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可靠性试验比较
环境可靠性试验:气候环境试验、力学环境试验和综合环境试验

环境可靠性试验:气候环境试验、力学环境试验和综合环境试验环境可靠性试验就是为了评估产品在规定的寿命期间内,在预期的使用、运输或储存等所有环境下,保持功能可靠性而进行的活动,是产品在规定环境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另外通过环境试验可以分析和验证各种环境因素对产品效能的影响程度及作用机理,并广泛应用于汽车、通讯、电子电器等产品类别。
环境可靠性试验主要可分为以下3种:气候环境试验、力学环境试验和综合环境试验。
气候环境试验要包括高温试验、低温试验、温度快速变化试验、温度冲击试验、恒定温湿度试验、温湿度循环试验、盐雾试验、防水防尘试验、紫外老化试验和氙灯老化试验等。
是考核产品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适应能力,是评价产品可靠性的重要试验方法之一。
(1)高温试验试验目的:用来考核试验样品在高温条件下贮存或使用的适应性。
应用于比如像热带天气或炼钢厂等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仪器、设备等。
试验设备:高低温(湿热)试验箱。
试验条件:一般选定一恒定的温度应力和保持时间。
优选常用温度:200℃,175℃,155℃,125℃,100℃,85℃,70℃,55℃等;优选常用的试验时间有:2h,16h,72h,96h等。
(2)低温试验试验目的:用来考核试验样品在低温条件下贮存或使用的适应性。
常用于产品在开发阶段的型式试验、元器件的筛选试验等。
试验设备:高低温(湿热)试验箱。
试验条件:一般选定一恒定的温度和试验时间。
优选常用的温度有:- 65℃,-55℃,-40℃,-25℃,-10℃,-5℃,+5℃等;优选常用的试验时间有:2h,16h,72h,96h等。
(3)温度快速变化试验试验目的:快速温变是规定了温度变化速率的温度变化,常常模拟昼夜温差大的地区环境,也可用于寿命试验,用以考核元器件或产品的外观、机械性能及电气性能。
试验设备:快速温变试验箱。
试验条件:1)温度变化范围的高温和低温值;2)试验样品在高温和低温下的保持时间;3)低温到高温或高温到低温之间温度变化的速率;4)条件试验循环的次数。
海洋装备机械设备可靠性测试与评估方法综述

海洋装备机械设备可靠性测试与评估方法综述引言海洋装备机械设备的可靠性是保障海洋工程安全和有效运行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了确保海洋装备机械设备在严酷的海洋环境中能够稳定可靠地工作,需要进行全面的可靠性测试与评估。
本文将综述海洋装备机械设备可靠性测试与评估的方法,介绍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技术与工具,并探讨其优缺点及发展方向。
一、可靠性测试方法1. 试验法试验法是一种较为常见且直接的可靠性测试方法。
通过对海洋装备机械设备的性能进行实际试验,检验设备的可靠性。
常见的试验法包括退化试验、寿命试验、脉冲试验等。
试验法的优点是直观可见,可以模拟真实使用环境,缺点是成本较高且所需时间较长。
2. 可靠性分析法可靠性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对设备进行系统化分析,推算设备在特定环境中的故障率和寿命的方法。
常见的可靠性分析法包括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可靠性衰减分析等。
可靠性分析法具有高效、经济、可重复性好的特点,但需要准确的数据输入和良好的分析方法。
3. 仿真模拟法仿真模拟法是一种利用计算机等工具进行设备可靠性分析的方法。
通过构建模拟模型,模拟设备在不同环境下的工作状态和故障情况,从而评估设备的可靠性。
常见的仿真模拟法包括蒙特卡洛方法、系统动力学方法等。
仿真模拟法主要优点是成本低、周期短,但对模型的准确性和参数的确定有一定要求。
二、可靠性评估方法1. 故障树分析(FTA)故障树分析是一种通过建立设备故障树,分析故障发生的概率和可能性的方法。
通过分析故障树,可以确定设备故障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
故障树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设备的故障机理,并提供改进设备可靠性的依据。
2. 可靠性指标评估可靠性指标评估是通过对设备关键指标的定量评估,来判断设备可靠性的方法。
常见的可靠性指标包括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MTTR(平均维修时间)等。
通过定量评估设备的关键指标,可以判断设备的可靠性水平,并提供改进设备的依据。
3. 统计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方法是一种通过统计数据进行设备可靠性评估的方法。
电子产品可靠性试验与可靠性加速度测试方法研究

电子产品可靠性试验与可靠性加速度测试方法研究电子产品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之一。
而对于电子产品来说,其可靠性是必须要得到保障的。
可靠性试验是对电子产品进行测试的一种方法,通过对每个细节的检查,实现对电子产品质量的保证。
