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判断题及答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二单元积累运用与课内阅读专练卷 人教部编版 (含答案)

第二单元课文内容与积累运用专练卷姓名:_______________一、判断题,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草船借箭》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2.《水浒传》的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
()3.《红楼春趣》选自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七十回。
()4.《景阳冈》一文中武松上冈以后,得知冈上真有老虎,有不想回去,是怕店家谋财害命。
()5. 众猴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石猴为“万岁大王”。
()6.“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中的“大虫”是指一只狮子。
()7.《红楼春趣》选自施耐庵的《红楼梦》,讲述了宝玉、黛玉等人在大观园里荡秋千的故事。
()8.《景阳冈》节选自古代著名长篇小说《水浒传》,讲的是李逵打虎的故事。
( )9.《猴王出世》节选自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课文叙述了石猴出世,后来成了猴王的一段经历。
()10.三国演义中有许多故事,如“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空城计”等广为流传。
()二、好书推荐。
《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都是我国的古典名著,其中有许多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
请你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一读这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并推荐给同学们。
故事题目:________________推荐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积累填空。
(1)《鸟鸣涧》一诗中,突出山中寂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草船借箭》,我们知道“草船借箭”是一次_______________的较量,诸葛亮深知周瑜的____________、鲁肃的____________、曹操的____________,还利用_______________天气和_______________条件,巧妙地安排,运用草船,前往曹营借箭。
借箭的成功,说明诸葛亮是一个既知天文晓地理又识人心的人。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理解课堂知识题(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理解课堂知识题(含答案)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时间:________一、课内阅读练习。
松晨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
它们搭窝的时侯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跨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
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
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
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___》,作者是___国的著名博物学家_____,他的闻名于世的作品是《____________》。
2.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
3.根据“地点的选择、搭窝的过程、窝口的特点”,用“‖”将文段分为3层。
4.摘抄描写松鼠搭窝动作的词语,说说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1)词语摘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上写松鼠“搭窝的过程”时用到的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自己再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父母之舟(节选)恍恍惚惚我又置身于两年一度的庙会中,能去看看这盛大的节日的确是无比的快乐,我高兴极了。
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人边走边唱,看踩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人山人海,卖小吃的挤得密密层层,各式各样的糖果点心、鸡鸭鱼肉都有。
我和父亲都饿了,我多馋啊!但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
父亲从家里带了粽子,找个偏僻的地方,父子俩坐下吃凉粽子。
吃完粽子,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领我到小摊上吃了碗热豆腐脑,我叫他也吃,他就是不吃。
卖玩意儿的也不少()彩色的纸风车()布老虎()泥人()竹制的花蛇()虽然不可能花钱买玩意儿,但父亲很理解我那恋恋不舍的心思,回家后他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这便是我童年唯一的也是最珍贵的玩具了。
五年级下册语文试题--课内阅读专项检测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课内阅读专项练习一、阅读课内片段,回答问题。
景阳冈(节选)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
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
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将下来。
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
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
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
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
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
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住,一按按将下来。
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力。
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
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
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
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
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
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
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
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堆,却似躺着一个锦布袋。
1.本文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另外三大名著是《》《》《》2.根据课文将下列动词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踢轮揪提打劈3.画“”的句子中加点字“般”的意思是。
