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合集下载

基坑变形监测工程方案

基坑变形监测工程方案

基坑变形监测工程方案一、监测的内容基坑变形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基坑周边的地表沉降、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地下水位的变化和基坑周边建筑物的变形等。

在监测时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全面的监测,以及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1. 地表沉降监测地表沉降可以通过水准仪、全站仪或GPS进行监测。

监测站点应根据基坑的布置情况,合理设置在基坑周边并延伸至一定范围的地表上。

监测的频次应根据基坑施工工况和地质情况进行调整,以保证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 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监测基坑支护结构主要包括钢支撑、深基坑墙、桩墙等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形。

可以通过支撑位移仪、变形测斜仪、钢筋应变计等仪器设备进行监测。

3. 地下水位的变化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基坑的稳定性,因此需要对地下水位进行监测。

监测可以采用水位计、水压计等仪器设备,实时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4. 基坑周边建筑物的变形监测基坑施工可能会对周边建筑物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对周边建筑物的变形进行监测。

可以使用倾斜仪、位移计等仪器设备进行监测。

二、监测方法基坑变形监测的方法主要包括传统监测方法和新技术监测方法。

传统监测方法主要包括水准测量、测斜测量、倾斜测量、测量等方法;新技术监测方法主要包括全站仪测量、GPS 监测、激光扫描监测、遥感监测等方法。

在实际监测中需要根据基坑的特点和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

三、监测仪器设备基坑变形监测需要使用一系列仪器设备进行监测,包括水准仪、全站仪、GPS、支撑位移仪、变形测斜仪、水位计、水压计、倾斜仪、位移计等仪器设备。

在选用仪器设备时需要考虑其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且需要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校准和维护。

四、监测周期基坑变形监测的周期需要根据基坑的施工工况和地质情况进行合理设置。

一般来说,基坑变形监测的周期应该是连续不断的,并且需要根据监测数据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整监测周期。

五、实施方案基坑变形监测的实施方案主要包括监测方案的制定、监测点的设置、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以及监测报告的编制等内容。

基坑变形监测技术方案

基坑变形监测技术方案

基坑变形监测技术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由一幢门字形酒店、六幢不同高度公寓和整体地下车库组成,总占地面积约30000m2,总建筑面积约23万m2,地下建筑面积约8.7万m2。

本工程基坑总面积约29300m2,东西向长约300~400m,南北方向长约40~110m。

基坑总延长线为785m,地下室为三层,基坑开挖深度为-18.2m、-18.7m,管线分布复杂。

基坑北侧紧邻海河,南侧是车流量较大的公路,海河水位的变化及张自忠路面动荷载的干扰都将是某基坑监测的难点.基坑监测等级为一级,监测手段众多,监测内容、监测工作量及监测难度均较大.二、依据及原则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3)5.《天津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TBJ1—88)依据规范和天津市建设主管部门对建筑物基坑施工相关文件的要求,以及基坑设计的相关要求;为确保建筑物地下基坑施工及周边环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使在基坑开挖和施工期间的变形得到有效控制,保证其不对基坑自身及周边环境造成破坏性的影响,用科学的数据指导基坑信息化施工,保证施工安全。

三、基坑监测项目为了及时收集、反馈和分析周围环境要素在施工中的变形信息,实现信息化施工并确保施工安全,综合本工程周边环境状况及围护结构和支护体系的特点,遵照设计的相关要求,本工程共进行如下几项基坑监测工作:1、周边环境监测A、地下管线变形监测;B、基坑外道路变形监测;C、基坑外地下潜水水位监测;D、基坑外承压水水位监测;E、基坑外土体水平位移(测斜)监测;F、基坑外土体表面变形监测;G、海河堤岸变形(沉降、变形)监测;2、围护结构监测A、围护桩桩体水平位移(测斜)监测;B、围护桩桩顶变形(沉降、位移)监测;C、围护桩内、外侧水土压力监测;D、围护桩的竖向钢筋应力监测;3、支撑体系和立柱监测A、支撑轴力监测;B、钢格构柱及立柱角钢应力监测;C、立柱位移和沉降监测;4、其它监测A、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分层沉降监测;四、基坑监测点位布置1、周边环境监测A、地下管线、路面等的变形监测包括基坑周边的张自忠路、兴安路的地下管线、路面、海河堤岸的沉降监测点的布设。

