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作用类别划分
环境影响评价 划重点 (下)

六1、水体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是指水体在环境功能不受损害的前提下,所能接纳的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排放量。
受纳水体不同,其消纳污染物的能力也不同。
环境容量所致的环境是一个较大的范围,若受纳水体范围较小,而边界与外界新形的物质能量交换量相对于水体自身所占的比例较大,此时通常改称为环境承载能力。
2、简述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方式推流迁移:污染物随着水流在X、Y、Z三个方向上平移运动产生的迁移作用。
(前后、左右、上下)分散稀释:污染物在水流中通过分子扩散、湍流扩散和弥散作用分散开来而得到稀释。
转化和运移:污染物在悬浮颗粒上的吸附或解吸、污染物颗粒的凝并、沉淀和再悬浮。
底泥中污染物随底泥沉淀物运移,热污染的传导和散失。
3、S-P模型是在什么条件下建立的?主要应用于什么水体什么指标的预测?(1)河流中的BOD衰减和溶解氧的复氧都是一级反应;(2)反应速度是定常的;(3)河流中的耗氧是由BOD衰减弓起的,而河流中的溶解氧来源则是大气复氧。
适用水体:(1)河流充分混合段;(2)污染物为耗氧有机污染物;(3)需要预测河流溶解氧状态;(4)河流为恒定流动;(5)污染物连续稳定排放。
指标:溶解氧DO、COD4、废水排入河流后,污染物与河水是如何混合的?由那几个阶段组成?(1)竖向混合阶段污染物排人河流后因分子扩散、湍流扩散和弥散作用逐步向河水中分散,由于一般河流的深度与宽度相比较小,所以首先在深度方向上达到浓度分布均匀,从排放口到深度上达到浓度分布均匀的阶段称为竖向混合阶段。
在竖向混合阶段也存在着横向混合作用。
(2)横向混合阶段当深度上达到浓度分布均匀后,在横向上还存在混合过程。
经过一定距离后污染物在整个横断面达到浓度分布均匀,这过程称为横向混合阶段。
(3)段面充分混合后阶段在横向混合阶段后,污染物浓度在横断面上处处相等。
河水向下游流动的过程中,持久性污染物浓度将不再变化,非持久性污染物浓度将不断减少。
5、在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中,如何对河流湖泊进行简化?(1)如果河流的两排放口的间距较近时,可以简化为一个其位置。
ABC环境等级

ABC环境等级
环境等级指一般大气条件下无防护措施的地面结构,环境类别为碳化环境,作用等级为T1、T2。
环境等级的划分:
1、一类:室内干燥环境;永久的无侵蚀性静水浸没环境。
2、二类:室内潮湿环境;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寒冷和严寒地区的冰冻线以下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干湿交替环境;水位频繁变动环境,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冰冻线以上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3、三类:严寒和寒冷地区冬季水位冰冻区环境;受除冰盐影响环境;海风环境;盐渍土环境;受除冰盐作用环境;海岸环境。
4、四类:海水环境。
5、五类:受人为或自然的侵蚀性物质影响的环境。
腐蚀环境种类

