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运算律与简便运算》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运算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运算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运算律包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率、乘法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这些运算律在数与运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数系的扩充过程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材给出的前两个问题,是互相联系的。
教材首先回顾和总结学过的整数运算律,鼓励学生用字母表示,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验证这些运算律,以帮助学生整理和复习所学过的运算律。
接着教材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整数运算律在小数、分数运算中仍然成立,使学生初步感受在数系的扩充过程中,人们总是希望在新的数系中运算律能尽量的成立。
二、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律和乘法运算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
2、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4、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律和乘法运算律,及这些运算律在数与运算中的重要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1、小心谨慎找朋友:请用直线连一连,并说说你的理由。
165 125 242 8 3535—165想一想,这些好朋友我们在什么时候,常常碰见?(简便计算的时候)(请想一想我们进行简便计算的依据是什么---运算律),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对运算律和简便计算进行整理和复习。
(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
1、回顾和总结学过的整数运算律。
(显示课件,分别复习运算律的文字叙述,和字母公式)(1)加法交换律a+b=b+a(2)加法结合律(a+b)+c=a+(b+c)(3)乘法交换律ab=ba(4)乘法结合律(ab)c=a(bc)(5)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a+b)c=ac+bc2、挑战第一关——易错易混大盘点①326-(26+72)= 326-26 +72②0.25×1.25×8×8 = 8×(0.25+1.25)③25+75-25+75 = 0 ④83×99 = 83×(99+1)⑤2.5×8.1+1.5×0.81=(2.5+1.5)×8.13、用多种方式验证运用什么运算定律来解。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复习课教学设计

“运算定律及简便计算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上课教师姓名:黄彩美市:宜州市学校:北牙瑶族乡拉利小学教材版本: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77页[设计理念]简便运算,是小学数学计算题中最常见的一种。
从学生一开始接触计算就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渗透了简便运算的思想,简便运算是计算题中最为灵活的一种,能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得到充分锻炼,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简便运算要让学生灵活、正确、合理地运用各种定律、性质、规律等等,改变原有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通过简便运算要大幅度地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
也就是说:变难为易,变繁为简,变慢为快。
最重要的是灵活、合理地运用各种运算定律、性质、规律。
尤其要强调的是“灵活”、“合理”。
简便运算的思路会有很多,但是,只要把握“简便”这个解题关键,正确、合理地使用运算定律、性质和一些规律就应该是正确的。
简便计算不仅要求学生能明确运算顺序,正确计算,而且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甚至要有一些直觉,能够进行合理的分析,并合理地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77页第7题及部分习题。
整理运算定律、性质和合理、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学情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他们已经是六年级学生了,有关运算顺序、方法都明白,清楚。
学过整数、小数、分数的简便计算,学过简便计算的五大定律与两大性质。
但本班留守学生比较多,由于长期与爷爷或奶奶等其他监护人生活,致使学生缺乏父爱母爱,学生缺乏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所以,相当一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严重缺乏学习责任心和吃苦精神。
从而计算不达标学生比较多。
