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学期段考(期中)试题
统编版历史高一上学期期中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统编版历史高一上学期期中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2、在以下哪个历史时期,中国出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A. 魏晋南北朝时期B. 唐朝时期C. 明朝中期D. 清朝中期3、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提出,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是: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实现按需分配B、生产资料私有制被消灭,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C、阶级对立消失,国家逐渐消亡D、自由人联合体,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4、以下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B、新文化运动主要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C、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科学,反对封建主义D、新文化运动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5、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守护者”?A. 秦始皇B. 汉武帝C. 松赞干布D. 贞观之治6、以下哪项事件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A.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 1953年土地改革完成C.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D. 1978年改革开放7、题干:在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 辛亥革命的主要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共和国C. 辛亥革命导致了中华民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D. 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了民主共和时代8、题干:以下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B. 新文化运动主要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展开C.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文化D. 新文化运动主张全盘西化,否定传统文化9、【题干】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的“论持久战”战略思想的提出者是:A. 毛泽东B. 周恩来C. 刘少奇D. 朱德 10、【题干】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提倡民主和科学B. 反对封建主义和儒家文化C. 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D. 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11、题干: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哪个因素?A. 中国共产党内部的力量对比B. 国民党内部的矛盾和分裂C. 抗日战争的性质和民族利益D. 国际形势的变化12、题干: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提出的“持久战”战略思想,其核心内容是什么?A. 以人民战争为基础,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B. 以阵地战为主,兼顾运动战C. 以消耗战为主,兼顾游击战D. 以运动战为主,兼顾阵地战13、以下哪位人物被称为“世界工厂之父”?A. 马克·吐温B. 詹姆斯·瓦特C. 约翰·洛克D. 亚当·斯密14、下列关于《拿破仑法典》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B. 对后世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C. 确立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契约自由原则D. 是法国大革命后颁布的法律文件15、【题干】《左传》中记载:“宣公十五年春,晋楚城濮之战,晋军大败楚军。
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30小题,总分60分)1.(2分)1.“定居不是靠狩猎和捕鱼的运气,或靠野果野籽的零星收获来满足日常生活之需”。
人类定居生活的出现必须依靠的是()A.农业生产的出现B.农业科技的进步C.商品经济的发展D.传统思维的更新2.(2分)2.如图为早期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社会大分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社会分工让人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能够显著提高生产效率B.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后,个体农耕开始取代集体的渔猎采集C.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形成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D.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后,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开始出现3.(2分)3.下列四张图片是世界古代不同区域文明的代表性成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产力水平差异造就了不同的文明成就B.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C.受交通条件限制古代文明间缺乏交流性D.四张图片均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体现4.(2分)4.“庄园的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庄园就是一个自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几个村落。
庄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
”这段文字反映了()A.庄园大体上是一个开放式的经济实体B.庄园大体上是一个以商品经济为主的经济实体C.庄园大体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D.庄园大体上是一个比较发达的经济实体5.(2分)5.在中世纪的西欧,封君很少能够真正收回土地,因为多层分封的关系,使得封臣封君之间彼此关系错综关联,而且土地零散,如果封君要收回土地则容易形成战争关系。
这说明()A.国王在法理上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B.王权受到封建领主的挑战必将走向衰落C.中世纪的西欧难以形成中央集权的国家D.王权必须依靠教权才能掌握世俗统治权6.(2分)6.“自治城市本身所获得的种种自由权和城市内部所建立起来的各种自治制度都构成了对封建制度的挑战。
