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复习题
仪器分析实验复习题

最新分析实验复习1紫色光谱法定量分析蒽醌时,试样中通常含有什么杂质?用什么方法消除其干扰?如何选用溶剂和参比溶液?答:邻苯二甲酸酐;蒽醌在波长251nm处有一强吸收峰,在波长323nm处有一中等强度的吸收峰,而在251nm波长附近有一邻苯二甲酸酐强烈吸收峰λmax,为了避开其干扰,选用323nm 波长作为测定蒽醌的工作波长。
由于甲醇在250-350nm无吸收干扰,因此选其为参比溶液。
选溶剂的原则:(1)比较未知物质与已知物质的吸收光谱时,必须采用相同的溶剂(2)应尽可能使用非极性溶剂,以便获得物质吸收光谱的特征精细结构(3)所选溶剂在需要测定的波长范围内无吸收或吸收很小2、紫外光谱分析使用的比色皿是哪种?可见吸光光度法用哪种?答:吸收池主要有石英池和玻璃池两种。
在紫外区须采用石英池,可见区一般用玻璃池。
3、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的区域划分范围答:红外光谱波长范围约为 0.78 ~ 1000µm4、红外光谱测定固体样品时,一般加什么与样品一起研磨?为什么要求将固体试样研磨至粉末状?为什么试样应该干燥?答:1)加KBr。
压片法:1~2mg样+200mg KBr→干燥处理→研细:粒度小于 2 m(散射小)→混合压成透明薄片→直接测定2)试样中不应含有游离水。
水本身有红外吸收,会严重干扰样品谱,而且会侵蚀吸收池的盐窗。
易制成透明片若不干燥会给光谱的解析带来困难,甚至引起“误诊”5、红外光谱定性分析,一般采用什么方法?与已知标准物对照标准图谱查对法6、荧光分析法测定奎宁时,对奎宁荧光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哪些?答溶剂的PH和极性,温度,含氧量、溶液浓度7、荧光光度计的组成。
为了消除入射光和散射光的影响,荧光的测量通常在与激发光成什么方向进行?答:1)用于测量荧光的仪器由激发光源、样品池、用于选择激发光波长和荧光波长的单色器以及检测器和显示系统五部分组成。
(组成:光源单色器(2个)液漕检测器信号显示记录器)2)为了消除入射光和散射光的影响,荧光的测量通常在与激发光成直角(垂直)方向进行8、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别由哪些部件组成?与荧光光度计比较主要的差别在哪里?为什么?答: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显示系统与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差别:荧光有①垂直测量方式, 消除透射光影响②两个单色器,激发和发射,常用光栅9、为什么荧光分析法的灵敏度比吸光光度法高?答、这两种方法在灵敏度方面的差别主要是由于同浓度相关的参数的测量方式不同。
仪器分析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仪器分析》课程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能量,它们的大小顺序为 [ ]A.无线电波>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B.无线电波>可见光>红外光>紫外光>X射线C.微波>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D.微波<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2.在紫外-可见光光度法中,定量测定时不能有效消除干扰组分的影响是 [ ]A.采用双光束分光光度计B.采用双波长法C.采用三波长法D.采用导数光谱法3.在光度分析中,参比溶液的选择原则是 [ ]A.通常选用蒸馏水B.通常选用试剂溶液C.根据加入试剂和被测试液的颜色、性质来选择D.通常选用褪色溶液4.吸光度读数在( )范围内,测量较准确。
[ ]A.0~1B.0.15~0.7C.0~0.8D.0.15~1.55.用邻二氮杂菲测铁时所用的波长属于 [ ]A.紫外光B.可见光C.紫外-可见光D.红外光6.用邻二氮杂菲测铁时,为测定最大吸收波长,从400nm~600nm,每隔10nm进行连续测定,现已测完480nm处的吸光度,欲测定490nm处吸光度,调节波长时不慎调过490nm,此时正确的做法是 [ ]A.反向调节波长至490nm处B.反向调节波长过490nm少许,再正向调至490nm处C.从400nm开始重新测定D.调过490nm处继续测定,最后在补测490nm处的吸光度值7.物质发射磷光对应的能级跃迁是 [ ]A.分子从较高能级的激发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B.分子从单线第一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跃迁到基态的最低振动能级C.分子从单线第一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跃迁到基态的各振动能级D.分子从三线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跃迁到基态的各个振动能级8.荧光波长固定后,荧光强度与激发光波波长的关系曲线称为 [ ]A.荧光光谱B.激发光谱C.发射光谱D.吸收光谱9.原子吸收谱线的宽度主要决定于 [ ]A.自然变宽B.多普勒变宽和自然变宽C.多普勒变宽和压力变宽D.场致变宽10.原子吸收光谱测铜的步骤是 [ ]A.开机预热-设置分析程序-开助燃气、燃气-点火-进样-读数B.开机预热-开助燃气、燃气-设置分析程序-点火-进样-读数C.开机预热-进样-设置分析程序-开助燃气、燃气-点火-读数D.开机预热-进样-开助燃气、燃气-设置分析程序-点火-读数11.储备液浓度为1mg/mL,配制浓度为100,200,300,400,500μg/L的工作系列(100mL容量瓶),最适合的工作液浓度为 [ ]A.20μg/mLB.200μg/mLC.20mg/mLD.200mg/mL12.