环境种类大气腐蚀环境1.农村大气农村大气是最洁净的大气,空气中不含强烈的化学污染,主要含有有机物和无机物尘埃等。
影响腐蚀的因素主要是相对湿度、温度和温差.2.城市大气城市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主要是城市居民生活所造成的大气污染,如汽车尾气、锅炉排放的SO2等。
实际上,很多大城市往往也是工业城市,或者是海滨城市,所以大气环境污染的相当复杂。
3.工业生产区大气工业生产区所排放的污染物含有大量的SO2、H2S等含硫化合物,所以工业大气环境最大的特征是含有硫化物。
他们易溶于水,形成的水膜成为强腐蚀介质,加速金属的腐蚀。
随着大气相对湿度和温差的变化,这种腐蚀作用更强。
很多石化企业和钢铁企业往往非常大,可以形成一个中等城市规模,大气质量相当差,对工业设备和居民生活造成的污染极其严重。
4.海洋大气其特点是空气湿度大,含盐分多。
暴露在海洋大气中的金属表面有细小盐粒子的沉降。
海盐粒子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后很容易在金属表面形成液膜,引起腐蚀。
在季节或昼夜变化气温达到露点是尤为明显。
同时尘埃、微生物在金属表面的沉积,会增强环境的腐蚀性。
所以海洋大气对金属结构的腐蚀性比内陆大气,包括乡村大气和城市大气要严重的多.海洋的风浪条件、离海面的高度等都会影响到海洋大气腐蚀性。
风浪大时,大气中的水分含盐量高,腐蚀性增加。
据研究,离海平面7~8m处的腐蚀最强,在此之上越高腐蚀性越弱。
雨量的大小也会影响腐蚀,频繁的降雨会冲刷掉金属表面的沉积物,腐蚀会减轻。
相对湿度升高会使海洋大气腐蚀加剧。
一般热带腐蚀性最强,温带次之,两级最弱。
中国最典型的处于海洋腐蚀环境中的是杭州湾跨海大桥,地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5.处于海滨的工业大气环境,属于海洋性工业大气,这种大气中既含有化学腐蚀污染的有害物质,又含有海洋环境的海盐粒子。
2种腐蚀介质的相互作用对混凝土的危害更大。
淡水腐蚀环境混凝土碳化模型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许多混凝土碳化深度预测模型,这些模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试验数据或实际结构的碳化深度实测值,采用数学统计或神经网络等方法拟合得到的经验模型;另一类为基于碳化反应过程的定量分析建立的理论模型。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加强近岸海域环境的统一监督管理,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中“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调查”部分是在《海洋调查规范》基础上,参考了国际上有关海洋环境管理方法及全国沿海省市开展的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工作实践制定的。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
本规范于2002年4月1日开始实施。
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主题内容本规范规定了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原则及方法,包括区划调查方法、区划图集的编绘方法以及区划报告的编写与验收方法等,是我国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技术依据。
1.2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沿海地区按GB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划分的第一类至第四类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
2引用标准及规范下列标准和规范中的条文通过本规范的引用,即构成本规范的条文,与本规范同效。
GB17378一1998海洋监测规范GB12763—1991海洋调查规范GB3097一1997海水水质标准GB11607—1989渔业水质标准当上述标准和规范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近岸海域nearcoastalseawaters指岸边附近一定范围内的海域。
本规范适用的需进行环境功能区划的近岸海域,是指与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大陆海岸、岛屿、群岛相毗连,《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规定的领海外部界限向陆一侧的海域。
3.2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environmentalfunctionzoneinnearcoastalseawaters 为执行《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海水水质标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海域水体的使用功能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海域环境划定的按水质分类管理的区域,称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
3.3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environmentalfunctionzoninginnearcoastalseawaters 指对近岸海域的环境功能按水质类别划定其分界线,确定其水质保护目标,并制订出有效的管理规章。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宣贯要点

