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风俗习俗特色课

合集下载

泉州习俗文化与民俗特色

泉州习俗文化与民俗特色

泉州习俗文化与民俗特色作者:陈彦儒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6年第09期【摘要】福建泉州历史悠久,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俗文化。

作为泉州的一名高中生,本人将就自己所了解以及查阅资料所获得的泉州习俗文化与民俗特色进行总结,不足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关键词】泉州;习俗文化;民俗特色;妈祖信仰;关帝信仰【中图分类号】C953 【文献标识码】A引言泉州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这里在古代是闽越民族的生活栖息地,文化积淀较为厚重。

数千年来,泉州地区百姓一直保持着淳朴的民风,注重礼数,在当地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民族风气。

因为泉州是我国古时候的重要出海口,因此在外来文化进入之后,同泉州本地的文化在融合过程中形成了泉州地区特有的文化风貌,具体表现在日常生活、时令节日、社交礼仪等方面。

这些习俗,随着时代变迁,互相碰撞、互相融合,形成了以中华民族文化为源,又荟萃各地民俗文化为流的多元的、独特的泉州民俗文化。

一、泉州的习俗文化泉州的习俗文化有很多层面,本文主要从节日习俗文化、婚丧习俗文化、衣食住习俗文化三个方面入手简述。

(一)节日习俗文化泉州十分注重传统节日,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中,当地都会举办盛大的文化活动,十分风光、热闹。

例如,端午节在泉州会举行“龙舟竞渡”“采莲”等活动,蔚为壮观。

在“龙舟竞渡”中,江面水花四溅,飞舟如脱弦之箭,你追我赶,场面十分壮观。

(二)婚丧习俗文化1.婚嫁习俗泉州婚嫁习俗比较繁琐,青年男女相恋走到谈婚论嫁之时,必须要先进行“定婚”。

定婚是男方的长辈或者族亲长辈选择吉日,带上金银首饰、礼金等到女方家中订盟,即“压定”。

在确定婚期之后,要将“轿前盘”(即“花包”)连同一担“礼担”送往女方家。

“轿前盘”像一个直径六寸的圆盘,一寸多高,用上等的精白面粉做皮,白糖、花生、肥肉、冬瓜糖等做馅。

面皮的正中,要盖上圆的双喜字。

“礼担”装有猪蹄、猪肉、面线、鸡蛋、鸡、酒等,专门来孝敬女方父母,报答养育之恩。

福建泉州的风俗

福建泉州的风俗

福建泉州的风俗福建泉州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作为福建省的一个重要城市,泉州的风俗习惯也是极其丰富多彩的。

在这里,每一种风俗都有着自己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让人流连忘返。

下面,我们就来一探福建泉州的风俗文化。

一、传统节日泉州的传统节日非常丰富多彩,其中最为盛大的当属清明节和中秋节。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之一,泉州的清明节庆祝方式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

泉州人在这个节日里会烧纸钱、烧纸衣服、烧纸车等,这些都是为了祭奠祖先。

此外,泉州人还会用鸡蛋、花生、糯米等食材制作出传统的“清明糕”,这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美食。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日,泉州人在这个节日里也有着自己的庆祝方式。

泉州人会在中秋节期间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玩花灯等活动。

此外,泉州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习俗,就是在中秋节期间会举行“争灯”比赛。

这个比赛是用竹子做成的灯笼,争相抢夺中间的红球,看谁先抢到谁就是胜利者。

二、婚俗泉州的婚俗也是非常有特色的。

在泉州,婚礼通常会在早上举行,先是新娘出门,接着新郎到新娘家里迎娶。

在迎亲的过程中,新郎要经过一系列考验,如破解谜语、唱歌、跳舞等,这些都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诚意和勇气。

到了新娘家后,双方要进行“抢亲”仪式,就是新娘的家人要阻拦新郎的入门,新郎要通过各种方法才能得到新娘的认可。

在泉州,婚礼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喜饼”。

喜饼是一种以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制作的糕点,形状像一个小小的圆盘,上面印有新人的名字和结婚日期。

在婚礼上,新人要亲自将喜饼送给亲朋好友,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三、民间艺术泉州的民间艺术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泉州木偶戏。

泉州木偶戏起源于明朝,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泉州木偶戏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艺术风格,被誉为“东方艺术珍品”。

