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性详细规划案例分析
控制性详细规划案例

01
规划背景与目标
规划背景
城市发展需求
01
随着城市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原有城市规划无法满足新的发
展需求,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
政策法规要求
02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法规,要求对城市规划进行更新和完善,以
改进建议
加强规划监管
为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应加强对规划执行的监管力度,防止违 规行为的发生。
持续优化规划方案
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和优化规划方案,以更好地 满足居民需求。
提高公众参与度
在规划过程中进一步扩大公众参与的范围和深度,使规划更加贴近 民意,提高规划的社会认可度。
04
经验总结与展望
景观设计
注重建筑、道路、绿化等元素的协调统一,营造优美 的城市景观。
生态环境保护
保护地块周边的生态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教育设施规划
根据人口分布和需求,合理规划学校、幼儿园 等教育设施。
医疗设施规划
根据居民需求和医疗资源分布,合理规划医院、 诊所等医疗设施。
文化体育设施规划
规划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馆等文化体育设施,满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
03
实施效果与反馈
实施效果
城市环境改善
通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城 市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包括绿 化覆盖率提高、城市景观美化等。
土地利用效率提升
规划实施后,土地利用更加合理 和高效,减少了土地浪费现象, 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
公共服务设施完善
规划促进了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和完善,包括学校、医院、公园 等,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控制性详细规划_案例

控制性详细规划_案例1. 引言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于城市的发展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某个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探讨该城市的规划目标、规划内容和规划实施等方面的内容。
2. 规划目标该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目标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和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具体目标如下:•提供适宜的居住环境,改善居住条件;•优化城市交通网络,提高交通效率;•保护城市的自然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品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发展;•增加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的供给,满足居民需求;•加强城市管理,提高城市的整体运行效率。
3. 规划内容3.1 用地分区规划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和规划目标,对城市的用地进行细致的划分,并规定不同区域的功能和使用标准。
•居住区:合理划定居住区的范围,提供多样化的住房选择,并规定居住区内的公共设施的配套标准。
•商业区:确定商业区的位置和规模,促进商业发展和消费活动。
•工业区:规划工业用地,促进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公共设施区:划定公共设施区,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的分布和配置。
•绿地和自然保护区:保护城市的自然环境,增加城市的绿地比例。
3.2 建筑控制规定规划对于城市建筑的控制也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建筑控制规定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建筑高度和容积率:规定不同区域的建筑高度限制和容积率限制,控制建筑的体量和密度。
•建筑外立面与风格:规范建筑的外立面设计和风格,保持城市的整体形象和风貌。
•建筑用途和功能分区:划分建筑的用途和功能,保持合理的用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3.3 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该城市的交通规划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道路网络规划:规划合理的道路网,提高交通的便捷性和效率。
•公共交通规划:规划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
•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规划:优化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网络,提供便捷的非机动车交通方式。
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案例分解

大寨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1.概况1。
