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克隆》课文全文
17《奇妙的克隆》11[最新]
![17《奇妙的克隆》11[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d701756e8bd63186bdebbc75.png)
开辟:打开道路,创立。
协调:配合的适当。
难能可贵:指不容易做到的事居然能做到,非常 可贵。难能:不易做到。可贵,值得宝贵。
潜在:存在于事物内部不容易发现或发觉的
分泌:从生物体的某些细胞、组织或器官里产生 出某种物质。
濒临:接近,临近。
切实:切合实际,实实在在。
悲喜交集: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
2020/8/20
奇妙的克隆
25
正方:Yes!!
克隆人在这个世界进入新世纪之后似乎正 款款向人类走来,意美权威科学家相继宣布携手 共同展开克隆人的努力,英国政府也解除了克隆 人类最初级胚胎的禁令,从而打开了一个神秘的 克隆人的禁区。那么,你赞成克隆人技术吗?
2020/8/20
反方:
奇妙的克隆
26
你愿意克隆一个和 你一样的人吗?或我看 “克隆人”
形象说明。
2020/8/20
奇妙的克隆
17
• 这部分的说明为什么不以时间先后的 顺序来写“克隆试验”呢?文中这种安 排有什么好处?
“克隆试验”按两条线索说明:
一是从中国的写到外国的, 突出我国科 学家在克隆研究中的成就和贡献;
二是从鱼类、两栖类再到哺乳类,
体现 “对科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为 下文克隆羊的诞生作铺垫。
17《奇妙的克隆》11[最新]
克隆的荧光小猪(左)和正常小猪(右)
2020/8/20
奇妙的克隆
4
第一只克隆宠物猫CC
2020/8/20
奇妙的克隆
5
2020/8/20
克隆马及其“母亲兼姐 姐”
奇妙的克隆
6
中国的克隆牛
2020/8/20
奇妙的克隆
7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奇妙的克隆》课件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奇妙的克隆》课件新人教版奇妙的克隆——谈家桢从事遗传学教学和研究逾60年,是我国遗传学发展的奠基人之一。
生物学家谈家桢复旦大学教授获得首届上海市教育功臣的殊荣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两栖(胚胎(qipeibupufuchanchu)开)))(辟)分泌(pimi))哺乳(匍匐(蟾蜍(濒临(bin囊胚(nangpei)繁衍(fanyan))1.克隆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富贵竹插枝即活仙人掌每块落地就生根1.克隆是什么?克隆是无性繁殖的新兴生物技术.2.克隆技术已经取得了哪些成就?鱼类(鲫鱼鲤鲫鱼)两栖类(非洲爪蟾黑斑蛙)哺乳类(鼠)3.克隆羊“多利”是如何创造出来的?我国成功繁殖克隆兔体形要比普通兔大许多2002年5月克隆牛顺华第一只克隆猴4、本节从哪些方面写了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三个方面(1)可有效的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2)可用来挽救珍稀动物(3)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5.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子:列举人们熟悉的生物现象来说明,把艰深的科学知识说得简明易懂。
作诠释:对克隆一词溯源并解释。
引用:引《西游记》中拔毛变猴的故事,生动形象说明。
6.这部分是否按时间的先后来说明“克隆试验”呢?这样安排有何好处?“克隆试验”按两条线索说明:一是从中国的写到外国的,突出我国科学家在克隆研究中的成就和贡献;二是从鱼类、两栖类再到哺乳类,体现“对科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为下文克隆羊的诞生作铺垫。
中国克隆实验突出我国科学家的贡献外国克隆实验植物界克隆鱼类动物界克隆两栖类哺乳类低级“多利”诞生高级符合认知的规律。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 奇妙的克隆》课件 新人教版

阅读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1.细菌分裂、葡萄扦插、仙人掌块茎生根 等繁殖下一代叫什么生殖? 无性生殖
2.花生种子发牙、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新 的个体等繁殖下一代叫什么生殖? 有性生殖
3.什么是克隆?
