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叙事以及纪录片面临的威胁
《2024年新媒体环境下的纪录片创作》范文

《新媒体环境下的纪录片创作》篇一一、引言随着新媒体的崛起,纪录片创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新媒体环境下的纪录片创作,不仅要求创作者具备扎实的影视制作技能,还需对新媒体传播特点有深刻的理解。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环境对纪录片创作的影响,以及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创作出高质量的纪录片。
二、新媒体环境对纪录片创作的影响1. 传播渠道的多样化新媒体环境为纪录片提供了多样化的传播渠道,如网络、移动设备、社交平台等。
这些渠道使得纪录片的传播范围更广,观众群体更加多元化。
2. 观众需求的个性化在新媒体环境下,观众的观看习惯和需求呈现出个性化、碎片化的特点。
观众更倾向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对纪录片的题材、风格、叙事方式等都有更高的要求。
3. 创作手段的革新新媒体技术为纪录片创作带来了新的手段和可能性,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无人机拍摄等。
这些技术为纪录片创作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表现手法和视觉冲击力。
三、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创作策略1. 选题策略在新媒体环境下,选题是纪录片创作的关键。
创作者应关注社会热点、民生问题、人文关怀等题材,同时结合新媒体传播特点,选择具有吸引力和共鸣力的主题。
2. 叙事策略叙事是纪录片的灵魂。
在新媒体环境下,创作者应采用多样化的叙事方式,如非线性叙事、多线索叙事等,以增强观众的观影体验。
同时,要注重节奏把握,避免内容过于冗长。
3. 技术应用策略创作者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为纪录片增添更多的视觉冲击力和表现力。
同时,要注重后期剪辑和音效设计,以提高作品的整体质量。
四、高质量纪录片的创作要点1. 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纪录片的核心是真实,但艺术性也是不可或缺的。
创作者应在保证真实性的前提下,运用艺术手法提高作品的观赏性。
2. 深入挖掘与思考纪录片不仅要记录事实,还要对事实进行深入挖掘和思考。
创作者应关注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揭示事件背后的社会现象和问题。
3. 故事性与人文关怀的体现故事性和人文关怀是纪录片的两大特点。
纪录片与剧情片的叙事差异

纪录片与剧情片的叙事差异以《歧视的一课》与《浪潮》为例所谓纪录片是指描写、记录或者研究现实世界题材的电影。
在大多数情况下,纪录片不需要演员参与。
在纪录片中表现的人、地点、情况与现实、实际情况一致。
纪录片的题材范围广范,既包括完全纪实的电影,亦包括了真人秀等节目。
——维基百科而剧情片通常指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真实存在但往往不被大多数人所注意的事件而改编的故事性电影。
——360百科《歧视的一课》便是典型的记录片。
它叙述的是一位在加拿大的小学老师在看过一支美国1970年代拍摄的纪录片后,决定在自己的班级里实施反歧视教育的故事。
而《浪潮》则是基于1967年美国加州Palo Alto Cubberley高中发生的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而成。
它主要叙述了今时今日的德国,在主题是“国家体制”的活动周上,中学老师莱纳·文格尔只是想做一个实验,由他来扮演极权头头的角色,学生们必需服从他的命令、在回答问题前必需得到老师许可、穿制服上学等,让学生们亲身体会一下独裁体制的产生。
看《歧视的一课》时,我们可以看到纪录片的一些特点:以真实生活为题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不需要演员刻意的扮演,所有的一切都遵循真实的原则。
就像纪录片人所说的“纪录片的生命在于真实”。
在这部纪录片中,安娜老师的实验让我们看到了歧视在同学们身上最为真实的表现;纪录片一开始,我就认为这是一个实的故事,片子中安娜老师和同学们都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创作者只是利用摄像机客观地记录下来,让我们知道这样一个事实的存在罢了。
这一点便和剧情片有很大的不同。
就拿我看《浪潮》来说在电影开始之时,我就认定这是一个经过编剧和导演虚构的故事。
在我了解了它的背景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之后,我也认为荧幕上的角色也都是由演员所扮演的,现实中的人物只不过是被当成了创作对象而存在的。
当然无论是纪录片还是剧情片,都是导演与众多拍摄者共同努力的结果。
但它们也还有除真实性以外的其它区别。
