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与巴西

合集下载

拉丁美洲与巴西

拉丁美洲与巴西

10.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
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复杂
() B.气候湿热
B
C.资源匮乏 D.地处内陆
11.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
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 D
①气候适宜②文化单一 ③地势平坦 ④水力资源 丰富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咖啡、甘蔗、柑橘等 热带经济作物产量世 界第一。圣保罗附近 是主要产地 。
耕地面积广大,约有可 耕地3.7亿公顷;良好 的气候条件(光热充足) 丰富的水资源、水能资 源;铁矿储量大,矿质 优良,交通便捷。
课堂练习
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是 C(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巴西高原 D.西西伯利亚高原
2.位于拉丁美洲世界著名的渔场是A( ) A.秘鲁渔场 B.北海渔场 C.北海道渔场 D.纽芬兰渔场
3.拉丁美洲主要石油生产国是 (CD )
A.巴西
B.秘鲁
C.委内瑞拉
D.墨西哥
4.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运河是 B( )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基尔运河 D.京杭运河
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考 拉丁美洲西部为什么会形成高大山 南系极洲?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之下,美洲板 块隆起抬升而成。
五、气候
热带雨湿林气候 热热亚带带热草沙带热 为原 漠 湿气 气 润候 候 气候 地中海主气候 温带海的洋气候 温带大气陆性气候 候 气候暖热潮湿,
以热带气候为主, 温带面积较小, 缺少寒带气 候。
A.国际海运繁忙 B.是“淡水海” C.台风多发 D.有世界著名渔场
B
END
气候:湿热的大陆(原因:赤道两侧,周围海洋广阔) 1.热带雨林 气候:亚马孙平原——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2.热带草原 气候:雨林两侧的巴西高原、圭亚那高原

世界地理拉丁美洲与巴西-(共73张PPT)

世界地理拉丁美洲与巴西-(共73张PPT)

1
(九)拉丁美洲的经济
1、多以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
国家 古巴 中美 智利 委内 巴西 秘鲁 墨西 阿根
部分
瑞拉
哥廷
国家
主要 蔗糖 香蕉 铜
经济
支柱
世界 糖灌
产品
咖啡 矿 硝 石
原油 铁矿 鱼粉 原油 牛肉
咖啡 铜矿 豆
小麦
占本 86% / 54% 62% 40% 44% 62% 40% 国的 比重
1
1
亚马孙河口
思考:
(1)亚马孙河成为世界上水量最大河流的原因 是什么? (位置、地形、气候、水系、植被)
A、地处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多上升 气流,降雨丰富; B 、平原地形及三面向东敞开的地形山势,有 利于大西洋水汽的进入; C、水汽进入内陆后,受三面高原、山地的抬升 多地形雨; D、 地表水从三面向亚马孙河汇聚。(南半球 热带草原气候区的汛期12月-3月) E、两岸上植被好、覆盖率高。
巴西农业发展的特点: ①农林牧渔全面发展 ②机械化程度高
1
(五)巴西丰富的资源
铁矿砂储量、产量、出口量世界第二;
锰储量世界第三,产量世界前四; 铀、铝矾土储量世界第三; 森林面积约占国土面积52%,世界第二; 水利资源丰富,水电占全国供电量的86%。
自然资源丰富
1
(五)巴西的工业
巴西工业的地位:①是发展中国家中发展水平较高、 工业体系较完整的国家;②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工业国。
(二)拉丁美洲的概念及组成
拉丁美洲是一个政治地理概念,它是指美国以南所有
美洲部分的统称。因为这里的居民所用的语言是拉丁语系 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所以称为拉丁美洲。由四个部分 组成。
墨西哥 西印度群岛

