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材料习题答案
高分子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重复单元:重复组成高分子结构的最小结构单元叫重复单元结构单元:在大分子链中出现的以单体结构为基础的原子团叫结构单元玻璃态:低温时,高分子整条链和链段都不能运动,只有小尺寸运动单元变化,处于“冻结”状态,相应的力学状态称为玻璃态高弹态:高分子在外力作用下,分子链由卷曲构象变为伸展构象发生很大的形变,一旦除去外力,又逐步恢复形变,相应的力学状态称高弹态玻璃化转变温度:聚合物高分子链段运动的“冻结”或“解冻”时所对应的转变温度叫玻璃化转变温度二.填空题1.高分子的溶解是一个缓慢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溶胀和溶解。
2.聚合物由高弹态转变为粘流态时的温度称为粘流温度,以 Tf 表示。
这种处于流体状态的聚合物称为粘流体。
3.高分子的热一形变曲线图中,分为五个区,分别为玻璃态、玻璃化转变区、高弹态、粘流转变区、粘流态。
4.与小分子相比,高分子的分子量有以下两个特点:相对分子量大和多分散性。
三.选择题1.聚合物溶解必要条件是( A )A 、吉布斯自由能变化(△ Gm)小于零。
B 、吉布斯自由能变化(△ Gm )大于零。
C 、吉布斯自由能变化(△ Gm )等于。
D 、以上均不正确。
2.判断高分子材料溶解度及相容性应遵循一定原则,下列不正确的是( C )A 、溶度参数相近原则。
B 、极性相似相溶原则。
C 、聚合度大小原则。
D 、溶剂化原则。
3.分子量分布的测定法为( B )A 、气相色谱法B 、凝胶色谱法C 、X 一衍射D 、原子吸收光谱4.高分子聚合物的分子是是不均一的,这种分子量的不均一性称为( A )A 、多分散性B 、溶散性C 、触变性D 、高通量性下列表示玻璃化转变温度正确的是( C )A 、Tc maxB 、TmC 、TgD 、Tf5.分子量分布的测定法为( C )A、气相色谱法 C、高效液相色谱法B、凝胶色谱法 D、原子吸收光谱四.判断题1.晶态聚合物的溶解要比非晶态聚合物困难。
(对)2.分子量相同的同种化学类型聚合物,支化的比线型的更易溶解。
《高分子材料》课后习题参考

1绪论Q1.总结高分子材料(塑料和橡胶)在发展过程中的标志性事件:(1)最早被应用的塑料(2)第一种人工合成树脂(3)是谁最早提出了高分子的概念(4)HDPE和PP的合成方法是谁发明的(5)是什么发现导致了近现代意义橡胶工业的诞生?1.(1)19世纪中叶,以天然纤维素为原料,经硝酸硝化樟脑丸增塑,制得了赛璐珞塑料,被用来制作台球。
(2)1907年比利时人雷奥·比克兰德应用苯酚和甲醛制备了第一种人工合成树脂—酚醛树脂(PF),俗称电木。
(3)1920年,德国化学家Dr.Herman.Staudinger首先提出了高分子的概念(4)1953年,德国K.Ziegler以TiCl4-Al(C2H5)3做引发剂,在60~90℃,0.2~1.5MPa条件下,合成了HDPE;1954年,意大利G.Natta以TiCl3-AlEt3做引发剂,合成了等规聚丙烯。
两人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5)1839年美国人Goodyear发明了橡胶的硫化,1826年英国人汉考克发明了双辊开炼机,这两项发明使橡胶的应用得到了突破性的进展,奠定了现代橡胶加工业的基础。
Q2.树脂、通用塑料、工程塑料的定义。
化工辞典中的树脂定义: 为半固态、固态或假固态的不定型有机物质, 一般是高分子物质, 透明或不透明。
无固定熔点, 有软化点和熔融范围, 在应力作用下有流动趋向。
受热、变软并渐渐熔化, 熔化时发粘, 不导电, 大多不溶于水, 可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乙醚等, 根据来源可分成天然树脂、合成树脂、人造树脂, 根据受热后的饿性能变化可分成热定型树脂、热固性树脂, 此外还可根据溶解度分成水溶性树脂、醇溶性树脂、油溶性树脂。
通用塑料: 按塑料的使用范围和用途分类, 具有产量大、用途广、价格低、性能一般的特点, 主要用于非结构材料。
常见的有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
