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T

合集下载

地下水一二三四五类水质标准

地下水一二三四五类水质标准

地下水一二三四五类水质标准1. 什么是地下水质量标准?大家都知道,地下水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资源,尤其是在干旱地区。

地下水质量标准,简单来说,就是用来评估地下水是否可以安全使用的一套规则。

这些标准把地下水分成了五个等级,从最好的到最差的都有。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这些等级的具体情况吧!2. 地下水的五个质量等级2.1 一类水说到一类水,那可是地下水中的“贵族”啊!这种水质特别好,几乎没啥污染,适合直接饮用。

就像我们平时喝的瓶装水一样清澈、干净。

一类水的标准就像是最高的荣誉称号,给人一种“喝了这水,感觉整个人都精神焕发”的感觉。

2.2 二类水二类水也不差,它的质量虽然不如一类水那样完美,但还是很不错的。

它适合用来做一些日常的家庭用水,比如洗菜、洗脸。

不过,最好还是不要直接饮用,毕竟二类水里可能含有一点点杂质。

想象一下,就像是你家附近的山泉水,虽然不够完美,但还是挺让人舒服的。

2.3 三类水三类水呢,已经有一些小问题了,不适合用来直接饮用,只能用来灌溉或者清洗东西。

用这样的水洗菜,可能会有些担心,万一对身体不好怎么办?所以,要特别注意,别让它直接接触到你的食物。

它就像是平常小河流的水,虽然还算清澈,但有时候感觉有点儿浑浊。

2.4 四类水四类水的质量就差了不少,不能用来喝,也不适合用在家庭生活中。

它可能含有一些对身体有害的物质,像是工业废水里可能会有的那种。

用这样的水做灌溉的话,可能会对土壤和作物造成伤害。

形象点说,就是水质已经有点“脏”了,使用起来要非常小心。

2.5 五类水五类水是地下水中的“问题户”,水质非常差。

这样的水含有大量的污染物,绝对不能直接接触。

用这种水做任何事情都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简单来说,就是污水,不管用来做什么,都要尽量避免接触。

就像是垃圾场的水,连想想都让人不舒服。

3. 如何保持地下水的优质?3.1 减少污染源首先,大家要尽量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

比如说,工业废水不要随便排放,家庭用的化学品也要妥善处理。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0.01
≤0.05
≤0.1
>0.1
25
汞(Hg)(mg/L)
≤0.00005
≤0.0005
≤0.001
≤0.001
>0.001
26
砷(As)(mg/L)
≤0.005
≤0.01
≤0.05
≤0.05
>0.05
27
硒(Se)(mg/L)
≤0.01
≤0.01
≤0.01
≤0.1
>0.1
28
镉(Cd)(mg/L)
32
钡(Ba)(mg/L)
≤0.01
≤0.1
≤1.0
≤4.0
>4.0
33
镍(Ni)(mg/L)
≤0.005
≤0.05
≤0.05
≤0.1
>0.1
34
滴滴滴(μg/L)
不得检出
≤0.005
≤1.0
≤1.0
>1.0
35
六六六(μg/L)
≤0.005
≤0.05
≤5.0
≤5.0
>5.0
36
总大肠菌群(个/L)
溶解性总固体(mg/L)
≤300
≤500
≤1000
≤2000
>2000
8
硫酸盐(mg/L)
≤50
≤150
≤250
≤350
>350
9
氯化物(mg/L)
≤50
≤150
≤250
≤350
>350
10
铁(Fe)(mg/L)
≤0.1
≤0.2
≤0.3
≤1.5

地下水质质量标准

地下水质质量标准

地下水质质量标准
地下水质质量标准是指衡量地下水水质优劣的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下水污染防治法》和国家相关标准,我国地下水质量标准如下:
1. 地下水生活饮用水质量标准:
- 总大肠菌群:不得超过100个/100ml;
- 亚硝酸盐氮:不得超过0.02mg/L;
- 铅:不得超过0.02mg/L;
- 其他重金属和化学物质的浓度限值。

2. 地下水农业灌溉水质量标准:
- 总溶解固体含量:一般不得高于3000mg/L;
- 氨氮:不得超过15mg/L;
- 硬度:不得高于300mg/L。

3. 其他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 地下水环境质量目标:如地下水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等特定区域的地下水环境质量目标;
- 污染物浓度限值:根据地下水环境质量目标和具体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结果确定。

需要注意的是,地下水质量标准可能因地区和用途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具体的标准应根据当地的法规和规定来确定。

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93)

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93)

1 引言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防止和控制地下水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建设,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是地下水勘查评价、开发利用和监督管理的依据。

2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2.1 本标准规定了地下水的质量分类,地下水质量监测、评价方法和地下水质量保护.2。

