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通路系列—人造血管内瘘的基本理论

合集下载

血管通路系列人造血管内瘘ppt课件

血管通路系列人造血管内瘘ppt课件

并发症及处理
心力衰竭
高流量内瘘的定义:临床可用内瘘自然血 流量(Qa)与心输出量(CO)比值评估内瘘 相关的心血管风险:当Qa≥1500ml/min, Qa/CO≥20%为高流量内瘘,心衰发生风险增 加。
术前准备
术前设计并标记切口位置,人造血管走 形
麻醉选择局部浸润麻醉或臂丛阻滞麻醉
一般选用直径 6-7mm 的人造血管
美国巴德(BARD)公司Impra人造血管、 美国戈尔公司Core-Tex人造血管、德国贝朗 (BRAUN)及美国百特(BAXTER)人造血管 等。
手术步骤---前臂U型
修剪静脉血管及人造血管
手术步骤---前臂U型
吻合静脉血管及人造血管
SUCCESS
THANK YOU
2019/5/28
手术步骤---前臂U型
吻合肱动脉及人造血管
手术步骤---上臂人造血管瘘
标记切口位置及人造血管走行
手术步骤---上臂人造血管瘘
局麻后切开皮肤,暴露腋静脉
手术步骤---上臂人造血管瘘
移植血管材料的种类和选择

合成人造血管
聚四氟乙烯膨体(ePTFE)
聚醚-氨基甲酸酯(PEU)
涤纶人造血管
生物移植血管
自体血管
同种异体血管
牛颈动脉
牛肠系膜静脉
人造血管内瘘特点
人造血管内瘘类型
前臂人工血管动静脉瘘:直型、U型
上臂人工血管动静脉瘘:直型、U型
锁骨下动脉-锁骨下静脉
腋动脉- 腋静脉人工血管动静脉瘘
标记切口位置及人造血管走行
手术步骤---前臂U型
局麻后切开皮肤
手术步骤---前臂U型
游离肱动脉及回流静脉

人造血管内瘘医学PPT课件

人造血管内瘘医学PPT课件



肱动脉-颈内静脉人工血管动静脉瘘
下肢人工血管动静脉瘘 间插式移植
6
人造血管内瘘类型

前臂人工血管动静脉瘘
7
人造血管内瘘类型
上臂人工血管动静脉瘘
8
人造血管内瘘类型
下肢人工血管动静脉瘘
9
人造血管内瘘类型
腋动脉- 腋静脉人工血管动静脉瘘
10
适应症
上肢血管纤细无法制作自体内瘘。
38
并发症及处理
心力衰竭
高流量内瘘的定义:临床可用内瘘自然血 流量(Qa)与心输出量(CO)比值评估内瘘 相关的心血管风险:当Qa≥1500ml/min, Qa/CO≥20%为高流量内瘘,心衰发生风险增 加。 处理方法:移植内瘘缩窄术,间插式血管移 植,内瘘结扎。
13
术前准备
术前设计并标记切口位置,人造血管走 形 麻醉选择局部浸润麻醉或臂丛阻滞麻醉
一般选用直径 6-7mm 的人造血管
美国巴德(BARD )公司 Impra人造血管、 美国戈尔公司 Core-Tex人造血管、德国贝朗 ( BRAUN )及美国百特( BAXTER )人造血管 等。
36
并发症及处理
感染:发生率5.3%-22%,多与穿刺有关,表现 为局部红肿、压痛、肿块或窦道形成,可出现全 身症状:发热、血白细胞升高,血培养阳性。 病原学:金葡球菌(32-55%),肠球菌和凝固酶 阴性葡萄球菌(20-32%),革兰氏阴性菌(1018%),其他(15%) 处理:静脉应用抗生素;单纯抗感染治疗效果欠 佳,多数情况下需手术治疗。
37
并发症及处理
动脉瘤 AVG内瘘由于穿刺出血,在血管周围形成血肿, 与内瘘血管相通,伴有搏动成为假性动脉瘤,其瘤 壁是血肿机化形成的纤维壁。

