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种植方法与效益分析
中草药种植可行性报告

中草药种植可行性报告中草药种植可行性报告1. 引言中草药是传统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和广泛的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对天然绿色产品的追求,中草药市场逐渐兴起。
本报告旨在评估中草药种植的可行性,为种植者提供决策支持和市场竞争优势。
2. 中草药市场分析中草药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据统计,截至2020年,全球中草药市场规模已超过3000亿美元,并且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
在中国,中草药市场发展较为成熟,各类中草药产品既有传统的中医应用,也被广泛用于保健品和美容品市场,市场需求巨大。
3. 中草药种植技术分析中草药种植技术是保证中草药质量的关键。
种植者需要了解不同中草药品种的生长环境和栽培要点,合理选择种植地点,并掌握中草药的种植技术细节。
,科学合理的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也是中草药种植的关键环节。
4. 中草药种植风险分析中草药种植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其中,最主要的风险因素包括气候变化、病虫害的滋生、市场波动等。
种植者需要做好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降低种植风险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5. 中草药种植的经济效益分析中草药种植的经济效益较为可观。
通过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中草药种植的成本相对较低,而市场价格较高,种植者可以获得较好的回报。
,中草药种植还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6. 与建议,中草药种植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种植者应深入研究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选择适合的中草药品种和种植技术,并做好风险管理。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中草药种植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中草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以上仅为中草药种植可行性报告的概要内容,具体细节部分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中药材种植效益分析

中药材种植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此外,中药材的加工和销售环节也可以为农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
许多中药材需要进行初加工、炮制等工艺,这些加工环节可以为当地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的收入。
同时,中药材的销售市场也比较广阔,不仅可以在国内销售,还可以出口到国外,为农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
2.环境效益
中药材种植具有一定的生态效益,可以改善土壤质量和保护环境。
许多中药材需要精心选择土地和种植环境,对土壤和水质的要求较高,这就促使农民更加注重土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同时,许多中药材也具有药材竹筒厂的作用,可以调整土壤中的养分和微生物,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有利于农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社会效益
中药材的种植不仅可以提供农民的收入和就业机会,还可以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中药材的种植需要农民进行科学管理和技术培训,这就需要培养专业人才和提供相关服务。
农村的中药材种植经济可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例如农药、肥料、农机具、种苗等,带动就业增加收入,推动当地的农村经济发展。
此外,中药材种植也有保护和传承中药文化的社会效益。
中药材的种植促使农民对中药材的了解和认识,增强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中药材的种植也是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利于当地中医药事业的推广和发展。
综上所述,中药材种植具有丰富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中药材的需求,还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保护和传承中医药文化。
因此,中药材种植是具有广阔前景的农业产业,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草药射干管理种植及收益解析

