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枝工矿采掘工作面消突评价报告(修改校对)编制提纲讲解

合集下载

工作面消突评价报告

工作面消突评价报告

工作面消突评价报告————————————————————————————————作者:————————————————————————————————日期:盘县老厂镇银逢煤矿117202掘进工作面消突评价报告2013年6月28日报告会审签字表报告名称编制人编制时间2013年月日会审人员签字及意见栏部门姓名签字矿长总工程师安全矿长机电矿长生产矿长会审意见栏第一章前言一、评价范围117202掘进工作面布置在M17-2号煤层中,巷道标高+1856m(⊥)水平至+1898m(⊥)水平之间,评价范围整个117202工作面区域内。

二、评价依据根据如下:1、《煤矿安全规程》(2011版);2、《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6-2006);3、《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2009年版);4、《煤矿瓦斯预测方法》(AQ1018-2006)。

三、评价过程简述一)、矿井瓦斯1、根据黔能源煤炭[2011]672号文《关于对盘县老厂镇银逢煤矿M19、M17、M17-2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的批复己明确。

1)、银逢煤矿+1856水平标高以上范围内的仅M19号煤有突出危险性,M17-2号煤没有突出危险性.2)、银逢煤矿M19号煤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2、根据鉴定结果,银逢煤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情况表日期平均日产t/d 绝对涌出量(m3/min)相对涌出量(m3/t)鉴定等级2010.10 400 3.03 12.4 突出矿井3、设计根据《煤矿瓦斯预测方法》(AQ1018-2006)标准,采用分源预测法对矿井进行瓦斯涌出量进行预测,经计算矿井在+1854水平标高时M19号煤层瓦斯涌出量最大,故以此作为矿井瓦斯抽放设计依据。

1)、回采工作面:回采工作面相对瓦斯涌出量20.11m3/t、绝对瓦斯涌出量为6.68m3/min。

2)、掘进工作面:一个掘进工作面的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40m3/min,二个掘进工作面的绝对瓦斯涌出量2×1.40=2.80m3/min。

XXXX回采工作面消突评价报告

XXXX回采工作面消突评价报告

织金县XXXX镇XXXX煤矿11605回采工作面消突评价报告编制人:编制单位:总工程师:矿长:编制时间:规程(措施)会审记录表目录一、11605回采工作面基本情况.......................................................... 3二、评价的基础条件 ............................................................................ 4三、11605回采工作面采取的区域防突措施 ....................................... 7四、评价区域的划定和突出煤层区域措施效果检验方法 .................. 8五、11605回采工作面瓦斯抽采效果评价 ........................................... 9六、11605回采工作面消突评价结论 ............................................... 11贵得金公司XXXX煤矿11605回采工作面消突评价报告为扎实推进“通风可靠,消突,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瓦斯综合治理体系的建设,全面提升矿井瓦斯治理水平,有效防范和遏制瓦斯事故。

为保证11605回采工作面安全生产,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要求,特编制11605回采工作面消突评价报告。

一、11605回采工作面基本情况1、地质构造状况该回采工作面地质情况比较简单,煤层赋存情况比较稳定,煤层倾角平均10°,煤层最小厚度0.50m,最大厚度2.3m。

根据本工作面回风、机运巷及中运巷在掘进时所揭露的情况表明,无断层出露,但局部地方有褶曲及顶鼓、底鼓现象,对正常开采影响不大。

2、瓦斯赋存情况我矿于2011年瓦斯等级鉴定,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20.79m3/t, 绝对瓦斯涌出量为4.95m3/min。