施工单位基坑监测方案

施工单位基坑监测方案

施工单位基坑监测方案一、背景介绍基坑是施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基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对整个施工工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基坑的安全稳定,施工单位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基坑监测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及时监测基坑的变形与沉降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

二、监测目标与意义1.监测目标:a) 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变形情况:通过监测基坑边坡的位移、裂缝等变化,及时判断边坡的稳定性,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b) 基坑挖掘后的沉降情况:监测基坑沉降情况,及时发现沉降异常,保障建筑物的纵向平稳度。

c) 基坑周围地下水位的变化:监测地下水位的波动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基坑工程中的渗水问题。

2.意义:a) 预防事故:通过监测基坑变形情况,可以及时预警潜在的坍塌、滑坡等危险,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b) 控制沉降:监测基坑沉降情况,可以控制建筑物的垂直变形,避免结构破坏,确保建筑物工程的质量。

c) 处理渗水问题: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可以发现并及时处理基坑工程中的渗水问题,确保基坑的干燥与安全。

三、监测方法与仪器选用1.监测方法:a) 基坑变形监测:采用全站仪、GNSS测量系统等现代测量技术,对基坑边坡进行多次测量,得到相应的位移数据。

b) 基坑沉降监测:采用水准仪等测量仪器,对基坑及周边地点进行多次测量,得到沉降量的数据。

c) 地下水位监测:采用水位计等仪器,对示范点进行定期观测,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2.仪器选用:a) 全站仪:通过测量基坑边坡的坐标变化,得到边坡的位移情况,选择精度和稳定性较高的全站仪进行测量。

b) GNSS测量系统:通过监测基坑周边地点的坐标变化,得到基坑的位移情况,选择精度高的GNSS测量系统进行监测。

c) 水准仪:通过测量基坑及周边地点的高程变化,得到沉降量的数据,选择稳定性较高的水准仪进行测量。

d) 水位计:通过监测示范点的地下水位波动情况,选择准确度较高的水位计进行监测。

四、监测频次与方案调整a) 基坑变形监测:在基坑开挖的关键阶段,每天进行一次测量;在其他施工情况下,每周进行一次测量。

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基坑变形监测方案一、工程概况1.1 工程名称:XX项目基坑工程1.2 工程地点:XX项目现场1.3 工程简介:XX项目基坑工程是该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基坑开挖、支护、排水等工程。

二、基坑变形监测目标2.1 总体目标:确保基坑施工过程中周边环境及基坑本身的稳定,及时发现并处理变形异常情况。

2.2 具体目标:(1)监测基坑的横向、纵向和斜向变形;(2)评估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3)预警基坑周边建筑和道路的沉降情况。

三、基坑变形监测原则3.1 安全性:确保监测方案能有效反映基坑变形的真实情况,为施工安全提供保障。

3.2 准确性:监测数据应准确可靠,监测方法应科学合理。

3.3 及时性:监测工作应迅速响应,及时反馈变形信息。

四、基坑变形监测内容4.1 监测项目:包括基坑顶部、侧壁的横向、纵向和斜向变形,以及周边建筑和道路的沉降。

4.2 监测方法:采用变形杆、倾斜仪、水准仪、激光测距仪等监测设备。

4.3 监测频率:根据基坑开挖进度和支护结构稳定性,确定监测频率。

五、基坑变形监测实施与调整5.1 监测方案应在基坑施工前编制完成,并经相关部门审批。

5.2 监测工作应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同步进行,确保监测数据的实时性。

5.3 监测数据应及时反馈至项目管理部门,对异常变形情况应迅速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六、基坑变形监测总结6.1 工程结束后,对基坑变形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评估监测方案的有效性。

6.2 撰写基坑变形监测总结报告,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改进方向。

本基坑变形监测方案旨在确保基坑施工过程中周边环境及基坑本身的稳定,及时发现并处理变形异常情况。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优化基坑变形监测策略,以实现设计目标。

基坑工程监测检测方案

基坑工程监测检测方案

基坑工程监测检测方案一、前言基坑工程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施工和监测检测工作至关重要。

