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暑假专项练习试题——阅读理解(六)(含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森林热闹的森林里,有许多鸟儿,它们为了保护树木,成立了一支森林护卫队,由喜鹊担任队长。

猫头鹰第一个飞来说:“我可以在夜里捉田鼠,保护森林。

”啄木鸟飞来说:“我为树治病,使树木长得更茂盛。

”黄莺也急急忙忙飞来了,说:“要说在森林里捉害虫,我是数一数二的。

”喜鹊说:“你们三个都有自己的本领和长处,现在我宣布,你们三个都成为森林护卫队的队员。

”从此,它们日日夜夜保护着树木。

(1)找出鸟儿们说的话。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森林护卫队队长是______,队员有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可以在夜里______。

______捉害虫的水平是数一数二的。

(3)喜鹊为什么宣布它们三个成为森林护卫队的队员?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卡罗纳翻开书,当他看到一幅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时,突然双手抱住脑袋,趴在桌子上号啕大哭。

老师暗示大家暂时别管他,开始上课。

我本想跟他说几句话,但不知说什么才好,就把一只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脸贴在他的耳朵上,说:“卡罗纳,别哭了。

”他什么也没说,也没有抬起头来,只是把他的手放在我的手上。

放学的时候,大家围在他身边,谁都没有说话,只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

我看见母亲在等我,跑过去扑进她的怀抱。

母亲把我推开,她目不转睛地望着卡罗纳。

当时我并不明白母亲的用意。

过了一会,我发现卡罗纳独自站在一边端详着我,他的目光里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佛在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

”我恍然大悟,没去拉母亲的手,却拉起卡罗纳的手,和他一块儿回家去。

(1)《卡罗纳》这篇课文选自《______》,作者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

这是一部______儿童小说。

小学阶段有多篇课文选自这本书。

(2)安慰别人也是一门学问,请认真读课文,看看面对痛苦的卡罗纳,老师和母亲是什么样的表现,请用横线划出。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的朋友遇到困难时,你怎样安慰他(她)?3.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2020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过关训练(含答案)

2020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过关训练(含答案)

2020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过关训练(含答案)1. 课内阅读。

李时珍为了写这部书,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而且还亲自到各地去(采採)药。

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骗)了产药的(明名)山。

他有时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

许多药材他都亲口品尝,判(段断)药(性姓)和药(效校郊)。

(1)写出把括号里不恰当的字。

(2)找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3)“这部书”是指______(4)读了这段话,写出你的体会。

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跨越百年的美丽<节选>关于放射性的发现,居里夫人并不是第一人,但她是关键的一人。

在她之前,1896年1月,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了X光,这是人工放射性;1896年5月,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性。

尽管这都还是偶然的发现,居里夫人却对此提出了新的思考: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里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

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是她提出了放射性这个词。

两年后,她发现了钋,接着发现了镭。

为了(提炼冶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

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提炼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

化验室只是一个(抛弃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一天,疲劳之极的玛丽揉着酸痛的后腰,隔着满桌的试管、量杯问皮埃尔:“你说这镭会是什么样子?”皮埃尔说:“我只是希望它有美丽的颜色。

”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冶炼)出了0.1克镭。

它真的有极美丽的颜色,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楚光。

(1)选择文中括号里使用正确的词语。

(提炼冶炼)______纯净的镭进行______(提炼冶炼)(抛弃废弃)______的破棚子(提炼冶炼)______出了0.1克镭(2)为什么说“关于放射性的发现,居里夫人并不是第一人,但她是关键的一人”?(3)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说明了______。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参考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参考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第一部分课内阅读篇一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那里的天比别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

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使人惊叹,()叫人舒服,()愿久立四望,()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着模仿写一句。

3.作者在写景的同时不忘抒发自己的感受。

请用“”把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在文中画出来。

篇二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

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

从外面回来,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c ān cēn)差( chāchàchāi cī) 的绿。

然后才看见那两扇红窗。

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棵丁香联系在一起的。

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

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1.用“√”给选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根据意思在选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写下来。