硫酸奎宁在0.05mol/L H2SO4中,分别用320nm和350nm波长的光激发,所制荧光光度计中第一滤光片的作用是 [ ]A.消除杂志荧光B.得到合适的单色激发光C.消除激发光产生的反射光D.消除瑞利散射、拉曼散射13.原子吸收分析中光源的作用是 [ ]A.供试样蒸发和激发所需的能量B.产生紫外光C.发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D.产生具有足够浓度的散射光14.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的光源是 [ ]A.氢灯B.氘灯C.钨灯D.空心阴极灯15.在火焰AAS分析中,富燃火焰的性质是什么?它适用于何种元素的测定? [ ]A.还原性火焰,适用于易形成难离解氧化物元素的测定B.还原性火焰,适用于易形成难离解还原性物质的测定C.氧化性火焰,适用于易形成难离解氧化物元素的测定D.氧化性火焰,适用于易形成难离解还原性物质的测定16.与原子吸收法相比,原子荧光法使用的光源是 [ ]A.必须与原子吸收法的光源相同B.一定需要锐线光源C.一定需要连续光源D.不一定需要锐线光源17.下列原子荧光中属于反斯托克斯荧光的是 [ ]A.铬原子吸收359.35nm,发射357.87nmB.铅原子吸收283.31nm,发射283.31nmC.铟原子吸收377.55nm,发射535.05nmD.钠原子吸收330.30nm,发射589.00nm18.纸色谱中,若被分离各组分的极性强弱不同,当选用弱极性溶剂展开时,比移值Rf最大的是 [ ]A.弱极性组分B.中等极性组分C.强极性组分D.无法确定19.在气-液色谱分析中,当两组分的保留值很接近,且峰很窄,但只能部分分离,其原因是 [ ]A.柱效能太低B.容量因子太大C.柱子太长D.固定相选择性不好20.在液相色谱中,范氏方程中的哪一项对柱效能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 ]A.涡流扩散项B.分子扩散项C.固定相传质阻力项D.流动相中的传质阻力21.下列化合物中,同时具有 n~π*、α~α*、π~π* 跃迁的化合物为 [ ]A.一氯甲烷B.丙酮C.丁二烯D.一氯代甲苯22.有a.b两份不同浓度的有色溶液,a溶液用1.0cm吸收池,b溶液用3.0cm吸收池,在同一波长下测得的吸光度值相等,则它们的浓度关系为 [ ]A.a是b的1/3B.a等于bC.b是a的3倍D.b是a的1/323.双波长分光光度计与单波长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在于 [ ]A.光源的种类B.检测器的个数C.吸收池的个数D.使用单色器的个数24.分光光度计产生单色光的元件是 [ ]A.光栅+狭缝B.光栅C.狭缝D.棱镜25.分光光度计的可见光波长范围时 [ ]A.200nm~400nmB.400nm~800nmC.500nm~1000nmD.800nm~1000nm26.得的荧光光谱 [ ]A.形状和荧光强度都相同B.形状和荧光强度都不同C.形状相同,荧光强度不同D.荧光强度相同,形状不同27.根据IUPAC规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灵敏度为 [ ]A.产生1%吸收所需被测元素的浓度B.产生1%吸收所需被测元素的质量C.一定条件下,被测物含量或浓度改变一个单位所引起测量信号的变化D.在给定置信水平内,可以从试样中定性检出被测物质的量小浓度或最小值28.原子吸收法测定NaCl中微量K时,用纯KCl配制标准系列制作工作曲线,分析结果偏高,原因是[ ]A.电离干扰B.物理干扰C.化学干扰D.背景干扰29.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目前常用的光源是哪种?其主要操作参数是什么? [ ]A.氙弧灯,内充气体的压力B.氙弧灯,灯电流C.空心阴极灯,内充气体的压力D.空心阴极灯,灯电流30.在原子荧光法中,多数情况下使用的是 [ ]A.阶跃荧光B.直跃荧光C.敏化荧光D.共振荧光31.待测水样中铁含量估计为1mg/L ,已有一条浓度分别为100,200,300,400,500μg/L 标准曲线,若选用10cm 的比色皿,水样应该如何处理?(a =190 L /g ·cm) [ ]A.取5mL 至50mL 容量瓶,加入条件试剂后定容B.取10mL 至50mL 容量瓶,加入条件试剂后定容C.取50mL 蒸发浓缩到少于50mL ,转至50mL 容量瓶,加入条件试剂后定容D.取100mL 蒸发浓缩到少于50mL ,转至50mL 容量瓶,加入条件试剂后定容32.测铁工作曲线时,要使工作曲线通过原点,参比溶液应选 [ ]A.试剂空白B.纯水C.溶剂D.水样33.可以提高荧光法测定灵敏度的新技术有 [ ]A.激发荧光法B.荧光猝灭法C.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D.荧光寿命34.多普勒变宽产生的原因是 [ ]A.被测元素的激发态原子与基态原子相互碰撞B.原子的无规则热运动C 被测元素的原子与其他粒子的碰撞D.外部电场的影响35.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中,采用标准加入法可消除 [ ]A.电离干扰B.物理干扰C.化学干扰D.光谱干扰36.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中单色器位于 [ ]A.空心阴极灯之后B.原子化器之后C.原子化器之前D.空心阴极灯之前37.在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理论中,以谱线峰值吸收测量替代积分吸收测量的关键条件是什么? [ ]A.光源辐射的特征谱线与原子吸收谱线比较,中心频率一样,而半峰宽要小得多B.光源辐射的特征谱线与原子吸收谱线比较,中心频率和半峰宽均为一样C.光源辐射的特征谱线与原子吸收谱线比较,中心频率一样,而半峰宽要较大D.光源辐射的特征谱线与原子吸收谱线比较,只要中心频率一样,半峰宽大小都没影响38.在原子荧光分析中,可以使用几种类型的激发光源,指出下列哪种光源可能使方法的检出限最低? [ ]A.