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教学设计
《苯》教学设计-完整版公开课教学设计

《苯》教学设计现象:1 向三颈烧瓶中加入苯和液溴后,反应迅速进行,溶液几乎“沸腾”,一段时间后反应停止2 反应结束后,三颈烧瓶底部出现红褐色油状液体(溴苯)3 锥形瓶内有白雾,加入AgNO3溶液,出现浅黄色沉淀4 向三颈烧瓶中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FeOH3)原理:+Br2+HBr〖实验探究4〗(视频)演示实验:苯的硝化反应。
百度贴吧:现象:混合物倒入盛水的烧杯中,烧杯底部出现淡黄色油状液体。
原理:+HO-NO2+H2O〔引导学生归纳苯的化学性质〕苯的性质较稳定,在一定条件下该既能发生饱和烃的特征反应(取代反应),又能发生不饱和烃的特征反应(加成反应)。
总之,苯的性质表现为能氧化,易取代,难加成这样的特点。
〖信息提示〗动画模拟苯的加成反应百度网页:结论:说明苯分子具有不饱和性。
〖理论提升〗现代科学对苯分子的结构研究:(引导学生对凯库勒式的正确认识;展示苯的球棍模型和比拟模型以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科学认识苯的结构。
)1 苯分子为平面六边形结构,分子中的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均在同一平面2 各个键角都是120°3 苯分子中碳碳键的键长为1 40 ×10 - 10m ,介于单键1 54 ×10 - 10m 和双键1 33 ×10 - 10m 之间〖总结〗苯的性质较稳定,在一定条件下该既能发生饱和烃的特征反应(取代式呈现出来,给学生提供新鲜的、美观的刺激,动静协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落实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等教学目标。
通过化学史的介绍,丰富学生的视野,开阔他们的思路。
对重大化学成就进行情绪体验,对伟大的化学家杰出成就表示崇敬,激发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
学生可以更好地感悟世界的美好与神奇,不断探索自然的奥秘。
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动脑思考,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体会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又反映结构的辩证关系。
《苯》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苯》高中化学教学设计《苯》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苯》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苯》高中化学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要求:(1)记住苯的物理性质、组成和结构特征。
(2)会写苯的燃烧反应、卤代反应、硝化反应、加成反应等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要求(1)通过分析推测苯的结构,提高根据有机物性质推测结构的能力。
(2)通过苯的主要化学性质的学习,掌握研究苯环性质的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化学家发现苯环结构的历史学习,体验科学家艰苦探究、获得成功的过程,培养用科学观点看待事物的观点。
【重点与难点】难点:苯分子结构的理解重点: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课始检测】(1)烷烃、烯烃燃烧的现象?(2)烷烃、烯烃的特征反应是什么?【导入】这节课起我们学习一种特殊的烃,先请大家一起看以下化学史资料。
【科学史话】19世纪初,英国等欧洲国家城市照明已普遍使用煤气,使煤炭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生产煤气剩余一种油状、臭味、粘稠的液体却长期无人问津。
1825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从这种油状液体中分离出一种新的碳氢化合物。
法国化学家日拉尔确定了这种碳氢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分子式为C6H6,并叫作苯。
【探究问题1】(1)若苯分子为链状结构,根据苯的分子式C6H6苯是饱和烃吗?(2)在1866年,凯库勒提出两个假说:1、苯的6个碳原子形成_____状链,即平面六边形环。
2、各碳原子之间存在____交替形式凯库勒认为苯的结构式:___________;结构简式为:_________【板书】苯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__凯库勒结构式:_____________结构简式:____________【探究问题2】若苯分子为上述结构之一,则其应具有什么重要化学性质?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重要化学性质能使溴水褪色;使锰酸钾褪色。
《苯》 教学设计

《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苯的分子结构特点,掌握苯分子的凯库勒式和现代价键理论表示方法。
(2)学生理解苯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等。
(3)学生掌握苯的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苯分子结构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苯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苯的分子结构特点。
(2)苯的化学性质,尤其是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2、教学难点(1)苯分子的结构特点及化学键的特殊性。
(2)苯的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的机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含有苯的物质,如油漆、胶水、汽油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苯。
2、苯的物理性质(1)展示一瓶苯,让学生观察苯的颜色、状态。
(2)让学生闻苯的气味,强调苯具有特殊气味。
(3)通过实验测定苯的密度,与水进行比较。
(4)演示苯在水中的溶解性实验。
3、苯的分子结构(1)介绍苯的发现历史,引导学生思考苯分子的结构。
(2)讲解凯库勒式,分析其优点和不足之处。
(3)介绍现代价键理论对苯分子结构的解释,强调苯分子中碳碳键的特殊性,即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键。
4、苯的化学性质(1)可燃性演示苯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火焰的颜色、产生的黑烟等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
(2)取代反应①卤代反应实验演示苯与液溴在铁粉催化下的反应,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产物,写出化学方程式,讲解反应机理。
②硝化反应实验演示苯与浓硝酸、浓硫酸的反应,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产物,写出化学方程式,讲解反应机理。
苯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苯的教学设计一等奖《苯的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位于化学必修2的第三章的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苯最简单、最基本的芳香烃,又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在工业生产中有重要用途。
熟练掌握苯的性质是以后学习芳香烃及其衍生物的前提和基础。