在纪录片中,除了被记录的人或事物外,还有解说者对纪录片进行一些适当的旁白解说,甚至还有对人物的访谈等,以增加人们对纪录片的内容的了解。
论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

论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一、本文概述电视纪录片,作为一种特殊的影像艺术形式,凭借其深邃的内涵、生动的画面和引人入胜的叙事结构,深受观众的喜爱。
本文旨在探讨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分析其内在的构成要素、特点及其在电视纪录片创作中的运用。
通过对电视纪录片叙事结构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纪录片如何有效地传达信息、塑造形象、引发思考,从而推动纪录片创作的发展和创新。
本文将首先概述电视纪录片叙事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其定义、特点及其在电视纪录片中的重要性。
接着,我们将详细分析电视纪录片叙事结构的主要构成要素,如叙事线索、叙事视角、叙事节奏等,并探讨这些要素在电视纪录片中的具体运用。
我们还将对不同类型的电视纪录片进行案例分析,以揭示其叙事结构的独特之处和共同规律。
本文将总结电视纪录片叙事结构的研究意义,指出其对于提高纪录片创作水平、丰富观众审美体验以及推动电视艺术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深入研究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纪录片作品,还可以为未来的纪录片创作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二、电视纪录片叙事结构的核心要素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作为纪录片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故事性:纪录片的核心是故事,无论是人物的生活经历,还是社会事件的演变过程,都需要通过故事来展现。
一个好的故事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观众产生共鸣。
因此,故事性是纪录片叙事结构的核心要素之一。
时间与空间:纪录片中的时间与空间是叙事的重要元素。
时间的流转与空间的转换,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节奏,引导观众进入特定的情境。
通过对时间与空间的精心安排,纪录片可以更好地展现事件的发展过程,深化主题表达。
视角与立场:纪录片的视角与立场决定了其观察与解读世界的方式。
不同的视角与立场,会产生不同的叙事效果。
创作者需要通过选择合适的视角与立场,来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引导观众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声音与画面:声音与画面是纪录片叙事的重要手段。
《2024年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研究》范文

《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电视媒体的不断发展,纪录片作为一种独特的电视艺术形式,逐渐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在众多纪录片中,故事化叙事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叙事手法。
它通过讲述具有吸引力的故事,将纪录片的内容与形式相结合,使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投入。
本文将对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特点、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的特点1. 故事性强:故事化叙事以故事为核心,通过情节、人物、冲突等元素,使纪录片更具吸引力。
2. 情感投入:通过人物的情感变化、情节的跌宕起伏,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增强观众的观看体验。
3. 多样化表现手法:运用多种拍摄手法、音乐、解说等元素,使纪录片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
三、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的优势1. 提高观众兴趣:通过讲述具有吸引力的故事,使观众更容易产生观看兴趣。
2. 增强传播效果:故事化叙事使纪录片更易于传播,提高观众的关注度和口碑。
3. 丰富文化内涵:通过记录真实事件、人物,传递文化价值,丰富社会文化内涵。
四、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1. 叙事结构松散:部分纪录片在故事化叙事过程中,缺乏紧凑的叙事结构,导致观众难以理解。
