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术式
不同术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70效:治疗2—3个疗程,心悸、乏力、多汗、气短等临床表现基本消失,心电图明显改善,心肌酶明显降低;无效:治疗3个疗程后。
心悸、乏力、多汗、气短等临床表现无改变,心电图无改变,心肌酶下降不明显。
1.4统计学方法:两组疗效比较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处理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两组患儿疗效比较:见表l。
表l两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疗效比较[例(%)]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2.2两组患儿时效比较:有效平均时间治疗组(10.44-1.7)d,对照组(14.5±2.1)d;显效平均时间治疗组(19±6)d,对照组(26±6)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包括发病初期病毒对心肌细胞的直接损伤及病情进展过程中病毒诱发的体液和细胞介导免疫损伤,以急性期与慢性期显著一』,免疫细胞释放大煞自由基加重心肌损伤。
引起心肌细胞变性、坏死,间质炎性细胞及纤维素渗出,也可引起心内膜、心包及其他脏器的炎性病变,同时心肌因缺血低氧生成较多氧自由基,使细胞膜、心肌细胞哑结构及线粒体功能受损,加之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 D)下降,进一步加莺心肌能量代谢障碍,造成心肌损伤。
临床多见于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新生儿发病者也有报道,临床表现取决于病变的广泛程度,轻重不一,轻者无症状或症状轻微,重者可于数小时内死亡。
左卡尼汀(L—C N)是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化合物p1,能转移长链脂肪酸通过线粒体内膜进入线粒体基质并促其氧化,为心肌细胞活动提供能餐,修复受损细胞,是心肌细胞最荸要的能量来源。
缺血、缺氧时,A TP水平下降,细胞膜和亚细胞膜通透性升高,游离卡尼汀因大量消耗而降低,堆积的脂酰辅酶A 可致膜结构改变,导致细胞死亡。
足量的游离左卡尼汀可使堆积的脂酰辅酶A进入线粒体内,减少其对腺嘌呤核苷酸转位酶的抑制,使氧化磷酸化得以顺利进行,能量产生增加提高组织器官的供能,减轻动脉及周围血管阻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改善心肌缺血,增强心肌对缺氧、低氧的耐受性,改善心功能,减轻心肌再灌注期损伤,参与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一1,同时缓解氧化应激,减少脂质过氧化,减少自由基产生,并町清除自由基,提高心肌细胞抗氧化能力,维护心肌细胞膜的稳定性,使受损心肌细胞免受破坏,保证心肌细胞正常生理功能,还能使患者血浆中丙二醛水平下降,SO D水平回升,心肌细胞抗氧化能力提高。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分析

文 章 编 号 : O 8 5 7 ( 0 7 0 ~O 4 —0 10— 5220)4 23 3
老年股骨粗 隆问骨折手术治疗 分析
唐 新 文 王 俊 鸿 陈 定 启 。 王 福 剑 , , ,
便, 增加了社会负担。 长期卧床带来的肺部、 泌尿系感染及褥
轻微的体力劳动 , 如能散步、 操持家务等, 说明有一定的代偿
功能.) b血压小于 109 m gc无严重心律失常;) 个 6/0m H ;) d3
月无心肌梗死发生, 个月内无心功能衰竭;) 6 e屏气试验大于 等于 3 , 0 吹蜡距离大于 5 m, S 0c 必要时做肺功能测定; 空 f ) 腹血糖在 80 m l . o/ m L以下 ;) 个月内无脑出血史;) g6 h 尿量 大于 1 /g h B N小于 80m o L Sr 0 mL k ・ ,U 0 m l ,c 在正常范围 /
中 图分 类 号 : 8 . 2 R6 3 4 文 献 标 识 码 : B
采用 D HS、 端 钢 板 、 F 三 种 骨 PN
内 固 定 治 疗 股 骨 粗 隆 间 骨 折 。 果 用 D 结 HS治 疗 4 2例 , 端 钢板 治 疗 1 骨 4例 , F 治 疗 3 PN 3例 。 后 随 访 8 2 个 月 , 术 ~ 1 老年 股 骨 粗 隆 间 骨 折 应 该 尽 早 手 术 治 疗 , 依 据 骨 折 类 型 、 院 条件 、 师熟 练 术 式 选 择 内 固定 物 , 能 取 得 满 意疗 效 。 医 医 均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最常见的髋部骨折之一 , 好发于 老年人, 有资料统计其发病率较股骨颈骨折晚 5 岁l , ~6 j 占 全部骨折的 3  ̄4/ 。由于股骨粗隆部血运丰富, / 0 0 骨折后极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整体护理干预-精选文档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整体护理干预在临床治疗中,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患者常见的一种骨折病症,在进行老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方式与内固定手术治疗方式相比,更有利于患者早期进行下地负重行走,并且手术治疗后并发症相对较少,有利于老年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治疗应用的作用优势相对比较突出。
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的护理干预,对于患者康复出院以及骨关节功能恢复具有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7月至2012年8月某医院收治的38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对其病例资料以及治疗、护理方法与效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
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在70岁至85岁之间,平均年龄约为75岁。
在对于患者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检查与诊断中显示,其中,35例患者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在日常生活中导致的,3例患者的骨折病症是由于车祸造成的,在对于骨折患者的病情类型划分中,按照Evans分型方法,32例患者的骨折病症属于Ⅲ型,6例患者骨折病症属于Ⅳ型。
另外,在对于患者病例资料进行筛选中,主要按照以下标准进行资料选取。
首先,患者年龄在70岁及以上;其次,患者骨折病症发生前髋关节能够负重行走,并且没有明显的疼痛;再次,骨折发生后有明显的移位,并且属于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最后,患者骨折类型按照Evans分型在Ⅲ型及以上。
此外,在X 射线检查中显示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的上述病症特征患者。
1.2 护理方法对于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护理实施中,主要分为的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两个阶段。
1.2.1 术前护理首先,对于患者进行术前护理中,其护理内容主要包括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前的心理干预和护理方案确定两相内容。
其中,对于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的心理护理,主要是由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年龄相对比较大,因此,手术前患者及其家属难免会存在有较多的顾虑,这对于手术的正常进行和实施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影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在手术前充分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手术方法以及效果、手术前后注意事项等的耐心讲解和介绍。
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的选择

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的选择
第16页
前背人景研资究料
