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自考试题

合集下载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自考试题 (1)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自考试题 (1)

.浙江省2007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试题课程代码:0019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841年,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________的成立,标志着世界近代旅游的诞生。

【】A.青年旅行社B.通济隆旅行社C.国际旅行社D.假日旅行社2.旅游规划是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对旅游系统的________,是人类旅游活动发展到一定层次的标志,是旅游产业得以不断升级和提高的方法。

【】A.规划与控制B.方法与改革C.内容与措施D.系统与综合3.旅游开发是指为发挥、提高和改善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使得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成为现实的________,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活动。

【】A.文化优势B.技术优势C.智力优势D.经济优势4.旅游规划的目的是________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的能力,使旅游业发展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A.减弱B.发挥C.增强D.了解5.旅游资源________是根据旅游资源调查的结果,对该地旅游资源的质量、品位、等级、价值、开发等作出全面的综合的分析,为旅游规划提供依据。

【】A.调查B.评价C.开发D.实施6.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发展的不平衡性,资金、物资、能源、信息、人才会逐渐聚集到少数条件优越的区域,使之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中心,这个中心就是区域的【】A.中心地B.极化地C.增长极D.扩散地7.________是可持续发展理念与人类社会之前的各种发展理念之间的重大区别。

【】第 1 页A.公平性原则B.共同性原则C.可持续性原则D.需求性原则8.________,中国政府将旅游业确立为正式的产业部门,从此中国的旅游业进入了一个加速发展的阶段。

【】A.1983年B.1985年C.1986年D.1999年9.________是指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大型国际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运动会、招商会等,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洽谈贸易,旅游观光,进行技术合作等来带动交通、旅游、商业、餐饮等多项相关产业的发展,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旅游服务形式。

浙江省202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试题_0

浙江省202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试题_0

浙江省202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标题问题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旅游人类学是研究旅游活动中的____________的科学。

( )A.旅游B.人类C.规划D.交通2.现代旅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____________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大众旅游。

( )A.50年代B.60年代C.70年代D.80年代3.旅游规划是旅游发展到必然阶段才出现的对旅游系统的____________,是人类旅游活动发展到必然层次的标记,是旅游产业得以不竭升级和提高的方法。

( )A.规划与控制B.方法与改革C.内容与办法D.系统与综合4.旅游资源是指经过开发后对旅游者产生____________,并能为旅游业所利用以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有形及无形因素。

( )A.抗拒力B.想象力C.作用力D.吸引力5.旅游规划的核心问题是要____________旅游资源的配置,寻求旅游资源对人类的幸福和环境质量的最优化贡献。

( )A.强化B.弱化C.优化D.老化6.旅游规划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对旅游资源进行( )A.调查B.评价C.分析D.开发7.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____________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产生威胁的发展。

( )A.古代人B.当代人C.后代人D.社会人8.在可持续发展中,共同性包罗了两个含义:其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____________是共同的;其二是人类拥有共同的环境和资源。

( )A.效果B.意识C.理念D.目标9.西方国家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先驱,被一致认为是1959年( )A.美国华盛顿州规划B.英国伦敦市规划C.美国夏威夷州规划D.法国巴黎市规划10. ____________是指通过利用未被人类开发的自然生态资源而开展的旅游活动。

