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趣读精析精练(中):21 刘备敕刘禅遗诏
课外文言文阅读--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原创试题)(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
黄琬巧对宋范晔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后汉书左周黄列传》1.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B.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C.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D.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2.黄琬是个怎样的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
宋之鄙人得璞玉而献之子罕,子罕不受。
鄙人曰:"此宝也,宜为君子器,不宜为细人用。
"子罕曰:"尔以玉为宝,我以不受子玉为宝。
"是以鄙人欲玉,而子罕不欲玉。
故曰:"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
"《韩非子·喻老》1.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此宝也宜/为君子器不宜/为细人用B.此宝也宜/为君子器不宜/为细人用C.此宝也/宜为君子器/不宜为细人用D.此宝/也宜为君子器/不宜为细人用2.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子罕是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
与长子受之朱熹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不待远离膝下,千里从师。
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
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
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
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
2023邯郸市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试卷

2023邯郸市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黄忠字汉升,南阳人也。
荆州牧刘表以为作中郎将,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
及曹公克荆州,假①行裨将军,仍就故任,统属长沙太守韩玄。
先主南定诸郡,忠遂委质②,随从入蜀。
自葭萌③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
益州既定,拜为讨虏将军。
建安二十四年,于汉中定军山击夏侯渊。
渊众基精,忠推锋④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
迁征西将军。
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⑤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
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先主曰:“吾自当解之。
”遂与羽等齐位,赐爵关内侯。
追谥刚侯。
(选自《三国志·蜀书六》,有删改)【注释】①假:临时的,代理的。
②委质:归顺,归附。
③葭萌:指葭萌关之战。
④推锋:手持兵器冲锋。
⑤关、马:指关羽、马超。
当时关羽镇守在外。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2)下列各组划线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益州既定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送东阳马生序》)B.素非关、马之伦也又留蚊于素帐中(《幼时记趣》)C.遂与羽等齐位遂反溯流逆上矣(《河中石兽》)D.明年卒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为学》)(3)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征西将军”中的“迁”指“升官”,《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中的“迁客”即升官之人。
B.“建安二十四年”中的“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二十四年”是一种用帝王年号来纪年的方法。
C.“金鼓振天”中“金鼓”即打仗时用于指挥进退的军鼓和铜锣,“击鼓”表示要进攻,“鸣金”表示要收兵。
D.“追谥刚侯”中“谥”是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如欧阳修谥“文忠”。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中考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附解析1

中考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附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高祖①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②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④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⑤;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⑥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
此三杰,吾能用之。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注】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
②高起:高祖臣子。
③略:攻占。
④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
⑤子房:西汉谋士张良。
⑥连:率领。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事无大小,悉以咨之悉:________②性行淑均,晓畅军事晓:________③战胜而不予人功予:_______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①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3)下面对【甲】【乙】两个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希望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言辞恳切,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B.【乙】文中,司马迁通过对话描写,将高祖取胜与项羽失败进行对比,刻画了高祖睿智英明的形象。
C.【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郭攸之、费祎、董允等管理“营中”之事,向宠管理“宫中”之事,安排得十分细致周到。
D.【乙】文中高祖非常有自知之明,他能够很清晰地认识到张良、萧何、韩信各自的长处,并让他们各得其所。
中考试题《出师表》汇编及答案

中考试题《出师表》专练一、2021 常州市出师表阅读两则短文,答复以下问题甲文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忠良,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文晏子为齐相,出。
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③。
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
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
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担任国相。
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
⑥自下:谦虚。
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
⑧对:答复。
16.解释以下短语。
〔2分。
任选4个作答〕〔1〕简拔:〔2〕裨补阙漏:〔3〕优劣得所:〔4〕意气扬扬:〔5〕名显诸侯: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4分〕〔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18.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A.甲文是奏章,是典型的事实论证的写法,思路严密;直截了当,让人简单接受。
B.乙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说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C.甲文乃出师伐魏前所作,根本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D.乙文非常细腻地表达了一个故事,虽鲜亮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
用这样的手法推举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19.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
〔4分〕答案:16.〔1〕选拔;〔2〕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3〕才能高的低的都得到合理的安排;〔4〕趾高气扬,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5〕在诸侯各国都有很大的名声。
《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3)》