人造血管内瘘护理课件

人造血管内瘘护理课件
演讲人
人造血管内 瘘护理课件
2023-12-09
目录
01. 人造血管内瘘概述 02. 人造血管内瘘护理 03. 人造血管内瘘并发症及处理 04. 人造血管内瘘患者教育
人造血管内瘘概述
血管内瘘定义
1
2
3
4
人造血管内瘘是一 种血管通路,用于
血液透析治疗
内瘘是将动脉和静脉 连接在一起,形成一
条新的血管通路
预防措施
0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 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
03
保持血管内瘘的卫生, 避免感染
02
定期进行血管内瘘检查, 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04
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防止血管内瘘破裂
人造血管内瘘患者教育
教育内容
人造血管内瘘的定义和作用 人造血管内瘘的护理方法
人造血管内瘘的注意事项 人造血管内瘘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及时就医:如有异常,及
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03
观察症状:注意观察皮肤
颜色、温度、肿胀等情况
02
避免压迫:避免压迫人
造血管,防止堵塞
01
保持清洁:定期清洁皮
肤,避免感染
人造血管内瘘并发症及处理
常见并发症
感染:人造血管内 瘘感染可能导致局 部红肿、疼痛、发 热等症状,需要及 时进行抗感染治疗。
血栓形成:人造血 管内瘘血栓形成可 能导致局部肿胀、 疼痛、皮肤发绀等 症状,需要及时进 行抗凝治疗。
脉短路
合成血管内瘘:使用人 工合成材料进行手术
动静脉内瘘:将动脉和 静脉连接在一起,形成
动静脉短路
静脉内瘘:将静脉和静 脉连接在一起,形成静
脉短路
动静脉瘘:将动脉和静脉 连接在一起,形成动静脉 短路,主要用于血液透析

人工血管内瘘技术主要内容及国内外应用背景

人工血管内瘘技术主要内容及国内外应用背景

人工血管内瘘技术主要内容及国内外应用背景1. 引言1.1 简介人工血管内瘘技术(AVF)是一种用于治疗血管功能障碍或血管搭桥手术后引起的瘘管闭塞的新技术。

通过在血管内种植一种人工材料,可以有效地改善病人的血液循环,减少病人的痛苦和并发症。

AVF技术的原理是在瘘管位置引入人工血管,使得血液能够顺畅地通过,从而实现病人的恢复和治疗目的。

近年来,AVF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受到了医学界的高度关注。

本文将就AVF技术的原理、国内外应用背景、技术优势、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1.2 研究背景人工血管内瘘技术是近年来医学领域的一项新技术,它为慢性肾脏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透析通路。

在过去,慢性肾脏病患者通常需要通过动静脉瘘术或人工血管进行透析治疗,但是这些传统的透析通路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等。

研究人工血管内瘘技术成为了当前医学界的热点之一。

研究表明,人工血管内瘘技术可以通过将人工血管植入到动、静脉之间形成内瘘通路,实现血液净化的目的。

相比传统的动静脉瘘术或人工血管,人工血管内瘘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低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在国外,人工血管内瘘技术已经得到了一些国家的认可和推广,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在国内,这项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对人工血管内瘘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慢性肾脏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1.3 研究意义研究血管内瘘技术的意义在于为慢性肾脏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传统的血液透析治疗通常需要通过人工血管将患者的动脉和静脉连接起来,但是这种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和使用寿命限制。

而人工血管内瘘技术通过在患者体内形成一个血管内瘘,可以有效地提高透析的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人工血管内瘘技术还可以解决传统动脉-静脉血管连接需要外科手术切开的问题,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恢复时间。

人造血管内瘘护理

人造血管内瘘护理

人造血管内痿得护理维持性血液透析就是目前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得主要治疗措施之一,建立良好得血管通路就是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得以实施得首要条件,对透析效果与长期存活有着重要影响。

所以动静脉内痿就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得生命线。

然而高龄、高血压、动脉硬化、肥胖以及反复穿刺静脉导致静脉狭窄或者化疗后得血管耗尽,尤其在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半血管钙化,糖尿病血管病变时,患者得自身血管不能建立良好得动静脉内痿。

人造血管内痿就成为这类患者血液透析得首选血管通路。

人造血管内痿具有血管通畅、血流量大、穿刺方便、使用时间长等优点,大大提高了血液透析患者得生活质量,就是血液透析得理想血管通路之一。

但其缺点也很突出:如术肢皮肤肿胀,使用寿命短,穿刺后止血困难,血栓形成率高,易发感染,形成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