2、采取措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复习中要强调运算顺序,针对错误,针对学生容易上当的、容易混淆的计算题,作为资料保存,让学生明确数学计算中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计算要求,学会正确的利用数和运算符号的特征合理灵活进行简算,逐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通过复习整理使大部分学生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使计算简便。
六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运算

六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运算一、运算定律回顾。
1. 加法交换律。
- 定义: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 + b=b + a。
- 例如:3+5 = 5+3,在简便运算中,如果遇到23+15+7,可以根据加法交换律变为23 + 7+15,先计算23+7 = 30,再计算30+15 = 45。
2. 加法结合律。
- 定义: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 + b)+c=a+(b + c)。
- 例如:(2 + 3)+5=2+(3 + 5)。
对于12+13+18+7,可以利用加法结合律(12 + 18)+(13+7)=30 + 20=50。
3. 乘法交换律。
- 定义: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 b = b× a。
- 例如:3×5=5×3。
在计算25×4×3时,可以根据乘法交换律变为25×3×4,先算25×4 = 100,再算100×3 = 300。
4. 乘法结合律。
- 定义: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 b)× c=a×(b× c)。
- 例如:(2×3)×5 = 2×(3×5)。
对于2×125×8,利用乘法结合律2×(125×8)=2×1000 = 2000。
5. 乘法分配律。
- 定义: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用字母表示为(a + b)× c=a× c + b× c。
- 例如:(2+3)×4=2×4+3×4。
当计算12×(10 + 5)时,根据乘法分配律12×10+12×5 = 120+60 = 180。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运算律与简便运算》

《运算律与简便运算》教学设计龙坪镇兴隆小学:黎治顺教学目标:1、整理和理解运算律和性质,能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单的运算。
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计算能力。
3、通过对运算律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和体会到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人,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准则、规矩,与人为善,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重点:准确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选择合理、灵活的简便方法进行简算。
教学准备:课件、学案。
教学过程:课前引言:同学们今天老师很荣幸与你们共同研讨学习,研讨之前我提议,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老师对我们的工作、学习进行指导。
同学们的掌声很热烈,你们真是有礼貌的孩子,老师也准备了一个关于礼貌和数学的谜语,想猜一猜吗?一、猜谜语导入来了两位客人,主人与他们一一握手。
打一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设计意图:一是引出课题《运算律与简便运算》、二是让学生从谜语中领悟到要与人为善,懂得基本的礼仪、礼貌)。
二、回顾及整理常用的运算定律和性质。
1、运算定律和性质回顾。
预设:五个运算定律、两个性质。
2、学生归纳整理运算定律表。
3、学生展示(投影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整理和掌握运算定律和性质的知识结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分析,整理的学习能力)。
三、实际问题中理解运算定律和性质的含义。
1、小华是一位非常好学的同学,开学初在超市买了25元的学习用具,60元的课外书,还买了一个40元的书包,一共花了多少元?预设:25+60+40=125元25+(60+40)=125元 验证了:加法结合律。
(设计意示图:从学生生活出发,理解加法结合律的含义,同时教育学生爱学习就是爱国的具体表现,努力学习,用所学知识,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2、8岁的芳芳和妈妈在路旁卖苹果,一位叔叔买了1箱苹果(1箱是100个)回家过年,突然8岁的芳芳发现这箱苹果中有3个苹果坏了,于是捡出来扔掉了,妈妈看见后,重新检查了箱子里的每一个苹果,又仍掉了17个有黑斑和已坏掉的苹果,最后才过秤付钱,这箱苹果还剩多少个?预设:100-3-17=80(个) 100-(3+17)=80(个)验证了:减法的性质。
六年级数学下册 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四则运算教案 人教版

讨论如何简化步骤。
3 课堂练习:练习十七第 9 题,组织学生先说顺序再行间巡视, 个别辅导,集体评议,
独立完成,指名板 演。
三、四则混 合运算
1.四则运算是怎样分级的?
