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省市县三级地名数据库
国家地名数据库管理系统2.0版功能和应用

性提换、坐标位置提换。避免了更新地理信息数据是
无用数据覆盖更新数据的问题。
2013-7-26 32
6.5 地图选取功能
地图选取功能,可以将地图内容按照一定的行政区 以免在图形合并时产生不必要的麻烦。(演示)
划范围分离提取,避免了不同政区的用户之间的误操作,
6.6 增加Ftp上传文件
该功能多用于网络版用户。用户可以将某一行政 区划范围内的要素相关多媒体通过此功能上传到服务 器上。(演示)
国家地名数据库管理系统2.0版 功能和应用
总参测绘信息技术总站
主要内容
1.项目背景
2.升级、完善的功能 3.系统主要功能和应用 4.成果的性能特点及应用情况 5.系统建设的进一步考虑
2013-7-26
2
一、项目背景
2006年,我们研制开发了《国家地名数据库管理系
统1.1版》,并下发全国各省、地市、县试行。同时, 针对各地的需求,我们帮助部分省区建立了1:5万地 理信息数据库,对系统进行了全面的运行和测试。通 过系统的深层应用,各地反馈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2.0 版》中,综合查询出了能查阅基本的 区划信息,还扩充了多个专项查询功能,包括行政 区划概况、行政区划统计、行政区划沿革、行政区 划变更、综合文档查询以及生成行政区划简册。
2.1.1 行政区划概况
通过“行政区域概况”查询,可了解某一行政区 域的基本情况,包括文字和图片的信息。可以比较生 动、准确地了解该政区的信息。 (演示)
地名属性数据和图形数据的挂接,是一项工作量很大 的工作,增加此功能,可实现部分地名的自动挂接,可 以减少地名挂接的工作量。且 “已连接”的信息和“未 连接”的信息可较为明显加以区分。(演示)
6.4 图形合并功能
标准地名地址数据库建设及应用

标准地名地址数据库建设及应用雷双友1,王志成1,龚玉叶1,李 云1(1.湖南省第二测绘院,湖南 长沙 410002)摘 要:从数据基础、 技术设计与实现、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研究并阐述了科学合理地建立标准、权威、准确、及时更新的地名地址数据库,以及为各行业部门、社会公众提供地名地址信息服务的方法,供相关行业参考借鉴。
关键词:标准地名;标准地址;成果应用中图分类号:P283 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2-4623(2021)06-0132-03地名地址属于基础地理信息[1],地址是标识地理实体特定空间位置的结构化描述[2]。
根据《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民政是地名管理的主管部门,主要行使行政区划、居民地、街路巷及门牌、山河湖岛、建筑物和台站港场的名称管理。
专业部门所管理和使用的具有地名意义的地名,其命名、更名由专业部门负责。
在加速发展的改革开放40年里,社会各行业对地名地址的使用需求非常强烈,国防建设、经济建设、社会运行、行业管理、公众生活均需要位置准确、名称准确、详实丰富的地名地址信息支持。
为保持地名地址信息的现势性,国土、交通、公安、民政、水利、工商等部门因行业管理需要,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在不同时段对地名地址信息进行采集、更新。
但是,由于各部门在地名地址信息方面缺乏共享机制,信息关注点不一致,数据标准不一致,地名类型覆盖面不足等原因,导致一地多名、一地多址、命名不规范等,给行业管理、经济社会发展和公众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怎样科学合理地建立一套全省唯一、标准、权威、准确、及时更新的地名地址数据库,并为社会提供服务,在当今科技、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成为政府部门亟待协调和解决的事情。
1地名地址数据库建设基础1.1 地名数据基础为充分掌握地名底数,统一和规范地名管理,保护、传承和弘扬地名文化,加快提高地名信息化管理水平,满足社会对地名的使用需求,提升政府综合治理能力,从2014年8月开始至2018年6月,国务院成立领导小组部署开展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要求以县为单元进行地名登记、实地核查、考证,形成了标准统一的地名数据库。
湖北省民政厅关于印发《国家地名数据库(湖北)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湖北省民政厅关于印发《国家地名数据库(湖北)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民政厅•【公布日期】2011.06•【字号】•【施行日期】2011.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划地名正文湖北省民政厅关于印发《国家地名数据库(湖北)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市、州、县(市、区)民政局:现将《国家地名数据库(湖北)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一年六月国家地名数据库(湖北)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民政部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各省2011年9月底前完成地名数据库数据上报汇总工作,为保证我省按时完成任务,特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如下:一、工作目标对全省已经掌握的全部地名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初步建成湖北省地名数据库的基本框架,逐步建立省市县三级地名数据的维护更新制度。