拉丁美洲和巴西超全课件

拉丁美洲和巴西超全课件

Ⅱ.水量大: 流经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
①亚马孙河: Ⅲ.支流多,流域广:平原广阔,水流平缓,利航运
Ⅳ.源于安第斯山,经赤道地域入大西洋
②巴拉那河: Ⅰ.源于巴西高原,南流注入大西洋,河口称拉普拉塔河
Ⅱ.上游位于巴西和巴拉圭边境修建有大型旳伊泰普水电站
⑶旳旳喀喀湖: 世界海拔最高旳淡水湖(玻利维亚与秘鲁边界)
1.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最大旳热带雨林区(①亚马孙平原面积广 大,地势低平,又位于南美洲北部旳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空气 对流旺盛。②它旳北、西、南三面为高原、山地,东面对大西洋敞开,沿海 又有暖流经过,从东北、东南海上来旳湿热信风气流汇集内陆,③并受西部 山地抬升作用,终年降水丰沛),中美地峡大西洋沿岸,巴西东部沿海
2.热带草原气候:雨林两侧旳巴西高原、圭亚那高原 3.热带沙漠气候:安第斯山西侧沿海30ºS以北到赤道附近(副热带高气压带和 秘鲁寒流影响),主要位于智利和秘鲁境内 4.亚热带湿润气候:东南沿海20ºS-40ºS(巴西和阿根廷) 5.地中海气候:安第斯山西侧沿海30ºS-40ºS,狭长,智利 6.温带海洋气候:安第斯山西侧沿海40ºS-55ºS,智利南部和火地岛 7.温带大陆气候(温带草原和温带沙漠):巴塔哥尼亚高原(安第斯山脉南部 阻挡了西风) 8.高山气候
世界资源宝库
• 森林储量占世界 总储量旳30%。
• 植物种类、鸟类 占世界50%。
• 亚马孙河淡水鱼 达2023多种。
矿产资源(丰富):大 多分布在拉丁美洲沿岸
巴西
智利 秘鲁
委内瑞拉


西
西


因为安第斯山、巴西高原水源丰富,而且海拔 较高,落差大,适合修建水电站。
例如: 巴西和巴拉圭之间旳世界大型水电 站— 伊泰普水电站

拉丁美洲与巴西-高二地理区域地理复习课件

拉丁美洲与巴西-高二地理区域地理复习课件

巴西东南部S州甘蔗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其甘蔗主要用来生产燃料乙醇。该州集
中了全国一半以上的燃料乙醇厂。随着国内外对燃料乙醇需求的增加,该州和巴西
中南部地区更多的土地被开发为甘蔗田。据此,完成5~6题。
5.燃料乙醇厂相对集中在S州的主要原因是( A)
A.接近原料地 B.接近消费市场
C.利用廉价劳动力 D.方便产品运输
拉普拉塔河——巴拉那河
源于巴西高原,南流注入大西洋, 河口称拉普拉塔河;
上游:流经巴西,热草气候区 下游:拉普拉塔平原,亚季湿气候区 巴拉那河丰水期(11月—次年2月),但 巴拉圭河则发生在3—5月份(与巴拉 圭盆地中沼泽阻滞有关),枯水期 (8—9月);水能资源丰富,
巴西和巴拉圭边境修建有大型的伊
拉丁美洲及巴西
1 拉丁美洲的位置与范围
拉丁美洲位的置地和理范位置围 经纬度位置
30°N 23.5°N
纬度:30N-55°S(热带为主,少部分为温带)
经度:100°W—40°W
赤道
半球位置
100°W
西半球、跨南北半球
海陆位置
23.5°S
美洲中南部。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
临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南隔德雷克海峡与
(2)稠密区: 西印度群岛、加勒比海沿岸、中 美地峡、巴西和阿根廷东南部、 墨西哥高原
总结:影响人口、城市分布的因素 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水源、海陆位置等; 社会经济因素:开发历史、交通、经济的发展、政策、工程建设等。
人口增长特 点:
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仅次于非洲
城市人口增长快,不断膨胀,超级城市不断涌现
③地形影响:
亚马孙平原南、北、西三面为高原、山地,东面向大西洋敞 开,有利于湿润水汽深入;南北高原和西部安第斯山对湿润 气流的抬升作用,多地形雨;

2024年高中区域地理复习教案17.拉丁美洲与巴西

2024年高中区域地理复习教案17.拉丁美洲与巴西

17.拉丁美洲与巴西【教学目标】1.拉丁美洲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及矿产等自然地理特征。

2.巴西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考点解读】1.结合区域材料,分析亚马孙河流域的开发与治理,说明保护热带雨林的重要性;2.利用地图识记巴西的位置、范围、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3.能够运用气候和地形图说明巴西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点。

【基础知识】一、拉丁美洲概况1.位置和范围: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因当地居民所用语言主要是属于拉丁语系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故称之为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

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分成两部分,北部包括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和西印度群岛在内的北美洲南部部分,南部是南美洲。

2.地形:(1)西部山地纵列分布:拉丁美洲的北部是墨西哥高原,西部是安第斯山脉(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安第斯山脉是科迪勒拉山系的南段,纵贯南美大陆。