2024-2025学年部编版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及解答参考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历史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夏朝建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B.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原始社会的结束C. 夏朝的统治中心在河南登封D. 夏朝的建立时间为公元前2070年2、下列关于商朝历史事件的描述,正确的是()A. 商汤灭夏,建立商朝B. 武王伐纣,商朝灭亡C. 周武王建立西周,商朝迁都洛阳D. 商汤建立西周,周武王灭商3、题干:以下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叙述,正确的是:A. 新航路的开辟使得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B. 新航路的开辟主要是为了寻找新的香料来源C. 新航路的开辟使得欧洲与亚洲的贸易往来更加困难D. 新航路的开辟导致了非洲的殖民扩张4、题干:以下关于《权利法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成果B. 《权利法案》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C. 《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使议会成为最高权力机构D. 《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宪政国家5、题干:在春秋时期,以下哪个国家最先进行了较为彻底的社会改革,这一改革被称为“初税亩”?A. 齐国B. 晋国C. 宋国D. 吴国6、题干: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A. 秦始皇统一六国B. 西汉建立C. 东汉建立D. 魏晋南北朝时期7、下列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皇帝拥有最高权力,实行三公九卿制B、地方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推行“焚书坑儒”,统一思想,强化中央集权D、设立御史台,加强对官员的监督8、下列关于唐朝“贞观之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优秀人才B、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C、推行法治,重视法律建设D、提倡节俭,减轻百姓负担9、以下哪项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C. 戊戌变法D. 辛亥革命 10、以下哪个时期是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起点?A. 明末清初B. 洋务运动C. 戊戌变法D. 辛亥革命11、题干:在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萌芽,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B.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加剧,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提供了资本和市场C. 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自给自足D. 洋务运动的推动12、题干:20世纪初,中国发生了一场以民主与科学为口号的思想启蒙运动,这场运动被称为:A. 新文化运动B. 五四运动C. 辛亥革命D. 北洋军阀统治13、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国共第一次合作D. 抗日战争胜利14、在以下哪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A. 大革命时期B.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C. 抗日战争时期D. 解放战争时期15、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C.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建立了北洋军阀政权D.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6、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B. 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礼教和旧道德C.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新青年》杂志D.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背景材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 (1)

D.为丝绸之路的繁荣奠定了经济基础
8.如图中,图一到图二地方行政层级的变化反映出汉代()
A.皇帝权力扩大
B.疆域日趋拓展
C.军阀割据消除
D.中央集权强化
9.从以下吕思勉《秦汉史》部分目录中可以剖析,两汉的主要社会问题是()
第六章汉末事迹
第一节元帝宽驰
第二节成帝荒淫
第七章新室始末
——据马亚辉《边疆经略与交通变迁的互动》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在道路交通建设方面的举措,概括这些举措实施的政治意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汉唐王朝经略边疆 相同方式。结合所学,简述汉武帝时期“张骞使月氏”的影响。
32.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政局上虽交织着统一与分裂、稳定与动荡,但封建经济仍得到持续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B.王安石变法的效果显著
C.榷场贸易推动国家统一
D.借助互市调整民族关系
24.据《大金国志》记载,天德三年(1151年),金朝仿汉人都城宫室样式营建燕京,其正门宣阳门上有重楼,三门并立,“中门绘龙,两偏绘凤,用金钉钉之。”这表明金朝()
A.沿袭唐宋制度
B.统治者推崇中原文化
C.进入鼎盛时期
D.实行因俗而治的政策
C.推动了统一国家疆域的扩大
D.反映了因地制宜的治国方略
7.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与匈奴等少数民族的战争连年不断,巨大的军费开支给国家的财政收入带来沉重负担。而当时的富商大贾非但不佐国家之急,反而趁机加紧掠夺财富,致使朝廷财源枯竭。这一现象()
A.推动了盐铁官营的实施
B.促使汉王朝采取了“与民休息”政策
B.“尊卑有序”的伦理观念
C.“为政以德”的治国理念
D.“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25小题,总分50分)1.(2分)墨西哥的特瓦坎山谷是最早的植物栽培中心之一,那里的原始农业从公元前7000年前后开始,但在公元前1500年前,当地印第安人通过栽培获得的食物不过占其粮食消费总量的10%左右。
这说明( )A.世界农业源于美洲地区B.农业发展历程艰难漫长C.农业难以提升生活质量D.采集经济占据主要地位2.(2分)埃及第五王朝(公元前2494年~公元前2345年)大臣普塔赫舍普舍斯死后,在自己的铭文中特别写明:“当陛下因为一件事而赞扬他时,陛下允许他吻他的脚,不允许他吻地。
”这反映出古埃及( )A.种姓制度贵贱有序B.官僚系统较为完备C.借助神权强化君权D.君主具有无上权威3.(2分)古罗马帝国留下很多谚语:“条条大路通罗马”;“一个城市的发达不是要看这个城市的建筑物的华丽程度,而是要看这个城市排污能力”。
这些谚语从侧面反映出古罗马( ) A.工商业经济比较繁荣 B.城市的建筑水平高超 C.与世界各地联系密切D.环境污染问题较严重4.(2分)斯芬克斯最初源于埃及神话,著名的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位于埃及哈扶拉金字塔的东面。