费用计算一、整地1、深耕,旋地,细耙各三次。
一台机械一天时间单项工作100亩。
机械手人工费130元每天。
单项每亩费用:130÷100=1.3元,每亩深耕,旋地,细耙共3.9元。
2、合计整地费用:平均每亩:3.9元3、时间:1台机械工作10天,2月份二、浇水一般不灌水,只有当土壤含水量下降到20%,植株叶片呈萎蔫状态时才灌溉。
这样能促使当年萌发根茎膨大加粗,提高产量和质量。
1、四个人配合一台水泵每天浇水10亩,电费每天30元。
人工费每人每天120元。
2、浇水费用:每亩102元。
3、时间:2台机械8个人工作5天。
第一次,播种出苗后,3月15日-3月20日。
第二次,3月15日-3月20日。
三、除草1、一般第一年中耕除草4次,第一次在栽植后4月份进行,以后在6月、8月、10月各进行1次。
翌年及以后,只在3月、6月、10月各进行1次。
总之,要通过中耕除草,使土壤表层疏松,通透性好,促进养分的分解转化,保持水分,提高地温,控制浅根生长,促根下扎,防止土壤板结,防除田间杂草,控制病虫害传播。
除草:一台机械除草需要两个人,一天可除草20亩,每天人工费用共计240元,每天每台机械油费60元,合计300元。
平均每亩需要15元。
2、合计种植期间三年每亩除草费用:9次×15元=135元。
3、除草时间:第一年第一次,4月15日-4月19日第二次,6月15日-6月19日第三次,9月15日-9月19日第二、三年第一次,3月15日-3月19日第二次,6月15日-6月19日第三次,9月15日-9月19日三、施肥耕地前施底肥:磷酸钾复合肥50千克100元,追肥磷酸钾复合肥50千克100元。
1台机械和3个人工每天施肥100亩。
人工平均每亩360÷100=3.6元。
1.1合计种植期间三年每亩肥料费用:400元。
1.2合计种植期间三年每亩机械费用:三次14.4元2、合计种植期间三年每亩施肥费用:414.4元。
中药材种植方法种植药材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

中药材种植方法种植药材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0【导读】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国家大力扶持三农,农业种植()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中药材行情看涨,不少人都把眼光放在了中药材种植上。
再加上一些媒体的不实宣传,让老百姓的种植积极性高涨。
人们形成了一个意识,只要种植中药材就能赚钱。
这是真的吗?答案是否定的。
在药材种植方面,施肥也是具有一定的技巧与方法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种植药材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
种植药材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1、钾肥:经常施用氯化钾和硫酸钾会提高土壤酸度,其中氯化钾酸化土壤的程度较硫酸钾大,造成钙的流失也较大,因而会引起土壤板结。
两种钾肥都可作期肥和追肥。
作基肥时与有机肥、钙镁磷肥和骨粉等混合施用效果好。
一般要将大部分作基肥,少数作追肥,而且以条施或穴施为好,水稻田可撒施,每亩施用量一般为10-20公斤。
对一般作物来说,氯化钾和硫酸钾的肥较大致相同。
2、碳铵:适用于各种作物和各类型土壤,对土壤无不良影响。
可以用作追肥或基肥,但必须深施,并立即盖土,以避免氨的挥发损失和熏伤作物茎叶。
作基肥时,把碳铵翻入地下,然后耙平。
作追肥时,应掌握深施立即盖土并及时浇水的原则,深度7-10厘米,一般每亩施15-20千克。
碳酸氢铵不宜作种肥也不能和碱性肥料如草木灰等一起施用,以免氨的挥发损失。
3、磷肥(包含钙镁磷和过磷酸钙):作基肥时,可与有机肥混合堆沤30天左右,然后在耕地时撒施,翻入地下。
每亩35-50千克。
作种肥时可采取沟施或穴施(过磷酸钙不能和种子接),每亩5-10千克。
作物生育后期如磷不足,可根外喷磷,方法是50千克清水加过磷酸钙千克。
浸泡一昼夜,滤去渣滓即可使用。
根外喷磷亩用液量40-50千克。
在阴天或傍晚喷施,能作物籽粒饱满,促进早熟。
4、尿素:对作物和土壤无不良影响,吸湿性强。
适于各种土壤,可作基肥、追肥和根外追肥。
尿素含氮量高,一般亩施10-20千克。
尿素必须经4-7天分解才能被作物吸收,施用日期应比其他氮肥早4-7天。
板蓝根种植技术及效益分析

板蓝根种植技术及效益分析板蓝根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它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抗病毒、提高免疫力等功效,被广泛用于治疗感冒、咽喉肿痛、发热等症状。
板蓝根的种植技术和效益分析如下:1. 种植技术:板蓝根适合在温暖湿润的气候下种植,生长期间需要充足的阳光和土壤湿度。
一般在4月份开始播种,选择肥沃透水的土壤,并在播种前进行耙平整地。
播种时将种子均匀撒在地上,然后用土壤轻轻覆盖,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
发芽后,要定期除草和松土,以保持土壤的透气性和湿度。
在7月份左右,板蓝根开始开花,果实成熟后可进行采摘。
2. 效益分析:(1)市场需求:板蓝根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材,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提高,中草药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2)经济效益:板蓝根的种植对于农民而言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由于板蓝根的药用价值较高,销售价格也相对较高,种植者可以通过出售板蓝根获得不错的收入。