所以人造血管内痿在护理上尤为重要,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痿以及人造血管内痿围手术期得护理到并发症得护理。

制造人造血管得材料有天然真丝,涤纶、膨体聚四氟乙烯(PTFE) o现在应用最多得就是涤纶与PTFE得人造血管。

PTFE内痿手术方法患者取平仰卧位,外展术侧上肢, 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局麻,用龙胆紫进行肱动脉、肘部静脉标记及人造血管位置定位。

根据拟采用得动静脉选择切口,垮血管走向做一长4~5cni得横切口,如所选动静脉相距较远,可分别于动静脉处做两个切口,分离暴露并游离一段长约3cni 左右得动脉与静脉,静脉用胶片牵引,动脉两侧分别用动脉夹阻断血流,根据人造血管长度,在前臂人造血管弯曲部顶部做切口,用人造血管皮下隧道器分2次做皮下隧道,将人造血管引入皮下,两端分别与分离准备好得动静脉端行侧吻合,形成U形人造血管祥管。

如图:一、围手术期得护理1、术前准备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大多会合并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术前进行必要得化验、检查与治疗,为患者顺利实施手术奠定了基础。

术前有必要进行详细得检查,尤其就是自体血管造痿失败后,其肢体血管已产生不同程度得病理变化,故术前应认真检查肘部动脉搏动情况及肘部浅静脉情况,并行彩色多普乐超声检查,以明确血管条件。

人造血管内瘘使用与维护 ppt课件

人造血管内瘘使用与维护 ppt课件

人造血管内瘘使用与维护
手术部位:前臂、上臂 、下肢、腋下等 方式:前臂直形、U形;
上臂肱A- 肘下中V、贵要V、头V、腋V; 下肢股A-大隐V、股总V; 同侧腋A-V,同侧腋A-对侧腋V等
人造血管内瘘使用与维护
评估 选择操作者
确定穿刺部位 确定穿刺方式 实施穿刺 拔针后的按压及评估
人造血管内瘘使用与维护
人造血管内瘘使用与维护
触觉检查对保持良好血管通路来 说至关重要:
• 感觉造瘘部位周围的皮肤温度
• 注意病人造瘘部位及其周围皮肤 是否有发硬或类似于过敏的症状。
人造血管内瘘使用与维护
在人工血管成熟之后,触摸很难感觉搏动,应注 重听诊器的使用,及时判断血管的状况是维护瘘 正常使用,或及时修复的关键.
阶梯组69Leabharlann 461515
刘雁凌,郑璇.扣眼隧道穿刺法对移植血管使用的影响与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0):46-47
人造血管内瘘使用与维护
同在一条人造血管上? 不在人造血管上? 一针人造血管,一针自体血管?
人造血管内瘘使用与维护
吻合口更为关键,护士和患者应更关心吻合口处 的搏动
人造血管内瘘使用与维护
• 如果触摸不明显时,可以使用 听诊器来听血液流过人工血管 时的声音。声音的力度或种类 发生变化时,均应记录。
人造血管内瘘使用与维护
了解瘘管内的血流方向也是非常重要的: 正常情况下触诊时可以感觉到血流
方向应该是由动脉端到静脉端减弱。
人造血管内瘘使用与维护
阶梯式? 扣眼隧道式? 定点式? 区域式?
人造血管内瘘使用与维护
有文献报道:人造血管内瘘1年使用率59~70%,2年 使用率50~60%,3年使用率〈50%

血管通路的临床实践指南(NKF-KDOQI)——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时机和血管通路类型选择[1]

血管通路的临床实践指南(NKF-KDOQI)——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时机和血管通路类型选择[1]