泉州木偶戏的演员通常是男性,他们通过木偶来表达情感和思想,配合着各种音乐和唱腔,让观众沉浸在其中。

除了木偶戏之外,泉州还有许多其他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南音、客家山歌、太平歌词等。

泉州的闽南文化生活习俗有哪些

泉州的闽南文化生活习俗有哪些

泉州的闽南文化生活习俗有哪些泉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承载着深厚且独特的闽南文化。

闽南文化在泉州的生活习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形成了一道道别具韵味的风景。

首先,饮食习俗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泉州人的餐桌上,常常能看到各种特色美食。

比如,肉粽就是泉州的一大招牌。

与其他地方的粽子不同,泉州肉粽用料丰富,糯米中包裹着卤肉、香菇、虾仁、蛋黄等食材,口感软糯,味道浓郁。

再比如,面线糊也是泉州人喜爱的早餐之一。

细如发丝的面线在浓稠的汤中煮熟,加入大肠、猪血、虾仁等配料,吃的时候撒上一些胡椒粉和葱花,鲜香爽滑,令人回味无穷。

还有润饼菜,这是在清明节等传统节日中常见的美食。

一张薄饼皮,卷入胡萝卜丝、豆芽、豆干、海蛎煎等食材,口感丰富,层次分明。

在婚俗方面,泉州有着独特而又繁琐的传统。

从议婚开始,就有着诸多讲究。

男女双方家长会通过媒人互相了解对方家庭情况,如果觉得合适,便会安排男女见面。

订婚时,男方要准备聘礼,包括金银首饰、礼金等。

婚礼当天,更是热闹非凡。

新娘要穿着传统的红色嫁衣,头戴凤冠,由娘家的兄弟背出门,坐上花轿。

到了男方家,还有一系列的仪式,如过火盆、拜天地等。

婚宴上的菜肴也十分讲究,通常会有寓意吉祥的菜品。

在节庆习俗方面,泉州更是丰富多彩。

每年的元宵节,泉州都会举办盛大的花灯展。

各种各样的花灯争奇斗艳,将古城装点得如梦如幻。

人们扶老携幼,穿梭在花灯之间,欣赏着这美丽的夜景。

而在端午节,赛龙舟则是必不可少的活动。

江面上,龙舟竞渡,鼓声震天,选手们齐心协力,奋勇向前。

岸边观众加油助威,热闹非凡。

到了中秋节,博饼则是泉州独特的民俗活动。

亲朋好友围坐在一起,通过掷骰子来决定奖品的归属,充满了欢乐和惊喜。

闽南建筑也是泉州闽南文化的一大特色。

以红砖红瓦为主要建筑材料,形成了独特的“皇宫起”建筑风格。

燕尾屋脊高高翘起,仿佛展翅欲飞的燕子,象征着吉祥如意。

还有出砖入石的墙壁,将红砖和白石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不仅美观,还具有坚固耐用的特点。

泉州传统文化简介

泉州传统文化简介

泉州传统文化简介
泉州传统文化是多种宗教兼容并存,民间信仰繁杂,节日活动丰富,传统戏曲历史悠久,工艺技术独特,且保留着许多古老的闽越族和汉族的习俗。

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的传统文化元素:
1. 宗教:泉州是多宗教的城市,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在历史上都有传播。

2. 方言:泉州市通行闽南话,属于泉州音。

3. 节日:泉州民俗古朴,除了具有传统和地方习惯互相结合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冬至等传统节日,还有随着泉州市各区人民生活习惯及社会发展而形成的旅游节庆活动,如二月的永春北溪文苑桃花节、三月的德化美湖乡小湖村樟树王节、六月的鲤城关帝文化节、永春魁星文化旅游节等。

