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水的三态变化(新编教材)
化学教案-水的三态变化(教案)

化学教案-水的三态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2. 掌握水在不同温度下的三态变化规律;3. 能够观察和描述水的三态变化过程;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1. 过滤纸、毛巾、冷冻机、热水器等实验器材;2. 温度计、计时器等测量工具;3. 三种不同状态的水样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引入化学物质的物态变化概念,引发学生对水的三态变化的思考。
二、学习(10分钟)1. 讲解水的三态变化:水可以呈现三种不同的物态,分别为固态、液态和气态。
在不同温度下,水的物态会发生变化。
当温度低于0℃时,水会凝固成冰,成为固态水;当温度在0℃至100℃之间时,水呈现液态,成为液态水;当温度高于100℃时,水会变成气体,成为水蒸气。
2. 观察实验:将冷冻机设置为低温状态(约-10℃),将适量的水样倒入容器中,观察水样的变化过程,记录下水的变化时间。
三、实验(30分钟)1. 实验设计:提前准备好三份水样,分别处于不同的温度下:一个水样放在室温下,一个放在冷冻机中冰冻,一个放在热水器中加热。
2. 实验操作:将水样倒入不同的容器中,观察水样的变化过程。
使用温度计和计时器记录下三份水样的温度和变化时间。
3. 观察和讨论:观察三份水样的变化过程和时间,讨论不同温度对水的物态变化有何影响。
四、总结(5分钟)1. 总结水的三态变化规律:在不同温度下,水的物态会发生变化,温度低于0℃时,水凝固成冰,温度在0℃至100℃之间时,水呈现液态,高于100℃时水变成气体。
2. 解释为什么水的三态变化会发生:水的三态变化是由于分子的热运动变化所导致的。
五、拓展(10分钟)让学生设计更多不同温度下水的三态变化实验,鼓励他们探索水的变态点的温度范围。
六、作业(5分钟)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 什么是水的三态变化?2. 请列举水的三态变化的温度范围及对应的名称。
3. 为什么水的三态变化会发生?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水的三态变化规律,并通过实验观察了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过程。
《水的三态变化》教案(精选14篇)

《水的三态变化》教案(精选14篇)《水的三态变化》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即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
2、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进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1)、回忆水在自然界的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讨论它们之间变化的原因和条件。
(2)、分析水的各种状态之间变化的过程,整理概括水的三态变化规律。
(3)、思考有关自然界水的相关问题,并尝试用“水的三态循环”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
形成勤于思考、乐于钻研和善于合作的学习品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会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让学生感知科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到水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状态可以互相转变。
2、教学难点:对水的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做出解释。
三、教学准备:1.云、雾、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现象的图片(课件)2.表格(课件)四、教学过程。
1.动画激趣,直捣主题。
让学生观看动画《可爱的小水人》,了解‘小水人’发生了哪些形态变化,再联系生活说说水在自然界有哪些形态?它们又是怎样变化的?使学生明白水在自然界有各种不同的形态,有时是液态,有时是固态,有时是气态.(板书:固态液态气态)2.视频感知,加深理解。
先让学生回忆一天中什么时候能看见雾和露珠?霜和雪一般又出现在哪个季节呢?通过视频的观看,进一步感知水的三态转化,学生自由说说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加深对水的三态变化的理解。
(出示课件)3.动手填表,梳理知识。
水的三态是怎样变化的,说说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是由什么变化而来的?它们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形成的?通过讨论完成57页的表格。
(出示课件)4.理性认识,进行归纳。
我们通过对前面的观察和讨论,你知道水的形态是怎样相互转化的?结合学生的回答,完成水的三态循环图。
探究水的三态变化——初三化学教案