本节课将分析确定苯的结构,由苯的结构推测并验证苯的性质,在知道苯的性质的基础上学习苯的用途。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苯的分子结构的特点,2.知道其结构特点如何影响其化学性质,3.掌握苯的基本化学性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苯分子式的可能结构的分析,然后通过观看实验视频,确定苯的分子结构,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熟悉科学研究的方法2.通过结构分析,猜测苯的化学性质,并进行实验验证,培养推理能力和实证精神(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习兴趣2.认识苯这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对于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性3.了解苯的危害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苯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苯的结构如何影响苯的化学性质五、教学过程本节课分为四个环节,一是苯的物理性质:由法拉第发现苯的故事引入,并展现一瓶苯,通过学生观察颜色、状态、闻气味等让学生了解苯的物理性质;二是苯的结构:通过燃烧法知道笨的化学式,并讲述凯库勒结构的发现过程,接下来实验验证凯库勒式是否正确,最后介绍苯的现代结构理论;三是苯的化学性质:首先根据苯的现代结构理论,推测苯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然后分别播放相应实验视频对学生的猜测和假设予以肯定;四是苯的应用:将介绍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学生体验苯对于社会和生活的巨大作用,同时,介绍苯是一种就是污染气体,学生对苯的认识更加全面和客观。
环节一.苯的物理性质1.科学小故事【苯的发现】19世纪初,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一样,城市的照明已普遍使用煤气.从生产煤气的原料中制备出煤气之后,剩下一种油状的液体却长期无人问津.法拉第是第一位对这种油状液体感兴趣的科学家.他用蒸馏的方法将这种油状液体进行分离,得到另一种液体,实际上就是苯2.展示苯展示一瓶苯,学生观察颜色状态,用正确的方法闻气味3.苯的物理性质学生总结苯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液体环节二.苯的结构1.科学小故事【苯的结构】1825年,英国化学家法拉第首先从煤焦油里提取了苯。
高中化学人教版苯教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苯教案
主题:苯的结构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苯分子的结构和特点。
2. 掌握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了解苯的重要应用领域。
二、教学重点
1. 苯的分子结构和芳香性。
2. 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教学难点
1. 确定苯的芳香结构。
2. 解释苯分子的化学反应机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介绍苯的历史及重要性。
2. 讲解苯的分子结构和芳香性:讲解苯的分子式和分子结构,强调芳香性的特点。
3. 展示苯的物理性质:进行苯的溶解性和挥发性实验,让学生感受苯的特殊性质。
4. 探讨苯的化学性质:讲解苯的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机理,引导学生理解苯分子中的不饱和性。
5. 拓展应用领域:介绍苯在染料、药品和合成材料等领域的重要应用。
6. 总结:总结苯的结构和性质,强调苯在有机化学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
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苯的合成方法。
2. 研究苯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写一篇报告。
六、教学反思
本教案围绕苯的结构和性质展开,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苯分子的特点和重要性。
同时,引导学生拓展应用领域,培养他们对有机化学的兴趣和认识。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高中化学苯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苯教案教学目标:学习苯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了解苯的重要性及应用。
教学重点:苯的分子结构、环状稳定性及芳香性质。
教学难点:苯环的氢键性质,苯环的反应性及苯的取代反应。
教学准备:教具:投影仪、实验室用品;学生:化学笔记、化学实验报告、课外阅读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首先向学生展示苯的结构式,让学生观察并谈论其分子结构;2. 引导学生思考苯的性质以及与其他碳氢化合物的区别;3. 提出课题并说明学习苯的结构和性质的重要性。
二、学习苯的结构:1. 讲解苯的分子结构,说明苯的六个碳原子分布在一个碳环上的特点;2. 介绍苯环的环状稳定性和芳香性质,讲解苯环的氢键特点及稳定性原因。
三、探究苯的性质:1. 查阅资料,了解苯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应用;2. 提出探究问题并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苯的燃烧性质和取代反应。
四、实验探究:1. 进行苯的取代反应实验,观察不同室温条件下苯的反应性质;2.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实验报告,分析实验结果并讨论结论。
五、拓展课外阅读:1. 布置苯的相关课外阅读资料,让学生了解苯的应用领域;2. 鼓励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和相关研究成果,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六、课堂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苯的分子结构和性质;2. 总结苯的环状稳定性和芳香性质的原因,强调苯的重要性及应用。
七、作业布置:1. 完成苯的相关练习题,并准备课后报告;2. 要求学生根据课外阅读内容写出一篇关于苯的应用领域的小论文。
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实验报告和练习题的作业,检查学生学习情况;2. 针对学生提出问题,帮助解决学习困难,促进学生进一步深化对苯的理解。
初中化学苯教案

主题:苯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苯的化学式和结构;
2. 了解苯的性质和用途;
3. 掌握苯的制备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苯的化学式和结构、性质和用途。
难点:苯的制备方法。
三、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滴管、酒精灯等。
实验药品:苯的前体物质(如甲苯)、浓硫酸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介绍苯的基本信息,引导学生了解苯的结构和性质。
2. 讲解苯的化学式和结构,引导学生画出苯的轮廓结构式。
3. 探究苯的性质和用途,通过案例和实验让学生了解苯的应用领域。
4. 带领学生学习苯的制备方法,进行实验展示苯的制备过程。
5. 总结:回顾苯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强调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五、延伸拓展:
1. 让学生了解苯类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2. 带领学生做有关苯的实验,加深对苯性质的认识;
3. 引导学生分析苯的结构对其化学性质的影响。
六、作业布置:
1. 复习苯的结构式和化学性质;
