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胰腺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教学文稿

合集下载

第一章-胰腺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第一章-胰腺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第一章胰腺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胰腺最早是被希腊解剖学家Herophilus (约公元前335-公元前280)发现,并描述为一个独立的器官。

数百年后,另一位古希腊解剖学家Ruphos将其命名为希腊语pancreas,其中pan为全部(all),creas为肉(flesh)的意思。

胰腺为人体内仅次于肝脏的第二大腺体,是内外分泌混合腺。

外分泌部占腺体的绝大部分,属于消化腺,分泌胰液并经导管排入肠腔,主要对食物起消化作用。

内分泌部是散在分布于外分泌部之间的胰岛,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等激素进入血液或淋巴,主要参与糖代谢的调节。

1.1胰的形态和位置人的胰腺与十二指肠相连,质软、外观为淡红色,形状扁平细长。

胰腺长约14~20cm,重量约为80~115g,位置较深,在第1、2腰椎水平横贴于腹后壁。

啮齿类动物胰腺为无定形结构,似脂肪组织,不规则,分散在十二指肠、胃底及脾门处,色淡红。

而许多低等动物胰腺不形成独立的器官,它们散在分布于其它内胚层来源的器官中。

如无脊椎动物就没有独立的胰腺,其外分泌部组织存在于肝内,内分泌细胞则存在于胃肠道上皮内。

人和啮齿类动物的胰腺均可分为头、颈、体、尾4个部分,各部分之间无明显界限。

胰头较膨大,被十二指肠“C”形包绕,并向左下方伸出一钩状突起(Processus uncinatus)。

在钩状突起凹陷处为胰腺切痕(incisura pancreatis),此处又是肠系膜上动、静脉的通路。

胰头后面与胆总管、肝门静脉相邻。

胰颈是胰头与胰体之间的狭窄扁薄部分,胃幽门位于其前上方。

胰体位于胰颈和胰尾之间,占胰的大部分。

胰尾为伸向左上方较细的部分,紧贴脾门。

胰腺主导管位于胰的实质内,贯穿胰的全长,它与胆总管汇合成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在胰头上部,位于主导管上方常有一条副胰管,开口于十二指肠小乳头(图1-1)。

图1-1. 人胰腺结构示意图1.2 胰腺的组织结构和功能胰腺表面覆盖有薄层疏松结缔组织,这些结缔组织深入腺实质,将实质分隔成许多小叶。

胰腺胰腺解剖与功能PPT讲稿

胰腺胰腺解剖与功能PPT讲稿

肠系膜上静脉及门静脉干下部在胰颈 背面经过时,没有胰腺小静脉汇入, 因此,在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分离胰 颈背面与肠系膜上静脉时,可从胰的 上、下缘沿肠系膜上静脉与胰颈之间 进行钝性分离。
位于第1腰椎体平面。 前面隔网膜囊与胃后壁为邻。后面有腹 主动脉、左肾上腺、左肾及脾静脉。 胰体上缘紧靠腹腔干、腹腔神经丛,因 此,胰腺炎时极易波及神经丛,而出现 腰部剧痛。如果胰腺癌病人有腰部剧痛, 可提示癌瘤已侵及腹腔神经丛。
二指肠切除术时,应重点检查胰头肿物侵 变形。
及门静脉、下腔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的情 胰头的下份有向左侧突出的钩突,
况。
其一部分位于肠系膜上静脉的右后
方。此处有数条(2-5条)小静脉
汇入肠系膜上静脉的右后侧壁,胰
十二指肠切除术时要仔细处理,以
免导致难以控制的出血。
位于胰头的左侧,是胰头与胰体 之间狭窄的部分,长约2~2.5cm 胰颈部的背面有一凹沟,沟内有 肠系膜上静脉经过。该静脉向上 走行不久即与脾静脉汇合成门静 脉主干。
胰腺起源与发育畸形
异位胰腺(Ectopic pancras):又称为迷 路胰腺或副胰。凡在胰腺本身以外生长的, 与正常胰腺组织既无解剖上的联系,有无 血管联系的孤立的胰腺组织,均称为异位 胰腺。当胚胎期腹胰与背胰始基在随原肠 旋转、融合过程中,如果有一个或几个胰 始基细胞停留在原肠壁内,由于原肠纵行 生长,背侧胰始基细胞将被带到胃、腹侧 胰始基细胞则被带到小肠而成为异位胰腺。
胰头前面有横结肠系膜根越过。胰头后面 位于第2腰椎的右侧,是胰最宽大
有下腔静脉、右肾静脉及胆总管等。
的部分。胰头的上、右、下三面被
正常情况下,胰头部与上述组织之间隔有 十二指肠所环绕,因此胰头部肿瘤
疏松结缔组织,当胰头部有炎症或癌瘤时,可压迫十二指肠而引起梗阻,X线

