谦虚待人,接受别人建议的例子数不胜数,可到了现在,能做到虚心待人却好像变得很难了。
当你取得成功正洋洋得意的时候,当别人当面指出了你的不足时,人们往往都会大发雷霆,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却不去想这样做对我们并无好处,只会使那些真心对我们的人伤心失望。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等你意识到了这些,就可能已经晚了。
古人云“满招损,谦受益。
”,我们在生活中更要本着虚心的态度去和同学交流,虚心的接受别人的建议,这样我们就才能收获更多的朋友,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去改正。
如果我们因为眼前的一点成功就骄傲自大起来,不听别人的意见,对人毫无尊重可言,那么那些对你付出真心的朋友都会纷纷远离你,而你也只能走向下坡路,并逐渐失去当前所拥有的一切。
《火烧赤壁》读后感15篇

《火烧赤壁》读后感15篇《火烧赤壁》读后感1三国时期,北方的曹操兵多粮足,为了统一天下他准备把江东的孙权灭掉。
曹操带了八十万大军讨伐江东,江东的大臣大部分提议投降,也有人主张战斗、、、、、、想法不同,这让江东君主孙权很是左右为难,大将军周瑜力主抗操,他提出曹操有三大弱点:一、曹操后方不稳,北方有韩遂等人作乱。
二、曹军不善于水战。
三、曹军长途远征疲惫不堪,曹操必败无疑,孙权决定联合刘备共抗曹操,他们费劲心思、绞尽脑汁想了计策,还请诸葛亮借了东风,火烧连环船。
在孙刘团结对敌下,曹操大败而归,从而形成三足鼎立。
这就是三国里的火烧赤壁,这个史记告诉我们,孙权虽然势力小但团结一致,而曹操小看了孙权所以败给孙权,告诫我们平时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骄傲。
《火烧赤壁》读后感2我认为孙刘两家之所以能破曹,是因为孙刘两家善用计谋,以少胜多,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战斗的结果。
在赤壁大战中,有人说孔明功劳大,因为他草船借箭并预测三天后有东南风,为东吴破曹立下了很大战功;有人说,黄盖的功劳大,是他用苦肉计骗得曹操上当,为破曹,他做出很大牺牲;有人说赤壁大战不能没有庞统的连环计,所以庞统功劳大……我认为谁都很重要,不必争论功劳大小。
曹军八十万有余,孙刘联军却不过五万,孙刘联军却能破敌。
所以做什么事都要用脑袋,不可强攻硬拼,要靠智谋,比如:我们下象棋,不能一味横冲直撞,要想办法吃掉别人的“将”。
特别是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更不能硬拼,要用计谋赢敌,智慧战胜力量。
生活中也有很多例子说明同心协力能成大事,比如:我们学校拔河比赛,有的人身材较小,出的力少一些,有的人身材大,出的力也大一些,但不能说身材小的人功劳小,就算你高大威猛,你一个人也不能拔赢对方的整支队伍。
我们应该学习刘备的仁义,诸葛亮的智慧,还有东吴黄盖舍身为国不怕牺牲顾全大局的精神。
《火烧赤壁》读后感3《三国演义》里我最喜欢“火烧赤壁”的一系列故事,其中我最喜欢聪明、有才干的诸葛亮。
火烧赤壁读后感

火烧赤壁读后感【导语】以下是作者精心整理的火烧赤壁读后感(共12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火烧赤壁读后感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
每当我读完一本书,就感觉迈上了一个新的阶梯,感悟出一个新的道理。
读了罗贯中所写的《三国演义》中的火烧赤壁后,我才明白,胜不骄,败不馁的含义。
火烧赤壁讲述了在东汉末年,曹操率领80万精兵进攻东吴,孙权和刘备联合共同抗曹。
周瑜黄盖演苦肉计引曹操走向了失败的第一步,庞统献连环计使曹操的战船不易移动,变成了一个活靶子。
继而诸葛亮借东风,周瑜火攻曹营,使东吴取得了胜利。
曹操大败而归,其实也因为他自身的问题。
如,庞统献连环计是有谋士提醒曹操,如果东吴用火攻,战船便会因为无法分散,被火烧掉。
但那时曹操正因平定了北方而骄傲自满,未听进去,这是他失败的原因之一。
二、曹操进军过急,他虽平定了北方,但西凉太守马腾未灭,若马腾起兵,曹操的大后方就会丢失。
三、曹操进军前未考虑周全,北方的兵士到南方便患病,从而使曹军的战斗力大大减弱。
曹操却仍全然不顾我行我素,骄横专断。
以上几点大家可以仔细想想:如果曹操不骄傲自满,会兵败赤壁吗?如果他考虑周全一点,会败得那么惨吗?答案是否定的。
生活中处处可以看见那些一有点成绩就骄傲自满,而在后期摔跟头的人。
如我们班的小Z连考了两次第一,这成绩便让他骄傲自满起来,结果第三次他就考到了倒数,这不是曹操形象的生动写照吗?同学们,请记住,莫让骄傲占据了你的心田,也莫让成绩迷住了你的双眼,我们要胜不骄,败不馁!篇2:火烧赤壁读后感看到这个题目时,你一定会回想起《三国演义》的一篇文章。
里面有些什么呢?你们一定都想知道吧!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去阅读这篇著名的文章吧!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东汉末期,曹操率领到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领地,就开始与周瑜他们打起水仗来,周瑜的有个手下叫黄盖的,他想了个好办法,正与周瑜商量着,他说:“我们的士兵比曹操的士兵少的都快一大截了,就按认识算我们也输定了,所以我想到了一个必胜之计,那就是用火去攻击,先想个办法让他们把船都连起了,用东风把火烧过去赶他们上岸再打。
火烧赤壁读后感5篇