这“三般”写出了大虫的。
4.选文把老虎“拿人”的本领写得十分生动,为什么要这样写?二、阅读课内片段,回答问题。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春恋。
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
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
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课内外阅读理解培优提升(附答案)

第一单元课内阅读+类文阅读第1课《古诗二首》【课内阅读】(一)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村(cūn chūn )居(jū jǜ)醉(zuì zhuì )散(sàn shàn2.《村居》的作者是( )朝诗人高鼎,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 )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 )的情景。
3.诗歌用一个“_______”字,一个“______”字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
4.给词语选择正确的注释,把序号填入括号里。
(1)村居( )①在乡村里居住。
②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2)拂堤杨柳( )①柳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②春风吹拂着堤岸上的杨柳。
(3)春烟( )①春天的烟雾②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的雾气(4)醉( )①喝醉②迷醉,陶醉。
(二)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这首诗的作者是()。
A.贺知章B.高鼎2.《咏柳》中“咏”的意思是()。
A.唱B.用诗词等来叙述3.“丝绦”在诗中指()。
A.用丝织成的带子B.细长而柔嫩的柳枝4.裁出细叶的是()。
A.剪刀B.燕子C.春风5.在这首诗中,诗人把春风比作______。
在我眼中,春风还像__________。
【类文阅读】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诗中描写的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第一、二句诗的意思是: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 )(2)第三句写的是静景,第四句写的是动景。
这两句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 )3.请再写出一首关于春天的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课《找春天》【课内阅读】(一)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根据课文内容判断题100题(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根据课文内容判断题100题(含答案)第一部分:成语故事1. 成语“滥竽充数”出自《韩非子·五蠹》。
(√)2. 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
(√)3. 成语“亡羊补牢”告诉我们,出了问题后要积极想办法补救。
(√)4. 成语“画龙点睛”原指画龙时点上眼睛使画龙栩栩如生。
(√)第二部分:神话传说5. 《精卫填海》讲述了一个名叫精卫的神话人物填海的故事。
(×, 精卫是鸟名)6. 《夸父追日》表现了夸父勇敢追求光明的精神。
(√)7. 在《嫦娥奔月》中,嫦娥吞下了长生不老药,飞向了月球。
(√)8. 《大禹治水》讲述了大禹治理洪水,最终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故事。
(√)第三部分:古代诗歌9.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明月光”指的是月光照在地面上。
(×, 是指月光)10.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诗中,描写的是春天景象。
(×, 是秋天景象)11. 《悯农》一诗的作者是杜甫。
(×, 是李绅)12. 杜牧的《清明》一诗中,牧童指的就是放牛的孩子。
(√)第四部分:民间故事13. 《猎人海力布》讲述了一个猎人海力布勇敢救人的故事。
(√)14. 《牛郎织女》是一篇讲述牛郎和织女相爱的神话故事。
(√)15. 《白蛇传》中,白娘子和许仙最终走到了一起。
(×, 故事中他们经历了许多挫折最终没有在一起)16. 《孟姜女哭长城》讲述了一个女子孟姜女寻夫送寒衣的故事。
(√)第五部分:现代文学17. 鲁迅的《少年闰土》中,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少年形象。
(√)18. 《草原》一文中,老汉是蒙古包的主人。
(√)19. 《开国大典》一文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20. 《只有一个地球》告诉我们,我们应该珍惜地球资源。
(√)第六部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1. 《草原》一文中,老汉把羊群赶到蒙古包附近吃草。
(√)22. 《开国大典》一文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综合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综合练习(含答案)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
(1)填空。
山色______ 山形______ 溪流______(2)本段中把野花比作______、______和______。
(3)本段作者运用了________的写作方法。
()2. 阅读下面的短文,做一做后面的练习。
啊,福海真美呀!湖水环绕着一个小岛,碧水又在群山之中。
小岛的中央有不少的亭台楼阁,显得典雅秀丽。
湖水清澈见底,像一块晶莹透亮的水晶石;湖水平静极了,像一面光亮的明镜;湖水清绿,又好似一块无暇的翡翠;湖水映着蓝天,好像一条艳丽的蓝纱巾,映在水中的山、阁、桥、树就像纱巾上的点点花纹。
群山就像个大托盘,托着湖水这块美丽的翡翠。
那小岛好像翡翠中间镶嵌着的一颗光彩照人的珍珠,群山上的青松好像是卫护着托盘、翡翠、珍珠的钢铁战士。
那一座座小桥像一条条翡翠上的彩带,与群山相连。
阳光普照,如同一湖碎金闪闪烁烁;微风拂来,好像一匹绿缎徐徐展开。
福海湖映山,山环水,湖光山色,令人流连忘返。
(1)给这篇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围绕——______ 秀丽——______(3)作者写湖水时,分别把湖水一一比作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5)群山上的青松好像是卫护着托盘、翡翠、珍珠的钢铁战士。
这句话把______比作______。
(6)文中主要写了福海的______美和______美。
3.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猴子救小白兔一天上午,小白兔在田野栽(zāi)白菜。
五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课文内容阅读理解周末专项练习含答案

五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课文内容阅读理解周末专项练习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课内阅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侯,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
我感到一点儿留恋。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1.用“﹏﹏﹏”在选文中画出表示“应接不暇”的句子。
2.“大的,小的,花的,黑的”这些写了鸟的___________。
“有的……有的……有的……”写了鸟的___________。
又写了一只画眉鸟,这里采用了___________的方法。
3.“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这句话的意思是:昨天不是_______,而是_________。