胰腺学习教程

胰腺学习教程
• 分类:导管细胞腺癌、粘液癌、腺鳞癌等
• 胰头癌可经淋巴转移至胰头前后,幽门上下,肝 直肠韧带,肝动脉,肠系膜根部及腹主动脉旁淋 巴结;晚期可转移至左锁骨上淋巴结。部分经血
第44页/共58页
• 腹痛 最常见症状。进行性加重 • 黄疸 为主要体征。 • 消瘦和乏力 • 消化道症状。 • 发热 • 其他 黄疸时可触及肿大的肝和胆囊。晚期病人可触及上腹部肿块,质硬,固定,
第39页/共58页
• 心理护理
• 疼痛护理
• 防治休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 维持有效呼吸功能
• 有效支持治疗
• 引流管治疗
• 腹腔双套管灌洗引流护理253
• 控制感染
• 并发症的观察与治疗。
(1)术后出血;按医嘱给与止血药物。
(2)胰腺或腹腔脓肿,应检查有无胰腺脓肿或腹
腔脓
第40页/共58页
• 胰瘘;经腹部切口渗出或引流管引流出无色透明 的液体,应考虑胰瘘;合并感染时引流液可呈脓 性。除保持引流通畅外,还应保持切口周围皮肤, 可涂以氧化锌软膏,防治胰液腐蚀皮肤。
第56页/共58页
急性胰腺炎患者禁用的药物是 A 阿托品 B 654-2 C 哌替啶 D 吗啡 E 拖他宁
第57页/共58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58页/共58页
胃泌素分泌
胃壁细胞胃
第14页/共58页
3.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胰管,其内肠激酶 激活胰酶 4.其它:某些药物、损伤、代谢(高脂血 症、妊娠)、特异性感染 5.加重病情的因素:感染因素、多器官功 能衰竭
第15页/共58页
各种病因破坏胰腺的自身防御机制 酶原在胰腺内被激活
脂肪酶
激肽释放酶
磷脂酶A
弹性蛋白酶

胰腺解剖学胰腺的结构和功能

胰腺解剖学胰腺的结构和功能

胰腺解剖学胰腺的结构和功能胰腺解剖学:胰腺的结构和功能胰腺是人体内一个重要的消化腺。

它不仅产生消化酶以帮助消化食物,还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以调节血糖水平。

本文将介绍胰腺的结构和功能,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器官。

1. 胰腺的位置和形态胰腺位于腹腔中,沿胃附近的后腹壁延伸。

它呈鱼状,约15-20厘米长,大约2.5厘米宽,位于胃的下方。

胰腺主要分为头部、体部和尾部三部分。

头部位于脾脏旁边,体部经过中心腹腔,尾部向左上方弯曲。

2. 胰腺的结构胰腺由许多细小的单位组成,称为胰腺小叶。

每个小叶包含许多细胞,包括外分泌细胞和内分泌细胞。

外分泌细胞产生和释放消化酶,而内分泌细胞则产生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3. 胰腺的外分泌功能胰腺的外分泌功能涉及多种消化酶的产生和释放。