板蓝根的种植适合农村地区,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3)环境效益:板蓝根是天然的植物资源,种植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较小。
种植板蓝根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加土壤的肥力,对保护土壤资源和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作用。
(4)社会效益:板蓝根是一种良好的中草药,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对于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种植板蓝根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中草药的需求,还可以促进中草药产业的发展,提升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板蓝根的种植技术相对简单,收益较高,对农民、环境和社会都具有一定的效益。
但是在实际种植过程中,仍需要注意土壤和气候条件,以及病虫害的防治等问题,以确保板蓝根的优质产量和质量。
中草药种植计划及方案

XX镇XX村今秋冬种植品种及效益分析及种植安排一、白芍:1、白芍又名:芍药、杭芍、亳芍、川芍,为毛莨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茎,其全株均可入药。
性味归经: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肺经。
功效作用: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功能主治:肝血亏虚、头晕目眩、胸腹胁肋疼痛、四肢挛急、泻痢、腹痛、虚汗不止等病症,临床应用于月经不调,养血补阴。
白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经中被列为上品,原名芍药。
经中记载:“味苦,平,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止痛,疝瘕,利小便,益气。
”2、白芍喜温暖湿润气候.栽植时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和腐殖土壤为好,粘土与低洼地不宜栽种,该品种秋、初冬两季均可种植,每亩需用种苗3000株,可同时套种其它品种,每株种苗:0.45元,每亩种苗需投入:1350元;种收期为:四年,每亩产干品:1200公斤。
现市场收购价:18-20元。
亩产效益:21600元--24000元。
(不含地租)年平均亩产效益:5400--6000元。
3、该品种第2、3、4年可采摘白芍花:1)第2年可采摘白芍花(干品)25--30公斤,40元/公斤,亩产效益为:900元--1200元;采摘人工2人,300元,亩净利润效益:600元-900元;2)第3年可采摘白芍花(干品)100公斤,40元/公斤,亩产效益为:4000元;采摘人工4人,600元,亩净利润效益: 3400元;3)第4年可采摘白芍花(干品)150公斤,40元/公斤,亩产效益为:6000元;采摘人工6人,900元,亩净利润效益: 4100元;4、种植、管理、维护、收成、纯利润效益列表分析:1)四年生长期亩种白芍种苗3000株,亩产干品1200公斤,四年品种收成后干品回收价:18--20元/公斤,亩效益:21600元--24000元。
2)四年亩投入6610元(其中种苗费投入1350元,管理、维护费投入5110元)。
亩收益21600元或24000元-亩投入6410元= 亩净利润15140元或17540元,15140元÷4=3785元;17540 元÷4=4385元;平均每年每亩净利润:3785元--4385元;3)白芍花净利润:600元+3400元+4100元=8100元;平均每年每亩净利润:2025元;4)白芍种收4年每亩净利润为:5810元-6410元(不含地租)。
板蓝根种植技术及效益分析

板蓝根种植技术及效益分析【摘要】板蓝根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其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等功效,因此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从板蓝根的生长环境要求、病虫害防治、种植管理技术、效益分析和市场前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板蓝根生长环境要求较为苛刻,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湿润的土壤。
为了防止病虫害的侵害,科学管理和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种植管理技术,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本文还对板蓝根种植的市场前景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前景广阔的发展空间。
结论部分探讨了板蓝根种植技术对经济效益的提升意义、未来发展方向和可行性。
板蓝根种植不仅可以促进农民增收,也有利于推动药材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板蓝根、种植技术、效益分析、生长环境、病虫害防治、种植管理、市场前景、经济效益、发展方向、可行性。