克隆是无性繁殖的新兴生物技术
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作者运用了 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举例子:列举植物、动物界中人们比较熟悉的 例子来说明,把艰深的科学知识说得 简明易懂。 作诠释:对克隆一词溯源并解释,简明准确,通 俗易懂。 引用:引《西游记》中拔毛变猴的故事,具体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克隆”是怎么一回 事。
两栖 liǎng qī
相安无事 xiāng ān wú shì
词语积累 拍案叫绝: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案:旧 式的狭长桌子。 神通广大:形容本领大,办法多(多含贬义)。 神通,宗教指无所不能的力量。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夭亡:短命,夭折 分泌:从生物体的某些细胞、组织或器官里产生 出某种物质。 濒临:接近,临近。 渗透:比喻一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到其他方面。
三个方面 (1)可有效的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 (2)可用来挽救珍稀动物
(3)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 重要意义
文段精读
阅读“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段,回答下面的问 题: 1.“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一句中的“难 关”一词如何理解? 2.第5段前两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在189个这种换核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 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 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这句话用了什么说明 方法?有什么作用?
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 匐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 苗
富贵竹插枝即活 仙人掌每块落地就生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奇妙的克隆》课文原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奇妙的克隆》课文原文克隆是什么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就生根;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lone”,音译为“克隆”。
实际上,英文的“Clone”起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用“嫩枝”或“插条”繁殖。
时至今日,“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
这种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简称无性系。
自然界的许多动物,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依靠父方产生的雄性细胞(精子)与母方产生的雌性细胞(卵子)融合(受精)成受精卵(合子),再由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长成胚胎,最终形成新的个体。
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
但是,如果我们用外科手术将一个胚胎分割成两块、四块、八块……最后通过特殊的方法使一个胚胎长成两个、四个、八个……生物体,这些生物体就是克隆个体。
而这两个、四个、八个……个体就叫做无性繁殖系(也叫克隆)。
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
克隆鲫鱼出世前后1979年春,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
与此同时,除去鲫鱼卵细胞的核,让卵细胞留出空间做好接纳囊胚细胞核的准备。
一切准备就绪后,把玻璃管吸出的核移放到空出位置的鲫鱼卵细胞内。
得到了囊胚细胞核的卵细胞在人工培养下大部分夭亡了。
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课件 奇妙的克隆1

“克隆鲫鱼出世
前后”一节的说 明顺序是什么? 为什么不以时间 的先后来写“克 隆实验”呢?文 中安排有什么好 处?
“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说明顺序的
安排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技巧。这一节有 两条线索:一是从中国的“克隆实验” 写到外国的“克隆实验”,这样安排突 出反映了我国科学家在克隆研究中的成 果和贡献;二是写“克隆实验”从鱼类、 两栖动物再到哺乳类,体现了科学家们 “对科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是一 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同时也为下文写 “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提供了科 学基础,做好行文的铺垫。
容层次分明,条理分明。先写克 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 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 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这样 从四个不同侧面说明克隆。但前 后又有紧密的逻辑联系。
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理解克隆特点的关键是:来自一
个祖先,无性繁殖。
克隆羊多莉
克隆鼠
第二节写了许多实验,为什 么要 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克 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走近— —奇妙的克隆。
字词积累:
囊:口袋。本文是指像口袋的东
西,如胆囊。读náng。 克隆:无性繁殖的新兴生物技术。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衍,读 yǎn。 胚胎:在母体内初期发育的动物 体。由卵受精后发育而成,也泛指 事物的萌芽。
“克隆羊”的诞生,为什么 在全世界引起“轰动”?