后来在希腊神话中,斯芬克斯是一个长着狮子躯干、女人头面的有翼怪兽。
这一现象表明( )A.希腊神话源自埃及B.世界文明大同小异C.文明发展交流借鉴D.埃及文化多元并存5.(2分)在中世纪西欧,封臣每年都要为封君服兵役,12世纪时一般为每年服役40天,超过40天之外的服役,需由封君提供一定的报酬。
从12世纪开始,在英、法等国,国王开始征收“盾牌钱”来取代封建军役,且这项义务常常改为货币支付。
这表明当时西欧( )A.商品经济有所发展B.人身依附逐渐强化C.王权摆脱教会控制D.封君封臣义务对等6.(2分)公元6世纪的《查士丁尼法典》记载了古罗马法学家将法律分为公法和私法,直到今天这仍旧是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
这说明罗马法( )A.法理精深B.言简意赅C.影响深远D.内容全面7.(2分)16世纪50年代开始,沙皇伊凡四世用忠于自己的人组建新一任政府,称之为“重臣拉达”,这些人指派军事总督到所有城市和公国去,对各个领地的领主们进行控制。
上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中国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代表性的遗存有距今约170万年的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
他们从事,过着群居生活。
下列选项填空正确的是()A.北京人元谋人采集渔猎B.元谋人北京人采集渔猎C.北京人元谋人原始农耕D.元谋人北京人原始农耕2.我国早期农耕文明形成南稻北粟格局的主要原因是()A.地理气候B.饮食习惯C.历史传统D.酋长喜好3.一位官员因为在父丧期间,让婢女服侍他吃药,被人检举违反礼法,因而受到清议的批判,甚至使他的仕途受阻。
这位官员最可能处于何时()A.秦汉B.魏晋C.隋唐D.宋明4.《左传》日:“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
商纣暴虐,鼎迁于周。
”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A.人声鼎沸B.鼎鼎有名C.三足鼎立D.问鼎中原5.某同学查阅了有关“文成公主入藏”、“汉人胡食”、“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A.统一国家的建立B.民族融合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民族关系的发展6.三国两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家族世代把持宫位:享受政治经济等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A.庶族B.士族C.党人D.博士7.在三国鼎立示意图中②代表()A.鲜卑B.魏C.蜀D.吴8.五代十国时期,“十国”中的南汉位于地图中的()处附近。
A.C B.E C.H D.N9.下图为我国古代地方权力强弱变化图,较为正确的是()A.B.C.D.10.“盛世时期”是封建社会少有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时期。
各个盛世都具有共同特征: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局稳定,社会久安,国力强大,文化昌盛等。
以下不属于盛世时期的是()A.百家争鸣时期B.文景之治时期C.光武中兴时期D.贞观之治时期11.如图是上海崧泽遗址出土的家猪陶塑,据此可推测()A.上海是最早驯养家猪的地区B.上海崧泽文化以驯养牲畜为主C.上海的手工业水平领先全国D.上海于新石器时代已产生农业12.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描述“邦无定交,土无定主"的社会现象最可能集中出现在()A.夏商时期B.西周时期C.东周后期D.两汉时期13.探究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
(完整版)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精选全文

最新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完整版)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精选全文,可以编辑修改文字!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周灭商后,面对广大的土地和空间,摈弃了夏商时代的外服制统治方式,而将土地分封给功臣、子弟和臣服的异姓诸侯,让他们去拓荒、保土和安民,推广周天子的一统政治。
这说明西周的分封制A.确立了中央集权体制B.强化了周天子对地方直接控制C.保证了统治秩序稳定D.推动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3.《荀子·君道》:“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
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
”可见,荀子旨在A.强调以法治国的必要性B.否认法治与权势的重要C.论证法治是人治的补充D.说明人治比法治更重要4.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器生产工具和铁农具”数据表铁器出土地点总件数生产工具件数生产工具所占百分比铁农具件数铁农具所占百分比(约)辽宁抚顺80余7796.2%6888.3%山西长治36余3186.1%2167.7%湖南长沙70余2130%1780.9%广西平乐181余17093%9153.3%此表反映了这一时期A.铁器工具在北方被广泛使用B.古代冶铁技术长期领先世界C.铁农具已出现并运用于生产D.铁制品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5.中国传统年画是一部风俗文化的辞典,从中可以找到各个时期鲜明的文化个性。
对下面年画《男耕女织》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图中生活以“井田制”为前提B.该场景最早出现于秦朝时期C.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经济模式D.反映了古代丰衣足食的生活6.孔子形象在历史典籍中有诸多介绍。
《庄子·外物》记载孔子“修上而趋下,末偻而后耳”;汉代《春秋纬》颂:“孔子长十尺,大九围,坐如蹲龙,立如牵牛,就之如昴”。
高一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一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 分,共60 分)1. 远古时期,人类主要以采集和渔猎为生。
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开始从事农业生产。
世界上最早培植粟的是()A. 古埃及人B. 古印度人C. 古希腊人D. 中国人2. 夏、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主要有()①王位世袭制②分封制③宗法制④禅让制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3.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其中,推动农业生产进步的因素有()①铁农具的使用②牛耕的推广③水利工程的修建④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4.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