消突评价报告

消突评价报告

消突评价报告⽬录前⾔ (2)⼀、评价范围 (2)⼆.评价依据 (3)三.评价过程简述 (3)四.评价结论 (4)第⼀章基本情况 (5)第⼀节⼯作⾯基本情况 (5)⼀、⼯作⾯与周边关系 (5)⼆、⼯作⾯与地表关系 (5)三、煤层及⽡斯情况 (5)四、⼯作⾯通风情况 (6)五、⼯作⾯回采情况 (6)第⼆节⽡斯情况 (6)⼀.矿井⽡斯情况 (6)⼆.⼯作⾯⽡斯赋存 (8)第三节矿井⽡斯抽放系统 (9)第四节其它 (9)⼀、防突机构 (9)⼆.防突管理 (9)三.防突培训 (11)四.突出事故应急预案 (11)第⼆章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11)第⼀节区域防突预测 (11)第⼆节区域防突措施 (12)⼀、开采保护层 (12)⼆.预抽回采⼯作⾯⽡斯 (12)第三节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19)⼀、煤层⽡斯预抽率 (19)⼆、残余⽡斯压⼒ (20)第三章评价过程及依据 (20)第四章最终评价结论 (25)第五章问题及建议 (25)附图:1、矿井通风系统⽰意图2、116'6-3采⾯抽放钻孔平⾯设计图3、116'6-3采⾯巷抽放、测压竣⼯图4、116'6-3采⾯考察钻孔设计图前⾔⼀、评价范围116'7机巷坐标:x:2948383.5—2948557.52;Y :35548828.66—35549058.09;z :+1805.3—+1832.76;116'7风巷坐标:x:2948475.56—2948722.94;Y :35548752.63—35549035.54;z :+1841—+1874.1;116'7探煤上⼭坐标:x :2948557.52—2948654.22;Y :355489035.84—35549031.92;z :+1832.16—+1855.76;116'7风巷探巷坐标:x :2948654.22—2948679.62;Y :35549031.92—35549058.09;z :+1855.76—+1857.65;116'7切眼坐标:x:2948722.94—2948679.62;Y :35549035.54—35549058.09;z :+1874.1—+1857.65;评价范围为116'7回采⼯作⾯全部范围。

煤矿掘进巷道消突评价报告教材

煤矿掘进巷道消突评价报告教材

贵州湘能实业有限公司***煤矿掘进工作面区域性防突措施效果评价报告工作面名称:11113反运输顺槽(第一循环)编制单位:通瓦科编制时间:2014-12-22贵州湘能实业有限公司***煤矿11113反运输顺槽掘进区域措施效果检验报告编制、会审记录编制人:日期通瓦科:日期生产科:日期安全科:日期调度室:日期施工队:日期通瓦队:日期总工程师:日期会审意见目录前言 (5)第一章评价工作面基本情况.............................................................................................................. - 5 - 第一节11113反运输顺槽掘进工作面概况................................................................................ - 5 - 第二节11113反运输顺槽掘进工作面构造情况及巷道掘进防突情况.................................. - 6 - 第三节11113反运输顺槽掘进工作面通风情况........................................................................ - 7 - 第二章工作面消突评价...................................................................................................................... - 5 - 第一节工作面措施执行情况.......................................................................................................... - 8 - 第二节评价方法 .............................................................................................................................. - 8 - 第三节评价指标的测定.................................................................................................................. - 9 -一、残余瓦斯含量的测定.............................................................................................................. - 9 - 第三章11113反运输顺槽第一循环掘进工作面评价结论........................................................ - 10 - 一、抽采措施效果评价................................................................................................................... - 10 -(一)抽采钻孔范围符合要求 .................................................................................................. - 10 - (二)评价指标符合评价规定 .................................................................................................. - 10 - (三)11113反运输顺槽掘进工作面区域性防突措施效果评价结论:........................... - 10 - 二、注意事项.................................................................................................................................. - 11 -前言突出煤层的工作面采取区域防突措施后,应对其防突效果进行评价,确定实施措施后煤层的突出危险性。

10501采煤工作面消突评价报告

10501采煤工作面消突评价报告

盘县响水镇永响煤矿10501工作面消除突出危险性技术评价报告矿长:总工程师:编制单位: 盘县响水镇永响煤矿编制日期: 2013年6月20日审批记录会审主持人:1 矿井及工作面概况1.1 矿井概况1.1.1 交通位置永响煤矿井田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响水镇新民村,隶属盘县响水镇。

永响煤矿直距盘县(红果镇)38公里,响水镇3.8公里,红果至威舍公路从本矿区外围经过(本矿区直距该公路3公里),矿区有简易公路相通,南昆线威红支线铁路从煤矿外围北东部经过(本矿区直距小雨谷站4公里),交通方便1.1.2 编制依据1、贵州省丰顺矿山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贵州省盘县响水镇永响煤(变更)矿安全专篇》,2、《煤矿安全规程》(2010版);3、《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6—2006),《煤矿瓦斯抽放规范》(AQ1027-2006),《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AQ1018-2006);4、《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2009);5、矿井采掘工程平面图。

1.1.3 井田地质概况1.1.3.1 井田地质特征1) 地层区内出露地层有:二叠系中统峨眉山玄武岩(P3β)、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及第四系(Q)。

