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发出警告:别吃的太清淡,好多人出问题了!

合集下载

饮食太清淡,警惕缺钙

饮食太清淡,警惕缺钙

饮食太清淡,警惕缺钙
作者:何畏
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4年第5期
江苏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何畏
很多老人,消化功能、咀嚼功能逐渐减退,往往喜欢吃清淡一点的,而且很多老年人患有
高血压、糖尿病,对荤食就更加敬而远之,造成骨骼中有机物质减少,再加上随着人年龄的增大,肠道中钙的吸收量减少,导致从食物中摄入的钙减少。

这时候机体就会动用人体最大的钙库——骨骼中的钙,不然就会引起肌肉的抽搐,长此以往就骨质疏松了。

虽然胃口清淡,但是不代表老年人就应该患骨质疏松。

如果能在膳食中有意增加钙摄入,
在医生指导下合理服用钙片,就能建立好钙的储备。

值得提醒的是在服用钙制剂时,应避免与
菠菜、茭白、苋菜等蔬菜同吃,因为这些蔬菜都含有草酸、碳酸盐等会和钙结合反而妨碍钙吸收。

另外,不少年轻女性为了皮肤白皙,怕太阳晒,夏日出门把自己“隐藏”的严严实实;梦
想拥有一副“魔鬼”身材就拼命节食;每天在办公室又极少运动,酒、浓茶和碳酸饮料的过度
饮用,这都为骨质疏松的“光临”埋下了隐患。

对女性来说,35岁左右就应注意防止钙的流失。

预防骨质疏松,需要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

比如说牛奶,每天吃点主食
之后喝500毫升左右的奶,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但牛奶摄入量不应该超过750毫升,否则蛋
白质超量,钙就会通过小便流失。

其次不要久坐,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多晒晒阳光。

再者避免嗜烟、酗酒,慎用影响骨代
谢的药物。

如果已经发生了骨质疏松,还要防止跌倒和避免重体力活动。

(摘自《生命周刊》)。

央视发声:老人别吃得太素

央视发声:老人别吃得太素

根据国内的营养调查显示: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营养不良者高达50%。

很多人可能会不
相信,因为现在大家生活条件好了,殊不知更多是老年人刻意为之。

很多老年人为了健康长寿采纳医生的建议饮食清淡,认为清淡就是吃素,不吃肉,吃得比较
差等等。

其实饮食清淡是少油、少盐、少糖的饮食,是口味的清淡而已,并没有说不能吃肉。

特别是让老年人望而生畏的“三高”总结为富贵病,所以素食盛行,野菜专宠。

生病的是体质,一味素食野菜会造成更差的体质。

蔬菜大部分是寒凉的,特别是野菜寒性居多,而肉食大多温补。

一味吃素不吃肉,体内寒气越来越多,而体寒又会导致体湿、血瘀、血亏、体热,且百病寒中来。

膳食均衡是健康的基础,没有单一的食物能称得上是人类的均衡膳食,只有相互搭配的多种食物才可以构成实际生活中的均衡的膳食。

而老年人忌惮的三高,根本原因是体质的寒、湿、亏、瘀、热。

切勿舍本逐末,三高没解决身体却垮了。

版权: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正确认识“清淡饮食”

正确认识“清淡饮食”

科学与生活·健康生活·新农村2020.6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说“想要健康,就要清淡饮食。

”何谓“清淡饮食”,很多人以为只要做到荤腥不吃、油盐不进就可以了,实际上,这并不是营养学上的“清淡饮食”。

1.关于“清淡饮食”的两个误区误区一:清淡饮食=只吃菜很多人误以为,清淡饮食就是只吃菜。

其实,真正的清淡饮食并不是只吃素,而是要尽量做到食物多样化,比如杂粮、薯类、蔬菜、水果、豆制品等,还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鱼类、鸡蛋、牛奶等,更应适量摄入。

