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把脉口诀

合集下载

中医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中医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中医把脉入门必背口诀中医把脉,又称切脉,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触摸脉搏的跳动情况,医者可以获取患者身体内部的生理和病理信息,从而判断病情。

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一些基本的口诀是入门的关键。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中医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一、脉象要素脉象要素包括位、数、形、势四个方面。

“位”指脉搏显现部位的深浅。

浮脉位浅,轻取即得;沉脉位深,重按始得。

“数”指脉搏的频率。

快为数脉,一息五六至;慢为迟脉,一息三至。

“形”指脉搏的形状。

如洪脉宽大,状如洪水;细脉如线,细小而软。

“势”指脉搏的力量和趋势。

实脉有力,应指充实;虚脉无力,按之空虚。

二、常见脉象口诀1、浮脉浮脉轻取即可得,外感风邪表证多。

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是表虚。

2、沉脉沉脉重按始应指,里证常见此脉形。

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里虚寒。

3、迟脉迟脉一息不足四,寒证阴盛气血寒。

4、数脉数脉一息五六至,热证阳盛或虚劳。

5、洪脉洪脉来盛去还衰,满指滔滔应夏时。

热盛阳明气分证,脉洪有力为真实。

6、细脉细脉如线应指显,气血两虚多常见。

7、滑脉滑脉如珠替替然,往来流利却还前。

痰食实热多常见,妇女妊娠亦可见。

8、涩脉涩脉细迟往来难,短且散止又复还。

精伤血少为虚证,气滞血瘀亦相干。

9、弦脉弦脉端直似琴弦,肝经病主痛与寒。

10、濡脉濡脉浮细软而棉,气血不足湿邪缠。

11、促脉促脉数而时一止,阳盛实热阴血瘀。

12、结脉结脉缓而时一止,阴盛气结寒痰瘀。

13、代脉代脉动而中止时,良久方还元气亏。

三、脉象的临床意义脉象的变化与疾病的性质、病位、病势和患者的体质等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浮脉多主表证,沉脉多主里证;数脉多主热证,迟脉多主寒证;实脉多主实证,虚脉多主虚证。

但脉象的诊断并非单一依靠某一种脉象,而是需要综合多种脉象以及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等进行全面分析。

有时,同一疾病在不同的阶段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脉象,或者不同的疾病可能会出现相同的脉象。