4. 嫁娶文化:泉州传统的婚姻习俗,包括相亲、订婚、结婚等。

5. 饮食文化:泉州的传统美食有蚝煎、天公豆、深沪水丸、鱼丸、崇武鱼卷等。

6. 丧葬文化:泉州传统的丧葬习俗,包括入殓、出殡、安葬等。

7. 方言文化:泉州市通行闽南话,属于泉州音。

总之,泉州传统文化丰富多样,值得深入探索和了解。

介绍泉州特色风俗景色美食PPT课件

介绍泉州特色风俗景色美食PPT课件
7
涂门街
涂门街位于泉州市区中心地带,东起温陵路, 西至中山路,全长1005米,是集商贸、旅游、 文化等为一体的繁荣地段。
在这条长仅1000余米的街道上,有着众多的“ 海丝”文物群,分布着13处宋元文化遗存—— —清净寺、孔子文庙、通淮关岳庙、东观西台 、祖闾苏、世家大厝、棋盘园、东鲁巷、三十 二间巷等。
深沪湾
郑成功史迹
11
泉州传统文化
12
泉州特色小吃
13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泉州的母亲河——晋 江
晋江是泉州的母亲河,古越时 称“南安江”。晋江之美在于 水色山光,一路纳百川,汇百 泉,穿崇山,过峻岭,下陡滩, 越平川,微澜轻波,蜿蜒逶迤, 滔滔不息地汇入东海。在它的 流经之处,山林茂密,万物滋 润,带来一年又一年的丰收和 富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泉州 儿女。
4
泉州宗教文化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泉州是多种宗教聚集的地区,历 史上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 景教(古天主教)、印度教、摩 尼教、基督教、天主教和拜物教 等,历史悠久,史迹丰富,在海 内外有较大的影响,素称“宗教 胜地”、“世界宗教博物馆”。
5
泉州十八景
6
清水岩
清水岩原名张岩,始建于北宋,在明代重建过。 普足禅师曾在此修行,见泉水清冽,于是改名建寺。 普足禅师是北宋的神僧,圆寂后,有很多乡人敬奉, 号“清水祖师”。清水祖师在闽南和台湾以及东南 亚地区有众多的信仰者。现台湾有清水祖师庙60多 座。东南亚华侨聚区,如马来西亚槟城著名的“蛇 庙”,也供奉清水祖师。清水岩作楼阁式,分三层。 第一层昊天口,第二层是祖师殿,第三层为释迦楼。 翼钟、鼓楼、檀、观音厅、芳名厅、僧舍等分别立 于东西两边。殿后有宋建清水祖师骨灰“真空塔”, 上有新筑三重檐方亭。如果是常规礼佛,进了庙门 后,先在香炉里焚烧完金纸,燃放炮竹,然后在第 一层的昊天口上香。再然后从右侧登上第二层的祖 师殿,礼毕,再上第三层释迦楼。末了转来殿后, 在清水祖师的墓塔前上一炷香。然后庙宇附近还有 很多各具特色的景观,比如“狮喉”、“清珠帘”、 “方鉴圹”、“枝枝向北”等植物现象。比较有意 思的是传说中因岳飞被害而感动得枝叶全向北伸长 的“枝枝朝北树”。这里也有很多碑刻及摩崖石刻, 这些石刻碑文涉及宋、元、明、清以至现代,其中 宋代“岩图”碑最为珍贵,是省级保护文物。

泉州有哪些值得一探的当地民俗文化

泉州有哪些值得一探的当地民俗文化

泉州有哪些值得一探的当地民俗文化泉州,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东南沿海。

其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犹如一部生动的史书,记录着岁月的变迁和人民的智慧。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泉州,探寻那些值得一探的当地民俗文化。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泉州的南音。

南音,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以其古朴优雅的旋律和独特的演唱方式而闻名。

南音的演奏乐器主要有琵琶、洞箫、二弦、三弦等,演奏者们配合默契,丝丝入扣的音符仿佛能将人带入一个悠远的时空。

演唱者则用闽南语婉转吟唱,歌词往往富有诗意,讲述着爱情、生活和历史故事。

在泉州的街头巷尾、茶馆酒肆,时常能听到这悠扬的南音,让人陶醉其中。

泉州的高甲戏也是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之一。

高甲戏以丑角表演最为出彩,演员们通过夸张的动作、诙谐的语言和生动的表情,将各种人物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其剧情多取材于民间故事和历史传说,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喜剧色彩。