现将区內出露地层特征叙述如下:1、二叠系中统峨眉山玄武岩(P3β):分布于矿区外西部一带,岩性为深灰、灰色乞孔状、杏仁状、致密块状拉斑玄武岩。

厚度约230m。

2、二叠系下统龙潭组(P3l):为矿区含煤地层,岩性主要为灰色薄至中厚层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煤层(线)组成。

厚度220~269m,平均厚度为239.79。

含煤30余层,其中可采煤层有:K3、K4、K5、K7、K9、K11、K17、K19、K20、K24、K26等11层。

3、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分布于矿区南东部,岩性主要为绿色薄至中厚层粉砂质粘土岩、灰色中至厚层灰岩。

厚度约525m。

4、第四系(Q):主要分布山麓以及低洼地段,为黄色、灰色残坡积型含砾石的粘土、砂土,结构松散,厚度0~15.00m。

消突评价报告

消突评价报告

贵州首黔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盘县杨山煤矿仃#联络巷消除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分析评价报告(KO+O rrr KO+37m)编制单位:杨山煤矿通防科编制时间:2014年8月5日17#联络巷消除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分析评价报告(K0+Omr KO+37m)一、17#联络巷(KO+Om r KO+37m段概况1、17#联络巷布置情况:17#联络巷从1400进风石门北侧沿17#煤层走向掘进48米到17#回风上山设计位置;沿煤层倾向向上拓展到+1442m标高,并贯通回风下山,形成17#回风上山,巷道全长183米(详见17#联络巷平面布置示意图)。

2、煤层顶底板及层间距情况:根据地质资料分析,本采面范围内下方13#煤层已经开采完毕,13#煤层距本采面12#煤层层间距为8.3m,在卸压范围内,可做为下保护层,13#煤层的采空区面积66320m2开采最低标高为+1437m上方距10#煤层层间距为21m 未进行开米(详见17#联络巷米空区及卸压范围计算图)。

3、煤层情况: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文件(黔国土资储备字[2011]76 ):关于《贵州省盘县杨山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及评审意见(黔国土规划院储审字]2011 ]第36号)表明,12#煤层:位于上二叠统宣威组中段(P3x2),距13#煤层约8.37m。

层状分布于矿区范围内,结构较复杂,普遍沉积较发育,煤层厚度在0.38〜2.84m之间,平均厚度1.74m。

为单一煤层,全区可米。

本煤层属焦煤,灰分17.84%、硫分2.16%、挥发分19.22%、发热量32.26MJ/Kg4、开采技术条件:(1)煤层顶底板条件12#煤层围岩属于软质岩层,顶板易破碎,底板岩性抗压强度低。

(2)瓦斯根据本矿2009年、2010年、2011年连续三年瓦斯等级鉴定报告(批文号分别为黔能源发[2009]252号、黔能源发[2010]802号、黔能源煤炭[2011]833 号),均鉴定为高瓦斯矿井。

采掘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评价报告编制内容

采掘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评价报告编制内容

附件2:××煤矿××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评价报告编制内容第一章概况一、基本概况采掘工作面所在水平、采区情况,井巷工程名称、用途、井上下标高、方位、范围、断面形状、支护方式、施工工艺、迎头位置、测点控制、周边开采关系(包括煤柱、采空区、地面钻孔)及采掘活动、施工队伍等。

附:采掘工作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掘情况表。

二、煤层赋存特征采掘工作面煤层厚度、产状、结构及煤质,煤尘爆炸危险性,煤层自燃发火性。

附:煤层赋存特征情况表;煤层顶底板岩性表。

三、瓦斯地质情况1瓦斯情况瓦斯地质单元、构造单元,煤层硬度及软分层发育情况,采掘工程动力现象。

评价区域内或相邻区域原始煤层瓦斯压力、瓦斯含量、瓦斯涌出量,历史上瓦斯突出的基本情况(无实测,可采用预测数据)。

煤的透气性系数、瓦斯抽采衰减系数、坚固性系数、瓦斯放散初速度、煤的吸附常数等。

2地质情况采掘工作面地质、水文地质、地质构造。

明确工作面断层名称、产状、落差、控制程度及对评价和瓦斯治理的影响;褶曲名称、要素及对评价影响;陷落柱范围、特征及对评价的影响;岩浆岩岩性、范围及对评价的影响。

附:断层、褶曲特征情况表。

四、通风系统明确工作面通风方法、通风方式、通风路线、局部通风机位置及要求、配风量。

五、抽采系统明确瓦斯抽采泵站能力和备用泵能力、抽采管网能力,明确工作面抽采系统、管路敷设、在线计量装置的配置、抽采能力计算等。

第二章评价范围及依据一、评价范围评价范围名称:巷道或采面名称+区域名称评价范围:明确走向、倾向长度(采煤工作面要同时描述上下顺槽、切眼长度),采用测点控制起止点。

