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克隆》导学案

合集下载

2023年奇妙的克隆教案奇妙的克隆导学案15篇(精选)

2023年奇妙的克隆教案奇妙的克隆导学案15篇(精选)

奇妙的克隆教案奇妙的克隆导学案篇一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

阅读讨论探究1.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

2.查找克隆的相关资料,如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实物资料。

3.思考:以克隆为例,谈谈对“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的理解。

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

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奇妙的克隆”。

2.展示查找的资料。

自然界中哪些动、植物先天就具有克隆的本领(出示实物、图片:秋海棠落叶生根、富贵竹插枝即活、土豆、地瓜发芽生长、各种水果、蔬菜、稻麦的嫁接、水螅除夏初和秋末外通常进行无性生殖即身体长出芽体等)1、检查预习:请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并出示问题,供小组讨论。

问题:a.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b.“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c.第二小节写了许多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d.“多利”的诞生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和影响e.克隆技术能够给人类带来哪些益处与弊处明确:a.课文使用四个小标题,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b。

理解“克隆”的关键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

d。

多利”的诞生标志着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而且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

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

e。

课文从三方面来写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姆乐巍⑹倜难映ぞ哂兄匾庖濉w髡卟⒚挥谐两诿つ康睦止鄣敝校诮嵛泊μ岢隽斯赜凇翱寺鼻i娴降赖侣桌砦侍獾睦渚伎肌1、明确什么是克隆?(1)找出上述天生具有克隆本领的动植物的共同点,用自己的话说说克隆是什么(不是由生殖细胞结合产生的后代)(2)齐读课文第一部分,找出文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

八年级上册语文《奇妙的克隆》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奇妙的克隆》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奇妙的克隆》导学案撰稿人湄江中学黄玉荣【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并理解这样安排的好处;理解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3. 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的科学性。

【学习重点】1.了解有关克隆的知识和克隆研究的动态。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3.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的科学性。

【学习难点】1.理清“克隆鲫鱼出世前后”的说明顺序,理解这样安排的原因。

2.关于克隆人的争议。

【学习方法】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思考题指导学生自读。

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

最后设置自由问答环节,给喜欢钻研的同学一个空间,由兴趣引领他们在科学的道路上前行。

【知识链接】1.走进作者谈家桢,1909年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中国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是我国遗传学发展的奠基人之一,获得首届上海市教育功臣的殊荣。

1934年赴美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摩尔根实验室深造,跟从多布然斯教授从事果蝇进化遗传研究, 1936年获哲学博士。

1937年回国任浙江大学生物学教授。

1946年在亚洲异色瓢虫发现色斑嵌镶显性遗传现象,受到国际遗传学界重视。

1952年担任复旦大学生物系主任、遗传研究所所长等职。

2.关于克隆克隆是人工诱导下的无性繁殖,就是“复制”“拷贝”生物。

它是用机械的方法,把一个“供体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另一“受体”的去除了细胞核的细胞质内。

核移植采用的供体细胞有两种,它们有本质的不同。

胚胎细胞克隆属于异体复制,“复制”的是提供受精卵胚胎的下一代,相当于生了个“多胞胎”;体细胞克隆属于自体拷贝,“拷贝”的是提供体细胞的动物本身。

从技术操作看,后者的难度比前者大。

【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筛选重要信息,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说明顺序、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科学性。

2.揣摩语言,体会科学家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

《奇妙的克隆 》教案【4篇】

《奇妙的克隆 》教案【4篇】

《奇妙的克隆》教案【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奇妙的克隆》教案【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奇妙的克隆》教案15篇

《奇妙的克隆》教案15篇

《奇妙的克隆》教案15篇《奇妙的克隆》教案1一、教学过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A.初步了解克隆知识及事理说明文的特点,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常见的说明方法。

B.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__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__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A.利用学案,引导学生充分预习。

B.有机地运用各种阅读方法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__要点,充分讨论辩证地思考科学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由以上目标我指定本课教学重点如下:1.了解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