这些消化酶包括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胰脂酶和胰腺酶。

它们在小肠中帮助分解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4. 胰腺的内分泌功能胰腺的内分泌功能由胰岛细胞负责。

胰岛细胞分布在胰腺小叶之间,它们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而胰高血糖素则提高血糖水平,促进葡萄糖的释放。

5. 胰腺疾病胰腺疾病包括胰腺癌、胰腺炎和胰腺囊肿等。

胰腺癌是一种危险的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导致晚期诊断。

胰腺炎是指胰腺的组织发炎,可能因胰腺结石或酒精滥用等原因引起。

胰腺囊肿是一种液体充满的囊袋,可能由胰腺受伤或感染引起。

6. 胰腺的保健保持胰腺健康的关键是采取正确的饮食和生活方式。

避免过度饮酒、吃高脂肪食物和暴饮暴食等行为有助于减少胰腺疾病的风险。

此外,定期进行体检并咨询医生的建议也非常重要。

总结:胰腺是一个重要的消化腺,具有外分泌功能和内分泌功能。

外分泌功能涉及消化酶的产生和释放,而内分泌功能则涉及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胰腺疾病是胰腺功能障碍的结果,需要重视预防和治疗。

通过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持胰腺的健康。

胰腺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胰腺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胰腺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胰腺是人类身体中一个重要的消化腺体,含有许多不同种类的细胞和组织结构,它不仅负责消化食物,还能调节人体的血糖水平。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深度探讨胰腺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胰腺的基本结构胰腺是人体中最大的内分泌器官之一,位于胃的下方,从人体的左上腹部延伸到脊柱后面。

它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头部,身体和尾部。

头部位于十二指肠之前,尾部则靠近脾脏。

胰腺由两种不同的细胞类型组成:内分泌细胞和外分泌细胞。

内分泌细胞产生激素荷尔蒙,如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调节身体的新陈代谢和血糖水平。

外分泌细胞则产生消化酶,将食物分解为小分子,以便人体能够吸收和利用这些营养物质。

此外,胰腺也包含一些其他的结构,包括导管和间质组织。

导管是一条细长管道,负责将胰液从胰腺输送到小肠中,帮助我们消化食物。

间质组织则用于支撑和保护这个重要的腺体。

胰腺的功能如上所述,胰腺是身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它在身体的新陈代谢和消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胰腺的三种主要功能。

1. 分泌胰液胰腺主要是来产生和分泌胰液的,胰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消化液体,由多种酶类和其他物质组成。

当我们进食时,食物通过胃进入小肠,这时就会受到从胰腺分泌出来的胰液作用。

胰液中的消化酶能够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将这些复杂的分子分解成更小的分子,以方便体内吸收。

2. 分泌激素胰腺内的内分泌细胞主要分泌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这两种激素。

胰高血糖素是一种抑制胰岛素产生的激素,在血糖水平高的时候会由胰腺分泌出来。

胰岛素则是一种让身体细胞吸收血糖的激素,它可以将血液中的葡萄糖带进细胞内,以供身体使用。

3. 对胃液的调节胰腺能够通过分泌一些激素,来调节胃液的分泌和消化功能。

当胃内的食物被消化成一定程度时,胃就会分泌一些基质质子泵抑制剂,这时胃液就会停止分泌,等待胰腺的胰液到来。

此时,胰液中的碳酸酐酶能够抑制胃酸分泌,以保护小肠不受到胃酸的腐蚀。

第一章 胰腺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第一章 胰腺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第一章胰腺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胰腺最早是被希腊解剖学家Herophilus (约公元前335-公元前280)发现,并描述为一个独立的器官。