克隆羊的诞生在世界上引起 了轰动,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它标 志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 破,而且,这个结构证明:动物体 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 所谓高度分化额细胞与受精卵一样 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
“克隆羊”的诞生,为什么 在全世界引起“轰动”? 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 一样,也具有全能性。二是它既 可能是人类的福音,也可能成为 人类的凶兆,也就是说,它既可 以为人类造福,也可能给人类造 成危害。
《克隆之谜》课文原文

《克隆之谜》课文原文1880年,海伦·凯勒出生在美国。
不幸的小海伦,在生了一场重病之后,双目失明,双耳失聪。
天哪,谁能想到,当时她才是一个一岁半的娃娃呀!从此,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
她面对着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
她不能喊一声“妈妈”,也不能倾诉心中的希望和要求。
她变得暴躁起来,脾气越来越坏。
就在这时,家庭教师安妮·沙利文来到了海伦身边。
沙利文老师开始教海伦摸盲文,拼单词。
一次,她们路过水井房时,沙利文把海伦的一只手放在水管口上。
这时一股清凉的水在海伦手上流过。
沙利文在海伦的另一只手上拼写了“水”这个单词。
海伦猛然醒悟,原来“水”就是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呀!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
在沙利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海伦学会了拼写自己的名字,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
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
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
沙利文老师心疼地用布把她的手指一一包扎起来。
就这样,海伦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她有时在林中漫步,有时和朋友们在湖上泛舟。
她在想象中感受着这个世界。
“我常常感觉到一阵微风吹过,花瓣散落在我身上。
于是我把落日想象为一座很大很大的玫瑰园,园中的花瓣从空中纷纷扬扬地落下来。
”她用这样动人的笔调描绘着她心中“看”到的世界。
海伦10岁的时候,越来越强烈地想开口说话。
父母为她请来了盲哑学校的萨勒老师。
萨勒发音时,要海伦用手放在她的脸上,用感觉来判断萨勒舌头和嘴唇颤动的情况,以此体会怎样发音。
这种完全靠触觉学习说话的方法,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海伦后来在回忆自己的这段学习生活时说:“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的话,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朗读某些词语或句子,有时甚至要读几个小时,只到自己觉得读对了为止。
谈家桢《奇妙的克隆》课文全文

谈家桢《奇妙的克隆》课文全文送你一束转基因花小样百合花代表纯真,康乃馨代表温情,非洲菊代表支持,红玫瑰代表浓浓爱意……我们终年相互赠送着这些花卉,以表达自己的一份心意和美妙的祝愿。
但是我们似乎曾经还想过送点什么更特别的花,比如蓝色的月季,有香味的菊花,娇小的迷你向日葵,甚至有白色心形图案的白玫瑰……这些假设在过去也许都是我们以为不能够完成的梦想,但是如今蓬勃开展的新型生物技术却有能够让我们美梦成真!新型的生物技术具有很多传统花卉育种所不具有的共同优势,比如可以经过转入基因此扩展整个花卉的基因库,因此就可人工发明出一个更大更新的花卉宝库;还可以只定向修饰改动一些你不喜欢的花卉性状而保管那些你喜欢的优秀质量;而且只需技术成熟后,就可以大批量地工厂化消费。
所以完全有能够在不远的未来发明出一团体们念念不忘的〝花花世界〞。
为了改良花卉的颜色、香味、外形和保鲜期等多方面的性状,迷信家们的思绪是首先要了解这些性状的生理机制,进而找到并克隆出与之直接或直接相关的各种基因,深化研讨这些基因后,再修饰并转入到需求改良质量的花卉中,从而定向发明出花卉新种类。
在花卉的颜色改良方面,迷信家们曾经克隆到了多个与颜色相关的基因。
特别是在矮牵牛花中曾经克隆到了两个能使花趋向于显蓝色的基因,可以使人们培育出珍稀的蓝色月季和康乃馨。
另外,迷信家们应用转基因技术,曾经在矮牵牛、菊花等欣赏花卉中成功地停止了花样修饰。
比如法国分子生物学家将几个花样基因区分导入开红花的矮牵牛中,从而失掉了开粉白色和白色花的矮牵牛,甚至还失掉了白色花中有一小抹白色或白色花中有一小抹白色的奇特矮牵牛。
特别新奇在花卉的香味、外形、大小、质地等质量性状研讨方面,由于触及的物质极端多样,代谢途径也十分复杂,所以研讨起来很困难。
