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十五章-自主神经系统ppt课件
第十五章 抗精神失常药

构,其2,10位被不同基团取代则获得本节述
及的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
6 7 8 9 5
S
4 3 2 1
R2
N R1
10
氯丙嗪是吩噻嗪类药物的典型代表,也是应用
最广泛的抗精神病药物。
氯丙嗪(chlorpromazine)
又名冬眠灵(wintermine)。药理作用广泛而
禁忌证 有癫痫史者禁用(↓惊厥阈)。昏迷
者(特别是应用中枢抑制药后)禁用。严重肝
功能损害者禁用。青光眼禁用(升高眼内压)。 乳腺增生症和乳腺癌患者禁用。伴有心血管疾 病的老年患者慎用,冠心病患者易致猝死应加 注意。
其他吩噻嗪类药物 奋乃静(perphenazine)
作用较氯丙嗪缓和,对心血管系统、肝脏及造 血系统的副作用较氯丙嗪轻。除镇静作用、控 制精神运动兴奋作用次于氯丙嗪外,其他同氯
配合物理降温使正常人和发热病人体温降至
34℃或更低 —— 可用于低温麻醉
再配合异丙嗪、哌替啶等
人工冬眠
4)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
氯丙嗪可加强麻醉
药、镇静催眠药、镇痛药及乙醇的作用。上述药 物与氯丙嗪合用时,应适当减量,以免加深对中 枢神经系统的抑制。
2.植物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 1)对α受体具明显阻断作用 还(-)血管运动中枢 直接扩张血管 血管扩张 BP↓
硫利达嗪(thioridazine,甲硫达嗪)
镇静作用强,抗精神病疗效弱于氯丙嗪,但锥 体外系反应少,老年人易耐受。各药特点见表 15-1。
表15-1 吩噻嗪类作用比较
药 名 氯丙嗪 奋乃静 氟奋乃 静 三氟拉 嗪 抗精神病作 镇静作 用 用 ++ +++ ++++ +++ +++ ++ + + ++ 镇吐作 用 ++ +++ +++ +++ + 降压作 锥体外系反 用 应 +++ + + + ++ ++ +++ +++ +++ +
《神经系统教案》课件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神经系统教案》PPT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掌握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传导过程;3. 培养学生对神经科学兴趣和认识。
教学重点:1.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传导过程。
教学难点:1. 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2. 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PPT课件展示神经系统的相关知识;2. 结合图示、动画和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示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教学手段:1. PPT课件;2. 图示、动画和视频素材;3. 教学提问和讨论。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1.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介绍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神经元;(2)讲解神经元的结构及其功能;(3)阐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整体调节。
2.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介绍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组成;(2)讲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神经纤维、神经节和神经胶质细胞;(3)展示神经系统结构的图示和动画。
第二课时:3. 神经传导过程(1)讲解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2)阐述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3)介绍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机制。
4. 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1)介绍大脑皮层的功能及其结构基础;(2)讲解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感觉、认知和情绪的调控;(3)展示神经系统高级功能的图示和动画。