二、评价依据涉及到的法律法规、政府政策和规定、上级文件,全称+文号+版本等。

三、评价小组明确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评价小组成员。

第三章区域综合防突措施一、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区域内实测煤层原始瓦斯含量、瓦斯压力,无实测数据的,可依据地质勘探资料、临近区域的实测和生产资料进行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采掘工作面瓦斯抽采达标评判报告编制参考提纲(电子版)

采掘工作面瓦斯抽采达标评判报告编制参考提纲(电子版)

采掘工作面瓦斯抽采达标评判报告编制参考提纲XXX公司XXX煤矿XXX工作面瓦斯抽采达标评判报告(编制参考提纲)主要负责人:总工程师:审核人:编制人:编制单位:编制日期:XXX工作面瓦斯抽采达标评判报告会审表目录第一章工作面概况1.1 工作面基本情况1.2 地层与构造1.3 煤层和顶底板1.4 通风与瓦斯情况第二章工作面瓦斯抽采情况2.1 瓦斯抽采设计概要2.2 瓦斯抽采工程实施简要情况2.3 瓦斯预抽时间第三章瓦斯抽采基础条件达标评判第四章瓦斯抽采效果达标评判4.1 预抽钻孔有效控制范围界定4.2 预抽钻孔均匀程度评价4.3 预抽达标评判单元划分4.4 计算预抽瓦斯效果指标4.5 实测预抽瓦斯效果指标4.6 瓦斯抽采效果达标评判第五章瓦斯抽采达标评判结论第一章工作面概况1.1 工作面基本情况采煤工作面:1)工作面要素和四邻情况:工作面走向、斜长、储量、标高、埋深、回采工艺以及工作面四邻开采的详细情况;2)巷道布置:工作面布置简图,巷道名称,支护形式、支护材料、设计断面等。

3)服务期限:回采工作面计划日产量、月产量及服务期限情况。

据进工作面:1)掘进工作面要素及四邻情况:巷道名称、用途、设计长度、标高、埋深,据进面四邻回采、据进情况及附近是否有煤与瓦斯突出点、突出点具体位置;2)据进工艺及支护情况:掘进工艺、支护形式、支护材料、设计断面等。

3)据进期限:据进工作面日进尺,掘进期限等情况。

1.2 地层与构造1)含煤地层:含煤地层基本情况;2)工作面地层柱状图;3)地质构造:断层、陷落柱、褶曲、薄煤带等的分布情况,工作面地质探测情况,地质构造对工作面开采及顶板管理是否有影响。

1.3 煤层和顶底板1)开采煤层:开采煤层编号、厚度、倾角、煤种、夹研情况、软分层厚度、硬度等;2)上下邻近煤层:上下邻近煤层与开采煤层间距,厚度等;3)顶底板岩性:上至老顶、下至老底,顶底板岩性对工作面支护影响等。

1.4 通风与瓦斯情况1)通风情况:结合相邻已采掘工作面瓦斯涌出等情况,计算工作面计划配风量、预计瓦斯涌出量等;2)瓦斯情况:工作面原始瓦斯含量W,原始瓦斯压力P,透气性系数入,煤层坚固性系数f,瓦斯放散初速度△P,吸附常数a、b值,钻孔衰减系数,如为突出煤层还要说明区城预测突出危险性及该工作面处于区域预测结果哪个区域等情况(危险区或无危险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消突评价报告编制提纲××公司××采煤(掘进、石门揭煤)工作面消突评价报告×××公司二〇××年×月×日参加编制人员名单报告审定人员目录第一章前言 (6)一. 评价范围 (6)二. 评价依据 (6)三. 评价过程简述 (7)四. 评价结论 (8)第二章基本情况 (8)第一节评价范围基本情况 (9)第二节矿井瓦斯抽放系统 .............................................................. 第三节其它................................................................................ 第三章采取的区域防突措施...........................................................一. 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二. 区域防突措施 .............................................................................三. 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第四章评价过程 ............................................................................ 第五章最终评价结论 ..................................................................... 第六章问题及建议.........................................................................附件:一)附图:1.工作面平面图、剖面图。