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基坑工程进行监测检测,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以及结构稳定。

本文将针对基坑工程的监测检测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监测检测的目的基坑工程监测检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掌握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和变化规律,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进行有效监控和控制;同时也是为了对基坑支护结构的受力进行实时监测,保证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基坑周边环境进行监测,以保护周边建筑和地下管线的安全。

三、监测检测的内容1. 地表沉降监测:通过设置地表沉降监测点,进行实时监测,了解地表变形情况。

可以采用测量仪器,如沉降仪、倾斜仪等进行监测,并采用自动化数据采集系统进行数据存储和分析。

2. 基坑轴线监测:针对基坑的变形情况进行监测,了解基坑结构的稳定性。

可以采用全站仪、GPS等工具进行轴线监测,实时记录基坑的变形情况。

3. 支护结构受力监测:对基坑支护结构的受力情况进行监测,确保支护结构的安全性。

可以采用应变计、位移计等仪器进行实时监测。

4. 地下水位监测:对基坑附近地下水位进行监测,了解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可以通过长期监测和数据分析,掌握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

5. 基坑周边环境监测:对基坑周边建筑和地下管线进行监测,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可以采用地质雷达、声波检测等技术进行监测,确保基坑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四、监测检测方法1. 传统监测方法:采用常规测量仪器进行监测,如全站仪、GPS、沉降仪、倾斜仪、应变计等。

这些仪器可以准确监测基坑工程的变形情况,并且数据可以实时采集分析。

2. 自动化监测系统:采用自动化监测系统进行监测,实现数据实时采集和存储。

可以采用传感器、数据采集器、数据传输设备等进行布设,实现对基坑工程的全方位监测。

3. 遥感监测技术: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基坑工程的监测,减少人工操作和提高监测效率。

可以采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进行监测,实现对基坑工程的大范围监测。

基坑变形监测实施方案

基坑变形监测实施方案

基坑变形监测实施方案一、引言。

基坑工程是指在建筑、市政、交通等领域中,为了建设地下室、地下车库、地铁站等需要进行的挖土与支护工程。

基坑变形监测是指对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变形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保障施工安全和周边环境稳定。

本文将就基坑变形监测的实施方案进行探讨。

二、监测技术选择。

基坑变形监测技术包括全站仪监测、GPS监测、倾角仪监测、测斜仪监测、裂缝计监测等多种技术手段。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基坑工程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技术,并进行合理组合,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三、监测方案制定。

1. 监测点布设,根据基坑工程的特点和周边环境的影响,合理布设监测点,包括基坑内部、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等关键部位。

2. 监测频次,根据基坑工程的施工进度和变形情况,确定监测频次,一般情况下,应进行日常监测和重大施工节点的实时监测。

3. 监测数据处理,监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应当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监测报告编制,监测数据应及时编制成监测报告,对基坑变形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和建议。

四、监测管理与应用。

1. 监测管理,建立健全的监测管理体系,包括监测责任人、监测设备管理、数据管理等内容,确保监测工作的有序进行。

2. 监测应用,监测数据的及时分析和应用,对基坑工程的施工安全和周边环境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估,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

五、监测成果评价。

监测成果的评价应当包括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监测方案的合理性、监测管理的有效性等方面,对监测工作进行全面评价和总结,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经验和借鉴。

六、结论。

基坑变形监测是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保障施工安全和周边环境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应根据具体工程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案,保障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为基坑工程的施工和周边环境的保护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基坑围护桩施工变形监测专项监控量测方案

基坑围护桩施工变形监测专项监控量测方案

基坑围护桩施工变形监测专项监控量测方案一、背景介绍基坑围护桩是基础建设中常用的一种施工方式,通过在基坑边缘打入桩体来支撑土壤,以防止边坡坍塌和基坑变形。

然而,基坑围护桩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变形现象,因此,对基坑围护桩的变形进行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坑围护桩施工变形监测专项监控量测方案。

二、监测设备的选择1.变形测量仪:用于测量基坑围护桩的变形情况,可以通过测量点位与参考点的相对位移来计算变形量。

2.倾斜仪:用于测量基坑围护桩的倾斜角度,可以通过倾斜角度来判断桩体的稳定性。

3.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基坑围护桩的负荷压力,可以了解桩体所承受的力的大小。