5. 神经系统疾病(1)介绍神经系统疾病的分类及其病因;(2)讲解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3)阐述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四、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神经系统基本概念和知识的掌握;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神经系统知识的运用和理解;五、教学资源1. PPT课件:包含神经系统的组成、结构、传导过程和疾病等内容;2. 图示、动画和视频素材:展示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相关疾病的表现;3. 教学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神经系统知识。
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

h
25
第二节 格林-巴利综合征 (Guillian-Barre Syndrome,
GBS)
h
26
概述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 主要临床特征:进行性对称性弛缓性瘫痪 发病率:1.6/10万人口 当前我国和多数国家最常见的急性周围神经病 病程自限,严重者死于呼吸肌麻痹
h
27
病因与发病机理
第十五章 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
h
1
第一节 多发性硬化症 (multiple solerosis,MS)
h
2
概念
MS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 髓鞘性病变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部位:脑室周围白质、视神经、脊髓和脑干传 导束及小脑白质等。因大脑白质和脊髓内有散 在的多灶性脱髓鞘硬化斑而得名。
临床表现
肢体运动障碍
(1)从下至上(少数呈下行性) (2)从远端到近端 (3)进行性:从不完全麻痹到完全麻痹(肌力检查分级) (3)对称性:两侧基本对称 (4)弛缓性:肌张力降低、腱反射降低或消失 (5)绝大多数进展不超过4周
h
31
临床表现
颅神经瘫痪
(1)对称或不对称的颅神经麻痹 (2)以后组颅神经麻痹多见(约50%)
的低密度灶,最常分布在侧脑室周围 (四)MRI检查 比CT扫描更敏感
h
15
MRI—小脑
h
16
MRI—视神经
h
17
MRI—大脑半球
h
18
MRI—脊髓
h
19
诊断
习惯采用的诊断标准:
①两处以上的病灶
②10~50岁
③排除其他病因
④缓解与复发交替
符合四项, “临床确诊的MS”;
第15章周围神经疾病

一、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
概念
三叉神经分布区短暂的反复发作性剧痛
病因
特发性病因不明 可能三叉神经脱髓鞘→异位冲动&伪突触 传递
病理
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活检可见: 神经节细胞消失 神经纤维脱髓鞘&髓鞘增厚 轴索变细&消失 部分患者后颅窝异常小血管团 压迫三叉神经根&延髓外侧
症状学
4. 自主神经损害
无汗\竖毛障碍\直立性低血压 无泪\无涎\阳痿\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多见于遗传性神经病\糖尿病性神经病 (细纤维受累为主)
症状学
5. 其他
①
麻风 淀粉样变性 神经纤维瘤病 Schwann细胞瘤 遗传性运动感觉性神经病 Refsum病 肢端肥大症 慢性GBS
可触及
粗大周围神经
症状学
辅助检查
1. 神经传导速度(NCV)&肌电图(EMG)检查
鉴别 臂丛损伤: 上肢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 后根神经节近端损伤: 此电位波幅正常 鉴别 脱髓鞘病变: NCV明显↓, EMG失神经支配(-) 轴索病变: 波幅↓, NCV正常&轻度↓, EMG失神经(+) 鉴别 神经源性肌萎缩&肌源性肌萎缩
诊断&鉴别诊断
2. 鉴别诊断
(3) 舌咽神经痛(glosspharyngeal neuralgia)
舌咽神经分布区 (扁桃体\舌根\咽\耳道深部) 发作性剧痛, 颇似三叉神经痛, 数秒~1min 吞咽\讲话\哈欠\咳嗽常诱发 触发点 (咽喉\舌根\扁桃体窝) 患侧扁桃体&咽部涂地卡因可暂时阻止发作
病因&发病机制
1. 病因
(4) 传染性&肉芽肿性 艾滋病\麻风病\莱姆病\白喉&败血症等 (5) 血管炎性 结节性多动脉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 关节炎&硬皮病等
神经解剖学