2021年4月自考00197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真题试卷

2021年4月自考00197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真题试卷

2021年4月自考00197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真题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我国大陆海岸线从鸭绿江口到中越边境的北仑河,拥有众多类型海岸地貌,海岸线长达A. 1800公里B.18000公里c. 2000公里D.20000公里2.中国的第一大河,也是世界长河之一的是A.长江B.黄河C.鸭绿江D.漓江3.大理洱海是属于湖泊景观类型中的A.构造湖B.火山口湖C.喀斯特湖D.冰川湖4.西湖十景中“双峰插云”展现的是气象与天气旅游资源中A.云雾景B.云霞景c.日出日落景D.宝光景5.杭州、合肥、桂林的市花是A.月季B.牡丹c.桂花D.茶花6.琉璃瓦颜色丰富,到封建社会中期,被尊为帝王之色的是A.黄色B.绿色c.蓝色D.红色7.唐代瓷器以单色的白、青釉瓷器为主,号称“南青北白”,其中南方的瓷器指的是A.越窑B.邢窑C.汝窑D.哥窑8.又名为苑囿、宫苑,为皇家所有,供帝王居住、活动和享受的地方是A.宅园B.庭院c.祀馆D.皇家园林9.《园治》云:“榭者,借者,籍景而成者”,指水榭主要功能是A.休息B.观景C.借景D.辅助10.法国凡尔赛宫占地极广,是路易十四依照财政大臣福开的维贡园的样式建成的,建造耗时是A. 15年B.16年c. 17年D.28年11.被称为“阿胶之乡”的地方是A.阿胶B.东阿C.西阿D.胶镇12.江城武汉的标志性建筑A.长江大桥B.黄鹤楼C.龟元寺D.东湖13.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是A.风雨桥B.鼓楼c.杆栏建筑D.吊脚楼14.鱼皮衣是以渔猎为主的少数民族过去的主要服装,这个少数民族是A.藏族B.傣族C.赫哲族D.京族15.韩愈在《送桂州严大夫》中的“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描绘的地方是A.柳州B.桂林C.南宁D.梧州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⒉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试卷3》共八套,会了这八套,通过是没问题的,不信试试看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试卷3》共八套,会了这八套,通过是没问题的,不信试试看

1.根据旅游规划概念,旅游规划的重点内容是 ( )A .旅游地六大要素规划B .旅游交通规划C .旅游产品设计D .旅游商品规划2.我国真正的现代旅游起步于 ( )A .20世纪50年代末 B.20世纪60年代末 C.20世纪70年代末 D.20世纪80年代末3.“玛雅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规划属于 ( )A .跨区域规划 B.国家级规划C.区域级规划 D.地区级规划4.在旅游规划中,作为接待地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市场开发首要目标的是( )A .核心市场 B.发展市场 C.机会市场 D.边缘市场5.旅游规划中,按照景观资源的价值、环境氛围等因素划分重要程度不同的保护200 年 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71244201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 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地带,其中,旅游环境容量最大的是()A.核心保护区B.游憩缓冲区C.特级保护区D.密集游憩区6.旅游地用地结构据其功能性质可分为几类,其中直接为旅游者服务的是()A.第一类用地B.第二类用地C.第三类用地D.第四类用地7.下列规划类型中,规划范围由小到大排列的是()A.区域旅游规划——旅游地旅游规划——景区、景点规划B.旅游地旅游规划——区域旅游规划——景区、景点规划C.区域旅游规划——景区、景点规划——旅游地旅游规划D.景区、景点规划——旅游地旅游规划——区域旅游规划8.旅游商品的主体是()A.旅游纪念品.B.旅游工艺品C.旅游用品D.旅游食品9.划分旅游地功能分区的中心原则是()A.集中原则B.特色原则C.分工协作原则D.生态原则10.留置问卷法在旅游客源市场调查方法中属于()A.调查法B.文案调查法C.观察法D.实验法11.作为市中心城市构建一小时都市圈旅游、购物黄金带的主要交通方式是()A.公路运输B.铁路运输C.航空运输D.水上运输12.旅游者在参与旅游活动时,周围与旅游者相关的所有自然、人文因素的总和是()A.旅游资源B.旅游市场C.旅游环境D.旅游设施13.旅游食宿规模的确定中,饭店客房床位利用率选择一般在()A.50%-80%B.60%-90%C.70%-95%D.90%-100%14.若干个旅游景观构成的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是()A.旅游区B.旅游环境C.旅游交通D.旅游资源15.在旅游规划中,作为确定旅游地开发与保护方向的前提,也是旅游地市场营销依据的工作是 ( )A .旅游地范围的划定 B.旅游地区位选择C.旅游地用地规划 D.旅游地性质的确定.旅游规划的战略目标通常包括 ( )( )( )( )( )A .发展目标 B.管理目标 C.组织目标D.控制目标 E.规划目标17.下列选项中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的有 ( )( )( )( )( )A .宗教建筑 B.古人类文化遗址 C.音乐舞蹈 D.海市蜃楼 E.地质构造18.下列选项属于旅游资源调查内容中支持性和保障性条件的有( )( )( )( )( )A .交通条件 B.现代科技 C.客源市场D.环境质量 E.宗教文化19.旅游资源调查的实地勘察阶段包括 ( )( )( )( )( )A .普查 B.制订调查计划 C.重点考察 D.综合性考察 E.资料整理20.旅游商品中,属于旅游过程中消费品的是( )( )( )( )( )A .旅游纪念品. B.土特产品 C.旅游工艺品D.旅游用品 E.旅游食品21.下列旅游康体游憩项目中,属于主动式健身项目的有( )( )( )( )( )A .高尔夫球 B.桑拿 C.设备按摩D.卡拉OK E.保龄球22.旅行社的基本任务是 ( )( )( )( )( )A .制作旅游产品 B.开发旅游商品 C.组织客源 D.编制旅游规划 E.组织旅行游览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下列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至五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全部选出,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2023年4月全国自考《00197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试题