1地理位置杨陵区位于东经108°—105°07′,北纬34°12′-34°20′之间;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的西安—宝鸡的中间位置。
杨凌东隔漆水河与武功县相望,西、北与扶风县相连,南以渭河为界与周至县相邻。
大寨镇位于杨凌区北部偏西,东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相邻,西至隋文帝杨坚陵与五泉镇接壤,北以韦河与武功镇隔河相望,南以陇海线与李台乡相邻。
1。
2历史沿革大寨镇是杨陵区下辖镇.1984年建大寨镇.辖蒋家寨、周家村、官村、陈家沟、黎张沟、杜家寨、大寨东、大寨西、西小寨、孟家寨、东卜、西卜、南卜、梁氏窑14个村委会.大寨镇属于杨凌区,杨凌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
4000多年前,农业始祖“后稷”在这里“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开创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先河.在农业方面这里一直以来主产小麦、玉米、苹果、猕猴桃等。
1.3自然条件(1)地质地貌规划区地处鄂尔多斯地台南缘的渭河地堑,属渭河谷地新生代断陷地带。
南侧为我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秦岭山脉,北侧为横贯陕西中部的渭北黄土塬。
区内属典型的河谷地貌类型。
本区域系河流冲积平原,土地比较平坦,相对高差不大,地面平均坡度1。
12%.(2)水文气候大寨气候类型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具有春暖多风、夏热多雨、秋热凉爽而多连阴雨、冬寒干燥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型气候特征。
东风和西风为区内常年主导风向,最大风速21。
7米/秒。
区内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干旱、连阴雨、大风、冰雹、霜冻、干热风等,其中干旱是本区最严重的灾害性天气。
杨凌水资源比较丰富,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
7亿立万米。
其中地表水资源28。
2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98.26%;地下水资源0。
34亿立方米,占我国水资源总量的1.18%;大寨镇内也有水系穿越,水资源相对也是比较丰富的.(3)土壤植被地面组成物质以第四纪黄土为主,其土层深厚,成土速度较快。
城市规划原理 案例分析 例题

实例一某企业位于市中心重点地区,占地面积24500平方米,由于企业效益不好,打算利用区位优势,将一部分多余的工厂用地出让,建设住宅。
经与房地产开发商洽谈达成协议,由房地产开商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建设住宅。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经核实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该用地使用性质规划为公共设施用地。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经现场调研,并分析了周围建设情况和各种条件,认为可以改变用地性质,向市政府作了请示,经市政府批准后核发了“两证一书"。
评析: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在现场调研后并作了分析,根据该用地所处具体位置和具体条件认为可以改变用地性质。
由于该用地“位于市中心重点地区”,根据规划法的规定,重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是由市政府审批的,要调整必须经过市政府的批准,才能改变用地性质。
因此,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程序合法又合理,在报经市政府批准的情况下,核发了“两证一书”,这是正确的,不是多余之举。
实例二某区属企业位于工业区内,占地8400平方米,由于设施老化,产品落后,最终破产倒闭。
区政府想利用原厂区土地开发住宅,并将获得的资金安置下岗职工,经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被驳回,理由是该用地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为工业用地,不能改变用地性质.评析: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做法是对的。
因为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考虑到这个企业位于工业区内部,如果建设住宅,将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子女上学、购物、文化娱乐等,另外,周围的工厂企业产生的废气、粉尘、噪声等将对居民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不能开发建设住宅.但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具体情况建议区政府采取土地置换的办法,将位于居住区内的某些工业企业搬迁到这里,然后开发建设位于居民区内已腾出的用地,利用这方面的资金安置下岗职工。
这样做,可以收各得其所的效果。
实例三某中学有两个校址,一处位于城市中心区,占地4000平方米;另一处位于中心区外围,占地8000平方米.根据国家规范,两处均不满足中、小学用地标准.因此,教育部门拟对两处用地进行合并,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经市政府批准,将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土地出让,开发公共设施项目,用置换来的资金在中心区外围校址旁边征用一块用地,建设一座标准中学.评析:将位于城市中心区的校址用地改变使用性质,不仅是合理的,而且应该予以积极支持.因为根据规划法的要求,市政府可以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对城市建设用地进行调整。
城市规划原理 案例分析 例题