而在可靠性试验中,加速度试验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本文将从电子产品可靠性试验入手,探讨其加速度测试方法。
一、电子产品可靠性试验电子产品可靠性试验主要用于检测电子产品在不同情况下的可靠性指标,以评估其的质量与性能。
管式电视、黑白电视、彩色电视、VCD、DVD、MP3、MP4、移动电话、相机、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都需要进行可靠性试验。
在电子产品生产中,可靠性试验主要分为三种:实验室试验、生产线(产线)试验和试用测试。
实验室试验通常被用于开发新产品或完成改进设计,而生产线试验和试用测试则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进行。
可靠性试验通常由各种测试及试验组成,比如温度试验、湿度试验、振动试验、冲击试验、耐久度试验等等。
这些试验能够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来检测产品的可靠性,并为产品的改进提供可靠性指标。
二、可靠性试验中的加速度测试在电子产品可靠性试验中,加速度测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也是检测电子产品的可靠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加速度测试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将产品进行振动或冲击,通过测量产品的性能参数,来判断产品的可靠性。
通常,在加速度测试中,要考虑产品在正常使用情况下所需承受的环境振动和冲击,并寻找适当的方法来模拟这些情况。
在加速度测试中,需要注意的是,性能参数的测试需要有特定的方法,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测试方法的选择也需要权衡测试成本以及测试所需时间等方面的因素。
三、加速度测试方法的研究随着电子产品市场的不断扩大,加速度测试方法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更好地测试电子产品的可靠性,需要探索新的测试方法。
目前,研究人员在加速度测试方法方面主要关注于以下几个方面:1.加速度测试技术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加速度测试技术的不断发展,测试仪器的精度和灵敏度也不断提高。
电子产品的可靠性试验

:电子产品的可靠性试验评价分析电子产品可靠性而进行的试验称为可靠性试验。
试验目的通常有如下几方面:1. 在研制阶段用以暴露试制产品各方面的缺陷,评价产品可靠性达到预定指标的情况;2. 生产阶段为监控生产过程提供信息;3. 对定型产品进行可靠性鉴定或验收;4. 暴露和分析产品在不同环境和应力条件下的失效规律及有关的失效模式和失效机理;5.为改进产品可靠性,制定和改进可靠性试验方案,为用户选用产品提供依据。
ﻫ对于不同的产品,为了达到不同的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可靠性试验方法。
可靠性试验有多种分类方法. 1.如以环境条件来划分,可分为包括各种应力条件下的模拟试验和现场试验; 2. 以试验项目划分,可分为环境试验、寿命试验、加速试验和各种特殊试验;3. 若按试验目的来划分,则可分为筛选试验、鉴定试验和验收试验; 4. 若按试验性质来划分,也可分为破坏性试验和非破坏性试验两大类。
ﻫ5.但通常惯用的分类法,是把它归纳为五大类: A. 环境试验B. 寿命试验C.筛选试验D. 现场使用试验E. 鉴定试验ﻫ1.环境试验是考核产品在各种环境(振动、冲击、离心、温度、热冲击、潮热、盐雾、低气压等)条件下的适应能力,是评价产品可靠性的重要试验方法之一。
2. 寿命试验是研究产品寿命特征的方法,这种方法可在实验室模拟各种使用条件来进行。
寿命试验是可靠性试验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项目之一,它是将产品放在特定的试验条件下考察其失效(损坏)随时间变化规律。
通过寿命试验,可以了解产品的寿命特征、失效规律、失效率、平均寿命以及在寿命试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失效模式。
如结合失效分析,可进一步弄清导致产品失效的主要失效机理,作为可靠性设计、可靠性预测、改进新产品质量和确定合理的筛选、例行(批量保证)试验条件等的依据。
如果为了缩短试验时间可在不改变失效机理的条件下用加大应力的方法进行试验,这就是加速寿命试验。
通过寿命试验可以对产品的可靠性水平进行评价,并通过质量反馈来提高新产品可靠性水平。
可靠性的技术的应用及其评价方法

可靠性的技术的应用及其评价方法2007-07-02 22:34:05| 分类:知识仓储| 标签:嵌入式|字号大中小订阅一、可靠性评价分析技术的应用由于设计阶段对产品的可靠性将起到奠基作用,故在设计过程中,应不断对产品的可靠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分析)以便及时了解产品的可靠性指标是否有了保证,所采取的各种可靠性设计措施是否有效,有效程度如何,设计中是否还存在薄弱环节和潜在缺陷,产品在今后使用中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故障,以及故障一旦发生时,其影响和危害程度如何等等。
弄清以上问题将有助于及时发现缺陷,及时改进设计,防止“带病”投产,保证预定的可靠性指标得到满足。