误区二:清淡饮食=不吃肉不少人以为清淡饮食就是一点肉都不吃,其实这也是误区。

肉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铁等营养素,对于身体的健康是不可或缺的。

真正的清淡饮食,是在膳食平衡、营养合理的前提下,口味偏于清淡的饮食方式。

2.选择正确的烹饪方式即使每天只吃素,如果不注意正确的烹饪方式,依然不算“清淡饮食”。

所以在烹饪食物时,不能一味追求色香味俱全,应做到以下几点。

少油每天烹调油的摄入量应控制在25~30克,可以用带有刻度的油壶来控制油摄入。

避免油炸、油煎食物,因为油炸食品容易造成能量过剩,而反复高温油炸会产生多种有害物质,对健康不利。

少盐吃得太咸会加重肾脏负担,也会导致血压升高。

因此,成人每日摄入盐量最好不要超过6克。

少糖添加糖指的是白砂糖、绵白糖、冰糖、红糖等蔗糖,还有甜点果汁中的果糖、葡萄糖、果葡糖浆等。

食用大量添加糖会刺激胰岛素水平急速上升,从而加快脂肪合成。

因此,世卫组织建议,成人和儿童每天添加糖的摄入量应控制在50克以下。

此外日常要尽量少喝含糖饮料、少吃甜味食品。

少辣辛辣会刺激消化系统,容易引发上火、口腔溃疡、便秘等问题;辛辣还会刺激食欲,使我们吃得更多,再加上油腻辛辣的食物会在胃肠停留更长的时间,不仅增加胃肠负担,还易促进脂肪堆积。

因此,日常饮食要清淡少辣。

3.每日健康“清淡饮食”清单想要清淡饮食,又不知道每天该如何吃,养生专家提出如下建议供参考。

清淡饮食到底是什么 清淡饮食的误区

清淡饮食到底是什么 清淡饮食的误区

清淡饮食到底是什么清淡饮食的误区每天大鱼大肉,成了大家日常饮食常见情况,很有可能吃厌了。

为了身体更健康,会更加关注饮食、关心食用的食物。

就饮食方式,做到七分饱,就食用食物而言,以素食为主,会坚持清淡饮食。

但就是这样的食用方式,往往让你陷入较大的困境中,没有获得健康的身体,反而,引起不必要麻烦。

一、清淡饮食的误区上了年纪的人,在饮食时,会更加的谨慎,粗茶淡饭,是极其常见的,不见丝毫油腥,这样做法真的好?可不见得,长时间粗茶淡饭,会影响到身体吸收的热量、出现了营养不足,免疫力会下降,以心脏来说,更容易出现病变,心肌梗死、心绞痛容易出现。

更多的人会想着清淡饮食,于是就不吃荤了,只吃素,这样的做法,也是对身体不负责。

二、清淡饮食就是吃素吗清淡饮食和吃素在本质上还是不一样的,清淡饮食,更多的是讲究食物的协调方式,素食则是不见油腻。

一旦这样做的话,是不利于饮食的均衡性,营养吸收也不均衡,身体的免疫力下降,疾病就这样出现了。

三、存在的危险有哪些最简单的,猪肉是常见的肉类,一旦你拒绝了它,会出现身体必需脂肪酸发生缺乏,油脂摄入不足,引起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缺失,皮肤变得更加粗糙,没有弹性,甚至会诱发干眼病。

另外,在肉类中还有n—3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与人们的大脑发育、心血管健康有关,一旦缺乏,会诱发大脑发育迟缓,心血管疾病等。

四、清淡饮食到底是什么通过上述存在的危险,可见大家对于什么清淡饮食,并不知晓。

其实,清淡饮食不是不吃肉,而是在合理搭配食材的前提下,把肉类食物缩小在一定的范围内,另外则是减少使用辛辣的调味品。

一旦你摄入的油脂超标,会使得高血脂、肥胖症出现,心血管疾病也会袭来。

点击蓝字了解更多:天天吃肉血脂正常吃素反而血脂偏高这是为什么。

越清淡越养生?饮食过素可能加速老化

越清淡越养生?饮食过素可能加速老化

16快乐养生 2017.08越清淡越养生?饮食过素可能加速老化⊙何丽娜最近一篇“日本医学权威:吃得越清淡,老化越严重”的微信在中老年人中被大量转发,日本专家警告:长期的营养不足,可能降低认知机能,甚至让死亡风险倍增。