通过全省地名数据上报汇总,对各地地名数据库建设工作进行检查验收。
二、主要任务2007年,我厅组织全省开展了地名数据库建设,要求每个县(市、区)按照《国家地名数据库数据管理系统》1.0版本收集地名不少于3000条。
目前,《国家地名数据库数据管理系统》已升级到3.0版本,录入地名的分类也由16类扩展到80多类。
本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在各县(市、区)收集地名数据的基础上,按《国家地名数据库数据管理系统3.0》的分类要求重新录入,达到国家上报规定的技术要求,保质保量的完成我省上报任务。
三、时间安排(一)培训阶段(6月底前)省厅将组织各市州科长、技术人员(1名)及各县(市、区)熟悉地名工作并具备一定计算机知识的技术人员(1名)进行培训,主要学习掌握地名数据3.0版的录入方法。
培训将分鄂东地区(武汉、黄石、黄冈、咸宁、鄂州、孝感、天门、仙桃、潜江)和鄂西地区(宜昌、荆州、襄阳、十堰、荆门、随州、恩施、神农架)进行。
培训采取授课、上机、答疑、考试等形式进行,将请民政部区划司及我省有关技术工程师授课。
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管理规定

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管理规定为加强数据库的管理、使用、维护和更新,民政部制定了《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管理办法(试行)》,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关于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管理规定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的使用、维护、更新,确保数据完整、规范、准确、有效,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高效运行,更好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服务,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根据有关法规及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是指以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技术等为基础,对地名和行政区划、行政区域界线等数据的采集、录(导)入、存储、处理、分析、应用的计算机管理系统,由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自治州、地区、盟)、县(市、市辖区)四级数据库组成,使用统一的软件平台,其中国家级数据库存储全国范围的数据,省、市、县三级数据库各存储本行政区域内的数据。
第三条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管理工作内容包括:(一)采集、审核、录(导)入数据;(二)更新、补充、修改数据;(三)按时限报送数据;(四)定期进行数据备份;(五)硬件设备配置及管理维护;(六)软件研发、配备、升级及运行维护;(七)数据管理和应用;(八)安全保密管理。
第四条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运行管理执行以下标准:(一)《地名分类与类别代码编制规则》(GB/Tl8521—2001);(二)《国家地名数据库代码编制规则》(民地办发〔2010〕1 号;(三)《国家地名数据库建设指导意见》(民办发〔2006〕4号);(四)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工作规程(修订版)。
第二章工作职责第五条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行政区划和地名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负责本级地名和区划数据库的使用、更新维护、运行管理、开发应用及配套建设。
第六条民政部负责制定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建设规划,研究制定有关法规和技术标准;组织开发应用各种比例尺的图形库数据;组织研发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和软件升级;省级数据库建设的技术指导、上报数据审核和检查验收;组织开展技术培训;负责国家数据库数据的汇总、修改、管理应用和安全保密等工作。
2024年地名数据库管理工作总结

2024年地名数据库管理工作总结一、工作概述2024年,我所负责的地名数据库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地名数据的采集、更新与维护,并与相关部门进行协作,提供准确、完整的地名数据支持。
通过地名数据库管理工作,为城市规划、导航系统、地理信息服务等提供了可靠的地名数据支持。
二、工作亮点1. 数据质量提升:通过建立规范的数据采集流程,严格把控数据质量,确保录入的地名数据准确、完整。
与相关部门合作,进行数据验证和核对,及时发现并纠正数据错误。
2. 数据更新与维护:定期对地名数据库进行更新和维护,将新出现的地名及时录入数据库,并对已有地名进行修订和更新。
与城市规划、地理信息部门保持密切联系,获取最新的地名信息。
3. 数据标准化:按照规范制定地名标准,统一地名命名规则,确保地名数据的一致性和标准化。
对于不规范的地名进行规范化处理,提高地名数据的可用性。