数百年后,另一位古希腊解剖学家Ruphos将其命名为希腊语pancreas,其中pan为全部(all),creas为肉(flesh)的意思。

胰腺为人体内仅次于肝脏的第二大腺体,是内外分泌混合腺。

外分泌部占腺体的绝大部分,属于消化腺,分泌胰液并经导管排入肠腔,主要对食物起消化作用。

内分泌部是散在分布于外分泌部之间的胰岛,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等激素进入血液或淋巴,主要参与糖代谢的调节。

1.1胰的形态和位置人的胰腺与十二指肠相连,质软、外观为淡红色,形状扁平细长。

胰腺长约14~20cm,重量约为80~115g,位置较深,在第1、2腰椎水平横贴于腹后壁。

啮齿类动物胰腺为无定形结构,似脂肪组织,不规则,分散在十二指肠、胃底及脾门处,色淡红。

而许多低等动物胰腺不形成独立的器官,它们散在分布于其它内胚层来源的器官中。

如无脊椎动物就没有独立的胰腺,其外分泌部组织存在于肝内,内分泌细胞则存在于胃肠道上皮内。

人和啮齿类动物的胰腺均可分为头、颈、体、尾4个部分,各部分之间无明显界限。

胰头较膨大,被十二指肠“C”形包绕,并向左下方伸出一钩状突起(Processus uncinatus)。

在钩状突起凹陷处为胰腺切痕(incisura pancreatis),此处又是肠系膜上动、静脉的通路。

胰头后面与胆总管、肝门静脉相邻。

胰颈是胰头与胰体之间的狭窄扁薄部分,胃幽门位于其前上方。

胰体位于胰颈和胰尾之间,占胰的大部分。

胰尾为伸向左上方较细的部分,紧贴脾门。

胰腺主导管位于胰的实质内,贯穿胰的全长,它与胆总管汇合成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在胰头上部,位于主导管上方常有一条副胰管,开口于十二指肠小乳头(图1-1)。

图1-1. 人胰腺结构示意图1.2 胰腺的组织结构和功能胰腺表面覆盖有薄层疏松结缔组织,这些结缔组织深入腺实质,将实质分隔成许多小叶。

胰腺组织结构

胰腺组织结构

胰腺组织结构胰腺概述胰腺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消化腺,也是内分泌腺。

它位于腹腔中,横跨脊椎的腹前壁和后腹膜的肠系膜根部之间。

胰腺具有复杂的组织结构,包括外分泌部分和内分泌部分。

外分泌部分外分泌部分由胰小管和胰泡组成。

胰小管呈分枝状,逐渐汇聚形成较大的胰小管,并最终汇入主胰管。

主胰管贯穿胰腺,最终与小肠的胆总管汇合形成壶腹部,进而开口于十二指肠。

外分泌部分的结构主要分为导管和腺泡两部分。

导管系统胰小管首先汇合形成较大的胰小管,然后进一步合并成主胰管。

主胰管穿过胰腺并最终与胆总管汇合,从而形成胆总管壶腹部。

主胰管中有许多分泌胰液的小囊,这些小囊可将胰液输送到壶腹部并最终进入十二指肠。

腺泡结构腺泡是胰腺外分泌部分的功能单位。

腺泡由上皮细胞、基底膜和基质组成。

上皮细胞分泌消化酶,这些酶被储存在胰小管内,通过小囊腔或细胞间隙进入小囊。

基质是一种胶状物质,提供了细胞的支持和营养。

内分泌部分胰腺的内分泌部分主要由胰岛组织组成,它是人体内重要的内分泌腺。

胰岛组织主要分布在胰腺的尾部。

胰岛由多种内分泌细胞组成,包括α细胞、β细胞、δ细胞和胰多能细胞。

胰岛细胞类型•α细胞主要分泌胰高血糖素(glucagon),能够升高血糖浓度。

•β细胞主要分泌胰岛素(insulin),能够降低血糖浓度。

•δ细胞主要分泌胰高血糖素抑制素(somatostatin),对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有抑制作用。

•胰多能细胞可以分泌多种内分泌激素,包括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胰高血糖素样多肽。