sk
Es
(30 c 0.07
d
te
)
SL/T191-96 和 SDJ20-78 均没有非杆件体系结构的裂缝宽度验算方法,08 规范适应工程需要, 在参考国外规范的基础上,提出了非杆件体系结构通过控制 钢筋应力 s 间接控制裂缝宽度的验算方法。 控制受拉钢筋的应力。一般情况下,按荷载标准值计算的受拉钢筋应力 σsk 宜符合下式规定:
8
六、正截面裂缝宽度控制验算
SL/T191-96 最大裂缝宽度 wmax 计算公式为: wmax = 1 2 3
sk
d 3c 0.10 Es te
与 SDJ20-78 相比,增加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c 这一因素。工程设计表明, 当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较大时, SL/T191-96 的裂缝宽度计算值比 SDJ20-78 偏大较 多, 会出现钢筋用量由裂缝宽度限制条件控制,比承载力所需钢筋用量增加很多 的情况。 关于裂缝计算公式,08 规范结合试验研究和工程实际,进行了以下几方面 的修正: 1 将 96 规范中的构件受力特征系数 1、 钢筋表面形状系数 2 和荷载长期
作用影响系数 3 简化整合成综合影响系数 。 受弯和偏心受压构件 =2.1; 偏心受拉构件 =2.4; 轴心受拉构件 =2.7。 2 配置带肋钢筋的矩形、T 形及 I 形截面受拉、受弯和偏心受压钢筋混凝
土构件,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的最大裂缝宽度 wmax(mm)可按下式计算:
wmax
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环境类别划分
结构的耐久性要求及裂缝控制与结构所处环境条件有很大关系。SL/T191-96 将水工建筑物的环境类别划分为一至四类, 为了进一步将淡水水位变化区与海水 水位变化区、 淡水水下区与海水水下区等不同的侵蚀程度加以区分, SL191-2008 将环境类别划分为一至五类,以期更符合工程实际情况。 不同的环境条件类别,要求不同的耐久性设计。
铁路混凝土环境类别的作用等级及环境条件特征

铁路混凝土环境类别的作用等级及环境条件特征
1 当钢筋混凝土薄型结构的一侧干燥而另一侧湿润或饱水时,其干燥一侧混凝土的碳化作用等级应按T3级考虑。
2 对于梁部结构,碳化作用等级应按不低于T2级考虑。
化学侵蚀环境
注:
1 对于盐渍土地区的混凝土结构,埋入土中的混凝土遭受化学侵蚀;当环境多风干燥时,露出地表的
毛细吸附区内的混凝土遭受盐类结晶型侵蚀。
2 对于一面接触含盐环境水(或土)而另一面临空且处于干燥或多风环境中的薄壁混凝土,接触含盐环境水(或土)的混凝土遭受化学侵蚀,临空面的混凝土遭受盐类结晶侵蚀。
3 当环境中存在酸雨时,按酸性环境考虑,但相应作用等级可降一级。
注: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和微冻地区是根据其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划分的。
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和微冻地区最冷月的平均气温t分别为:t ≤-8o C, -8 o C<t<-3 o C和 -3 o C≤t≤2.5 o C。
请介绍环境的范围和分类

请介绍环境的范围和分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环境是指生物和非生物元素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整体,是生物生存和繁衍的物质基础。
它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地球的水、空气、土壤等非生物元素以及生物界中的植物、动物等生物元素。
环境又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大类。
一、自然环境1. 大气环境:大气环境是指围绕地球的气体层,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
大气环境对人类生存至关重要,空气中的氧气可供人类呼吸,二氧化碳则被植物吸收进行光合作用。
但由于工业生产排放大量有害气体,造成大气环境污染,危害人类健康。
2. 水环境: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覆盖着地球表面的70%。
水环境包括海洋、江河、湖泊等水体,是生物生长和繁殖的重要场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体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给人类和生物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3. 土壤环境:土壤是地球表面由矿物质、有机物、气体、水和生物组成的复杂系统。
土壤环境对作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
过度的农业开垦、化肥农药的使用、以及工业排放等,导致了土壤的退化和污染。
4. 生物环境:生物环境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形成的生态系统。
生物环境包括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空中生态系统等。
生物环境的平衡是生态平衡的基础,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许多生物物种濒临灭绝。
二、人工环境1. 城市环境:城市环境是人类生活和工作的主要场所,包括建筑、道路、绿化等。
城市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但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污染、噪音、交通拥堵等问题日益突出,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困扰。
2. 工业环境:工业环境是指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环境。
工业污染是当前环境问题的主要来源之一,工业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排放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的平衡。
3. 农村环境:农村环境主要包括农田、农村居民点等。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了农田的土壤退化和水体污染,农村环境面临严峻挑战。
环境生态学重点知识点