4. 数据共享:通过与相关单位的合作,实现地名数据的共享与互通。
为城市规划、导航系统、地理信息服务等提供准确的地名数据支持,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效率。
5. 数据安全保障: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地名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包括数据备份、权限管理和安全审计等。
通过建立数据库监控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风险。
三、工作收获1. 提高了地名数据库管理水平:通过参与国内外地名数据库管理交流和培训,了解国内外先进的地名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
运用新技术实现地名数据库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
2. 增进了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与沟通:与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等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加强合作交流,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难题。
通过共同努力,实现了地名数据的共享和互通。
3. 提高了数据分析与运用能力: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地名数据,发现其中的规律和价值,提炼有用的信息并进行运用。
为城市规划、流量分析等提供决策支持。
4. 平衡了工作与生活:通过改进工作流程和提高工作效率,合理分配工作时间,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的同时,也能够充分休息和放松,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山东省地名网-中国行政区划

博兴、青州、邹城、平邑等51个县区已开通本级地名 网。其他市县的网络正在建设中,年内全省建成100座 网站的预期有望实现。
全省已建触摸屏102个,140个县市区电话查询热线已经开 通。我省省市县三级立体化地名信息服务网络已基本形成。
触摸屏 102个
一年多以来
山东地名网” 于去年8月8 日举行开通 仪式
网站开通一 年多来,点 击率达到300 万次,从网 上发帖留言 看,社会反 映良好。
二、立足服务,特色鲜明, 地名信息服务成为主旋律
从服务内容上看 一是提供静态地名信息服务,二是动态地名信息服务,三是地 名文化信息服务,四是地名法规信息服务,五是旅游景点信息服务 等10多项信息服务。
300多万次的点击率可见隐性社会效益。
一是信息产业厅将地名网在山东信息报刊发并 向网站致贺词
二是省科技厅将<山东地名网>作为科研成果在 全省推广
三是读者在论坛上发帖,既充分肯定网络的优点,也衷恳的提出对网站的殷 切希望;四是一些热心人给网站打来电话谈对网站的观感;五是企事业看好 网站的影响力,主动登陆宣传本单位,以扩大社会知名度
地图查询还提供了点信息、 周边信息通过 工具栏中的相应图标既可查询相关内容。
专题片中有一些公益性晚会,或者专题会议的视频;纪录片中一些会上 传近年来各市县区在地名工作中所付出的劳动、取得的成果;故事片中 会有一些与地名相关的影视作品或是爱国主义电影,将来千年古县电视 剧拍出后也可以上传到这里;名人访谈中可以加入各地市的地名工作干 部,以及这几年来在地名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工作者的访谈记录。
包括了自然村以上的政区和路桥渠涵山河岛泉等人 文自然地理实体等31项的名称来历、方位坐标、汉 语拼音等要素,汇集了山东省30多万条地名信息数 据,为人们了解山东全貌提供了基础信息。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东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2.22•【字号】东府办函[2006]51号•【施行日期】2006.02.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划地名正文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东府办函〔2006〕51号)各镇人民政府(区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东莞市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实施方案》业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二○○六年二月二十二日东莞市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实施方案根据国家民政部及省关于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目标从今年起用5年时间,在全市建立起纵向互相衔接、横向彼此协调的“四个一”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即:一套适应时代要求的地名管理服务法规和工作规范;一套实用、美观的城乡系列标准地名标志;一套适应城市化建设要求并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市、镇(街道)地名规划;一套便民利民的地名信息化服务项目。