1. 引言1.1 板蓝根的特点板蓝根,又称为防风,是中药材中的一种常见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板蓝根的主要特点包括外形呈板状,表面有浅蓝色晶体,质地坚硬易断,气味特殊,味苦。
板蓝根在中药材市场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广泛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等症状。
板蓝根不仅具有药用价值,还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其蓝色晶体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十分美丽动人。
种植板蓝根需要注意其生长环境要求,保证土壤排水良好,阳光充足,温度适宜等条件。
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技术,可以提高板蓝根的产量和质量,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板蓝根的种植对于农民来说具有较高的盈利空间,因此受到越来越多农民的关注和重视。
在未来,随着板蓝根市场需求的增加,板蓝根的种植行业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1.2 种植板蓝根的意义种植板蓝根还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板蓝根的种植技术较为复杂,需要掌握一定的种植管理技术才能获得良好的产量和品质,这就需要农民提高种植技能和管理水平。
通过种植板蓝根,可以带动当地农民增加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实现农业与药业的融合发展。
中药材蛇床子栽培技术及种植效益分析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中药材蛇床子栽培技术及种植效益分析蛇床子又叫土胡萝卜子,成熟的种子可作药用。
具有杀虫止痒、温肾壮阳的功效,临床主治阳痿、肌肉麻痹痿缩。
外用治痒疹、湿疹、皮癣、慢性下肢溃疡等症。
下面来介绍一下蛇床子栽培技术及种植效益分析。
形态特征蛇床子为伞形科一年生草本,高20-70cm。
根细长,圆锥形。
茎直立或斜上,多分枝,中空,表面具深纵条纹。
根生叶具短柄,基部有短阔的叶鞘,边缘膜质;上部叶几全部简化成鞘状;叶片轮廓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8cm,宽2-5cm,2-3回三出式羽状全裂,末圆裂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3-10mm,宽1-1.5mm,顶端有小尖头,边缘及脉上粗糙。
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直径2-3cm,总苞片6-10,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约5mm,边缘膜质,有短柔毛;伞辐8-25,长0.5-2cm;小总苞片多数,线形,长3-5mm边缘有短柔毛;小伞花序具花15-20,萼齿不明显,花瓣白色,顶端有内折的小舌片,花柱基稍隆起,花柱向下反曲。
分生果长圆状,长1.3-3mm,宽1-2mm,横剖面近五角形,主棱5,均扩展成翅状,每棱槽中有油管1,合生面2,胚乳腹面平直。
一、生长习性蛇床子喜凉爽湿润环境,喜水肥。
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均可栽培。
但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活的壤土为好。
二、整地与施肥选地势平坦、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田块精耕细作。
结合整地施足基肥:每亩施土杂肥3000公斤、尿素20公斤、磷钾肥50公斤。
施肥后作畦,疏通排水沟等待播种。
三、播种蛇床子用种子繁殖。
播种期有秋播和春播。
秋播在9~10月;春播在清明前后。
播时先用耧在整好的畦面上开成浅沟,将种子均匀地撒入沟内,再用耙翻过来平两遍,使土盖没种子,浇水保滴以利出苗。
每亩播种量2~3公斤。
四、田间管理蛇床子齐苗后应注意中耕除草,干旱天气立即浇水,阳雨天气及时排水。
蛇床子现蕾后应追肥一次:每亩追施尿素5公斤,磷酸二氢钾5公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种植方法与效益分析白芍:白芍是毛茛科白芍属植物。
具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等功效。
以根入药,秋冬季种植,可与林地、果树地、山坡地套种,大田地套种产量更高。
每亩用苗3000株,生长期3-4年,亩产干货1000公斤,亩产效益约20000元。
观赏芍药花:观赏芍药花较常规芍药花更有观赏价值,花期长,花层多,花瓣艳,气味香,其根也能入药,即有观赏价值也有经济收入。
本公司培植的观赏芍药花小苗5元/株,中苗15元/株,大苗25元/株,盆栽50元,量大从优。
赤芍:赤芍是毛莫科白芍属植物。
具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等功效。
以根入药,秋冬季种植。
可与林地、果树地、山坡地套种,大田地套种产量更高。
每亩用苗3000株,亩投资约1100元,生长期3- 4年,亩产干货1000kg,亩产效益约15000元。
牡丹:牡丹为毛茛科植物。
8月下旬至11月中旬均可播种。
以根入药,生长期3-4年,具有清热话血、清瘀止痛功能。
每亩用苗5000棵,亩产干品600- 800公斤,亩效益约1-1.5万元左右。
可与林地、果树地、山坡地套种。