氙灯B.金属蒸气灯C.空心阴极灯D.激光光源39.用于测量荧光辐射的检测器是 [ ]A.光电池B.热导池C.热电偶D.光电倍增管40.某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为C A ,在流动相中的浓度为C B ,则此组分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 K 为 [ ] A.B A c c B.A B c c C.B A A c c c + D.B A B c c c +41.在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某有色物质的浓度时,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 ]A.比色皿外壁有水珠B.待测溶液注到比色皿的2/3高度处C.光度计调零D.将比色皿透光面置于光路中42.下列波长范围属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范围的是 [ ]A.0.76-1000μmB.10-760nmC.10-3-10nmD.200-800nm43.在目视比色法中,常用的标准系列法是比较 [ ]A.入射光的强度B.透过溶液后的强度C.透过溶液后的吸收光的强度D.一定厚度溶液的颜色深浅44.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测铁实验的显色过程中,按先后次序依次加入 [ ]A.邻二氮杂菲、NaAc 、盐酸羟胺B.盐酸羟胺、NaAc 、邻二氮杂菲C.盐酸羟胺、邻二氮杂菲、NaAcD.NaAc 、盐酸羟胺、邻二氮杂菲45.分光光度计测量吸光度的元件是 [ ]A.棱镜B.光电管C.钨灯D.比色皿46.已知邻二氮杂菲亚铁络合物的吸光系数a =190 L ·g -1·cm -1 ,已有一组浓度分别为100,200,300,400,500ppb 工作溶液,测定吸光度时应选用( )比色皿。
仪器分析复习题(答案版)

仪器分析复习题一、思考题01、现代仪器分析法有何特点?它的测定对象与化学分析方法有何不同?特点:(1)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2)分析速度快、效率高;(3)选择性较好;(4)能够满足特殊要求;(5)与化学分析相比准确度较低,低5%;(6)一般仪器价格较贵,维修使用成本较高。
仪器分析测定的含量很低的微、痕量组分,化学分析主要用于测定含量大于1%的常量组分。
02、光谱分析法是如何分类的?按照产生光谱的物质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原子光谱、分子光谱和固体光谱;按照产生的光谱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发射光谱、吸收光谱和散射光谱;按照光谱的性质和形状又可分为线光谱、带光谱和连续光谱。
03、什么是光的吸收定律?其数学表达式是怎样的?朗伯-比尔定律(即光的吸收定律)是描述物质对某一波长光吸收的强弱与吸光物质的浓度及其液层厚度间的关系。
A=lg(1/K)=KcL I=I0e-KcL{当一束强度为I0的单色光通过厚度为L、浓度为c的均匀介质(试样)后,设其强度减弱为I,则透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之比,称为透射率,用T表示。
A表示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K为比例常数}04、名词解释(共振线、灵敏线、最后线、分析线)共振线:在原子发射的所有谱线中,凡是有高能态跃迁回基态时所发射的谱线,叫共振(发射)线。
灵敏线:每种元素的原子光谱线中,凡是具有一定强度、能标记某元素存在的特征谱线,称为该元素的灵敏线。
最后线:最后线是每一种元素的原子光谱中特别灵敏的谱线。
分析线:这些用来定性或定量分析的特征谱线被称为分析线。
05、常用的激发源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简述ICP的形成原理及特点。
(1)目前常用的激发源是直流电弧(DCA)、交流电弧(ACA)、高压火花以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等。
(2)ICP的形成原理:这是利用等离子体放电产生高温的激发光源。
当在感应线圏上施加高频电场时,由于某种原因(如电火花等)在等离子体工作气体中部分电离产生的带电粒子在高频交变电磁场的作用下做高速运动,碰撞气体原子,使之迅速、大量电离,形成雪崩式放电,电离的气体在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载面上形成闭合环形的涡流,在感应线圈内形成相当于变压器的次级线圈并同相当于初级线圈的感应线圈耦合,这种高频感应电流产生的高温又将气体加热、电离,并在管口形成一个火炬状的稳定的等离子体焰矩。
仪器分析技术复习题

仪器分析技术复习题一、单选题1、KMnO4溶液呈现紫红色是由于它吸收了白光中的() [单选题] *A、蓝白色光B、青绿色光(正确答案)C、黄绿色光D、紫红色光2、朗伯比尔定律定律说明,当一束单色光通过均匀溶液,吸光度正比于()。
[单选题] *A、溶液的温度B、溶液的酸度C、液层的厚度D、溶液的浓度和厚度的乘积(正确答案)3、在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范围内,溶液的浓度、最大吸收波长、吸光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单选题] *A、增加、增加、增加B、减小、不变、减小(正确答案)C、减小、增加、减小D、增加、不变、减小4、误差最小的吸光度为() [单选题] *A、0.343B、0.334C、0.443D、0.434(正确答案)5、朗伯-比耳定律说明,当一束单色光通过均匀有色溶液中,有色溶液的吸光度正比例于()。