2.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三)教学难点1.把握__的说明顺序。

2.领悟“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的深层内涵。

二.学情分析1.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__介绍的处于生物科学前沿的克隆知识贴近生活,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为__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__蕴含的克隆知识以及个别专业术语较深奥,八年级的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生物常识重点突破。

2.能力分析上一单元说明文知识的学习训练,已使学生对说明常识有了初步把握,他们能够通过反复阅读、品析语言、感悟__的思想内涵。

且通过一年多的训练,他们已养成了小组学习、合作探究的习惯。

三.教法、学法为使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具体如下:1.朗读法。

生动的说明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基于这一点,我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事理。

2.讨论法、点拨法。

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在学习过程中我将做适当的点拨。

3.竞赛激励法。

初中生有好胜心理,在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时,宜用此法,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17、奇妙的克隆 导学案

17、奇妙的克隆  导学案

17 奇妙的克隆导学案【使用说明及方法指导】1、根据学习目标认真阅读课本,完成导学案,牢记基础知识。

2、A层同学完成所有题目,B层同学完成除(**)外题目,C层同学完成不带(*)题目3、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培养探求科学的兴趣和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筛选资料、利用资料的学习能力。

【学习重难点】进一步巩固说明方法知识,利用收集的有关克隆资料展开辩论,培养探求科学的精神和口语交际能力。

【学习流程】1、资料积累:(1)收集有关克隆的资料,做好参加“克隆利弊”为话题的辩论赛的准备。

(2)举出我们身边天生具有克隆本领的动植物各三种:2、阅读课文,完成填空。

说明对象说明顺序实验对象研究成果时间说明方法鱼类多利羊3、重点研讨最后一段中“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

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以及人类心灵,如克隆人的问题。

”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4、准备辩论(1)辩题:克隆技术的应用必将造福人类(正方);克隆技术的应用必将殃及人类(反方)(2)根据老师的分组要求收集整理有关克隆资料,准备辩论。

(3)了解辩论的要求:①语言清晰、流畅,声音洪亮;②观点鲜明,论据充足;③小组选派3名主辩手,其他成员做好协助准备。

驳斥对方观点时既要有“理”,又要有“礼”。

5、质疑问难: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难要与同学们共同探讨的,请把它写下来。

6、拓展阅读:美国科学家闭门造人①在美国马里兰州的洛克维里市有一个神秘的机构——基因研究院(TIGR)。

这是一个专门收集分类研究基因的地方。

据科学家估计,人类大概有8万余条基因。

这显然是个很庞大的数目,但这8万余条基因中有多少是多余的废基因呢?剔除废基因后把有用的基因留下再经组合,人类就可以“造”出来了吗?TIGR主席克莱尔·弗拉斯特领导的小组努力的方向正是如此:在试管中制造生命。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7《奇妙的克隆》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7《奇妙的克隆》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17 奇妙的克隆【导学目标】1.速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了解克隆的科学知识。

2.掌握有关说明文的知识,理清说明的顺序,了解说明方法。

3.认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课时计划】1课时,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授课,课堂上重点完成步骤二、三、四。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学法指导:【说明文中谈理解、感受、启示类答题方法】1.结合文章相关内容。

2.精练清晰地表达。

3.采用总分结构回答。

答题格式:我认为……,理由是……注意事项:切忌绕开阅读材料,不切实际地陈述。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西游记》大家都很熟悉,其中孙悟空有个绝活让我们羡慕不已——他经常在紧要关头从身上拔一把猴毛变成一大群和他一模一样的猴子。

当然这只是我国明代大作家吴承恩奇妙想象下的精彩描写。

但这一想象却在今天成了可能,这就是克隆。

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奇妙的克隆领域去探究一番。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锦囊.(náng) 克隆.(lóng) 繁衍.(yǎn) 胚.胎(pēi)鳞.片(lín) 脊.椎(jǐ) 两栖.(qī) 蟾蜍..(chán chú)2.识记重点词语的词义。

