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白皮书H.264MPEG4 Part 10 White Paper
论文封面蓝皮和白皮是什么

论文封面蓝皮和白皮是什么蓝皮:蓝皮书用于官方文件时,主要指英国议会的一种出版物。
因封皮是蓝色,故名。
开始发行于1681年,自1836年才公开出售。
其名称是《英国议会文书》,是英国政府提交议会两院的一种外交资料和文件。
各国的文件分别有其惯用的颜色,封面用白色,就叫白皮书,如中国、美国;封面用蓝色,叫蓝皮书,如英国;也有用红色(如西班牙)、黄色(如法国)或绿色(如意大利)的,分别叫红皮书、黄皮书、绿皮书。
不过,一国使用的文件封面颜色也可以有多种。
如日本防卫年度报告用白皮,叫防卫白皮书,其外交年度报告用蓝皮,叫外交蓝皮书。
有一类外文称为蓝皮书的,并不属于什么官方文件。
从内容看,乃系名人录、指南、手册之类的工具书,甚至包括纪念画册。
如美国政府官员名录、社会名人录、国务院每月发行的驻美外交人员衔名录,以及美国一些大学做试题答案用的小册子也称蓝皮书(汉语可译为蓝皮簿)。
白皮:使用白皮书和蓝皮书的国家最多,特别是白皮书已经成为国际上公认的正式官方文书。
不过,一国使用的文件封面颜色也可以有多种。
如日本防卫年度报告用白皮,叫防卫白皮书,其外交年度报告则用蓝皮白皮书最初是因为书的封皮和正文所用的纸皆为白色而得名。
英语中“WHITE PAPER”和“WHITE BOOK”汉语均译做白皮书。
但两者是有区别的:在英国,“WHITE PAPER”主要指政府发表的短篇幅报告。
任何题材、任何组织机构均可使用,亦可用于包含背景材料的政治性官方声明。
而“WHITE BOOK”篇幅较长,内容更为重要和充实,主要是有关重大事务的一种官方报告书。
除英国外,其他国家在使用“WHITE BOOK”和“WHITE PAPER”时,往往未加严格区分。
英国1965年4月用“WHITE BOOK”的形式发表了《关于直布罗陀问题的白皮书》,书名用白皮书,封皮也用白色。
日韩等国也称“白书”,还被借用到文学中,指记录、宣言等,如“幽游白书”等。
H[1].264_MPEG-4 Part 10 White Paper
![H[1].264_MPEG-4 Part 10 White Paper](https://img.taocdn.com/s3/m/0ceb553e0912a2161479298a.png)
© Iain E G Richardson
07/10/02
Page 1 of 1
H.264 / MPEG-4 Part 10 : Overview
(current) ME
Fn
+
Dn
X
T Q Reorder
Inter
Entropy encode
NAL
(reference)
(reference)
(1 or 2 previously encoded frames)
F'n-1
P
பைடு நூலகம்
(reconstructed)
F'n
uF'n
Filter
+
D'n
X
T-1 Q-1 Reorder Entropy decode
+
NAL
Figure 2-2 AVC Decoder
2.1
Encoder (forward path)
An input frame Fn is presented for encoding. The frame is processed in units of a macroblock (corresponding to 16x16 pixels in the original image). Each macroblock is encoded in intra or inter mode. In either case, a prediction macroblock P is formed based on a reconstructed frame. In Intra mode, P is formed from samples in the current frame n that have previously encoded, decoded and reconstructed (uF’n in the Figures; note that the unfiltered samples are used to form P). In Inter mode, P is formed by motion-compensated prediction from one or more reference frame(s). In the Figures, the reference frame is shown as the previous encoded frame F’n-1 ; however, the predicton for each macroblock may be formed from one or two past or future frames (in time order) that have already been encoded and reconstructed. The prediction P is subtracted from the