[单选题] *A、溶液的温度B、溶液的酸度C、液层的厚度D、溶液的浓度和溶液厚度的乘积(正确答案)6、多组分分光光度法可用解联立方程的方法求得各组分的含量,这是基于(). [单选题] *A、各组分在不同波长下有吸收B、各组分在同一波长下吸光度有加和性(正确答案)C、各组分的浓度有一定函数关系D、各组分的摩尔吸收系数相同7、用酸度计测定溶液的PH值时,一般选用()为指示电极。
[单选题] *A、标准氢电极B、饱和甘汞电极C、玻璃电极(正确答案)D、银电极8、玻璃电极在使用前,需在去离子水中浸泡24小时以上,其目的是:()。
[单选题] *A、清除不对称电位(正确答案)B、清除液接电位C、清洗电极D、使不对称电位处于稳定9、甘汞电极是常用参比电极,它的电极电位取决于()。
[单选题] *A、温度B、氯离子的活度(正确答案)C、主体溶液的浓度D、K+的浓度10、用氯化银晶体膜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氯离子时,如以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应选用的盐桥为()。
[单选题] *A、KNO3(正确答案)B、KClC、KBrD、KI11、在分光光度分析中,常出现工作曲线不过原点的情况。
仪器分析考试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1.装在高压气瓶的出口,用来将高压气体调节到较小压力的是()。
A、减压阀B、稳压阀C、针形阀D、稳流阀答案: A2.在分光光度法中,应用光的吸收定律进行定量分析,应采用的入射光为()。
A、白光B、单色光C、可见光D、复合光答案: B3.原子吸收光谱产生的原因是()。
A、分子中电子能级跃迁B、转动能级跃迁C、振动能级跃迁D、原子最外层电子跃迁答案: D4.检查气瓶是否漏气,可采用()的方法。
A、用手试B、用鼻子闻C、用肥皂水涂抹D、听是否有漏气声音答案: C5.原子吸收光谱是()。
A、带状光谱B、线状光谱C、宽带光谱D、分子光谱答案: B6.测定pH的指示电极为()。
A、标准氢电极B、玻璃电极C、甘汞电极D、银氯化银电极答案: B7.空心阴极灯的操作参数是()。
A、阴极材料的纯度B、阳极材料的纯度C、正负电极之间的电压D、灯电流答案: D8.下列几种物质对原子吸光光度法的光谱干扰最大的是()。
A、盐酸B、硝酸C、高氯酸D、硫酸答案: D9.欲分析165~360nm的波谱区的原子吸收光谱,应选用的光源为()。
A、钨灯B、能斯特灯C、空心阴极灯D、氘灯答案: C10.选择不同的火焰类型主要是根据()。
A、分析线波长B、灯电流大小C、狭缝宽度D、待测元素性质答案: D11.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的物理干扰可用下述()的方法消除。
A、扣除背景B、加释放剂C、配制与待测试样组成相似的溶液D、加保护剂答案: C12.洗涤被染色的吸收池,比色管,吸量管等一般使用()。
A、肥皂B、铬酸洗液C、盐酸-乙醇洗液D、合成洗涤剂答案: C13.由原子无规则的热运动所产生的谱线变宽称为( )。
A、自然变度B、赫鲁兹马克变宽C、劳伦茨变宽D、多普勒变宽答案: D14.钢瓶使用后,剩余的残压一般为()。
A、1大气压B、不小于1大气压C、10大气压D、不小于10大气压答案: D15.在25℃时,标准溶液与待测溶液的pH变化一个单位,电池电动势的变化为()。
仪器分析在线考试复习题

仪器分析在线考试复习题一单选题1. 在原子吸收光谱(简称AAS)分析中,把燃助比与其化学反应计量关系相近的火焰称作()。
A. 中性火焰B. 富燃火焰C. 贫燃火焰D. 等离子体炬焰2. 气相色谱分析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最好采用()做载气效果最好。
A. 氢气B. 氦气C. 氩气D. 氮气3. 电子能级间隔越小,跃迁时吸收光子的( )。
A. 能量越大B. 波长越长C. 波数越大D. 频率越高4. 待测元素的原子与火焰蒸气中其它气态粒子碰撞引起的谱线变宽称为()。
A. 多普勒变宽B. 罗伦兹变宽C. 共振变宽D. 自然变宽5. 在分子吸收光谱中,把由于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能级间的跃迁而产生的光谱称为()。
A. 紫外吸收光谱B.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C. 红外光谱D. 远红外光谱6. 分离有机胺时,最好选用的气相色谱柱固定液为()。
A. 非极性固定液B. 高沸点固定液C. 混合固定液D. 氢键型固定液7. 气相色谱分析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最好选用()做载气,其效果最佳。
A. H2气B. He气C. Ar气D. N2气8. 某物质能吸收红外光波,产生红外吸收光谱图,那么其分子结构中必定()。
A. 含有不饱和键B. 含有共轭体系C. 发生偶极矩的净变化D. 具有对称性9. 涉及色谱过程热力学和动力学两方面因素的是()。
A. 保留值B. 分离度C. 相对保留值D. 峰面积10. 若羟基形成氢键,则红外振动频率()A. 变大B. 变小C. 不变D. 不确定11.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不包括下面的哪一项()A. 高速B. 高温C. 高效D. 高压12. 红外光度分析中,主要分析()A. 化学键的振动吸收B. 各种物质的定性分析C. 定量分析D. 吸收峰位置13. 在分子吸收光谱中,把由于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能级间的跃迁而产生的光谱称作()。
A. 紫外吸收光谱(UV)B.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C. 红外光谱(IR)D. 远红外光谱14. 气相色谱法检测含氮类农药可用的检测器为()A. 荧光检测器B. 电导检测器C.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D. 紫外检测器15. 为了消除AAS火焰法的化学干扰,常加入一些能与待测元素(或干扰元素)生成稳定络合物的试剂,从而使待测元素不与干扰元素生成难挥发的化合物,这类试剂叫()。