工程塑料: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 能够经受较宽的温度变化范围和较苛刻的环境条件, 并在此条件下长时间使用的塑料, 可作为结构材料。
材料化学-第四章高分子材料化学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高分子材料化学习题:1、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有哪些测试方法?分别适用于何种聚合物分子,获得的相对分子质量有何不同?(10分)答:测定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渗透压、光散射、粘度法、超离心法、沉淀法和凝胶色谱法等。
这些方法中,有些方法偏向于较大的聚合物分子,有的方法偏向于较小的聚合物分子。
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实际是指它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1)数均相对分子质量( Mn ) 采用冰点降低、沸点升高、渗透压和蒸气压降低等方法测定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即总质量除以样品中所含的分子数。
(2)质均相对分子质量( Mω) 采用光散射等方法测定质均相对分子质量。
(3)粘均相对分子质量( Mη) 采用粘度法测定粘均相对分子质量。
2、详述高分子聚合物的分类及各自的特征并举例。
(20分)答:高分子化合物常以形状、合成方法、热行为、分子结构及使用性能进行分类。
1、按高聚物的热行为分类(1) 热固性高聚物高聚物受热变成永久固定形状的高聚物(有些不需加热)。
不可再熔融或再成型。
结构:加热时,线型高聚物链之间形成永久的交联,产生不可再流动的坚硬体型结构,继续加热、加压只能造成链的断裂,引起性质的严重破坏。
利用这一特性,热固性高聚物可作耐热的结构材料。
典型的热固性高聚物有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有机硅树脂、聚氨酯等。
(2) 热塑性高聚物熔融状态下使它成型(塑化),冷却后定型,但是可以再加热又形成一个新的形状,可以多次重复加工。
结构:没有大分子链的严重断裂,其性质也不发生显著变化,称为热塑性高聚物。
根据这一特性,可以用热塑性高聚物碎屑进行再生和再加工。
聚乙烯、聚氯乙烯、ABS树脂、聚酰胺等都属于热塑性高聚物。
2、按高聚物的分子结构分类(1) 碳链高聚物大分子主链完全由碳原于组成,绝大部分烯类聚合物属于这一类。
如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丁二烯等。
(2) 杂链高聚物大分子主链中除碳原子外,还有氧、氮、硫等杂原子。
如聚醚、聚酯、聚硫橡胶等。
高分子材料课后习题答案

高分子材料课后习题答案【篇一: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后习题答案】通过何种物料运动和混合操作来实现?答:?非分散混合在混合中仅增加离子在混合物中空间分布均匀性而不减小粒子初始尺寸的过程称为非分散混合或简单混合。
这种混合的运动基本形式是通过对流来实现的,可以通过包括塞形流动和不需要物料连续变形的简单体积排列和置换来达到。
分散混合是指在混合过程中发生粒子尺寸减小到极限值,同时增加相界面和提高混合物组分均匀性的混合过程。
分散混合主要是靠剪切应力和拉伸应力作用实现的。
分散混合的目的是把少数组分的固体颗粒和液相滴分散开来,成为最终粒子或允许的更小颗粒或滴,并均匀地分散到多组分中,这就涉及少组分在变形粘性流体中的破裂为题,这是靠强迫混合物通过窄间隙而形成的高剪切区来完成的。
2、在热固性塑料模压成型中,提高压力应相应地降低还是升高模压压力才对模压成型工艺有利?为什么?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模温升高,物料流动性提高,模压压力可降低,但模温提高也会使塑料的交联反应速率加速,从而导致熔融物料的粘度迅速增高,反而需要更高的模压压力。
3、热固性塑料模压成型中物料的预热温度对模压压力有何影响?为什么?答:对塑料进行预热可以提高流动性,降低模压压力,但如果预热温度过高或预热时间过长会使塑料在预热过程中有部分固化,会抵消预热增大流动性效果,模压是需更高的压力来保证物料充满型腔。