current macroblock to produce a residual or difference macroblock Dn. This is transformed (using a block transform) and quantized to give X, a set of quantized transform coefficients. These coefficients are re-ordered and entropy encoded. The entropyencoded coefficients, together with side information required to decode the macroblock (such as the macroblock prediction mode, quantizer step size, motion vector information describing how the macroblock was motion-compensated, etc) form the compressed bitstream. This is passed to a Network Abstraction Layer (NAL) for transmission or storage. 2.2 Encoder (reconstruction path)
H.264MPEG4中文版白皮书

H.264MPEG4中文版白皮书H.264概览1. 引言数字电视和DVD-video的出现使得广播电视和家庭娱乐发生了彻底的变革.越来越多的这些应用成为可能随着视频压缩技术的标准化.MPGE系列的下一个标准,MPEG4,正使得新一代的基于因特网的视频应用成为可能.而现在视频压缩的ITU-T H.263标准被广泛的应用于视频会议系统.MPEG4(视频)和H.263都是基于视频压缩(视频编码)技术的标准(大约从1995年开始).运动图像专家组和视频编码专家组(MPEG和VCEG)致力于开发一个比MPEG4和H.263有更好性能的新标准,有着高品质,低比特视频流的特性一个更好的视频图像压缩方法.新标准"高级视频编码"(A VC)的历史可追溯到7年前.1995年,为了通过电话线传输视频信号而制定的H.263标准定稿以后.ITU-T视频编码专家组(VCEG)就开始工作在两个更深入的发展领域:一个是"短期"的努力去增加H.263的额外特性(制定出标准的版本2),还有一个"长期"的努力,去开发一个适用于低比低率下可视通信的新标准,提供比之前的ITU-T标准更有效,明显更好的视频压缩方法.2001年,ISO运动图像专家组(MPEG)意识到H.26L的潜在优点,就组成了视频联合工作组(JVT),包括MPEG和VCEG的的专家.JVT的主要任务就是将H.26L"模式"草案发展成为一个完全的国际标准.实际上,结果产生了两个标准:ISO MPEG4第10部分和ITU-T H.264. 新标准的官方命名是"高级视频编码"(A VC);然而,旧的命名H.26L和以ITU文档号命名的IH.264[1]更广为人知.2. H.264 编解码器和之前的标准一样(如MPEG1,MPEG2和MPEG4),H.264标准草案并没有明确定义一个编解码器.在一定程度上,标准定义了视频比特流编码和与之相对应的解码方法的语法.然而实际上,一个符合的编码和解码器一般包括如图Figure 2-1 和Figure 2-2中所示的功能模块.同时这些图中所示功能通常是必须的,但编解码器还是可以有相当多的变种.基本的功能模块(预测,传输,量化,熵编码)与之前的标准(MPEG1,MPEG2,MPEG4,H.261,H.263)差不多.H.264的最重要的变化是在这些功能模块的实现细节上.编码器包括两个数据流路径.一个"前向"路径(从左到右,以蓝色表示)和一个"重构"路径(从右到左,以洋红色表示).解码器的数据流路径以从右到左的方式表示,以此来说明编码器和解码器之间的相同点.2.1 编码器(前向路径)当一个输入帧Fn被提交编码。
IP可视对讲技术白皮书

IP Video Doorbell SystemTechnical Paper Ver:1.0IP可视对讲系统技术白皮书设计与规格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
本手册的解释权与所有版权全部保留。
-------LENET Technologies.目录目录 (3)第一章前言 (4)第二章系统介绍 (5)2.1 系统示意图 (5)2.2 系统特色 (5)2.3 功能特点 (7)2.4 关键技术剖析 (10)2.5 数字对讲产品的客户价值 (10)第三章产品介绍 (12)3.1 TCP/IP对讲系统门口机 (12)3.2 TCP/IP对讲系统室内机 (13)3.3典型配置 (13)第四章系统对比 (15)4.1 TCP/IP对讲系统与传统总线制楼宇对讲系统对比 (15)第五章网络架构常识 (16)5.1 概述 (16)5.2 方案设计 (16)5.3 布线产品总体性能要求 (17)5.4 主要设备性能指标 (18)第一章前言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一些小区纷纷使用现代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为小区的服务与管理者提供高效方便的管理、服务手段,为家庭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同时国家建设部也制定了智能小区的三个级别:基本型标准中包括家庭防盗、防火、防煤气泄漏、紧急求助等安防系统、三表抄送系统、小区管理监控中心等系统。