髓内固定相比髓外固定并发症都稍高, 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Henry Wynn Jones,Philip Johnston,Martyn Parker.Are short femoral nails superior to the sliding hip screw 股骨粗隆间骨?折手A术治m疗的e选择ta-analysis of 24 studies involving 3,279 第17页
第29页
结论
➢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选取髓外固定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髓内固定
➢在年纪无差异情况下 ➢ 髓外、髓内固定出血少, 引流少, Harris功效评分 高 ➢ 假体置换手术时间长, 出血少, 输血多, 住院费用高, 死亡率高, 唯一优势是术后下地时间早, 但却未能对应 降低死亡率与并发症, 改进预后。
出血多
P=0.001 术中出血多
P=0.006 引流多
住院长 P=0.023 下地晚 P=0.002
Harris评分 P=0.841 加权年纪后 P=0.207
第21页
前背人景研资究料
结论: 髓内固定系统对于稳定型股骨粗隆间 骨折是不推荐使用,对于不稳定型股骨粗 隆间骨折相比髓外固定也无显著优势,但 对于反斜型骨折以及横行骨折髓内固定相 比髓外固定可能有一定优势。但这些结论 尚需要大规模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验证。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临床医学DOI:10.16662/ki.1674-0742.2023.06.046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朱丰田,徐进湖北省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骨创伤外科,湖北咸宁437000[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
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1—9月湖北省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20例,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
观察组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内固定,对照组应用动力髋螺钉治疗。
记录比较两组治疗前以及治疗1、3、6个月时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并统计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治疗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1、3、6个月时,观察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927、6.439、4.370,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手术、住院、锻炼、骨折愈合时间及切口长度、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67% vs 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4,P<0.05)。
结论 PFNA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中的效果优于动力髋螺钉,损伤小,安全性高,建议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股骨粗隆间骨折;髋关节功能;并发症;老年[中图分类号]R81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23)02(c)-0046-05Efficacy of Different Surgical Methods in the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ZHU Fengtian, XU Jin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Xianning, Xianning, Hubei Province, 437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urgical methods on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Methods 120 elderly patients with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admitted to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Xianning City, Hubei Province from January to September 2019 were conveniently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using a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roximal femoral nail fixation (PFNA),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dynamic hip screws. Recorded and compared the Harris scores of the hip joi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and at 1 months, 3 months, and 6 months of treatment, and calculated the fracture healing time, treatment status, 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t 1 months, 3 months , and 6 months of treatment, the Harris score of the hip joi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6.927, 6.439, 4.370,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showed better surgical, hospitalization, ex‐ercise, fracture healing time, incision length, and bleeding volume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1.67% vs 13.33%),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4.324, P<0.05). Conclusion PFNA is more effective than dynamic hip screws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of the femur, with minimal damage and high safety. It is recommended to promote clinical use.[Key words]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Hip joint function; Complications; Elderly[作者简介] 朱丰田(1970-),男,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骨创伤外科。
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进展

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进展发表时间:2014-08-22T16:35:14.54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9期供稿作者:蒙向铖覃小武韦东李林峰[导读] 股骨粗隆间骨折易发生于在老年人群体,部位在股骨颈基底以远与小转子下5厘米水平间的区域内。
蒙向铖覃小武韦东李林峰 (柳江县人民医院骨科广西柳州 545100) 【摘要】股骨粗隆间骨折易发生于在老年人群体,部位在股骨颈基底以远与小转子下5厘米水平间的区域内,选择所需要进行的手术方法要考虑患者的年龄、骨折的类型和术前骨质疏松的情况等综合因素,特别对于老年患者来说,身体的退行性改变,加之患有的各类疾病,卧床期间出现的并发症,对手术治疗后出现较高的病死率都有影响。
临床中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很多,特别是手术方法。