仪器分析习题

仪器分析习题《仪器分析》复习题光学分析法⼀、选择题1. 光量⼦的能量正⽐于辐射的。
A. 频率B. 波长C. 波数D. 传播速度E. 周期2. 电⼦能级间隔越⼩,跃迁时吸收光⼦的A. 能量越⼤B. 波长越⼤C. 波数越⼤D. 频率越⾼E. 以上A.B.C.D.都对3. 同⼀电⼦能级、振动态变化时所产⽣的光谱波长范围是A. 可见光区B. 紫外光区C. 红外光区D. X射线区E. 微波区4. 红外光谱是A. 分⼦光谱B. 原⼦光谱C. 吸收光谱D. 电⼦光谱E. 振动光谱5. 下⾯五种⽓体,不吸收红外光者有A. H2O B. CO2C. HClD. N2E. CH46. ⽤发射光谱进⾏元素定性分析时,作为谱线波长⽐较标尺的元素是A. 钠B. 碳C. 铜D. 铁7. 有下列性质的感光板A. 反衬度⼤的B. 展度⼤的C. 惰延量⼤的D. 展度⼩的E. 惰延量⼩的在下列不同情况下,应该选⽤哪个⑴进⾏元素的定性分析时,宜选⽤;⑵进⾏元素的定量分析时,宜选⽤。
8. 发射光谱定量分析内标法的基本公式为A. I=AC bB. R=KC bC. lgI = blgC+lgAD. lgR = blgC+ lgKE. ΔS=γ b lg C+γblgK9. 测量光谱线的⿊度可以⽤A. ⽐⾊计B. ⽐长仪C. 映谱仪D. 测微光度计E. 摄谱仪10. 原⼦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基于从光源辐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的光,通过样品的蒸⽓时,被蒸⽓中待测元素的A. 原⼦B. 激发态原⼦C. 基态原⼦D. 离⼦E. 分⼦所吸收,由辐射特征光谱线被减弱的程度,求出样品中待测元素含量的⽅法11. 原⼦吸收分析中光源的作⽤是A. 提供试样蒸发和激发所需能量B. 在⼴泛的光谱区域内发射连续光谱C. 发射待测元素基态原⼦所吸收的特征共振辐射D. 产⽣紫外线E. 产⽣具有⾜够强度的散射光12. 在原⼦吸收分⼦中,待测元素的灵敏度、准确度及⼲扰等,在很⼤程度上取决于A. 空⼼阴极灯B. ⽕焰C. 原⼦化系统D. 分光系统E. 检测系统13. 有下列燃料⽓体和助燃⽓体,其中⽕焰温度最⾼的是14. 原⼦吸收的定量⽅法——标准加⼊法,消除了下列哪种⼲扰A. 分⼦吸收B. 背景吸收C. 光散射D. 基体效应E. 物理⼲扰15. 原⼦吸收分析中,在下列不同⼲扰情况⑴、⑵,宜采⽤A. 减⼩狭缝B. ⽤纯度较⾼的单元素灯C. 更换灯内惰性⽓体D. 另选测定波长E. ⽤化学⽅法分离16. WFX-2原⼦吸收分光光度计,其线⾊散率倒数为2nm/mm,在测定钠含量时,若光谱通带为2nm,则单⾊器狭缝宽度为A. 0.1nmB. 0.1mmC. 0.5mmD. 1mmE. 10mm⼆、填空题1. 某化合物14500nm 220man man =,ε=λ⼰烷,若L =1.0cm ,C =1.0×10-4mol/L ,则透过百分数%T =。
仪器分析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仪器分析复习题一.选择题说明: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答案前的字母写在答题纸上。
1.紫外光谱的电磁波谱范围是(A)400~760nm (B) 0.75~2.5μm (C)200~400nm (D) 2.5~25μm(E) 50~1000μm2.下列化合物中,羟基作为助色团的化合物是(A) -CH2OH(B) -OH (C) -OH(D) CH2-CH-CH2 (E)CH3-CH-CH=CH2| | | |OH OH OH OH3.H2O在红外光谱中出现的吸收峰数目为(A) 3 (B) 4 (C) 5 (D) 2 (E) 14.能在近紫外光区产生吸收峰的电子跃迁为(A)n—σ* (B)σ—σ* (C) π—π* (D)σ—π* (E)π—σ*5.在红外光谱中,>C=O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出现的波数(cm_1)范围是(A) 1900~1650 (B) 2400~2100 (C) 1600~1500 (D) 1000~650(E) 3750~30006.下列分子中,紫外吸收最大吸收波长(λmax)最长的是(A) (B) (C) -CH=CH2(D) CH2=CH2(E) CH2=CH-CH=CH27.测定血中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时,加入Na2S2O4是为了还原(A) HbO2与HbCO (B) HbCO (C) Hb (D) MetHb与HbO2(E) MetHb与HbCO8.下列分子中,不能产生红外吸收的是(A) CO (B) H2O (C) SO2(D) H2(E) CO29.在气相色谱图中,相邻两组分完全分离时,其分离度R应大于或等于(A) 0 (B) 0.5 (C) 1.5 (D) 1.0 (E) 2.010.当气相色谱的色谱条件相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同一物质的tR 相同 (B) 同一物质的tR不同 (C)同一物质的VR不同(D) 不同物质的峰面积相同,则含量相等(E)不同物质的死时间不同11.某GC谱图中两色谱峰的tR分别为2.4分和3.2分,峰底宽均为4mm,纸速为10mm/分,则两峰的分离度为(A) 0.2 (B) 2.0 (C) 1.5 (D) 1.2 (E) 1.012.表示原子吸收线轮廓的特征值是(A) 积分吸收 (B) 峰值吸收 (C) 中心频率与半宽度 (D) 主共振线(E)基态原子数13.在AAS法中,石墨炉原子化法与火焰原子化法相比,其优点是(A) 背景干扰小 (B) 灵敏度高 (C) 基体效应小(D) 操作简便(E)重现性好14.对于气相色谱内标物的选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与被测组分的分离度越大越好 (B) 加入量应接近于被测组分(C) 应选样品中不存在的物质 (D) 应与被测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接近(E)不与待测组分发生化学反应15.