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数码相机拍摄森林刑事案件现场
法警拍摄的技巧

法警拍摄的技巧
以下是一些法警拍摄的技巧:
1. 选择使用合适的相机和镜头:法警拍摄通常需要捕捉清晰的照片和视频,所以选择一台具有高像素、高感光度和良好对焦能力的相机是很重要的。
2. 使用合适的曝光设置:根据场景的光线情况,使用合适的曝光补偿来确保照片不会过曝或欠曝。
3. 找准角度和构图:寻找一个合适的角度和构图可以增强照片的艺术感和表现力。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拍摄角度,比如从高处俯拍,或者从低处仰拍。
4. 注意背景和环境:确保背景干净整洁,以免分散视觉注意力或影响照片的效果。
排除杂乱的元素,并确保拍摄区域没有干扰物或其他潜在的安全隐患。
5. 控制相机的稳定:使用三脚架或稳定器等辅助设备来保持相机的稳定,以避免模糊和抖动的照片。
6. 使用适当的闪光灯:在低光条件下,如果需要补光,可以使用外置闪光灯来提供更好的光线。
7. 实践运动捕捉技巧:在拍摄移动目标时,使用合适的快门速度来冻结运动,
从而获得清晰的画面。
8. 注意细节和焦点:除了全景照片外,还应注意细节和焦点,以捕捉关键的证据或瞬间。
9. 处理后期调整和修饰:根据需要,进行适量的后期调整和修饰,以提升照片的质量和展示效果。
10. 尊重隐私权和法律规定:在进行拍摄时,要确保尊重他人的隐私权和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如无可用法律依据,避免在私人领域进行意外的拍摄。
数码相机在刑案现场中的应用

森警科技 『 EJ G E SNI J N K
自从 1 3 8 7年 达 盖 尔 利 用 银 版 法 制
成第 一张照片 ,至今 已有 10多年 的历 6 史。 随着科学技术 的快速发展 ,9 2年第 18
一
台集传统摄影 、 图象处理 、 算机技术 计
征所在部位进行对焦。当照相机屏幕显示 为 与屏 幕显示相 同或相近 的分辨率 和较 非常 困难 ,虽 然胶 片也存在偏 向这 种或
自动对焦困难 时 , 可以选择一个参照物对 高压缩率 。 那种 色彩 的倾 向 ,但 通过胶片 内的滤色
( .、 /6 F45 1 0s)压缩率为精 细。拍摄后 , ; 只对照片进行 了放大裁切 、 比度的常规修 对
取较大图像之后对焦 , 尽可能拍得较 大的 图像 以保 证所拍照痕 迹的细部 层次 。其 次, 应尽量使用 自动对焦方式。在图像能
见度较低或全黑拍 照环境 中, 可开启辅助
整, 未进行 其他 加工处理 。 指印的局部放大后 可见, 拍照时分辨 率的设 置较高时 , 局部放
迹可 以反 映出作案人作 案过程及 作案的
手段 、 手法 , 它对 于刻 画作案 人的形 象 、 缩小 侦查 范 围有着极 其重 要 的作 用 , 在
案件侦查结 束后 ,这些 痕迹还可 作为重 要的物证来证明犯罪 。因此 , 清晰有效地
记录和反 映这些 痕迹 的特 征 ,成 为现场 照相的一个 重要 内容 。 现场痕迹 物证 拍照相 对于现场 的其 他照相 内容 而言 , 其拍 照难度较 大 。 获 所 得的 图像 , 必须在影像 清晰 、 层次细腻 的
( ) 焦 功 能 的使 用 一 对
由于常见痕迹 的相对面积都较小 , 拍
刑事侦查中摄影技术运用技巧的探讨

刑事侦查中摄影技术运用技巧的探讨摄影技术在刑事侦查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随着摄影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警察和侦查人员开始使用各种高科技的摄影设备来收集证据,提高案件侦破的成功率。
本文将探讨刑事侦查中摄影技术运用的技巧和方法。
一、选择合适的摄影设备刑事侦查中使用的摄影设备应该是高质量的、便携式的、易于携带和操作的。
常见的摄影设备包括数码相机、摄像机、望远镜等。
不同的设备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情况。
例如,在室内环境中,使用数码相机可以更好地捕捉细节和证据。
而在户外环境中,使用望远镜可以更好地观察目标并拍摄高质量的照片。
二、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在刑事侦查中,拍摄角度的选择非常重要。
侦查人员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拍摄角度,以便更好地捕捉证据。
例如,在拍摄现场证据时,应该选择合适的角度,以便捕捉到所有重要的细节和证据。
在拍摄嫌疑人或目标时,应该选择合适的角度,以便更好地观察其行动和举止。