普及型标准则增加了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电子巡更系统、消防联动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家居自动化系统、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等。
高级标准中则在普及型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综合通信网络系统、家庭通信网络接口等系统,以满足信息化社会的需求。
智能小区是在智能化大楼的基本含义中扩展和延伸出来的,它通过对小区建筑群四个基本要素(结构、系统、服务、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的优化考虑,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拥有高效率、舒适、温馨、便利以及安全的居住环境。
为适应国家加快住宅建设发展的形势,增强小区住宅建设的科技含量,LENET通过广泛、深入得考察论证,结合国内外智能住宅现状和发展趋势,集成国内外先进的监测,控制和布线产品设备,推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住宅小区智能化管理系统。
曾鲁,字得之,新淦人”阅读答案及译文

曾鲁,字得之,新淦人。
年七岁,能暗诵《五经》,一字不遗。
稍长,博通古今。
凡数千年国体人才,制度沿革,无不能言者。
以文学闻于时。
元至正中,鲁帅里中豪,集少壮保乡曲。
数具牛酒,为开陈顺逆。
众皆遵约束,无敢为非议者。
人号其里曰君子乡。
五年二月,帝问丞相:鲁何官?对曰:主事耳。
即日超六阶,拜中顺大夫、礼部侍郎。
鲁以顺字犯其父讳辞,就朝请下阶。
吏部持典制,不之许。
戍将捕获倭人,帝命归之。
儒臣草诏,上阅鲁稿大悦曰:顷陶凯文已起人意,鲁复如此,文运其昌乎!未几,命主京畿乡试。
甘露降钟山,群臣以诗赋献,帝独褒鲁。
是年十二月,引疾归,道卒。
淳安徐尊生尝曰:南京有博学士二人,以笔为舌者宋景濂,以舌为笔者曾得之也。
鲁属文不留稿,其徒间有所辑录,亦未成书云。
(选自《明史》卷一百三十六列传第二十四)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会编类礼书,复留之会:恰巧,适逢B.鲁让曰:袭帕误耳让:谦让,退让C.使者谢过,即令易去谢:认错,道歉D.是年十二月,引疾归引疾:称病辞职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纳贡称藩而不奉正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岛夷乃狡狯如此耶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鲁复如此,文运其昌乎其皆出于此乎D.以舌为笔者曾得之也以勇气闻于诸侯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曾鲁小时候博通古今,凡几千年的国家体制人才,制度沿革,没有不能够道出的,他依凭文章才学闻名于当时。
B.洪武初年,曾鲁为撰修《元史》总裁官,修成《元史》,曾鲁居首功。
后来曾鲁又奉命编修归类礼书,当时议论礼的人很多,曾鲁在众人中扬言:某礼应依据某说则对,依从某说则不对。
有与他争辨诘问的,他一定一一举传记来告知。
C.安南陈述明篡位自立,害怕被讨伐,派使者入朝进贡以观测朝廷的意图。
曾鲁察知阴谋,马上诘问使者,安南使者不敢隐讳,完全道出了其中的事实。
皇帝从此器重曾鲁。
技术白皮书

技术白皮书V 6.1所有权声明威速公司拥有此手册内容的全部解释权,本手册中的信息如有变动,恕不另行通知。
未经威速公司的明确书面许可,本手册的任何部分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增删、改编、节选、翻译、翻印或仿制。
威速公司假定对本手册中可能存在的任何错误不负责任。
威速公司可能拥有本手册内容的专利、专利申请、商标、版权或其它知识产权。
除了威速公司授权许可协议所提供的明确书面许可,拥有本文档并不赋予您任何有关这些权利、商标、版权或其它知识产权的许可。
所有标记和商标都是其各自持有人的财产。
本软件中使用的GIPS技术和相关商标为Global IP Sound AB公司版权所有,以下为相关版权声明。