如果你家里有一个非常注重养生的老人,你大概没少听这些念叨,“不要吃太多肉,血管要堵牢的!”“大鱼大肉吃不消的,粗茶淡饭对身体最好。

”“老年人饮食一定要清淡一点。

”……近日,记者走访老年病专家,他们也认为,老年人尤其是超过70岁的老人饮食过于寡淡,不仅容易营养不良,甚至会导致老年性痴呆!宋奶奶今年72岁,面色苍白,行动迟缓,165厘米的身高,体重只有九十多斤。

去年有一段时间,宋奶奶一站起来就头晕。

家人带着她来到杭州市中医院,老年病科内科主任医师何迎春一看到老人,第一句话就是问是不是吃素的。

果然,她完全不沾荤腥,连鸡蛋都不吃,豆制品也吃得不多,饮食里基本没有什么蛋白质摄入。

宋奶奶和家人一起住,但有自己的一套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早上4点不到,她就晨起打坐,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每天她只吃两顿饭,并且都在早上,过午不食,每顿吃的量也不多。

医生给老人做了全面的检查,排除了其他疾病的可能,确诊为营养不良。

何医生嘱咐她,实在不愿意吃肉的话,那就多吃一些豆制品来补充蛋白质,早上喝豆浆,中午吃豆腐,下午再吃点豆花。

每天从两顿饭增加到4顿,每顿让自己多吃点。

这样吃了大半年,宋奶奶的气色才慢慢好转,精神也好多了。

营养不良问题还不大,但如果长期吃素,导致体内缺乏维生素B 12,则可能带来老年性痴呆的风险。

李奶奶已83岁高龄,素食已经30多年。

原本她一直以为自己的身体棒棒的是得益于健康的饮食。

直到最近,她感觉恶心、食欲不振,时常情绪低落,记忆力大不如前,做事重复,而且还出现皮肤瘙痒、泛黄等症状。

警惕的家属陪着老人到杭州市老年病医院就诊,检查发现李奶奶血清中维生素B 12只有101pmol/L(正常人是138~ 652pmol/L)。

粗茶淡饭骗惨了中国老人!

粗茶淡饭骗惨了中国老人!

龙源期刊网 粗茶淡饭骗惨了中国老人!作者:来源:《养生阅刊》2020年第03期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三高是个避不开的话题,因为饮食油腻就是造成脂肪肝和“三高”疾病的主要元凶,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跟肉类彻底决裂,崇尚清淡即健康。

吃素就不会有三高吗?吃素就能健康长寿吗?吃素就能治便秘吗?想得倒是挺美的,这不,湖北一位老婆婆因为坚持吃素不沾荤腥,骨头变得像泡沫了!很多人一不小心就会矫枉过正,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完全不沾荤腥了。

就连央视都曾忍不住呼吁:别再给老人吃清淡的了!越来越多高龄者,被营养学家、中医师建议“要吃肉”。

年纪越大,营养不足。

吃素意味着蛋白质、脂肪摄入不足,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如果食物过于清淡,长期下去体质会不好,遇到点小病很容易就倒下。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营养研究室主任医师常翠青表示,老年人的合成代谢在下降,但分解代谢在增加。

所以如果饮食搭配不好,纯粹过素,就会导致营养不良。

免疫力因此下降,使得因心肌梗塞、狭心症等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变大。

“若高营养族群的死亡风险是,低营养族群的风险就是2.5倍”。

不吃肉的人比两天吃一次肉的人患痴呆症的概率要高一倍哦~胃口好、嘴壮,基本上是所有长寿老人的共同特点,这也反映出吃饭对于健康的重要性,天天粗茶淡饭,小心没病吃出病。