三、注意光线和背景在拍摄证据时,光线和背景也非常重要。
侦查人员应该选择光线充足的环境,以便更好地捕捉证据。
同时,应该选择背景简单、干净的环境,以便证据更加突出和清晰。
例如,在拍摄物品证据时,应该选择干净、简洁的背景,以便物品更加突出。
在拍摄人证据时,应该选择简单的背景,以便更好地突出人物。
四、注意拍摄细节在刑事侦查中,细节决定成败。
侦查人员应该注意拍摄细节,以便更好地捕捉证据。
例如,在拍摄物品证据时,应该注意捕捉物品的标签、瑕疵以及其他细节。
在拍摄人证据时,应该注意捕捉人物的面部表情、手势、举止等细节。
五、保护证据在刑事侦查中,保护证据是非常重要的。
侦查人员应该注意保护证据,以便更好地保证证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例如,在拍摄物品证据时,应该注意保护物品的完整性和原貌性。
在拍摄人证据时,应该注意保护人物的隐私和权益。
六、后期处理证据在拍摄证据后,侦查人员应该进行后期处理,以便更好地分析和利用证据。
例如,在拍摄照片后,可以使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修剪、调整光线和颜色等操作,以便更好地突出证据。
刑事照相技术中现场照相的方法与技巧

刑事照相技术中现场照相的方法与技巧作者:武长东来源:《活力》2015年第15期[关键词]刑事照相;方法;技巧一、刑事照相的性质与作用刑事照相是运用照相方法,对发生案件的地点和遗留犯罪痕迹、物证的场所,按照现场勘查的规定和办案工作的要求,把现场状况及痕迹物证的特点、位置等。
如实地拍照下来,为研究案情性质,分析作案手段,进行现场实验提供资料,为技术检验、鉴定提供条件,为起诉、审判提供证据。
所以,刑事照相是利用感光材料和专门的照相方法,显示、固定、检验与犯罪有关的客体形象的一门科学技术,是以揭露和证实犯罪为目的。
刑事照相是运用,感光材料和专门的照相技术方法,记录,显示,固定和检验与犯罪有关的客体影像的一门科学技术。
基本性质:执法取证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为法制服务,具有证据意义和强制性真实性,要求客观准确,不可增减,改变,伪造艺术性,形式内容和谐统一。
作用:1.固定犯罪现场状态,记录勘验,搜查,扣押等侦查活动过程和情况,发现,固定,收取和保存物证。
2.复制技术检验资料,记录检验结果。
3.显示客体特征,恢复,显现与犯罪有关的事实。
4.收集和储存犯罪资料,用以辨认罪犯,查对赃物罪证。
二、刑事照相标准与方法刑事照相标准是由全国刑事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刑事照相、录像分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1.现场照相。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单向拍照法、相向拍照法、多向拍照法、直线连续拍照法、回转连续拍照法和测量拍照法等现场照相方法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刑事案件现场照相,治安案件和灾害事故现场照相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单向拍照法。
2.1定义单向拍照法是指从单一方向对被拍物进行拍照的方法。
2.2方法:2.2.1拍照点的选择应与拍照对象的特点、拍照目的和反映的内容与范围相适应。
2.2.2调焦时,除使主体成像清晰外,在不同距离上的景物也要成像清晰,即整个画面中的景物都应是清晰的。
2.3应用范围现场方位照相、现场概貌照相、现场重点部位照相和现场细目照相。
刑事照相技术中现场照相的方法与技巧

1 4 0 ・
科 技论 坛
刑 事照相 技术 中现 场照相 的方法 与技巧
文正 学
( 深圳 市公安局龙 岗分局 , 广东 深圳 5 1 8 0 0 0 )
摘 要: 刑事照相主要是针对刑事案件案发现场而 言的 , 对刑事现场进行拍 照主要 不 必要的麻烦 , 还 能够减低刑事案件 侦查工作 的困难 。 现场照相是刑事照相 的重要 工作 内容 , 了解现 场照相 的方法与技巧意义重大 , 本 文将
对 其 进 行 简要 陈 述 。
关键词 : 现 场勘 查; 刑 事照相技术 ; 现场照相