(2)功能和传导方向: ①感觉神经元sensory neuron 传入神经元afferent neuron ②运动神经元motor neuron 传出神经元efferent neuron ③联络神经元association neuron 中间神经元 轴突的长短:GolgiⅠ型 GolgiⅡ型 神经递质:胆碱能神经元 单胺能神经元 氨基酸能神经元 肽能神经元
40×
The expression of synapsin 1 mRNA in the spinal cord anterior horn
10×
Synaptoptophysin mRNA positive neurons in hippocampus
a
b
10 ×
Fig. a The expression of c-ret mRNA in the dentate gyrus of rat hippocampus
五、常用神经系统的观察研究方法
General Research Methods of the Nervous System
1.经典神经解剖学的组织染色技术
Nissl染色:显示神经细胞构筑的 银浸染法:显示细胞形态及神经原纤维 如Golgi法、Caja1法 Weigert染色法:显示髓鞘
尼氏染色方法(Nissl staining):
Classification of the Synapse
Transmission Pattern
Chemicalneurotransmitter
Electric Axodendritic
Neuron Region
Dendrodendritic Axosomatic Somatosomatic
(二)神经胶质neuroglial或称胶质细胞glial cell 中枢: ①大胶质细胞macroglia 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 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 ②小胶质细胞microglia ③室管膜细胞ependymal cell 脉络丛上皮细胞 choroidal epithelium 周围: 施万细胞 卫星细胞
自主神经系统+11ppt课件

腔部分:
前神经元位于骶髓外侧核——脊神经根—— 盆内脏神经——盆神经节——盆腔器官
大脑 小脑 颈丛 臂丛
胸神经
腰丛 骶丛
间脑 中脑
脑桥 延髓
脊髓 交感干
脊神经节
内脏大神经 腹腔结 马尾
腹下神经 盆内脏神经
关于自主神经节的新观点
自主神经的传出神经元由2级神经元组成:
1个位于脑干或脊髓 称之为节前神经元,它的突起不能直接投射到 靶
微生物影响脑和行为的能力
正常行为失调引起 胃肠功能的变化
至脑传入神 经环路活性
粘膜免疫反 应活性
直接影响CNS 的代谢产物
三、自主神经系统的神经递质
自主神经的节后神经元轴 突末梢形成带膨体的串珠 状,可通过膨体释放递质。
膨体释放肾上腺素(NE)的过程
四、躯体神经与自主神经的比较
躯体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
器的腹腔起始神经元,可直接之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它可在中枢神 经
外进行信息汇集。
3. 肠神经系统
肠神经系统是一巨大的自主神经系统。 它具有以下特点:
(1)肠神经系统连续分布于消化管的全长。神经元的数量 巨大,在人的肠神经系统含有8千万-1亿个神经元,与脊髓 内的神经元相近似。 (2)神经元可分为:局部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运动 神经元。
(10)最近的研究表明肠管内微生物与中枢神经在生理或病 理状态下有密切的关系。
①胃肠管的微生物对宿主有着多方面有益影响,例如维持粘膜的免疫 功能,肠上皮细胞屏障的完整,肠管的运动和营养物的吸收。
②在正常情况下,肠管给微生物提供了稳定的生存环境;当肠管内环 境变得不稳定,改变微生物的成分而增加没有组织损伤的生理性炎性。
3. 肠神经系统
第十五章-自主神经系统

有人认为,体温调节中枢内有些部位能感知温 度当血温超过或低于一定水平(这水平称为调 定点,正常时约为36.8℃)时,即可通过调节 产热和散热活动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
2.摄食行为调节:
摄食中枢
饱中枢
所在部位:下丘脑外侧区 给予刺激:动物多食 破坏中枢:动物拒食 饥饿状态:放电频率增多
2、脑干网状结构:存在着许多与内 脏功能有关的神经元,其下行纤 维支配脊髓,调节脊髓的自主神 经功能。
3、中脑:中脑是瞳孔对光反射中枢 所在部位,瞳孔对光反射消失提 示病变侵犯到中脑,预后不良。
(三) 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可分为前、后、 内、外四个区。
1、体温调节
核 不同部位,可出现恐惧、逃避、 攻击等行为;
③ 参与性行为调节:有杏仁核、梨
状皮层、下丘脑视前区等参与;
④ 参与学习和记忆功能调节:如海 马,切除颞叶而损伤了海马的患 者丧失近期记忆功能;
⑤ 参与内脏活动的调节:是内脏活 动的高级中枢。反应复杂。
(五) 大脑皮层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3.神经元数目不同