安第斯山脉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2)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以东从北向南高原、平原相间分布,主要有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的平原)、巴西高原(地势起伏和缓,是世界最大的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和巴塔哥尼亚高原等。

3.湿热为主要气候:(1)气候湿热:拉丁美洲分布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也有面积广阔的热带草原气候区;气候受地形的影响比较显著,热带平原低地气候湿热(不宜居),高原地区气候比较凉爽(宜居)。

南美洲降水丰沛,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

(2)湿热气候的成因①纬度:赤道穿过南美大陆,大部分位于热带。

年凉爽,多见②海陆、洋流:南美洲位于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受海洋影响大;巴西暖流和赤道暖流流经,对沿岸地区增温增湿。

③气压带、风带: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丰沛;东北、东南信风均由海洋吹向陆地,带来丰沛降水。

拉丁美洲和巴西

拉丁美洲和巴西
让我们一起回顾走过的地方
欧洲西部
西亚 南亚 非 东南亚 欧洲东部与北亚 中亚 东亚
北美
洲 2

拉 丁 美 洲
1
拉丁美洲
思考
1.为什么将该区域称为拉丁美洲 ? 2.拉丁美洲和南美洲有何区别?
一、位置和范围
1、位置
(1)经纬度位置: (2)海陆位置:
800 墨西哥湾
600
400
加勒比海
23.5o N 0

地形

气候
水文 资源


1.地形: (1)北部:墨西哥高原
拉丁美洲地形
亚马孙平原
(2)西部:安第斯山脉
成因:南极洲板块 美洲板块

拉 普 拉 塔 平 原
(3)南美洲大陆东部
高原平原南北相间排列
巴 塔 哥 尼 亚 高 原
总体地形特征
• 东西分异 • 南北相间
西部高山、中部平原 东部高原
安第斯山脉 拉普拉塔平原 巴西高原 安第斯山脉 拉普拉塔平原 巴西高原
近几十年来建立起来的工业部门 钢铁、汽车、飞机制造
肉类加工、机械制造 石油工业
落基山脉的成因

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
课堂练习
下图分别是某大洲大陆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表示落基山脉的序号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2、流经山脉③西侧的洋流是( C ) A.加利福尼亚寒流 B.北太平洋暖流 C.秘鲁寒流 D.本格拉寒流
读世界某区域图(图2),回答3~4题。 3.甲地区(虚线以西)多大雾天气,主要是因为(
A.沿岸有寒流流经
B.位于低纬地区,空气对流强烈 C.位于沙漠区,空气中尘粒多

高二区域地理课件拉丁美洲和巴西

高二区域地理课件拉丁美洲和巴西
水量大;落差大。
煤、石油不足;水能丰富;国际合作。
(3)植物资源:
拉丁美洲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 红木、乌木是珍贵的木材。 阿根廷的草原(牛肉出口量世界第一);
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
地形对其气候影响较大。
3.河流与湖泊
西部:
以安第斯山为界,分属大西洋和太平洋水系
东部:
①河流短小;
②河流大致自东向 西注入太平洋,归 属太平洋水系;
③水流急,支流少;
④流域面积均较小, 流量较小。
①河流源远流长;
②河流大致自西 向东注入大西洋, 归属大西洋水系 支流多;
③上游快,下游 慢,支流多;
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长的山脉 ★ 属于美洲科迪勒拉山系,南北走向
雄踞七国: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 秘鲁 、玻利维亚 、智利 、阿根廷
成因: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碰撞形成
★多火山、地震(环太平洋地震带)
南美洲南端海岸线破碎?
① 在南极洲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地壳运 动活跃,岩石破碎,易遭受外力侵蚀; ② 地处西风带且位于西风的迎风坡,降 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 ③ 地处西风带沿海地区,沿岸风浪大, 海水侵蚀作用强; ④ 纬度高且山体高大,冰川侵蚀作用强。
赤道恰穿过大陆宽广部分,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 之间,热带范围广(占2/3);南回归线以南大陆紧缩, 亚热带、温带气候大受局限。 ②大气环流: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控制地区面积大。
③洋流:大陆沿岸有巴西暖流等,起增温增湿的作用。
④海陆位置:周围海洋广阔,海洋对气候影响明显;
⑤地形影响:
山脉东侧面积辽阔,分布着地势较低的高原和平原且向大洋敞开, 便于湿润海风深入内陆,并处在迎风坡处;山脉南端西侧多地形雨