1、什么是聚合物的结晶取向?它们有何不同?研究结晶和取向对高分子材料加工有何实际影响?答:结晶是聚合物分子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的过程,而取向是取向单元在外力作用下择优排列的过程,取向单元可以是:基团、链段、分子链、晶粒、晶片或变形的球晶等。
结晶是材料自身的性质,只发生在分子、原子、离子这些基础的单元上,取向的产生是外力作用的结果,取向单元也更多样。
结晶可以影响材料的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冲击强度、耐热性、耐候性、吸水性、透明性、透气性、成型收缩性等物性。
(完整版)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后习题答案

1、什么是“非分散混合”,什么是“分散混合”,两者各主要通过何种物料运动和混合操作来实现?答:①非分散混合在混合中仅增加离子在混合物中空间分布均匀性而不减小粒子初始尺寸的过程称为非分散混合或简单混合。
这种混合的运动基本形式是通过对流来实现的,可以通过包括塞形流动和不需要物料连续变形的简单体积排列和置换来达到。
②分散混合是指在混合过程中发生粒子尺寸减小到极限值,同时增加相界面和提高混合物组分均匀性的混合过程。
分散混合主要是靠剪切应力和拉伸应力作用实现的。
分散混合的目的是把少数组分的固体颗粒和液相滴分散开来,成为最终粒子或允许的更小颗粒或滴,并均匀地分散到多组分中,这就涉及少组分在变形粘性流体中的破裂为题,这是靠强迫混合物通过窄间隙而形成的高剪切区来完成的。
2、在热固性塑料模压成型中,提高压力应相应地降低还是升高模压压力才对模压成型工艺有利?为什么?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模温升高,物料流动性提高,模压压力可降低,但模温提高也会使塑料的交联反应速率加速,从而导致熔融物料的粘度迅速增高,反而需要更高的模压压力。
3、热固性塑料模压成型中物料的预热温度对模压压力有何影响?为什么?答:对塑料进行预热可以提高流动性,降低模压压力,但如果预热温度过高或预热时间过长会使塑料在预热过程中有部分固化,会抵消预热增大流动性效果,模压是需更高的压力来保证物料充满型腔。
1、什么是聚合物的结晶取向?它们有何不同?研究结晶和取向对高分子材料加工有何实际影响?答:结晶是聚合物分子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的过程,而取向是取向单元在外力作用下择优排列的过程,取向单元可以是:基团、链段、分子链、晶粒、晶片或变形的球晶等。
结晶是材料自身的性质,只发生在分子、原子、离子这些基础的单元上,取向的产生是外力作用的结果,取向单元也更多样。
结晶可以影响材料的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冲击强度、耐热性、耐候性、吸水性、透明性、透气性、成型收缩性等物性。
取向后的聚合物,在取向方向和垂直于取向方向上性能差异特别显著。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习题参考答案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习题参考答案(1~5章)绪论1、高分子材料可应用于哪些方面? 有哪些特点, 答:高分子材料可应用于如下各个方面:结构材料:机械零部件、机电壳体、轴承……电器材料:电缆、绝缘版、电器零件、家用电器、通讯器材…… 建筑材料:贴面板、地贴、塑料门窗、上下水管…… 包装材料:各种瓶罐、桶、塑料袋、薄膜、绳、带、泡沫塑料…… 日用制品:家具、餐具、玩具、文具、办公用品、体育用品及器材……交通运输:道路交通设施、车辆、船舶部件……医疗器械:医疗器具、药品包装、医药附件、人造器官…… 航天航空:飞机、火箭、飞船、卫星零部件……军用器械:武器装备、军事淹体、防护器材…… 交通运输:道路交通设施、车辆、船舶部件……医疗器械:医疗器具、药品包装、医药附件、人造器官…… 航天航空:飞机、火箭、飞船、卫星零部件……军用器械:武器装备、军事淹体、防护器材…… 化纤类:布、线、服装、……高分子材料具有如下特点:优点: a.原料价格低廉; b.加工成本低; c.重量轻; d.耐腐蚀;e.造型容易;f.保温性能优良;g.电绝缘性好。