躯体运动神经低级中 枢至骨骼肌只有一个 神经元;
内脏运动神经低级中枢发 出后在周围部的内脏运动神经 节要交换神经元,再由节内的 神经元发出纤维到达效应器。 即需要两个神经元
4.分布形式不同
躯体运动神经以神经干的形式分布
内脏运动神经的节后纤维常攀附脏器或血管形 成神经丛,由丛再分支至效应器。
(一)脊髓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在脊髓高位离断的病人,脊休克过去以后, 也可见到血管张力反射、发汗反射、排便反 射的恢复。但是,这种反射调节功能是初级 的,不能很好适应生理功能的需要。
15.3人体解剖学之神经系统 第十五章 周围神经系统 内脏神经 课件 (4)

一、内脏运动神经
与躯体运动神经的区别:
内脏运动神经 平滑肌、心肌、腺体 (不受意志控制) 两种: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两个神经元 低级中枢→植物神经节→效应器 薄髓(节前纤维)和无髓(节后纤 维)的细纤维 节后纤维以神经丛形式分布 躯体运动神经 骨骼肌 (受意志控制) 只有一种 一个神经元 低级中枢—→效应器 比较粗的有髓纤维 以神经干形式分布
周围突 ———交感神经 中枢突 •脊髓 →内脏器官 脊神经节 ———骶部副交感神经 (中间内侧核)
特点: 1. 痛阈较高。 2. 弥散的内脏痛,定位不准确。
25
三、牵涉性痛 当某些内脏器官发生病变时,常在体表一定区域产 生感觉过敏或痛觉,这种现象称为牵涉性痛。
皮肤传入纤维 (胸段1~5) 脊髓丘脑侧束
(2)胸部: 胸交感干 位于肋骨小头的前方 胸神经节 10~12个(以11个最为多见)
分支: ①经灰交通支随12对胸神经分布于胸腹壁的血管、汗腺、竖毛肌 ②第1~5 胸交感神经节→胸主动脉丛、食管丛、肺丛、心丛等 ③穿行第6~9 胸神经节的节前纤维,组成内脏大神经→腹腔神经节 ④穿行第10~12 胸神经节的节前纤维,组成内脏小神经→主动脉肾节 由腹腔神经节、主动脉肾节发出的节后纤维分布至肝、肾脾等实质性器 官和结肠左曲以上的消化管。 ⑤内脏最小神经
(4)盆部
胸神经节 肠系膜上神经节 肠系膜上神经节 腰神经节 腰内脏神经 骶神经节
胃 腹腔神经节
小肠
① 经灰交通支随 5 对腰神经分布。 ② 穿过腰神经节的节前纤维 — 腰内脏神经 →肠系膜上、 下神经节,节后纤维→结肠左曲以下的消化管及盆腔器官。 15
总结: 1、来自脊髓胸1~5节段中间外侧核的节前纤维,更换神经元 后,其节后纤维支配头颈、胸腔器官和上肢血管、汗 腺、竖毛肌。 2、来自脊髓胸 6~12 节段中间外侧核的节前纤维,更换神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脑干网状结构:存在着许多与内 脏功能有关的神经元,其下行纤 维支配脊髓,调节脊髓的自主神 经功能。
3、中脑:中脑是瞳孔对光反射中枢 所在部位,瞳孔对光反射消失提 示病变侵犯到中脑,预后不良。
(三) 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可分为前、后、 内、外四个区。
1、体温调节
作用:整个系统的活动在于调动机体的 潜能以适应环境的急变,维持内 环境的稳态。
⑵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比较局限,在 安静时作用较强。整个系统的活动在 于保护机体、休整恢复、促进消化、 蓄积能量、加强排泄和生殖功能等方 面。如,心脏活动的抑制、瞳孔缩小
、 消化功能增强以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三、 内脏的感觉传入
下丘脑腹内侧核 动物拒食 动物食欲增加而肥胖 放电频率较低
此外,饱中枢活动加强时,可抑制摄食中枢的活动。
3、水平衡的调节
水平衡包括水的摄入与排出两个方面,人体通 过渴觉引起摄水,而排水则主要取决于肾的活 动。损坏下丘脑可引致烦渴与多尿,说明下丘 脑对水的摄入与排出调节均关系。
4、对生物节律的控制
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 交感心跳快而强,皮肤内脏血管缩, 气管舒张唾液粘,抑制胃肠与胆囊, 止尿宫缩汗腺泌,扩瞳糖原分解强。 注:止尿指促进肾小管的重吸收,逼
尿肌舒张,内括约肌收缩。
对机体整体生理功能调节中的作用: ⑴ 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比较广泛,常作 为一个整体起作用,尤其在应急(如: 剧烈运动、紧张、失血或寒冷)状态 下表现更为突出:出现心跳加强加快、 皮肤内脏血管收缩、循环血量增加、 血压增高、支气管舒张、肾上腺髓质 激素分泌增多、糖原分解加速和血糖 升高等现象。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区别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低级中枢部位
脊髓 T1~L3
脑干和脊髓 S2~4
神经节位置
椎旁节和椎前节 器官旁节和器官内节
节 前 、 后 神 经 一个节前纤维与许多 一个节前纤维与较少
元的比例
节后神经元突触
节后神经元突触
分布范围
较广