火烧赤壁读后感5篇火烧赤壁读后感1这天读完《火烧赤壁》这篇__,我心中颇有感受。
《火烧赤壁》这个故事是讲述周瑜采用诸葛亮的办法,带着二十条大火船借助了东风火攻几十万曹军,因为曹军的船只都被铁锁链锁住了,无法移动,所以全都被点着了,几十万大军都被火吞埋了,看不到一个人,只有曹操因张辽的保护,才躲过了这次的火灾。
这一战,在周瑜水陆两军的夹击下,曹军死伤无数,几十万大军顷刻间瓦解了,这场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战争。
火烧赤壁这场战争是一场以少胜多的,也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战争,也看出诸葛亮的机智聪明、神机妙算。
由此,我突然想到一首诗,诗的题目叫《赤壁》,作者是唐朝的杜牧,诗的资料是这样的: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的大意是这样的:断戟沉埋在泥沙中还没有烂掉,我捡起来磨洗认清它出自前朝。
倘若不是东风给予周郎方便,春色幽深的铜雀台早就锁着二乔。
是阿,如果没有东风,周瑜就不可能赢得曹操,中国历史上也就不可能有一场以少胜多的伟大战争。
这时我也会想到一句古话叫做: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意思是这样的:有好的天气没有好的环境是不行的,如果有好的环境但没有人心的团结也就不会成功的。
这句话也反应出如果没有好的天气、好的环境和人心的团结,那周瑜就不会成功的,也不会有这场战争的。
从中我联想到了此刻的祖国,如果没有这次以少胜多的战争,那中国就少了许多宏伟的历史。
在解放的时候中国人就机智地应对敌人,以少胜多,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一向把敌人赶出中国,这段历史也成为了战事中的计策。
在此刻的生活中,有可能已经没有战争,但是这个说明了中国的力量,中国悠久的历史是宏伟的。
我为中国骄傲和自豪,此刻,我能够大声地说“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火烧赤壁读后感2前天,我怀着疑惑的心情有一次阅读了<赤壁之战>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选自罗贯中写的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是历史上最典型的以少胜多的例子。
读火烧赤壁有感500字(范文4篇)

读火烧赤壁有感500字(精选范文4篇)关于读火烧赤壁有感500字,精选4篇精选范文,今年寒假,我读了一本书《火烧赤壁》,其中《火烧赤壁》使我至今难以忘怀。
读火烧赤壁有感(精选范文):1今年寒假,我读了一本书《火烧赤壁》,其中《火烧赤壁》使我至今难以忘怀。
《火烧赤壁》是一个有名的故事,主要讲了曹君与孙权的联合作战。
曹操曾想率十五万大君攻打东吴。
庞统使用火攻,却不料诸葛亮因中了曹操的计,被东吴xx君打败,而孙权也因此丧命。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为诸葛亮的死感到惋惜,为曹操自己的无能所以感到惋惜。
在那个年代,诸葛亮是一位出色的家、文学家,而且是一位有勇有谋、有才智的将君。
可他却因为太过于自负,而失去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诸葛亮的一生中,有很多的人都像他这样,有才学,有谋略,可他们都因为生活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生命,使他们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生活中,也有像诸葛亮那样的人。
有一次,有一位同学被一个同学踩死了。
那时,那位同学因为心脏不好,就用刀割伤了他的右腿。
那时,他正在学习,可他一不小心把脚割穿了,这时,另一个同学跑过来安慰他,说:“没事的,没事就好,不要伤心。
”那时,那个同学就像一朵怒放的菊花,不但没有伤害了那个同学,反倒让那个同学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生活中,也有像他那样的人。
有一次,我和一个同学在街上玩,当他们要找人时,我们都不小心撞到了一位老爷爷。
那位老爷爷不但没人道歉,还骂了我们两个,而那位同学却说:“没事的,没事就好。
我们没事就好。
”说完,就被一辆摩托车给撞了。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
他们有些人虽然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但还有一些人,永远活在世上。
读火烧赤壁有感(精选范文):2今天,我读了一篇叫《红楼梦》的故事。
故事讲的是:贾宝玉的母亲在他xx岁时去世了,他的祖父和母亲也去世了,所以他的祖父和母亲也在他家,贾宝玉就去找他的祖父和母亲,他们来到贾家,他们把贾宝玉送上了天,他们在路途中遇到了凤哥哥,他们一起在贾府中过着幸福的生活。
《火烧赤壁》读后感