1刑事照相的性质与作用 5 2 . 1 照相机镜头的视场角不能大于 5 5 。; 应当采用三脚架固定相机 刑事照相是运用照相方法,对发生案件的地点和遗 留犯罪痕迹 、 物 拍照。 5 . 2 . 2 拍照时所有镜头物距必须相等 , 同时要求照相机镜头光轴垂直 证的场所, 按照现场勘查的规定和办案工作的要求 , 把现场状况及痕迹物 于被拍物面。 5 . 2 3用于比对睑验用的客体 , 必须进行比例照相。 5 . 2 . 4 确定 证的特点 、 位置等。如实地拍照下来, 为研究案情性质, 分析作案手段, 进 所拍摄的画面拼接线时, 应避开现场重点物品和痕迹物证的主要特征。 相 行现场实验提供资料 , 为技术检验、 鉴定提供条件 , 为起诉、 审判提供证 邻画面要重叠, 重叠区应占每个画面的 1 / 4— 1 / 5 。5 . 2 5 对于同—个现场 , 据。所以, 刑事照相是利用感光材料和专门的照相方法 , 显示、 固定 、 检验 所拍摄的画面控制条件应基本—致。 与犯罪有关的客体形象的一门科学技术, 是 以揭露和证实犯罪为目的。 刑 5 3应用范围现场方位照相 、 现场概貌照相 、 现场重点部位照相和现 事照相是运用, 感光材料和专门的照相技术方法 , 记录, 显示 , 固定和检验 场细 目照相 。 与犯罪有关的客体影像的一门科学技术。 基本性质: 执法取证的—项重要 6 回转连续 拍照 法 的技术手段, 为法制服务, 具有证据意义和强制性真实性 , 要求客观准确 , 6 1 定义固定拍照机位, 水平或垂直方向转动镜头 , 将被拍客体分段 不可_ 增 减, 改变, 伪造艺- 术 性, 形式内容和谐统一。 连续拍照成若干画面的拍照方法。 作用: & 固定犯罪现场状态 , 记录勘验 , 搜查, 扣押等侦查活动过程和 6 . 2 方法 : 6 .1 2 照相机镜头的视场角不能大于 5 5 砬 当采用具有旋转 情况, 发现 , 固定 , 收取和保存物证。h 复制技术检验资料, 记录检验结果。 功能的三脚架固定相机拍照。6 . 2 2 拍照点应选在能够看到现场全貌并正 a 显示客体特征 , 恢复, 显现与犯罪有关的事实。c L 收集和储存犯罪资料 , 对朔炀 中心的位置 , 取景构图应把主要被拍对象 安{ { f 在画面的结构中心 用以辨认罪犯, 查对赃物罪证。 , 或前景醒目的位置 匕 0 6 2 3确定所拍摄画面的拼接线时, 应避开现场重点 2刑事照相标准与方法 物品 ‘ 湘 邻画面要重叠, 重叠区应占 每个画面的 1 / 4 — 1 / 5 。 6 . 2 4 回转连续拍 刑事照相标准是由全国刑事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刑事照相 、 录像 照法所拍摄的画面应做一次l 生调焦和收缩光圈利 用调焦技术, 以便获得 分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最大的景深。6 . 2 . 5 对于同—个现场, 所 l 摄的画面控制条件瘟 0敏 。 2 1现场照相。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单向拍照法、 相向拍照法、 多向拍 6 3应用范围现场方位照相和现场概貌照相。 照法、 直线连续拍照法、 回转连续拍照法和测量拍照法等现场照相方法规 7测量 拍照法 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刑事案件现场照相, 治安案件和灾害事故现场照相 7 . 1 定义 将带有标准刻度的比例尺与被拍物一同拍入画面, 根据比例 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尺可以测量出原物及其特征大小的拍照方法。 2 2单 向拍照法。 & 定义单向拍照法是指从单一方向对被拍物进行拍 7 . 2 方法 : 7 . 2 . 1 拍照前 , 将不反光、 无折皱的比例尺放平置于被拍物的 照的方法。h 方法 : 2 21 拍照点的选择应与拍照对象的特点、 拍照 目的和 侧, 有刻度的—侧面向被拍物。拍照时 , 照相机镜头与被拍物和比例尺 反映的内容与范围相适应。2 2 2 调焦时, 除使主体成像 清晰外, 在不同距 要保持垂直。7 . 2 . 2当拍照横向物体时, 比例尺应置于被拍物下方居中部 离上的景物也要 成像清晰 , 即整个画面中的景物都应是清晰的。‘ 位, 与画面成比例横放. 当拍照纵向物体时 , 比例尺应置于被拍物的右侧 2 3 应用范围现场方位照相 、 现场概貌照相、 现场重点部位照相和现 居中部位 , 与画面成 比例纵放; 当拍照足迹时, 比例尺应置于足弓部内缘 场细 目照相 。 侧居 中部位, 与画面成比例放置。 比例尺应与被拍物的主要特征在同一 3 相向拍照 法 水平面上。7 . 2 . 3 当进行黑白摄影时, 如被拍物为深色调, 应选用黑色衬 底 3 . 1 定义以相对的两个方向 白色条格比冽尺- 女 口 被拍物为浅色调, 应选用白色衬底黑色条格比例尺如 3 9方法 : 被拍物为黑 、 灰、 白变化色调, 应选用黑 白相间比例尺。当进行彩色摄影 3 . 2 . 