不如交感神经广泛
作用
激动、兴奋(耗能) 安静、平和(储能)
特点: 1) 内脏感觉传入纤维较少,为传入纤维总数的 10%,
其中细纤维占多数。
2) 内脏感觉传入纤维行走于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纤维 内,但传入途径较为分散。
第二节 自主神经系统的递质和受体
一、自主神经系统的递质
(二) 自主神经系统的递质和受体
交感神经: 节前
Ach 副交感神经:
节后
NE
Ach,汗腺和骨
骼肌血管
Ach
胆碱能受体 (cholinergic receptor)
(1)毒蕈碱受体(muscarinic receptor):M1-5,G蛋白偶联,M样作 用; 分布: 副交感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细胞 交感节后胆碱能纤维所支配的汗腺、骨骼肌血管。 Antagonist:阿托品(atropine)
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包括温度感受 部分和控制产热和散热功能的整合作用 部分。
有人认为,体温调节中枢内有些部位能感知温 度当血温超过或低于一定水平(这水平称为调 定点,正常时约为36.8℃)时,即可通过调节 产热和散热活动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
2.摄食行为调节:
摄食中枢
饱中枢
所在部位:下丘脑外侧区 给予刺激:动物多食 破坏中枢:动物拒食 饥饿状态:放电频率增多
(2)烟碱样受体(nicotinic receptor):N1-2,离子通道偶联,N样作 用; 分布: 植物性神经节突触后膜N1受体;六烃季胺阻断 骨骼肌终板膜N2受体;十烃季胺阻断 筒箭毒阻断N1、 N2受体
肾上腺素能纤维 (NE)
交感神经的大部分节后纤维 α1、2 ; β1-3受体
第四节 高级中枢对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影响
⑸ 下丘脑疾病患者常发生情绪异常。
(四)边缘系统: ⑴边缘系统由三部分构成:
边缘叶:是大脑半球内侧面环绕在脑干周 围的弯曲环周结构,包括海马、穹隆、扣带 回、海马回等。
大脑皮层:岛叶、颞极、眶回
皮层下结构:隔区、杏仁核、下丘脑、丘 脑前核等;
边缘系统的功能: ① 参与摄食行为调节:如杏仁核易
化饱中枢,抑制摄食中枢; ② 参与情绪反应调节:如刺激杏仁
(一)脊髓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在脊髓高位离断的病人,脊休克过去以后, 也可见到血管张力反射、发汗反射、排便反 射的恢复。但是,这种反射调节功能是初级 的,不能很好适应生理功能的需要。
(二)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1.延髓: ⑴ 是生命中枢所在部位,如:呼吸、 循环系统等的基本中枢;延髓受 损可迅速引起死亡。 ⑵ 延髓发出的传出纤维支配头面部 的全部腺体、心脏、支气管、食 管、胰腺、胃、肝脏和小肠等。
第十五章-自主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第一节 内脏运动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和躯体 运动神经在形态、结构上 的差异:
1. 躯体部分大都是单神经 支配骨骼肌
内脏器官大部分受交感和 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
4.分布形式不同
躯体运动神经以神经干的形式分布
内脏运动神经的节后纤维常攀附脏器或血管形 成神经丛,由丛再分支至效应器。
rage)”现象,正常时,由于下丘脑的这种活动 受 到大脑皮层的抑制而表现不出来,提示下丘脑与 情绪反应有关;
⑵ 下丘脑存在防御反应区(defense area):位于 近中线两侧的腹内侧区。刺激该区出现交感神经活 动亢进现象和防御反应;
⑶ 电刺激下丘脑外侧区,动物有攻 击厮杀行为;
⑷ 电刺激下丘脑背侧区,动物有逃 避行为;
机体内的各种活动常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的节律称为生物节律(biorhygym)。
人体许多生理功能都有日周期节律,例如血细胞 数、体温、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等一日一个波 动周期。
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可能是生物节律的控制中心。
5.对情绪反应的调节: ⑴ 间脑以上去大脑猫出现“假怒(sham
核 不同部位,可出现恐惧、逃避、 攻击等行为;
③ 参与性行为调节:有杏仁核、梨
状皮层、下丘脑视前区参与;
④ 参与学习和记忆功能调节:如海 马,切除颞叶而损伤了海马的患 者丧失近期记忆功能;
⑤ 参与内脏活动的调节:是内脏活 动的高级中枢。反应复杂。
(五) 大脑皮层对内脏活动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