《火烧赤壁》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火烧赤壁》读后感1世界上的善恶是很难分辨的。
有许多人因为看不清“敌人”的真面目,总是轻敌。
因此以悲惨为结局。
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就是因为轻信黄盖,因此落到死伤无数的结局。
在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
曹操在东岸,东吴的周瑜在北岸。
一天,周瑜的一名老将――黄盖,对周瑜说了自己的想法和计策。
周瑜听后高兴的答应了,并且让黄盖照做。
于是黄盖写了封信给曹操,并带兵来到江边假装投降。
曹操见了黄盖带兵投降,欢天喜地的并没有防范。
因此黄盖叫兵点燃在二十条船里的芦苇,借东风之力冲进曹操的船队,将他们包围。
曹操的战船用铁索连着,无法打开。
火苗因此四处乱窜。
这时江上一片混乱,曹兵死伤无数。
而曹操坐小船逃了,曹操听后面周瑜的兵追来了,见手下丢盔弃甲、无心应战,只得带他们从华容道逃跑。
通过《三国演义》中的《火烧赤壁》,我知道了不能轻易相信别人,因为每个人的“真面目”只有细心观察才能发现。
曹操就是因为不知黄盖这个人的心,导致以悲为局。
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
就是这个道理。
《火烧赤壁》读后感2《火烧赤壁》讲述的是曹操想带领十五万大军抢夺东吴江南的地方。
庞统的连环计成功后,周瑜决定用火攻来对付曹操,先让黄盖写信诈降,让曹操毫无防备。
曹操不知有诈,黄盖的船借着东风飞快地冲进曹军的水寨。
《火烧赤壁》是靠了团体的智慧战胜了曹操。
因为先是庞统出了连环计,周瑜出了火攻的主意,诸葛亮前来借东风,最后是黄盖写诈降书来攻打曹操。
在日常生活中团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团体可以互相帮助,把缺点弥补。
日常生活中,我们还需要智慧,在遇到困难是不能直接不加思考就硬做,要多动脑筋,想出化解困难的好办法。
考试卷上有一道难题,我们不能空着不做,得通过脑子的思考来寻找一个正确的答案。
我们也需要勇气,如果没有勇气的话,你的智慧也是用不上的。
比如遇到小偷,你想好了怎么抓住他,可你们没有勇气不敢与小偷去拼搏,你也就抓不住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烧赤壁》读后感500字-读后感大全
赤壁大战就要爆发了,庞统向曹操假献计说,应当把曹军所有的战船用绳索连起来,就可以解决晕船的问题了,曹操照办了。
周瑜听说曹操中了计,十分高兴,可用火攻,大冬天哪有东南风?看着西北风,周瑜着急地吐了一口血,多亏鲁肃把诸葛亮请来,才“借”来了东南风。
周瑜先派出了六路步军,按预定作战,黄盖带二十条火船假装投降曹操,船内有许多引火物。
曹操见船又轻又急,肯定不是运粮的船,急忙让黄盖走开,黄盖哪里肯听,船队向曹船驶来,黄盖大刀一挥,顿时二十条船上着了火,船一下子撞入曹军水寨。
周瑜事先派出的六路步军阻断了曹军后路,曹操的大船也起了火,黄盖驾着小船追去,张辽把曹操救到了小船上,自己把黄盖射死。
曹操狼狈不堪,多亏张辽和徐晃来救,曹操才逃出去,而他的几十万大军几乎全被周瑜杀了。
我想对鲁肃说,你是一个大气的文人,你不去计较一些小事,顾大局,识大体,我很欣赏你,我印象很深的就是关羽单刀赴会,吕蒙想杀你,你让关羽把自己当人质,吕蒙才没杀成,换来了荆州三郡,因为你感动了他。
我想对庞统说,你虽然面貌丑陋,但有一颗忠诚的心,你的主刘备,号称以仁为天下,你为了成全他的仁,自己去死,舍己为大局,这次让刘备获得初步的大胜。
你那么年轻就牺牲在了战场上,我感到很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