2023年4月全国自考《00197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试题

课程代码:0019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下列哪一峡谷是世界最深的峡谷之一?
A.金沙江虎跳峡
B.澜沧江峡谷
C.长江三峡
D.大渡河峡谷
2.太阳光通过空气中悬浮的无数水滴发生衍射会形成
A.蜃景
B.宝光景
C.雨凇景
D.云海景
3.被称为“活化石”的珍稀植物是
A.红树
B.珙桐
C.望天树
D.水杉
4.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
A.江西庐山自然保护区
B.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C.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D.陕西太白山自然保护区
5.下列选项中,哪一个是我国古建筑特有的构件?
A.台基
B.梁柱
C.斗拱
D.屋檐
6.与卢沟桥、赵州桥、洛阳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的是
A.安平桥
B.广济桥
C.程阳桥
D.广宁桥
7.云南上座部佛教最具特色的建筑是
A.佛殿
B.藏经室
C.佛塔
D.法堂
8.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时期是
A.秦汉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明清时期
9.夹景这一园林构景手法的作用是
A.障丑显美,增加景观深远感
B.扩大园林空间,丰富园林景色
C.避免游人相互干扰
D.将园林划分成若干空间
10.有“十朝都会”之称的古都是
A.西安
B.开封
C.北京
D.南京
第1页共3页。

00197自考《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试卷(答案全面)

00197自考《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试卷(答案全面)

自考课程综合测验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 试卷(课程代码 00197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旅游资源分类方案中最常见最广泛的是 ( )。