肉炖一小时,是营养宝库长寿之乡冲绳的长寿老人,都有吃肉的习惯。

他们基本上每天都吃肉,而几乎没有人患心血管系统的老年病。

他们喜欢吃肉,但制作方法却与众不同。

不是顿顿炒肉、炸肉,而是把肉煮2~3小时后,在汤里加上萝卜或海带,然后再炖1小时才食用。

他们把这种菜叫“营养宝库”。

这样子的做法,肉经过长时间的炖煮,其不饱和脂肪的含量明显增加,胆固醇含量会大大下降。

这种肉既含丰富的营养,又不会引起心血管疾病,是延年益寿的营养佳品。

延迟身体老化的饮食要点。

长期吃得太清淡的人是不好的

长期吃得太清淡的人是不好的

长期吃得太清淡的人是不好的
长期饮食过于清淡,可能带来5个恶果
1、骨质疏松
钙是人体必需的关键元素之一,当人体缺钙时,可能导致骨质疏松,就如同上文李奶奶那样很容易骨折。

而钙质通常需要从肉食、乳制品中获取,当饮食过于清淡时,就容易导致钙缺失。

因此,肉要少吃,但不能不吃,更不应该将乳制品排除在食谱之外。

2、免疫力下降
肉类食物中富含动物蛋白质,当饮食过于清淡,可能导致蛋白质摄入不够,从而使得免疫系统的免疫球蛋白减少,降低人体免疫力。

众所周知,免疫力是抵抗病原微生物的重要防线,一旦免疫力不足,就容易使得各种疾病乘虚而入。

3、便秘
很多人大便不畅时,医生都会建议多吃蔬果,于是很多人认为只吃素、不吃荤就能预防便秘。

这种理解大错特错,不管是只吃素,还是只吃荤,都容易导致便秘。

要想大便通畅,一方面需要蔬果中的纤维素,另一方面也不能没有油脂,因为油脂在肠道中能起到一定“润滑剂”的效果。

记住,长期只吃素或只吃荤都容易导致便秘。

4、生育力下降
长期只吃素食会导致人体缺乏多种微量元素,如锌、锰等等,而这些微量元素的缺乏会影响性腺激素的分泌,导致精子数量减少,进而影响到男性的“能力”以及生育能力。

5、胆结石
长期饮食过于清淡的人还更容易患上胆结石,因为蔬果中的植物纤维较多,会影响胆酸的吸收率,使得胆盐浓度降低。

同时,人体过于缺乏脂肪,还会导致胆囊的收缩运动减少,使消化液滞留在胆囊内,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结石。

总而言之,清淡饮食是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但不能矫枉过正。

有几个饮食习惯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七分饱、主食粗细搭配、少荤多素、三餐定时、不吃
宵夜。

提醒:夏季饮食不宜过于清淡

提醒:夏季饮食不宜过于清淡

提醒:夏季饮食不宜过于清淡*导读:夏季饮食应避免清淡误区,本文为您介绍具有清补作用的夏季荤食和补品。

……许多人对夏季饮食的清补原则理解片面,甚至认为清补就等于只吃蔬菜、瓜果,追求饮食绝对清和素。

专家表示,事实上,夏季饮食并不宜过于清淡。

专家表示,清补还是强调补养,只不过在补养的同时应兼具解热消暑的功用,以对抗酷热。

这一点对于老人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人到老年,舌头上味蕾减少,嗅觉迟钝,加之炎热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生理改变,就会使食欲进一步减退。

如果饮食再过于清素,哪里还会有胃口?况且一味进食蔬菜、瓜果,人体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会不足,势必会削弱机体抵抗力,从而达不到补养的目的。

.hzh {display: none; } 那么,夏季哪些荤食和补品具有清补作用?鸭肉性味甘咸、平、微寒,入胃、肾经。

鸭肉具有补虚清热、除湿解毒、滋阴养胃、利水消肿之功效,适用于治疗虚劳、脾虚湿热等症。

现代营养学认为,鸭肉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等营养成分。

体内有湿热、虚火过重的人适合吃鸭肉,特别是低热虚弱、食欲不振、咽燥口干、便秘少尿、脾虚水肿、自汗虚汗、遗精早泄及女子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症患者更为适宜。