解决策略:加强叙事结构的构建,明确主题和情节,使故事更加紧凑。
2. 真实性问题:在追求故事化的过程中,部分纪录片可能过于强调戏剧性,忽视真实性的原则。
解决策略:坚持真实性的原则,确保故事的客观性和真实性,避免过度夸张和虚构。
3. 叙事手法单一:部分纪录片在表现手法上过于单一,缺乏创新。
解决策略:运用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如拍摄手法、音乐、解说等,使纪录片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
五、电视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的实践案例分析以某部成功的电视纪录片为例,分析其故事化叙事的运用。
从叙事结构、人物塑造、情节设置等方面入手,探讨其成功之处及可借鉴之处。
同时,分析该纪录片在故事化叙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纪录片叙事情境的理解

纪录片叙事情境的理解纪录片叙事情境的涵义:叙事情境理论的概念是由奥地利德语叙事学者弗兰茨·斯坦策尔提出的。
斯坦策尔将叙事文本中的叙述者、叙述视角及语式现象整合进叙事情境之中,把那些原则上无限自由的叙事方式称为叙事的表层结构,而将那些被小说家真正运用的、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相对有限的叙事手段视作叙事的深层结构,称之为叙事情境。
罗钢在《叙事学导论》中认为叙事情境是由叙事者与故事之间的不同关系构成的,最基本的情况有三种,分别是:作者叙事情境、第一人称叙事情境和人物叙事情境。
第一人称叙事情境: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内部聚焦。
可分为两种类型,“目击者”类型:叙述者由“我”来承担,目击者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主人公”类型:即叙述者由主人公承担。
人物的世界等于叙述者。
作者叙事情境:其基本特征是叙述者外在于人物世界,叙述者的世界存在于一个与故事人物世界不同的层面。
可分为三种类型,“编辑者全知”类型:视角广阔,可以展示故事中人物的情感,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中立的全知”类型:即叙述者不出面干预人物,但仍然有对人物的描述;“戏剧式”类型:属于外部聚焦,仅限于人物的对话和行动。
人物叙事情境:叙述者的角色由反映者所取代,即叙述者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通过这个反映者的眼光看待故事的其他人物和事件。
叙述者采取的是外部聚焦、零聚焦,叙事采取第三人称。
分为两种聚焦类型,一种将聚焦点限制在某一个人物身上,由他的聚焦来传达信息,另一种是交叉使用各个人物的聚焦,形成综合聚焦的效果。
纪录片叙述情境的效果和纪录片叙述情境的趋势:早期我国电视纪录片拍摄模式是画面配解说,在叙事人称上以第三人称为主,叙事方式为讲述。
平民化时期的电视纪录片则是采用客观的叙事人称和聚焦,在情境类型上多为保持中立态度的戏剧式类型或中立类型。
在社会化时期,作者的创作主观意识突出,因此在叙事人称和聚焦多采用第三人称的内聚焦,在叙事方式上多为讲述。
随着社会、影视技术和思想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叙述情境的效果被人们所接受,叙述情境的趋势也越趋于多元化和现代化,它的发展将会推动着纪录片的发展,会给人们留下更多记忆与事实。
纪录片的可行性分析

纪录片的可行性分析作为一种纪实性质的影视作品,纪录片近年来在国内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并且越来越多的人也尝试着去创作,以及去拍摄这样一种类型的影片。
但无论是从个人还是团队角度出发,纪录片制作的过程和成本都会面临一定的挑战。
因此,本篇文章将对纪录片在制作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其对观影者的价值以及如何提高制作品质等与可行性相关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纪录片制作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纪录片制作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的挑战和困难,其中较为突出的有以下几点:1.创意难以获得想要制作一部好的纪录片,最关键的是一个好的创意,通常这需要制作团队具备一定的敏感性以及一些非常前沿的眼界和观察能力。
而创意也需要拍摄者对“重大社会问题”的格外关注,所以一般情况下创意的获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2.摄制难度大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影片,纪录片的制作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很多时候摄制者面临的并不是事先明确的计划和进度,而是需要随机应变和根据当地状况以及光线等等实时做出决策。