4.GPS定位仪:用于确定监测点的位置,以便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三、监测点的设置为了全面了解基坑围护桩的变形情况,需要设置一系列的监测点。

监测点的设置应根据基坑围护桩的实际情况和施工要求进行确定,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监测点:1.桩顶监测点:用于测量基坑围护桩的竖向位移和沉降情况。

2.桩身监测点:用于测量基坑围护桩的水平位移和倾斜情况。

3.周边土体监测点:用于测量基坑围护桩周边土体的位移和变形情况。

4.基坑内土体监测点:用于测量基坑内土体的位移和变形情况。

四、监测频次和周期基坑围护桩施工变形监测应根据实际需要和施工进度来确定监测频次和周期。

一般情况下,可以将监测频次设置为每周一次,监测周期设置为施工周期的两倍。

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基坑围护桩的变形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五、数据处理和分析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基坑围护桩施工变形监测的重要环节。

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清洗,排除异常值和错误数据。

2.数据分析:对处理后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基坑围护桩的变形特征和趋势。

3.结果评估:根据分析结果对基坑围护桩的变形情况进行评估,判断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基坑工程变形监测方案

基坑工程变形监测方案

基坑工程变形监测方案1. 背景介绍基坑工程是指在建筑施工中,为了在地下建造高层建筑或者地下结构,需要在地面上开挖较深的坑,并按照设计图纸对坑下进行倒土处理,同时基坑周边的建筑、道路等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为了确保基坑工程的安全施工,避免对周边建筑物和地下设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需要进行变形监测。

基坑工程变形监测是指在基坑开挖、支护、降水和地下室施工等过程中,从土壤内部和地面上一定深度位置等环境中,连续或定期监测基坑四周变形情况,以获取变形数据,从而判断基坑周围环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合理地选择监测点位,对基坑工程进行变形监测,可以有效地监测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变形情况,提前发现潜在危险,保障基坑施工的安全。

2. 变形监测方案变形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监测基坑工程周围环境的变形情况,从而保障基坑工程施工的安全。

变形监测的方案包括: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点位、监测频率和监测报告。

2.1 监测内容基坑工程变形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地表变形监测、地下水位监测、支护结构变形监测、周边建筑物变形监测、基坑倒土变形监测等内容。

通过监测这些内容,可以全面掌握基坑工程周围环境的变形情况,提前发现潜在危险,保障施工的安全。

2.2 监测方法基坑工程变形监测的方法主要包括:GPS定位法、倾斜仪法、水准仪法、测斜仪法、位移传感器法等。

通过这些监测方法可以有效地监测基坑工程周围环境的变形情况,提供准确的监测数据,从而保障基坑工程的施工安全。

2.3 监测点位基坑工程变形监测的点位主要包括:地表监测点位、地下水位监测点位、支护结构监测点位、周边建筑物监测点位、倒土监测点位等。

通过合理选择监测点位,可以全面掌握基坑工程周围环境的变形情况,提前发现潜在危险,保障施工的安全。

2.4 监测频率基坑工程变形监测的频率主要包括:连续监测、定期监测。

通过连续或者定期监测,可以不断地获取基坑工程周围环境的变形数据,及时发现潜在危险,保障施工的安全。

2.5 监测报告基坑工程变形监测报告是通过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得出基坑工程周围环境的变形情况,并提供有效的监测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设计主要针对某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基坑变形及引起周边环境变形进行监测的方法及相关数据处理方案的设计与分析。