A.两分法 B 三分法 C 四分法 D 五分法 2.文物类旅游资源不具有的特点是 ( )。

A.形式多样性 B 相对集中性 C 可再生性 D 历史时代性 3.中国著名的文房四宝与其产地对应错误的是 ( )。

A.浙江湖州—湖笔 B 安徽黄山—徽墨 C.广东肇庆—端砚 D 北京宣化—宣纸 4.中国七大古都中最古老的是 ( )。

A.西安 B 洛阳 C 安阳 D 南京 5.基督教教堂的建筑风格中影响最为长久的是 ( )。

A.巴西利亚式 B 哥特式 C 拉丁十字式 D 洛可可式 6.云南上部座佛教寺院建筑中最具特色的是 ( )。

A.佛殿 B 藏经室 C 僧舍 D 佛塔 7.俑出现在封建社会初期,其中最多的是 ( )。

A.泥俑 B 石俑 C 陶俑 D 铜俑 8.西汉中期在墓葬建筑中出现的祭祀死者的场所是 ( )。

A.寝殿 B 墓阙 C 祠堂 D 地宫 9.我国现存最长的古桥是 ( )。

A.泉州安平桥 B 广东广济桥 C 福建洛阳桥 D 北京卢沟桥10.我国古代建筑中级别最高技艺最精湛的建筑类型是 ( )A.亭台 B 桥梁 C 楼阁 D 宫殿 11.被誉为“沙漠中的庞贝”的古城遗址是 ( )A.交河故城 B 楼兰古城 C 敦煌沙州古城 D 高昌古城 12.杜鹃花的寓意美体现为 ( )A.坚贞不屈 B 节高谦恭 C 富贵荣华 D 呕心沥血13.“旭日东升”是那座名山的四大奇观之一 ( ) A.泰山 B 黄山 C 华山 D 庐山 14.某一地方大气中各种现象和过程总称为 ( ) A 天气 B 节气 C 气象 D 气候 15.庐山香炉峰瀑布属于 ( )A 构造瀑布B 堰塞瀑布C 悬谷瀑布D 咯斯特瀑布 16.下列屋顶级别最高的是 ( )A 歇山顶B 悬山顶C 庑殿顶D 硬山顶 17.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其干流流经我国多少个省区市 ( ) A 8个 B 11个 C 14个 D 18个 18.以下名山和名峰对应错误的是 ( )A 华山南峰B 九华山天台峰C 黄山莲花峰D 泰山天都峰 1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说明的是旅游资源的 ( ) A 幽静美 B 险峻美 C 奇特美 D 雄伟美 20.阴冷热变化引起的岩石崩解变化过程属于 ( ) A 物理风化 B 化学风化 C 生物风化 D 机械风化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旅游规划 ; 2、生态旅游 3可持续发展 4、旅游度假区 : 5、旅游资源:年级 班级 准考证号 姓名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旅游资源调查的重点是什么?2、旅游度假区的特征是什么?3、旅游资源调查的指导思想是什么?4、生态旅游与大众旅游的区别?四、论述题(计20分)传统区位理论在指导旅游开发规划时有什么问题?原因是什么?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旅游资源分类方案中最常见最广泛的是( A )。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自考试题(9)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自考试题(9)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自考试题(9).浙江省200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试题课程代码:00197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旅游业就是以旅游者为服务对象,为其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要商品和服务的___________产业。

2.旅游资源是指经过开发可对旅游者产生旅游___________,并能为旅游业所利用以产生三大效益的有形及无形___________。

3.旅游人类学认为,旅游规划中不能仅仅局限于___________环境的规划设计,___________是旅游活动中的真正主体。

4.旅游资源分类原则为:旅游资源的景观属性原则、旅游资源的___________分类原则和旅游资源的___________原则。

5.旅游资源调查中人文环境调查包括___________、经济状况和社会文化环境。

6.在众多的旅游项目创意设计的影响因素当中,旅游___________状况是最为重要的外部影响因素之一。

7.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资源导向模式关注的焦点集中体现在旅游资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对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等方面。

8.市场调查所采用的基本方法有:访问法、观察法和___________。

9.人力资源保障体系的三个特点:___________、综合性和___________。

10.环境生态保障的原则为规范性原则、大众化原则和___________原则。

11.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应具备的领导能力主要是指___________能力和决策能力。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1.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具有( )。

A.时间特征B.空间特征C.美学特征D.文化特征2.下列哪个内容是旅游规划的灵魂?( )A.资源评价B.市场分析C.项目创意D.效益分析3.下列哪个要素是自然旅游资源中最富有活力和生气的组成要素?( )A.水光山色B.流泉飞瀑C.气象与气候D.生物景观4.下列哪个学派主要是从风景的成果、形体、色彩和质地四个方面对风景加以评价的。

最新7月浙江自考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试题及答案解析

最新7月浙江自考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7月自考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试题课程代码:00197一、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2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一般来说,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三个部分。

2.从国内外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发展过程来看,其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________导向阶段、________导向阶段、________导向阶段以及________导向阶段。

3.旅游资源所处的社会环境指旅游资源所在区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对________的态度等内容。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旅游系统在空间上主要涉及三个要素,下列不属于这三要素的是( )A.旅游客源地B.旅游设施C.旅游目的地D.旅游通道2.________将旅游规划与开发理论的体系结构概括为横向的四大板块和纵向的四大科学层面。