Portions Copyright © 1999-2010 Global IP Sound Inc.All rights reserved.Global IP Sound,GIPS,SoundWare,NetEQ,iPCM,iLBC,GIPS V oiceEngine,and associated design marks and logos are trademarks owned or used under license by Global IP Sound AB,and may be register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countries.Patents and Patents Pending,Global IP Sound Inc.Copyright © 1999-2010 V2 Technology, Inc. 保留所有权利。
前 言内容介绍本书介绍了V2 Conference系统的功能特性、实现方案以及所采用的关键技术等。
本书分为5部分:第一部分:产品概述第二部分:功能特性第三部分:服务器架构第四部分:通信协议第五部分:关键技术读者对象本书适合以下人员阅读:可以是刚接触V2 Conference 会议系统及其操作的人,但应对服务器、通信协议和音视频编码等概念有一定了解。
信息发布系统技术白皮书

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技术白皮书目录一、系统概述 (5)二、体系架构 (6)2.1设计目标和理念 (6)2.2系统架构 (6)2.3软硬件部署 (7)三、技术特点 (8)3.1丰富的显示效果 (8)3.1.1 灵活的自定义布局 (8)3.1.2 各种基本控件 (10)3.1.3 布局切换 (10)3.2操作流程 (10)3.2.1 通俗易懂的概念 (10)3.2.2 常规流程 (10)3.2.3 所见即所得的模板编辑 (12)3.2.4 资源更新后显示效果自动更新 (12)3.3可维护性 (12)3.3.1 管理平台对终端的管理 (12)3.3.2 终端的自我维护 (13)3.4可扩展性 (14)3.4.1 系统规模的扩展 (14)3.4.2 行业应用的定制 (14)3.4.3 支持多种终端设备 (15)四、技术指标 (16)4.1硬件指标 (16)4.2软件指标 (17)4.3系统指标 (17)五、多媒体系统设计思想和工作原理 (18)六、多媒体系统主要特点 (21)七、带宽估算 (22)7.1需求分析 (22)7.2网络基本拓扑图: (22)7.3基本服务器 (22)7.4IDC服务器带宽估算: (23)一、系统概述信息时代,人们在接受信息的同时更需要发布信息。
政府部门需要向公众发布政策、法规;企业需要向消费者宣传自己的产品与品牌;医院要向病人传递卫生健康的知识与建议等等。
为了实现面向公众的信息传递,人们采用了大幅的宣传画、电子广告牌、一体式广告机等等方式。
但这些宣传方式,存在着内容单一、信息量有限、不能集中管理、内容更换困难等缺陷。
正是基于对市场的理解,结合先进的计算机视频网络技术,我们推出了新一代公众信息平台——“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借助这套系统,管理人员在信息中心就可以将制作好的宣传信息随时传递到分布在任意地点的显示终端(显示器、电视机),并随时能控制任意终端播放的内容和播放形式。
图1-1信息发布系统示意图二、体系架构2.1 设计目标和理念系统在设计的时候,主要的目标是“丰富实用的显示效果”,“方便快捷的操作性”,“高度的系统可靠性”,“灵活的系统可扩展性”。
H.264视频压缩标准

2.
H.264的发展
H.264是ITU-T 的视频编码专家组 (VCEG) 和ISO/IEC 运动图像专家组 (MPEG) 联合制定的新一代视频压缩 标准。 ITU-T是一个代表国际电信联盟协调制定电信标准的部门。 ISO 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 IEC是指国际 电气和相关技术的标准。 H.264是ITU-T所使用的名称, 而ISO/IEC 将其命 电工委员会, 负责制定所有电子、 名为MPEG-4 Part 10/AVC, 因为它代表的是MPEG-4系列标准中的一个新标准。 MPEG-4系列标准包括了 MPEG-4 Part 2等标准, MPEG-4 Part 2是一个应用于基于IP的视频编码器和网络摄像机的标准。 为了解决先前视频压缩标准中存在的不足, H.264的目标是支持: > 高效压缩, 在某一特定的视频质量下, 与采用任何其它视频标准相比, 可以使比特率平均降低 50%。 > 更强大的容错能力, 能够纠正各种网络的传输错误 > 低时延功能, 并能够在更高时延的情况下提供更高质量的图像 > 通过简单的句法规范简化实施 > 精确匹配解码, 严格规定了编码器和解码器如何进行数值计算, 以避免错误累积 此外, H.264 还能够灵活地支持有着不同比特率要求的各种监控应用。 例如, 在娱乐视频应用 (包括广 中, H.264 能够以高时延实现1-10Mbit/ 秒的性能。 而对于电信服务来 播、 卫星电视、 有线电视和 DVD) 说, H.264能够以低时延实现低于1Mbit/ 秒的比特率。
4
4.