(1)轻细空灵。

()(2)笨;不聪明,不灵巧。

()3.选文从和的角度写了丁香花的和。

4.文中画线的句子里有实写,也有虚写。

请你仔细分辨一下,把实写和虚写分开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实写:虚写:5.概括一下选文的主要内容。

篇三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

接着,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起欢呼起来。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外阅读专项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外阅读专项测试卷(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课外阅读专项测试卷姓名: _________(一)长征中的炊事班进入草地的第二天,炊事班长老钱向我提议:“司务长!战士们走烂泥地,脚都泡坏了,不烧点热水烫烫脚怎么行呢?”我不是没想到这一点,而是觉得,草地行军炊事员比战士更辛苦,担.(dān d àn)米、做饭已经够受的了,怎能再加重负担.( dān d àn)呢?我没同意。

可是一到宿营地,他们就把洗脚水烧好了。

情况越来越严重。

有一天早上,一个炊事员挑.(ti āo ti ǎo)着铜锅在我前面走,忽然身子一歪倒.( dǎo d ào)下去,一声不响就牺牲了。

第二个炊事员从我身后跑过去,脸上挂着眼泪,拾起铜锅又挑起走。

草地的天气变得快极了:一会儿是狂风,吹得人睁不开眼;一会儿又是暴雨,淋得人直起鸡皮疙瘩。

正午,雨下大了,部队停下休息,炊事班赶忙找个地方支起锅,烧姜汤、辣子水给战士们解寒。

汤烧开了,刚才挑铜锅的炊事员端着碗往战士手里送。

他刚把姜汤递给战士,便一头栽倒在地上,停止了呼吸。

仅仅半天工夫,眼睁睁地看着牺牲了两个同志,怎能不伤心呢?第五天晚上宿营时,刚到后半夜,老钱就偷偷爬起来为同志们烧开水。

我知道他昨天还发高烧,劝他休息,但他怎么也不肯休息。

于是我便起来帮助他,借着火光,我发现他脸上滚动着黄豆大的汗珠。

我觉得有点不对头,刚要问他,忽听身后扑通一声,回头一看,老钱倒在地上不动了。

灶膛里火光熊熊,他的身体却在我的胸前渐渐变冷。

有的人死在战场上,有的人死在酷刑下,而我们的钱班长却死在了他的岗位上——锅灶前。

转过夜,铜锅又被另一个炊事员挑着前进。

每天宿营,部队还是照常有开水和洗脚水。

部队到达陕北的时候,那口铜锅担在了我的肩上。

连长看见了,低下了头;战士们看见了,流出了眼泪。

大家嘴里不说,心里都知道,炊事员全牺牲了。

可是,在长征中,我们连的战士,除了战斗减员以外,没有因饥饿而牺牲一个人。

1. 在选文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读音,画“√”。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习题(含答案)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时间:________一、课外阅读。

风雨中的菊花午后的天灰蒙蒙的,乌云压得很低,似乎要下雨。

多尔先生情绪很低落,他最烦在这样的天气出差。

由于生计的关系,他要转车到休斯敦。

距离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他随便在站前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

“太太,行行好。

”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

循着声音望去,他看见前面不远处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

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且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

给一美元也行。

”考虑到甩不掉这个小乞丐,妇女转回身,怒喝一声:“滚!这么点小孩就会做生意!”小乞丐站住脚,满脸的失望。

多尔先生的眼睛也流露出鄙夷的神色。

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

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发大财的呢。

还有一些大人专门指使一帮孩子乞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

说不定这些大人就站在附近观察呢。

多尔先生正思忖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脏手:“先生,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

给一美元也行。

”不管这个乞丐是生活所迫,还是欺骗,看到这个瘦骨嶙峋的小乞丐,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

这个孩子的父母太狠心了,无论如何应该送他上学。

他掏出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他手里。

“谢谢您,祝您好运!”小男孩金黄色的头发都连成了一个板块,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