2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地下水,不适用于地下热水、矿水、盐卤水.3 引用标准GB 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4 地下水质量分类及质量分类指标4.1 地下水质量分类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并参照了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最高要求,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Ⅰ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

Ⅱ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

Ⅲ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Ⅳ类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

Ⅴ类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

表1 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根据地下水各指标含量特征,分为五类,它是地下水质量评价的基础。

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各类专门用水,在地下水质量分类管理基础上,可按有关专门用水标准进行管理.5 地下水水质监测5.1 各地区应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定期检测。

检验方法,按国家标准GB 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执行.5。

2 各地地下水监测部门,应在不同质量类别的地下水域设立监测点进行水质监测,监测频率不得少于每年二次(丰、枯水期)。

5.3 监测项目为: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硬度、铅、氟、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大肠菌群,以及反映本地区主要水质问题的其它项目。

6 地下水质量评价6.1 地下水质量评价以地下水水质调查分析资料或水质监测资料为基础,可分为单项组分评价和综合评价两种。

地下水环境标准

地下水环境标准

地下水环境标准一、地下水质量标准1.1 常规指标常规指标是指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适用于评价地面水环境质量的指标。

在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中,常规指标主要包括pH值、总硬度、硝酸盐、亚硝酸盐、氯化物、硫酸盐、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氟化物、氰化物、挥发酚、砷、汞、镉、六价铬等。

1.2 非常规指标非常规指标是指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未规定的,但在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指标。

这些指标可能包括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等。

1.3 污染物指标污染物指标是指针对特定污染物的限量标准。

在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中,常见的污染物指标包括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六六六、滴滴涕等。

二、地下水开发利用标准2.1 地下水取水定额地下水取水定额是指单位时间内从地下水水源地取出的水量。

该标准通常由当地政府或水资源管理部门制定,以确保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2 地下水回灌标准地下水回灌是指将处理后的地表水或再生水通过人工方式注入地下含水层中,以补充地下水的储量。

回灌标准包括回灌水质标准和回灌水量标准。

回灌水质应符合当地地表水或再生水的水质要求,回灌水量则应根据地下水的补给需求和地质条件来确定。

2.3 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标准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标准是指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保障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标准。

该标准包括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控制开采量、防止地下水污染等方面的规定。

三、地下水监测与评估标准3.1 监测点布设与采样频率监测点的布设应考虑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因素,同时要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

采样频率应根据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和监测目的来确定,以满足对水质和水量的准确监测。

3.2 监测项目与测定方法监测项目应包括常规指标、非常规指标和污染物指标等。

测定方法应遵循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3 地下水质量评估方法地下水质量评估方法包括单因子评价法、综合评价法和风险评价法等。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是根据地下水的特点和用途需求,制定的对地下水质量的要求和限制。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地下水的水文地质特征、水文地质条件、水质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和水质变化规律等因素,以及地下水的使用目的和环境风险等因素。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地下水的水文地质特征、水质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以及地下水的使用目的和环境风险等因素。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对地下水中各种污染物的限量要求,如重金属、有机物、无机物、微生物等。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还包括对地下水的理化性质、微生物学特性、毒理学特性等方面的要求。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应当充分考虑地下水的水文地质特征、水质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和水质变化规律等因素,以及地下水的使用目的和环境风险等因素。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需要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和规定,结合地下水的实际情况和使用需求,科学合理地确定各项指标的限值。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地下水的水文地质特征、水质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以及地下水的使用目的和环境风险等因素,合理确定各项指标的限值。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实施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和监测体系,对地下水的质量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地下水质量问题。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实施还需要加强对地下水的保护和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地下水的污染和过度开采,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之,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维护地下水环境质量、保护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当加强对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和管理制度,加强对地下水的保护和管理,共同努力,保护好我们的地下水资源。

GBT148489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下水质量标

GBT14848-93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地下水质量的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地下水的质量检测和评价标准,以及对地下水使用的限制。

具体内容如下:
1. 标准的适用范围和目的
该标准适用于地下水的监测、评价和使用,旨在保护地下水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健康。

2. 检测指标
该标准规定了地下水中有害物质的检测指标,包括有机物、无机物、放射性元素、微生物等等。

其中的检测指标包括了水质量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

3. 评价标准
该标准根据不同用途的地下水,制定了不同的评价标准。

其中包括饮用水、工业用水、灌溉用水、养殖用水等等。

根据不同的用途对
标准中的检测指标进行了不同的限制和要求。

4. 地下水的使用限制
该标准规定了地下水的使用限制和管理办法。

地下水资源的利用应该与保护之间达到平衡,保证地下水达到合理的利用效益。

总之,GBT14848-93是地下水质量的检测、评价和使用的基准标准。

其中规定了地下水的检测指标、评价标准和使用限制,帮助保护地下水资源,保障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健康。