现将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进展【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9-0360-02 1 外固定支架首先,此方法适用于高龄的、不能承受手术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病人。
此方法适用于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疾病的老年患者[1]。
支架设备不会影响甚至破坏骨折端的血运情况,对骨折断端的挤压有好处,但是同时也会出现针体的松动、不稳固,针体的退出,针道的感染,体外随身携带不便利,关节的僵硬或内翻畸形,甚至肢体短缩变形等情况的发生。
外固定支架设备通常使用单臂型、单边三连杆组件型、斜形、组合式外固定支架。
2 多钉类多钉包括斯氏针、空心钛合金螺钉和各种螺钉。
此类方法应用于年纪大、不能耐受手术的老年患者。
优点是操作简单、手术创口小。
缺点是其固定的强度小,容易发生钉体退出,甚至是髋关节的内翻畸形。
有报道称[2],空心钛合金螺钉的治疗效果优于斯氏针,表现为原位愈合率高而髋内翻发生率低。
3 钉板类3.1 动力髋螺钉动力髋螺钉,即DHS,该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包括股骨头颈的拉力螺钉、套筒钢板、加压螺钉,三者连接后,使骨折处获得动力性加压作用。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比较

2012年第13期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比较王汉*中图分类号:R683.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3-0015-02*天津市宁河县医院(301500)2012年3月22日收稿关键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手术院前急救由于救护车中没有配备呼吸机,很多危重患者在转运途中发生呼吸衰竭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而丧失了进一步治疗的机会,也引发了一些医疗纠风。
实践证明在基层急诊科院前“120”急救及转送急危重患者过程中应用便携式呼吸机机械通气显得非常重要,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1]蔡柏蔷.呼吸内科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院大学联合出版社,2000.198.[2]韦联星,谢建国,仇毅洲,等.紧急气管插管120例临床体会[J].广西医学,2002,24(9):1442-1444.[3]邵孝鉷.现代急诊医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28.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股骨颈基底部至小粗隆水平的骨折,老年人多发,近些年随着人口老龄化,发病率逐年上升。
既往观念多采用保守治疗,但由于需长期卧床,容易导致各种并发症发生,目前已较多采取手术治疗,使患者早期下床,功能锻炼,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发生[1]。
目前临床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内固定方法很多,现笔者对目前存在的内固定方法作如下综述。
1空心加压螺钉多枚空心钉固定抗压、抗弯、抗旋转能力强,固定效果好。
多采用小切口,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
克服了既往多枚斯氏针固定松动、对骨折断端无加压作用等缺点。
但常因老年患者骨质疏松,出现螺钉松动、髋内翻畸形等发生,术后需辅以外固定治疗。
适用于无法耐受长时间骨牵引及较大手术治疗患者。
尤其适用于内侧骨皮质完整的Evans I 、Ⅱ型骨折。
对于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等需较为坚强内固定者不适用[2]。
2偏心髓外固定2.1DHS 内固定:是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公认的具有代表性的的内固定系统[3]。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的选择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的选择发表时间:2016-11-23T15:02:30.51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8月第15期作者:杨树明凌长华陈开军周树阳[导读] 运用锁定钢板+空心锁定钉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满意。
天长市中医院骨科安徽天长 239300【摘要】目的研究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及疗效。
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研究的方式对5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治疗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展开分析比较,以寻求最佳临床手术治疗方式。
结果三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以、住院时间以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的比较F=23.35、35.34、9.92、10.14,手术前后三组患者组间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t=13.3387、14.3438、18.6219;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运用锁定钢板+空心锁定钉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满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老年患者;临床效果【Abstract 】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mode selection and curative effect.Methods adopt the method of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50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with different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s of surgical treatment on analysis and comparison,to seek the best clinical surgical treatment.Results three groups of patients in operation time,blood loss,hospital stay,and the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hip joint function score F = 23.35,35.34,9.92,35.34,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of hip joint function score comparison between t = 13.3387,14.3438,18.6219;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 0.05.Conclusion by locking plate + hollow locking nail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effect is satisfied,shorter operation time,blood loss,low recovery of hip function is good,has the high value of clinical use.【Key words 】 the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urgical treatment;Elderly patients;Clinical effect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骨科常见的多发病症,在青年人群中多由直接或间接的暴力创伤造成;在老年人群中主要是因为低能量损伤造成,如跌倒、摔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