要求能充分反应所施工工作面的工程概况、巷道布置等;2.工作面通风系统图。

标明所施工工作面的风流方向、风量大小及通风设施的具体位置等;3.区域防突措施设计图及竣工图、措施效果检验孔设计及竣工图;4.压风系统图5.抽放系统图6.监测监控系统图二)附表:1.钻孔施工原始记录、钻孔管理卡片。

区域钻孔原始记录台账。

2.区域瓦斯抽放观测记录表、单孔观测表。

区域瓦斯抽放管理台账。

3.区域措施效果验证报告单。

第一章前言一. 评价范围说明本次评价的区域二. 评价依据及原则(一)评价根据:1.《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2. 六枝工矿(集团)公司《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实施细则(试行);3.《煤矿安全规程》(2012版);4.《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5.《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5-2006);6.《煤矿瓦斯预测方法》(AQ1018-2006)。

(二)评价原则:1. 区域措施效果评价:由煤矿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或由煤矿总工程师组织防突、瓦斯抽采、通风、安监、生产技术、调度等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实施,其评价人员必须具有初级以上技术职称,熟悉掌握防突专业技术知识,并对区域措施效果评价全过程负责。

2. 石门、立井、斜井揭穿突出煤层、煤巷掘进和采煤工作面采用直接测定煤层残余瓦斯含量或残余瓦斯压力参数进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3. 评价条件:(1)石门、立井、斜井揭穿突出煤层、煤巷掘进和采煤工作面必须有专项防突设计;(2)煤巷掘进措施钻孔所控制的条带长度不小于60m; 采煤工作面措施钻孔所控制的走向长度不少于100m;(3)所施工的措施钻孔布置均匀,无空白带,符合专项防突设计要求;(4)所有钻孔验收质量必须符合《六枝工矿(集团)公司〈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实施细则(试行)》本细则规定。

4. 审批程序1.评价报告提交后,由驻矿安监处长组织对整个评价报告所有措施工程的真实性、评价依据、检测检验方法及手段、评价过程的客观公正性等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进行监察,并出据监察意见,矿长审查签字;2.揭煤工作面、走向长度超过300m以上的采掘工作面预抽煤层瓦斯区域消突专项评价报告,须报经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批准;3.走向长度小于300m的采掘工作面预抽煤层瓦斯区域消突专项评价报告经矿长批准,报集团公司通风瓦斯部备案。

三、评价过程简述1. 评价可行性分析根据采掘工作面专项防突设计已采取的区域防突措施,其有效控制范围区域措施效果检验的残余瓦斯压力小于0.74 MPa,或可解析残余瓦斯含量小于8m3/t进行评价。

2. 成立评价、评审组织机构分别成立评价组和评审组对采掘工作面进区域防突措施效果进行评价。

1)评价组成员:组长:总工程师姓名成员:副总工程师姓名生产技术部姓名安全监察部姓名防突办姓名掘进队姓名采煤队姓名2)评审组组长:矿长姓名成员:安全矿长姓名采煤矿长姓名掘进矿长姓名调度室姓名3. 项目分工评价组:副总工程师,防突办负责、瓦斯队、生产技术部收集整理工作面瓦斯地质资料,通风部负责完善通风系统及防突设施,采煤队、掘进队负责措施贯彻并负责执行好安全防护措施;防突办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及报告的编制;瓦斯队负责区域防突措施和局部防突措施的实施;安全监察部负责监督各项防突措施的实施;总工程师负责组织评价报告的编制。

评审组:负责组织对评价报告的基础资料真实性、合法性、评价程序进行审查,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报告中需补充完善的数据、图纸、资料等,修改完善后交组长审核定稿。

四. 评价结论根据区域措施效果检验成果,重点叙述区域措施有效控制范围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区域措施效果检验是否符合规定,区域措施效果检验的指标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要有充分依据和资料评价本区域为无突出危险区。

第二章基本情况第一节评价范围基本情况重点叙述工作面概况及邻近区域的巷道布置、煤层、地质构造、瓦斯等基本情况;(一)工作面概况及邻近区域巷道布置的基本情况巷道布置、层位、坡度、长度、巷道规格尺寸、支护形式、工作面走向长度、倾斜宽度、工作面机、风巷标高、停采线位置、采高、可采储量、预计回采时间等等与该地点相关的一切工程情况。