主要监测内容对基坑壁进行水平位移监测和沉降监测;内支撑格构柱进行沉降监测;周边临近基坑受基坑影响的建筑物作沉降监测;周边建筑沉降超预警值后要求进行倾斜观测。

采用监测方法为精密二等水准、极坐标法、投点法,并对其可行性进行做了精度分析。

关键字:沉降观测;水平位移观测;倾斜观测;二等水准;极坐标AbtractThis desig n is mai nly for a deep foun datio n pit duri ng the con struct ion of foun dati on pit deformatio n and cause the deformati on of the surro unding en vir onment monitoring methods and data processing program design and analysis.The main mon itori ng content of the foun dati on pit wall for mon itori ng horiz on tal displaceme nt and settlement monitoring;In support of lattice column for subsidence monitoring; near an excavation foundation pit surrounding by effect of buildings for subsidence monitoring;The surrounding building settlement of super early warning value requirements of the tilt observation.The monitoring method for precision two level, the polar coordinate method, points method,And its feasibility was made precision an alysis.Keyword: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bservation; settlement observation; tilt observati on; two level; polar coord in ates目录摘要 (I)Abtract ........................................................................................................................................... I I1 工程概况 (1)2 监测目的 (2)3 编制依据 (3)4 控制点和监测点的布设 (4)4.1变形监测基准网的建立 (4)4.2监测点的建立 (4)4.3监测级别及频率 (5)5监测方法及精度论证 (6)5.1水平位移观测方法 (6)5.2沉降观测方法 (8)5.3基坑周围建筑物的倾斜观测 (9)6 成果提交 (10)7人员安排及施工现场注意事项 (11)8 报警制度 (13)9 参考文献 (13)附录1 基准点布设示意图 (15)附录2 水准观测线路设示意图 (16)附录3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监测报表..................................................... 仃附录4 巡视监测报表样表 (18)附录5 二等水准测量观测记录手薄 (19)附录6 水平位移记录表 (20)1 工程概况黄金广场6#楼基坑支护工程位于合肥市金寨路和黄山路交口西南角,基坑开挖深度为12.4m~13.3m,为临时性工程,为一级基坑,重要性系数1.1,基坑使用期为六个月。

由于多栋建筑物与基坑侧壁距离较近,均在基坑影响范围内。

按照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强制性条文,“开挖深度大于或等于5m或开挖深度小于5m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以及其他需要监测的基坑工程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

”为了及时和准确地掌握基坑在使用期间的变形情况以及基坑相邻建筑物主体结构的沉降变化,需对基坑进行水平位移(或沉降)变形监测,并对相邻建筑物进行沉降监测。

为此,编制以下检测方案。

2监测目的在基坑施工期间,由于坑内土体开挖,会引起基坑底面的回弹;在外侧土压力的作用下,会引起围护结构内力发生变化,同时产生变形;如果围护结构强度和刚度不足,将导致支护桩倾斜,甚至坍塌等严重事故;同时由于基坑降水,水位的下降会引起坑外土体的固结,使地面发生沉降,特别是如果支护防渗系统存在缺陷,将会发生渗漏,流沙等现象,结果导致地坪开裂以及周围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

对基坑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预警并防范过大位移、变形与工程事故的发生,并通过监测,保证整个基坑工程的安全施工。

进行基坑围护安全监测,可使基坑开挖工作顺利进行,及时了解基坑围护结构本身的受力和变化情况,同时关注基坑周围建筑物的变化情况,对基坑开挖工程进行动态监测,在预知可能出现危险的情况下及时报警,以便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从而使基坑在施工期间确保围护结构不产生过大的位移和变形,使基坑施工最大地处于安全经济的状态下进行。

对基坑向外1〜2倍开挖范围内相邻建筑及道路进行沉降监测,预警基坑开挖引起的环境问题。

3编制依据20110607)(1) 设计方提供的设计图纸(格构柱确认及东侧支护方案(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4) 《国家三角测量规范》GB/T17942-2000(5)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6) 《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15314-944控制点和监测点的布设4.1变形监测基准网的建立选择通视良好、无扰动、稳固可靠、距离基坑3倍开挖深度的位置布置三个基准点(如图4-1),组成监测基准网(见附图1),编号分别为BM1、BM2和BM3。

图4-1混凝土普通水准标石(单位:cm)4.2监测点的建立监测点应布置在边坡变形较大、坑边存在严格控制变形的建筑物以及土质相对较差处。

在基坑边坡顶和内支撑上布置22个监测点,编号分别为东侧为J-1~J-33o平面布置见附图。

用膨胀螺栓植入冠梁或护坡混凝土中,用红色油漆做标记。

钢筋顶部刻十字标记。

在周边建筑物上布置18个沉降观测点。

用①18 螺纹钢端部磨光滑,折成90度,分别布置于每栋楼承重墙高出土0.000m约400mm~500mm区域。

测点安装如图(4-2)图4-2沉降点(单位:mm)4.3监测级别及频率根据设计图纸及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基坑的检测级别为二级。