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评价分析技术的应用:1 .可靠性预计与分配可靠性预计是在设计阶段,根据设计中所选用的电路程式、元器件、可靠性结构模型、工作环境、工作应力以及过去积累的统计数据,推测产品可能达到的可靠性水平。
预计的目的不是在于了解在什么时候将发生什么样的失效,而是在于从设计开始就采取措施以防止失效的发生,并用定量的方法评价可靠性设计的效果。
可靠性分配是将可靠性指标或预计所能达到的目标值加以分解,用科学的方法,合理分配给分系统、设备、部件直至各元器件和每一个连接点、焊接点,以保证可靠性既定目标得以实现。
通过分配,不仅可以层层落实设计指标,还可发现设计的薄弱环节和尚能挖掘的潜力。
可靠性预计的方法一般有相似设备法、相似电路法。
有源器件法、元器件计数法及元器件应力分析法等,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设计阶段:当产品处于方论证阶段时,可用相似设备法、相似电路法、有源器件法等快速预计法进行可行性预计,以评价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当产品处于旱期的详细设计阶段时,可用元器件计数法进行初步设计预计,以了解元器件的初步选择是否恰当,并为可靠性分配打下预计的基础,而当产品处于详细设计阶段的中期和后期,可用元器件应力分析法进行详细的设计预计,以便及时发现设计的薄弱环节或潜在能力,及时改进设计,以期达到优化设计的目的。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装置可靠性试验及评估分析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装置可靠性试验及评估分析随着我国经济以及科技的迅猛发展,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对于电的需求也日益攀升,国内关于电力系统的供电范围以及容量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加之国内关于新型能源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因此供电系统网络必须要借助继电保护以及自动化装置提升其安全性,使电力运行能够在当前复杂的条件下保持其可靠性。
基于此,文章就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装置可靠性试验及评估展开分析和探讨。
标签: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可靠性试验;评估分析引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装置在整个电力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起到控制与保护的作用,所以该装置质量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着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有必要采取措施来提升产品质量可靠性,同时还必须建立可靠性试验来对其工作效果进行检验。
1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装置1.1继电保护及其基本任务继电保护因借助有触电的继电器发挥保护作用而得名,主要的作用对象就是其作用范围内的电力系统以及变压器、输电线路等元件[1]。
电力系统在运行中,其本身以及相关的元件都会受到继电器的实时动态监控,所以当其中任何一部分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时,继电器就会接收到相关的信号,繼而对故障部分采取应急措施,将故障部分与正常部分隔离开,如此,电力系统运行不会受到任何负面影响,这就是继电保护的主要表现。
发电站中的电力系统承担着满足大范围区域内用电需求的责任,所以要保证其正常运行,需要好几套保护功能发挥程度比较高、对故障能快速反应的继电保护装置。
1.2继电保护的可靠性指标继电保护的可靠性是指在保护对象发生故障的关键时刻,能在第一时间发挥保护作用,将影响控制在最低,而不是在发生故障后,不能及时感应,使电力系统工作效率降低。
这是电力系用运用继电保护的主要目的,这也是继电保护的基本功能。
继电保护可靠性和保护装置自身质量以及继电保护系统功能发挥程度有关。
继电保护可靠性可以简单概括为不拒动,不误动[2]。
产品可靠性评价的原则及方法

对 比评 价 , 以确 定 出 最 优 的 可 靠 性 用 失 效 率 作 为 可 靠 性 特 征 指 标 。
设 计方 案 。
三、可靠性评价技术方法
本 文 推 荐 三 种 可 靠 性 评 价 技
术 方法 。
可 修 复 产 品 的 可 靠 性 特 征 指 标
根 据 可 靠 性 增 长 试 验 数 据 , 应 通 常 有 :可 靠 度 、 平 均 寿 命 、 故 障 对 产 品 设 计 开 发 阶 段 出 现 的 故 障 进 率 、 平 均 修 复 时 间 ( MT T R) 、维 行 分 析 、 评 价 ,使 产 品 可 靠 性 逐 步 修 度 、修 复率 等 ,一 般采 用 平均 无
t z = 4 0 0 0 次。
e )根据n f 、n 及Ac 由公 式 ( 2 )
确 定试 品数n 。
,
3 快速评估法
使 用 可 靠 性 强 化 试 验 结 果 进 行
e ) 根 据T c 、A C 、t ,由式 ( 1 )
: —
上 +
.