原子吸收谱线变宽的最重要原因是(A) 自然变宽 (B) 压力变宽 (C) 多普勒变宽 (D) 发射线的宽度(E)以上都不是16.在气相色谱法中,TCD是指(A) 毛细管色谱柱 (B) 色谱固定相 (C) 电子捕获检测器(D) 热导检测器(E)火焰离子化检测器17.下列化学键的伸缩振动所产生的吸收峰波数最大的是(A) C=O (B) C-H (C) C-O (D) O-H (E)C=C18.两种物质的溶液,在紫外区均有吸收,如测定时使用的样品池相同、入射光波长相同、样品的浓度也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溶液吸光度相同(B)两溶液的透射率相同(C)摩尔吸光系数相同(D)比吸收系数相同(E)以上都不对19.表示红外分光光度法通常用(A)HPLC (B)GC (C) IR (D)TLC (E)AAS2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采用的光源是(A)碘钨灯(B) 氘灯(C) 钨灯(D) 空心阴极灯(E)以上都不是21.在气相色谱法中,用于乙醇测定的固定相为R-C-R R-C-Cl R-C-F F-C-F O O O O O >>>R-C-H > (A )角鲨烷 (B )SE-30 (C )PEG9000 (D )OV-17 (E )OV-122.用气相色谱法定性是依据(A) 色谱峰面积 (B) 色谱峰高 (C) 色谱峰宽度 (D) 保留时间(E )色谱峰的半宽度23.气相色谱最常用的流动相是(A )空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气 (D )乙炔气 (E )氮气24.用气相色谱法定量通常根据(A )色谱峰面积 (B )保留时间 (C )保留体积 (D )相对保留值(E )分配系数25.红外光可引起物质的能级跃迁是(A)分子的电子能级的跃迁,振动能级的跃迁,转动能级的跃迁(B)分子内层电子能级的跃迁 (C)分子振动能级及转动能级的跃迁(D)分子转动能级的跃迁 (E )以上都不是26.下列各答案中,>C=O 伸缩振动频率大小顺序正确的是(A). ( B).(C). (D).(E).2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ν>C=O 的顺序为 (B)ν>C=O 的顺序为(C)ν>C=O 的顺序为 (D). ν>C=O 的顺序为(E).ν>C=O 的顺序为O O O >>O O O <<O O O =>O O O==R-C-R R-C-Cl R-C-F F-C-F O O O O O R-C-H <<<<R-C-R R-C-Cl R-C-F F-C-F O OO O O =R-C-H ====R-C-R R-C-Cl R-C-F F-C-F O OO O O R-C-H <=<<<R-C-R R-C-Cl R-C-F F-C-F O OO O O >R-C-H =>>>OO O<<28.在下列跃迁中,吸收光波长最大的是(A)σ→σ*(B)n→σ* (C) n→π* (D) π→π*29.两色谱峰的峰底宽相等,且它们t R之差等于峰底宽的1.5倍,则两峰的分离度R为(A)0.3 (B)2.0 (C)1.8 (D)1.5 (E)3.030.在AAS法中,下列干扰对分析结果产生正误差的是(A)化学干扰 (B)电离干扰 (C)背景干扰 (D)物理干扰 (E)光谱通带内存在着非吸收线二.解释下列名词1.摩尔吸光系数2.发色团3.非红外活性振动4.保留时间5.死体积6.共振线7.激发电位和离子电位8.原子线和离子线9.半波电位10.支持电解质 11.极谱波 12.极限扩散电流 13.谱线的自吸 14.黑度15.光谱通带三.回答下列问题(15分)1.为什么紫外光谱都是带状光谱?2.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有哪些?的振动类型有哪些?3.>CH24.AAS与UV-VIS的主要区别有哪些?5.气相色谱定量的方法有几种?各有哪些优缺点?6.朗伯-比耳定律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是透光度?什么是吸光度?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7.什么是吸收光谱曲线?什么是标准曲线?它们有何实际意义?利用标准曲线定量分析时可否使用透光度T和浓度c为坐标?8.摩尔吸光系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其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在吸光光度法中摩尔吸光系数有何意义?9.什么是色谱图?10.何谓积分吸收?何谓峰值吸收?为什么AAS法中常采用峰值吸收测量而不应用积分吸收测量?11.什么是吸收带?紫外光谱的吸收带有哪些类型?各种吸收带有哪些特点?并指出各种吸收带在有机化合物中的哪些基团、化学键、和分子中存在?12.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的干扰有哪些?简述抑制各种干扰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1、原子吸收光谱仪用的换能器或检测器是(c )A、热导检测器B、电导仪C、光电倍增管D、热电偶2、气相色谱仪用的换能器或检测器是(a )A、热导检测器B、电导仪C、光电倍增管D、热电偶3、测定环境水样中的氟首选的仪器分析方法是(b )A、GCB、ISEC、AASD、UV4、测定大气中的微量有机化合物(M大于400)首选的仪器分析方法是( a )A、GCB、ISEC、AASD、UV5、测定试样中的微量金属元素首选的仪器分析方法是( c )A、GCB、ISEC、AASD、UV6、直接测定鱼肝油中的维生素A首选的仪器分析方法是( d )A、GCB、ISEC、AASD、UV7、氟离子选择性电极属于( a )电极。
A、晶体膜B、硬质C、气敏D、活动载体8、近紫外区的波长是( b )。