拉丁美洲和巴西(非常详细)

拉丁美洲和巴西(非常详细)

osrofdoogeragni常年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山地东侧位于背风坡,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属于温带沙漠气候。

探究活动2:热带雨林分布最广的原因(提示:可从1.纬度-大气环流2.地形3.洋流角度分析)①亚马孙平原面积广大,地势低平,又位于南美洲北部的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空气对流旺盛。

②它的北、西、南三面为高原、山地,东面(亚马孙平原成口袋状)向大西洋敞开,有利于湿润水汽深入。

沿海又有巴西暖流经过(增温、增湿),从东北、东南海上来的湿热信风气流汇集内陆,③并受西部山地抬升作用,终年降水丰沛),在中美地峡大西洋沿岸,巴西东部沿海也有分布(四)河流巴拿马运河:中美地峡最窄处。

沟通承平洋和大西洋。

亚马逊河:世上流域平面或者物体表面的大广、水量最大的河流,长度仅次于尼罗。

河流亚马逊河流量最大(降水多,流域面积大)但是水能资源不丰富(地势落差小)⑴以安第斯山为界,分属大西洋和太平洋水系。

太平洋水系短小流急;大西洋水系河流多,流量大⑵主要河流:①亚马孙河:Ⅰ.第一大河(世界水量最大、流域最广),第二长河Ⅱ.水量大:流经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Ⅲ.支流多,流域广:平原广阔,水流平缓,利航运Ⅳ.源于安第斯山,经赤道地区入大西洋②巴拉那河:Ⅰ.源于巴西高原,南流注入大西洋,河口称拉普拉塔河Ⅱ.上游位于巴西和巴拉圭边境修建有大型的伊泰普水电站(五)自然资源⑴矿产资源: 石油——加勒比海沿海(墨西哥、委内瑞拉)白银——墨西哥铁矿——巴西铜矿——智利和秘鲁⑵森林资源——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红木、乌木等)⑶独有的动物——树懒、大食蚁兽、卷尾猴、巨嘴鸟⑷渔业资源:秘鲁渔场(成因)⑸水力资源:巴西高原约占世界水力蕴藏量的16% (巴西和巴拉圭合建了世界最洪流电站伊泰普水电站)⑹草场资源: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牛) (牛肉出口量世界第一)(六)居民和经济(1)人种:混血种人占多数原有居民印第安人黄色人种。