1 两个拍照点应尽可能做到距拍照中心部位或 目标位置的距离 时, 除可选用上述 比洌尺外 , 还可以选用各种彩色相间的比例尺 。如果被 致, 拍照的两个方向尽可能相互对应。3 . 2 . 2防 止 逆光出现反光现象, 如 拍物为透明客体 ,拍照时可选用透明比例尺。7 . 2 4当被拍物长度超过 果出现 , 可更换拍照点避开或在相机镜头上加偏光镜 、 遮光罩等来消除; l O e m时 , 为保证照片按比例准确还原 , 要求拍照时使用的比例尺长度不 逆光时应增力 I : I 曝光以保证所拍摄的画面影调—致。 3 2 3对于同— 现场 , 短于物体的 1 / 2 。 7 . 2 5当拍照步幅、 车辙等较大范围痕迹物证时 , 应在被拍 所拍摄的画面控制条件应该基本—致 , 编排时应以上下或左右形式编排 物—倾 { I j 安比铡放置贯通画面的皮卷尺。7 .6 2 需照相提取具有检验鉴定价 在—起 , 并 给 以恰 当的文 字说明 。 值的重要痕迹物证时, 可以加放直角比例尺。 7 . 2 7 进行偏角摄影拍照痕迹 3 . 3 应用范围现场方位照相 、 现场概貌照相和现场重点部位照相。 物证时, 应加放圆形比例尺。 4 多 向拍 照法 7 3应用范围现场细 目照相。 4 1 定 义从几 / 卜 不同的方向, 以相等的距离对被拍物进行拍照的方 8推断性鉴定结论 法。 随着数字技术在照相 、摄像方面的应用和发展, 将可能导致极其重 4 . 2 方法: 4 . 2 . 1 根据被拍对象和现场环境的特 点, 确定好拍照点的数 大, 甚至是震撼f 生 的变化f 嘱; 响, 对这—动向和发展趋势公安刑技部门必 量和位置, 可作三向交叉 、 十字交叉等多向拍照。4 . 2 . 2每个拍照点与被拍 须密切注视 , 并加以研究。 对刑事照相技术人员的培养方式也直作必要的 物中心点距离 —致。4 . 2 . 3 每个画面的取景构图均应处理好重点和 调整。 对基层刑技 ^员的技能培i J I I 提高及强化将是今后工作的主要方面, 全部( 或局部和整体 ) 的关系。 4 4 对于同— 现场 , 所拍摄的画面控制条 对刑事照相七的教育资源投 ^ 也直= 犬著 隙 中于此。在搞好网络化基层技 件应基本—致 , 邻近编排 起, 并给以恰当的文字说明。 能培训的基础上, 要从中选拔 ^ 才省: 辅之以学历教育 , 培养出—批技术和 4 3应用范围现场方位照相 理沦水平较高能够胜任技术研究和教学的尖子人才, 最后形成 以技能为 5直线连 续拍照 法 基础, 技术为引导的 下大上 小 的金字塔状结构。只有这样, 刑事照相技术 5 . 1 定义相机焦平面和被拍物平面平行 、 等距 , 沿着被拍物直线移动 才能。
数码相机常见参数与刑事照相

数码相机常见参数与刑事照相俞良华(嘉兴市公安局刑科所,314001)关键词:数码相机;刑事照相、参数数码相机已经普及到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
公安系统的110处警、现场勘查、痕迹物证固定等,都已使用数码相机,传统的胶片相机已被基本淘汰。
目前公安常用的数码相机品牌有尼康、佳能、松下、索尼、奥林巴斯等,相机类型有卡片相机、单反相机、专业相机等。
价格从上千元至数万元不等。
无论是什么品牌或类型的数码相机,均有着相同或相似的参数,只是参数指标有着较大的差异。
为了相机使用者,较好的把握数码相机参数的设臵,获取理想的拍摄图片,现将数码相机常用参数作一叙述。
一、感光元件:感光器是数码相机的核心,也是最关键的技术。
目前被广泛使用的数码相机的核心成像部件称CCD(电荷藕合)。
电荷藕合器件图像传感器CCD (Charge Coupled Device),它使用一种高感光度的半导体材料制成,能把光线转变成电荷,通过模数转换器芯片转换成数字信号,数字信号经过压缩以后由相机内部的闪速存储器或内臵硬盘卡保存,因而可以轻而易举地把数据传输给计算机,并借助于计算机的处理手段,根据需要和想像来修改图像。
CCD由许多感光单位组成,通常以百万像素为单位。
当CCD表面受到光线照射时,每个感光单位会将电荷反映在组件上,所有的感光单位所产生的信号加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
现在市面上的消费级数码相机的CCD尺寸主要有2/3英寸、1/1.8英寸、1/2.7英寸、1/3.2英寸四种。
CCD/CMOS尺寸越大,感光面积越大,成像效果越好。
1/1.8英寸的300万像素相机效果通常好于1/2.7英寸的400万像素相机(后者的感光面积只有前者的55%)。
购买相机时应总体把握:CCD的成像质量,专业级单反相机的好于普通级单反相机、单反相机好于卡片机。
二、像素:元件像素分为最大像素数和有效像素数。
1、最大像素:最大像素英文名称为Maximum Pixels,所谓的最大像素是经过插值运算后获得的。
现场勘查照片拍摄规则