( )A.吴人韦B.吴必虎C.李天元D.马勇3.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是国外旅游规划与开发的________阶段。

( )A.初始B.推广C.综合发展D.快速发展4.旅游地所在的________是旅游规划与开发时的重要利益群体,在扶贫旅游开发中,应该被置于第一的位置。

( )A.村民B.市民C.社区D.居民5.在旅游资源分类中,属于生物景观的是( )A.沼泽与湿地B.人类活动遗址C.冷泉D.草场花卉地6.2007—2018年是中国________旅游年。

( )A.奥运B.乡村C.工业D.红色7.旅游线路按照空间跨度分类,可分为两大类型:一是________的线路设计,二是小尺度的线路设计。

( )A.大尺度B.中尺度C.微尺度D.大中尺度8.将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效益分为可恢复和不可恢复两类的分类标准是( )A.按照效益产生的来源分类B.按照效益产生的效果分类C.按照效益产生的影响程度分类D.按照效益产生的类别分类9.在对旅游区进行SWOT分析时,劣势和机会并存的情况下,应该采用的营销原则是( ) A.开拓 B.进攻C.争取D.保守10.进行旅游项目创意设计的首要步骤是( )A.项目市场调查B.旅游资源调查C.开发地环境分析D.开发地经济状况分析11.控制性规划的图纸比例一般为( )A.1∶1000—1∶2000B.1∶1000—1∶3000C.1∶1000—1∶4000D.1∶1000—1∶500012.在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可行性分析中,注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环境效益,是坚持________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名词解释旅游业:就是以旅游者为服务对象,为其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要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旅游资源:指经过开发可对旅游者产生旅游吸引力,并能为旅游业所利用以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有形及无形要素。

旅游规划:是指在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旅游资源的属性、特色和旅游地的发展规律,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趋势,对旅游资源进行总体布局、项目技术方案设计和具体实施。

专题规划:又被称为部门规划,是在区域旅游综合规划的基本思想的指导下,针对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各个部门而提出的专题计划,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旅游中心地的市场范围上限:就是由旅游地的旅游资源吸引力、旅游业的社会容量、经济容量以及旅游业的生态环境容量四者共同决定的客源市场范围或接待游客数量,上限值不能超过上述四个变量中的最小值。

“门槛值”:指的是生产一定产品或提供一定服务所必需的最小的需求量。

高级旅游中心地:为较大市场范围提供旅游服务的中心吸引物。

区域的增长极: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发展的不平衡性,资金、物资、能量、信息、人才会逐渐集到少数条件优越的区域使之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中心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产生威胁的发展。

可持续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的某种干扰时,能够保持其生产率的能力。

旅游人类学:就是从文化和美学的角度,研究旅游地居民、社会团体、旅游开发者与旅游者之间关系的科学。

生态旅游:是指通过利用未被人类开发的自然生态资源而开展的旅游活动。

主题公园:是指根据一个特定的主题,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多层次空间活动设置方式,集诸多娱乐活动、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目的地。

假日旅游:是指人们利用节假日或双休日外出旅游所引发的游、购、娱、食、住、行等消费活动的总称。

分目标:就是将旅游规划与开发期分成若干个阶段,然后以总目标为方向,以基础条件和可能的手段为依据,预测和识别发展状态的有序性变化。

可持续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的某种干扰时,能够保持其生产率的能力。

旅游资源的评价:是在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规模、质量、等级、开发前景及开发条件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可行性研究,为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定性评价:又经验法,主要是通过评价者观察后的印象得出结论。

定量评价:是将给评价资源的各种指标加以量化然后根据各个指标所占的权重加以评分的方法。

“三三六”评价法:所谓“三三六”即“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六大条件”。

三大价值指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欣赏价值(美学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三大效益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六大条件指旅游资源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旅游资源的类型和地域组合条件、旅游资源的容量条件、旅游资源的客源市场条件、旅游开发投资条件和施工难易条件。