3.技术要求高广泛运用的纪实手段通常包括镜头的运动、声音的设计和灯光的效果。
换言之,尽管仍需压缩成本,但纪录片制作人的必须具备准确把握镜头运动、利用音乐和意识流的致命技巧,这些要素归根结底维系了影片的质量。
4.制作成本高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电影,纪录片的制作成本是比较高的,因为拍摄的过程往往极为漫长,需要经历很多的实践和尝试。
此外,纪录片的后期制作的难度也较大,需要大量的人力、技术和资源的投入。
二、纪录片对观影者的价值尽管制作纪录片的过程和内容具有很多的困难和挑战,但相对还是存在很大的可行性,这需要从影片对观影者的价值方面进行切入。
1.激发人类对知识和真实的好奇心纪录片通常都是针对真实的事件和事实进行拍摄,这种真实感可以激发人的好奇心,让观众对未知的世界和事物产生了自己的认识和探索。
同时,纪录片也是一种普及常识和传递文化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世界和生活。
2.启发人类思考和反思在现代社会,人类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和挑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挑战是人类当前的一大难题。
海洋主题科普电影总结

海洋主题科普电影总结海洋主题科普电影通常以海洋生物、海洋环境或海洋资源为题材,通过生动的叙述和视觉效果,向观众传递海洋知识、宣传海洋保护理念。
以下是一些海洋主题科普电影的总结:1. 《蓝色星球》:这部纪录片由英国广播公司(BBC)制作,讲述了地球上最壮观、最神秘的生物群落——海洋。
影片通过镜头展示了海洋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2. 《海洋》:这部法国纪录片由雅克·贝内克执导,深入探讨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脆弱性。
影片通过展示海洋生物的美丽和奇特,强调了保护海洋的重要性。
3. 《海豚湾》:这部纪录片揭示了日本太地町捕杀海豚的恶行,引发了全球对海洋生态保护的关注。
影片通过讲述海豚湾的故事,提醒人们关注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4. 《塑料海洋》:这部纪录片揭示了塑料垃圾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环境的严重危害。
影片通过展示海洋塑料污染的严重程度,呼吁人们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保护海洋环境。
5. 《珊瑚礁:生命的奇迹》:这部纪录片讲述了珊瑚礁的形成、生态功能和面临的威胁。
影片通过展示珊瑚礁的美丽和脆弱性,呼吁人们关注珊瑚礁保护,维护海洋生态平衡。
6. 《鲸鱼之歌》:这部纪录片讲述了座头鲸的迁徙和繁殖故事。
影片通过展示座头鲸的神奇歌声,传达了海洋生物的智慧和情感,引发了观众对海洋生物保护的共鸣。
7. 《深海探秘》:这部纪录片带领观众踏上一场深海探险之旅,揭示了深海生物的奇特形态和生存策略。
影片通过展示深海生物的多样性,传达了海洋生物的顽强生命力和适应性。
8. 《北极故事》:这部纪录片讲述了北极地区的生态变化和生物群落。
影片通过展示北极熊、海豹等动物的生存状态,呼吁人们关注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9. 《海洋巨人》:这部纪录片聚焦了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蓝鲸。
影片通过讲述蓝鲸的生活习性和迁徙故事,传达了海洋生物的伟大和神秘。
10. 《水下世界》:这部纪录片展示了水下摄影师记录的海洋生物和景观。
国家地理视频观后感

国家地理视频观后感《国家地理》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高质量制作的纪录片系列。
每一集纪录片都通过精心策划和制作,展现了世界各地的壮丽景色、珍稀动植物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关系。
作为观众,我深深被这些片段所吸引,每次观看都为我带来了全新的启发和感悟。
通过观看《国家地理》系列纪录片,我对世界的地理和自然环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每一集纪录片都以一个特定的主题为中心,涵盖了不同国家、地区的自然奇观和人文景观。
在不同的主题中,我看到了大自然的伟力和多样性。
例如,有一集是关于大堡礁的,展示了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系统,以及生活在其中的各种鱼类、海龟和其他海洋生物。
通过片中的镜头,我仿佛置身于大海中,感受到了大海的广阔和神秘。
除了欣赏大自然的壮美,我也了解到了一些关于动植物的知识。
这些片段中的动物和植物种类繁多,有些种类在我以前从未听说过。
通过《国家地理》的镜头,我认识到了世界上还有如此之多的珍稀物种,它们生活在独特的自然环境中,与其他生物相互依存。