。 可 靠 性 水 平 的快 速 评 价 ,包 括 使 用 确 定 试 品 数 n
产 品可靠性评价 的原则及 方法
文 /陈志田 段鸿杰 王利军
一 靠 对 ~ 衅 生 可 剽 出 结 拯 生 耢 总 勺 鼬 一 ~ 黼 一 叫 生 习 一
故 障工作 时 间 ( MT B F)作 为 可 靠性特 征指 标 。 在 进行 可 靠性试 验 和评 价 时 ,
符 合 性 问 题 , 可 以 依 据 标 准 增长 。 判 定 结 果 。 而 可 靠 性 却 不 同 , 是
一
个 概 率 问 题 ,对 产 品 可 靠 l 生 的 应 能 充 分 暴 露 产 品 故 障 并 明确 主 要
产品环境可靠性检测主要试验项目

湿热试验
试验目的:适用于确定元件、设备或其他产品在高湿度与温度循环变化 组合且通常会在试验样品表面产生凝露的条件下使用、运输和贮存的适 应性。
试验类型:恒定湿热试验、交变湿热、沸腾试验 恒定湿热试验:测试温度为产品的高温工作温度加5℃。湿度为
90%±3%;测试时间为24小时。 交变湿热试验:温度循环加高湿条件,温度25℃~55℃,相对湿度93%。 试验标准:IEC 60068-2-30 GB/T 2423.3 GB/T 2423.4
种疲劳损坏的,因为激励通过结构件的共振频率带的时间很短不足以造成结构的
疲劳损坏;所以找到谐振点后必须再在该点作耐共振或共振点驻留振动试验。(2)
在选择用于整机结构件的正弦振动试验设备时并不是选频率越高越好;因为这种
较大的结构件的壹阶谐振频率大都在5赫至60赫兹之间;为此GB2423标淮作了相
应的要求,比如电视机的试验规范也是这样要求的,所以在为较大结构件试验用正
4
温度冲击试验
试验目的:考核产品的承受热冲击的能力。 试验分类:一箱法、两箱法、两液体法 严酷等级:高低温、高低温下的保留时间、转换时间、循环数 试验标准:IEC60068-2-14 GB/T2423.22 EIA-364 IPC-TM650 将样品放入温度冲击测试箱中;先在-40℃±2℃的低温环境下保持1h ,
样品之间不应产生电感而互相影响; 试样应便于移动以进行中间检查; 试样不应受到试验箱壁的直接辐射和传导; 在低温试验中,常因夹具结冰引起器件外引线与夹具接触不良,或结冰
漏电。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反复检查夹具,位接触良好,消除结冰漏电 之后,方能测量电参数,否则测量结果不准确; 试验结束后,不要立即将试样取出试验箱,而是等试验箱温度恢复至室 温时再取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文是对常见的三种可靠性试验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从试验目的、试验条件、试验方案或项目、试验合格性和受试产品的失效判据五个方面进行(一)试验目的A.可靠性增长试验在研制过程中模拟实际的或加速的使用条件进行试验,使产品存在的设计(包括电路设计、结构设计和工艺设计)缺陷变为硬故障而充分暴露,对故障进行分析、采取纠正措施,根除故障产生的原因或降低故障率到可以接受的值,使产品的固有可靠性得到增长。
B.可靠性鉴定试验验证产品的设计能否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满足规定的性能及可靠性要求。
试验结果作为判断设备能否定型的依据。
适用于设计定型的鉴定。
C.ORT 试验对产品各项指标进行全面检验,以评定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是否全部符合标准和达到设计要求。
对于批量生产的产品检验其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
适用于生产定型、批量生产后的一定周期和在产品设计、工艺、材料有较大变动后的检验。
(二)试验条件①电应力A.可靠性增长试验根据输入交流电源电压和输入直流电源电压的允许变化范围,部分时间在设计的标称输入电压下工作,部分时间在最高输入电压下工作,部分时间在最低输入电压下工作。