缺点: a.精度差; b.耐热性差; c.易燃烧; d.强度差; e.耐溶剂性差; f.易老化2、塑料制品生产的完整工序有哪五步组成,答:成型加工完整工序共五个1.成型前准备:原料准备:筛选,干燥,配制,混合 ?2.成型:赋预聚合物一定型样 ?3.机械加工:车,削,刨,铣等。
?4.修饰:美化制品。
?5.装配: 粘合,焊接,机械连接等。
?说明:a 并不是所有制品的加工都要完整地完成此5个工序b 五个次序不能颠倒3、学习本课程的重点是什么,答:本课程的重点是:高分子材料方面:应掌握高分子材料定义,高分子材料工程特征,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品的制备方法,高分子材料的组成,添加剂的作用、机理、品种及其选择,高分子材料配方设计原则,配方分析,影响高分子材料性能的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
成型加工方面:应掌握高分子材料制品各种成型方法,成型加工过程,成型工艺特点,成型工艺的适应性,成型工艺流程,成型设备结构及作用原理,成型工艺条件及其控制,成型工艺在橡胶、塑料、纤维加工中的共性和特殊性。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课后习题:高分子材料(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分子材料必备知识基础练1.下列物质不属于功能高分子材料的是()A.高分子分离膜B.液晶高分子材料C.生物高分子材料D.光导纤维,高分子分离膜、液晶高分子材料、生物高分子材料都是功能高分子材料。
2.关于高分子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有机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线型结构,可溶于适当的溶剂(如氯仿)B.酚醛树脂为热固性塑料,受热变软,熔化C.聚乙烯为热塑性塑料,受热变软,熔化D.硫化橡胶为网状结构,不能溶于一般溶剂,不能加热熔融。
3.下列有关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高吸水性树脂主要用于干旱地区抗旱保水、改造土壤等B.离子交换树脂主要用于分离和提纯物质C.医用高分子材料可用于制造医用器械和人造器官D.聚乙炔膜可用于分离工业废水和海水的淡化,主要用于制造电子器件。
4.聚碳酸酯()的透光率良好,它可制作车、船、飞机的挡风玻璃,以及眼镜片、光盘、唱片等。
它可由绿色化学原料X()与另一原料Y反应制得,同时生成甲醇。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Y的分子结构中有2个酚羟基B.Y的分子式为C15H18O2C.甲醇的核磁共振氢谱有2组吸收峰D.X的同分异构体中能与NaHCO3溶液反应产生气体的有4种解析Y是,分子结构中有2个酚羟基,故A正确;Y是,分子式为C15H16O2,故B错误;甲醇CH3OH分子中有2种等效氢原子,所以核磁共振氢谱有2组吸收峰,故C正确;能与NaHCO3溶液反应产生气体,说明分子中含有羧基,的同分异构体中能与NaHCO3溶液反应产生气体的有HOCH2CH2COOH、CH3CH(OH)COOH、CH3OCH2COOH、CH3CH2OCOOH,共4种,故D正确。
5.用高分子塑料骨钉取代钛合金骨钉是医学上的一项新技术,这种塑料骨钉不仅具有相当大的强度,而且可在人体内水解,使骨科病人免遭拔钉的痛苦。
合成这种塑料骨钉的原料能与强碱溶液反应,也能在浓硫酸条件下形成环酯,则合成这种塑料骨钉的原料是()A.CH2CH—CH2ClB.CH2CH—COOHC.CH3—CH(OH)—COOHD.H2N—CH2—COOH,则应有羧基或酚羟基等;能形成环酯,则分子中同时含有—OH和—COOH。
《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复习资料习题答案

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第一章绪论1.材料的四要素是什么?答:材料的四要素是:材料的制备(加工)、材料的结构、材料的性能和材料的使用性能。
2.什么是工程塑料?区分“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