奇妙的克隆学生导学案

奇妙的克隆学生导学案

奇妙的克隆导学案
奇思妙想:
同学们,西游记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里面的孙悟空更是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么你都知道他有哪些神奇的本领呢?假如你
也可以学会其中一个本领,那么你最希望学会什么本领?为什么?
学习目标:
1、养成收集信息、筛选信息的科学习惯。

2、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绩和意义
3、培养严谨求实的态度和激发科学创新意识。

检查预习
1、根据词语填入正确的音或字
脊椎.()濒.临()胰.蛋白酶.()囊.胚()
繁yǎn()两 qī()chán蜍()Lín片()
2、这篇说明文与以往的文章在结构上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有啥作用呢?整体感知
一、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部分,并思考以下问题:
1、找出文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

2、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二、默读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这两个部分作者举了哪些克隆事例?
2、克隆羊的诞生,为什么在全世界引起轰动?
3、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4、在克隆鲫鱼出世前后这部分是按照什么说明顺序进行说明的?这样
安排有什么好处?
三、请同学读第四部分,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本节从哪些方面写了克隆技术造福人类?
想象训练:
1、你愿意克隆一个和你一样的人出来吗?
2、内容: 你想克隆什么?为什么要克隆它?
要求:
1 想法要奇妙;
2 想法要有益于人类;
3 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八年级上册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五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奇妙的克隆》教案【五篇】

所以 , 在本课阅读学习中 , 拟采纳多媒体信息技术参加教课。

课前设置预习题 , 部署学生经过运用词典、词典和网络图书资料自学生字新词 , 认识作者有关状况和文中出现的一些科学术语。

课中组织学生自学、分组合作谈论并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参加教课, 活跃氛围 , 激发兴趣 , 打破重难点。

课后部署想象作文 ,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不停研究自然神秘的激情。

●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1累积词语 , 掌握囊、克隆、胚胎、蟾蜍、鳞片、脊椎、两栖等词的读音、字形、词义 ; 理解繁衍、平安无事的词义 , 并学会运用。

2认识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

过程与方法1 整体感知文意 , 依据阅读要求训练学生挑选信息, 归纳内容重点 ,逐渐提升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 理清本文的说明次序 , 并理解这样安排的利处。

3 理解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 研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学习科学家们谨慎、务实、持之以恒的态度和精神, 建立正确的科学观 , 全面对待科学技术的发展, 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关心的一致。

●教课重点1认识有关克隆的知识和克隆研究的动向。

2理清本文的说明次序 , 掌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教课难点理清克隆鲫鱼出生前后的说明次序 , 理解这样安排的原由。

●教课方法以学生自读为主 , 教师设计思虑题指导学生自读。

经过学生独立思虑、小组谈论 , 多媒体课件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

最后设置自由问答环节 , 给喜爱研究的同学一个空间 , 由兴趣引领他们在科学的道路上前行。

●课前准备教课课件、投影仪、多媒体电脑部署预习题●课时安排 1 课时●教课过程激趣导入 , 认识作者我国四大名着之一《西游记》想必大家必定是喜爱看吧 , 此中孙悟空一遇紧急状况会从身上拔根猴毛吹口气就会变出很多小猴来帮忙的情节 , 大家必定特别熟习。

在《西游记》中那是神话描绘 , 是对敢于抗争封建统治、敢于和险恶权力作斗争的英豪形象的假想 , 但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日 , 这类本事已经为我们人类所掌握 , 已经让神话变为现实 , 那就是奇妙的克隆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奇妙的克隆》导学案
学生姓名:班级:使用时间:
【课题】《奇妙的克隆》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2、培养严谨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培养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
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和说明文的语言。

【知识链接】
1、走进作者
谈家桢,1909年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中国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是我国遗传学发展的奠基人之一,获得首届上海市教育功臣的殊荣。

1934年赴美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摩尔根实验室深造,跟从多布然斯教授从事果蝇进化遗传研究, 1936年获哲学博士。