多尔先生不愿意过早去候车室,就信步走进一家鲜花店。

他有几次在这里买过礼物送给朋友。

卖花姑娘认出了他,忙打招呼。

“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训练有素,礼貌而又有分寸。

她不说“买什么”,以免强加于人。

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居然是刚才的小乞丐。

小乞丐很是认真地逐个端详柜台里的鲜花。

“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这么问,因为她从来没有想小乞丐会买。

“一束万寿菊。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外阅读专项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外阅读专项测试卷(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课外阅读专项测试卷姓名:____________(一)长征中的炊事班进入草地的第二天,炊事班长老钱向我提议:“司务长!战士们走烂泥地,脚都泡坏了,不烧点热水烫烫脚怎么行呢?”我不是没想到这一点,而是觉得,草地行军炊事员比战士更辛苦,担.(dān dàn)米、做饭已经够受的了,怎能再加重负担.(dān dàn)呢?我没同意。

可是一到宿营地,他们就把洗脚水烧好了。

情况越来越严重。

有一天早上,一个炊事员挑.(tiāo tiǎo)着铜锅在我前面走,忽然身子一歪倒.(dǎo dào)下去,一声不响就牺牲了。

第二个炊事员从我身后跑过去,脸上挂着眼泪,拾起铜锅又挑起走。

草地的天气变得快极了:一会儿是狂风,吹得人睁不开眼;一会儿又是暴雨,淋得人直起鸡皮疙瘩。

正午,雨下大了,部队停下休息,炊事班赶忙找个地方支起锅,烧姜汤、辣子水给战士们解寒。

汤烧开了,刚才挑铜锅的炊事员端着碗往战士手里送。

他刚把姜汤递给战士,便一头栽倒在地上,停止了呼吸。

仅仅半天工夫,眼睁睁地看着牺牲了两个同志,怎能不伤心呢?第五天晚上宿营时,刚到后半夜,老钱就偷偷爬起来为同志们烧开水。

我知道他昨天还发高烧,劝他休息,但他怎么也不肯休息。

于是我便起来帮助他,借着火光,我发现他脸上滚动着黄豆大的汗珠。

我觉得有点不对头,刚要问他,忽听身后扑通一声,回头一看,老钱倒在地上不动了。

灶膛里火光熊熊,他的身体却在我的胸前渐渐变冷。

有的人死在战场上,有的人死在酷刑下,而我们的钱班长却死在了他的岗位上——锅灶前。

转过夜,铜锅又被另一个炊事员挑着前进。

每天宿营,部队还是照常有B.“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一句表现了吉鸿昌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精神。

C.“‘那你说怎么办?’那特务发抖地说”一句写出了特务的慌张和胆怯神色。

D.文章是以倒叙写法行文的。

5.标题“死也不倒下”的含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睡眠最少的人(节选)周恩来去世后,许多身边的同志回忆,认为他是全国睡眠最少的人。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阅读专项测评卷(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阅读专项测评卷(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阅读专项测评卷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26分)捉虫小记(节选)汪曾祺蟋蟀已经变成大人的玩意了。