2. 查找苯的用途及相关研究。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苯的结构和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实验环节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上还有待提高,希望在未来的教学中能更加注重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高中化学必修二苯的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苯的教案
主题:苯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教学目标:
1. 了解苯分子的基本结构和性质
2. 掌握苯的命名方法和结构特点
3. 理解苯的共轭结构和稳定性
教学重点:
1. 苯的分子结构
2. 苯环上的碳-碳键的长度和键角
3. 苯的命名方法和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1. 苯环上的碳-碳键为等长等强键
2. 苯的结构和性质与脂环化合物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介绍有机化合物中芳香烃的概念,并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苯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二、讲解苯的结构(15分钟)
1. 苯分子的分子式和分子结构
2. 苯环上的碳-碳键的长度和键角
3. 苯的共轭结构和稳定性
三、练习与讨论(10分钟)
1. 讨论苯环上的碳-碳键为等长等强键的原因
2. 比较苯和脂环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异同点
四、展示实验(10分钟)
进行苯与脂环化合物的性质比较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五、总结(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 强调苯的结构和性质与脂环化合物的区别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苯的应用和生产方法
拓展活动: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苯的稳定性和性质,拓展他们对苯分子结构和性质的认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苯分子的基本概念和结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苯的共轭结构和稳定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苯》教学设计
化学化工学院师范(3)班董可
【教材】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2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苯【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内容分析】苯是学生在学习过饱和烃—甲烷、不饱和烃—乙烯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既有饱和烃、又有不饱和烃的性质,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苯又是芳香烃化合
物中最简单、最基本的一个物质,掌握了苯的性质可以为后面选修5中系统的
研究芳香烃及其衍生物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中,苯结构中特殊的化学键决定了
苯的化学性质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但真正的解释需要用用杂化轨道理论及价键
理论中的大∏键,这又是选修3中的内容,因此需要简化内容,把苯中的化学
键理解为是介于单双键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即可。
苯是《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的第2课时,教材在最初就讲了苯
和乙烯的用途,然后分析苯的结构,得出结构以后做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溴水
的实验,最后讲苯的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我针对教材两处做了改进:1、先做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溴水的实验,通过本
实验得出苯的结构。
2、对于苯的取代反应讲解更为详细,设置学生讨论,让
学生发散思维,了解条件对于有机反应的重要影响。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完甲烷与乙烯之后,已经掌握烷烃和烯烃的基本性质,并在学习了甲烷和乙烯的性质之后,已具备了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基本能力。
可以根据分子
式的特点,推断出可能的结构简式;并能够根据实验验证结构简式的正误,由
学生自己推断、实验、验证等。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对苯的结构的理解还
存在部分问题,需要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苯的结构。
在苯的取代反应中,学生
要进一步理解条件对于一个反应的影响。
并且应注意此时学生有机知识储备并
不多,更谈不上知识的综合整理,因此教学中应注意不能随意增加难度,随意
补充知识如苯的磺化反应等,这样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畏难
情绪。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进一步掌握“结构——性质——用途”的
学习主线,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苯的物理性质,理解苯分子的结构,掌握苯的化学性质;
2.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结构─性质─用途”关系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事实、阅读、合作、交流等方式探究苯的结构和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科学探究方法,感受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乐趣。
2.学生通过苯的凯库勒式的发现过程,体会“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头脑”的含
义,养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品质。
【教学重点】苯的结构及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苯的结构探究。
通过类比乙烯的双键和性质,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苯的结构。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
【教学媒体】ppt、黑板、模型
【教具学具】苯的比例模型、苯
【教学流程】给出苯的分子式、结构式→提出问题(是否单双键交替?)→设计实验(小组讨论如何探究苯的结构)→探究实验(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
液的反应)→得出结论→给出实际的结构及及结构特点→苯的性质探究→得出
苯容易取代难加成→苯的用途。
【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苯
一、苯的分子组成及结构
分子式:C6H6 结构式 结构简式
二、苯的性质 1、 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①燃烧
②取代反应
a.溴代反应
b.硝化反应
③加成反应
(环己烷)三、苯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