每逢重大节日或庆典活动,高甲戏的舞台总是热闹非凡,吸引着众多观众前来观看。

说到泉州民俗,怎能少了拍胸舞呢?这是一种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民间舞蹈。

舞者们赤裸着上身,头戴草箍,随着节奏强烈的音乐,一边拍打着胸膛,一边跳跃扭动。

他们的动作豪放有力,表情欢快热烈,展现出泉州人民的豪爽与热情。

拍胸舞通常在民俗活动中表演,如迎神赛会、喜庆节日等,为现场增添了浓厚的欢乐氛围。

除了音乐和舞蹈,泉州的民俗文化还体现在宗教信仰方面。

泉州素有“宗教博物馆”之称,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在这里和谐共存。

其中,开元寺是泉州佛教文化的代表。

这座古老的寺庙建筑宏伟,保存着众多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

每年的佛诞节等宗教节日,开元寺都会举行盛大的法会,香客云集,香火旺盛。

而清净寺则是泉州伊斯兰教文化的重要象征,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展现了中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在泉州的传统节日中,民俗文化更是大放异彩。

春节期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贴春联、挂灯笼,还有舞龙舞狮等精彩表演。

晋江独特的风俗ppt课件

晋江独特的风俗ppt课件

• (2)泉州古时为闽越之地,有不少土著习俗;再加上泉 州自古就是通商口岸,受异国风俗影响。种种习俗糅合之 后,使沿海地带的婚俗比其他地方更为复杂和隆重。 从
地域上看,泉州沿海地带物产丰饶,气候宜人,传统上就 是经济发达地区;改革开放以后,泉州经济发展迅猛,经 济总量跃居全省第一,为高嫁妆现象的产生提供了肥沃的 土壤。
18
3
婚礼
• 特色:高嫁妆婚俗 • 程序:六礼 “纳采”、“问名”(三日
圆)、“纳吉”、“纳征”、“请期”、 “亲迎” • 特色: 亲迎 嫁妆
4
亲迎
• 1前期准备:盘担(“轿前盘”)
• 结婚前两三天就开始忙碌了。因为还要准备盘担,也称 “轿前盘”, 即男方在结婚前夕(女方上轿之前)用大盘小盘,将花包、 茶叶、水果、全猪、鸡、面线、鲜花、蜡烛等送到女方家 中。女方再将嫁妆写在一张红纸上,裱入相框,同时还要 准备一点水果、糖果、姜母、芋胚和鲜花等让男方带回, 男方在家中宴请亲堂 盘担无非就是糖果、饼干、糕点、鱼肉之类的要一担一担 装好要分给亲朋好友。根据关系的亲疏决定盘担的多少。 一般最大份的盘担是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其次 是舅舅,姑姑,姨姨;接着是远亲和朋友。大大小小加起 来也有一百多份
• (3)文化,我国国民性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爱面子,
导致撑场面的现象非常普遍,高嫁妆婚俗就是其中的典型。
还有,中国人自小就习惯于生活在家族关系的呵护之下,
处处弥漫着中庸之道,不像西方那样崇尚独立,以至于父
母要为孩子操心到老,因为担心女儿婚后受气而给高嫁妆
就是一种表现。
16
• (4)城市化进程缓慢,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
晋江独特的风俗
• 1普渡 • 2婚俗 • 3高甲戏

泉州有哪些特色民俗活动值得体验

泉州有哪些特色民俗活动值得体验

泉州有哪些特色民俗活动值得体验泉州,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拥有丰富多彩的特色民俗活动,每一项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风情,让人流连忘返。

以下就为您介绍一些值得体验的泉州特色民俗活动。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嗦啰嗹”。

这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端午习俗。

在活动中,人们头戴“簪花围”,扮成铺兵、旗手、花婆等角色,抬着龙王头,敲锣打鼓,走街串巷。

队伍中有人唱着“嗦啰嗹”的歌谣,歌词诙谐有趣,充满了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沿途的居民则在家门口设香案,迎接队伍,祈求平安吉祥。

整个活动热闹非凡,充满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拍胸舞”也是泉州民俗的一大亮点。

舞者赤膊上阵,头戴草箍,随着音乐的节奏,双手依次拍击胸、肋、腿、掌,动作矫健有力,豪放洒脱。

这种舞蹈充满了原始的生命力和质朴的美感,展现了泉州人民的热情与豪爽。

无论是在重大节日还是民间庆典上,拍胸舞的出现总能瞬间点燃现场的气氛,让观众感受到泉州民俗的独特魅力。

说到泉州民俗,怎能少了“火鼎公婆”呢?这是一种富有喜剧色彩的表演形式。

由公婆二人分别扮演“火鼎公”和“火鼎婆”,公执长柄竹扇,婆执彩帕,在欢快的音乐中,围绕着燃烧的火鼎,做出各种夸张、滑稽的动作。

他们的表演妙趣横生,让人忍俊不禁,充分体现了泉州人民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幸福的追求。