《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3)》整理了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3),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20-24题。
(14分)【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乙】晏子为齐相,出。
其御①口之妻从门间而窥。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驰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
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②深矣常有以自下③空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
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晏子荐以为大夫。
(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上》)【注释】①御:马夫。
②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
③自下:谦虚。
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性行淑均()(2)拥大盖,策马()(3)身相齐国()(4)晏子怪而问之()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愚以为宫中之事晏子荐以为大夫B.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C.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D.其夫为相御其后夫自损抑22.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
(2分)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23.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4分)(1)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2021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专题3

2021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专题3卷i十二)8.用斜线(/)标出下列句子的阅读暂停。
在每个句子中标出一个位置。
(2分)。
(1)来来去去去的人都怪这棵树有着非同寻常的快乐和愤怒9.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1)或者当一个高贵的人出生时,第一位主是一位兄弟。
(3)他看到了自己的耳朵他看到了不同的东西。
10.用现代汉语写出划线句子的意思。
(4分)⑴德然父元起常资给先主,与德然等。
(2)主是第一个使用门徒的。
11.选文写刘元起对先主刘备的赞语和人们对刘备的帮助,有什么作用?(2分)12.结合所选课文的内容,谈谈你对刘备青少年时期的评价。
(4分)8.(1)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2)喜怒/不形于色9.有人对待回头看以……为异(对……感到奇怪)10.(1)刘德兰的父亲刘元琦经常补贴刘备,并将同样的补贴给刘德兰。
(2)因此,前主可以用来聚集人们。
11.从侧面表现刘备的雄心壮志、雄才大略,写出人们对他的支持与认同。
12.他年轻时,家里很穷,但他有野心和超人的眼光,不愿意贫穷;快乐和愤怒不会以颜色、沉默和寥寥数语的形式出现,但它们会被其他人深深地爱着。
【参考译文】很小时,父亲便过世了;他与母亲一起织草鞋,编竹席卖以度日。
所住房屋东南方有根桑树,高五丈多,远远望去,一片簇团,好似皇帝出行时的舆盖。
刘备少年时,与同族人中的小孩子在树下嬉戏,说:“我一定要乘坐这羽葆盖车。
”他的叔父子敬说:“你不要说这狂妄的话,会灭我满门的!”刘备十五岁时,他的母亲让他去学习,跟同族的刘德然、辽西族的公孙瓒一起在九江太守同郡卢植门下共事。
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常常资助刘备,并且同给予刘德然的相同。
刘元起的妻子说:“我们各自都有一家人,你怎么能常常这样资助刘备呢!”刘元起说:“我家族中能有这样的孩儿,他是不同寻常的人。
”而且公孙瓒跟刘备友情深厚。
公孙瓒年龄大些,刘备把他当兄长对待。
刘备不很喜爱读书,却喜爱狗马、音乐、漂鲜艳的衣服。
《出师表》《三国志 诸葛亮传》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广西梧州市中考题)

《出师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广西梧州市中考题)二、阅读(34分)10.(1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巨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①,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若嗣子②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③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
倾之,又领益州牧。
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
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
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出师表》。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注释】①病笃:病重。
②嗣子:此指刘禅。
嗣:继承。
③股肱:比喻辅佐之臣。
(1)下列对乙文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B.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C.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D.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2)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庶竭驽钝庶:表示期望。
B.以彰其咎彰:表彰。
C.属以后事属:通“嘱”,嘱托。
D.效忠贞之节效:贡献,献出。
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外文言文:19 刘备敕刘禅遗诏(含答案)