答:按用途和性能分,又可将塑料分为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
工程塑料是指拉伸强度大于50MPa,冲击强度大于6kJ/m2,长期耐热温度超过100℃的、刚性好、蠕变小、自润滑、电绝缘、耐腐蚀性优良等的、可替代金属用作结构件的塑料。
但这种分类并不十分严格,随着通用塑料工程化(亦称优质化)技术的进展,通过改性或合金化的通用塑料,已可在某些应用领域替代工程塑料。
热塑性塑料一般是线型高分子,在溶剂可溶,受热软化、熔融、可塑制成一定形状,冷却后固化定型;当再次受热,仍可软化、熔融,反复多次加工。
热固性塑料一般由线型分子变为体型分子,在溶剂中不能溶解,未成型前受热软化、熔融,可塑制成一定形状,在热或固化剂作用下,一次硬化成型;一当成型后,再次受热不熔融,达到一定温度分解破坏,不能反复加工。
3.与其它材料相比,高分子材料具有那些特征(以塑料为例)?答:与其他材料相比,高分子材料有以下特性(以塑料为例)。
(1)质轻。
(2)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较低,韧性较优良。
(3)传热系数小,可用作优良的绝热材料。
(4)电气绝缘性优良。
(5)成型加工性优良。
(6)减震、消音性能良好。
(7)某些塑料具有优良的减磨、耐磨和自润滑性能。
(8)耐腐蚀性能优良。
(9)透光性良好可作透明或半透明材料。
(10)着色性良好。
(11)可赋予各种特殊的功能如透气性、难燃性、粘结性、离子交换性、生物降解性以及光、热、电、磁等各种特殊性能。
(12)使用过程中易产生蠕变、疲劳、冷流、结晶等现象,长期使用性能较差。
(13)热膨胀系数大。
(14)耐热性(熔点、玻璃化转变温度)较低,使用温度不高。
(15)易燃烧。
4.获取高分子的手段有那些?答:高分子化合物的制造:获取高分子化合物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种;聚合反应、利用高分子反向和复合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分子材料习题(答案):1、何谓重复单元、结构单元、单体和聚合度?答:聚合物中化学组成相同的最小单位称为重复单元。
构成高分子链并决定高分子结构以一定方式连接起来的原子组合称为结构单元。
能形成高分子化合物中结构单元的低分子化合物称为单体。
高分子链中重复单元的重复次数称为聚合度。
2、什么叫等规(全同立构)、间规(间同立构)和无规聚合物?试举例说明。
答:聚合物分子链由相同构型链节(R 、S 或l-构型、d-构型)连接而成的聚合物称为等规(或称全同立构)聚合物。
聚合物分子链由R 、S 链节交替联接而成的聚合物称间规或称间同立构聚合物。
聚合物分子链中R 和S 呈无规排列的聚合物称无规聚合物。
以聚丙烯为例3、 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有几种表示方法,写出其数学表达式。
答:(1) 数均分子量n Mi i ii i i i i n M N M W W N M N M ∑=∑∑=∑∑=~/ (2) 重均分子量w Mi i ii i i i i i w M W M N M N W M W M ∑=∑∑=∑∑=~2以上两式中N i 、W i 、M i 分别代表体系中i 聚体的分子数、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ΣN i 、CH 2C CH 3CH 2C CH 3CH 2C CH 3CH 2C CH 3****等规聚丙烯(手性碳原子构型相同)CH 2C CH 3CH 2C H 3CH 2C CH 3CH 2C H 3间规聚丙烯(手性碳原子相间排列) CH 2C CH 3CH 2C CH 3CH 2C H 3CH 2C CH 3无规聚丙烯(手性碳原子呈无规排列)ΣW i 和ΣM i 分别代表对相对分子质量不等的所有分子,从i 等于1到无穷的总和,i N ~和i W ~分别代表i 聚体的分子分率和质量分率。