“永春纸织画”则是泉州民间艺术的瑰宝。

它以纤细的纸丝编织而成,画面朦胧而富有诗意。

制作纸织画需要经过裁纸、编织、裱褙等多道工序,工艺十分复杂。

在永春,您可以亲自参与纸织画的制作过程,感受这一传统艺术的魅力。

“泉州南音”更是泉州民俗文化中的璀璨明珠。

它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以其古朴优雅的旋律、丰富多变的唱腔而闻名。

在南音的演奏中,常见的乐器有琵琶、洞箫、二弦等。

聆听南音,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了古代文人雅士的高雅情趣。

“提线木偶戏”同样令人称奇。

表演者通过手中的丝线操纵木偶,使其做出各种细腻而生动的动作。

木偶的表情丰富,动作灵活,仿佛具有生命一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著名诗人余光中(永春人)作为泉州竞争中国最佳魅力城市推荐人的演说词:刺桐花开了多少个春天;东西塔还要对望多少年?多少人走过了洛阳桥?多少船开出了泉州湾?每次想起我的故乡泉州。

心里充满天长地久的感觉,就会想起这样的诗句,泉州除了有无数的美景和美食外,还有别于其它地区独特的民风民俗。

先回顾美景——泉州十八景:1、涂门街:又叫“土门街”,因传储存、输送建造东西塔土石方而得名。

涂门街位于泉州市区中心地带,东起温陵路,西至中山路,全长1005米,是集商贸、旅游、文化等为一体的繁荣地段。

在这条长仅1000余米的街道上,有着众多的“海丝”文物群,分布着13处宋元文化遗存———清净寺、孔子文庙、通淮关岳庙、东观西台、祖闾苏、世家大厝、棋盘园、东鲁巷、三十二间巷等。

涂门街的建筑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泉州宋元时期的繁荣景象。

改造后的涂门街秉承泉州闽南古建筑的风格,又与现代建筑有机结合。

涂门街是泉州最有商机、最繁华的街道之一,入选全国第一批“购物放心一条街”。

2、东湖公园:址系古泉州八大胜景“东湖荷香”遗址。

唐时湖面40余顷,有东湖亭、二公亭;宋有波恩亭;明有揽古亭。

盛植荷花,成星湖荷香胜概。

因唐姜公辅、韩愈、欧阳詹等曾在此活动而闻名于世。

东湖公园以闽南建筑文化为特色,中心湖为主体,环湖布置人文景观。

构建星湖荷香、祈风阁、七星拱月、二公亭、东湖亭、波恩亭、揽古亭等静区;儿童乐园、双舟朝阳、游船码头为动区。

精筑刺桐瑞林等20多处植物山石景观揽翠全园,以石雕、石刻突现闽南石文化。

既有泉州历史文化内涵又有时代新潮气息,风格独特。

曾三次获省“环境优美奖”,还被评为“市民喜爱十佳建筑”、“泉州十佳夜景”。

1998年以其典雅秀丽、玲珑多姿的江南园林风格而入选百家中国名园。

3、五里桥:俗称“安平桥”,横跨晋江安海镇与南安水头镇之间的海湾。

始建于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经13年建成。

为花岗石砌成的石墩石梁桥,是我国古代首屈一指的长桥,素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誉,驰名海内外,经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桥长2255米,有方形、船形、半船形的桥墩361个,桥面宽3-3.8米,桥板长度5-11米不等,最重达25吨,两侧有石护栏;桥上有亭5座:桥东“超然亭”,桥西“海潮庵”,桥中“泗水亭”,两头各设路亭一座,供游人憩息。

“泗水亭”,俗称“中亭”,亭前石柱上有“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楹联一对,立有两尊石雕将军;亭侧保存历代重修碑记14方。

西端桥亭留有清代重修碑刻,东端有五层六角楼阁式仿木结构白塔一座。

历经800年沧桑,安平桥成了“陆上桥”。

1980—1985年国家拨款进行维修,宋代原貌得以恢复。

4、蔡氏古民居:位于南安官桥漳里村,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主要由蔡启昌及其子蔡资深于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年)至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兴建。