现场勘查照片拍摄规则一、引言现场勘查照片是刑事侦查中重要的证据之一,它能够真实地记录现场情况,为案件的定性、定责提供直接的依据。
然而,在拍摄现场勘查照片时,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原则,以确保照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现场勘查照片的拍摄规则进行详细阐述。
二、光线和角度光线是影响照片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拍摄现场勘查照片时,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光线条件,避免过于明亮或过于昏暗的环境。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角度的选择,尽量保持与被拍摄对象平行或垂直的角度,以避免照片出现形变或失真。
三、细节和全景在拍摄现场勘查照片时,我们需要关注细节和全景的表现。
细节照片可以突出案发地的重要细节,比如物品的位置、痕迹的分布等,而全景照片则可以展示案发地的整体情况。
通过细节和全景的结合运用,可以更加准确地还原案发现场的真实情况。
四、标识和说明为了提高照片的可读性和理解性,我们需要对拍摄的照片进行标识和说明。
标识可以包括案件名称、案件编号、拍摄时间等信息,而说明则可以对照片中的关键细节进行文字描述。
通过标识和说明的添加,可以使照片更加直观地呈现给相关人员。
五、保护和存储现场勘查照片是重要的证据,因此在拍摄后,我们需要妥善保护和存储这些照片。
首先,我们应该确保照片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避免对照片进行任何篡改或修改。
其次,我们还需要选择合适的存储介质,如专用的存储卡或云存储服务,以确保照片的长期保存。
六、情感表达除了以上的规则和原则,我们还应该在拍摄现场勘查照片时注重情感的表达。
通过运用适当的语言和词汇,我们可以使照片更加生动和感人,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现场,亲身经历案发的过程。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描绘被害人或受伤人员的状况,引起读者的同情和共鸣。
七、结论现场勘查照片的拍摄规则对于刑事侦查工作至关重要。
遵循光线和角度的原则,注重细节和全景的表现,添加标识和说明,保护和存储照片,以及注重情感的表达,都是确保现场勘查照片质量的关键。
刑事摄影技术的运用技巧
刑事摄影技术的运用技巧相较于其他刑侦技术,刑事摄影技术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便捷性,所以在刑侦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下面就让店铺为大家介绍一下刑事摄影技术的运用技巧。
刑事摄影技术的运用技巧(一)做好拍摄方法的选取运用刑事摄影技术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合的拍摄方法的选择,以便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比如在现场拍摄工作中,如果现场遗留的血迹、痕迹较长,无法利用一个镜头进行影响的展现,就可以使用分段拍摄方法利用几幅图像进行现场痕迹的展现。
但在使用该方法时,还需要用使用一致的曝光值进行拍摄,并且使各个图像之间有一定的重叠和交叉。
其次,如果需要使拍摄效果实现即时观察,以便为案件侦破提供满足案件需求的成像,还可以使用调整拍摄反差和修正密度的拍摄方法[2]。
具体来讲,就是根据现场拍摄需求进行整体反差的降低,并且使用自动平衡功能和曝光增益功能进行现场环境受限的痕迹拍摄。
而完成拍摄后,可以使用计算机进行图像局部密度的反差处理和调整,从而为刑侦人员推断犯罪过程提供依据。
此外,使用红外成像和紫外成像技术,也能够使隐藏的痕迹得到拍摄。
使用该两种技术,可以在相机显示屏上直接显示隐藏痕迹。
而在拍摄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更换波长差异的滤光镜调整痕迹清晰度,并且完成痕迹的拍摄记录。
刑事摄影技术的运用技巧(二)做好拍摄角度的选取想要巧妙进行刑事摄影技术的运用,还要选取好的拍摄角度。
在现场拍摄的过程中,拍摄人员一进入案发现场,就可以使用仰角对现场环境进行全景拍摄,从而利用周围环境进行现场重要标志和物证方位的衬托和对比。
同时,针对现场楼号、地址和门号等标志,拍摄人员也可以采取特写拍摄的角度进行多组照片的拍摄,从而使照片成为相互佐证。
