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遗传与变异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八年级生物中考复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生物中考复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遗传和变异1.遗传的概念: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2.变异的概念: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3.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实现的。

二、生物的性状1.概念:指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等。

2.相对性状概念: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例如:人的A、B、O血型生理特征,各种先天性行为,番茄果实的红色或黄色,家兔的黑色或白色等形态结构特征。

三、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转基因技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个生物的细胞核中,用这种方法培育出来的生物,叫做转基因生物。

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告诉我们: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亲代遗传给后代的不是性状,而是基因,子代因为得到亲代的基因(遗传信息)才表现出亲代的性状。

四、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1.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染色体是细胞内的一些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它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在生物体细胞中一般成对存在,且同种生物细胞的形态和数目恒定。

DNA是遗传物质,它是由脱氧核苷酸组成的长链,在这条链上,又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基因,一个基因只是DNA上的一个片段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它控制着生物一个具体性状。

因为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所以,DNA也是成对存在的,存在于DNA上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图解如下:基因 DNA 构成位于染色体细胞核蛋白质2.生物体中的染色体数目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这两条成对的染色体,一条来自于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在生七、生物的变异1.变异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它是指亲代与子代间、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性。

在生物世界,不同种类的生物千差万别,同种生物之间也存在差异,都是通过变异产生的。

如:不同品种的菊花,不同品种的玉米果穗,红眼果蝇和白眼果蝇的头部等。

2.变异的分类不遗传的变异: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果没影响到遗传物质,叫不遗传的变异,是不能遗传给下一代的。

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总结

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总结

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总结遗传与变异是生物学中重要的概念,涉及到物种进化、生物多样性以及个体间的遗传差异等方面。

本文将对遗传与变异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遗传的基本概念1. 遗传:指的是物种通过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的遗传信息。

2. 基因:存在于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由DNA分子组成,携带着生物体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

3. 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的线状结构,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携带着基因并参与遗传信息的传递。

4. 基因型和表型:基因型指的是个体遗传信息的表达,而表型是基因型在个体上可观察到的外部表现。

5. 遗传变异:指的是个体之间或物种之间的遗传特性差异。

二、基因的遗传方式1. 显性遗传:指的是在杂合子个体中,显性基因表达而隐性基因不表达。

2. 隐性遗传:指的是在杂合子个体中,隐性基因表达而显性基因不表达。

3. 酶促遗传:遗传信息的传递中,酶的参与和调控发挥重要作用。

4. 基因互作:多个基因共同作用,影响某个性状的表现。

5. 共显性遗传:在杂合子个体中,两个共显性基因同时表达。

三、遗传变异的原因1. 突变:指的是DNA分子中发生的某种变化,可能是由于复制错误、化学物质诱导等原因。

2. 随机进化:随机变异和自然选择的结合,对物种的遗传变异产生影响。

3. 杂交:不同物种或种群之间的交配,导致基因型和表型的变异。

四、变异与进化1. 自然选择:环境因素对基因型和表型的选择,促使适应环境的个体更有利于生存和繁殖。

2. 适应性进化:个体对环境适应的遗传差异累积,促使物种在漫长的时间尺度上发生进化。

3. 随机漂变:随机性的基因频率改变,对遗传变异和进化起到重要作用。

五、应用与意义1. 遗传疾病:遗传基因异常导致的疾病,如先天性疾病、遗传性癌症等。

2. 改良育种:利用遗传变异来选择良好的性状,提高农作物和动物的产量和品质。

3. 进化研究:通过研究遗传变异和进化机制,了解物种的起源、发展和多样性。

4. 人类起源:通过研究人类的遗传差异,揭示人类进化的过程和人类起源的谜团。

初中生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整理

初中生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整理

初中生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整理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知识速记遗传与变异1.遗传:(1)概念:亲子间的。

(2)实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孩子的五官跟父亲或母亲很像等。

2.变异:(1)概念: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

(2)实例: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豌豆的红花与白花等。

生物的性状1.性状:(1)概念:生物体的、生理和等特征的统称。

(2)实例:豌豆的形状、番茄果实的颜色、人的单眼皮或双眼皮等。

2.相对性状:(1)概念: 生物的性状的表现形式。

(2)实例:豌豆有圆粒和粒,头发有黑色和棕色等。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验证实验——转基因鼠:(1)研究的性状:鼠的。