因此,中医把脉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细致的观察。

熟记中医口诀,脉诀

熟记中医口诀,脉诀

1、恶热非热明是虚症。

2、久病非寒,暴病非热。

3、久痛无寒,暴痛无热。

4、麻是气虚,木是血虚。

5、牙痛长,腿痛短。

6、冬不用栀子,夏不用麻黄。

7、久病多瘀,怪病多痰。

8、从阳化热,从阴化寒。

9、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

10、久病必瘀,久病必虚。

11、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12、虚则补其母,实则泄其子。

13、扎针拔火罐,病好一大半。

14、中药不效,炮制不到。

15、四季脾旺不受邪。

16、肝阳上亢,水不涵木。

17、气症饮水,血症不饮水。

18、热在上焦,气伤则渴。

19、热在下焦,血伤则不渴。

20、血之为病,上焦瘀血小便必难,下焦瘀血小便必自利。

21、一切血症,日轻夜重,一切气症,日重夜轻。

22、一切火症,心急潮热,一切水症,胁硬心下怔忡。

23、无阳则厥,无阴则呕。

24、凡病昼则增剧,夜则安静,是阳病有余及气病血不病。

25、凡病夜则增剧,昼则安静,是阴病有余及血病气不病。

26、昼则发热,夜则安静,是阳气自旺于阳分也。

27、夜则恶寒,昼则安静,是阴血自旺于阴分也。

28、昼则安静,夜则发热、烦躁,是阳气下陷于阴中也。

名曰:热如血室。

29、夜则安静,昼则恶寒,是阴气上溢于阳中也。

30、昼则发热、烦躁,夜则发热、烦躁,是重阳无阴,急泄其阴峻补其阳。

31、昼则恶寒、夜则烦躁,饮食不入,名曰:阴阳交错者死。

32、内侵膻中则为厥脉理心灯医家脉理最为先,此中妙决要精研,三部五脏犹易识,七诊九侯至难传;掌后高骨为关脉,前寸后尺三部全,左寸心经与小肠,关部肝胆正相当,尺部膀胱合与肾,右寸肺经与大肠,脾胃正在关部内,尺部命门和三焦,三部五脏既分明,七诊之法亦要精;静心忘虑均呼吸,先诊虑际指要轻,微重饥端沉至骨,病人息数俱察清,七诊既明论九侯,浮中沉在指下求,三部俱有浮中沉,此为九候莫在等,七诊九侯辩既真,人身三焦亦要分,脉中寸部管上焦,须知从头至于心,中焦从心至于脐,脉居关部不须疑从脐至足为下焦,尺部寻之自不迷,三焦部位即分当,各脉形状亦要商,脉行三十最繁浩,浮沉迟数为大纲,浮脉形状果如何,按之不足举有余,沉脉重按方可得,一息三至脉为迟,数脉一息来六至,四脉形状亦辨真,诊时下指细推祥,先求本脏脉相当,肺脉浮涩脾和缓,心脉浮大肝弦长,命门三焦宜沉细,肾脉沉滑最为良,一息四至中和象,不浮不沉气悠扬,此为平脉休断病,有病之脉再参祥;浮而有力风来侵,无力为虚损真阴; 沉而有力乃为积,无力气逆脾寒深;迟而有力乃为寒,无力腹疼因痞端;数而有力当作热,无力疮痒疼难安;数而沉细属虚火,若兼繁盛是伤寒;总言回脉知大略,再分六部仔细参;左寸脉浮心不宁,神昏话乱梦多惊,胸中烦躁痰涎甚,伤风发热与头疼;心脉来沉积浮梁,胸满肋疼冷饮伤,咯血虚惊夜不寐,气粗崩漏淋难当;心迟腹疼胃虚真,心疼呕水小便频,胸满脐疼身拘紧,怔仲虚汗渐伤神;心数烦躁言语狂,小便不和舌生疮,目昏头眩兼呕血,烦渴口苦与舌强;左关脉浮肝受风,瘫痪筋拘怒气冲,身疼麻木臂不举,面肿牙疼便血脓;肝脉沉兮怒伤肝,血虚爪枯目昏酸,肥气肋疼胸胀满,惊悸肠鸣睡不安;肝迟中寒疝气成,筋挛骨疼目泪盈,痃癖肠疼不大息,转筋麻木触事惊;肝数风热渴难当,血少头眩目无光,骨蒸烦躁兼呕吐,善怒气逆塞胸堂;左尺脉浮气不和,风博牙疼背腰驼,足腿生疮小便赤,女人崩带渐成00 肾沉下寒经不通,肠满奔脐下壅,风滞腰疼溺浊涩,精衰目暗耳不聪;肾迟虚冷精自遗,阴亏血满便淋漓,腿膝酸疼梦涉水,盗汗阴湿疝无疑,肾数下焦虚火生,发热消渴并耳鸣,血淋遗溺身湿痒,肾壅足肿筋骨疼,女人逢此成胎气,男人遇之多遗精;右寸肺浮肺气伤,痰嗽咽热吐血浓,头面疮肿大便秘,青涕自汗鼻塞壅;肺脉生沉肺生壅,息奔胸满痰气功,皮毛焦枯兼喘嗽,骨蒸呕血声不洪;肺迟气弱寒痰多,喘嗽呕逆痞成疴虚汗耳聋并溏泻,皮肤燥痒梦涉河;肺数喉腥痰火生,咳嗽吐血目不明;面生痤痱大便结,气喘咽干语无声;右关脉浮宿食壅,脾虚泻痢滞难通,发虐齿宣并盗汗,喘呕麻木腹虚膨;脾沉胃虚饮食难,脾气关格又吐酸,吐泄贪睡手足乱,身黄肿满腹如盘;脾脉逢迟胃中寒,食停虫积膈不宽,痰壅呕逆兼咳嗽,泻泄腹疼不能安;脾数中消常嗜眠,胃酸口臭齿龈宣,多食多饮臂不举,霍乱烦躁有涎痰;右尺脉浮相火生,阴肿后结多遗精,脉沉虚汗脐下疼,遗精白浊膝腿疼;脉迟腰疼溺难禁,下元虚冷泻不轻;脉数阴虚三焦热,烦渴大便秘难行;五脏分明六腑通,万机总归回脉中,须知随时有主脉,良医细心再研究,弦洪毛实分四季,总要和缓胃气充,男子关前脉常腾,女子尺脉定浮洪,两手关前于寸后,右为气口左人迎,人迎脉大伤六气,气口脉大伤七情,浮风紧寒虚中暑,濡湿涩燥从火生,喜缓怒弦夏脉涩,思结悲散最分明,若逢沉脉心多恐,脉若动兮必为惊,妇女诸证同男断,惟辨胎产和月经,尺脉浮数先期至,沉迟过期腹冷疼,经断脉和知胎气,须辨女孕与男形,左实为男右为女,左右皆然双胎城,产后数大难调治,沉细而缓可保生,小儿脉与大人异,一息七至为和平,六至沉细知为冷,九至热极病难宁,浮为风痰沉细食,弦急气凝促虚惊,虎口脉纹先祥视,紫热红寒青为惊,白色为疳黑为恶,淡黄淡红病渐宁,命关已过无安日,气关为重风关轻,脉中消息知大略,再有危脉细参评,。

中医把脉歌诀.doc

中医把脉歌诀.doc

中医把脉歌诀,郎朗上口,太好记了!赶紧收好!一、浮脉【体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歌】无力表虚,有力表实。

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

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二、沉脉【体象歌】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歌】沉脉为阴,其病在里。

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

或水与血。

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

淋浊痢泄。

【兼脉歌】无力里虚,有力里实。

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三、迟脉【体象歌】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歌】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歌】有力积冷,无力虚寒。

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四、数脉【体象歌】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主病歌】数脉主腑,其病为热。