(3)黏均分子量ηMααααη/11/1)()(ii i i i i i M N M N W M W M ∑∑=∑∑=+ 或 ()ααη/1i i M W M ∑=(4) Z 均分子量i Mii i i i i i i M N M N Z M Z M 23∑∑=∑∑= 式中,α是高分子稀溶液特性黏度—相对分子质量关系式中的指数,一般为0.5~0.9. 4、 写出下列单体的聚合反应式,以及单体、聚合物名称 a 、 b 、CH 2===C(CH 3)2 c 、 HO(CH 2)5COOH d 、e 、NH 2(CH 2)6NH 2 + HOOC(CH 2)4COOH 答: a 、b 、c 、CH2CHFCH 2CHFn CH 2CH n氟乙烯 聚氟乙烯CH 2C(CH 3)2CH 2C(CH 3)2CH 2C CH 3CH 3n n异丁烯 聚异丁烯CH 2CHF HO(CH 2)5COOHHO(CH 2)5COOHO(CH 2)5Cnn +nH 2OCH 2CH 2CH 2Od 、e 、5、生产尼龙-66,想获得数均分子量为13500的产品,采用己二酸过量的办法, 若使反应程度P 达到0.994,试求己二胺和己二酸的配料比。
解:当己二酸过量时,尼龙-66的分子结构为HO CO(CH 2)4CONH(CH 2)6NH CO(CH 2)4COOH n112114结构单元的平均分子量M 0=(112+114)/2=11311811314613500=-=n X己二胺和己二酸的配料比为r 当反应程度P = 0.994时,求r 值:rpr rX n 211-++=2CH 2CH 22CH 2CH 2CH 2CH 2CH 2Onn 1,3-环氧丙烷聚氧杂环丙烷NH 2(CH 2)6NH 2+HOOC(CH 2)4COOHNH 2(CH 2)6NH 2+HOOC(CH 2)4COOHn n NH(CH 2)6NHCO(CH 2)4CHOHOH n+H 2O(2n-1)己二胺+己二酸聚己二酰己二胺rr r994.0211118⨯-++=己二胺和己二酸的配料比995.0=r6、简要解释下列名词,各种聚合方式的优缺点(1)本体聚合;(2)溶液缩聚;(3)熔融缩聚;(4)悬浮聚合;(5)乳液聚合;(6)界面缩聚;(7)溶液聚合;(8)固相缩聚;7、苯乙烯本体聚合的工业生产分为两个阶段。
首先于80~85℃使苯乙烯预聚至转化率33~35%。
然后流入聚合塔,塔内温度从100℃递升至200℃。
最后将熔体挤出造粒。
试解释采取上述步骤的原因。
答:如何排散聚合热,维持聚合温度恒定是实施本体聚合时必须考虑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苯乙烯本体聚合的生产分段进行,是为了先在较低温度下使苯乙烯以较低聚合速率转化,有利于聚合热的排散;同时由于转化率不高,聚合体系的粘度低,也有利于排散自动加速效应带来的集中放热,以避免由于局部过热导致产物分子量分布较宽以及由温度失控而引起爆聚。
在聚合塔中逐渐升温聚合是为了逐渐提高单体转化率,尽量使单体完全转化,减少残余单体。
8、下列引发剂何者能引发乙烯、丙烯或丁二烯的配位聚合?形成何种立构规整聚合物? (1)n-C 4H 9Li (2)α-TiCl 3/AlEt 2Cl (3)萘-Na (4)(π-C 4H 5)NiCl (5) (π-C 3H 5)NiCl (6) TiCl 4/AlR 3答: 引发剂(1)和(3)均能引发丁二烯聚合,属配位聚合范畴。
但前者在非极性溶剂中形成顺式1,4含量为35%~40%的聚丁二烯,在极性溶剂中或采用后者则形成1,2或反式1,4聚合物。
但它们均不能引发乙烯或丙烯聚合。
引发剂(2)可引发丙烯的配位聚合,形成全同立构(约90%)聚丙烯。
也可引发乙烯聚合。
引发剂(4)、(5)和(6)均可引发丁二烯的配位聚合,但(4)只能得环状低聚物,(5)可得顺式1,4大于90%的聚丁二烯,(6)却可得顺式1,4和反式1,4各半的聚合物;(6)虽也能引发丙烯的配位聚合,但不仅活性低而且所得聚丙烯的全同聚合指数仅有30~60;引发剂(4)和(5)一般不能引发乙烯聚合,(6)却是引发乙烯聚合的常规引发剂。
9、使用Ziegler-Natta 引发剂时,为保证实验成功,需采取哪些必要的措施?用什么方法除去残存的引发剂?怎样分离和鉴定全同聚丙烯。
答: 由于Ziegler-Natta 引发剂大都是过渡金属卤化物和有机铝化合物,它们遇到H 2O 、O 2、CO 2等会发生剧烈反应,从而破坏引发剂,所以聚合时体系需保持干燥,所需试剂均需脱H 2O 和O 2处理。
溶剂不能含活泼氢和有害杂质。
为防止空气进入,聚合需在高纯N 2保护下进行。
残存的引发剂可通过加H 2O 、醇或螯合剂来脱除,随后进行干燥。
原则上讲,聚丙烯可用熔点、密度、红外光谱或溶解萃取来鉴定其立构纯度。
其中最常用的是沸腾庚烷萃取法和光谱法。