预计基坑有效使用期为六个月,如无异常变形,每开挖一层土方监测一次,雨后须加测一次,基坑开挖到底后3天监测一次,如有异常,每天监测一次,直至变形收敛至正常。

具体监测频率视现场施工情况而定。

7们3耶纹钢5监测方法及精度论证5.1水平位移观测方法根据设计图纸及相关规范要求,在黄金广场6#楼基坑支护工程施工过程中需对场区内及周围环境进行日常的基坑壁坡顶的水平及沉降和周边建筑物沉降及倾斜的常规监测。

变形监测采用平面导线测量,通过测量距离与方位角,按极坐标计算公式可准确求出每周期各变形点的三维坐标:Xp=Dp.coSHzp + XoYp=Dp.Si nHzp + YoHp=hp+ Zo式中Hzp-----监测点至变形点的方位角;Xo、Yo、Zo——监测站的坐标值求出各监测点坐标,平差后与初始值对比推算得到桩顶水平位移值。

5.1.1水平位移精度论证由基坑监测平面图知,以BM伪测站点,BM2为后视点时,C 10点为最弱点<A(Xa.Ya)图5-1极坐标法观测原理全站仪测量坐标的计算公式为:X p= s • cosHap + X A (1)* = s • sinHap + y A (2)利用误差传播定律,可以导出坐标测量的中误差计算公式为:m x2=m s2?cosHap2+s2?sinHap2?( ma)2- m s • s • sin2Hap •(匹)m s2?sinHap2+s2?cosHap2?(匹)2+ m s • s • sin2Hap •(匹)my2=m p2= m x2+ m y2= m$2+ s 2?(匹)2p式中ms m我全站仪的标称精度计算。

采用测距精度(2mm+2ppmD)、测角精度ma勺全站仪观测距离工作基点120m 处的监测点C23,贝U监测点的点位中误差计算:m p2 = m s 2+ s2?(皿)2P由二级观测点坐标中误差为3mm即m不应大于3mmm s=2mm+送0.12mm=2.24mms=120mm a 2< 9mp2=2.24 2+0.3384m a w 3.4即可采用标称测距精度为(2mm+2ppmD),测角精度不大于3.4 〃的任一全站仪。

本次采用GTS-332V型全站仪,其标称测距精度为(2mm+2ppmD),测角精度为2〃。

5.2沉降观测方法沉降观测采用严格的二等水准线路测量,测出个监测点的高程,平差后与初始值对比推算得到桩顶沉降值。

测量路线如图(见附录1),分3条路线,第一条以BM1为基准点C1~C10、J14~J17 J22和J1闭合到BM1。

第二条以BM3 为基准点C11~C18 J13和J33闭合到BM3。

基坑内支撑和其他基坑壁的观测点作为第三条观测路线。

5.2.1沉降监测精度论证由水准路线略图知线路测站最多的为17站。

C7为最弱点设最弱点精度为c,BM1至C7的中误(T 1,权为P;贝二1 2=匚站2+匚站2+…+匚站2=N .匚站2二i = :N .=站由于从BM1至C7两端的站数均为9站所以二1 =丿9•二站DS1级水准仪每公里往返测平均高差中误差为1mm。

本次观测最远距离为50m。

则每站高差中误差最大值为JI站=、-吓.I 20=0.32mm取1站的高差中误差作为单位权中误差,贝丄P= 9p1 二1 p2 匚2带入公式二=P1 P2得二=0.78mm而允许的变形值10mm,取其10作为高差中误差,由于:0.78mm v 1mm因此本次采用DS1级水准仪按二等水准测量施测符合精度要求。

5.3基坑周围建筑物的倾斜观测当建筑物累积沉降达到预警值10m m,就要对该建筑物进行倾斜观测。

在建筑物顶部和底部安装观测点,在合适的地方架设全站仪,采集两点的坐标差,计算建筑物的倾斜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