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机械基础总学时:95适用对象: _____机械加工专业中专二年级学生 __开课学期:第三学期至第四学期二、编写说明(一)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机械加工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让学生联系实践进行理论学习,让学生掌握机械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机械分析能力,为这些专业的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提供一个专业基础知识平台。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知识目标: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熟悉机械传动原理、特点;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结构及标准;掌握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初步具有分析一般机械功能和运动的能力;初步具有使用和维护一般机械的能力;简单了解机械传动及液压传动等内容。
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能基本达到在无老师指导的情况下,能独立分析机械的组成、使用维护、简单机械零件的设计;(2)具有分析常用机构运动特性的能力;(3)初步具有简单设计机械及传动装置的能力;(4)具有应用标准、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5)初步具有把理论计算与结构设计、结构工艺等结合起来解决设计问题的能力具有机械设计实验技能(6)具有对常用机构及通用机构零部件进行维护的能力综合素质:(1)加强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2)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3)培养学生使用工具能力(4)培养学生与人协助的能力(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讲授跨两个学期,分为《基础知识》、《机械传动》、《机械零部件》和《液压、气压传动》四部分。
本课程重点是基础知识模块;掌握机械传动,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是基础知识模块。
《基础知识》的重点章节是第七章、第八章。
难点章节是第七章。
《机械传动》的重点章节是第一章、第二章、第四章、第五章。
难点章节是第五章。
《机械零部件》的重点章节是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
难点章节是第十一章。
《液压、气压传动》的重点章节是第十三章。
难点章节是第十三章。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机械基础》教学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在教学中要多开展实践教学的教学活动。
《机械加工实训》课程标准

《机械加工实训》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类平台课程,其任务是让机械类各专业学生掌握机械加工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培养其行业通用能力提供课程支撑,同时为机械类各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实训6周(180学时),12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钳工和车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机械专业类行业面向与职业面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类课程指导方案》中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行业通用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机械加工基本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课程目标,以及机械专业类技能岗位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初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中涉及的钳工、车工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兼顾职业道德、职业基础知识、安全知识,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机械类专业必备的机械加工基础知识为主线,将钳工、车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所设置的模块和教学单元,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以职业岗位所需机械加工基本技能为参考,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钳工和车工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数控基础加工知识,能完成简单典型零件的加工,初步建立良好的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1.熟悉钳工加工、车工加工的基础知识,具备安全文明生产及常用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能力。
2.掌握钳工加工、车工加工基本操作方法,能正确选用合理的刀具与量具进行各种表面的加工与测量。
3.掌握钳工加工工艺、车工加工工艺知识,能合理制订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典型零件的加工和检测,并达到技术要求。
4.掌握数控编程与加工基本知识,能通过仿真平台(软件)完成典型轴类零件的仿真加工。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专业课课程标准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专业课程标准机械加工技术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组目录一、《AutoCAD教程》课程标准 (3)二、《焊接技能训练》课程标准 (13)三、《钳工技能训练》课程标准 (23)四、《机械制图》课程标准 (30)五、《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标准 (42)六、《数控编程与技能训练》课程标准 (57)七、《CAXA制造工程师》课程标准 (67)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专业课课程标准一、《AutoCAD教程》课程标准适用专业:机械加工技术教学时间:第二学年第一学期计划课时:每周10课时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1.课程概述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械设计与制造类专业重要的专业技术课,主要讲授AutoCAD软件的二维绘图命令。
本课程有很强的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与机械设计、生产有密切的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生产实际,突出应用,加强实训,以培养学生“从生产实际出发”和“面向应用”的观念。
使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1应用AutoCAD软件的二维功能,熟练进行平面工程图设计。
1.2初步应用AutoCAD软件进行机械产品造型、设计能力,能根据任务或客户要求,绘制产品造型图、装配图和零件图。
1.3能够CAD绘制(含零部件测绘)和阅读机械图样,学会标注尺寸,确定技术要求,初步具备中等复杂程度零部件的绘图能力。
1.4使学生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1.5通过后续课程的学习后,能从事专业范围内的设计、CAD制图工作。
2.机械行业对《AutoCAD教程》课程要求近年来,CAD技术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国内生产企业的高度重视,成为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技术手段.尤其在机械制造行业,许多企业将从业人员是否具有计算机绘图能力,是否持有CAD绘图员证,作为录用条件之一.因此,提高机械CAD职业技能考试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考试通过率,符合。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顶岗实习》课程标准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顶岗实习》课程标准(NZZB/K1109-2012)0 概述课程实施为40周,折算教学时量为1008标准学时。