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构建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地名工作的积极作用。
二、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工作任务及部署(一)抓好地名管理法规制度建设。
一是及时做好国务院新修订《地名管理条例》的贯彻落实工作。
二是在《广东省地名管理条例》出台后,及时修订我市地名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三是要依据国家和省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有关技术标准,制定我市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有关技术要求。
四是依照市政府机构编制三定方案,进一步理顺我市市镇地名管理体制,尤其是理顺门牌地址的管理关系。
(二)全面开展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完成城乡地名设标任务。
按照市府办《关于在全市设置标准地名标志的通知》(东府办〔2005〕11号)要求:从2005年初至2007年底,用3年时间在全市设置标准地名标志(即路、街、巷、楼、门牌),其中市区(莞城、东城、南城、万江)及城市化程度高的长安、虎门、常平、石龙、及邻近市区的松山湖、厚街、寮步、石碣等区镇在2005年前完成设标;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塘厦、樟木头、清溪、大朗、黄江、大岭山、桥头等镇在2006年前完成设标;其它镇要在2007年前完成设标。
依托省市县三级地名数据库

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地名数据库的分布式存储和 计算,提高地名数据库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地名数据库的数据拓展
增加地名数据种类
除了传统的行政区划地名外,增加自然地理实体、人文地理实体等 各类地名数据,丰富地名数据库的内容。
拓展地名数据来源
通过多渠道收集和整理地名数据,包括地图、历史文献、实地调查 等,提高地名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历史地理研究
地名数据库提供了历史时期的地 名和地址信息,有助于历史地理 学者进行学术研究。
社会学研究
02
03
语言学研究
地名数据库中的地名信息和行政 区域信息,为社会学者进行学术 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地名数据库中的地名信息,有助 于语言学者对语言演变和方言分 布进行研究。
04
地名数据库的维护与更新
地名数据的采集与整理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地名数据库体系,包括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地名数据库,为各级政府 和社会公众提供了便捷的地名信息服务。
02
省市县三级地名数据库的建设
省级地名数据库建设
01
省级地名数据库是三级地名数据库中的核心组成部分
,负责汇总和管理全省范围内的地名信息。
02
省级地名数据库建设需要建立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确
3
县级地名数据库应具备数据输入、编辑、查询、 统计、输出等功能,以满足当地政府部门和社会 公众的需求。
三级地名数据库的互联互通
三级地名数据库的互联互通是实现地名信息 共享和协同工作的关键环节。
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和接口规范, 实现三级地名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 。
三级地名数据库互联互通应保证数据的安全 性和隐私保护,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 更新和维护机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 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括了自然村以上的政区和路桥渠涵山河岛泉等人 文自然地理实体等31项的名称来历、方位坐标、汉 语拼音等要素,汇集了山东省30多万条地名信息数 据,为人们了解山东全貌提供了基础信息。
包括了省市县区230多幅政区、城区地名图, 实现了矢量化和图文联动,图文信息相互匹 配。
包括国务院、民政部和山东省省市县三级政府颁布 的地名法规文件原件160余条。人们打开这个栏目, 上至中央,下到地方,地名规章文件一目了然,体 现了政务公开的精神。
从网站特色上看 一是地名信息的全面性,二是地名信息的权威性,三是设置栏 目的知识性,四是地名故事传说的趣味关部门信息共享的社会性。
拥有30多万条近7000万字的地名数据, 230多幅政区城区矢量地图。这些核心栏 目是读者访问量最多的栏目。
企事业单位的赞助, 半年来网站有了可观的收益
为了接纳企业单位 的赞助,我们登记注 册了“山东地名网络 文化传播中心”, “中心”作为民非单位, 旨在传播企业文化。 同时,还为网站配置 了日产摄像机、照像 机、彩色打印机、 扫描仪和投影仪等 附属设备。
一要加强维护
聘请高水平的采编人员,增大网络新鲜信息量,不断充 实完善地名信息,确保地名信息的现势性;版面编排新 颖,增强民众的可读性。
二要加大投入
利用网络收益,及时更新软硬件设备,使之保持全天候 正常运行。
三要网络办报
举办“山东地名网络报”,针对不同层次的社会群体, 扩大宣传面。
四要英文拼写和中文繁体版
为了对外宣传需要,待网站条件成熟时,拟增加网站英 文、中文繁体版!