下列措施中,属于文化方面的是()A. 统一文字B. 统一度量衡C. 修筑长城D. 设立郡县5. 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有()①颁布“推恩令” ②设立中朝③实行察举制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6.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有()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②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③江南地区社会相对安定④统治者的重视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7.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大运河的中心是()A. 长安B. 洛阳C. 涿郡D. 余杭8.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史称()A. “文景之治”B. “光武中兴”C. “贞观之治”D. “开元盛世”9. 唐朝时期,陶瓷业生产水平很高。
其中,造型精美,色彩亮丽,闻名中外的是()A. 青瓷B. 白瓷C. 唐三彩D. 青花瓷10. 两宋时期,商业经济空前繁荣。
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主要表现为()①出现了早市和夜市②草市已经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③城市中的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11. 元朝为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实行行省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段考(期中)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卷分为试卷和答题卷,包括二大题,试卷共3页,答题卷共2页。
考生必须将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卷上,否则不能得分。
3、文明考风,诚信考试,自觉遵守考场纪律,杜绝各种作弊行为。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家天下”制度开始形成于A.尧 B.舜 C.禹D.启2.《礼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
”该材料主要反映的制度是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禅让制3.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材料主要说明了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4.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
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
结合所学“西周分封制”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晋国是姬姓封国 B.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C.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D.秦燕两国可以通婚5.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和创设行省制的朝代分别是A.秦朝和唐朝 B.秦朝和隋朝 C.秦朝和元朝 D.唐朝和元朝6.著名学者黄仁宇在论及某王朝的统治政策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权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这里“‘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最有可能是指A.郡县制B.郡国并行制 C.分封制D.行省制度7.唐高祖时期,国家要对大运河一些淤塞的河段进行疏通,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8.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
”下列措施没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汉武帝推行内外朝制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C.宋朝增设参知政事等D.元朝时设置了中书省9.电视剧《大宋提刑官》讲述的是南宋人宋慈判案的传奇故事。
历史上确有宋慈其人,据宋慈墓志铭记载,他先后做过“提点广东、江西、湖南刑狱”。
历史上与宋慈的“提刑官”职能较为类似的是:①刺史②都察院③御史台④参知政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0.唐赵嘏诗曰:“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这是说唐太宗A.德治思想 B.虚心纳谏 C.科举取士 D.勤政爱民11.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分为A.郡、县 B.路、州、县 C.道、州、县 D.路、府、州、县12.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
这说明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13.某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帝王穿越历史隧道谈论起自己的丰功伟绩。
其中的台词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它是A.秦始皇:“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 000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B.唐太宗,“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
”C.宋太祖:“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很踏实。
”D.雍正帝:“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
”14.元朝和清朝统治者设立的管理西藏事务的行政机构分别是A.中书省、理藩院 B.枢密院、理藩院 C.宣政院、理藩院 D.宣政院、都察院15.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甲午战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B.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16.胡绳认为:“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要清政府保持腐败与懦弱……另一方面是清政府具有镇压人们的力量,以建立有利于侵略者的安定的秩序。
”表现这一政策最为明显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天津条约》17.有学者总结:“中国人民是富于反抗精神的,然而又是缺乏建设性的……他们无法逾越时代的界限和站在更高的历史高度作回顾和前瞻,因而无法真正完成民族的独立。
”以下历史事件中最符合作者观点的是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18.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中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