1 课程定位1.1 课程性质与作用顶岗实习作为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完成各项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后,是学生学习期间最后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独立地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与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直接顶岗实习,学用结合,与企业对接,为毕业后直接工作打基础。
其任务是通过考察和实践,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企业、社会、国情、激励学生敬业和创业的精神,从而完成学生从学习岗位到工作岗位的初步过渡,并为毕业后从事相关行业岗位工作奠定坚实的职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严谨、求真、务实、创新”的工程技术思想,增强实践工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
1.2 相关课程前导的主要专业性课程包括工程图样的识读与绘制、机械零件的普通切削加工、机械零件的数控加工、机械零部件的手工制作与拆装、产品加工综合实训等。
2 课程目标2.1 专业能力目标(1)零件图、装配图纸分析能力;(2)零件加工工艺性的分析能力;(3)合理选择刀具、夹具、设计工艺路线和工序能力;(4)专用量夹量的使用能力;(5)熟悉产品性能,掌握设备加工工艺流程;(6)掌握各种加工设备的性能特点、参数及操作技能等;(7)会进行设备的日常保养,能进行设备的简单维护维修;(8)产品装配与调试能力;(9)工艺文件理解能力。
2.2 方法能力目标(1)查阅工量具使用说明书的能力;(2)钳工,普通车床、铣床,数控车床、铣床操作的应急处理方法;(3)零件加工工艺性的分析,工艺文件理解能力;(4)零件的测量、分析返修能力;(5)机床安全操作能力;(6)装配工艺分析能力;2.2 社会能力目标(1)具有严谨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2)具有标准化与规范意识;(3)具有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4)熟悉企业的生产产品和服务对象;(5)企业在生产管理中的经验和技巧;(6)了解企业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现状;(7)语言表达沟通能力;3 课程内容标准3.1 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基于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相关岗位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学生以企业的准员工(或称实习员工)的身份,接受企业与学校的双重管理,在装备制造企业内完成。
机械加工教案制定

机械加工教案是机械加工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明课程目标,规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文件。
机械加工教案的制定是一项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
一、课程目标的制定机械加工教案的制定要确定课程目标,这是整个教学环节的核心。
课程目标可以体现教育和教学的价值观,是教学过程中的目标、方向和标准。
机械加工教学的目标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机械加工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这是机械加工教学的基本目标,学生需要学习各种加工工艺和技术,了解加工器具、数控机床操作等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机械加工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技术,需要学生具备特定的操作技能和实践经验。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机械加工过程中需要学生对问题进行综合性思考和解决,这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基于这些目标,教师可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教案和活动,有助于达到预期目标。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是机械加工教案中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教学知识的组织和安排。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目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内容和教学方法。
1.教学分层次。
机械加工的技术和知识门类繁多,教师需要将难度相同的知识放在同一层次进行教学。
2.教学内容有针对性。
教师要尽量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和工作相结合,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记忆知识。
3.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增加教学效果。
三、活动设计的制定针对机械加工教育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既要综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又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实践性和趣味性。
活动设计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1.活动需要适应课程目标。
教学活动应该紧密围绕机械加工的基本知识和技术,选取适宜的主题和内容。
2.活动需要有针对性。
活动设计应该考虑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以便在活动中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3.活动需要实践性。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专业课课程标准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专业课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是培养高素质机械加工技术人才的专业学科。
本专业旨在让学生掌握机械加工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能够从事机械加工领域工作的专门技术人员。
本课程标准旨在规范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1.理论知识:掌握机械加工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数控加工、专业机械设备操作、工艺知识等。
2.技术技能:掌握机械加工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能够熟练操作各种加工设备进行加工作业。
3.实践应用:能够独立完成机械加工任务,具备解决实际生产中的技术问题的能力。
4.质量管理:具备良好的质量管理意识,能够按照要求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工作。
5.团队合作: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复杂的机械加工项目。
三、课程设置能力培养课程1.工程图学:主要学习机械图学的基本知识和工程制图方法,理解、阅读和绘制机械零件的制图,培养学生对图纸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2.机械材料与热处理:介绍机械材料的分类、性能和选用原则,学习常用热处理工艺和工艺参数的选择与控制。
3.机械制造基础:学习机械工艺基础知识,包括机械加工工艺、装配工艺和检验工艺等,培养学生从事机械制造工作的基本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1.数控加工技术:学习数控加工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熟悉各类数控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掌握数控加工工艺与加工精度控制的方法。