西洋参性凉而补,能扶正气、降火、生津液、除烦倦。

酷暑盛夏,炎热多汗会损耗正气,损耗人体的阴津,伤阴生虚火,人会出现疲乏休怠、心烦意乱、舌红尿赤等症状,可取西洋参1克—2克,泡开水代茶饮。

泥鳅是高蛋白、低脂肪食品。

据分析,每100克泥鳅肉中含蛋白质9.6克、脂肪8.7 克、钙28毫克、磷2毫克、铁0.9毫克,并含大量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等物质,因而有人将它称为“水中人参”。

中医认为,泥鳅有补中益气、解渴醒酒的功能。

可用于治疗渴饮无度、温病热盛口干、阳痿不举以及传染型肝炎、痔疮、疥癣等症。

鱼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价值极高,其蛋白质含量高达20%左右,是猪肉的2倍,且属于优质蛋白,人体吸收率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央视发出警告:别吃的太清淡,好多人出问题了!
有深度的新闻早餐1月16日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三高是个避不开的话题,因为饮食油腻就是造成脂肪肝和“三高”疾病的主要元凶,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跟肉类彻底决裂,崇尚清淡即健康,对于这种观点,只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央视:别再给老人吃清淡了!
吃素就不会有三高吗?吃素就能健康长寿吗?吃素就能治便秘吗?想得倒是挺美的,这不,湖北一位老婆婆因为坚持吃素不沾荤腥,骨头变得像泡沫了!据《长江日报》报道,武昌的杨婆婆吃素近30年,洗完澡一不小心滑倒在地,骨折了,最后只能换人工关节,不然随时会危及生命。

▲杨婆婆做了换关节的手术。

图据《长江日报》
首先明确观点,我们建议大家饮食清淡,但是大多数人一不小心就会矫枉过正,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完全不沾荤腥了。

就连央视都忍不住呼吁:别再给老人吃清淡的了!
▲央视《健康之路》微信截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有关专家指出,我国老年人营养状况令人担忧,超过一半的老人存在营养不良风险,我国曾按照国际通用的营养不良筛查标准,针对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成都5个城市65岁以上老人进行营养状况调查后发现,超过50%的人存在营养不良风险,“这5个城市都是发展较好、生活水平较高的城市,农村的情况一定更为严峻。

(本段摘自环球网)
天天吃素,小心没病吃出病
胃口好、嘴壮,基本上是所有长寿老人的共同特点,这也反映出吃饭对于健康的重要性,天天粗茶淡饭,小心没病吃出病。

1遇到小病就容易倒下
吃素意味着蛋白质、脂肪摄入不足,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如果食物过于清淡,长期下去体质会不好,遇到点小病很容易就倒下。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营养研究室主任医师常翠青表示,老年人的合成代谢在下降,但分解代谢在增加。

所以如果饮食搭配不好,纯粹过素,就会导致营养不良。

蛋白质供应不足时,会导致免疫系统的免疫球蛋白减少,从而使身体抵御外来危害、尤其是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下降,更容易患感染流行性感冒和各种疾病,甚至会增加肿瘤的发病风险。

2快速老化
长期素食的人因为蛋白质摄入的减少,会加速皮肤的老化,导致女性卵巢的功能下降,卵巢提前衰老,可能会出现闭经和月经紊乱以及内分泌失调证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女性更容易衰老。

3同样有脂肪肝风险
吃素就能和脂肪肝绝缘了吗?据《武汉晚报》报道,2014年武汉汉阳区五里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曾对归元寺、铁佛寺的两寺僧人进行体检,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受检的30名僧人中接近一半患有脂肪肝!
4依然可能有三高
鱼肉蛋奶一口都吃不着,只能靠淀粉(糖),油、盐、糖这些东西来“弥补”,再加上精白主食吃得多,久而久之,原本健康饮食摇身一变就成了“三高”的营养。