实例一某企业位于市中心重点地区,占地面积24500平方米,由于企业效益不好,打算利用区位优势,将一部分多余的工厂用地出让,建设住宅.经与房地产开发商洽谈达成协议,由房地产开商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建设住宅.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经核实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该用地使用性质规划为公共设施用地。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经现场调研,并分析了周围建设情况和各种条件,认为可以改变用地性质,向市政府作了请示,经市政府批准后核发了“两证一书”。
评析: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在现场调研后并作了分析,根据该用地所处具体位置和具体条件认为可以改变用地性质。
由于该用地“位于市中心重点地区”,根据规划法的规定,重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是由市政府审批的,要调整必须经过市政府的批准,才能改变用地性质。
因此,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程序合法又合理,在报经市政府批准的情况下,核发了“两证一书”,这是正确的,不是多余之举。
实例二某区属企业位于工业区内,占地8400平方米,由于设施老化,产品落后,最终破产倒闭。
区政府想利用原厂区土地开发住宅,并将获得的资金安置下岗职工,经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被驳回,理由是该用地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为工业用地,不能改变用地性质.评析: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做法是对的.因为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考虑到这个企业位于工业区内部,如果建设住宅,将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子女上学、购物、文化娱乐等,另外,周围的工厂企业产生的废气、粉尘、噪声等将对居民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不能开发建设住宅。
但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具体情况建议区政府采取土地置换的办法,将位于居住区内的某些工业企业搬迁到这里,然后开发建设位于居民区内已腾出的用地,利用这方面的资金安置下岗职工。
这样做,可以收各得其所的效果。
实例三某中学有两个校址,一处位于城市中心区,占地4000平方米;另一处位于中心区外围,占地8000平方米.根据国家规范,两处均不满足中、小学用地标准。
控规_法律_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指导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一起因控规引发的纠纷案例为切入点,分析控规法律问题,探讨相关法律法规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案例简介甲市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在乙市某区购买了一块土地,并取得了国有土地使用权证。
甲公司根据土地证载明的用途,拟在该地块上开发住宅项目。
然而,在办理相关手续过程中,甲公司发现乙市某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下简称“乙区规划局”)制定的控规将该地块的用地性质调整为商业用地。
甲公司认为,控规的调整侵犯了其合法权益,遂向乙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撤销乙区规划局作出的控规调整决定。
三、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控规调整是否合法?2. 乙区规划局在调整控规过程中是否存在程序违法?3. 甲公司的合法权益是否受到侵犯?四、案例分析(一)控规调整是否合法1. 控规的法律性质控规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的基本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控规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相关专业规划,明确城市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建筑高度、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布局等内容。
2. 控规调整的合法性本案中,乙区规划局在调整控规时,是否符合以下条件:(1)依法取得调整权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控规的调整由原编制机关负责,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乙区规划局在调整控规前,是否已依法取得调整权限?(2)符合法定程序:控规的调整应当依法进行,包括听取公众意见、召开专家论证会等。
乙区规划局在调整控规过程中,是否履行了法定程序?(3)符合上位规划:控规的调整不得违反上位规划,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相关专业规划。
乙区规划局在调整控规时,是否遵循了上位规划的要求?(4)保障公共利益:控规的调整应当符合公共利益,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则制定方法

05
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则案例分 析
案例一:城市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则
总结词
城市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则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确保城市中心区的 有序发展。