H.264类别和等级
参与制定H.264 标准的联合组织致力于创建一个简单明了的解决方案, 最大限度地限制选项和特性的数 量。 和其它视频标准一样, H.264 标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过类别 (算法特性集) 和等级 (性能等级) 中 提供的功能, 以最佳的方式支持常见应用和通用格式。 H.264 有7个类别, 每个类别都针对某一类特定的应用。 此外, 每个类别都定义了编码器能够使用哪些特 性集, 并限制了解码器在实施方面的复杂性。 网络摄像机和视频编码器最有可能使用的是基准类别, 此类别主要针对计算资源有限的应用。 对于嵌入 在网络视频产品中的实时编码器来说, 在特定的可用性能下, 基准类别最为适用。 此类别能够实现低延 时, 这对监控视频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要求, 而且对于支持 PTZ 网络摄像机实现实时的平移 / 倾斜 / 缩放 (PTZ) 控制来说尤为重要。 H.264分为11个功能等级, 对性能、 带宽和内存需求进行了限制。 每个等级都规定了从QCIF 到HDTV 等各种 分辨率所对应的比特率和编码速率 (每秒宏块数) 。 分辨率越高, 要求的等级就越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264概览1. 引言数字电视和DVD-video的出现使得广播电视和家庭娱乐发生了彻底的变革.越来越多的这些应用成为可能随着视频压缩技术的标准化.MPGE系列的下一个标准,MPEG4,正使得新一代的基于因特网的视频应用成为可能.而现在视频压缩的ITU-T H.263标准被广泛的应用于视频会议系统.MPEG4(视频)和H.263都是基于视频压缩(视频编码)技术的标准(大约从1995年开始).运动图像专家组和视频编码专家组(MPEG和VCEG)致力于开发一个比MPEG4和H.263有更好性能的新标准,有着高品质,低比特视频流的特性一个更好的视频图像压缩方法.新标准"高级视频编码"(A VC)的历史可追溯到7年前.1995年,为了通过电话线传输视频信号而制定的H.263标准定稿以后.ITU-T视频编码专家组(VCEG)就开始工作在两个更深入的发展领域:一个是"短期"的努力去增加H.263的额外特性(制定出标准的版本2),还有一个"长期"的努力,去开发一个适用于低比低率下可视通信的新标准,提供比之前的ITU-T标准更有效,明显更好的视频压缩方法.2001年,ISO运动图像专家组(MPEG)意识到H.26L的潜在优点,就组成了视频联合工作组(JVT),包括MPEG和VCEG的的专家.JVT的主要任务就是将H.26L"模式"草案发展成为一个完全的国际标准.实际上,结果产生了两个标准:ISO MPEG4第10部分和ITU-T H.264. 新标准的官方命名是"高级视频编码"(A VC);然而,旧的命名H.26L和以ITU文档号命名的IH.264[1]更广为人知.2. H.264 编解码器和之前的标准一样(如MPEG1,MPEG2和MPEG4),H.264标准草案并没有明确定义一个编解码器.在一定程度上,标准定义了视频比特流编码和与之相对应的解码方法的语法.然而实际上,一个符合的编码和解码器一般包括如图Figure 2-1 和Figure 2-2中所示的功能模块.同时这些图中所示功能通常是必须的,但编解码器还是可以有相当多的变种.基本的功能模块(预测,传输,量化,熵编码)与之前的标准(MPEG1,MPEG2,MPEG4,H.261,H.263)差不多.H.264的最重要的变化是在这些功能模块的实现细节上.编码器包括两个数据流路径.一个"前向"路径(从左到右,以蓝色表示)和一个"重构"路径(从右到左,以洋红色表示).解码器的数据流路径以从右到左的方式表示,以此来说明编码器和解码器之间的相同点.2.1 编码器(前向路径)当一个输入帧Fn被提交编码。