语言:大多数通用西班牙语,巴西通用葡萄牙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智利南部和火地岛) 6.亚热带湿润 气候:东南沿海20ºS-40ºS(巴西和阿根廷) 7. 温带大陆性 气候:巴塔哥尼亚高原 8.高山气候
三、湿热为主的气候----热雨、热草
1、原因
(1)纬度位置和大陆轮廓------赤道穿 过拉丁美洲,恰是陆地宽广部分,2/3 面积位于热带.
(2)海陆位置和洋流------拉丁美洲位 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受海洋影响 大,又有暖流经过,起增温增湿作用.
1、多以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
国家
古巴
中美部 智利 分国家
委内瑞 巴西 拉
秘鲁
墨西哥 阿根廷
主要经 济支柱
产品
占本国 经济的
比重
蔗糖 86%
香蕉
咖啡
铜矿
/ 硝5石4%
原油 铁矿咖 鱼粉
啡豆
铜矿
原油 牛肉小 麦
62% 40% 44% 62% 40%
2、种植业为主,经济作物占绝对优势
(1)热带经济作物:咖啡、甘蔗、香蕉;可可、 棉花、烟草产量也较多。
巴拿马运河
在墨西哥与南美大陆间 有狭长的中美地峡,连接 了北美和南美大陆,有 “美洲大陆桥梁”之称。 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地 峡最窄处,仅宽70千米, 运河全长81.3千米,可通 航5—10万吨级轮船。
巴拿马运河缩短了太平 洋和大西洋之间的航程, 如纽约到旧金山之间的 航程可缩短14500多千 米。
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拉丁美洲西部为什么会形成高大山系 ? 南极洲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之下,美洲板 块隆起抬升而成
五、气候
热带雨湿林气候 热热亚带带热草沙带热为原 漠 湿气 气 润候 候 气候 地中海主气候 温带海的洋气候 温带大气陆性气候 候 气候暖热潮湿,
以热带气候为主, 温带面积较小, 缺少寒带气 候。
条件恶劣,热带地区人口和城 市多分布在气候温和的高原上
(如:巴西利亚、墨西哥等著名大城市)
拉丁美洲城市人口的增长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1960年 1990年 2002年 墨西哥城 圣保罗 布宜诺斯艾利斯
城市人口比重
拉丁美洲 60% 欧洲 70% 非洲 30% 亚洲 27%
试比较拉丁美洲与非洲气候类型的异同,并简 要说明原因。
非洲气候类型 南美洲气候类型
同:热带气候为主,分布广泛,缺少寒带气候;由于 非洲和拉美大部分位于回归线之间的热带。
异:1、拉美有温带气候,非没有。原因:拉美最南端纬 度比非洲高,有温带气候分布,而非洲纬度限制其形成 温带气候;
2、非气候呈南北对称分布,而拉美更为复杂。原因: 赤道从非洲中部穿过,且地形以高原为主,地表起伏不 大,海岸平直;而赤道从拉美北部穿过,且地形复杂, 地形对其气候影响较大。
拉丁美洲
1.为什么将该区域称为拉丁美洲? 2.拉丁美洲和南美洲有何区别?
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是指美 国以南所有美洲国 家和地区的通称, 这些地区的居民所 用的语言主要是拉 丁语系的西班牙语 和葡萄牙语,因此 称拉丁美洲。美国 以南的众多国家, 被称为拉丁美洲国 家。
一、组成和范围
巴拿马运河
墨西哥高原 西印度群岛 中美地峡 南美洲
思考P57拉丁美洲气候类型图
气候:湿热的大陆(原因:赤道两侧,周围海洋广阔) 1.热带雨林 气候:亚马孙平原——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2.热带草原 气候:雨林两侧的巴西高原、圭亚那高原
3.热带沙漠 :安第斯山西侧沿海30ºS以北到赤道附近 (主要位于智利和秘鲁境内)
4. 地中海 气候:安第斯山西侧沿海30ºS-40ºS,智利 5. 温带海洋性 气候:安第斯山西侧沿海40ºS-55ºS,
1、地形和气候:境内1/3为亚马孙平原,属热带 雨林气候;2/3为巴西高原,属热带草原气候。 2、河流:亚马孙河;巴拉那河 3、资源丰富 (1)森林资源:热带雨林 (2)矿产资源:铁矿(巴西高原) (3)水力资源:巴西高原的河流(全国90%的电 力靠水力发电,伊泰普水电站)
煤、石油不足 水能资源丰富
巨嘴鸟、美洲豹
渔业资源
成因:
秘鲁沿岸有强大的秘鲁寒
流经过,在常年盛行南风
和东南风的吹拂下,发生 秘
表层海水偏离海岸、下层 鲁
冷水上泛的现象。