2.机械加工设备与自动化:了解各类机械加工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学习机械加工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掌握机械加工设备的维护和故障排除方法。
3.制造工艺与工程管理:学习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工艺选择、加工方案设计和工艺评定方法,了解工程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工程管理能力。
4.机械加工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机械加工实践活动,包括加工设备操作、加工工艺设计和质量控制等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车削加工技术与技能-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车削加工技术与技能》课一、课程概述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车削加工技术与技能》课程标准1.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车削加工技术与技能课程代码:B0201教学单位:龙里县中等职业学校制定时间:2019年10月31日课程学分:9 课程学时:180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专业代码:051200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先修课程:《机械制图》、《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基础》、《金属加工》后续课程:《铣削加工技术与技能》、《数控车削加工技术与技能》、《数控铣削加工技术与技能》2. 课程概述本门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加工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技能课程,是一门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初级车工工艺与操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相关知识解决车床加工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牢固的基础。
本课程主要学习阶梯轴、孔类零件、锥体零件、螺纹及蜗杆、细长轴和薄璧零件、矩形和非整圆孔零件、成形面、偏心件的加工方法及车床设备维护、保养的知识。
使学生掌握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掌握常用刀具的选择及刃磨方法,掌握车削加工中的常用计算,掌握切削用量及定位基准的选择方法,掌握车床通用夹具的结构原理和安装方法,了解本专业的新工艺、新技术及提高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途径,具备操作车床加工的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养成安全操作、文明生产的职业习惯。
二、本课程的能力标准(选自专业计划的能力表)合格完成本课程学习后,学生应当具有以下知识目标、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1.素质目标(1).具有吃苦耐劳的职业素养,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2).培养文明生产、安全生产、节约生产,保护好环境的意识;(3).团队合作精神,与小组成员协作、沟通能力。
2. 知识目标(1).熟悉车床C6136A型的应用范围,主要部件及功能、传动过程等;(2).了解车刀的种类、结构特点、用途;(3).了解切削液的种类、特点、作用;(4).掌握常用的工、夹、量具的作用;(5).掌握生产的具体要求,刃磨刀具的注意事项,做到安全文明生产。
40.《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装配及装配精度的含义; 装配精度与零件精度的关系; 装配尺寸链建立和求解; 装配方法及其选择
学时
12 10 8 10 8
序号
8
9 10
项目/章节
先进制造技术简 介
车床精度检测实 验
夹具的拆装实验
课程内容
知识点
能力要求
1.了解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
2.了解成组工艺过程的制订方法;
3.了解 CAPP 的基本原理; 4.了解组合夹具的特点及使用范围,对各 种组合夹具元件有所认识,能初步进行组 合夹具的组装。 5.应力盘超精加工、磁流变超精加工技术 简介; 6.激光加工技术,电火花加工技术, 7.快速成形技术,分子搬迁和分子堆积技 术。
(6)培养学生能正确编制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能力; (7)培养学生对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及实施的能力; (8)培养学生对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夹具合理调整的能力; (9)培养学生零件的检验能力; (10)培养学生熟悉机械零件图绘制的国标,并会绘制零件毛坯图和产品装配图的能力; (11)培养学生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设计说明书等文件的能力。 (12)培养学生机械零件和组件的装配能力; (13)培养学生机械装配基准的确定方法的能力; (14)培养学生制定装配工艺方法和技术要求的能力。 3.素质目标 (1)通过分组完成项目任务,养成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学生沟通交流,自学的素质; (2)通过讨论、答辩、汇报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表达与沟通素质; (3)养成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知识迁移素质; (4)通过后续的课程设计中撰写设计说明书,养成学生较强的书面表达素质和快速阅读 素质。
法;
机床静态精度的检测方法;
了解车床静态精度与车床加工零件的精度
之间的关பைடு நூலக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工程图样的识读与绘制》课程标准 (1)
2、《机械零部件的手工制作与拆装》课程标准 (9)
3、《机械零件的普通切削加工》课程标准 (16)
4、《机械零件的数控加工》课程标准 (23)
5、《机械基础》课程标准………………………………………………………………30
6、《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36)
7、《产品加工综合实训》课程标准 (42)
8、《电工基础》课程标准………………………………………………………………48
《工程图样的识读与绘制》课程
(NZZB/K1101-2013)
一、概述
本课程是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必修课。
1、课程类别:专业基本能力课程
2、适用专业:本标准适用于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工程图样的识读与绘制》课程的开发、建设和实施。
3、学时:建议课程实施时量为128学时。
4、建议开课学期: 第一、二、三学期。
二、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关于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专业基本能力课程,是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学生从学习文化基础课转向专业课学习的奠基石。
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读图、绘图,运用各种作图手段来构思、分析和表达工程问题的能力,在专业学习中起到夯实基础的作用。
2、相关课程
本课程以初中所学的立体几何知识基础为前导,直接相关的后续课程包括机械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等课程,间接后续课程包括机械零部件的手工制作与装配、机械零件的普通切削加工、机械零件的数控加工等专业课程。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绘图和手工实际绘图的技能。
1、专业能力目标
(1)掌握《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中图纸图幅、字体、图线、比例、尺寸标注等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