观赏牡丹: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富丽堂皇,寓意吉祥富贵、繁荣昌盛,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
观赏牡丹花朵硕大,品种繁多,花色奇绝。
公司培植的观赏牡丹小株50元,大株100元,金裁150元,量大从优。
红花:红花为菊科植物,以花入药。
春秋种植,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功能。
生长期半年,亩用种量10斤,亩产红花30公斤,目前市场价为90元/公斤,产红花籽150公斤,市场价为4元/公斤,亩综合效益为3000元左右。
丘岭地、山坡地、荒山地均可种植。
桔梗:桔梗为桔梗科植物。
药食两用,一年四季均可种植。
具有止咳化痰功能。
桔梗生长期为1-2年,每亩用种子8-12斤,两年亩产干品400-500公斤,目前市场价20元左右,亩效益8000- 10000元。
另可林果树套种,亦可用于园林绿化,荒山荒坡地均可种植。
西红花,别名藏红花,是一种鸢尾科番红花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属名贵紧缺药材,有镇静、解痉作用,种植期一般8-10月份,花期在10月下旬至10月上旬,亩用种球200斤,夏秋种植栽种,亩产干品1.2-1.5公斤,亩效益1.2-1.5万元。
另收种球茎900-1200公斤,价值在15000元以上,其综合亩产值在30000元以上。
( 另:大田地、果树林套种、庭院均可种植)。
改良丹参品种:为唇形科植物丹参。
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降压等功效。
春冬季种植,适应林地、果树地、山坡地间作套种,大田地产量更高。
每亩用苗150斤左右,当年亩产干品300公斤左右,亩产效益5000元左右。
黄芩:以根入药,别名山茶根、土金茶等。
是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具有清热燥湿、止血安胎等功效。
一年四季均可种植,每亩用种子5 -6斤,生长期1-2年,亩产干品300公斤左右,市场价15- -20元/公斤,亩产效益4000-5000元,适用与林下套种和大田地种植,秋、冬季起挖。
白芨:白芨属兰科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块根)。
春夏秋种植,白芨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及园林价值。
主要用于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亩用苗6000株,秋冬采收,亩产品200 300公斤,市场价500-600元,亩效益约10-15万元。
大田地种植、果树林套种、荒山荒坡地均可种植。
新品种夏枯球:夏枯球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夏枯草的果穗,入药,味苦、辛,性寒,归肝、胆经。
用药历史在2000年以上。
具有清肝火,散瘀结的功效。
对目赤肿痛、头痛眩晕以及高血压、乳痈乳癌、口歪眼斜、痔疮等均有较好的疗效。
秋夏季种植。
繁殖方法:种子,亩用种量: 8斤,生长周期:半年,亩用量:产球150公斤,杆/草300公斤左右。
新品种白术:属于菊科,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安胎等功效。
一年生,用种苗秋冬种植,每亩用种苗300-400斤,翌年十月份收获,亩产干品根500-600公斤,亩效益6000-8000元,大田地、果树林可套种。
铁皮石斛属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万文须、吊兰、林兰、金权华等。
益胃生津,滋阴清热。
用于阴伤津亏,口干烦酒,食少干港,病后虚热。
目暗不明。
可以采用组织培养繁殖小苗或采用分株繁殖法,每平方米16族,每族2-3栋,两年半开始收获,之后每年收获一次,连续可收获4年次。
每亩平均550公斤左右,亩效益45000-55000左右。
防风:别名铜芸、回云、回草等。
防风以根入药。
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等功效。
春夏秋种植,生长周期1-2年。
可与大田地、玉米地、果树地、林树地、山坡地间作套种。
亩用种量10-12斤,秋冬春采收,亩产干品约400公斤左右,市场价12- 15元公斤,亩效益4000-5000元。
板蓝根:板蓝根为十字花科植物。
一般为春播和早夏播种,具有清热解毒功能。
每亩用种子10斤,当年亩产干品300-400公斤,亩效益约3000元左右。
可与林地、果树地、山坡地套种。
白芷:白芷为伞形科植物,以根入药,春秋冬季均可种植,具有消肿止痛功能。
每亩用种10- 12斤,亩产干品500-600公斤,亩效益约4000元左右。
可与林地、果树地套种。
柴胡:柴胡为伞形科植物,一年四季均可种植,生长周期1-2年。
以根入药,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目炫等。
每亩用种子10-12斤,亩产柴胡根150-200公斤,目前市场价为40-50元,亩效益6000-10000元。
亦可林果树套种、荒山荒坡地套种、玉米地套种。
黄芪:又名绵芪,多年生草本,以根入药。
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效,保肝、利尿、抗衰老等功效。
春、秋、冬季种植,每亩用种子6-8斤,生长期1-2年,亩产干品300-400公斤,市场价15-20元/公斤,亩产效益4500 -5000元,适用与林下套种、荒坡地、山坡地和大田地种植。
半枝蓬:半枝莲为唇形科植物,在春夏秋三季均可播种。
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抗癌功能。
每亩用种子7 8斤,每年可收割四至五茬,每年产量600-800公斤,亩产效益5000- 6000元。