但是大人的兴趣在斗,而我们对于捉蟋蟀的兴趣恐怕要更大些。

我看过一本秋虫谱,上面的话都神乎其神的,不大好懂。

捉到一个蟋蟀,我不能看出它颈子上的细毛是瓦青还是朱砂,它的牙是米牙还是菜牙,但我仍然是那么欢喜。

听,瞿(qú)瞿瞿瞿,哪里?这儿是的,这儿了!用草掏,手扒,水灌,嚯,蹦出来了。

顾不得螺螺藤拉(lá)了手,扑,追着扑。

有时正在外面玩得很好,忽然想起我的蟋蟀还没喂呢,于是赶紧回家。

我每吃一个梨、一段藕,吃石榴吃菱,都要分给它一点。

正吃着晩饭,我的蟋蟀叫了。

我会举着筷子听半天,听完了对父亲笑笑,得意极了。

一捉蟋蟀,那就整个园子都得翻个身。

我最怕翻出那种软软的鼻涕虫。

可是堂弟有的是办法,撒一点盐,它立刻就化成一摊水了。

有的蝉不会叫,我们称之为“哑巴”。

捉到“哑巴”比捉到“红娘”更坏。

但“哑巴”也有一种玩法。

用两个马齿苋的瓣儿套起它的眼睛,那是刚刚合适的,仿佛马齿苋的瓣儿天生就为了这种用处才长成那么个小口袋样子,一放手,“哑巴”就一直向上飞,决不偏斜转弯。

蜻蜓一个个选定地方歇下,天就快晚了。

有一种通身铁色的蜻蜓,翅膀较窄,称“鬼蜻蜓”。

看它款款地飞在墙角花阴,不知什么道理,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难过。

好些年看不到土蜂了。

这种蠢头蠢脑的家伙,我觉得它也在花朵上把屁股撅来撅去的,有点不配,因此常常愚弄它。

土蜂是在泥地上掘洞当作窠的。

看它从洞里把个有绒毛的小脑袋钻出来(那神气像个东张西望的近视眼),嗡,飞出去了,我便用一点点湿泥把那个洞封好,在原来的旁边给它重掘一个,等着,一会儿,它拖着肚子回来了,找呀找,找到我掘的那个洞,钻进去,看看,不对,于是在附近大找一气。

我会看着它那副急样笑个半天。

或者,干脆看它进了洞,用一根树枝塞起来,看它从别处开了洞再出来。

好容易,可重见天日了,它老先生于是坐在新大门旁边休息,吹吹风。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考点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考点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考点练习(含答案)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碗水我们村后是密密的树林。

阳光透过树阴,照亮了爬满石壁的过山藤,照亮了石壁上潮湿的苔藓。

石壁下有一眼很小的泉水,叫“一碗水”。

这眼从石缝里浸出的泉水虽然小到只有一碗,可是一年到头都不会干涸。

有趣的是,它总是满满的一碗,既不浅下去,也不浸出来。

你可以一口气把它喝干,它呢,又会不紧不慢地浸得满满的。

小小的泉水虽然只有一碗,可是我们很喜欢它。

我们上山割草或者采蘑菇,一定到这里歇息、喝水。

我们来到树阴下,坐在石礅上,吃着各自带的午饭:粑粑、团饭,或者架起柴烧洋芋……你吃一点我的,我吃一点他的。

树叶卷成的“杯子”里盛满清清的泉水,像大人一样举杯高呼:“干杯!”有时候,我们会看见小松鼠来喝水,看见喜鹊来喝水,看见一群竹鸡来喝水……你信不信,就连蝴蝶、蜜蜂也会来喝水!我们躲得远远的,不惊动这些树林里的小主人。

你看,小松鼠竖着尾巴,小眼睛那么亮!它喝一口水,很快地用爪子擦擦嘴,“吱吱,吱吱!”好像说:“好甜,好甜!”山喜鹊飞来的时候,爱在那棵青松上停一停。

有一只先飞下来,“鹊,鹊鹊鹊!”它在招呼同伴:“快,快来呀!”山喜鹊都飞下来,在泉水边跳着,潮湿的沙地上,留下了它们的爪印。

哟,潮湿的沙地上,有很多的爪印,有的像竹叶,有的像梅花……这“一碗水”,老人们说它是一眼灵泉。

难怪鸟儿们喝了它的水,唱得那么动听;小松鼠喝了它的水,显得那么机灵;村里的娃娃喝了它的水,一个个是那样聪明。

啊,它是大山的乳汁,它的水真甜!(1)这眼泉水为什么叫“一碗水”?(2)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一碗水”的样子的?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有关语句。