在拍摄现场物证时,也可以从前后左右四个方位进行拍摄,从而使物证所处位置及周围环境得到充分展现。
而除了现场拍摄,在进行辨认拍摄时也需要选取好的拍摄角度。
比如在拍摄犯罪分子时,就需要从正面和侧面两个角度进行犯罪分子的拍摄。
命案现场摄影的实施步骤
命案现场摄影的实施步骤1. 介绍命案现场摄影是犯罪调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摄影记录现场的细节和证据,有助于后续的调查和法律程序。
本文将介绍命案现场摄影的实施步骤,包括准备工作、摄影要点、注意事项等内容。
2. 准备工作在进行命案现场摄影时,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熟悉现场:在开始摄影之前,要对现场进行充分的勘察和了解。
了解现场的结构、环境和可能的关键证据位置,以便在摄影时能够抓住重点。
•准备合适的器材:选择适当的摄影器材和配件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需要有一台高像素的数码相机、各种镜头、三脚架、闪光灯、反光板等器材。
•确保器材正常运作:在现场摄影前,要检查所有器材是否正常工作,包括相机的电池、存储卡、闪光灯的电量等。
同时,保证备用电池和存储卡的可用性。
3. 摄影要点在进行命案现场摄影时,有一些要点需要注意,以确保摄影的效果和准确性。
•全景照片:在开始具体的细节摄影之前,先拍摄整个现场的全景照片。
这有助于展示整个现场的布局和几何关系,并为后续的细节摄影提供参照。
•细节照片:在摄影细节时,需要注重以下细节:–清晰度:要保证所拍摄的照片清晰,细节丰富。
使用合适的焦距和光圈控制景深,以展示细节。
–视角:要选择合适的视角和角度来强调关键细节。
有时候,改变拍摄角度可以揭示隐藏的细节或提供新的证据。
–距离和比例:要确保准确的距离和比例,尽可能还原现场的实际情况。
•高质量的照片:要使用适当的设置和技巧来拍摄高质量的照片。
包括合理的曝光、白平衡、对焦和稳定等方面。
4. 注意事项在进行命案现场摄影时,还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特别注意。
•尊重现场:在摄影现场时要保持良好的行为和礼仪,尊重现场。
不得随意移动、改变或破坏现场的物品和证据。
尽量保持现场的原貌,避免扰乱现场秩序。
•记录详细信息:除了摄影外,还应该详细记录现场的关键信息。
这包括现场的位置、时间、环境状况、摄影者的姓名和其他相关信息等。
•保护照片完整性:要妥善保存和管理所拍摄的照片,以确保其完整性和可靠性。
刑事侦查中摄影技术运用技巧的探讨
如何利用摄影技术提升刑事侦查效率
摄影技术在刑事侦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案件调查的各个环节中,利用摄影技术能够提高侦查工作的效率和精度。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在刑事侦查中摄影技术的应用技巧。
一、现场拍摄
现场拍摄是刑事侦查中应用摄影技术的首要环节。
在现场拍摄时,我们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确定角度:在拍摄现场时,我们应当注意确定拍摄的角度,以最大程度地还原现场真实情况。
2.掌握光线:现场往往条件受限,光线并不充足。
因此,我们应当学会掌握光线,以保证拍摄的效果。
3.抓住细节:现场拍摄时应当尽可能抓住细节,特别是有可能成为案件关键证据的地方。
二、鉴定拍摄
鉴定拍摄是刑事侦查的重要环节。
在鉴定拍摄时,我们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以证据为导向:在鉴定拍摄时,我们需以证据为导向,拍摄有针对性的证据。
2.选择合适的环境:鉴定拍摄的环境应当选择封闭、安静的地方,避免外部干扰。
3.注意细节:在鉴定拍摄时应当注意细节,特别是被鉴定的物品的特征。
三、镜头运用
镜头是摄影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
在刑事侦查中,我们应当正确运用镜头,使拍摄效果更为理想。
1.预设焦距:预设焦距有助于我们快速拍摄,同时保证画面清晰。
2.运用语言:镜头语言虽然不能提高拍摄的精度,但能有效地表达我们对被摄对象的表现。
以上就是有关在刑事侦查中运用摄影技术的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使用数码相机拍摄森林刑事案件现场
柏家鸿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数码相机发展非常迅速。