寸数喘咳,口疮肺;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

【兼脉歌】有力实火,无力虚火。

浮数表热,沉数里热。

阳数君火,阴数相火。

右数火亢,左数阴戕。

五、滑脉【体象歌】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

【主病歌】滑脉为阳,多主痰涎。

寸滑咳嗽。

胸满吐逆;关滑胃热,壅气伤食;尺滑病淋,或为痢积,男子溺血.妇人经郁。

【兼脉歌】浮滑风痰,沉滑痰食。

滑数痰火,滑短气塞。

滑而浮大,尿则阴痛。

滑而浮散,中风瘫痪。

滑而冲和,娠孕可决。

六、涩脉【体象歌】涩脉蹇滞,如刀刮竹;迟细而短,三象惧足。

【主病歌】涩为血少,亦主精伤。

寸涩心痛,或为怔忡。

关涩阴虚,因而中热;右关土虚,左关胁胀。

尺涩遗淋,血利可决;孕为胎病,无孕血竭。

中医把脉口诀表

中医把脉口诀表

中医把脉口诀表中医把脉是一种古老的诊病方法,凭借医师在脉搏的形态、质地、频率、节律等方面的观察和判断,确定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把脉口诀是中医把脉的基本指南,掌握这些基本的口诀有助于医师更加准确地诊断与治疗。

1、寸口脉:中医把脉的第一处是寸口脉,位于手腕正中,即拇指根部和腕横横轮之间突出的部位。

寸口脉班相应脏腑,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标志。

常见寸口脉口诀:弦脉:(硬而有弹性)多见于感冒或其他疾病的初期,病情较轻。

涩脉:(脉搏有力、有节律)多见于病情严重或病程较长者。

细脉:(与硬脉不同的是质地较为柔软)多见于气血亏虚、营养不良或贫血等病症。

弱脉:(脉搏较弱、无力、无节律)多见于虚弱、贫血等疾病。

滑脉:(脉搏捷而滑)多见于肝胆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

2、关口脉:关口脉是指在手腕正中线上,寸口脉的上方两个横指的位置。

据中医理论,关口脉是心经气血的所在处。

在诊断患者时,医师需要触摸这个区域,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常见关口脉口诀:紧脉:(节律强有力)多见于急性疾病,如感冒、发热等。

弱脉:(脉搏微弱,不连贯)多见于营养不良、失眠、神经衰弱等疾病。

滑脉:(脉搏捷而滑)多见于肝胆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

细脉:(脉搏细小、脆弱)多见于营养不良、脾虚等疾病。

弦脉:(有弹性的脉搏)多见于感冒、过劳等疾病。

3、尺口脉:尺口脉位于前臂掌面的掌背动脉旁边,医师通常用中、食指来摸尺脉,并根据患者的脉搏情况来判断病情。

常见尺口脉口诀:滑脉:(心气灵活、开阔)多见于健康人或情绪愉悦的人。

弱脉:(脉弱而无力)多见于营养不良、贫血等疾病。

涩脉:(按压过程中有力度的脉搏)多见于病情严重者。

细脉:(质地较柔细)多见于营养不良、贫血等疾病。

坚脉:(质地较硬,有强有力的脉搏)多见于病情严重者,如癌症等。

以上是中医把脉的主要口诀,每一种口诀均有着特殊的诊断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把脉是一门综合性诊断技能,医师需要结合其他症状、体征和病史等综合情况,才能对患者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号脉口诀顺口溜大全

号脉口诀顺口溜大全

号脉口诀顺口溜大全
号脉口诀顺口溜大全
一脉两脉三脉四,血管变化心知透。

力度小,浅按摩,慢慢找到最佳脉。

脉来时,要细心观,频率快慢需分明。

脉搏弱,气血少,身体虚,要调养。

脉搏强,气血旺,阳气盛,要保养。

沉细脉,气血瘀,循环差,需疏通。

浮大脉,阳气亢,心火旺,要降温。

徐脉急,阴虚火,气血虚,要补养。

脉象变,体质弱,阴阳失调需调理。

脉搏有规律,身体健康需保持。

号脉口诀,记心头,医者艺,患者求。

号脉是中医的一种重要诊断方法,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可以了解患者的体质、气血运行情况以及疾病的发展趋势等。

号脉时需要注意力度、频率、脉象等方面的变化,通过观察和感受,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

根据号脉的经验和规律,可以总结出一些口诀和顺口溜,便于医生和学习中医的人记忆和理解。

这些口诀和顺口溜涵盖了脉搏的各种变化和可能的病理情况,为中医诊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例如,口诀中提到的脉搏弱、气血少、身体虚,需要调养的情况,提示患者可能存在气血不足的问题,需要通过调整饮食、运动、药物等来补充气血。

口诀中还提到的脉搏强、气血旺、阳气盛,需要保养的情况,提示患者可能存在阳气过旺的问题,需要注意调节饮食、生活习惯等,避免过度养阳。

此外,口诀中还提到了一些特殊的脉象变化,如沉细脉、浮大脉、徐脉急等,这些脉象变化可能对应着不同的病理情况,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

口诀和顺口溜的运用使得中医诊断更加生动有趣,也方便了医生和学习者的记忆和理解。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其他症状和体征,进行全面的辨证施治。

中医把脉口诀必背

中医把脉口诀必背

中医把脉口诀必背中医把脉是阳气的运行和五行变化在脉络中的反映,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