A、5~140pmB、200~400nmC、2.5~50umD、0.1~100mm9、荧光分析仪器中,两个单色器的夹角是(c )度。
A、30B、60C、90D、18010、(a )先生采用锐线光源测量谱线峰值吸收的办法,一举解决了原子吸收光谱法测量中所产生的困难。
A、WalshB、DopplerC、LorentzD、Holtsmark11、紫外光谱中,能量最小的跃迁是( d )。
A、σ→σ*B、n→σ*C、π→π*D、n→π*12、在某色谱柱上,组分A的峰宽为30秒,保留时间为3.5分钟。
由其计算所得的理论塔板数为( b )。
A、1176B、784C、407D、27113、为了提高pH玻璃电极对H+响应的灵敏性,pH玻璃电极在使用前应在(c )浸泡24小时以上。
A 稀酸中B 稀碱中C 纯水中D 标准缓冲液中14、pH玻璃电极的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b )的结果A 电子的交换与转移B 离子的交换与扩散C 玻璃膜的吸附作用D 玻璃膜的不导电作用15、用pH玻璃电极与饱和甘汞电极组成电池,当标准液的pH=4.0时,测得电池电动势为-0.14V,于同样的电池中放入未知pH值的溶液,测得电动势为0.02V,则未知液的pH值为( b )A 7.6B 6.7C 5.3D 3.516、当下列参数改变时,不会引起分配比k变化的是( b )。
A 柱长B 固定相量C 柱温D 相比17、有机化合物吸收光能后,可能产生四种类型的电子跃迁。
①σ→σ* ②n→σ* ③π→π*④n→π*,这些电子跃迁所需能量的大小顺序为( b )。
A ①>②≥④>③B ①>②≥③>④C ②>①≥③>④D ④>①≥③>②18、在空气-C2H2火焰原子吸收分析中,最常用燃助比为( c )。
A 4:1B 6:1C 1:4D 1:619、某物质经激发光照射后发出荧光,荧光比激发光( a )。
A 波长长B 波长短C 能量高D 频率高20、pH玻璃电极的电极种类是( d )电极。
A 晶体膜B 敏化C 流动载体D 刚性基质21、一支主要响应A+的离子选择性电极,当有B-离子存在时,选择性系数K AB的值应该以( b )为好。
A K AB>>1B K AB<<1C K AB=1D K AB=022、下列基团中属于生色基团的是( c )A -NR2B -OHC -N=OD -OR23、已知成份的有机混合物的定量分析常用( c )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紫外可见光谱法C 色谱分析法D 红外光谱法24、GC常用( a )作检测器。
A FIDB AASC NernstD LC25、气相色谱填充柱的长度最接近于( c )米。
A 0.2B 20C 2D 20026、原子发射光谱线强度与( c )的关系最小。
A 激发能量B 激发光源温度C 大气压力D 试样中待测元素含量27、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不需要的部件是( a )。
A 比色皿B 光栅C 光电倍增管D 光源28、氟离子选择性电极属于( a )电极。
A晶体膜 B 流动载体 C 刚性基质 D 敏化29、气相色谱定性分析依据( b )。
A Y1/2B t RC YD t M30、有机化合物能吸收适当的光波。
( d )跃迁所需的光波能量最高。
A n →σ*B n →πC π→π*D σ→σ*31、分子的总能量包括E电、E转和E振,三项能量的大小次序是(d )。
A E转>E振>E电B E振>E转>E电C E振>E电>E转D E电>E振>E转32、测定张家界树木叶片中的微量金属元素,首选的仪器分析方法是( c )A GCB ISEC AASD UV33、钙离子选择性电极属于( d )电极。
A 晶体膜B 硬质C 气敏D 流动载体34、下列分析方法中,可以用来分离有机混合物的是( b )。
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紫外吸收光谱法D 电位分析法35、光量子的能量反比于辐射的(b )A 频率B 波长C 波数D 传播速度36、电子能级间隔越小,跃迁时吸收光子的(b )A 能量越大B 波长越长C 波数越大D 频率越高37、人眼能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其波长范围是(c )A 200—780nmB 200—400nmC 400—780nmD 200—600nm38、在吸光光度测定中,使用参比溶液的作用是( c )A.调节仪器透光度的零点B.调节入射光的光强度C.消除溶剂和试剂等非测定物质对入射光吸收的影响D.吸收入射光中测定所不需要的光波39、摩尔吸收系数k的物理意义是( c )A.1mol有色物质的吸光度B.1mol.L-1某有色物质溶液的吸光度C.1mol.L-1某有色物质在1cm光程时的吸光度D.2 mol.L-1某有色物质在1cm光程时的吸光度40、紫外光度计的种类和型号繁多,但其基本组成的部件中没有(c )A.光源B.吸收池C.乙炔钢瓶 D 检测器41、用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时,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b )A.比色皿外壁有水珠B.手捏比色皿的毛面C.手捏比色皿的磨光面D.用普通白纸去擦比色皿外壁的水42、助色团对吸收带的影响是(ad )A.吸收强度增强B.波长变短C.波长不变D. 吸收带红移43、在分子中吸入助色团能使紫外吸收带移动,以下基团哪个不是助色团(d)A.—NH2B.—OHC.—OR D —COOH44、在以下基团或分子中,能产生R吸收带的是(abd )A. C=OB. N=OC. C=CD.C=C=C=O45、在以下基团或分子中,能产生k吸收带的是(abc )A. C=C—C=CB. C=C—C=OC.C≡C—C=OD.CH3COCH346、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后,产生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这是因为( b )A 分子的振动B 原子核外的电子跃迁C 分子的转动D 原子核内层电子的跃迁47、某非水溶性化合物,在200—250nm有吸收,当测定其紫外可见光谱时,应选用的合适溶剂是( a )A.正己烷 B 丙酮 C 甲酸甲酯 D 四氯乙烯48、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是基于待测元素的( d )对光源辐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的吸收程度。