现在,它的质量和功能已能满足刑事照相的一般要求。
在刑事技术工作中,由于人们观念上的原因,数码相机的使用还不普遍,但在不久的将来,数码照相在刑事技术中将被广泛应用。
本文就如何使用数码相机拍摄森林刑事案件现场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应用数码相机拍摄森林刑事案件现场的优势
森林刑事案件多发生在山高林密,路途遥远的林区,往返非常不便,用传统的照相机拍摄的现场照片在短时间内是不能制作出来的,如果发现拍摄失误想进行补拍更是困难。
如果使用数码相机进行拍摄,则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因为它与传统照相相比具有很多优势。
(一)随拍随显,减少拍摄失误。
发生在林区的案件现场,光线比较复杂。
用传统的相机摄影,常常由于曝光不当、调焦不实或者暗房冲洗失误等原因导致拍摄失误。
由于路途遥远,补拍不便,尤其是一些时效性较强的现场和痕迹物证,拍摄失败后又补拍不到,将会对案件的侦破、物证的鉴定和案件的诉讼产生直接的影响。
数码相机几乎都带有LCD液晶显示屏,能在拍摄前取景预览,拍摄后能立即观看拍摄效果,如发现拍摄失误,立即调整补拍,保证现场照相的成功率。
(二)数码照片的制作、处理方便。
数码照相不像传统照相那样需要进行暗房处理,只要将图片下载到计算机上,就可以进行预览,用图像处理软件对图片进行剪裁、调整,如用一些专用软件,还可以进行假彩色编码、数字滤波等,对图像作增强处理,对痕迹进行自动比对,对指纹进行自动识别,对图片资料进行快速检索,对需要的照片进行打印,有的数码相机甚至不需要电脑直接连接打印机打印。
(三)数码图像传输、使用迅速。
对于重大案件或有多个现场的案件,现场勘查人员可以将现场拍摄到的照片通过互联网传输,方便领导指挥和决策,快速追查嫌疑人或获取有关信息,为侦查破案赢得时间。
在计算机中存储的数码图像,存储、提取、保存、复制和调用都非常方便,照片长时间保存也不褪色。
(四)方便进行紫外、红外特种照相。
紫外线、红外线照相具有可见光照相所不具备的特点,它能拍摄到在可见光下不能观察到的痕迹物证,在物证检验照相中应用很广。
但传统的红外线、紫外线照相必须要有专用的设备,方法复杂,操作要求高,如用数码相机拍摄,则非常方便。
二、如何选择能够满足刑事案件现场照相要求的数码照相器材
(一)数码相机的选择。
过去,我们使用传统的135黑白胶卷拍摄现场照片,
国产胶卷的分辨率在80~120线/毫米之间,一般为100线/毫米,按照国家标准拍摄刑事照片胶卷的分辨率不低于75线/毫米。
如把上面数据转化为数码相机的像素,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00线/毫米约为860万像素,80线/毫米约为550
万像素,75线/毫米约为485万像素。
实际上,传统的照片在暗房制作过程中,由于各项条件不能完全达到要求,最后出来的照片质量低于相同像素的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
31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拍摄的影像最大可制成10寸的照片,并且图像很清晰。
当然,有条件的单位可配备质量较好的专业级单反数码照相机,它可以兼顾已有的照相机镜头,如有红外线照相功能则更好。
一般情况下,购买普及型400万像素以上的相机便可拍出符合要求的现场照片。
(二)电源。
数码相机的耗电量一般都比较大,没有电则不能工作。
而森林刑事案件的现场都在室外,充电不便,野外工作时要多准备几块电池。
(三)存储卡。
存储卡相当于传统照相的胶卷,所不同的是存储卡可以反复利用。
存储卡要求质量稳定,容量不宜太小,野外工作时至少随身携带一块备用。
(四)笔记本电脑。
笔记本电脑可及时观看所拍照片的质量,进行图像处理,通过互联网传输数码照片。
因此,现场照相人员配备的笔记本电脑,最好具有无线上网功能。
三、数码相机的使用要领
数码相机与传统的胶片相机只是记录景物影像的方式不同,处理图像的方法不同,而拍摄的方法、内容、构图的要求是相同的。
由于数码图像与传统照片的处理方法不同,数码相机和传统相机使用方法不同,因此,数码相机在拍摄中要掌握以下要领:
(一)在使用回转连续拍摄法时,注意拍摄模式。
现场方位照相要反映犯罪现场方向、位臵和周围环境的关系,照片中要包括犯罪现场和周围环境,现场概貌照相要反映现场的全貌。
在森林刑事案件中,犯罪现场周围的标志物通常较少,现场通常也比较大,常常要使用回转连续拍摄法。
有些数码相机可以在拍摄时直接利用接片功能将拍摄到的几张照片拼接成一张完整的照片。
如无此功能,用图像处理软件拼接也非常方便,但要求在拍摄时把曝光模式调为手动档或用对焦锁定和AE锁锁定曝光设臵。