例如:程控用户交换机应在AC220V,DC-48V、DC-40V~-57V范围内正常完成接续。
B.可靠性鉴定试验同可靠性增长试验C.ORT 试验除电源电压拉偏试验外,在标称输入电压下工作。
电源拉偏试验根据不同的产品参考有关标准在最高、最低电压下工作。
(二)试验条件②热应力A.可靠性增长试验所施加的应力强度可略高于使用时的应力强度,以不引起新的故障机理为限。
如温度循环一般可以将略高于产品高温温度、略低于产品低温温度作为温度循环的上、下限温度,温度变化率可取5℃/min或10℃/min。
循环周期时间根据温度变化率而定。
B.可靠性鉴定试验将产品工作高温温度作为试验温度。
C.ORT 试验按产品标准的工作高、低温温度进行各种功能和指标的检验。
按产品标准的储运高、低温温度进行储运试验。
(二)试验条件③潮湿应力A.可靠性增长试验预计受试产品在现场使用环境中会有明显的冷凝和结霜时,则在高温下应施加潮湿应力。
B.可靠性鉴定试验同可靠性增长试验C.ORT 试验应进行恒定湿热试验,湿度一般为90%~95%,高温温度一般为产品标准的工作高温温度。
(二)试验条件④振动应力A.可靠性增长试验如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包括运输途中)可能出现振动,则可采用振动应力,典型的随机振动功率谱密度为0.04g2/Hz。
B.可靠性鉴定试验一般不需要C.ORT 试验模拟产品的环境剖面,使试验具有真实性。
或在模拟运输台上进行。
如交换机的运输试验是用载重汽车,在三级公路上,以时速25~40Km行驶200Km后再进行检查。
(二)试验条件⑤工作模式A.可靠性增长试验模拟在规定条件下的各种工作模式。
工作模式指的是:连续工作,断续工作,高温启动,低温启动,全负荷工作,轻负荷工作等。
B.可靠性鉴定试验模拟在规定条件下满足全面检测受试产品的功能、性能参数和指标的工作模式。
C.ORT 试验同可靠性鉴定试验(二)试验条件⑥检测参数A.可靠性增长试验在试验前、后及过程中某些规定控制点应检测受试产品的性能参数。
可以检测产品标准中规定的所有参数,也可以只检测某些主要参数。
B.可靠性鉴定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全面检测受试产品的功能、性能参数和指标。
C.ORT 试验在试验过程中或试验后检测受试产品的规定功能、性能参数和指标。
(二)试验条件⑦试验时间A.可靠性增长试验一般为试验产品的MTBF(θ1最低可接受值)的几倍。
试验时间=每个产品实际试验时间×试验产品数加速系数ττ=T2/T1其中T2为试验产品在实际试验温度下的失效率,T1为试验产品在25℃下的失效率。
B.可靠性鉴定试验根据统计试验方案确定。
C.ORT 试验按各种试验项目的相应标准规定进行。
例如:高温、高温储存、低温、低温储存保持时间2小时,恒定湿热保持48小时等;(二)试验条件⑧试验产品数A.可靠性增长试验至少2个产品(如果可能)。
B.可靠性鉴定试验进行可靠性鉴定试验的产品数可根据产品的多少、试验时间和进度而定。
为了缩短产品实际试验时间,只要试验装置允许,应尽可能增加试验产品数量,一般至少要2个。
C.ORT 试验根据GB2829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性的检查)和试验装置的具体情况决定试验产品数量。
(二)试验条件⑨所处阶段A.可靠性增长试验产品研制阶段。
B.可靠性鉴定试验产品设计定型阶段。
C.ORT 试验生产定型、批量生产后的一定周期和在产品设计、工艺、材料有较大变动时。
(二)试验条件⑩执行标准A.可靠性增长试验Q/ZX23.007-1998 电子类产品研制阶段可靠性试验要求B.可靠性鉴定试验Q/ZX 23.002 –1998可靠性鉴定试验指南或GJB899可靠性鉴定和验收试验C.ORT 试验Q/ZX23.005 –1998 通信产品ORT试验规定GB2423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三)试验方案或试验项目A.可靠性增长试验可靠性增长方案:可靠性增长应有增长目标值(θ0可接受质量水平),必须要有可靠性增长模型。