(2)控制该性状的基因: 基因。

(3)结论:基因决定生物的。

(4)推论:生物在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递的是。

2. 技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的性状。

3.生物的性状由控制,还受的影响。

随堂练习( )1.下列描述的现象属于变异的是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②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③两只黑猫生了一只白猫④母亲双眼皮,女儿也是双眼皮A.②③B.①④C.③④D.②④( )2.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南瓜的黄色和南瓜的绿色B.金鱼的泡眼和鲫鱼的突眼C.猪的黑毛和羊的白毛D.水稻的直叶与小麦的卷叶( )3.在人类ABO血型系统中,有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血型。

决定人的血型特定遗传功能单位是A.细胞核B.染色体C.DNAD.基因( )4.科学家将一种来自发光水母的基因整合到普通小鼠的基因中,培育出的小鼠外表与普通小鼠无异,但到了夜晚却能够发出绿色荧光。

科学家培育新品种小鼠采用了A.转基因技术B.克隆技术C.杂交技术D.传统生物技术( )5.如图,同一株水毛茛,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和浸在水中的叶,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形态,前者呈扁平状,后者深裂而呈丝状,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的性状不受基因影响B.生物性状是基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C.生物的性状只受基因影响D.生物的性状只受环境影响6.(资料分析题)据报道,我国科学家已经开发出一种富含牛肉蛋白质的“马铃薯”新品种。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一、基因和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1.基因的结构:基因是由DNA分子组成的,由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组成。

编码区是指直接参与蛋白质合成的DNA片段,非编码区则不参与蛋白质合成。

2.染色体的结构: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DNA在染色体上呈线状,固定在各个染色体上的特定位置。

3.基因的功能:基因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能够决定个体的性状及其遗传方式。

4.染色体的功能: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能够稳定遗传信息,并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传递给后代细胞。

二、遗传变异的概念与类型1.遗传变异的概念:遗传变异指的是同一物种内个体之间在遗传物质上的差异。

2.遗传变异的类型:主要分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两种。

-基因突变:指基因的突然改变,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

例如,突变会导致基因的功能发生改变,进而影响个体的性状表现。

-染色体畸变:指染色体的数量和结构的异常,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和染色体结构异常。

例如,染色体缺失、重复、移位等畸变会引起染色体的不稳定和质量变化,从而影响个体的正常发育和生殖能力。

三、遗传规律与遗传定律1.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他提出了两个基本遗传定律。

-第一定律:互斥性定律(简称分离定律):每个个体在生殖时只能传递给后代一半的遗传因子。

-第二定律:自由组合定律:每个基因对后代的遗传影响是相互独立的。

2.随机联合定律:指在两个或多个基因进行遗传时,基因之间以及其中一些基因的不完全显性和不完全隐性等特征的组合是随机的。

3.完全显性和不完全显性:完全显性是指一个等位基因(版本)能够完全表达其遗传信息,而不完全显性是指一个等位基因只能部分表达其遗传信息。

四、遗传特征的分离与联合1.分离:指两个不同表型的个体交配后,生产的后代表现出两个表型中的一个。

2.联合:指两个不同表型的个体交配后,生产的后代表现出两个表型的特征,即混合了两个表型的特征。

五、遗传的分子基础1.DNA的结构与复制:DNA由磷酸、糖和碱基组成,形成双螺旋结构。

初中生物遗传与变异重点讲解

初中生物遗传与变异重点讲解

初中生物遗传与变异重点讲解在初中生物的学习中,遗传与变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这部分内容不仅有趣,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遗传与变异的奥秘吧。

首先,我们来聊聊遗传。

遗传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亲代将自己的特征传递给子代的现象。

比如说,你的眼睛长得像爸爸,嘴巴长得像妈妈,这就是遗传的表现。

遗传的物质基础是基因。

基因就像一个个小小的“指令官”,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

染色体是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的,而 DNA 就是携带遗传信息的大分子。

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

比如,双眼皮是显性性状,用 A 表示;单眼皮是隐性性状,用 a 表示。

如果一个人的基因是 AA 或者 Aa,那他就表现为双眼皮;只有基因是 aa 时,才表现为单眼皮。

在遗传过程中,遵循着一定的规律。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分离定律说的是,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会相互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自由组合定律则是指,不同对的基因在形成配子时会自由组合。