胰岛细胞分布胰岛细胞在胰腺内并不均匀地分布。

通常,β细胞在胰岛的中央部分,而α细胞和δ细胞则分布在β细胞周围。

胰岛细胞之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这有助于将分泌的激素快速传递到全身。

胰腺组织结构的功能与调控外分泌功能外分泌部分的胰腺主要负责消化酶的产生和分泌。

消化酶包括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胰脂酶等。

这些消化酶通过胰管系统进入十二指肠,帮助机体消化食物,吸收营养。

内分泌功能胰腺的内分泌部分主要负责激素的产生和分泌。

胰腺的解剖与内分泌功能

胰腺的解剖与内分泌功能

胰腺的解剖与内分泌功能胰腺是人体内一个重要的消化腺和内分泌腺,位于胃后方,与肝脏和脾脏相邻。

它在人体的消化和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胰腺的解剖结构以及其具体的内分泌功能。

一、胰腺的解剖结构胰腺是一个呈长形、扁平的腺体,约15-20厘米长。

它分为头、体和尾三部分。

胰腺头部位于十二指肠后方,右侧与十二指肠相邻。

胰腺体部蜿蜒延伸,与胃、肠相邻。

胰腺尾部位于脾脏下方,与脾脏相邻。

胰腺内有许多小腺泡,被结缔组织分隔成多个小叶,由胰管汇聚而成。

胰管与胆管在十二指肠内汇合形成壶腹部,再通过Vater氏乳头进入十二指肠,从而与消化系统相连。

二、胰腺的外分泌功能胰腺的外分泌功能主要是产生和分泌胰液,参与食物的消化过程。

胰液是一种碱性液体,含有多种酵素,如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等,对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的消化起重要作用。

当食物进入胃和十二指肠时,触发胃蠕动和肠蠕动,胰岛素释放激素(CCK)和胰高血糖素释放激素(GIP)被激活。

这些激素刺激胰腺分泌胰液。

胰腺的腺泡细胞受到这些激素的作用,产生和释放胰液。

胰液的主要成分是水、电解质、蛋白质和酶。

通过胰管输送到十二指肠,酶在碱性环境中逐渐激活,开始消化食物。

胰腺酶主要分解蛋白质为小肽和氨基酸,胰淀粉酶分解淀粉为葡萄糖,胰脂肪酶分解脂肪为脂肪酸和甘油。

三、胰腺的内分泌功能胰腺的内分泌功能主要由胰岛细胞负责,它们分布在胰腺中,约占胰腺重量的2-3%。

胰岛细胞主要分为α细胞、β细胞和δ细胞。

胰腺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它能升高血糖浓度,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以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求。

胰腺β细胞分泌胰岛素,它对血糖水平具有调节作用。

胰岛素能促使细胞摄取血糖,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和储存。

胰腺δ细胞分泌生长抑素,它能抑制胃部的胃泌素和胰岛素的分泌,对胰腺的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胰岛细胞的分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血糖水平、神经系统调节和其他激素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胰腺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胰腺最早是被希腊解剖学家Herophilus (约公元前335-公元前280)发现,并描述为一个独立的器官。

数百年后,另一位古希腊解剖学家Ruphos将其命名为希腊语pancreas,其中pan为全部(all),creas为肉(flesh)的意思。

胰腺为人体内仅次于肝脏的第二大腺体,是内外分泌混合腺。

外分泌部占腺体的绝大部分,属于消化腺,分泌胰液并经导管排入肠腔,主要对食物起消化作用。

内分泌部是散在分布于外分泌部之间的胰岛,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等激素进入血液或淋巴,主要参与糖代谢的调节。