3.既往血透通路失败
既往建瘘失败的血透通路会限制用于建立通路的部位,以往
失败的原因如果仍然存在,可能影响重建瘘管的通畅性
4.上臂、颈部或胸部外伤或手术史 手术或创伤造成的血管损伤,建瘘血管的选择可能受限制
5.是否安装起博器
起博器导管径路与中心静脉狭窄有一定关系
6.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
建后血流动力学和心脏输出量的改变,加重病情
(1) 合成材料动静脉移植物(如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 (2) 肱动脉.移位贵要静脉内瘘, 5、移植血管材料 (1)人尸动脉,(2)人造血管(BIyl限E),(3)同种异体和自体大隐静脉、人尸静脉、胎
'153
专题讲座篇
盘脐静脉;(4)异种血管如牛颈动脉。 (----)内瘘吻合方式与方法 l、端侧吻合法:腕部(桡动脉.头静脉)和肘部(肱动脉.头静脉)多种术式均可采用。 2、端端吻合法:仅仅适用于远端肢体内瘘; 3、侧侧吻合法:适用于动脉和静脉相距比较近者。 4、移植血管内瘘术式:(1)直桥式(J形)吻合;(2)袢式∞形)吻合#(3)间插式吻合;(4)
兰、内瘘的成熟与使用 自体内瘘术后,经过血流的冲击静脉血管已动脉化,静脉管腔扩张、管壁增厚。而新 的AVF何时进行穿刺需加以正确判断,当内瘘不够成熟穿刺使用时易发生出血、血肿和感 染等并发症,一般穿刺时间应在术后4-.6周,达到下列条件是理想自体内瘘成熟的标志: l、 内瘘血流量>600ml/min, 2、 皮下可见静脉血管直径>6ram, 3、血管处在皮下深度<6mra, 4、可供穿刺血管60ram以上,血管边晃清晰可见。
二、建立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的选择 (一)动静脉内瘘通路的选择,I制作AV内痿的优先次序 l、一般来说,在理想的病例应按照外周一中心的顺序建立内瘘,由拇指根部的鼻烟窝 内瘘开始,然后是标准的Brescia--Cimino腕部内瘘,接下来是前臂头静脉背侧支内瘘,最 后是中前臂头静脉内瘘。如果前臂内瘘不通,可以考虑肘前内瘘、肘都头静脉内瘘、转位的 贵要静脉内瘘。 2、肘部(肱动脉.头静脉)自体内瘘是初次建立血管通路的第二选择,但是,对于很多 糖尿病人、老年人、儿童患者以及部分肥胖患者,前臂血管条件很差,需要采取肘部内瘘作 为第一选择。有如下优点: ·成功率高;比腕部内瘘血流量高。 ·上臂的头静脉常较为容易穿刺,且易于覆盖,保持美观。 肘部(肱动脉.头静脉)自体内瘘有如下缺点: ·比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手术难度稍大。 ·比桡动脉.头静脉内瘘可能会更多地导致手臂肿胀。 ·与较之桡动脉.头静脉内瘘增高的窃血发生率相关。 ·与较之前臂桡动脉.头静脉内瘘增高的头静脉弓狭窄的发生率相关。 3、如果无法建立腕部桡动脉.头静脉或肘部肱动脉.头静脉内瘘,需考虑为患者建立转 位贵要静脉内瘘。在一些病例,可以使用前臂移植物内瘘作为二期建立尉部内瘘前促进静脉 系统成熟的一个过渡途径。转位的肱动脉.贵要静脉内瘘同其它内瘘相比有如下缺点: ·转位的过程可能导致手臂的明显肿胀和疼痛。 ·与其它内瘘形式比窃血和手臂肿胀发生率较高。 ·制作技术上具挑战性,尤其在肥胖的患者。 4、如果无法建立上述两种类型的内瘘,那么可以采用下列方式建立内瘘:

血管通路专家共识(内瘘)ppt课件

血管通路专家共识(内瘘)ppt课件

动静脉内瘘的选择和建立
血管吻合方式 AVF推荐静、动脉端侧吻合。
动静脉内瘘的选择和建立
术后注意事项 将术肢适当抬高可减轻肢体水肿;密切监 测血管杂音、伤口有无渗血及肢端有无苍 白、发凉等;不建议常规使用抗菌素及抗 凝剂,但AVG术后可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AVF术后7天应进行握球等肌肉锻炼。
患者评估:物理检查 动脉系统:双上肢血压、动脉弹性、动脉 搏动、Alen试验。 静脉系统:流出静脉的连续性和可扩张性( 止血带)、中心静脉(水肿、侧枝循环、既 往中心或外周静脉置管疤痕)。
动静脉内瘘建立前准备
患者评估:辅助检查 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ultra-sound ,CDU) 动静脉直径、通畅性、静脉可扩 张性、静脉距皮距离,建议手术医师参与 检查。 血管造影必要时进行血管造影,对于动脉 及中心静脉检查,血管造影优于CDU,对 于存在病变者可进行(腔内)治疗。
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处理
高输出量心力衰竭: AVF会增加心脏负担,高流量内瘘在合并基础心脏疾病 患者可能会导致高输出量心力衰竭。 高流量内瘘定义:临床可利用内瘘自然血流量(Qa)与心 输出量(CO)比值评估内瘘相关的பைடு நூலகம்血管风险Qa≥1500ml /min,Qa/C0≥20%为高流量内瘘。 透析通路相关高输出量心力衰竭处理方法:减少内瘘流 量方法包括缩窄内瘘流出道(环阻法、折叠缩窄法和插入 较细移植物血管)和建立旁路减流、结扎内瘘等。 对于Qa≥1500ml/min,Qa/CO≥20%暂无心脏负荷过 大相关症状患者应常规每3月1次胸片、心脏彩超评估左 心室参数(如左心室收缩与舒张末内径、左心室体积和射 血分数),如果患者心胸比例、左心室容积、心输出量进 行性增加,应采取干预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处理:抬高术侧肢体;红外线照射;必要时 超声引导下穿刺放液。
并发症及处理
u血栓形成 :是AVG失功能最常见原因,发生 率9-19.8%,分为早期血栓形成和晚期血栓形 成,术后1月内为早期血栓形成。
原因:吻合口狭窄、移植血管隧道内扭曲、术 中血管内膜损伤、术后血管受压、动脉血供不 足,静脉回流不畅,高凝状态等。
并发症及处理
u心力衰竭
高流量内瘘的定义:临床可用内瘘自然血流 量(Qa)与心输出量(CO)比值评估内瘘 相关的心血管风险:当Qa≥1500ml/min, Qa/CO≥20%为高流量内瘘,心衰发生风险 增加。
并发症及处理
u 血清肿 u 血栓形成 u感 染 u 动脉瘤 u 心力衰竭 u 窃血综合征 u 肿胀手综合征
并发症及处理
u血清肿 :上肢袢式移植发生率高达95%, 是由无菌性血清样液体聚集在人造血管周围 ,液体外周由无分泌性纤维膜包裹。
临床表现:多发生于术后1-3天,表现为移 植血管周围弥漫均匀性肿胀,一般持续3-6 周常可自行消退。
u 建立皮下隧道
手术步骤---上臂人造血管瘘
u 引入人造血管
手术步骤---上臂人造血管瘘
u 吻合静脉
手术步骤---上臂人造血管瘘
u 吻合动脉
手术步骤---上臂人造血管瘘
u 检查吻合口,缝合皮肤
手术要点
u 确保无菌操作,防止人工血管污染。 u 静脉选择顺序:头静脉、肘正中静脉、贵要静 脉、深静脉。 u 任何交通静脉不得轻易结扎。 u 人造血管内不能加压注射生理盐水,易引起血 清肿。 u 移植物深浅适宜。 u 注意边距与针距。
并发症及处理
u 动脉瘤 AVG内瘘由于穿刺出血,在血管周围形成血肿,
与内瘘血管相通,伴有搏动成为假性动脉瘤,其瘤 壁是血肿机化形成的纤维壁。
处理指征:直径大于5cm,或不断增大有破裂风险 ,压迫血管神经症状明显、继发感染等。
处理方法 保守治疗如避免穿刺,佩戴护腕;手术 切除瘤体,必要时间插人工血管、放置覆膜支架等 。
处理:尿激酶溶栓、球囊导管取栓、手术切开 取栓、间插式血管移植、球囊扩张等。
并发症及处理