但是最近也取得了一些令人振奋的打破性停顿。
比如生物学家皮斯用发根农杆菌转化柠檬天竺葵,发现转化植株中芬芳族物质有清楚提高,花朵分收回诱人的甜香味,植株矮化,枝叶更茂盛。
《奇妙的克隆》课文原文

《奇妙的克隆》课文原文《奇妙的克隆》课文原文克隆是什么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就生根;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lone”,音译为“克隆”。
实际上,英文的“Clone”起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用“嫩枝”或“插条”繁殖。
时至今日,“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
这种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简称无性系。
自然界的许多动物,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依靠父方产生的雄性细胞(精子)与母方产生的雌性细胞(卵子)融合(受精)成受精卵(合子),再由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长成胚胎,最终形成新的个体。
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
但是,如果我们用外科手术将一个胚胎分割成两块、四块、八块……最后通过特殊的方法使一个胚胎长成两个、四个、八个……生物体,这些生物体就是克隆个体。
而这两个、四个、八个……个体就叫做无性繁殖系(也叫克隆)。
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
克隆鲫鱼出世前后1979年春,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
与此同时,除去鲫鱼卵细胞的核,让卵细胞留出空间做好接纳囊胚细胞核的准备。
一切准备就绪后,把玻璃管吸出的核移放到空出位置的鲫鱼卵细胞内。
得到了囊胚细胞核的卵细胞在人工培养下大部分夭亡了。
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妙的克隆》课文全文
克隆是什么
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就生根;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lone”,音译为“克隆”。
实际上,英文的“Clone”起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用“嫩枝”或“插条”繁殖。
时至今日,“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
这种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简称无性系。
自然界的许多动物,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依靠父方产生的雄性细胞(精子)与母方产生的雌性细胞(卵子)融合(受精)
成受精卵(合子),再由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长成胚胎,最终形成新的个体。
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
但是,如果我们用外科手术将一个胚胎分割成两块、四块、八块……最后通过特殊的方法使一个胚胎长成两个、四个、八个……生物体,这些生物体就是克隆个体。
而这两个、四个、八个……个体就叫做无性繁殖系(也叫克隆)。
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
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
克隆鲫鱼出世前后
1979年春,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
与此同时,除去鲫鱼卵细胞的核,让卵细胞留出空间做好接纳囊胚细胞核的准备。
一切准备就绪后,把玻璃管吸出的核移放到空出位置的鲫鱼卵细胞内。
得到了囊胚细胞核的卵细胞在人工培养下大部分夭亡了。
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这种鲫鱼并没有经过雌、雄细胞的结合,仅仅是给卵细胞换了个囊胚细胞的核,实际上是由换核卵产生的,因此也是克隆鱼。
在克隆鲫鱼出现之前,英国牛津大学的科学家已经在1960年和1962年,先后用非洲一种有爪的蟾蜍(非洲爪蟾)进行过克隆试验。
试验方式是先用紫外线照射爪蟾卵细胞,破坏其中的核,然后依靠高超的外科手术从爪蟾蝌蚪的肠上皮细胞、肝细胞、肾细胞中取出核,并把这些细胞的核精确地放进已被紫外线破坏了细胞核的卵细胞内。
经过精心照
料,这些换核卵中终于有一部分长出了活蹦乱跳的爪蟾。
这种爪蟾也不是经过精细胞和卵细胞相结合产生的,所以也是克隆爪蟾。
我国著名学者童第周在1978年成功地进行了黑斑蛙的克隆试验。
他将黑斑蛙的红细胞的核移入事先除去了核的黑斑蛙卵中,这种换核卵最后长成能在水中自由游泳的蝌蚪。