5引起胆结石
研究发现长期吃素的人更容易患上胆结石,尤其是老人家,因为肉食的减少更容易患胆结石。

6便秘
只吃水煮食物,或只吃水果,肠子里没一点“油水”,进食量不足的情况下,胃肠运动减慢,粗纤维食物的水分被肠道吸收,肠内容物干结,更容易导致便秘。

当然,吃对方法还是能通便的,可以将蔬菜在沸水中焯几分钟(时间不宜太长),再用少许油,不但有润肠的作用,还能减少水溶性维生素的流失,以及降低蔬菜中的草酸等成分影响蛋白质和钙的吸收。

史上最健康食谱
不要视肉食为猛虎,也不要迷信粗茶淡饭,营养全面,搭配合理才是好的饮食习惯。

为您整理出一份最健康的食谱,照着吃准没错。

1
食物以拳计
动物类食物不仅是钙、维生素D和多种微量元素的重要来源,更是骨基质中有机物如胶原、蛋白多糖、脂质的重要来源,不要过量就好,具体标准如下:
【肉类不超一拳】
每天吃不超过一个拳头大小的肉类,包括鱼、禽、蛋、肉;关于吃肉,还有个口诀——吃畜不如吃禽,吃禽不如吃鱼。

如果做不到每天都吃鱼肉,可改成每周吃2~3次鱼。

平时,应尽量多吃白肉(如禽肉及鱼肉),少吃红肉(如猪、牛、羊肉等)。

建议每周吃2~4个鸡蛋。

吃红肉到底多少合适?将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伸出来,其他手指握拳,每天吃肉的体积就是两个手指的这么大。

不吃肉的人也可选择鸡蛋、奶等替代肉类供应动物蛋白质,以满足身体需要,保持营养平衡。

【谷物两拳】
每天吃两个拳头大小的谷类,包括粗粮、杂豆和薯类;
【豆、奶制品两拳】
每天保证两个拳头大小的豆制品和奶制品;
【五拳蔬果】
每天吃不少于五个拳头大小的蔬菜和水果。

最好的选择就是应季水果蔬菜,价钱实惠,营养又丰富
除了吃够上述4类食物,最好保证食物的多样性,做到谷类2到3种、肉类1到2种、蔬菜5到8种,最好再吃一些混合坚果,20克左右为宜。

2
多炖少炒,食物温软为佳
对中老年人来说,食物弄成暖软润更好。

中老年人不要吃冷的食材,即便是凉菜,也最好用热水焯过。

建议用“炖、煮、熬、蒸”的方法进行烹饪,做出软食。

一则是营养流失少,二则是这样更贴切中老年人牙齿的咀嚼能力以及消化吸收。

3
少吃高脂高盐和腌制的食物
高脂食物不但会引起肥胖,长期食用还会堵塞动脉血管,损害大脑的功能。

饮食过咸则容易引发骨质疏松、高血压,长期饮食过咸还可导致中风和心脏病。

而腌制食品不仅含盐量高,还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它和黄曲霉素、苯丙芘是世界上公认的三大致癌物质。

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每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克。

高血压患者或有高血压病家族史的人,每天食盐的摄取量要在4克以内。

不超过20克(两瓷汤勺),烹调应该以植物油为主,尽量少吃或不吃动物油。

2个减盐技巧:
炒菜时不放盐,起锅装盘上桌后再加盐。

这样吃起来咸味依然不减,但却可以减少1/2~2/3的用盐量。

利用醋、芝麻酱、香料来调味,可加蒜、葱、胡椒等变换口味,或适当将菜肴烹调成以甜、酸、辣为主的口味。

4
少吃多餐
有些中老年人长期食物摄入不足,机体不耐受食物的数量变化,所以增加食物品种和数量时最好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要给消化系统一个适应的过程。

一次进食较多不易消化,一天可吃4~5餐,每次只吃8成饱,这样更有利于吸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