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严重后果是A.打开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大门 B.英国实现了对印度的占领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确立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19.有学者认为:“从1901年到1937年新征服者来临之前的这段时间,是一个外国人享有特权和特殊自由的时代,他们可以毫无阻碍地深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规定A.所有安分传教之人,均当一体矜恤保护,不可欺侮B.允准与众友国钦差前往京师,到彼居住,或久或暂C.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独由使馆管理D.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清国必须立时弹压惩办20.“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
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下列与此诗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1.有学者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大的战斗有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
材料可以说明A.相持阶段,国民党积极抗战 B.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22. “日本作战计划,系图强渡黄河,破退华军。
此项计划,于今已告失败。
中国方面为保卫大徐州所做的苦斗,显系此次中日战争中最大之会战。
其结果,华方已获胜利,……(日军)今兹遭逢惨败,应无颜再向国内民众如此矜夸。
”(纽约《先锋论坛报》)该材料评述的是A.淞沪战役 B.枣宜会战 C.平型关战役 D.台儿庄战役23. 下表汇总了新中国以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所发行的邮票,其中60周年的纪念邮票与之前相比,其主题最主要的变化在于全民抗战、中流砥柱、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C.肯定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 D.强调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作用24.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这说明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C.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25.下列有关太平天国的史事中,能够体现时代发展潮流的是A.制定《天朝田亩制度》B.进行北伐和西征 C.发生了天京变乱D.颁布《资政新篇》26.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B.《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C.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27.下列辛亥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③南京临时政府迁往北京④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④②③D.②①③④28.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
据统计,以下为1900~1936年各报刊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
其中属于1912年的是A.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赔款、康有为 B.三民主义、民国、南京、孙中山、共和C.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张謇 D.革命、中国共产党、陈独秀、改造、抗日29.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A.革命党人为袁世凯夺权留余地B.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C.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品质D.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30.“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
”引发近代中国发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传播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C.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31.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
此观点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A.中国的“文艺复兴”B.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C.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向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D.中国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起点32.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
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该填写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33.陈旭麓认为近代社会有三次革命高潮“:孙中山领导的党和人民打败了清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和中国共产党合作打败了袁世凯留下的军阀系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败了美国支持的蒋介石国民党政府。
”其中第二次革命高潮是A.辛亥革命 B.解放战争 C.五四运动 D.国民大革命34.这是某次战争前誓师词中的一部分:“嗟我将士,尔肃尔听。
国民痛苦,火热水深。
土匪军阀,为虎作伥。
帝国主义,以枭以张。
本军兴师,救国救民。
”这次战争A.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 B.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C.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雪洗了百年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35.国共两党历史上曾经两度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两次统一战线分别建立于什么时期A.土地革命,解放战争 B.国民革命,抗日战争 C.国民革命,解放战争 D.解放战争,抗日战争36.第四套人民币100元背面的风景是地处江西省西南部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的中段,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
在中国革命史上,在此地区A.成立了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 B.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中心开始由城市转向农村C.开创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开创了第一个抗日革命根据地37.“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