4.最后一句话中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双引号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鸟的天堂”没加双引号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
一来是牛跟他亲密;二来呢,他想,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让牛吃嫩嫩的青草;家里吃的干草,筛得一点儿土也没有。
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让它喝干净的水。
夏天天气热,就在树林里休息;冬天天气冷,就在山坡上晒太阳。
他把牛身上刷得干干净净,不沾一点儿草叶、土粒。
夏天,一把蒲扇不离手,把成群乱转的牛虻都赶跑了。
牛棚也打扫得干干净净。
在干干净净的地方住,牛舒服,自己也舒服。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水平练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水平练习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猴子救小白兔一天上午,小白兔在田野栽(zāi)白菜。
突然,一只大狐狸从树后面跳出来,扑(pū)向小白兔,小白兔吓得连忙逃跑。
小白兔往山坡上逃,大狐狸在后边紧紧地追。
“扑通”(pūtōng)一声,小白兔掉进了坑里。
狐狸张着嘴(zuǐ)流着口水趴(pā)在坑(kēng)边上,想法子要吃掉小白兔。
小猴子看见了,它立即(jí)倒挂在树上,把小白兔拉出大坑(kēng)。
狐狸想吃小白兔可吃不着了。
小白兔得救了。
(1)这篇短文有几个自然段?(2)这篇短文写了哪几种动物?(3)小猴子怎样救了小白兔?在短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4)你喜欢这篇短文中的哪种动物?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 请认真阅读下列选文,然后完成练习题。
①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形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
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②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却不见了。
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③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
那条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
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④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
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模糊—______ 凶猛—______ 镇静—______(2)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
①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②远处天空中的云朵像是大海里翻起的几朵浪花。
(3)请用波浪线画出第②自然段里表示时间的词语。
(4)第②③④自然段说明火烧云的特点是______。
(5)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______手法,说明了火烧云______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判断题1.“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两句中的“茫茫”一词的意思不同。
(×)2.《草原》和《白杨》两课在写法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中国使者这句话点名了全文的中心。
(√)4.《牧童》一诗中“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寂静。
(√)5.《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近及远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6.《清平乐·村居》一诗,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7.《杨氏之子>>一文选自南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8.全文是围绕“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这句话写的。
(√)9、文中的“家禽”两个字各自表达独立的意思。
(√)10、“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与“孔雀是夫子家禽”表达效果相同。
(×)11、“齐国大夫晏子”和“犯了欺骗大王的罪”两个短语中的“大”字都读“dà”。
(×)12、“为设果,果有杨梅”中两个“果”意思相同。
(√)1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中“家禽”并不是一个词,而是各自表达独立的意思,“家”指孔君平家”,“禽”指家养的鸟。
(√)14、《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为了显示威风侮辱晏子,晏子巧妙回击,维护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
(√)15、《打电话》是一段带有讽刺的惹人发笑、发人深省的相声。
(√)16、《半截蜡烛》中只有杰奎琳才是保住蜡烛里的秘密的功臣。
(×)17、“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这句话出自《满江红》,意思是告诉我们不要虚度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后悔也无济于事。
(×)18、信封的左上方写收信人所在地的邮政编码,上方写收信人的地址,信封的右下方写寄信人的地址和寄信人所在地的邮政编码。
(√)19、《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
(√)20、“奥尔加。
伊万诺夫娜,我……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这句话中的省略号都是表示话没说完,语意未尽。
(×)21、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根本不可能”这个短语在文中的作用是强调突出了工程艰巨、难度很大,衬托出西部建设者们的勇实干和创新精神。
(√)22、《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23、文中“家禽”和现在的“家禽”意思相同。
(×)24、在杨氏家里,孔君平为小孩拿出了许多水果,其中有杨梅。
(×)25、“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指的是老班长崇高的品质和伟大的精神永放光芒。
(√)26、《再见了,亲人》采用了第一人称的方法描写了1958年中朝人民在车站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
(×)27.“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我们带出草地。
”此句是个排比句。
(√)28.“我蹲在水边,心里不停地念叨:‘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此句是心理活动描写。
(√)29.2001年3月,“瑞恩的井”基金会正式成立。
瑞恩是非洲孩子。
(×) 30.“程门立雪”“精卫填海”“坚贞不屈”“愚公移山”都是成语故事。
( × )31.老班长和老汉两人的形象都可用“忠于革命,舍己为人”来概括。
(×)32、《桥》中多处关于大雨和洪水的描写,是为了突出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3.《草原》是著名作家袁鹰写的,选自《内蒙风光》。
(×)34.“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
”“那么”表示程度,有“很、非常”的意思。
(√)35.“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的意思是:因为语言不同,歌声就是我们共同欢乐的心声。