掌握把脉的技巧与方法,对于中医学习者来说十分必要。

掌握了以下这些把脉口诀,就能更快更准确地诊断疾病了。

一、参阳非阳把哪脉,手上阳脉下阴脉。

这句话告诉我们把脉时要先辨别是阳脉还是阴脉。

阳脉有手阳明、手太阳、足阳明、足太阳四经;阴脉有手厥阴、手少阴、手心主、足少阴、足厥阴、足太阴三阴三阳六经,只有辨别清楚了阴阳,才能继续辨别其它。

二、左右比较脉同异,缓急来微调查之。

把脉时,一定要始终贯彻左右比较的原则,不同体现出来的不同感觉,提醒我们注意疾病的缓急、病位以及寒热等不同情况,能够帮助更准确地诊断疾病。

三、盯上道下四脉把,归根经常要细察。

把诊是要抓住四个关键部位,即足厥阴、手少阴、手阳明、足太阳,通过把诊掌握疾病的中心和局部,就可以明确真相,进一步推断出疾病的病因和后果。

四、远中近三类脉,远为风木最难准。

远端、中部和近端三类脉,其中最难以准确诊断的就是远端的脉象,需要观察患者平常所处的气氛,面色,以及一些生活细节,以达到更准确的把诊结果。

五、总之脉来问病,四见缓急状况是。

把脉还不能局限于阳,阴,比较,关键部位和难以诊断的地方,而更复杂的病态应该视为风险项,因为它可能会引发一些健康方面的问题,我们需要更全面地收集症状信息,搜寻病灶,综合分析,才能准确解读疾病的病因和病情。

综上所述,掌握把脉口诀是中医诊断的基础之一,但把脉并不是单一的技能,而是一个复杂的诊断过程。

中医领域丰富的把诊技巧,只有通过不断练习和精通才能准确把握,从而确诊疾病,并正确制定治疗方案。

中医号脉口诀50句

中医号脉口诀50句

中医号脉口诀50句
1. 浮脉轻取可得呀,就像水面上的浮萍,你看那感冒的人不常常就是浮脉嘛!
2. 沉脉得重按才感觉到,哎呀,就像石头沉在水底一样,那些身体虚弱的人好多是沉脉呢!
3. 迟脉跳得慢悠悠的,好比蜗牛在爬呀,像阳虚的人不就容易有迟脉嘛!
4. 数脉跳得可快啦,像小鹿在奔跑一样,发热的时候常常会有数脉哦!
5. 滑脉摸起来圆滑流利,就像珠子在滚动似的,怀孕的妇女好多会有滑脉哟!
6. 涩脉那感觉涩涩的,就像走在崎岖小路上,血少的人有时会出现涩脉呀!
7. 洪脉来势汹汹,像洪水一样,高热的人不就容易出现洪脉嘛!
8. 细脉细细弱弱的,像丝线一样,血虚的人好多都是细脉呢!
9. 弦脉绷得直直的,像琴弦一样,生气的时候不就容易弦脉嘛!
10. 濡脉软软的,就像棉花一样,湿气重的人常见濡脉呀!
我觉得中医号脉口诀真的是中医的一大瑰宝呀,通过这些简单易懂的口诀,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身体的状况呢!。