典型的可靠性增长模型有Duane模型和Amsaa模型。
在试验达到终点应该达到或超过规定的可靠性指标。
B.可靠性鉴定试验①试验方案的种类有两种:a 定时截尾试验方案根据已知的0(可接受质量水平),1(最低可接受值),(生产方风险),(使用方风险)(或鉴别比d),查表可得具体的试验方案,包括:需要的试验时间(以1为单位)、接收判决数和拒收判决数。
试验时间=受试产品累计试验时间之和×加速系数τ,τ的定义同可靠性增长试验。
采用这种试验方案时,试验到需要的试验时间,按规定的试验方案做出接收或拒收判决。
或者若试验虽未达到规定的试验时间,但失效数已大于或等于标准中规定的拒收判决数时,亦可停止试验。
b 截尾序贯试验方案根据已知的0,1,鉴别比d,查表可得具体的试验方案,再根据已进行的累计试验时间和累计失效数确定是接收、拒收还是继续试验。
②试验方案的选择a 当需要预先知道准确的总试验时间和试验费用时,选用定时截尾试验方案。
b 对于质量较好或质量较差的产品时,选用截尾序贯试验方案。
c 如果需要短时间内做出判断,并且可承担较高的风险时,选用高风险试验方案(==30%)。
d 当???一定时,鉴别比d越高,试验时间越短,要求的MTBF的上限值0越大,应在试验时间和设计能力之间权衡考虑。
③用试验观察数据估计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a 区间估计的置信度:选取1-2β作为双边置信区间的置信度,选取1-β作为单边置信区间的置信度。
b 采用定时截尾方案接收时对MTBF的估计试验时间MTBF的观测值θ= ——————失效数根据总失效数及规定的置信度,查表读出下限因子和上限因子,用下限因子和上限因子分别乘观测值θ,得MTBF的下限值θL和上限值θU。
非定时截尾接收方案,MTBF的观测值同上式,上、下限因子查有关国军标。
C.ORT试验ORT试验包括如下试验项目:①高温工作试验②高温储存试验③低温工作试验④低温储存试验⑤恒定湿热试验⑥运输(振动)试验等(四)试验合格性A.可靠性增长试验在规范化的试验设备中,当试验结果达到规定的可靠性指标,认为合格。
若增长试验结束时未达到规定的可靠性指标,则作为不合格处理。
B.可靠性鉴定试验按选择的统计试验方案规定的接收或拒收判据作为产品是否合格的依据。
C.ORT 试验判别水平和抽样方案在GB 2829 中选择。
产品质量以不合格数表示。
产品质量等级的最终判定按检测项目所达到的最低质量等级确定。
(即B类不合格数达到的质量等级和C类不合格数达到的质量等级两者中取较低者)。
(五)失效判据A.可靠性增长试验①在产品标准中应该对每个被测参数规定可接收的性能范围。
若任一参数超出这种范围时,应称作一次失效。
如果不只是一个参数偏离了规定范围,而且能证明不是同一原因使这些参数超出规定范围时,每一种参数的偏离都应算作产品的一次失效。
如果参数偏离规定范围是同一原因造成的,只记作产品的一次失效。
②出现两种或多种独立失效的情况下,每一种失效情况都应认作受试产品的一次失效。
③由于元器件时好时坏,或因虚焊、漏焊、短路、开路、接触不良等造成的产品故障,均记入失效数内。
④产品在一个有限时间内停止工作,接着又在没有任何外界激励的情况下恢复工作,这叫间歇失效,应记作受试产品的一次失效。
⑤已经证实是未按规定的条件使用所引起的故障、仅属某项将不采用的设计所引起的故障、以及外加应力超过规定值所引起的故障叫“非关联故障”,否则叫“关联故障”,“非关联故障”不记入受试产品失效数内。
但应记录并采取措施以防止再度发生。
⑥由于另一个组成部分失效而引起的失效,称作从属失效,不记入产品失效数内。
B.可靠性鉴定试验同可靠性增长试验C.ORT 试验对受试产品进行试验和检查,根据每一项试验的结果和检查结果确定是否有B类不合格或C 类不合格,分别累计所有试验和检查的B类不合格和C类不合格即为受试产品的B类不合格数和C类不合格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