(3)文中写道:“潮湿的沙地上,有很多的爪印,有的像竹叶,有的像梅花……”想象一下,这些爪印是哪些动物的?(4)你觉得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沙滩上的童话(节选)我们一起商量怎样攻下那座城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暑假专项练习——阅读理解(六)一、阅读下列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夜晚的天空为什么是黑的①“夜晚的天空为什么是黑的?”同学们一定会说,因为夜空没有太阳照耀。

但是,无限的宇宙,充满了无数个恒星构成的星系,虽说夜晚没有大阳的照耀,可是那满天的星星,都是会发光发热的“太阳”呀。

一颗恒星的光芒的确很微弱,但是无数颗恒星的光芒合起来应该是无限的亮,夜空也应该处处是一片光明。

可事实上为什么是黑的呢?②美国天文学家哈勃等人的观测发现,几乎所有的河外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即宇宙像正在充气的气球似的膨胀着,越来越大;距离我们越远的星系远高我们而去的速度(即退行速度)越快。

星系退行使星系辐射到我们这里的光减弱;距离我们很远很远的河外星系,可能会以光速退行,以致发出的光传不到我们这里来。

因此,虽然宇宙是无限的,但光可以照到我们这里的天体数量是有限的。

只要那些有限的天体射到我们地球上的光比太阳少,地球上的日夜就取决于太阳。

要是宇宙没有膨胀.也就没有夜黑问题。

由此可见,夜黑是宇宙膨胀的结果。

③宇宙为什么会膨胀呢?大爆炸理论认为,“我们的宇宙”起源于一个温度极高体积极小的原始火球,在距今大约200多亿年前,不知什么缘故,这个火球队发生了大爆炸,在大爆炸中诞生了“我们的宇宙”。

随着空间膨胀,温度降低,物质的密度也逐渐减小,原先的质子、中子等结合成氘、氦、锂等元素,后来又逐渐形成星系、星系团体等天体。

④宇宙早期时,星系碰撞、合并曾经是很普遍的现象。

那时宇宙刚刚开始膨胀,还比较小,比较拥挤,星系多如雨滴,大量小星系下雨般落到其他星系中,渐渐形成像我们银河系这样的星系。

宇宙好像一个在不断充气的带花点的气球,上面的各点彼此分离。

经过200亿年的“分离”才变成今天这个模样。

根据天文学家推测,我们的宇宙将来会有一天停止膨胀,然后转为收缩,直至收缩到大爆炸前的原始火球状态。

接下来会出现新的大爆炸,急剧暴长和膨胀。

这种循环可能不断地重复进行,宇宙处于这种来日振荡式的变化之中。

1.用“|”给这篇短文划分层次。

① ② ③ ④2.这篇短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既然宇宙在膨胀,而我们肉眼能见到的许多星星(如启明星等)却始终是那样明亮,这些星星为什么没有“远离我们而去(退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②自然段中加点的“可能”能不能删除?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要是宇宙没有膨胀,也就没有黑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秃的梧桐(1)——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2)人们走过秃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3)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

(4)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

(5)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6)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榈树。

(7)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阴了。

(8)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

哦,可恶!(9)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

(10)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

(11)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别的树却都憔悴了。

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耳畔絮聒?——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了葱茏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

爬在榆干上的薜荔,也大为喜悦,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它脸儿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头上瑟瑟地悲叹。

(12)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

牵牛的蔓,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可是比从前纤小,冷冷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

还有从前种麝香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13)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梧桐,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的斜阳中。

(14)——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15)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地说。

(16)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

(17)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18)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

1.文章首尾都出现了人们对秃梧桐表示惋惜的话,试比较其中的细微区别,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11)(12)段写了其它的树和花,试分析其对表现本文中心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写道:“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秃梧桐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理解窗前的树我的窗前有一棵树。