探究水的三态变化——初三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水的三态变化;2.了解固态、液态和气态的性质;3.探究水在三态之间的转化;4.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1.水的三态变化;2.固体、液体、气体的共同点和区别;3.水在三态之间的转化规律三、教学过程:1.热身:通过短片《水的三态变化》进入主题。
2.探究性实验:学生自己搭建实验装置,观察水在常温下的三态变化。
3.知识讲解:教师讲解水在固态、液态、气态下的性质和特点。
4.复习巩固:设计活动题目,让学生自己总结水的三态变化和转化规律。
5.概括总结:关注学生实验结果,让学生自己总结和总结教师的知识点。
四、教学方法:1.采用探究性学习和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探究水的三态变化和转化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总结能力;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增强学生交流合作能力及学习兴趣;3.通过讲解PPT,短片和实物展示等方式及时丰富和更新学生知识点,提高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动力;4.在适当的时间点反复让学生复习和总结,加强知识点在学生脑海中的存储,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五、教学评价:1.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验能力得到提高;2.学生的掌握了水的三态变化和转化规律;3.学生能够自主总结所学知识;六、教学资源:1.PPT;2.实验装置;3.短片素材;七、评估方式:1.课堂师生互评;2.学生实验报告;3.学生测试。
八、教学反思:水是非常重要的物质,是生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探究水的三态变化和转化规律,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物质的性质,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尽管本次教学中设计的实验装置并不是十分完美,但学生们仍然通过思考和探究调整并改善,体验了实验设计和探究的过程,可以说收获良多。
因此,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加强实践的重要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和探究,感受到科学学习的魅力和乐趣。
水的三态变化课件

想一想 是什么原因引起水的三态变化?
实验器材: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 讨论记录表,玻璃杯,冰块,酒精灯
讨论,并得出结论
知道六种物态变化吗?
气 态(水蒸气)
固 态(冰)
受热 受冷
能不能分别举些例子?
液 态 (水)
思考并解释
为什么海洋中的水总不会溢出,河流中的水一直流 不完吗?自然界的水是怎样进行日夜不息的循环和转换 的呢?(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
水的形态 变化的过程 变化的条件
霜
水蒸气在物体上凝固 温度降到0℃ 以下
雪
水蒸气在物体上凝结 温度0 ℃以下冰Βιβλιοθήκη 水遇冷凝结温度0℃以下
露
水蒸气遇冷在物体上 温度0℃以上
凝结成小水珠
云
水蒸气受冷凝结成漂 温度0℃以上
浮在高空的小水珠
雾
水蒸气受冷凝结成漂 温度0℃以上
浮在低空的小水珠
江河湖海、地面上的水,被太阳晒热,不断地 蒸发,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水蒸气在在空 中受冷变成云,云变成雨、雪等落到地面;地面 上的雨水和融化了的雪水有的渗入地下;地下水 又会汇集流出地面形成泉水流入江、河、湖、海 ,于是,水在海洋、天空、陆地之间永不停息地 循环。
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 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是:江、河、湖、海 及地面上的水,每时每刻都在蒸发着,变 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水蒸气在空中受冷 变成云,云在随风飘动的过程中不断聚集, 当它们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以雨、雪等 方式飘落下来。降落到地面上的雨、雪水, 有的又变成水蒸气飞散到了空中,有的渗 入地下成为地下水,有的流入江、河、湖, 江、河、湖水日夜不停地流入海洋。水就 这样在海洋、天空和陆地之间循环运动、 永不停息。
《水的三态变化》课件

100°C)。
汽化过程会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得周围温度降低 03 。
水蒸气的凝结与特点
01 凝结是指水蒸气分子从气态转化为液态的过程, 通常需要释放热量。
02 当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物体表面时,会凝结成水珠 ,形成雾气或露水。
详细描述
水分子的极性使得水分子之间形成了很强的氢键,这种氢键作用影响了水的许 多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和密度等。此外,水在化学反应中常常作为溶剂和 反应物,参与许多生命活动和化学反应。
02
水的固态变化
冰的形成与特点
冰的形成
水在0°C或以下时,会从液态变为固态,形成冰。
特点
冰的密度比水小,体积会变大,且冰的分子间的 排列比水分子更紧密,导致冰的硬度比水大。
雨是地球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植物生长和人类生活提 供必要的水分。
雾的形成与特点
形成
当空气中的水蒸气达到饱和状态时,凝结成小水滴悬浮在空中,形成雾。
特点
雾通常出现在清晨或冷暖空气交界的天气条件下,影响能见度,对交通有一定影 响。
04
水的气态变化
水的汽化与特点
汽化是指水分子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通常 01 需要吸收热量。
水从液态转化为气态,通过太阳辐射 的热量使水分从地表和植物表面蒸发
进入大气。
降水
凝结的水滴或冰晶在云中积累到一定 量后,受重力作用下降到地表,形成 雨、雪、露、霜等不同形式的降水。
凝结
蒸发后的水蒸气在空气中冷却,重新 凝结成水滴或冰晶,形成云或雾。
径流
降水在地表形成水流,汇入河流、湖 泊等水体,最终流入海洋。
THANKS
初中化学水的三态变化教案