大食蚁兽
巨嘴鸟
树懒
卷尾猴
6、独特动物:树懒、大食蚁兽、 卷尾猴、巨嘴鸟、美洲豹
美洲豹
三、居民和经济
(一)居民 1、人种:种族复杂,混血种人占一半以上;
地峡是连接两块 较大陆地或较大 陆地与半岛间的 狭窄地带。
中美地峡:墨 西哥以南,哥 伦比亚以北的 狭长陆地,连 接南北美洲的 天然路桥
地质:多火山、 地震,属科迪 勒拉山系中段
拉丁美洲的岛屿
中美地峡
墨西哥和 中美洲七 国(中美 地峡)
连接两洋划分两洲的运河 巴拿马运河
9°N,80°W 沟通大西洋, 太平洋,全长 81.3KM 重大作用: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极大缩短北美洲东、 西两岸之间航程(缩短了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航程)
(3)地形地势------安第斯山脉西岸多 地形雨,亚马孙平原三面地势高,东 面向大西洋敞开,水汽易进入陆地.
(4)气压带和风带------地处赤道低气 压带,上升气流多雨,东北信风与东 南信风从辽阔海洋吹向大陆,带来丰 沛的水汽. 以上多种因素综合,形成湿热的 气候.
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的成因:
伊泰普水电站
解决燃料不足 与巴拉圭合作
伊泰普水电站
四、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一)农产品中,产量占世界首位的有: 咖啡、甘蔗、香蕉、柑橘、剑麻
位居世界前列的有:大豆、可可、玉米等。 巴西的大宗出口商品:咖啡、蔗糖、大豆、橘汁 但 小麦 仍需要进口。 (二)现代工业发展较快
钢铁、汽车、飞机制造、造船等已跃居世界 重要生产国家的行列;核电、通信、电子、信息 等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东北
部连接亚非两大洲的苏伊 士 地 峡 上 , 开 凿 于 18591869 年 , 全 长 173 千 米 , 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大 大缩短了从欧洲和北美洲 到印度洋沿岸的航程。比 绕道非洲好望角缩短 8000—10000 千 米 , 运 河 开通后,主权和收入先后 被法、英资本家所垄断, 直到1956年,埃及才收归 国有。
拉丁美洲主要经济作物产量在世界的地位
热带经济作物
咖啡 香蕉 甘蔗 可可
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 3/5 1/2 1/2 1/3
(2)以玉米为主的粮食作物
(玉米原产地:墨西哥)
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的玉米产量居世界 前列。阿根廷是世界粮食和肉类重要生产国和出 口国,素有 “粮仓肉库”之称。目前拉美许多国 家的粮食还不能自给。
对比苏伊士运河与巴拿马运河
运河 沟通的 连接的 所属 避免绕道 名称 大洋 大洲 国家 缩短航程
苏伊士 印度洋 亚洲 运河 大西洋 非洲
好望角 埃及 8000~10000
千米
巴拿马 太平洋 北美洲 巴拿马
麦哲伦 海峡
运河 大西洋 南美洲
14500千米
▪ 岛洋之屿间—,北自部南,向西北南拉分部丁布。美着位小于洲安加的的勒列比岛斯海屿,,大墨安西的哥列湾斯及,大巴西
①纬度位置:位于南美洲北部的赤道附近,常年受 赤道低压控制,空气对流旺盛。 ②大气环流:东北信风,东南信风均从大西洋吹来。 ③地形:亚马孙平原面积广大,地势低平,它的北 (圭亚那高原)、西(安第斯山脉)、南(巴西高 原)三面为高原、山地,东面向大西洋敞开,受西 部山地抬升作用,终年降水丰沛。 ⑤洋流:东面沿海巴西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3、太平洋沿岸温带海洋 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成 带状分布的原因?
地形 4、太平洋沿岸的热带 沙漠气候直逼入赤道的 原因?
寒流
3、河流
以安第斯山脉为界, 分属太平洋和大西 洋水系
太平洋水系: 源短流急,独流入海
大西洋水系: 源远流长,支流众 多,流域面积大, 水量丰富
(三)水文:河流多,流量大 1.亚马孙河:世界第一大河(世界水量最大、流域 最广),第二长河,6400km(尼罗河6671km)源于 安第斯山,经赤道附近地区注入大西洋。 水量大:流域广,支流多;流域内降水丰富。 流域广:平原广阔,水流平缓,利于航运。 2.巴拉那河:发源于巴西高原,南流注入大西洋, 河口称拉普拉塔河,该河上游位于巴西和巴拉圭边 境的伊泰普水电站是目前第二大水电站。 3.安赫尔瀑布: 委内瑞拉境内,圭亚那高原,落差979 米,为世界上落差第一大的瀑布。
奥里诺科平原 圭亚那高原 亚马孙平原 巴西高原 拉普拉塔平原
巴塔哥尼亚高原
2、地形 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山地,东部高原平原相 间分布。地形复杂多样 拉美北部----墨西哥高原 西部----安第斯山, 9000千米,世界最长
南美洲东部从北向南高原、平原相间分布 1. 亚马孙平原 :世界最大的平原 2. 巴西高原 :世界最大的高原,多铁矿 3. 拉普拉塔平原 :阿根廷境内(大牧场放牧业) 4 巴塔哥尼亚高原:巴塔哥尼亚沙漠
亚马孙河淡 水鱼达2000 多种。
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
提供木材
涵养水源,保 护淡水资源
调节全球气候
保护土壤,防
亚马孙热带雨林 止水土流失
提供良好的生境, 维护生物的多样性
热带雨林原始的迁移农业
热带雨林的危机
热带雨林严重破坏
掠夺式迁移农 业砍树烧荒
拉丁美洲的位置
墨西哥湾
加勒比海
23.5oN
0
23.5oS
德雷克海峡
60
80
60
一、拉丁美洲基本概况
1、位置:
东—大西洋
西—太平洋
北—墨西哥湾,加勒比海
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
纬度: 55 ºS-32 ºN大部分为热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