该帧以宏块(相当于16X16像素的原始图像)为单位来进行处理。
每个宏块被编码成帧内模式或帧间模式。
在这两种情况下,会产生一个基于重建帧的预测宏块P。
在帧内模式下,P根据之前已经编码,解码,重建的当前帧n中的采样产生(图中以uF’n表示。
注意是未经过滤的采样用来产生P)。
在帧间模式下,P根据采用一个或多个参考帧的运动补偿预测来产生。
在图中,参考帧表示为之前已经编码的帧F’n-1;然而,每个宏块的预测可能根据过去或将来(以时间为序)的一或多个已经编码并重构的帧来产生。
预测P被从当前宏块中减去来产生一个残留的或差异宏块Dn。
它以量化变换系数集X变换(使用块变换)并量化.这些系数被重新排序并进行熵编码。
在宏块解码时需要的熵编码系数和边信息(如宏块预测模式,量化步长,描述宏块如何运动补偿的运动矢量等等)组成了压缩的比特流。
它被传输到了网络抽象层(NAL)进行传输或保存。
2.2 编码器(重建路径)为了编码更进一步的宏块,需通过解码宏块量化系数X来重建一帧。
系数X被重新调整(Q-1)并且进行逆变换(T-1)来产生一个不同的宏块Dn’,这与原始的差异宏块Dn不同;它在量化过程中有了损耗,所以D n’是Dn的一个失真版本。
预测宏块P被加到Dn’中来创建一个重建宏块uF’n(原始宏块的一个失真版本)。
为了减少阻断失真的影响使用了一个滤镜,重建参考帧从一系列的宏块F’n中创建。
2.3 解码器解码器从NAL(网络抽象层)接收压缩的比特流。
数据元素被熵解码并且重新排列来产生一个量化系数集X。
它们被重新调整并进行逆转换来生成D n’(与编码器中所示的Dn’相同)。
使用比特流中解码出的头部信息,解码器生成一个预测宏块P,与在编码器中生成的原始预测帧P相同。
P被加到Dn’中来生成uFn’,uF’n经过过滤生成了解码的宏块Fn’。
编码器的重建路径应该从图示和上面的讨论中清除,它实际上是为了确保编码器和解码器使用相同的参考帧来生成预测帧P。
如果不这样做,编码器和解码器中的预测帧P就不会相同,导致编码器和解码器之间存在一个越来越大的误差或是“偏移”。
3.参考资料1 ITU-T Rec. H.264 / ISO/IEC 11496-10, “Advanced Video Coding”, Final Committee Draft, Document JVTE022,September 2002帧内宏块预测1.引言联合视频工作组(JVT)正在定案一个新的自然视频图像编码(压缩)标准。
新标准被称为H.264或称作MPEG-4 Part 10、“高级视频编码(AVS)”。
这篇文档描述了H.264编解码器中宏块帧内编码的方法。
如果一个块或宏块按帧内模式编码,会基于之前已经编码并重构(未过滤)的块生成一个预测宏块。
这个预测块P被从之前已经编码的当前宏块中减去。
对于亮度(luma)采样,P可能为每个4X4子块或16X16宏块产生。
对于每个4X4的亮度块总共有9种可选的预测模式;对于16X16亮度块有4种可供选择的模式;而每个4X4的色度块只有一种预测模式(注:此处当理解成只有一种8X8的色度分块模式?)。
2.4X4亮度块预测模式Figure 1显示在一个QCIF帧中的一个亮度宏块和一个需要进行预测的4X4的亮度块。
该块左边和上边的采样(即像素对应值)已经被编码、重建并且因而能够在编码器和解码器中用来生成预测块。
基于Figure 2中标识为A-M的采样计算出预测块P。
注意在有些情况下,不是所有的采样A-M都在当前切片(即分块)中可用:为了保持切片解码的独立性,只有在当前切片中可用的采样才会用来进行预测。
直流(DC)预测(模式2)根据A-M中的哪些采样可用来修改;其它模式(1-8)或许只能使用在所有预测中用到的采样都可用的情况(除了E,F,G,H 不可用的情况。
这些值可从D中复制)。
Figure 3中的箭头标出了每种模式下预测的方向。
在模式3-8中,预测值根据预测采样A-Q的加权平均来产生。