1.1胰的形态和位置人的胰腺与十二指肠相连,质软、外观为淡红色,形状扁平细长。

胰腺长约14~20cm,重量约为80~115g,位置较深,在第1、2腰椎水平横贴于腹后壁。

啮齿类动物胰腺为无定形结构,似脂肪组织,不规则,分散在十二指肠、胃底及脾门处,色淡红。

而许多低等动物胰腺不形成独立的器官,它们散在分布于其它内胚层来源的器官中。

如无脊椎动物就没有独立的胰腺,其外分泌部组织存在于肝内,内分泌细胞则存在于胃肠道上皮内。

人和啮齿类动物的胰腺均可分为头、颈、体、尾4个部分,各部分之间无明显界限。

胰头较膨大,被十二指肠“C”形包绕,并向左下方伸出一钩状突起(Processus uncinatus)。

在钩状突起凹陷处为胰腺切痕(incisura pancreatis),此处又是肠系膜上动、静脉的通路。

胰头后面与胆总管、肝门静脉相邻。

胰颈是胰头与胰体之间的狭窄扁薄部分,胃幽门位于其前上方。

胰体位于胰颈和胰尾之间,占胰的大部分。

胰尾为伸向左上方较细的部分,紧贴脾门。

胰腺主导管位于胰的实质内,贯穿胰的全长,它与胆总管汇合成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在胰头上部,位于主导管上方常有一条副胰管,开口于十二指肠小乳头(图1-1)。

图1-1. 人胰腺结构示意图1.2 胰腺的组织结构和功能胰腺表面覆盖有薄层疏松结缔组织,这些结缔组织深入腺实质,将实质分隔成许多小叶。

胰腺实质主要由腺泡、导管和胰岛细胞组成,此外还包含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组织,这些血管、淋巴管、神经组织和较大的导管行走于小叶间的结缔组织中。

1.腺泡(Pancreatic Acinus):腺泡约占胰腺的80-85%,呈泡状或葡萄串状,是外分泌腺的功能单位。

每个腺泡由40~50个腺泡细胞组成,它们都具有典型的浆液性细胞的形态特点。

腺泡细胞质在H-E染色切片中呈明显的嗜酸性,这主要源于其分泌产生的各种消化酶酶原颗粒,如胰蛋白酶原、胰糜蛋白酶原、胰淀粉酶、胰脂肪酶、核糖核酸酶等,它们被分泌到消化道后能消化食物中的各种营养成分。

腺泡细胞核位于细胞的基底部,核较大,圆形,包含1-2个核仁。

腺泡腔面还可见一些较小的扁平或立方形细胞,胞质染色淡,细胞核圆或卵圆形,称泡心细胞(Centroacinar cell)。

腺泡通过泡心细胞与导管系统相连接,泡心细胞是胰腺导管的闰管深入到腺泡内的部分,衬于腺泡腔的内表面。

a b图1-2. 胰腺腺泡结构及H-E 染色图a. 腺泡结构示意图b. 腺泡H-E 染色图腺泡分泌的胰蛋白酶原和胰糜蛋白酶原在进入小肠后,被肠激活酶激活,成为有活性的胰蛋白酶和胰糜蛋白酶。

腺泡细胞还分泌一种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能防止这两种酶原在胰腺内被激活;若这种内在机制失调,或某些致病因素使蛋白酶原在胰腺内激活,可导致胰腺组织的自我消化,形成急性胰腺炎。