指名回答问题。
2.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是怎样规定的?如 8.5+(5.6-4.8) 先相互商量组织好 ×13 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8.5 + (5.6 - 4.8) × 13 语言后再指名回答 问题。
出示例 2
8 3 7 1 ×[ -( - )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 先独立完成再与第 9 4 16 4
请多名同学举例回 答问题,其他同学 共同评议。 讨论后让大家独立 完成。
2 5 + ×4 7 7
在学生观察题目后,提问:能否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3.课堂练习: ①做一做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组织核对,特别是让不同方法的学生说说, 让大家比较选优。 ②练习十七第 7 题的前 6 题。
独立完成,指名板 演,集体评议。
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四则运算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 87-88 页练习十七第 7-10 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使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四则混合计算。 3.通过运算定律的应用培养学生探索数学知识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运算定律和四则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运算定律的灵活应用。 教学理念:学习方式自主练习与讨论交流相结合。 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 一、运算定 律 1.第 87 页 表格。 2. 练习十七 第 8 题。 教师活动过程 1.分组讨论整理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请举例说明,能用含有 字母的式子填写在第 87 页的表格中。 2.巡视各组,组织大家相互展示所填写的表格进行交流。 3.组织大家进一步讨论,这些运算定律是不是只适用于整数?通 学生活动过程 分组讨论整理。 小组进一步举例讨 论并参与全班交 流。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小学六年级简便运算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数学运算之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牢记所有公式。
2.通过复习,发现学生以前知识中的问题,及时改正。
3.通过复习,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复习发现学生以前知识中的问题,及时帮助学生纠正,加深记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引入课题:简算是运用一定的手段,改变原有算式的运算顺序或数的形式,使计算变得简单。
小学阶段我们主要掌握应用定律和性质进行简算。
下面我们先来复习运算定律和性质。
一.复习公式。
师:想一想你都学习过哪些运算定律和性质?(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一步一步地出示以下内容)1.加法交换律:a+b=b+a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a+b)+c=a+(b+c)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3.乘法交换律:a×b=b×a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4.乘法结合律:(a×b)×c=a×(b×c)或a×b×c=a×(b×c)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和乘法结合律。
5.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b)×c=a×c-b×c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用:a×c+a×b=(a+b)×c或a×c-b×c=(a-b)×c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减法不变性质: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等于第一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
a-b-c=a-(b+c)除法的性质: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等于第一个数除以后两个数的积。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

=0.25×4×42 =1×42 =42 乘法交换律
用简便方法计算
(想一想:你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107+58+93+42 25×125×4×8 1.25×(8+10) 2 5 4 × 7 - 4 × 7
怎样计算简便?
(想一想:你运用了什么性质?
17.15-8.47-1.53 4000÷125÷8
17.15-8.47-1.53
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该怎样改正?
1.25×(8+10) =1.25 ×8+1.25 =10+1.5 =11.5
1.5 ×(4 ×0.8) =1.5 ×4+1.5 ×0.8 =6+1.2 =7.2
8.8×125 =(8+0.8)×125 =8×125+0.8×125 =1000+100 =1100
8.8×125 =8×1.1×125 =8×125×1.1 =1000×1.1 =1100
3.46×6.8+65.4×0.68 =3.46×6.8+6.54×6.8 =(3.46+6.54)×6.8 =10×6.8 =68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59×101 32×125×25 2.5 ×99+2.5
名称加法交换律Fra bibliotek文字叙述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 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
a+b=b+a a+b+c= a+(b+c) a×b=b×a a×b×c=a×(b×c)
加法结合律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

运算定律、性质
名 称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举 例 用字母表示
挑战新高度
挑战新高度: 1、在括号里填上什么数,计算起来简便?
763 – 48 ̶ ( ) 763 –( )– 48 凑整 763 –(48+ ) 凑整
2:判断正误,并改正。
• 102×5.6 = 100×5.6 + 2 • 45×9×2 = 45×9 + 45×2 • 24÷2.5 = 24÷(2.5 ×4)
5.9×99 + 5.9 =24×7/8 – 24×5/6 2.5×44 = 2.5×(40 +4) 或 2.5×4×11
5定律2性质
• • • • • • •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连减的性质 连除的性质 a+b=b+a (a+b)+c=a+(b+c) ab=ba (ab)c=a(bc) (a+b)c=ac+bc a –b –c=a –(b+c) a ÷b÷c=a÷(bc)
• 745 ̶ (45 ̶ 32) = 745 ̶ 45 + 32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 5.8 ̶ 4.7+4.2 ̶ 5.3 = ( + ) O ( + ) • 125×72 = 125×( ) ×( ) ×1/8)
• 25×3.2×1/8 = ( 25 × ) O (
• 13÷2.5 = (13× ) ÷(2.5 × )
《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 整理和复习
城内学校 尹学慧
试试看:
25×137×( )
想快速计算,括号里最好填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算律与简便运算》
教学设计
龙坪镇兴隆小学:黎治顺
教学目标:
1、整理和理解运算律和性质,能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单的运算。
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计算能力。
3、通过对运算律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和体会到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人,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准则、规矩,与人为善,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重点:
准确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选择合理、灵活的简便方法进行简算。
教学准备:课件、学案。
教学过程:
课前引言:同学们今天老师很荣幸与你们共同研讨学习,研讨之前我提议,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老师对我们的工作、学习进行指导。
同学们的掌声很热烈,你们真是有礼貌的孩子,老师也准备了一个关于礼貌和数学的谜语,想猜一猜吗?