举个例子,假设亲代的基因分别是 AA 和 aa,那么它们产生的配子分别是A 和a。

经过受精作用,子代的基因就是Aa,表现为显性性状。

接下来,我们再说说变异。

变异就是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

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可遗传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能够遗传给后代。

比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的碱基对发生了增添、缺失或替换,从而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比如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以及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不可遗传变异则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

比如,你在太阳下晒黑了,这只是环境导致的肤色变化,不会遗传给你的孩子。

初二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

初二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

初二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八年级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知识点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一基因操纵生物的性状1. 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状结构特点、生理特点、行为方式.2.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3. 基因操纵生物的性状。

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4. 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1.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操纵生物性状的DNA 片段。

2.DNA:是要紧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

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状和数目差不多上一定的。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三基因的显性和隐性1. 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

2. 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

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Dd3. 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4. 假如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种遗传病,或是携带有致病基因,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假如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再婚配生育,这种病的机会就会增加.四人的性别遗传1. 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男:44条常染色体+XY 女:44条常染色体+XX)2. 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3.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为1:1五生物的变异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变异第一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

因此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养新品种例子: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基因突变)。

遗传与变异讲解

遗传与变异讲解

遗传与变异讲解1.把握遗传各核心概念之间的联系2.相对性状显隐性的判断(1)根据定义直接判断: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若后代只表现出一种性状,则该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依据杂合子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来判断:若两亲本的性状相同,后代中出现了不同的性状,那么新出现的性状就是隐性性状,而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这可简记成“无中生有”,其中的“有”指的就是隐性性状。

(3)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表现型相同的两亲本杂交,若子代出现3∶ 1 的性状分离比,则“3”对应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4)假设法:在运用假设法判断显隐性性状时,若出现假设与事实相符的情况,要注意另一种假设,切不可只根据一种假设得出片面的结论;但若假设与事实不相符,则不必再作另一假设,可直接予以判断。

3.由子代推断亲代的基因型(1)基因填充法。

先根据亲代表现型写出能确定的基因,如显性性状的基因型可用A_来表示,那么隐性性状基因型只有一种aa,根据子代中一对基因分别来自两个亲本,可推出亲代中未知的基因。

(2)隐性纯合突破法。

如果子代中有隐性个体存在,它往往是逆推过程中的突破口,因为隐性个体是纯合子(aa),因此亲代基因型中必然都有一个 a 基因,然后再根据亲代的表现型做进一步的判断。

(3)根据分离定律中规律性比值来直接判断:①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 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Bb)。

即Bb×Bb→3B_∶1bb。

②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即Bb×bb→1Bb∶1bb 。

1③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即BB×BB或BB× Bb或BB×bb。

④若后代只有隐性性状,则双亲一定都是隐性纯合子(bb)。

即bb×bb→bb。

4.“三法”验证分离定律(1)自交法: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总结

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总结

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总结遗传和变异是生命延续和进化的重要基础,也是生物学中的核心概念。

以下将对遗传与变异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

一、遗传的基本概念遗传是指生物体通过生殖过程将自身的基因传递给子代,使子代在性状上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特征。

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它位于染色体上,由脱氧核苷酸组成。

染色体是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

人体细胞中有 23 对染色体,其中22 对是常染色体,1 对是性染色体。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会减半,这保证了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只有体细胞的一半。

受精作用则使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与体细胞相同,从而维持了物种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

二、遗传的基本规律(一)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

该定律指出,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例如,对于豌豆的高茎和矮茎这对相对性状,假设控制高茎的基因是D,控制矮茎的基因是d。

纯合高茎(DD)和纯合矮茎(dd)杂交,子一代(F1)均为高茎(Dd)。

F1 自交产生的 F2 中,基因型有 DD、Dd、dd,比例为 1:2:1,表现型为高茎和矮茎,比例为 3:1。

(二)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还发现了自由组合定律。

该定律指出,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比如,同时考虑豌豆的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这两对相对性状。

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

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和绿色皱粒(yyrr)杂交,F1 为黄色圆粒(YyRr)。

F1 自交产生的 F2 中,表现型有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比例为 9:3:3: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遗传与变异一、遗传的基本规律一、基本概念1.概念整理:杂交:基因型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一般用表示自交:基因型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植物体中指雌雄同花的植株自花受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自交是获得纯系的有效方法。