三、省网先行,市县跟进 省市县三级地名网异彩纷呈
先后有滨州、枣庄、日照、菏泽等12个地级市 建立本级地名网
山东地名网” 于去年8月8 日举行开通 仪式 网站开通一 年多来,点 击率达到300 万次,从网 上发帖留言 看,社会反 映良好。
二、立足服务,特色鲜明, 地名信息服务成为主旋律
从服务内容上看 一是提供静态地名信息服务,二是动态地名信息服务,三是地 名文化信息服务,四是地名法规信息服务,五是旅游景点信息服务 等10多项信息服务。 从服务领域上看 网站一是为经济发展提供基础地名信息服务,二是为人民群众 社会交流提供基础地名信息服务,三是为保护、研究、建设和宣传 地名文化遗产服务。
设有地名新闻、社会经纬、地名精选(滚动窗口)、图片消息(滚动窗 口)、影视视频(点击播放)等二级栏目。 地名新闻主要介绍省内外地名工作消息报道;社会经纬主要摘登地名以 外的人们喜闻乐见的新闻趣事;地名精选搜集编写了百条界定颂扬地名 工作性质、地位、作用的精言妙语,以期引起社会对地名工作的重视; 图片消息采取滚动方式,宣传了全国地名工作会议、全国长沙地名信息 化会议、山东省地名工作会议等领导讲话、代表发言、会议盛况;影视 视频栏目是今年5月新增栏目,目前维护了几条慈善、彩票晚会录像片, 目的是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欣赏需要。这次会后,我们准备把杭州会议、 日照全国地名标志设置管理会议连同前年全国地名工作会议、全省地名 工作会议等通过视频格式转换在栏目中播放,以实况形式向国内外宣传 各类地名会议精神。
300多万次的点击率可见隐性社会效益。
一是信息产业厅将地名网在山东信息报刊发并 向网站致贺词 二是省科技厅将<山东地名网>作为科研成果在 全省推广
三是读者在论坛上发帖,既充分肯定网络的优点,也衷恳的提出对网站的殷 切希望;四是一些热心人给网站打来电话谈对网站的观感;五是企事业看好 网站的影响力,主动登陆宣传本单位,以扩大社会知名度
依托省市县三级地名数据库
一、把握大局,明确思路
大力推进网站建设
全国地名会议之后,我们积极响应部里要求, 开始建设省级地名网站。
“山东地名网”建设的思路是:以人为本、科学 发展,立足当前,放眼长远;突出地名查询,强化 信息服务,充实信息内容,方便社会公众; 增加服务功能,突出图文联动,操作方便快捷, 达到人人会用 。
包括趣味地名、地名故事、地名风光、历史地名等 4个二级栏目,旨在弘扬地名文化,宣传地名文化 的博大精深,保护、研究、建设宣传好千年古县等 地名文化遗产。
等10多个栏目,由于时间关系在此不作详细介绍。
网站功能
“山东地名网”是动静态结合的网站 静态的影视视频
动态的地图查询功能
地图查询是山东地名网的核心栏目,包括了省市县区230多幅政区、 城区地名图,通过放大缩小功能,用户可以很方便的查询到自己 想查询的地方,地图查询也和山东省地名数据库实现了图文联动
杨金镜厅长亲自为“山东地名网”题写站名和“弘扬地名 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题词,并亲笔写信向信息产业 厅申请网站建设立项经费,宋军继副厅长在网上向社 会各界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词。
“山东省地名网”建设,省直有关部门给予立项、建网资金 和信息技术上的支持,并纳入全省信息化建设重点工程。
省市县三级地名工作者在一缺经验二缺资金三缺技术的情 况下,知难而进、主动搏击、锐意进取,成为网站建设的中 流砥柱 。
地图查询还提供了点信息、 周边信息通过 工具栏中的相应图标既可查询相关内容。
专题片中有一些公益性晚会,或者专题会议的视频;纪录片中一些会上 传近年来各市县区在地名工作中所付出的劳动、取得的成果;故事片中 会有一些与地名相关的影视作品或是爱国主义电影,将来千年古县电视 剧拍出后也可以上传到这里;名人访谈中可以加入各地市的地名工作干 部,以及这几年来在地名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工作者的访谈记录。
博兴、青州、邹城、平邑等51个县区已开通本级地名 网。其他市县的网络正在建设中,年内全省建成100座 网站的预期有望实现。
全省已建触摸屏102个,140个县市区电话查询热线已经开 通。我省省市县三级立体化地名信息服务网络已基本形成。
触摸屏 102个
一年多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