详细描述
城市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则的制定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土地利用、交通组织、 景观设计、环境保护等。在制定过程中,需要遵循规划原则,明确规划目标,并充分考 虑城市中心区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同时,需要注重公众参与和专家论证,确保规划的科
组建具备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环境 保护等专业知识的团队,负责规划图 则的编制工作。
确定规划范围
根据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确定规划的范围和边界,确保规划区 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
现场调研与资料收集
现场踏勘
对规划区进行实地踏勘,了解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现 状、建筑物质量、交通状况等实际情况。
收集资料
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则制定方 法
目录
• 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则概述 • 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则制定流程 • 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则内容 • 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则实施与管理 • 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则案例分析
01
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则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则是对城市或乡村地区进行详细规划的法定文件,用于指导 后续的规划和管理活动。
公示与公布
将获得批准的规划图则进行公示, 公布于众,让相关利益方了解和 遵守。
修改与调整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 况和需要进行修改和调整,确保 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03
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则内容
土地使用规划
01
02
03
土地使用性质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域 规划,确定地块的使用性 质,如住宅、商业、工业 等。
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则制定方法

调整审批
对规划调整进行审批,确保调整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要求。
06
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则制定案 例分析
案例一:城市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则制定
总结词
土地利用规划
城市中心区是城市的核心区域,规划图则 的制定需注重土地利用、交通组织、景观 风貌等方面的控制。
根据城市中心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需求, 合理规划各类用地的规模、布局和用地性 质,确保中心区的可持续发展。
规划监管
建立规划监管机制,对规划实施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规划评估
定期对规划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 措施进行改进。
公众参与
鼓励公众参与规划管理,提高规划管理的透明度和民 主性。
规划调整
调整程序
明确规划调整的程序和要求,确保调整的科学 性和合法性。
调整内容
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对规划进行调整时,应明确 调整的内容和范围。
案例三: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则制定
总结词
工业园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规划图则的制定需注重产业布 局、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
产业布局规划
根据园区的发展战略和产业定位,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 和产业链的完善。
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园区内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的综 合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
收集资料
收集相关资料,包括土地权属、建设情况、环境 质量等方面的资料。
分析问题
根据现场踏勘和资料收集,分析存在的问题和矛 盾,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方案设计
土地利用规划
根据规划目标和原则,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明确各类用地的规模和 布局。
空间布局规划
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和现状调查,进行空间布局规划,确定道路交通、 绿地景观、市政设施等方面的布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二:生活,在院子里绽放
在明故城中强化合院居 住模式,成为所有市民 的居住愿望。
1.传统组合院落保护 2.重要的府第恢复 3.新合院模式导保护”到 “管理式保护”