那是一棵高大的洋槐。

树冠差不多可达六层的楼顶。

粗壮的树干与三层的阳台相齐,碧绿而茂密的树叶部分正对着我的四楼的窗户。

坐在我的书桌前,一树浓阴收入眼底。

从春到秋,由晨至昏,任是着意的或是不经意抬头,终是满眼的赏心悦目。

那树想必已生长了多年。

我们还没有搬来的时候,它就站立在这里了。

或许,我还没出生的时候,它就已成为一棵树了。

就因为它的缘故,我们曾真心希望能拥有这个单元的一扇窗。

后来果真如愿,我们从此天夭享受着它的清凉与恬静,很是满足,很觉幸福。

洋槐在春天,似乎比其它的树都沉稳些。

杨与柳都已翠叶青青,它才爆出米拉般大的嫩芽,只星星点点的一层隐绿,悄悄然绝不喧哗。

又过了些日子,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又如一只只浅绿色的蜻蜓缀满树枝——当它张开翅膀跃跃欲飞时,薄薄的羽翼在春日温和的云朵下染织成一片耀眼的银色。

那个清晨你会被一阵来自梦中的花香唤醒,那香味甘甜淡雅、撩人心脾却又若有若无。

你寻着这馥郁走上阳台,你的精神为之一振,你的眼前为之一亮,顿时整个世界都因此灿烂而壮丽: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

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

便设法用手勾一串鲜嫩的槐花,一小朵一小朵地放进嘴里,如一个圣洁的吻,甜津津、凉丝丝的。

轻轻地咽下,心也香了。

洋槐开花的日子,是我们的槐花节。

槐花开过,才知春是真的来了。

铺在桌上的稿纸,便也文思灵动起来。

那时的文字,就有了些许轻松。

夏日的洋槐,巍巍然郁郁葱葱,一派的生机勃发。

骄阳下如华盖蔽日,烈焰下送来阵阵清风。

夏日常有雨,暴雨如注时,偏爱久久站在窗前看我的槐树——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颤栗,它呻吟。

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瞬间,我窥见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

大雨过后,它轻轻抖落身上的水珠,那一片片细碎光滑的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饱含着水分,安详而平静。

那个时刻我便为它幽幽地滋生出一种感动,自己的心似乎也变得干净而澄明。

雨后清新的湿气萦绕书桌徘徊不去,我想这书桌会不会是用洋槐木做成的呢?否则为何它负载着沉重的思维却依然结实有力。

洋槐给我一春一夏的绿色,到秋天,艳阳在树顶涂出一抹金黄,不几日,窗前已被装点得金碧辉煌。

秋风乍起,金色的槐树叶如雨纷纷飘落,我的思路便常常被树叶的沙沙声打断。

我明白那是一种告别的方式。

它们从不缠缠绵绵凄凄切切,它们只是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向我挥挥手连头也不回。

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种整合,一次更新。

它们一日日稀疏凋零,安然地沉入泥土,把自己还原给自己。

他们需要休养生息,一如我需要忘却所有的陈词滥调而寻找新的开始。

所以凝望这棵斑驳而残缺的树,我并不怎么觉得感伤和悲凉——我知道它们明年还会再回来。

冬天的洋槐便静静地沉默。

它赤裸着全身一无遮挡,向我展示它的挺拔与骄傲。

或许没人理会过它的存在,它活得孤独,却也活得自信,活得潇洒。

寒流摇撼它时,它黑色的枝条俨然如乐队指挥庄严的手臂,指挥着风的合奏。

树叶落尽以后,树权间露出一只褐色的鸟窝,肥硕的喜鹊啄着树枝喳喳欢叫,几只麻雀飞来飞去到我的阳台上寻食,偶尔还有乌鸦的黑影匆匆掠过,时喜时悲地营造出一派生命的气氛,使我常常猜测着鸟们的语言,也许是在提醒着我什么。

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是雪如槐花,还是槐花如雪。

四季的洋槐便如一幅幅不倦变幻的图画,镶入我窗口这巨大的画框。

冬去春来,老槐衰而复荣、败而复兴,重新回来的是原来那棵老槐;可是,我知道它已不再是原来的那棵槐树了——它的每一片树叶、每一滴浆汁,都由新的细胞、新的物质构成。

它是一棵新的老槐树。

年复一年,我已同我的洋槐度过了六个春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