腺泡细胞的分泌活动受小肠细胞分泌的胆囊收缩素、促胰酶素的调节。

2.导管(Pancreatic Duct ):胰腺导管类似树状结构。

与腺泡泡心细胞相连接的细而长的胰腺导管称为闰管,为单层扁平细胞。

腺泡的闰管汇合后形成由单层立方上皮组成的小叶内导管。

小叶内导管汇集在小叶间结缔组织形成单层立方上皮或单层柱状上皮的小叶间导管。

由许多小叶间导管汇合成主导管,主导管为单层柱状上皮,上皮间有杯状细胞,并偶有散在的内分泌细胞。

主导管在胰头部与胆总管汇合,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

导管的主要功能是分泌胰液及将腺泡分泌的酶原颗粒运输到十二指肠。

成人每天分泌1500~3000 mL 胰液。

胰液为碱性液体,PH7.8~8.4,含多种消化酶和丰富的电解质,是最重要的消化液。

3.胰岛(Pancreatic islet )是由内分泌细胞组成的球形细胞团,散布于腺泡之间,在H-E 染色中,胰岛细胞着色浅淡,极易鉴别(图1-3)。

成人胰腺约有17 万~200万个胰岛,约占胰腺总体积的1%。

小鼠的胰岛约占胰腺总重量的1~2%。

胰岛在胰尾部较多,呈团索状分布,细胞间有丰富的有孔毛细血管,胰岛细胞分泌的激素借此可以直接入血。

胰岛大小不等,直径通常在75~500μm ,大的有数百个细胞,小的仅由10多个细胞组成。

在人胰腺的腺泡或导管上皮之间,偶尔可以见到单个胰岛细胞嵌于其中,但啮齿动物的正常胰腺中很少见这种散在的单个内分泌细胞。

胰岛主要有α、β、δ、和PP 四种细胞,近年又发现了 细胞。

(1) α细胞:又称A 细胞,约占胰岛细胞总数的15~20%,细胞体积较大,常呈多边形,多分布于胰岛周边部,其主要功能是分泌胰高血糖素(glucagon ),促进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并抑制糖原合成,使血糖升高。

aba b图1-3.胰岛结构及H-E染色图a.胰岛结构示意图b.胰岛H-E染色图(2) β细胞:又称B细胞,约占胰岛细胞总数的60~80%,大部分位于胰岛中央部;其主要功能是分泌胰岛素(insulin),主要促进肝细胞、脂肪细胞等细胞吸收血液内的葡萄糖,合成糖原或转化为脂肪贮存。

故胰岛素的作用与胰高血糖素相反,可使血糖浓度降低。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协同作用能保持血糖水平处于动态平衡。

若β细胞功能发生障碍,胰岛素分泌不足,可致血糖升高,并从尿中排出,即为糖尿病。

胰岛β细胞肿瘤或细胞功能亢进,则胰岛素分泌过多,可导致低血糖症。

(3) δ细胞:又称D细胞,约占胰岛细胞总数的5~10%,分布于胰岛周边部α和β 细胞之间,其主要功能是分泌生长抑素(somatostatin),能够抑制和调节α、β或PP细胞的分泌活动。

(4)PP细胞:数量很少,主要存在于胰岛的周边部,另外,还可见于外分泌部的导管上皮内及腺泡细胞间。

PP细胞质内也有分泌颗粒,为胰多肽(pancreatic peptide),它有抑制胃肠运动和胰液分泌以及减弱胆囊收缩等作用。

(5) ε细胞:又称E细胞。

2002年, Wierup等发现在胰岛中存在一种新的细胞类型,一般呈单个分布于胰岛周边, 并且不与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生长抑素、胰多肽等任何一种已知的经典胰岛内分泌激素共表达。

ε细胞分泌的脑肠肽(ghrelin)对胰岛β细胞功能具有抑制性调节效应。

1.2 胰岛素的生物化学和功能1.胰岛素的生物化学1955年,英国生化学家Sanger第一个用生化方法阐明了牛胰岛素全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揭开了蛋白质一级结构测定的序幕。

胰岛素是一种多肽激素,分子量约为6000,由51个氨基酸组成,由A链(21肽)和B链(30肽)两条链组成,包括三个二硫键,一个A链内的二硫键,两个链间二硫键(图1-4)。

胰岛素非常保守,虽然不同物种胰岛素的结构差异很大,但分子中核心部位的氨基酸残基以及二硫键均得以保留,说明这些部位对胰岛素分子结构的稳定以及胰岛素的生理功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胰岛素为酸性蛋白,在酸、中性条件下稳定。

胰岛素的原初翻译产物称为前胰岛素原(Preproinsulin),人前胰岛素原的基因位于第11对染色体的短臂上,全长1355个碱基对,其编码区包括3个外显子和两个内含子。