一般用表示。

测交:就是让杂种子一代与个体相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性状:生物体的、和的总称。

相对性状:生物性状的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性状分离:杂种的自交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性状和性状的现象。

显性基因:控制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D。

隐性基因:控制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d。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位置上,控制性状的基因,一般用英文字母的大写和小写表示,如D、d。

非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位置上或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的性状。

基因型:是指控制的基因组成。

纯合子:是由含有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杂合子:是由含有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2.例题:(1)判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只要存在等位基因,一定是杂合子。

()等位基因必定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必定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2)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人的长发和白发 B.花生的厚壳和薄壳C.狗的长毛和卷毛 D.豌豆的红花和黄粒(3)下列属于等位基因的是()A. aa B. Bd C. Ff D. YY二、基因的分离定律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生物体在进行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种不同的配子中,地遗传给后代。

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是由于在减数分裂,染色体分开时,导致基因的分离。

例:(1)在二倍体的生物中,下列的基因组合中不是配子的是()A.YR B. Dd C.Br D.Bt(2)鼠的毛皮黑色(M)对褐色(m)为显性,在两只杂合黑鼠的后代中,纯种黑鼠占整个黑鼠中的比例是()A.1/2 B.1/3 C.1/4 D.全部(3)已知兔的黑色对白色是显性,要确定一只黑色雄兔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选用与它交配的雌兔最好选择()A.纯合白色 B.纯合黑色 C.杂合白色 D.杂合黑色(4)绵羊的白色和黑色由基因B和b控制,现有一白色公羊和白色母羊交配生下一只小白羊,第二次交配却生下一只小黑羊。

公羊和母羊的基因型是()A.BB和Bb B.bb和Bb C. Bb和Bb D .BB和bb(5)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男方的父亲是白化病患者,女方的父母正常,但她的弟弟是白化病患者。

预计他们生育一个白化病男孩的几率是()A.1/4 B .1/6 C .1/8 D .1/12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1、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自由组合。

5、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理论上,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基因重组);实践上利用基因重组进行育种。

四、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选用豌豆做试验材料:严格的花受粉;有一些稳定的、的相对性状。

2、先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传递情况进行研究,再对两对、三对甚至多对相对性状的传递情况进行研究(由单因素到多因素)。

3、对实验结果记载,并应用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例:(1)若两对基因在非同源染色体上,下列各杂交组合中,子代只出现1种表现型的是()A.aaBb和AABb B.AaBB和 AABbC.AaBb和 AABb D.AaBB和 aaBb(2)有一基因型为MmNNPp(这3对基因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雄兔,它产生的配子种类有()A.2种 B.4种 C .8种 D.16种(3)黄色(Y)、圆粒(R)对绿色(y)、皱粒(r)为显性,现用黄色皱粒豌豆与绿色圆粒豌豆杂交,杂交后代得到的种子数为:黄色圆粒106、绿色圆粒108、黄色皱粒110、绿色皱粒113。

问亲本杂交组合是()A.Yyrr和yyRR B.YYrr和yyRRC.Yyrr和yyRr D.YyRr和YyRr(4)等位基因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在()A.有丝分裂后期 B.减数的一次分裂后期C.减数的一次分裂末期 D.减数的二次分裂后期(5)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子代会出现几种表现型和几种基因型()A.4和4 B.4和6 C.4和8 D.6和6二、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一、性别决定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雌性(女性)个体和雄性(男性)个体相同的染色体,叫染色体,另一类是雌性(女性)个体和雄性(男性)个体不同的染色体,叫染色体。

生物的性别通常就是由染色体决定的。

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①XY型:该性别决定的生物,雌性的性染色体是,雄性的性染色体是。

以人为例:男性的染色体的组成为,女性的染色体的组成为。

②ZW型:该性别决定的生物,雌性的性染色体是,雄性的是。

蛾类、鸟类的性别决定属于ZW型。

二、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它的遗传方式是与相联系的,这种遗传方式叫伴性遗传。

例:(1)某男孩体检时发现患红绿色盲,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均无红绿色盲症状,在这一家系中色盲基因的传递途径是()A.祖母---父---男孩 B.外祖父---母---男孩C .祖父---父---男孩 D.外祖母---母---男孩(2)位于Y染色体上的基因也能决定性状,人的耳廓上长硬毛的性状就是由Y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