1937年回国任浙江大学生物学教授。

1946年在亚洲异色瓢虫发现色斑嵌镶显性遗传现象,受到国际遗传学界重视。

1952年担任复旦大学生物系主任、遗传研究所所长等职。

2、关于克隆
克隆是人工诱导下的无性繁殖,就是“复制”“拷贝”生物。

它是用机械的方法,把一个“供体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另一“受体”的去除了细胞核的细胞质内。

核移植采用的供体细胞有两种,它们有本质的不同。

胚胎细胞克隆属于异体复制,“复制”的是提供受精卵胚胎的下一代,相当于生了个“多胞胎”;体细胞克隆属于自体拷贝,“拷贝”的是提供体细胞的动物本身。

从技术操作看,后者的难度比前者大。

【学习方法】:默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参与适当引导。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2分钟)
(导语:《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有一个绝招令人拍案叫绝:他与妖魔作战一旦吃紧,便从身上拔一撮猴毛,吹出一大群小猴来参加战斗。

这当然是神话,但是今天的科学却能实现类似的“奇迹”,这就是“奇妙的克隆”。

克隆何以能如此神通广大?还是听听遗传学家的解释吧。


二、课文预习:(15分钟)
(导语:请大家独立阅读课文,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课文预习,并完成下面预习问题。


1、查阅工具书,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繁衍.()囊胚
..()蝌.蚪()
..期()蟾蜍
鄞.县()性腺.()胰.蛋白酶.()分泌.()
濒.临()孵.化()
2、查阅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繁衍:。

神通广大:。

3、本文说明的对象是,总体上是按顺序进行说明的,介绍的内容是。

4、阅读课文,用一句话告诉大家“克隆”是什么?“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三、深入学习,合作探究:(18分钟)
(导语:认真读课文,根据课文弄清下面的问题)
1、课文使用四个小标题,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

这四个标题分别讲了什么内容?(对学)
(1)
(2)
(3)
(4)
2、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作者使用了那些说明方法?(对学)
3、“多利”的诞生为什么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和影响?(群学)
4、克隆技术能够给人类带来哪些益处与弊处? (群学)
5、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群学)
【存在问题】学了本文后,你还存在什么问题?请你写在下面。

(3分钟)
【课堂小结】你感觉你这节课学习的如何?请你用一句话把你这节课的表现总结一番。

(2分钟)
【学科长评价】
【教学后记】
八年级语文《奇妙的克隆》导学案
学生姓名:班级:使用时间:
【课题】《奇妙的克隆》第二课时
(同学们,本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继续理解内容。

同时,继续了解说明文的在语言上有什么要求,主要有哪些说明顺序和哪些说明方法)
一、问题解答:
(导语:同学们,请大家积极提出上节课发现的问题,我们一起来解答。

幻灯片展示,5分钟)
二、合作探究:(20分钟)
1、指出下面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

(自学)
(1)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

()
(2)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生根……凡此种种,都是无性繁殖。

()
(3)这种爪蟾也不是经过精细胞和卵细胞相结合产生的,所以也是克隆爪蟾。

()
2、举孙悟空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群学)
3、第二小节与第三小节有何关系? (群学)
4、“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时间的先后来写呢?文中这种安排有什么好处? (群学)
5、如果课文一开始就告诉大家克隆是无性繁殖,名称来源于希腊文,效果好吗? (群学)
6、说说为什么下面句中的划线词语不能去掉?
(1)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以一分为二。

(2)自然界的许多动物,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依靠父方产生的雄性细胞与母方产生的雌性细胞融合成受精卵,再有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长成胚胎,最终形成新的个体。

三、考考学术助理:(5分钟)
(导语:学习贵在发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难或疑惑?提出来与学术助理交流一下。


四、总结归纳:(5分钟)
1、通过本文学习,你对说明文常见顺序了解清楚了么?
2、通过学习本文,你觉得说明文语言要注意什么?
3、通过学习本文,你又了解清楚了说明文的哪些说明顺序?
三、训练拓展:(5分钟)
分组辩论:克隆人是福音,还是恶兆?请持不同意见的双方围绕“克隆技术造福人类?”的辩题展开讨论。

你们的观点:
支撑你们观点的事实:
1、
2、
【教学后记】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