概查:是指对旅游资源的概略性调查或探测性调查。

普查:是对一个旅游资源开发或远景规划区的各种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调查。

旅游市场:指旅游共需关系的总和,也称旅游客源市场。

旅游市场调研: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有目的有系统地收集记录、整理、分析和总和与旅游市场变化有关的各种旅游消费需求以及旅游营销活动的信息、资料,以了解现实旅游市场和潜在旅游市场,并为旅游开发规划与经营决策者提供客观决策依据的活动。

出游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地区的出游人次与其人口的比率。

重游率:是指来旅游地的旅游人次旅游人数之比,亦及旅游者来目的地旅游次数的算术平均值。

旅游开支率:是指旅游开支与其年均收入之比率。

旅游地形象:是旅游者、旅游区内部员工和社会公众对旅游开发综合实力与服务特质的总体评价。

网络营销:在线营销,旅游区利用互联网络开展市场调研宣传产品或服务,实现网上交易以及处理售后事宜。

旅游主题:是在旅游区的建设和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过程中被不断地展示和体现出来的一种理念或价值观念。

旅游项目:是指借助于旅游地的旅游资源开发出的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为吸引对象,提供休闲消遣服务,具有持续旅游吸引力,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为目标的旅游吸引物。

广义的是一个非常繁杂的体系。

可行性分析:在旅游项目投资之前,对该项目的经营及经济收益进行评估从而确定该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具有可行性的一系列对相关市场的调查分析和预测活动。

微观经济效益:是指旅游企业和部门在开发生产经营旅游产品的过程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旅游企业在开发和提供旅游产品时对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占用消耗与企业所获得的经营成果的比较。

财经保障体系:就是从财政和金融两方面采取多种措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支持,所使用的方法通常有投资补贴、加速折旧减免税以及规定较为优惠的贷款利率或为旅游企业提供期限较长的政府担保贷款等,这些财政和金融方面的支持对于旅游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三、简答题1、旅游资源的特征?(一)美学特征。

(二)文化特征。

(三)空间特征。

表现在:地域性、不可替代性、综合性、组合性和相似性。

(四)时间特征。

季节性和可变性。

(五)经济特征。

利用的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

价值的不确定性。

2、旅游开发的主要内容?(一)重点旅游景点的建设;(二)旅游地的交通安排;(三)旅游地旅游辅助设施的建设;(四)旅游市场的开拓。

3、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一)个性原则;(二)市场原则;(三)效益原则;(四)保护原则;(五)综合原则。

4、旅游资源的评估需要哪些条件进行分析?(1)自然条件;(2)可进入性条件;(3)客源市场条件(4)基础设施条件(5)服务设施条件;(6)投资条件5、旅游规划的特点?(一)主题性;(二)协调性;(三)目的性;(四)战略性;(五)技术性;(六)综合性。

6、可行性研究的内容?(1)对旅游资源评价结果进行全方位的再研究;(2)对开发项目的客源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以及项目所在地的经济发展状况等外部条件作出科学预测与调查分析;(3)对开发规划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出综合评价。

7、增长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1)极化作用。

增长极的极化作用实质上是以牺牲区域内其他地区经济增长为代价在区位条件相对有优势的地方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2)扩散作用。

一般来说,在增长极发展的初级阶段,极化作用是主要的;而当增长极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极化作用消弱,扩散作用则相应加强;随着进一步的发展扩散作用逐渐占主导地位。

极化和扩散机制相互作用,推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产生地区的差距。

8、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一)公平性原则。

包括同代人之间的公平性;代际间的公平;分配有限资源的公平性。

(二)可持续性原则。

(三)共同性原则;(四)需求性原则。

9、可持续发展理论对旅游规划的指导意义?1)保持人类享受资源的公平性;(2)旅游开发中还要注重旅游区的环境问题,不能一味追求经济效益。

10、生态旅游规划的原则和内容?(一)整体性原则;(二)特色原则;(三)可持续发展原则。

主要内容包括,在分析当地自然社会状况、交通条件和旅游资源的基础上确定规划范围;对规划区域空间的功能分区;针对不同的功能区设计一系列旅游项目;对旅游的配套服务部门进行整体部署;制定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计算生态旅游区的旅游承载力等方面。