加强保护的日常管理和技术支持。
1.保护条例 2.“建设许可证”和“拆除许可证” 3.日常管理和服务机构 4.保护政策。如民居改善计划
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故乡,是国务院首批 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世界闻名的中国 旅游城市,以礼义之邦、信义之乡著称。
曲阜历史文化
孔子 儒学 曲阜
城市历史发展
周代鲁故城 汉代鲁故城 宋代仙源城 明代曲阜城 近代曲阜城 现代曲阜城
明故城格局特色与演变
明故城风貌特色研究
地理环境:外围山水形成的大风水格局、泮池、古泉 城市格局:孔庙居中、以城卫庙 建筑物:各类府第、庙宇、民居等 构筑物:牌坊、水井、城墙 传统街巷:街、胡同形成的“丁”字型街巷体系 历史遗址:府第、庙宇、古河道、古城门、古牌坊 建筑肌理:传统公共建筑多进院落,传统居住建筑单进院落 建筑色彩:传统公共建筑色彩辉煌,居住建筑淡雅
►居住条件
► 户籍人口:10207人 ► 人口密度:官园片区最高 ► 住房面积:100-150平方米/户,占33% ► 住房产权:私有占98% ► 住房设施:有独立厨房94%,有独立卫浴71% ► 建造年代:1980年代以后占94%
►对明故城公共设施评价
► 绿化太少占31%,居住条件差占27% ► 居民最经常购物的区域为五马祠街38% ► 居民认为明故城内应该增加文化娱乐设施69%
►对明故城保护的意愿
► 对古城范围了解占45% ► 对孔子非常了解占29%,了解一点占50% ► 认为明故城保护非常重要占91% ► 认为明故城保护是“大家的事”占62%,25%认为是“政府
的事” ► 很愿意参加明故城保护活动占37%,51%如果有邀请,就会
参加
明故城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
研究内容
明故城保护与发展规划
规划目标
总体目标 提高曲阜历史文化名城综合品质,促进曲阜市社会、经
济和文化的综合发展。
目标一 通过规划规定,保护曲阜物质及非物质遗产。
目标二 通过规划引导,促进对遗产的综合合理利用和发展地方
经济文化。 目标三
通过规划控制,塑造独具地方风貌特色的城市形象。 目标四
通过规划设计,为曲阜市人民提供舒适的人居环境。
明故城的现状
明代曲阜城建成后,以孔庙 为中心,以城卫庙。孔庙南北几 乎贯穿明城,将城市分为东西两 片。到了清代,城市逐渐繁荣, 城内孔家各系府第相继建立,基 本上都集中在东城。而西城集中 一些公共功能,如县衙、粮仓、
各类教育机构等等。
现状明故城的结构分为东中西三段,中部是
孔庙和孔府作为明故城的灵魂,东城现在大部分 是居住,不过都是居民自建,一般每户一个院子。
曲阜明故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汇报稿
内容
► 历史和现状 ► 明故城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 ► 规划理念与功能定位 ► 总体规划布局结构 ► 用地布局调整规划 ► 道路交通规划 ►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 整体风貌与景观控制 ► 旅游发展 ► 控制图则 ► 详细规划
历史和现状
曲阜市城市历史文化
曲阜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
西城除了居住功能还设有一些公共设施,如 医院、中学(已迁)等,此外西城改造得比较大, 不少新建地块的建造方式完全以现代建筑和住宅 区的设计方式建造,体量较大,对整个明故城的 风貌造成影响。
鼓楼南北街贯穿明故城,是一条重要的轴线, 沿线现有大量商业设施,街道较宽,沿街建筑的 体量也较大。
现状问题: (1) 基本上延续历史走向,路网密度基本上满足了现代城市的标准。 (2)丁字路、断头路较多,部分旧街道断面过窄,不利于交通。 (3)古城区人口集中,路面普遍狭窄,交通拥挤,部分地段消防通道无法贯通。 (4)交通较为混乱,机动车、非机动车、人力车、马车混杂,互相影响较严重,影响了市区 交通顺畅和安全。交通管理不力。停车场布局不合理。
模式二:以文化教育为核心的发展模式
特点:以学员为核心,组织其学习、讨论、阅览、住宿、休憩等功能。 优点:形成良好的文化环境,城市因为有很多年轻人而具有活力。 隐患:以学员为核心的社会结构导致社会的不稳定性。
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存有隐患。
模式三:以地产为核心的发展模式
特点:在历史地区中开发特殊地产类型 优点:形成良好的居住环境,大大改善城市的绿化景观。 隐患:新兴的地产模式将会吸引高中收入阶级。
►社会调查和初步分析初步结论:277个样本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 年龄以30-45、45-60、60岁以上分别为34%、32%、20.4% ► 孔、颜、孟三姓占20% ► 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类型为主:39%和44% ► 初中和高中学历为主:37%和42% ► 全职职工56%,退休23% ► 家庭人均收入500-1500元,占83%
► 明故城在曲阜城市的角色定位 ► 明故城内部的功能定位研究 ► 明故城的社会生活现状分析和发展策略研究 ► 明故城的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和发展策略研究 ► 明故城的教育文化发展策略研究 ► 明故城物质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 明故城非物质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城市总体结构
城市中心的南移
新一轮总体规划提出的城市保护规划:两城、两片、三轴、四山
明故城面临“贵族化”的倾向。
模式四:协调发展模式
特点:综合前三种模式,综合发展
明故城保护与发展策略
概念一:剥离和充实 明故城公共功能调整优化
1.泮池地段绿化环境更新。 2.鼓楼地段商业空间整合。 3.颜庙地段历史轴线延续。 4.天官第地段疗养功能加强。 5.原一中地段文化教育功能维系。 6.县衙地段历史功能再现。
清华大学研究成果:区域文化旅游发展设想
明故城保护与发展模式构想
模式一:以旅游为核心的发展模式
特点:以游客为核心,组织游、购、娱、食、住、行等旅游要素。 优点:形成良好的旅游环境 隐患:城市越变越小,仅有孔府、孔庙,从而失去“城”的意义,
更为严重沦为一个主题公园区,拥有表象的活力,但不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