中医把脉歌诀

中医把脉歌诀

中医把脉歌诀,郎朗上口,太好记了赶紧收好一、浮脉体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兼脉歌无力表虚,有力表实;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二、沉脉体象歌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主病歌沉脉为阴,其病在里;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或水与血;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淋浊痢泄;兼脉歌无力里虚,有力里实;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三、迟脉体象歌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主病歌迟脉主脏,其病为寒;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症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兼脉歌有力积冷,无力虚寒;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四、数脉体象歌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主病歌数脉主腑,其病为热;寸数喘咳,口疮肺;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兼脉歌有力实火,无力虚火;浮数表热,沉数里热;阳数君火,阴数相火;右数火亢,左数阴戕;五、滑脉体象歌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主病歌滑脉为阳,多主痰涎;寸滑咳嗽;胸满吐逆;关滑胃热,壅气伤食;尺滑病淋,或为痢积,男子溺血.妇人经郁;兼脉歌浮滑风痰,沉滑痰食;滑数痰火,滑短气塞;滑而浮大,尿则阴痛;滑而浮散,中风瘫痪;滑而冲和,娠孕可决;六、涩脉体象歌涩脉蹇滞,如刀刮竹;迟细而短,三象惧足;主病歌涩为血少,亦主精伤;寸涩心痛,或为怔忡;关涩阴虚,因而中热;右关土虚,左关胁胀;尺涩遗淋,血利可决;孕为胎病,无孕血竭;兼脉歌涩而坚大,为有实热;涩而虚软,虚火炎灼;七、虚脉体象歌虚合四形,浮大迟软;及乎寻按,几不可见;主病歌虚主血虚;又主伤暑;左寸心亏,惊悸怔忡;右寸肺亏,自汗气怯;左关肝伤,血不营筋;右关脾寒,食不消化;左尺水衰,腰膝痿痹;右尺火衰,寒证蜂起;八、实脉体象歌实脉有力,长大而坚;应指愊愊,三候皆然;主病歌血实脉实,火热壅结;左寸心劳,舌强气涌;右寸肺病,呕逆咽疼;左关见实,肝火胁痛;右关见实,中满气疼;左尺见之,便闭腹疼;右尺见之,相火亢逆;兼脉歌实而且紧,寒积稽留;实而且滑,痰凝为祟;九、长脉体象歌长脉迢迢,首尾俱端;直上直下,如循长竿;主病歌长主有余,气逆火盛;左寸见长,君火为病;右寸见长,满逆为定;左关见长,木实之殃;右关见长,土郁胀闷;左尺见之,奔豚冲兢;右尺见长,相火专令;十、短脉体象歌短脉涩小,首尾俱俯;中间突起,不能满部;主病歌短主不及,为气虚证;短居主寸,心神不定;短见右寸,肺虚头痛;短在左关,肝气有伤;短在右关,膈间为殃;左尺短时,少腹必疼;右尺短时,真火不隆;十一、洪脉体象歌洪脉极大,状如洪水;来盛去表,滔滔满指;主病歌洪为盛满,气壅火亢;左寸洪大;心烦舌破;右寸洪大,胸满气逆;左关见洪,肝木太过;右关见洪,脾土胀热;左尺洪兮,水枯便难;右尺洪兮,龙火燔灼;十二、微脉体象歌微脉极细,而又极软;似有若无,欲绝非绝;主病歌微脉模糊,气血大衰;左寸惊怯,右寸气促;左关寒挛;右关胃冷;左尺得微,髓竭精枯;右尺得微,阳衰命绝;十三、细脉体象歌细直而软,累累萦萦;状如丝线,较显于微;主病歌细主气衰,诸虚劳损;细居左寸,怔忡不寐;细在右寸,呕吐气怯;细入左关,肝阴枯竭;细入右关,胃虚胀满;左尺若细,泄痢遗精;右尺若细,下元冷惫;十四、濡脉体象歌濡脉细软,见于浮分;举之乃见,按之即空;主病歌濡主阴虚,髓绝精伤;左寸见濡,健忘惊悸;右寸见濡,腠虚自汗;左关逢之,血不营筋;右关逢之,脾虚湿浸;左尺得濡,精血枯损;右尺得之,火败命乖;十五、弱脉体象歌弱脉细小,见于沉分;举之则无,按之乃得;主病歌弱为阳陷,真气衰弱;左寸心虚,惊悸健忘;右寸肺虚,自汗短气;左关木枯,必苦挛急;右关土寒,水谷之疴;左尺弱形,涸流可征;右尺弱见,阳陷可验;十六、紧脉体象歌紧脉有力,左右弹指;如绞转索,如切紧绳;主病歌紧主寒邪,又主诸痛;左寸逢紧,心满急痛;右寸逢紧,伤寒喘嗽;左关人迎,浮紧伤寒;右关气口,沉紧伤食;左尺见之,脐下痛极;右尺见之,奔豚疝疾;十七、缓脉体象歌缓脉四至,来往和匀;微风轻颭,初春杨柳;主病兼脉歌缓为胃气,不主于病;取其兼见,方可断证;浮缓风伤,沉缓寒湿;缓大风虚,缓细湿痹;缓涩脾薄,缓弱气虚;右寸浮缓,风邪所居;左寸涩缓,少阴血虚;左关浮缓,肝风内鼓;右关沉缓;士弱湿侵;左尺缓涩,精宫不及;右尺缓细,真阳衰极;十八、弦脉体象歌弦如琴弦,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指下挺然;主病歌弦为肝风,主痛主疟,主痰主饮;弦在左寸,心中必痛;弦在右寸,胸及头疼;左关弦兮,痰疟症瘕;右关弦兮,胃寒膈痛;左尺逢弦;饮在下焦;右尺逢弦,足挛疝痛;兼脉歌浮弦支饮,沉弦悬饮;弦数多热,弦迟多寒;弦大主虚,弦细拘急;阳弦头痛,阴弦腹痛;单弦饮癖,双弦寒痼;十九、动脉体象歌动无头尾,其动如豆;厥厥动摇,必兼滑数;主病歌动脉主痛,亦主于惊;左寸得动,惊悸可断;右寸得动,自汗无疑;左关若动,惊及拘挛;右关若动,心脾疼痛;左尺见之,亡精为病;右尺见之,龙火奋迅;二十、促脉体象歌促为急促,数时一止;如趋而蹶,进则必死;主病歌促因火亢,亦由物停;左寸见促,心火炎炎;右寸见促,肺鸣咯咯;促见左关,血滞为殃;促居右关,脾宫食滞;左尺逢之,遗滑堪忧;右尺逢之,灼热为灾;二十一、结脉体象歌结为凝结,缓时一止;徐行而怠,颇得其旨;主病歌结属阴寒,亦由凝积;左寸心寒,疼痛可决;右寸肺虚,气寒凝结;左关结见,疝瘕必现;右关结形,痰滞食停;左尺结兮,痿躄之疴;右尺结兮,阴寒为楚;二十二、代脉体象歌代为禅代,止有常数;不能自还,良久复动;主病歌代主脏衰,危恶之候;脾土败坏,吐利为咎;中寒不食,腹疼难救;两动一止,三四日死;四动一止,六七日死;次第推求,不失经旨;二十三、革脉体象歌革大弦急,浮取即得;按之乃空,浑如鼓革;主病歌革主表寒,亦属中虚;左寸之革,心血虚痛;右寸之革,金衰气壅;左关遇之,疝瘕为祟;右关遇之,土虚为疼;左尺诊革,精空可必;右尺诊革,殒命为忧;女人得之,半产漏下;二十四、牢脉体象歌牢在沉分,大而弦实;浮中二候,了不可得;主病歌牢主坚积;病在于内;左寸之牢,伏梁为病;右寸之牢,息贲可定;左关见牢,肝家血积;右关见牢,阴寒痞癖;左尺牢形,奔豚为患;右尺牢形,疝瘕痛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把脉口诀记住您也能号脉脉理兮,用心细,三法四中要熟记。