环境生态学知识点第一讲生物与环境第一节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一、环境的概念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分为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为地球环境,包括:大气圈对流层、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生物圈,又称为地理环境。
二、环境的类型1. 按环境主体分:以人为主体的人类环境、以生物为主体生物体以外的环境2. 按环境性质分: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社会环境3. 按环境范围大小分:微环境、内环境、区域环境、地球环境、宇宙环境第二节生物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一、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地球上生物生存和繁衍的最根本的能量源泉——光(一)光照强度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黄化现象是光与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最极端的典型例子,黄化是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
光合作用饱和点是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的效率与光强成正比,但到达一定强度光合效率不会再增加,假设继续增加光强,光合效率下降,这点谓之饱和点。
光补偿点植物同化器官中,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相等时的光照强度。
按照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程度分为:阳地植物:适应强光照地区生活。
蒲公英、蓟、杨、柳、桦、槐等阴地植物:适应弱光照地区生活。
连线草、铁衫、红豆衫、人参、三七〔二〕光质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光质变化规律空间变化随纬度增加而减少,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时间变化冬季长波光增多,夏季短波光增多;中午短波光最多,早晚长波光较多。
生物的适应植物不同的光质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色素形成,向光性,形态建成的诱导等的影响是不同的。
例如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只是可见光区。
动物可见光对动物生殖,体色变化,迁徙,毛羽更换,生长及发育等都有影响;紫外光有致死作用,特别是细菌,病毒及微生物,但昆虫对紫外光有趋光反响。
〔三〕生物对光周期的适应光周期现象生物对昼夜周期变化发生各种生理、生态反响的现象。
植物的光周期临界暗期指在昼夜周期中能诱导植物开花所需的最短或最长的暗期长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1.1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应根据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环境类别及其作用等级进行设计。
3.1.2当同一铁路混凝土结构的不同部位或构件所处的环境类别及其作用等级不同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进行耐久性设计。
3.1.3 当同一铁路混凝土结构处于多种环境作用时,应根据每一环境类别及其作用等级分别进行耐久性设计。
3.1.4 当铁路混凝土结构处于严重腐蚀环境作用时,应采取必要的附加防腐蚀措施。
3.1.5 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1 结构及主要可更换部件的设计使用年限;
2 结构所处的环境类别及其作用等级;
3 结构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原材料品质、配合比参数限值以及耐久性指标要求;
4 结构耐久性要求的构造措施(包括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5 与结构耐久性有关的主要施工控制要求;
6 严重腐蚀环境条件下采取的附加防腐蚀措施;
7 与结构耐久性有关的跟踪检测要求;
8 与结构耐久性有关的养护维修要求。
3.2 设计使用年限级别
3.2.1铁路混凝土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级别可根据设计使用年限按表3.2.1进行划分。
表3.2.1混凝土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级别
3.3 环境类别及作用等级
3.3.1铁路混凝土结构所处环境类别分为碳化环境、氯盐环境、化学侵蚀环境、冻融破坏环境和磨蚀环境。
不同类别环境的作用等级可按表3.3.1-1、3.3.1-2、3.3.1-3、3.3.1-4、3.3.1-5所列环境条件特征进行划分。
表3.3.1-3 化学侵蚀环境
注
1 对于盐渍土地区的混凝土结构,埋入土中的混凝土遭受化学侵蚀;当环境多风干燥时,露出地表的毛细吸附区内的混凝土遭受盐类结晶型侵蚀。
2 对于一面接触含盐环境水(或土)而另一面临空且处于干燥或多风环境中的薄壁混凝土,接触含盐环境水(或土)的混凝土遭受化学侵蚀,临空面的混凝土遭受盐类结晶侵蚀。
3 当环境中存在酸雨时,按酸性环境考虑,但相应作用等级可降一级。
地区最冷月的平均气温t分别为:t ≤-8o C, -8 o C<t<-3 o C和 -3 o C≤t≤2.5 o C。
3.3.2 环境作用等级为L3、H3、H4、D3、D4、M3级的环境为严重腐蚀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