否则,相机会根据景物的明暗情况自动调节曝光设臵,根据景物的远近情况自行调焦,造成同时拍摄的几张照片有不同的曝光参数,不同的焦距,产生拼接困难。
(二)注意影像清晰、不变形。
在拍摄重点部位和细目时,必须注意拍摄的照片影像清晰、不变形这个基本要求。
但初用数码照相机的人常常遇到拍摄的影像模糊,其原因是:1.数码相机的快门时滞较大。
高级的单反相机的快门和传统相机一样几乎可以不考虑快门的动作时间,但对普及型集成相机,按下快门按钮
到快门的实际动作有一段时间延迟(习惯称之为快门时滞)。
如果还没有习惯这个时间延迟,过早地移动相机,会使照片产生模糊。
2.光线较暗时,快门速度慢。
现在,数码相机的自动化程度很高,人们喜欢使用相机的自动档,自动曝光、自动调焦,这样可以使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取景构图上。
但在光线较暗时,数码相机的快门速度很慢,仍用手持相机拍摄,会产生图像模糊。
3.调焦不实,引起照片模糊。
一般的数码相机都有自动调焦功能,有的在开机后不停地根据景物远近自动调节,有的必须先半按快门,让相机进行自动调焦。
如果在拍摄过程中,快门按得太快,在调焦没有完成之前就进行曝光,会产生照片模糊。
虽然在拍摄重点部位和细目的过程中,要求照片不能变形,但有时因拍摄条件的限制,必须做偏角摄影,拍摄的照片可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矫正。
(三)防止雨水淋湿而损坏相机。
数码相机比传统相机更怕水,潮湿会引起内部短路损坏相机,但在林区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拍摄现场照片时,我们没有选择天气的余地,必须学会保护相机,在使用雨伞保护的同时,还要采取其它措施加以防护。
例如,可用塑料袋将相机包起,用橡皮筋扎好,在镜头和测光传感器位臵上开个小孔,能有效地防止相机淋雨,但使用后要立即去除塑料袋,擦干相机与镜头。
(四)正确使用微距功能。
拍摄细目照片时,可直接运用微距拍摄功能,有些数码相机的拍摄距离能达到2厘米,但此时一般不使用普通闪光灯,可用专用的环形闪光灯或自然光、灯光照明拍摄。
四、对数码相机和数码照片容易产生的两个误区
(一)数码相机是否取代传统相机。
基于数码相机有许多优点,那么数码相机是不是完全可以取代传统相机呢?回答是否定的。
就目前情况看,数码相机和传统相机相比仍有不足的地方。
其一是快门时滞,它在拍摄突发事件、运动物体时,容易产生拍摄失败。
其二是数码相机连续拍摄的张数和连续拍摄的速度不如传统相机。
其三是开机速度慢,不利于抓拍。
其四是数码相机的分辨率在现在阶段仍小于高品质的传统胶片。
例如,使用柯达T-max100等专业胶卷,其分辨率可达到200线/毫米,换算成像素达3456万,而现今最好的数码相机的分辨率才为1000多万像素,相差很远。
在森林刑事案件的现场照相中,数码相机和传统相机可以配合使用,特别是在概貌照相、重点部位照相中,可以同时用高品质的黑白胶卷拍摄一些照片,当发现现场勘查有被忽视的重要物证,可以对胶片上的物体作高倍放大,但对数码照片作局部高倍放大,得到的图像不容易做到清晰。
(二)对数码照片真实性的怀疑。
自从数码相机在成像质量上可以应用于刑事照相以来,人们就一直在为数码相机能否应用于刑事照相、数码照片能否作为
证据争论不休。
刑事照相必须真实客观,这是对刑事照相最基本的要求。
但数码图像可以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很方便地进行修改,对图像的内容进行增减、改变位臵,并不易发现修改的痕迹,因而容易使人们对数码照片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对其能否作为法庭证据产生怀疑,进而对数码相机能否进行刑事照相产生怀疑。
事实上,人们很少对传统照片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但是传统照相的照片也是可以修改的,只不过是麻烦点罢了。
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刑事证据必须是法定机关的法定人员依照法定程序收集,人们应该相信公安政法机关的公正性。
同样,人们也应该相信公安机关制作的数码照片。
为了保证数码照片的客观性,在数码照片制作的过程中,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机制,监督拍摄过程的合法性、图片处理的规范性,对未经处理的原始图像进行备份、归档,对作图像处理的电脑和软件安排专人使用、专人负责,落实责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