u 感染:发生率5.3%-22%,多与穿刺有关,表现 为局部红肿、压痛、肿块或窦道形成,可出现全 身症状:发热、血白细胞升高,血培养阳性。
病原学:金葡球菌(32-55%),肠球菌和凝固 酶阴性葡萄球菌(20-32%),革兰氏阴性菌( 10-18%),其他(15%) 处理:静脉应用抗生素;单纯抗感染治疗效果欠 佳,多数情况下需手术治疗。
移植血管材料的种类和选择
u 合成人造血管 聚四氟乙烯膨体(ePTFE) 聚醚-氨基甲酸酯(PEU) 涤纶人造血管
生物移植血管 自体血管 同种异体血管 牛颈动脉 牛肠系膜静脉
人造血管内瘘特点
人造血管内瘘类型
u 前臂人工血管动静脉瘘:直型、U型 u 上臂人工血管动静脉瘘:直型、U型 u 锁骨下动脉-锁骨下静脉 u 腋动脉- 腋静脉人工血管动静脉瘘 u 腋动脉 –股静脉人工血管动静脉瘘 u 肱动脉-颈内静脉人工血管动静脉瘘 u 下肢人工血管动静脉瘘 u 间插式移植
术后处理
u 术后常规口服双嘧达莫或肠溶阿司匹林1-2周, 高凝状态患者,可每12~24 小时皮下注射低分子 肝素3000-5000U。 u 抬高术侧肢体,避免受压迫。
u AVG术后2-3周及局部浮肿消退、并可触及血管 走行,才能进行穿刺;如病情允许,推荐3-6周后 再开始穿刺。
u穿刺顺序与方法:远心端到近心端进行阶梯式, 避免吻合口附近穿刺。穿刺与皮肤呈30-40̊角。
u 标记切口位置及人造血管走行
手术步骤---前臂U型
u 局麻后切开皮肤
手术步---前臂U型
u 游离肱动脉及回流静脉
手术步骤---前臂U型
u 前臂远端切开,建立皮下隧道
手术步骤---前臂U型
u 通过皮下隧道引入人造血管
手术步骤---前臂U型
u 通过皮下隧道引入人造血管
手术步骤---前臂U型
术前准备
u 术前设计并标记切口位置,人造血管走形
u 麻醉选择局部浸润麻醉或臂丛阻滞麻醉
u 一般选用直径 6-7mm 的人造血管 u 美国巴德(BARD)公司Impra人造血管、 美国戈尔公司Core-Tex人造血管、德国贝朗 (BRAUN)及美国百特(BAXTER)人造血 管等。
手术步骤---前臂U型
禁忌症
u 四肢近端大静脉或中心静脉存在严重狭窄、血 栓形成或闭塞。 u 严重动脉狭窄 u 预期患者存活时间短于3 个月。 u 心血管状态不稳,心力衰竭未获控制,低血压 患者。 u 手术部位存在感染,脓毒血症。 u 同侧锁骨下静脉安装心脏起搏器导管。
术前准备
u 询问病史:有无中心静脉插管史,起搏器安装史 ,糖尿病,SLE等病史 u 通过物理检查及血管彩超检查上肢血管(必要时 进行血管造影),选择拟做吻合的动静脉,动静 脉内径应不小于3mm。 u 评估患者心功能,存在心功能不全应予以改善。 u 评估凝血状态。 u 术前1小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人造血管内瘘类型
u 前臂人工血管动静脉瘘
人造血管内瘘类型
u 上臂人工血管动静脉瘘
人造血管内瘘类型
u 下肢人工血管动静脉瘘
人造血管内瘘类型
u腋动脉- 腋静脉人工血管动静脉瘘
适应症
u 上肢血管纤细无法制作自体内瘘。 u 反复制作内瘘使上肢动静脉血管耗竭 u 由于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等使上肢自身血 管严重破坏 u 原有内瘘血管瘤或狭窄切除后需用移植血 管搭桥。
人造血管内瘘
长期血管通路
• 自体动静脉内瘘 • 人造血管 • 带涤纶套长期留置导管
人造血管内瘘应用现状
u 美国人造血管内瘘占65%,加拿大35% u 国内开展较好的透析中心10%左右,多数不足2% u 上海2008年统计,自体血管内瘘占82.56%,移植 血管内瘘1.63%,长期导管5.01% u 省内:湘雅三医院、怀化535医院
u 修剪静脉血管及人造血管
手术步骤---前臂U型
u 吻合静脉血管及人造血管
手术步骤---前臂U型
u 吻合肱动脉及人造血管
手术步骤---上臂人造血管瘘
u 标记切口位置及人造血管走行
手术步骤---上臂人造血管瘘
u 局麻后切开皮肤,暴露腋静脉
手术步骤---上臂人造血管瘘
u 游离并显露肱动脉
手术步骤---上臂人造血管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