工作面上、下煤层开采情况,本煤层及周边邻近煤层采掘活动现状。

附巷道布置平(剖)面图。

(二)煤层及地质构造情况依据地质部门提供的相关资料,编写工作面地质概况,包括本煤层与邻近煤层的厚度、层间距、产状(走向、倾向、倾角)、煤层顶底板岩性、地质构造描述等(附柱状图)。

(三)瓦斯情况介绍有资质单位进行突出危险性鉴定时提供的煤层瓦斯参数和突出危险性鉴定结论,根据瓦斯压力梯度和含量梯度计算工作面的瓦斯压力和含量。

介绍矿井实测的瓦斯压力和含量、瓦斯涌出量等情况,本矿井及邻近矿井历史以来发生煤与瓦斯突出或其它瓦斯动力现象情况等。

×××标高×××煤层瓦斯参数测定结果表鉴定结果:(六)瓦斯赋存情况区域防突措施控制范围内瓦斯赋存量计算。

1、评价区域煤层原始瓦斯含量××煤层原始瓦斯含量为××m³/t;2. 评价区域煤层储量(1)××工作面煤层储量按下式计算V=S·h·dV:储量,单位t;S:面积,单位m²;H:煤厚,单位m;d:容重:单位t/m³。

则:V= S×H×d3. 评价区域瓦斯资源量(2)瓦斯资源量:Q瓦斯= V×W×K式中Q瓦斯——瓦斯资源量,m³。

V——煤层储量,t。

W——原始瓦斯含量,m³/t。

K——围岩瓦斯涌出系数,取1.15或根据矿井实际考察。

(四)通风系统情况依据该地点作业规程和通风部门提供的相关资料,编写工作面通风系统情况,并绘制通风系统图。

第二节矿井瓦斯抽放系统叙述矿井及工作面瓦斯抽放系统情况第三节其它1. 防突机构及责任制叙述防突机构组织、人员配置及责任制等情况。

2. 防突管理机构、程序、管理制度等3. 防突培训通瓦部管理人员、防突考察工均由集三级以上培训机构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防突考察工矿内的培训内容包括防突考察操作技能、防突基本知识、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规章制度、突出的危害及规律、区域和局部防突措施及突出预兆等。

4. 突出事故应急预案按《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编制年度《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专项应急预案》。

第三章采取的区域防突措施一. 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对已确切掌握煤层突出危险区域的分布规律,并有可靠的预测资料的,区域预测工作可由矿总工程师组织实施;否则,应当委托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资质的单位进行区域预测。

区域预测按照集团公司《六枝工矿(集团)公司〈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实施细则(试行)》进行。

未进行区域预测的区域视为突出危险区。

介绍有资质单位进行突出危险性鉴定时提供的煤层瓦斯参数和突出危险性鉴定结论,根据瓦斯压力梯度和含量梯度计算工作面的瓦斯压力和含量。

介绍矿井实测的瓦斯压力和含量、瓦斯涌出量、本矿井及邻近矿井历史以来发生煤与瓦斯突出或其它瓦斯动力现象等情况。

有瓦斯压力和含量超过临界指标、喷孔等确切突出危险性依据的,可预测为突出危险区。

没有确切突出危险性依据的,不作预测结论,按照突出危险区进行防突管理。

二. 区域防突措施叙述按照本工作面专项防突设计采取的区域防突措施实施情况。

三. 区域措施效果检验叙述按照本采掘工作面专项防突设计进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的实际情况和结果,并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

在进行区域效果检验时必须在停止附件50米范围内的抽放8小时后进行,采用直接测定残余瓦斯含量时,测定期间必须停止抽放。

(一)区域措施有效控制范围界定(二)区域措施效果评判指标测定1. 煤层瓦斯预抽率;2. 残余瓦斯压力;3. 残余瓦斯含量等。

第四章评价过程叙述按照采掘工作面专项防突设计进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的过程,区域措施效果检验测定的指标成果。

附成果表。

第五章最终评价结论通过综合评价,叙述评价结论。

第六章问题及措施叙述矿井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附件:一)附图:1.工作面平面图、剖面图。

要求能充分反应所施工工作面的工程概况、巷道布置等;2.工作面通风系统图。

标明所施工工作面的风流方向、风量大小及通风设施的具体位置等;3.区域防突措施设计图及竣工图、措施效果检验孔设计及竣工图;4.压风系统图5.抽放系统图6.监测监控系统图二)附表:1.钻孔施工原始记录、钻孔管理卡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