这些片段让我更加重视和关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同时,纪录片中揭示出许多动物和植物面临的威胁,比如栖息地破坏、气候变化和非法盗猎等,这令人深感担忧。
在《国家地理》系列纪录片中,我还看到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
有些片段展示了人类如何依靠自然资源生产食物和进行经济活动,而另一些片段则展示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对野生动植物的滥捕滥猎。
这些镜头让我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我们需要如何平衡自己的需求与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
只有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动植物的多样性,人类才能够长久地与自然共存。
纪录片中的拍摄技巧和画面质量也令我印象深刻。
摄影师们通过精心的角度和构图,捕捉到了大自然中的细微之美。
例如,在片中展示了不同颜色的季节变化,展示了不同种类动植物的独特特征。
这样的细节让我更加赞叹大自然的美丽和无穷的创造力。
总的来说,观看《国家地理》纪录片带给我了很多乐趣和启发。
通过这些片段,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力、动植物的多样性以及人类与自然的互动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叙事
纪录片像其他节目类型一样,倾向于把它的内容包装成故事。
导演通常仔细地搜寻叙事组织结构——即在开拍前确定他们计划中的片子的开头、中间和结尾等基本结构。
如果缺少清晰的叙事方式,可以外加或借用一个结构,就像主创人员采用的一些片名所暗示的:《星期天的时光——一天中的一段时间》(Sunday Times —A Life in the Day )、《哈罗维十日》(The Days in Holloway)、《五月里的十四天》(Fourteen Days in May)或《卡勒登:小学生活的一年》(Culloden :A Year in the Life of a Primary School)。
如果时间的讲述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结尾,纪录片可以依赖人物关系的戏剧性来叙事,当处于紧张或危机的状态时这种叙事最为有趣。
人们熟知的机构也成为纪录片的主题,例如:《家庭》(Family)、《收税人》(The Duty Men,海关和执行官员)、《被选择的少数人》(The Chosen Few,市民服务)、《发救济金的人们》(Dolebuster,劳工部)、《警察》、《方舟》(The Ark,伦敦动物园)和《拧紧螺钉》(Turning the Screws,监狱)等。
这些记录片最著名的片断都是紧张和危机被强调的地方,例如罗吉·格里耶夫著名的《警察》系列片之所以声名狼藉,是因为这样一个场面:对强奸受害者的讯问怀着明显敌意。
这部片子所引发的争议导致了在强奸嫌疑案中讯问程序的改变,并使很多纪录片摄制人员暂时失去了进入某些机构的权利。
实例研究:独立制作
【以下是一位内行对独立电视的看法。
安德鲁·德尔夏文(Andrew Devonshire,
1997)目前是“盎格利亚电视”的联合制片人,同时他也以“自由工作者”的身份在其他公司为5频道制作了许多独立作品。
以下的论述是他对同时代的纪录片制作制度和财政背景的总结,也包括他为地方ITV商业电视网制作独立纪录片的实际过程的简
要描述。
】
财政与制度背景:20世纪90年代电视纪录片面临的威胁
纪录片的现存状况是整个电视产业的标识,因为每个频道都被伦敦促去达到一定的“目标”(如观众数)。
对内容的仔细审查和观众对纪录片的“可接受性”给摄制人员又添加了本来就在增长的压力,这种压力不断增长,至少是在持续保持着。
观众人数与产业的不断扩充成反比(因此可以获得的观众份额在缩减),这不能不对节目编排人员的判断产生影响。
系列片《利刃》(Cutting Edge,4频道)和《摩登时代》(Modern Times,BBC2)都探讨了现代生活中存在的种种怪癖,它们为了赢得在千年之交的时间段而相互竞争。
鉴于观众群的迅速分化,纪录片的“入场券”对于市场较小的频道来说很快成为一种难以承受的奢侈。
1997年复活节星期天,第五个无线频道——5频道开通,这预示着广播电视新纪元的到来。
4频道开始遭到了严厉的批评和嘲弄。
它作为面对少数观众群体的频道的作用受到质疑,人们怀疑它是否能够生存下去,因为4频道本质上是属于公共服务的频道,在开始进入市场时又面对着卫星和有线广播电视的猛烈夹击。
5频道作为一个商业频道,不得不在激烈竞争的“开放”市场中与日益受到欢迎的非无线频道以及正在兴起的数字电视争夺观众。
看看各频道如何应对这种威胁时很有趣的。
不论5频道的性质是什么,结果都要面对观众占有率不可避免的减少。
市场越分化,公司所承受
的压力就越大,而商业电视网的节目预算是由数额不多的地方节目预算构成,到目前为止,这仍然被证明是一项可行的策略。
80年代后期实行特权以来,随着卫星电视的增长,ITV——英国最受欢迎的频道——已经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在衰减。