现存较为完整的宅第共16座,单体建筑多为三进或二进五开间的布局。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座座屋脊高翘,雕梁画栋,门前墙砖浮雕,立体感强,窗棂镌花刻鸟,装饰巧妙华丽,门墙厅壁书画点缀,别有一番情趣,篆隶行楷,各具韵味,留下较多当时名流的书画。

随处可见的木雕、泥塑、砖雕及石雕,工艺精美,多数采用透、浮、平雕等手法。

雕琢内容丰富多彩,有禽兽、花鸟、鱼虫、山水人物,图案古博。

古民居精美的雕饰,不仅集中表现了闽南成熟的雕塑艺术,而且反映了受印度佛教、伊斯兰教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艺术的影响,被誉为“闽南建筑的大观园”。

5、府文庙:位于鲤城区中山路泮宫内。

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初年(公元976年),后移他处,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迁回原处重建,现有建筑仍保持清初原貌,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孔庙,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体建筑大成殿是祭孔的正殿,面阔七开间,进深五间,为典型的宋代重檐庑殿式、抬梁式木构架,斗拱层叠,梁枋纵横,雕饰有小龙、飞禽走兽、花卉草木;殿柱皆石,前有露台,翼以扶栏,下为甬道、拜庭;庭外泮池,筑有元代石桥,桥面铺72块长方形条石,代表孔子的72个得意门生;东西为两庑,前为大成门、金声玉振门。

东畔明伦堂,为文庙现存主要附属建筑,堂前露庭、泮池和石桥均保存完好。

西有泮宫及乡贤名宦祠、状元祠十余座。

庙内陈列资料十分丰富。

大成殿正厅中央供奉着孔子圣像,东西两侧供奉四配及十二哲人,陈列祭孔礼器、乐器和泉州历代名人遗著遗物等文物共500余件。

灵星门邻涂门街地段,原为府文庙建筑群范畴,后辟为他用。

为了完整保护文庙建筑群,2000年,市委、市政府作为重点工程,投资1.2亿元,折迁菜市场及3个企、事业单位,建成文庙广场,既有效保护遗址,又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场所。

6、开元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4A级旅游景点。

地处市区西街,始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原名“莲花寺”,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为现名。

全寺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

规模宏大,构筑壮观,景色优美,曾与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北京广济寺齐名。

主要有大雄宝殿、甘露戒坛,东西塔等建筑。

大雄宝殿是中轴线的主建筑,始建于唐朝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现存建筑物是明代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遗物。

大殿通高20米,保存唐朝宏模巨制、巍峨壮观的建筑风格。

甘露戒坛始建于宋,现坛系明初重建,为全国三大戒坛之一。

耸立在拜庭两侧广场中,相距约200米的八角五层楼阁式仿木结构石塔就是泉州东西塔,为全国四大名塔之一。

东塔名“镇国塔”,通高48.24米;西塔名“仁寿塔”,通高44.06米,略低于东塔,其规模与东塔几乎完全相同。

两塔为我国古代石构建筑的瑰宝,系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标志。

7、崇武古城:位于惠安县东南海滨,濒临台湾海峡,系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经略海防时为抵御倭寇所建。

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抗倭名将戚继光、俞大猷视师崇武,北城门横眉石刻“威镇海邦”传为戚所书。

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郑成功驻此抗清,传有“马蹄石”遗存。

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内外,有20多处分别始建于宋、明、清,后经修葺延续至今的宫庵庙堂等古建筑遗存,与古城构成了可供参观稽古的古迹群。

尤其是城外3公里处的大乍山龙喉岩,既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又有记述古城史事的文人诗家摩崖石刻。

城外半月海湾,著名画家洪世清创作的大地岩雕———“鱼龙窟”,以及著名书艺大师朱屺瞻、钱君陶、刘海粟等人的篆刻书法精品镌刻在奇石怪礁上。

古城下还建有现代石雕博览园及省级海边森林公园。

登临古城,足可探古览胜。

8、洛阳桥:在今惠安、洛江分界处的洛阳江入海口,又名“万安桥”。

于北宋皇年至嘉年(公元1053-1059年)由郡守蔡襄主持建造,历六年竣工,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桥。