(√)36.《白杨》是一篇写景的文章。
(×)37.《冬阳童年骆驼队》这篇课文是《城南旧事》的序言。
(√) 38.《祖父的园子》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 39.“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
(√)40、《舟过安仁》的宋朝作者杨万里。
(√)41、《冬阳童年骆驼队》这篇课文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作者是林海音。
(×)44、《祖父的园子》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45、剧本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或唱词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
(√)46、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神态表演艺术。
(×)47、汉语中有一些在表达方法上很有特点的熟语,如歇后语、谚语。
(√)48、“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这句话是比喻句。
(√)49、“朝鲜”和“鲜血”中的“鲜”读音相同。
(×)50、“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
”这句不是比喻句。
(√)51、《晏子使楚》里面的主人翁晏子是楚国人。
52、《威尼斯的小艇》一文的作者是英国作家马克.吐温。
(×)53、课文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城市的特点。
(√)54、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
(√)55、“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
“运用的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56、《威尼斯的小艇》一文主要介绍了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
(√)57、《白杨》一文中爸。
爸两次沉思,第一次是爸爸想过去,想自己,第二次爸爸是想子女,想未来。
(√)58、《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牧童晚归休憩图,表现了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59、《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是林海音。
(√)60、《童年的发现》最后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这句话一语双关,用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话里不乏愤慨的成分。
(√)61、《祖父的园子》通过回忆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展现了作者对生活有追求。
(×)62、“果有杨梅”的意思是“果然其中有杨梅。
”(×)63、“应声答曰”与“应该”中的“应”读音都是“yīn g”。
(×)64、打电话啰嗦虽然费时,但是要办的事情能交代得更清楚。
(×)65、“难道他会从柴房里搬来一窝兔子吗?”是设问句。
(×)66、《晏子使楚》在写法上通过对话和神态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特点。
(√)67、《再见了,亲人》通过大娘、小金花、大嫂三位朝鲜人民代表对志愿军战士的深情厚谊来说明中朝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感。
(√)68、《金色的鱼钩》抓住了老班长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来赞扬他对学忠贞不渝、全心全意为战士服务甚至牺牲生命的可贵品质。
(√)69、《桥》一文中老支书的儿子舍已为人的高尚品质是值得人们学习的。
(×)瑞恩是一个只有梦想而不愿付出行动的人。
(×)70、“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写出了童年的无忧无虑。
(√)71、《白杨》表面上是写白杨,实际上是写边疆建设者。
(√)72、《童年的发现》写出了作者求知若渴和惊人的想像力。
(√)73、《杨氏之子》一文选自《史记》,作者是刘义庆。
(×)74、“完璧归赵”、“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草船借箭”都是含有历史典故的成语。
(×)75、《三国演义》写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的故事。
(√)76、“战国七雄”是指秦、楚、齐、赵、燕、魏、韩,当时秦国是最强的。
(√)77、《草船借箭》选自古典小说《三国演义》。
(√)78、《景阳冈》选自《水浒传》,作者是吴承恩。
(×)79、《猴王出世》中的石猴是集人、神、猴三者为一体的神话人物形象。
(√)80、早在2700多年以前,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利用烽火传递信息了。
(√)81、19世纪20年代,莫尔斯发明了电报。
(×)82、1984年,第一台多媒体电子计算机诞生,随后很快普及开来。
(√)83、“本来制作像这样有声有色的作品,只有音像公司才能办到。
”这是一个比喻句。
(×)84、“我看你这样的大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
”托德说的是反话,意在挖苦“我”根本没钱。
(√)85、《临死前的严监生》用了夸张的手法,讽刺了严监生的吝啬。
(√)86、《刷子李》一文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刻画刷子李。
(√)87、《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作者是季羡林,文章赞美了德国人无私奉献的品质。
(√)88、《与象共舞》一文采用了先概述后分述的顺序,围绕着泰国人与大象的特殊关系,展示了泰国独特的地域文化。
(√)89、《彩色的非洲》从骄阳蓝天、花草树木、动物世界、日常生活、艺术风采这五个方面,展示了非洲的自然风光和异域文化。
(√)90、《威尼斯的小艇》结尾一段动静相结合,写出了河道的美。
(×)91、“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
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这个比喻句写出了刷子李在与自己挑战和较劲。
(×)92、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悠然摆去……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这句描写刷墙的动作和刷后效果相互映照,反映了“刷子李”技艺高超。
(√)93、“他真觉得这身黑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这句实际上是表明师傅凭着高超的技艺在徒弟心中树立了权威。
(√)94、“为设果”是指孔君平给孩子端来了水果。
(×)95、杨氏之子最聪明之处在于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96、“孔雀是夫子家禽”,“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两话的表达效果完全一样。
(×)97、“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句这样停顿是对的。
(×)98、“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这两句中的“茫茫”一词的意思不同。
(×)99、《白杨》一文中爸爸两次沉思,第一次是爸爸想过去,想自己。
第二次爸爸是想子女,想未来。
(√)100、《草原》和《白杨》在写法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101、“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中国使者的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
(√)102、信封左上方应写寄信人的邮政编码和寄信人的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