5频道要成为“青年人的ITV”的目标可能会是ITV的观众数量进一步减少,是ITV的观众局限于那些对广告商吸引力不大的年长者群体。
然而,对于所有的无线频道最大的威胁还不在这里。
一项研究表明,家庭中的男性最有可能控制电视。
出于这种考虑,BskyB勇于将英国男性传统的电视娱乐节目作为自己的特色,买下了所有主要赛事的电视转播权。
一旦体育节目被卫星电视所垄断,一般家庭就要被迫购买或租用卫星设备。
当BBC开始与BskyB联合转播足球超级联赛的时候,它受到了相当多的指责。
Sky独家拥有顶级足球联赛的转播权,而BBC只有对精彩场面的播出权。
事实似乎是哈勃森(Hobson)为公司做出的这个选择。
当体育节目被一个频道垄断的时候,未来的英国电视就只能步美国单个节目付费(pay—per—view)模式的后尘了。
制作过程
每个地方ITV公司必须出价购买它的广播执照特许权。
它们所得到的特许协议(还有密封拍卖的税收额)中罗列了节目应承担的义务,其中划分了几种节目类型,每一年ITV必须有若干小时播出这些节目。
地方电视的节目单分成几个部分:时事、宗教或人文节目等等。
它们的年度目标必须达到或超过ITV协议的规定。
盎格利亚电视的《帐幕》(marquee)系列节目就属于独立电视委员会分派内容的一部分(大约%25的节目必须由独立节目制作人完成)。
作为地方“人文节目”中的一部分,它必须包括主要由地方摄制人员在当地拍摄和制作的片子。
我的片子《疯狗和英国人》(Mad Dogs and Englishmen)是以亲切的眼光看待英国人对养狗权的痴迷。
片子的计划得到了认可(作为一个地方人文纪录片系列之一)。
在提交了两页的计划书后,片子的制作进入了日程。
经过了谈话,片子被授权,具体的制作过程开始了。
制作预算必须得到盎格利亚电视公司的认可。
总预算和详尽的分配方案被呈送审批。
为了预算能够通过,必须要证明一些决定的可行性。
例如,当决定用胶片拍摄时,全体部门必须能说明额外的费用支出是合理的。
一旦预算偏低,便不得不把摄制人员减少到最低限度。
如果制作周期是七个星期,这个过程要被分为:拍摄六天,剪辑两周,调查研究三周半。
虽然一些大体上的研究工作是在呈交最初的计划时就已经做过了,但片子的各制作部门及其人员都必须确定下来并相互协调。
由我自己研究、制作和导演意味着可以节省出雇用其他工作人员的费用,并且能够把节省下来的钱投入片子的制作中——用胶片拍摄大体要花去预算的7.5%左右。
摄影组有一位摄影师、一位摄影助理、一位录音师、一位录音助理和一位制片主任构成。
我们租用了一天“移动摄影平台”(dolly,一个有轮子的摄影车,用操作柄让摄影机移动),还有一个“手提摄影平台”(suitcase dolly,一个非常基本的摄影平台,打开后是一个有四个轮子的平台,可以带着三角架上的摄像机在塑料或金属的轨道上移动)。
对于一个地方节目而言,这些设备通常被认为是奢侈品,但我认为在预算中这笔花费是合理的。
摄制一部影片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操炼。
一周的时间表依照盎格利亚区域内协调好的路程安排,采用对于每个拍摄对象来说都尽可能经济合理的路线。
一个人物对片子合适与否显然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但还有许多其他因素要考虑——适用性、对象所在的地理位置和性格也是要提前考虑的基本因素。
可操作性是摄制过程中
常常被遗忘的部分……在拍摄中间,一名拍摄对象和她的12条获过奖的、已经被她清洗和修饰过的狗一起等待着摄制组的到来,但最终拍摄却被临时取消了,仅仅是因为时间不允许。
早晨的工作一团混乱,我们几乎要信奉摄制工作的头条成规——永远不要和动物一起工作——于是我们不得不激怒失望的狗主人。
摄制过程中最昂贵的部分是剪辑,它占用了大约30%的预算。
剪辑人员以全新的眼光看待影片——以一种客观的态度面对成堆的素材。
影片在剪辑中逐渐成形,因此,剪辑人员的作用对片子的成功至关重要。
影片的原始素材要先被洗印成“正片”,然后被剪成一个一个的镜头,最后再编辑成完整的影片。
使用胶片的弊端是需要的时间长并且编排起来不太方便。
一部时长25分钟的影片的胶片长达1000英尺,这部纪录片的片比是8:1,有8000英尺长的原始素材最终剪接而成。
这个过程是在一套基本的、非常原始的steenbeck剪辑系统中完成的,使用它的费用低廉,但是很费时间。
而录像带编辑的缺点是它的线性方式,改动一个地方时就必须全部重新录制。
新的方法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非线性编辑系统:Lightworks或Avid就是两套非线性编辑系统。
样片作为数字信息储存进硬盘,能够被“剪切、粘贴”与组合,就像文件在文字处理系统中一样。
非线性编辑系统有胶片剪辑的所有优点,还能复制画面并兼容录像带编辑。
然而它的主要缺点是费用高昂,使用1小时Lightworks所需的费用大约相当于租用1周steenbeck的花费。
灌制音乐、铺上声道是影片制作程序的最后部分。
编辑过程是在执行制片人的监看下完成的,一些较小的改动被提出、商量、争论然后修改。
一个节目是否能被播出的决定权掌握在执行制片人手中,所以他(她)在剪辑中有着重要影响并为制作人指出不合适的地方。
片子一旦通过,配完音——大约需要一天时间的工作——这项工作就彻底完成了。
27500英镑,7周的工作时间——所有这些付出是为了在一个地方商业电视网上播出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