A 原子 B.激发态原子 C.分子 D 基态原子49、原子吸收分析中光源的作用是( c )A 提供试样蒸发和激发所需要的能量B 产生紫外光C 发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D 产生具有足够浓度的散射光50、采用峰值吸收系数的方法来代替测量积分吸收的方法必须满足下列那些条件( c )A. 发射线轮廓等于吸收线轮廓B. 发射线轮廓大于吸收线轮廓C. 发射线轮廓小于吸收线轮廓且发射线的中心频率与吸收线中心频率重合D. 发射线的中心频率小于吸收线中心频率51、空心阴极灯中对发射线宽度影响最大的因素( c )A. 阴极材料B. 填充气体 C 灯电流 D .阳极材料5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的分光系统中的关键部件是(b )A. 入射狭缝B. 色散元件C. 平面反射镜D. 出射狭缝53、原子吸收分析中,吸光度最佳的测量范围是( a )A. 0.1~ 0.5B. 0.01 ~ 0.05C. 0.6 ~ 0.8 D大于0.954、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所用的检测器是(c )A. 吸光电池B. 光敏电池C. 光电管倍增管D. 光电管55、原子吸收的定量方法——标准加入法,消除了下列哪种干扰(d )A. 分子吸收B. 背景吸收C. 光散射D. 基体效应56、下列有关原子吸收分析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A. 在原子吸收测定中,做到较高准确度的前提是保证100%的原子化效率B. 背景吸收是一种宽带吸收,其中包括分子吸收、火焰气体C. 分析难挥发元素采用富燃火焰好D. 背景吸收在原子吸收分析法中会使吸光度增加,导致分析误差57、关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单色器位置,正确的说法是( b )A. 光源辐射在原子吸收之前,先进入单色器B. 光源辐射在原子吸收之后,先进入单色器C. 光源辐射在检测之后,再进入检测器D. 可以任意放置58、在空心阴极灯中,影响谱线变宽的因素主要是( d )A. 自然变宽B. 自吸变宽C. 劳伦兹变宽D. 多谱勒变宽59、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常在试液中加入KCl,是作为( a )A. 消电离剂B. 释放剂C. 缓冲剂D. 保护剂60、原子吸收分析遇到在测定波长附近,有待测元素非吸收线干扰的情况时宜采用哪些措施(b )A. 更换灯内惰性气体B. 增加狭缝C. 纯度较高的单元素灯D. 另选测定波长61、原子吸收分析遇到灯中有连续背景发射的情况时应采用哪些措施( a )A. 更换灯内惰性气体B. 减小狭缝C. 纯度较高的单元素灯D. 另选测定波长62、原子吸收分析遇到其他元素的非吸收线干扰的情况时应采用哪些措施( c )A. 更换灯内惰性气体B. 减小狭缝C. 纯度较高的单元素灯D. 另选测定波长63、空气—乙炔是原子吸收分析法中最常用的一种火焰。
通常根据不同的分析要求,则助燃比不同,若为贫燃性气体—乙炔火焰,选择不同特性的火焰。
请选择( b )A. 燃助比为1:4B. 燃助比为1:2C. 燃助比为1:3D. 燃助比为1:564、空气—乙炔是原子吸收分析法中最常用的一种火焰。
通常根据不同的分析要求,则助燃比不同,若为富燃性气体—乙炔火焰,选择不同特性的火焰。
请选择( c )A. 燃助比为1:4B. 燃助比为1:6C. 燃助比为1:3D. 燃助比为1:565、空气—乙炔是原子吸收分析法中最常用的一种火焰。
通常根据不同的分析要求,则助燃比不同。
若火焰为化学计量的空气—乙炔火焰,请选择燃助比( a )A. 燃助比为1:4B. 燃助大于1:3C. 燃助比小于1:4D. 燃助比小于1:666、气液色谱系统中,被分离组分的k值越大,则其保留值( a )A 越大B 越小C 不受影响D 与载气流量成反比67、气液色谱系统中,被分离组分与固定液分子的类型越相似,它们之间( c )A 作用力越小,保留值越小B 作用力越小,保留值越大C 作用力越大,保留值越大D 作用力越大,保留值越小68、某色谱峰,其峰高0.607倍处色谱峰宽度为4mm,半峰宽为(a )A 4.71mmB 6.66mmC 9.42mmD 3.33mm69、气相色谱分析法,理论塔板高度与载气流速u间的关系为( d )A 随u的增加而增加B 随u的减小而减小C 随u的增加而出现一个最大值D 随u的增加而出现一个最小值70、根据范第姆特方程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 h越大,则柱效能越高,色谱峰越窄,对分离越有利B 固定相颗粒填充越均匀,则柱效能越高C 载气流速越高,则柱效能越高D 载气流速越低,则柱效能越高71、在气相色谱中,色谱柱的使用上限温度取决于(d )A 样品中组分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B 固定液的沸点C 样品中各组分沸点的平均值D 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72、固定相老化的目的是( c )A 除去表面吸附的水分B 除去固定相中的粉状态物质C 除去固定相中残余的溶剂和其它挥发性物质D 提高分离效能73、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简称AES)中,光源的作用是对试样的蒸发和激发提供所需要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