人脉难,需勤理,察形辨象非容易,浮沉迟数力为中,扩充各脉真消息,此理需明未诊前,免之新医,吃脉记,经为一贯用心机,指下回声诊妙记。

浮脉:轻寻有、按无有,浮脉漂然肉上游,水帆木浮未定向,浮脉中间仔细究,有力恶风见表实,无神无力指虚浮,浮脉里有七瓣(浮紧、浮缓、浮滑、浮数、、浮迟、浮虚、浮洪),其中理性要经验。

洪脉:洪脉满指波涛似,来时力状去自然。

脉洪阳盛虽夏旺,非就是火盛治灾凡。

实脉:实毕毕更属长,举按充实力最强,新病逢时就是火盛,久病逢时或气痛。

长脉:长脉直过本位前,迢迢自弱类长杆,心肾身强气本状,实脉相联似剑长。

短脉:短脉象形似龟,藏头露尾脉中筋,寸尺可凭关不诊,涩微动结似相随,主病逢之为难治,概似真元气多亏。

芤脉:两边实中间空,芤形脉似软如葱,寸阳见芤血上溢,芤现迟脉下流红,芤形浮细须轻诊,睡眠浮脉像得诊,气血伤耗精神损,自汗阳虚骨蒸深。

散脉:散脉形浮无沉候,如寻至数拘不定,满指散乱似扬先,按之分散难归整,产就是生早胎为堕,久病脉散必丧命。

沉脉:沉脉壮重迎指,如石投水往下沉,按之无力真元弱,有力为痛滞气侵,中寒其脉均沉类,沉紧、沉滑、沉弦、沉细、沉数、沉迟、沉微,数头机关勿误人。

微脉:细微小至如弦,沉而极细最不断,春夏少年均不宜,春冬老弱确为善。

伏脉:沉之深,伏脉游,下指推筋靠骨求,真气不行症痞结,脉丧泻之不出头。

弱脉:沉细软绵似弱脉,轻寻无板重采知,元气耗损精血虚,少年可虑白头矣。

虚脉:虚脉举指迟大软,按之无力又空洞,精神气血都伤损,病因虚法,汗多中。

牢脉:沉而伏力很强,牢形实大与弦长,劳伤微疾真精损,气喘腹疝,七情伤。

革脉:革脉肢体自浮急,象诊真似按鼓皮,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血虚或“梦遗”。

迟脉:寻肉内至来三,来往极慢微迟脉,浮迟表寒就是表证,沉迟里冷必定见。

缓、结、代、涩居迟类,不究详细莫轻谈。

缓脉:缓四至通不偏,与风杨柳袅自然,欲从脉里求神气,只在从容与缓间,缓迟气血皆伤损,与缓从容为气安。

结脉:缓一指复又来,结脉肢体记在怀,悲虑积中成郁结,五芤交攻为痞灾。

(五芤:气、血、痰、饮、食)代脉:缓之不能随手知,良久方来就是代脉,代就是气衰凶且甚,妊娠奉同生机存。

涩脉:脉道涩难疏通,细迟短散何成形,来往湿滞似刮竹,病蚕食叶慢又难,思虚交愁里积久,不但损血又伤精。

数脉:来往速数脉形,一息六至仔细凭,数脉属阳热可知,只把虚实火来医,实要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