前胰岛素原在核糖体合成后,被转运到粗面内质网后切去24肽的信号肽成为前胰岛素。

前胰岛素包括胰岛素和C肽,C肽可被看作为前胰岛素转变为胰岛素过程中的副产品,前胰岛素转变为胰岛素和C肽是在高尔基体形成的不成熟颗粒中由前胰岛素转化酶完成。

C肽无生物活性,哺乳动物的胰岛素分子结果差别不大,生物活性相似,但C肽的种属差别较大,几乎没有免疫交叉反应。

图1-4 .胰岛素一级结构图小鼠和大鼠的胰岛素基因不同于其它哺乳动物,有两个拷贝,preproinsulin 1 (Ins1)和preproinsulin 2 (Ins2),都在胰腺中表达,也由四部分组成:信号肽,B链, C肽, 和A链。

Ins1基因来源于Ins2 部分mRNA 的反转录,因而仅包含1个外显子,这个外显子与Ins2的第一个外显子同源(图1-5)。

Ins1与Ins2携带相同的调节区,这主要是由于Ins2 mRNA的转录是从上游开始,而其调节区位于基因的下游,因而,转录产物包括编码区和调节区。

小鼠的两个胰岛素基因定位于不同的染色体,Ins1位于第7 号染色体和Ins2位于第19号染色体。

而大鼠中的两个胰岛素基因同位于第1号染色体上,但二者相距100 Mb 的距离。

最近对非肥胖性糖尿病(NOD)小鼠进行基因敲除实验表明,这两个胰岛素基因有不同的表型,表明二者功能的差异。

首先,在Ins2被敲除的情况下, Ins1仍然表达的小鼠发生胰岛素表达缺陷,加速产生1型糖尿病, 尤其是在雄性NOD小鼠中。

而在In1被敲除的情况下, Ins2仍然表达的小鼠中胰岛素的表达没有下降。

图1-5. 大鼠胰岛素基因结构示意图2.胰岛素的信号转导胰岛素通过结合到细胞膜表面的胰岛素受体起作用。

编码人胰岛素受体的基因位于第19号染色体短臂之上,位置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接近。

胰岛素受体为一种蛋白复合体,由2个α亚基及2个β亚基组成的四聚体,4个亚基由二硫键连接。

α亚基位于细胞外并富含Cys,是识别和结合胰岛素的部位;β亚基穿过脂膜,其胞内近膜区具有蛋白酪氨酸激酶(PTK)活性及C 端的自身磷酸化位点。

图1-6.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示意图胰岛素与α亚基结合后,引起β亚基受体构型迅速发生改变,激活其酪氨酸激酶活性,β亚基膜内的酪氨酸残基发生磷酸化。

活化的酪氨酸激酶可以将磷酸基团转移到同一受体其它β亚单位上的酪氨酸残基上,也可以转移到细胞质中一些可溶性蛋白质底物的酪氨酸残基上,这些蛋白包括被称为胰岛素受体底物(IRS)的蛋白质底物家族。

IRS蛋白的氨基末端有一个保守区域――PH结构域,因而可以与胰岛素受体紧密结合。

磷酸化的IRS蛋白质可以充当多种不同含SH2结构域蛋白质的结合位点,每一个这样的SH2蛋白激活一条单独的信号传导途径(图1-6),其中的两个主要的信号转导为有丝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和PI-3K信号通路。

① Ras-Raf-MAPK信号通路含有SH2结构域的Grb2预先与哺乳动物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mSOS,为一个核苷交换蛋白,可以促进Ras上的GDP转化为GTP,激活Ras)连接,Grb2与酪氨酸磷酸化的IRS结合后,使位于浆膜内侧的Ras激活,与Raf的氨基末端区域连接,使Raf募集到浆膜,Ras-Raf相互作用,使Raf磷酸化被激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