另可果树林套种,荒山荒坡地亦可种植。
前胡:是伞形科,前胡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
具有解热、祛痰、治感冒咳嗽等功效。
春、秋、冬季种植,每亩用种子10-12斤,生长期至二年,亩产干品300-400公斤,市场价40-50元/公斤,亩产效益8000- 10000元,适用与林下套种、荒坡地、山坡地和大田地种植,秋、冬、早春起挖。
旱半夏:又名地文、守田等,天南星科半夏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具有降逆止呕、温和中胃、燥湿化痰等功效。
球茎繁殖在11-12月,珠芽繁殖一般在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
大田地、果树林、农作物间作套种。
每亩用种球100-150斤,春夏秋种植,种植年连收四年,秋春采收,亩产量100-150斤,亩效益10000-12000元。
何首乌:为缪科植物,插扦种植在4月下旬或5月上旬。
压条繁殖在6月或7月,以块根、藤茎入药,具有补肝开肾、养安神、益精血功能。
每亩用根茎60-80斤,插扦种苗6000株,三年收获,亩产干品600公斤,亩效益约15000元。
可与林地、果树地套种。
射干:射干为鸢尾科植物。
具有清热解毒、祛痰利咽、活血消肿功能。
春秋冬季种植,每亩用种子20- 24斤,生长周期1-2年,秋冬春采收,亩产量200-300公斤,目前市场价30-35元,亩效益6000-10000元。
林果树套种,大田地种植,山坡地种植,可用于园林绿化。
金银花: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
以花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功能。
种植时间多在头年秋后的10月底至第二年春季3月上旬,3年后进入盛花期,连收多年,亩用苗500-600,亩产80-100 公厅,市场100元左右,亩效益8000-10000。
另可小果林套种,山坡地,荒山地均可种植。
生地:别名生地黄、野地黄等。
多年生草本植物。
具有清热保血、益阴生津之功效。
以根入药,春、秋、夏季种植,每亩用根块120斤,秋冬春季采收,亩产鲜品1500- 2000公斤,亩产效益每年3000-4000元,可与小果林树下套种和大田地种植。
紫苑:紫苑为一年生菊科植物,以根入药,春秋冬季种植,具有祛痰镇咳、抗菌等作用。
亩用苗80-100斤,亩产干品300-400公斤,亩效益约4000- -5000元,可与林地、果树地套种。
瓜蒌:瓜蒌为葫芦科植物,分根繁殖北方3至5月,南方秋冬春季种植,种子繁殖在翌年春2至5月。
具有解热止渴、利尿、镇咳祛痰等作用。
生长周期1-2年,亩用种量10-12斤,亩产效益4000元左右。
菊花:菊花科植物,以花入药。
具有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等功效。
春夏种植,亩栽苗4000- 5000株,亩产菊花约200公斤,市场价30--35元,亩效益6000-7000元。
可小果林套种,山地坡地,荒山地均可种植。
知母:知母为百合科植物,多采用种子繁殖,播种分直播和育苗移裁,分春播和秋播,以根入药,具有滋阴降火、润燥滑肠功能。
每亩用种子15斤,亩产干品600公斤左右,亩产效益7000元左右,生长期2年,可林果树套种、荒山荒坡地套种、玉米地套种。
玄参:玄参为玄参科植物,子芽繁殖。
南方多采用冬种,于12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上、中旬种植为好;春秋冬季种植。
具有清热解毒、滋阴降火、润燥生律功能。
亩用种芽150斤,亩产干品约500公斤,亩效益5000元左右。
亦可林果树套种、荒山荒坡地套种、玉米地套种、药材套种等。
决明子:决明子为一年生草本豆科植物,播种期以清明至5月上旬,具有清肝火、祛风湿、益肾、润肠通便等功效。
亩用种子8-10斤,亩产量300- 400公斤,亩效益2000-3000元左右。
亦可林果树套种、荒山荒坡地套种、玉米地套种、药材套种等。
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入药。
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散结等功效。
春、秋、冬季种植,每亩用种6-7斤,每年收割三茬,亩产300-400公斤,市场价10- 12元,亩产效益300-000元,可与林下套种、荒山荒坡、大田地均可种植。
新品种元胡:又名延胡索、玄胡,为罂栗科紫堇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为大宗常用中药。
元胡史载于《开宝本草》,性温,味辛,入心、脾、肝、肺,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妙品,尤以止痛之功效而著称于世。
秋冬季种植。
繁殖方式:种球;亩用种量70-80斤,生长周期:半年,亩产量200公斤左右。
新品种太子参:具有益气健牌,生津润肺之功效。
常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日渴,肺燥干咳。
秋冬季种植。
繁殖方法种苗,每亩用种量50-70斤,生长周期:半年,亩产量300- 400公斤。
新品种党参:属桔梗科植物。
以根入药有补中益气、止渴、健脾益肺,养血生津。
用于脾肺气虚,食少倦怠,咳嗽虚喘,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心悸气短,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春秋季种植。
繁殖方法:种子,每亩用种量: 8斤,生长周期: 1-2年,亩产量:30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