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国家生态环保部

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国家生态环保部

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国家生态环保部第一部分:引言1.1 地下水的重要性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是生活、农业和工业生产的重要水源,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都具有重要意义。

1.2 地下水质量标准的制定背景为了保护地下水资源,维护地下水环境的健康与安全,国家生态环保部对地下水质量标准进行了2021年的修订,制定了新的地下水质量标准14848-2017,以适应当今的环境保护需要。

第二部分:地下水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2.1 地下水质量标准的范围地下水质量标准适用于地下水水源地、地下水供水工程取水口等地下水环境,包括地下水中主要污染物的浓度限值和对应的评价指标。

2.2 主要污染物的限值要求地下水质量标准对地下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有机物、无机物等进行了严格的限值要求,以确保地下水的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

2.3 评价指标的要求地下水质量标准还规定了地下水中污染物的评价指标要求,包括水质目标、饱和指数和单项指标等,这些指标对地下水的污染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

第三部分:地下水质量标准的意义和作用3.1 保护地下水资源地下水质量标准的制定实质上是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通过严格的监测和管理,能够遏制地下水受到污染的行为,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安全和健康。

3.2 维护人民健康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源,地下水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合理的地下水质量标准能够保障人们饮用水的安全。

3.3 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地下水质量标准对各类地下水体采取了科学的评价和监测方法,可以有效地达到“污染减少、水质改善”的目的,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第四部分:地下水质量标准的实施和监测4.1 实施措施地下水质量标准的实施需要各级环保部门、地方政府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积极配合,建立健全地下水质量监测网络和评价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地下水污染问题。

4.2 监测手段地下水质量监测是地下水管理的基础和前提,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手段和技术指标,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科学的评价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T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12-30批准1994-10-01实施
1引言
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防止和控制地下水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建设,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是地下水勘查评价、开发利用和监督管理的依据。

2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2.1本标准规定了地下水的质量分类,地下水质量监测、评价方法和地下水质量保护。

2.2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地下水,不适用于地下热水、矿水、盐卤水。

3引用标准
GB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4地下水质量分类及质量分类指标
4.1地下水质量分类
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并参照了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最高要求,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

Ⅰ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Ⅱ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Ⅲ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

Ⅳ类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

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

Ⅴ类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

表1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
根据地下水各指标含量特征,分为五类,它是地下水质量评价的基础。

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各类专门用水,在地下水质量分类管理基础上,可按有关专门用水标准进行管理。

5地下水水质监测
5.1各地区应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定期检测。

检验方法,按国家标准GB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执行。

5.2各地地下水监测部门,应在不同质量类别的地下水域设立监测点进行水质监测,监测频率不得少于每年二次(丰、枯水期)。

5.3监测项目为: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硬度、铅、氟、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大肠菌群,以及反映本地区主要水质问题的其它项目。

6地下水质量评价
6.1地下水质量评价以地下水水质调查分析资料或水质监测资料为基础,可分为单项组分评价和综合评价两种。

6.2地下水质量单项组分评价,按本标准所列分类指标,划分为五类,代号与类别代号相同,不同类别标准值相同时,从优不从劣。

例:挥发性酚类Ⅰ、Ⅱ类标准值均为0.001mg/L,若水质分析结果为
0.001mg/L时,应定为Ⅰ类,不定为Ⅱ类。

6.3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采用加附注的评分法。

具体要求与步骤如下:
6.3.1参加评分的项目,应不少于本标准规定的监测项目,但不包括细菌学指标。

6.3.2首先进行各单项组分评价,划分组分所属质量类别。

6.3.3对各类别按下列规定(表2)分别确定单项组分评价分值Fi。

表2
6.3.4根据F值,按以下规定(表3)划分地下水质量级别,再将细菌学指标评
价类别注在级别定名之后。

如“优良(Ⅱ类)”、“较好(Ⅲ类)”。

表3
6.4使用两次以上的水质分析资料进行评价时,可分别进行地下水质量评价,也可根据具体情况,使用全年平均值和多年平均值或分别使用多年的枯水期、丰水期平均值进行地评价。

6.5在进行地下水质量评价时,除采用本方法外,也可采用其他评价方法进行对比。

7地下水质量保护
7.1为防止地下水污染和过量开采、人工回灌等引起的地下水质量恶化,保护地下水水源,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有关规定执行。

7.2利用污水灌溉、污水排放、有害废弃物(城市垃圾、工业废渣、核废料等)的堆放和地下处置,必须经过环境地质可行性论证及环境影响评价,征得环境保护部门批准后方能施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