急、紧、弦、滑、动、促都从数脉安排定。

疾脉:快过数者脉名疾,载阳又可阳凶升。

紧脉:数又弦疾与成紧,举如转索切绳形。

浮紧表寒身体痛,沉紧逢见腹疼痛。

弦脉:举迎手按不转,弦长端直若丝弦,受病轻重如何认,指在弦上软硬瞧。

滑脉:滑脉如珠滚滚来,往来流利却还前,停食痰气胸中瘀,妇女滑缓定就是胎。

动脉:动脉摇摇数在关,没头没尾豆形圈,动主惊悸心空虚,汗出发热阴阳参。

促脉:数又止促脉乎,进必无生退可生,促脉三焦火焱盛,原因有五细推求。

血、气、痰、食、饮停留一种治病由。

濡脉:浮取极不力,按之随手又空空,主病血虚阳虚症,汗多夜间骨热蒸。

凭脉验证如明镜,学者用心都精通中医脉象口诀歌长脉左寸脉长心火盛,心烦失眠并多梦。

左关脉长肝气逆,胸肋胀满带呃逆。

左尺脉长奔豚证,少腹攻冲常作痛。

右寸脉长满逆定,肃肺降气法宜用。

右关脉长土郁病,呃逆呕吐胃胀痛。

右尺脉长肾气强,根固柢深体健壮。

短脉左寸脉短心气亏,心悸气短不得眠。

左关脉短肝气郁,胸肋满闷善太息。

左尺脉短小腹痛,月经淋漓就是漏证。

右寸脉短肺气虚,咳嗽气短精神疲。

右关脉短胃气痞,胃脘满闷常嗳气。

右尺脉短真阳衰,精滑梦遗火不实。

洪脉左寸脉洪心热盛,目赤口疮头痛证。

关洪邪热在肝经,烦躁易怒遍身疼。

左尺脉洪膀胱热,小便淋漓或尿血。

右寸脉洪因肺热,口燥咽干喘急烦。

关洪吐逆郁口渴,皆因胃热使其然。

右尺脉洪大便秘,腹满下血苦难言。

微脉左寸脉微心内惊,心虚血少头又疼。

关微气少胸中满,四肢拘急恶寒生。

左尺脉微败血症,男子精伤女血崩。

右寸脉微上焦冷,寒痰不化在胸凝。

关微胃寒并气胀,脾虚难化腹痛增。

右尺脉微因脏冷,虚寒泄泻冷似水。

细脉左寸脉细心血衰,健忘怔忡梦多惊。

关细肝经阴血伤,双目涩困并头晕。

左尺脉细肾阴虚,腰酸腿困或梦遗。

右寸脉细肺阴伤,潮热盗汗或音哑。

关细脾虚湿邪旺,肠鸣泄泻大便溏。

右尺脉细丹田冷,泄泻温补救之康。

濡脉濡脉极软而浮,如绵在水中,轻手相得,按之无有,如水上浮沤。

左寸脉濡心血虚,自汗如珠常怔忡。

关濡气血不通畅,血不营筋身酸疼。

左尺脉濡男精少,夫人溺数淋漓重。

右寸脉濡体倦怠,憎寒发热肺气壅。

关濡脾弱难消化,纳呆腹胀或浮肿。

右尺脉濡下元冷,相火无力泄泻生。

弱脉弱脉极软而沉,细按之乃得,举手无有。

多为气血两亏,尤以阳气虚弱为主。

左寸脉弱阳气虚,心慌气短精神疲。

左关脉弱筋萎软,四肢拘急并恶寒。

左尺脉弱小便频,肾虚耳鸣腰脊痛。

右寸脉弱多恶寒,神疲气短懒开言。

右关脉弱就是脾虚,便溏腹胀食不思。

右尺脉弱肾阳衰,阳痿遗精并早泄。

紧脉左寸脉紧必项强,头痛目痛食寒伤。

左关脉紧腹肋痛,筋脉拘急就是应症。

左尺脉紧腰膝痛,脐痛小便不能通。

右寸脉紧鼻塞壅,恶寒咳嗽身酸疼。

关紧腹痛并吐逆,若见滑紧就是伤食。

右尺脉紧小腹痛,定就是奔豚疝气病。

缓脉主湿证,气血不足。

左寸脉缓心气虚,心悸气短项背拘。

左关脉缓多头晕,肝虚血少经不行。

左尺脉缓肾气虚,尿频腰困精神疲。

右寸脉缓气不足,背困肢麻皮不仁。

右关脉缓脾湿盛,头身重困不欲饮。

右尺脉缓下焦冷,肠鸣泄泻下肢肿。

弦脉左寸脉弦主胸痛,头痛就是因风邪侵。

左关弦沉肝气郁,胸肋疼痛善太息。

左尺脉弦小腹痛,弦大肾虚腰膝困。

右寸脉弦痰饮停,咳嗽痰喘胸满闷。

右关脉弦胃寒疼,纳呆脘闷嗳气频。

右尺脉弦就是寒疝,散寒理气宜温通。

动脉主阴阳气血不与,互相搏击的病症。

左寸脉动惊悸症,女逢动滑就是妊娠。

左关脉动腹肋痛,四肢拘挛及惊恐。

左尺脉动主阴虚,男子失精女血崩。

右寸脉动火上越,痰喘烦热自汗出。

右关脉动多胃疼,泄泻下痢伴肠鸣。

右尺脉动主发热,阴虚火旺大便血。

促脉多为阳热亢盛,气血淤结,痰食停滞,热毒斑疹,热肿疼痛。

左寸脉促心火炎,烦闷心悸不得眠。

左关脉促积血症,胁肋刺痛肝经病。

左尺脉促精滑病,雷龙之火灼灼燔。

右寸脉促肺金鸣,时时咳嗽皆痰涎。

右关脉促脾主饮,脘闷纳呆腹中鸣。

右尺脉促邪火炎,梦遗腰困肾阴亏。

结脉结脉往来缓,时一止复来。

多见于阳虚阴盛,气血痰食停滞。

左寸脉结心阳虚,痰阻气机心动悸。

左关脉结肝气郁,胁肋痛疼善太息。

左尺脉结萎躄疴,速宜温阳救之急。

右寸脉结肺气虚,寒气凝滞痰涎结。

右关脉结多食滞,胸脘痞满常嗳气。

右尺脉结阴寒邪,温阳益气起沉疴。

代脉代脉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