鱼类换核技术的成熟和两栖类换核的成功,使一批从事良种培育工作的科学家激动不已。
既然鲫鱼的囊胚细胞核取代鲫鱼卵细胞核后能得到克隆鱼,那么异种鱼换核能否得到新的杂种鱼呢?我国科学家首先提出了这个问题,也首先解决了这个问题。
就是培养克隆鲫鱼成功的那个研究所,设法把鲤鱼胚胎细胞的核取代了鲫鱼卵细胞的核。
鲤鱼细胞核和鲫鱼卵细胞质居然能相安无事,并开始了类似受精卵分裂发育的过程,最后长出有“胡须”的“鲤鲫鱼”。
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完全像鲤鱼,但它的侧线鳞片数和脊椎骨的数目与鲫鱼相同,而且鱼味鲜美不亚于鲫鱼。
这种人工克隆新鱼种的出现,为鱼类育种开辟了新途径。
对科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
鱼类、两栖类克隆的成功自然而然地使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哺乳类。
美国和瑞士的科学家率先从灰色小鼠的胚胎细胞中取出细胞核,用这个核取代黑色小鼠受精卵细胞核。
实际上,这个黑色小鼠的受精卵
在精细胞核刚进入卵细胞后,就把精细胞核连同卵细胞的核一起除去。
灰鼠胚胎细胞的核移入黑色小鼠的去核受精卵后,在试管里人工培养了四天,然后再把它植入白色小鼠的子宫内。
经几百次灰、黑、白这样的操作以后,白色小鼠终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
克隆绵羊“多利”
2019年英国《自然》杂志公布了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威尔莫特等人的研究成果:经过247次失败之后,他们在2019年得到了一只名为“多利”的克隆雌性小绵羊。
“多利”绵羊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威尔莫特等学者先给“苏格兰黑面羊”注射促性腺素,促使它排卵。
得到卵之后,立即用极细的吸管从卵细胞中取出核。
与此同时,从怀孕三个月的“芬多席特”六龄母羊的乳腺细胞中取出核,立即送入取走核的“苏格兰黑面羊”的卵细胞中。
手术完成之后,用相同频率的电脉冲刺激换核卵,让“苏格兰黑面羊”的卵细胞质与“芬多席特”母羊乳腺细胞的核相互协调,使这个“组装”细胞在试管里经历受精卵那样的分裂、发育而形成胚胎的过程。
然后,将胚胎巧妙地植入另一只母羊的子宫里。
到去年7月,这只“护理”体外形成胚胎的母羊终于产下了小绵羊“多利”。
“多利”不是由母羊的卵细胞和公羊的精细胞受精的产物,而是“换核卵”一步一步发展的结果,因此是“克隆羊”。
“克隆羊”的诞生,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
它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换进去的是体细胞的核,而不是胚胎细胞核。
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
能力。
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
克隆技术造福人类
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
例如,英国PPL公司已培育出羊奶中含有治疗肺气肿的α-I抗胰蛋白酶的母羊。
这种羊奶的售价是6000美元一升。
一只母羊就好比一座制药厂。
用什么办法能最有效、最方便地使这种羊扩大繁殖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克隆”。
同样,荷兰PHP公司培育出能分泌人乳铁蛋白的牛,以色列LAS公司育成了能生产血清白蛋白的羊。
这些高附加值的牲畜如何有效地繁殖?答案当然还是“克隆”。
母马配公驴可以得到杂种优势特别强的动物骡,然而骡不能繁殖后代,那么,优良的骡如何扩大繁殖?最好的办法也是“克隆”。
我国的大熊猫是国宝,但自然交配成功率低,因此已濒临绝种。
如何挽救这类珍稀动物?“克隆”为人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
除此之外,克隆动物对于研究癌生物学、研究免疫学、研究人的寿命等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不可否认,“克隆绵羊”的问世也引起了许多人对“克
隆人”的兴趣。
例如,有人在考虑,是否可用自己的细胞克隆成一个胚胎,在其成形前就冰冻起来。
在将来的某一天,自身的某个器官出了问题时,就可从胚胎中取出这个器官进行培养,然后替换自己病变的器官。
这也就是用克隆法为人类自身提供“配件”。
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
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
我想用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分子生物学家J.D.沃森的话来结束本文:“可以期待,许多生物学家,特别是那些从事无性繁殖研究的科学家,将会严肃地考虑它的含意,并展开科学讨论,用以教育世界人民。
”
教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