编码器可能为每个块选择一种预测模式来减小P和被编码块之间的误差。
例:对Figure 1中所示的4X4块使用9种预测模式(0-8)计算。
Figure 4显示了每种预测生成的预测块P。
每种预测模式的绝对误差和(SAE)表明了预测误差的规模。
在这种例子中,与实际当前块匹配最好的是模式7(垂直向左),因为这种模式给出了最小的SAE;经过视觉上的比较可以看出P块与原始的4X4块非常相似。
3. 16X16亮度块预测模式16X16亮度块预测模式是一个上述4X4亮度块预测模式的一种替代方法,整个16X16的亮度块可以被预测。
有四种模式可以使用。
如Figure 5所示:模式0(垂直):从块上部的采样推出(H)。
模式1(水平):从块左侧的采样推出(V)。
模式2(直流):从块上部和左侧的采样的均值推出(H+V)模式3(平面):对块上部和左侧的采样H和V使用一个线性“平面”函数,这在平滑的亮度区域中效果最好。
例:Figure 6 显示了一个左侧和上部采样已经编码的亮度宏块。
预测结果(Figure 7)表明最佳匹配由模式3给出。
帧内16X16模式在分布均匀的图像区域中效果比较好。
4. 8X8色度块预测模式一个宏块的每个8X8的色度分量从之前已编码重构的上部和(或)左侧的色度采样中预测。
色度块的四种预测模式和第3部分中描述(Figure 5所示)的16X16亮度块预测模式非常相似,除了模式号不同:直流(模式0),横向(模式1),垂直(模式2)和平面(模式3)。
相同的预测模式在色度块中也始终适用(色度和亮度的相同预测模式的预测方法相同)。
注意:如果亮度分量中的8X8块被编码成帧内预测模式,色度块也要编码成帧内预测模式。
5.帧内预测模式编码每个4X4块所选择的帧内预测模式必须传递给解码器,这就要求一个大量的位来存储。
然而,相邻4X4块帧内预测模式高度相关。
例如,如果Figure 8中的之前已经编码的4X4块A和B使用模式2,很可能块C(当前编码块)的最佳预测模式也是模式2。
对每个当前块C,编码器和解码器计算出最可能模式(most_probable_mode).如果A和B都使用了4X4帧内预测模式并且都包含在当前切片中,最可能模式就是A和B中模式号最小的预测模式;否则最可能模式设置为2(直流预测)。
编码器给每个4X4块发送标志use_most_probable_mode,如果标志为”1”,参数most_probable_mode被使用。
如果标志为”0”,另一个参数remaining_mode_selector被发送,表明需改变模式。
如果remaining_mode_selector比当前most_probable_mode小,预测模式就设置成remaining_mode_selector; 否则预测模式设置成remaining_mode_selector+1.采用这种方法,remaining_mode_selector只需使用8个值(0到7)来标志当前帧内预测模式(0到8)。
6.参考资料1 ITU-T Rec. H.264 / ISO/IEC 11496-10, “Advanced Video Coding”, Final Committee Draft, Document JVTF100,December 20022 Iain E G Richardson, “H.264 and MPEG-4 Video Compression”, John Wiley & Sons, to be published late2003P片帧间预测1.引言联合视频工作组(JVT)正在定案一个新的自然视频图像编码(压缩)标准。
新标准[1]被称为H.264或称作MPEG-4 Part 10、“高级视频编码(AVS)”。
这篇文档描述了H.264中以P-片来进行帧间预测编码的方法。
帧间预测从一个或多个之前已经编码的视频帧中生成一个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