11、假日旅游的特征?(1)旅游态势呈“井喷型”;(2)旅游主体趋于“大众化”;(3)旅游行为属“无序型”;(4)旅游消费呈“数量扩张型”;(5)旅游客源流向呈“多样型”;(6)旅游浪潮出现呈“周期型”。

12、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1)通过对旅游资源的类型、规模、结构、质量、功能和性质的评估,为旅游区的开发和改造提供科学依据。

(2)通过对旅游资源规模水平的鉴定,为国家和地区进行旅游资源分级规划和管理系统提供系统资料和判断对比的标准。

(3)通过对区域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为合理利用旅游资源,发挥整体、宏观效应提供可行性论证,为确定不同旅游地的建设顺序准备条件。

13、旅游资源评价的原则?(一)客观实际的原则;(二)全面系统的原则;(三)符合科学的原则;(四)效益估算原则;(五)高度概括的原则;(六)力求定量的原则。

14、旅游资源调查的程序?(一)调查准备阶段。

它是整个调查的基础。

(二)实地调查阶段;(三)数据整理阶段。

15、影响旅游者需求的外部因素?(1)旅游产品供给状况;(2)旅游产品的价格;(3)旅游产品的销售渠道和促销;(4)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政治环境;(5)旅游者所处的社会文化条件。

16、旅游市场调研的方法?第一,搜集和整理有关旅游者的直接和间接的统计资料;第二,观察调查;第三,面谈和电话询问;第四,抽样调查。

17、营销竞争战略决策?(1)差异化战略;(2)低成本战略;(3)集中战略;(4)市场领先战略。

18、旅游产品升级的具体内容?(1)产品形式创新;(2)产品功能提升;(3)产品内容扩充;(4)服务质量强化。

19、旅游规划与开发中市场开发组合的内容?旅游产品营销管理决策的核心是4P。

(1)旅游产品组合;(2)实施促销方案;(3)分销渠道组合;(4)制定价格策略。

20、旅游规划与开发主题定位的层次?(一)区域发展目标定位;(二)区域功能定位;(三)区域形象定位。

21、目前为旅游规划界所公认的旅游区发展目标框架?(1)满足个人需求(2)提供新奇经历(3)创造具有吸引力的“旅游形象”。

22、区域主题旅游形象表现的特征?(一)综合性。

旅游区的形象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其丰富的内涵表现为主题旅游形象的综合性。

(二)稳定性(三)可塑性。

23、形象定位的三要素?(一)主体个性;(二)传达方式;(三)受众认知。

24、旅游区的主题旅游形象传播的传播策略?(一)正面强化策略。

(1)多样化形象;(2)稳定型形象。

(二)负面消除策略。

(1)幽默型形象;旅游区营销者以幽默的方式建立地区新的亲切感人的正面形象,对消除本地区以往的负面特征而言,该策略特别有效(2)否定型策略。

25、归纳目前对旅游线路的类型的划分的主要方法?(1)空间跨度分类法。

一是大中尺度的旅游线路设计;二是小尺度的线路设计;(2)属性组合分类法。

根据旅游者行为和意愿的特性,旅游线路大致分为周游型和逗留型两类。

(3)功能目的分类法。

26、旅游线路设计的原则?(1)市场导向原则;(2)突出主体原则;(3)游程多样原则;(4)合理搭配原则;(5)机动灵活原则。

27、旅游项目与旅游资源的关系?(1)旅游资源所具有的经济特征是一种潜在的经济性;(2)旅游项目与旅游资源相比其经济性的特征具有更强的现实性;(3)旅游资源所具有的空间特征在旅游项目上的体现也不明显,旅游项目在地域空间上是可以被重复建造的;(4)旅游项目比旅游资源具有更强的文化性特征。

旅游资源和旅游项目之间是一种相互依托的关系,即旅游项目的开发必须以旅游资源的存在为基础,而旅游资源的吸引力的实现必须借助于旅游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