脉至还入尺,良久方来。

代主脏衰危侯知,怔忡气短并心悸。

或因中寒腹急痛,脾土败坏吐痢症。

跌仆损伤及惊恐,女脉逢此三月孕。

暴病见代多转吉,久病逢代促命期。

革脉革脉弦而芤,如按鼓皮。

浮大而弦,中空外坚如按鼓皮,浮取可见,重按则虚而无力。

多见于虚劳亡血失精,妇女半产漏下,或气虚寒郁的腹痛疝瘕积聚症。

左寸脉革心虚痛,心悸自汗不喜动。

左关脉革肝瘕症,腹痛时作形不定。

左尺脉革主精衰,滑精早泄并腰困。

右寸脉革肺气壅,咳嗽气短胸不通。

右关脉革脾胃虚,中寒腹痛喜热医。

右尺脉革多损命,女主半产崩漏凶。

牢脉牢脉似沉似伏,实大而长微弦,唯沉取可见。

左寸脉牢伏梁病,心下攻冲常作痛。

关牢肝经气血滞,胁肋疼痛位不移。

左尺脉牢奔豚疾,妇女亦主血瘕症。

右寸脉牢息贲定,咳嗽气逆胸背痛。

右关脉牢定胃痛,阴寒积聚来作祟。

右尺脉若见牢形,疝瘕积聚疼痛甚。

散脉散脉大而散,有表无里,涣散不收,无统纪,无拘束,至数不齐,或来多去少,或去多来来少,如杨花散漫之象。

散主脏衰气血耗,元气散离临危兆。

临盆之妇亦见散,久病见散魂将断。

左寸脉散主心虚,怔忡恍惚神不依。

左关脉散主溢饮,左尺脉散雷火息。

右寸脉散肺气少,身体倦怠汗淋漓。

右关脉散水蛊疾,右尺脉散魂应离。

芤脉芤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中空外实,状如慈葱。

一切大出血后不久出现,如果失血已久,脉多见虚细或细涩无力。

左寸脉芤血妄行,必然咳衄火上冲。

关芤肝经不藏血,妇女血崩无她说。

左尺脉芤必尿血,清热凉血就是定法。

右寸脉芤胸积血,吐洪呕赤无差别。

右关脉芤胃出血,虚证实证宜鉴别。

右尺脉芤大便血,热伤阴络指下决。

伏脉伏脉重按着骨,指下裁动,脉行筋下。

多为实邪内伏,阴阳郁结不通。

左寸若把伏脉逢,心神恍惚不安宫。

左关脉伏腰胁痛,寒气凝滞就是病因。

左尺脉伏下焦冷,精虚疝瘕腹痛生。

右寸脉伏痰阻塞,胸闷气促冷气积。

右关脉伏胃脘痛,水谷停滞被寒凝。

右尺脉伏脐下冷,下焦寒凝腹必痛。

疾脉脉来急速,六至以上,较数脉尤甚。

疾脉主真阴衰竭,孤阳亢盛。

疾为阳极阴竭象,魂气脱落难升降。

伤寒见此发热极,痨瘵逢此生难忘。

暴病心悸神不宁,久病见疾多损命。

妇人脉经水将来,气血冲盛:六脉弦,长滑,或者两关脉滑大。

月经已来,气血与畅:细滑或缓滑。

经后气收血出,其脉皆空:虚缓或细缓。

不符则病。

月经先期多见血热妄行或气虚不固,故脉象可见滑数或细数。

血热妄行,多滑数有力。

阴血不足,虚火妄动,脉多细数,量不多,色鲜红无块,腰困,手足心发热,为虚热症。

气虚不能摄血,多沉数或虚大无力,色淡量多,质稀薄,身倦食少,为气虚症。

虚细脉主气阴不足的月经先期症。

月经后期脉多沉细弦,细为血虚,弦本为寒,虚寒相搏,则月经错后而来。

若偏于血虚为主,兼兼尺脉沉细而弱,如偏于血中寒郁者,兼见两尺脉沉弦涩。

弦细珠气滞寒郁的月经错后症。

月经先后无定多见弦涩,为气血不调。

若肝郁不舒,冲任不与,多见左手脉时弦时短时结时浮。

若肾气亏虚,冲任不足,兼见关尺脉沉虚弱。

弦、细、涩、结脉主肾虚寒郁的月经先后无定期症。

月经不断气阴两虚:浮弦细短涩,尤以尺脉多见浮象。

浮本气虚外越之形,弦细主阴血不足,短涩为阴液亏损,尺脉浮主真阴不足,阴不敛阳,阳气扰乱经宫,以致月经不断。

血热妄行:弦滑长实,弦为肝气旺,滑主血热。

气虚不摄:细弱,尺脉更就是细小,细珠阴血虚,弱主阳气衰,细弱为阴不敛阳,阳不摄血,骨月经不断。

劳伤过度致冲任不固:浮细小,尺脉虚大,尺脉虚大为冲任脉虚。

浮细弱脉主气阴不足的月经不断症。

崩漏阴虚络热:人迎脉滑大,右脉细滑数,尺脉虚大。

气不摄血:右手寸关脉虚大,尺脉沉弱。

阳虚不固:虚小或沉细迟,多见劳累后突然大出血。

大出血,应立即固经止血。

虚细脉主胞虚火旺的崩漏症。

闭经妊娠脉:寸关滑数,两尺滑利,或两尺细长按之不绝。

闭经:两尺涩小或沉结。

经闭而脉虚细涩。

虚细主阴血亏损,涩主血脉不行,为阴血亏虚的闭经症。

经闭而脉弦涩或弦结,弦为肝气郁滞,涩主经血凝滞,结为气滞血结,为情志不畅,气凝血结的闭经症。

缓结脉主寒郁气结的闭经症。

带下脉带下病若见两寸滑大,两关滑弦,两尺沉细,多有湿热下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