因在江海交汇处造桥,江阔水深,工程艰巨,造桥者首创“筏型基础”以造桥墩,种植牡蛎以固桥基,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科学创新。

该桥与卢沟桥、赵州桥、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

现桥长834米,宽7米,尚存船形桥墩46座,桥之中亭附近历代碑刻林立,有“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崖石刻及石塔、武士石像等。

桥北有昭惠庙、真身庵等遗址,桥南有蔡襄祠,祠内有蔡襄《万安桥记》宋碑。

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泉州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考察景点之一。

9、牛姆林:由于景区内拥有“板根”、“绞杀”、“寄生”、“茎花”等热带雨林生态,被游客称誉为“闽南西双版纳”。

因“势若牛姆,孕崽怀宝”而得名,是集山区特有的自然景观、森林景观之大成的省级自然保护区。

区内有维管束植物214科1800多种,野生脊椎动物96科200多种,野生蝶类73种。

牛姆林名人仙迹荟萃,是一个天然的森林浴场和氧吧,是旅游避暑胜地。

目前申请国家4A级生态旅游区已通过省级验收。

现区内建设有旅游饭店、动植物标本馆、旅游购物街、熊园、高空滑索、射箭场等旅游配套设施。

已成为闽南重点生态旅游区,每年有10万人到此旅游,是我省沿海地区生态旅游建设的典范。

10、清水岩:位于安溪县城西北的蓬莱山,始建于北宋,至今已有950多年,内奉中国百仙之一清水祖师,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旅游区,又是享誉海内外的朝圣旅游地。

清水岩是全国惟一主殿建设呈“帝”字形结构的岩寺,景区内楼阁殿宇巍峨宏伟,水色山光秀丽神奇,文物古迹星罗棋布。

现存文物古迹中,有宋代29处,元代1处,明代8处,清代5处,近代拓展23处,加上天造地设的自然景观,构成了令人神往的“蓬莱仙境”。

清水岩的碑刻、摩崖石刻,涉及宋、元、明、清以至现代,其中宋代“岩图”碑最为珍贵,系省级保护文物。

11、清源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为泉州城北屏障,海拔498米,面积62平方公里,主景区距市区3公里。

清源之奇以石,清源之灵以泉。

元人赞誉“闽海蓬莱第一山”。

“清源鼎峙”为旧泉州十景之一,历来为游客登临览胜。

据泉州府志记载,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唐代“儒、道、释”三家竞相占地经营,兼有伊斯兰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动踪迹,逐步发展为多种宗教兼容并蓄的文化名山。

景区内流泉飞瀑、奇岩异洞、峰峦叠翠、万木竞秀,以宗教寺庙宫观、文人书院石宝以及石雕石构石刻等文物为主的人文景观几乎遍布清源山的每个角落,现存完好的宋、元时期道教、佛教大型石雕共7处9尊,历代摩崖石刻近600多方,元、明、清三代花岗岩仿木结构佛像石室3处,以及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李叔同)舍利塔和广钦法师塔院。

自古以来,清源山就以36洞天、十八胜景闻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等为胜。

其中以老君岩为代表的六处宋元时期的清源山石造像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12、西湖公园:位于市区西北部清源山南麓,是西北洋滞洪排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区处于一片低洼的平原地带,以往发生较大洪水时,主要靠自然水面及稻田滞洪,俗称“西北洋”。

由于洪涝灾害严重,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建设西北洋滞洪排涝工程被列为市人大十二届五次会议一号议案。

从1999年6月起,投资1.7亿元,历时两年多,建成由三座名桥、三片水域和四座岛组成的西湖公园。

西湖面积达100公顷,其中水域面积82.28公顷,广场道路面积1.72公顷,绿化面积16公顷,种植树种达200多种。

西湖繁花锦簇,波光潋滟,与清源山自然接壤,清源山秀丽翠绿的山色与西湖浮光荡漾的美景相得益彰,湖光山色浑然一体,极具园林之美,是市区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湖上园林。

2001年12月获得建设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荣誉称号。

13、深沪湾:位于晋江东南海滨,从石狮的永宁到晋江的衙口、深沪形成一个秀丽的海湾,其间沙滩绵延数公里,犹如一条银色的项链镶嵌在蓝天碧海之间。

滩前碧波万顷。

滩面金黄开阔,景色蔚为壮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