现有一对夫妇,丈夫患此病,若生一男孩,其患病的概率为()A.100% B.75% C.50% D.25%三、人类遗传病与预防一、人类遗传病概述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1、单基因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

可分为:、、,、等。

2、多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受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还比较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二、遗传病的预防1、禁止近亲结婚我国的婚姻遗传病的机会大大提高。

2、遗传咨询3、避免遗传病患儿的出生女子最适于生育的年龄一般是岁。

4、婚前体检三.遗传病的类型判断:①例:(1)以下家族图谱分别是患有何种类型的遗传病:(2)右图为某个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致病基因为A 或a ,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病的致病基因在 染色体上,是 性遗传病。

(2)I-2和II-3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 。

(3)Ⅱ-2的基因型可能是 。

(4)Ⅲ-2的基因型可能是 。

(2)下图为某家族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回答:(基因用A,a 表示)(1)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 色体 性遗传病。

(2)5号与6号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几率为 。

(3)7号与8号婚配,则子女患病的几率为 。

(3)下图是某家系红绿色盲病遗传图解。

图中除男孩Ⅲ3和他的祖父Ⅰ4是红绿色盲患者外,其他人色觉都正常,请据图回答:(1)Ⅲ3的基因型是XbY,Ⅲ2可能的基因型是或。

(2)Ⅰ中与男孩Ⅲ3的红绿色盲基因有关的亲属的基因型是,与该男孩的亲属关系是;Ⅱ中与男孩Ⅲ3的红绿色盲基因有关的亲属的基因型是,与该男孩的亲属关系是。

(3)Ⅳ1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

四、生物的变异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并引起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的变化,因而不能够遗传下去,属于不遗传的变异。

由于内的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因而能够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

一、基因突变1、基因突变的概念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或,而引起的基因分子的改变,就叫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发生在DNA 阶段。

即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在分裂的间期;由原始的生殖细胞到成熟的生殖细胞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是在间期。

基因突变是产生的主要来源。

对生物的具有重要意义。

2、基因突变的特点(1)(2)(3)(4)3、应用:二、基因重组1、基因重组概念生物体在进行生殖过程中,控制性状的基因。

2、基因重组产生的原因(1),(2)。

3、基因重组的意义通过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这是形成生物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生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有染色体的变异、染色体的变异等。

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四种:。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一般来说,每一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都是的,但是,在某些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生物体的染色体数目会发生改变,从而产生的变异。

(1)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2)二倍体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二倍体。

(3)多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多倍体。

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多倍体植株的茎杆,叶片、果实、种子比较,等营养物质含量。

(4)人工诱导多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方法: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处理萌发的或,从而得到多倍体。

成因: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的细胞时,能够抑制形成,导致不分离,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细胞继续进行正常的分裂,将来就可以发育成多倍体植株。

实例: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见课本图解)。

(5)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可能含有一到个染色体组),叫做单倍体。

与正常的植株相比,单倍体植株长得,而且高度。

(6)单倍体育种方法:采用培养的方法先得到倍体植株,再使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它的染色体数目。

这样,它的体细胞中不仅含有正常植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而且的成对的基因都的。

(花药离体培养法与单倍体育种的区别)。

利用单倍体植株培育新品种,与常规的杂交育种方法相比明显了育种年限。

例:(1)下列哪种情况下可产生新的基因()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变异 D.不可遗传的变异(2)"一猪生九仔,九仔各不同",这种变异主要来自于()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变异D.环境影响(3)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体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B.体细胞中含有奇数染色体数目的个体C.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D.体细胞中含有奇数染色体组数目的个体(4)下列能产生可遗传变异的现象是()A.用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得到无籽果实B.正常人接受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血液C.割除公鸡和母鸡的生殖腺并相互移植后表现出各种变化D.一株黄色圆粒豌豆自交,后代出现部分黄色皱粒豌豆(5)填空:若某生物体细胞含有六组染色体组,称为倍体,其花粉中含有组染色体组,称为()倍体(6)判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一定是单倍体();单倍体只含有一组染色体组();配子都是单倍体()第八章遗传与变异32.下列生物形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 人体的卷毛和黑发B. 果蝇的红眼和长翅C. 兔子的白毛和黑毛D. 山羊的无角和弯角33.豌豆的紫花(A)和白花(a)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