10、RLi 引发二烯烃聚合,为什么说它是阴离子聚合?又属于配位聚合范畴?答:RLi 引发二烯烃(如丁二烯)聚合时,由于是R -进攻单体的α-C ,并形成增长C -离子,链增长过程均按阴离子进行,故常称阴离子聚合;RLi 引发丁二烯聚合,由于引发和链增长的每一步都是丁二烯首先与反离子Li +配位,并由配位方式决定形成何种立构规整结构的聚丁二烯,所以也属于配位聚合范畴。
11、用化学反应式表示下列各反应:1)聚乙烯的氯化;2)1,4-聚异戊二烯的氯化; 3)聚乙烯的氯磺化;4)HBr 作用下1,4-聚异戊二烯的环化。
答:(1)CH 2+Cl CH +HClCH+Cl 2CHCl+Cl(2)CH 2CCHCH 3CH2CH 2CHCCH 3CH 2CH 2CHCH 3CH(3)CH 2CH 222-HClCH CH 2Cl(4)CH 2CH 3CHCH 2CH 2CCHCH 3CH 2H BrCH 2CH 2CH 2CCHCH 3CH 2CCH 3H 2CCH 3CH 2H CH 3H 2C12、高分子结构通常分为链结构和聚集态结构两个部分,请解释链结构和聚集态结构。
答:链结构是指单个高分子化合物分子的结构和形态,所以链结构又可分为近程和远程结构。
近程结构属于化学结构,也称一级结构,包括链中原子的种类和排列、取代基和端基的种类、结构单元的排列顺序、支链类型和长度等。
远程结构是指分子的尺寸、形态,链的柔顺性以及分子在环境中的构象,也称二级结构。
聚集态结构是指高聚物材料整体的内部结构,包括晶体结构、非晶态结构、取向态结构、液晶态结构等有关高聚物材料中分子的堆积情况,统称为三级结构。
13、简述近程相互作用和远程相互作用的含义及它们对高分子链的构象有何影响。
答:所谓“近程”和“远程”是根据沿大分子链的走向来区分的,并非为三维空间上的远和近。
事实上,即使是沿高分子长链相距很远的链节,也会由于主链单键的内旋转而会在三维空间上相互靠得很近。
高分子链节中非键合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近程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斥力,如 —CH2—CH2—中两个C 上的两个H 的范德华半径之和为0.240nm ,当两个H 为反式构象时,其间的距离为0.247nm ,处于顺式构象时为0.226nm 。
因此,氢原子间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斥力,至于其他非键合原子更是如此。
近程相互排斥作用的存在,使得实际高分子的内旋转受阻,使之在空间可能有的构象数远远小于自由内旋转的情况。
受阻程度越大,构象数越少,高分子链的柔性就越小。
远程相互作用可为斥力,也可为引力。
当大分子链中相距较远的原子或原子团由于单键的内旋转,可使其间的相互作用在距离小于范德华半径时表现为斥力,大于范德华半径时为引力。
无论哪种力都使内旋转受阻,构象数减少,柔性下降,末端距变大。
14、如何理解高聚物分子量的多分散性?高聚物的平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宽窄对高聚物物理性能有何影响?答:高聚物是各种长度不同、分子量不同、化学组成相同的同系高分子混合物,即高分子化合物总是由不同大小的分子组成。
平均分子量M平增大,高聚物机械强度提高,但分子量太大又会使其熔融黏度增大,流动性差,给加工成型带来困难,特别是用于涂料的高聚物,其分子量过大将给施工带来不便,更要进行严格的控制。
在M平基本相同的情况下,M分布宽,高聚物的熔融温度范围宽,有利于加工成型;M分布窄,其制品往往具有某些方面较好的性能,例如抗开裂性较好等。
M平大小及在M分布情况要由制备高聚物的反应条件和反应机理来决定。
15、以下化合物,哪些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哪些是合成高分子化合物?(1)蛋白质,(2)PVC,(3)酚醛树脂,(4)淀粉,(5)纤维素,(6)石墨,(7)尼龙-66,(8)PV Ac,(9)丝,(10)PS,(11)维尼纶,(12)天然橡胶,(13)聚氯丁二烯(14)纸浆,(15)环氧树脂。
解:天然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有(1)、(4)、(5)、(6)、(9)、(12)和(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