一、猜谜语导入
来了两位客人,主人与他们一一握手。
打一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
(设计意图:一是引出课题《运算律与简便运算》、二是让学生从谜语中领悟到要与人为善,懂得基本的礼仪、礼貌)。
二、回顾及整理常用的运算定律和性质。
1、运算定律和性质回顾。
预设:五个运算定律、两个性质。
2、学生归纳整理运算定律表。
3、学生展示(投影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整理和掌握运算定律和性质的知识结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分析,整理的学习能力)。
三、实际问题中理解运算定律和性质的含义。
1、小华是一位非常好学的同学,开学初在超市买了25元的学习用具,60元的课外书,还买了一个40元的书包,一共花了多少元?
预设:
25+60+40=125元
25+(60+40)=125元 验证了:加法结合律。
(设计意示图:从学生生活出发,理解加法结合律的含义,同时教育学生爱学习就是爱国的具体表现,努力学习,用所学知识,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2、8岁的芳芳和妈妈在路旁卖苹果,一位叔叔买了1箱苹果(1箱是100个)回家过年,突然8岁的芳芳发现这箱苹果中有3个苹果坏了,于是捡出来扔掉了,妈妈看见后,重新检查了箱子里的每一个苹果,又仍掉了17个有黑斑和已坏掉的苹果,最后才过秤付钱,这箱苹果还剩多少个?
预设:100-3-17=80(个) 100-(3+17)=80(个)
验证了:减法的性质。
(设计意图:一是让学生理解减法性质的含义,二是让学生认识体会到苹果可以烂,但人心不能“烂掉”真诚待人,诚信待人才是做人的根本)。
3
预设:
4×(5+3)=32
4×
5+4×3=32
(设计意图:通过用求图形面积的模式,直观、形象地让学生掌据乘法分配
律的意义)。
4、学校收到国家5000元扶贫款,然后把扶贫款平均分给5个班,每班又把分到的扶贫款平均分给4名贫困学生,每名学生能获得多少元?
5000÷5÷4=250(元)
5000÷(5×4)=250元 验证了:除法的性质。
(设计意图:一是从实际问题中让学生理解除法性质的含义,二是教育学生要学会感恩,感谢国家优惠政策,感谢国家对我们的关心和培养)。
师:我们学习运算定律和性质的目的是什么?
预设: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复杂的运算简单化。
(设计意图: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简便运算
4×2
7
+5
7
×4 907×99+907 12×(1
4
+1
6
)
41×101 13.8-5.5-4.5 125÷4÷25
0.7+3.9+4.3+6.1 125×25×32 23×5
22
12×(1
4
+1
6
-1
3
) 2.4-1.8+7.6-2.2
1、找依据进行简便运算。
2、让学生自选2道独立完成,然后展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
1、) 违反了运算顺序
2、8)=72 错用了乘法分配律
3、)违反了运算顺序。
(设计意图:能简便的就算便运算,找不到依据,就按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六、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运用5+2进行简便运算,即:5个运算定律、2个性质,进行合理,灵活的简便运算。
2、无论学习还是做人,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准则、规矩。
与人为善,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七、学生完成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