19 刘备敕刘禅遗诏一、趣文导读教象棋两人对弈象棋,旁观者教不置口。
其一大怒,挥拳击之,痛极却步。
右手摸脸,左手遥指曰:“还不上士!”【译文】有两人下象棋,一个旁观的人教导不停,其中一个下棋的十分恼怒,便挥舞拳头揍那个旁观教导的人。
那人被打得十分疼痛,连连后退,右手捂着脸,左手比划说:“还不快上士!”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三国志》是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历史,受到后人推崇。
与《史记》(司马迁)、《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并称前四史。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
他少好学,就有志于史学事业,对于《尚书》《春秋》《史记》《汉书》等史书进行过深入的研究。
刘备(161年—223年),字玄德,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帝,后人尊称其先主。
公元221年称帝,次年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退回白帝城。
公元223年因病崩逝。
刘禅(shàn)(207年—271年),字公嗣,小名阿斗(通常以扶不起的阿斗形容一个人没有用)。
即蜀汉后主,刘备的长子。
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任皇帝,公元223年—263年在位。
后蜀汉被曹魏所灭,刘禅投降曹魏,被封为安乐公。
【文言原文】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染他病,殆不自济。
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
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
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汝父德薄,勿效之。
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之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
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
(选自《三国志》)【古今对碰】【作品赏析】先主刘备在弥留之际,希望阿斗能够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趣文导读
窃槽
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必以其说驾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
郁离子谓之曰:“昔者鲁人不能为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
鲁人求其方,弗得。
有仕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
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
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
今子以佛夸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
”
【译文】
有位喜好佛学的客人,每次和人谈论道学、理学时,一定搬出佛学来压倒对方,得意洋洋认为自己有十分独到的见解。
郁离子对那名客人说:“以前,鲁国人不会制酒,只有中山国的人善于酿造千日的酒。
鲁国人向他们请教酒方,但无法获得。
有个鲁国人到中山国当官,住宿在酒店,偷取店家的酒糟,回到鲁国,用鲁国的酒浸泡,然后对人说‘这是中山国的酒’。
鲁国人喝了,也认为是中山国的酒。
一日,那酒店的主人来访,听说有本国的酒,索要来喝喝看,才一入口就忍不住吐了出来,笑道:“这是用我家的酒糟泡出来的漕汁啊!现在您是可以用所学的佛理向我炫耀,但我想真佛会笑您不过是学到一些糟粕罢了。
”
二、美文精读
【作品卡片】
《三国志》是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历史,受到后人推崇。
与《史记》(司马迁)、《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并称前四史。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
他少好学,就有志于史学事业,对于《尚书》《春秋》《史记》《汉书》等史书进行过深入的研究。
刘备(161年—223年),字玄德,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帝,后人尊称其先主。
公元221年称帝,次年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退回白帝城。
公元223年因病崩逝。
刘禅(shàn)(207年—271年),字公嗣,小名阿斗(通常以扶不起的阿斗形容一个人没有用)。
即蜀汉后主,刘备的长子。
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任皇帝,公元223年—263年在位。
后蜀汉被曹魏所灭,刘禅投降曹魏,被封为安乐公。
【文言原文】
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染他病,殆不自济。
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
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
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汝父德薄,勿效之。
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之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
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
(选自《三国志》)【古今对碰】
【作品赏析】
先主刘备在弥留之际,希望阿斗能够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已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言警句。
刘备临死之时,对自己的儿子刘禅殷殷教导,一片深情。
【知识梳理】
三、强化训练(共30分)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0分)
①朕初疾.()②人五十不称夭.()
③道亡.()④但.下痢耳()
⑤殆.不自济()⑥何所复恨.()
⑦不复自伤.()⑧过于所望.()
⑨勿以.恶小而为之()⑩能服.于人()
2.翻译。
(10分)
①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②汝父德薄,勿效之。
③何所复恨,不复自伤。
④审能如此,吾复何忧!
⑤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 文中提到的丞相是谁?(2分)
4. 文题的意思是什么?(4分)
5 . 就“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谈谈你的感想。
(4分)
强化训练参考答案:
1. ①病。
②夭折,寿命短。
③丢失。
④只是。
⑤恐怕,大概。
⑥遗憾。
⑦感伤。
⑧期望。
⑨因为。
⑩使别人信服。
2. ①只有贤明、德行才能够使别人敬服。
②你的父亲德行浅薄,不要仿效。
③又有什么可遗憾的呢?所以不再为自己感伤。
④要真是这样,我又有什么可忧虑的啊!⑤不要因为坏事很小而去做,不要因为善
事很小而不去做。
3. 诸葛亮。
4. 刘备临终下达给刘禅的诏令。
5. 略。
四、真题链接
阅读《刘备敕刘禅遗诏》,完成1—3题。
(共14分)
1.解释加点的词语。
(4分)
①勿以.恶小而为之()②何所复恨.()③道亡.()④不复自伤.()2.翻译。
(6分)
①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②审能如此,吾复何忧!
③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 就“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谈谈你的感想。
(4分)
真题链接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