初中化学水的三态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水分子的构造和水的三态变化,并且能够解释水的三态变化的原理和条件。
2.掌握水的三态变化的实验方法与实验操作。
3.形成正确的实验安全意识,遵守实验室规则,保证实验安全。
二、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简要地介绍水的重要性和它的存在形式,引出水的三态变化的话题,并简单了解关于水的质量、温度、压强等的概念。
2.呈现:老师向学生展示水的三态变化的实验过程,并仔细讲解实验原理和步骤,让学生了解各种条件下的水的三态变化现象。
3.理论授课:老师系统地讲解水分子的组成和结构,让学生知道水的三态变化是由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发生变化而导致的,以及水的三态变化时所需要的条件和原理。
4.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在实验室中模仿实验,观察、零体验液体、固体、气体三态水的物理性质和变化规律,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技巧和实验安全意识。
5.总结:通过对实验过程的总结,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水的三态变化的规律和条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水的三态变化的规律和条件;2.培养学生实验技巧和实验安全意识。
四、教学难点1.让学生掌握水的三态变化实验方法与操作步骤;2.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五、教学方法采用因材施教、示范教学、合作学习、讨论答疑等多种教学方法。
六、教学资源水杯、冰温箱、温度计、平衡、量筒、试管、点燃器等实验用具。
七、教学评价1.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综合分析能力;2.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安全意识。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们初步了解了水的三态变化的规律和条件,并且能够正确地掌握水的三态变化的实验方法与操作步骤。
同时,通过帮助学生集体完成实验,让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促进了学生们的积极思考和创新精神。
也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水的三态变化知识,同时也更加注重实验安全意识的培养。
水的三态变化优秀课件.ppt

交流共享:
1 分子很小
分子的特征
2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 温度降低分子的运动速度减慢。
3 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 导致 热胀
温度降低,分子之间的间隔减小
冷缩
课堂小结
•一、分子的特征:
1、分子很小 2、分子之间有间隔 3、分子不停的运动
水分子的数目 水分子的大小
水分子之间的间隔 水分子的排列方式
拓展延伸:从不同角度看物理变化
从宏观角度看,物理变化过程 __没__有__新__物__质__的__生__成__
从微观角度看,物理变化过程中, 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分 _分__子__的__本__身__,_即__分__子__的__大__小__和__数__目 变化的是 _分__子__的__间__隔__和__排__列__方__式___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二、分子的特征 在线测试:
“墙角数支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 是雪,唯有暗香来。”诗人在远处 就能闻到梅花的香味的原因是(D )
A分子很小
B分子可分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二、分子的特征
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到一起, 混合液的体积是多少?
100mL+100mL<200mL
A 分子的质量小 B 分子不断地运动
C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分子的体积很小
4、用分子的知识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
是( D)
A.做饭时炊烟袅袅,是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 B.一块金属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没有 间隙 C.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鼓起来,是由于 分子受热变大 D.房间里放一箱苹果,满屋飘香,是由于分 子做无规则运动
化学教案:水的三态变化

化学教案:水的三态变化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即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2.掌握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中,分子间距和分子运动的变化规律。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水的三态变化过程及其原因。
2.教学难点: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中,分子间距和分子运动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冰块、水、酒精灯、烧杯、温度计、铁架台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水杯,提问:水杯中的水是什么状态?(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提问:水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变化?2.学习水的三态变化(1)讲解水的三态变化过程,即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2)通过PPT展示水的三态变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讲解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中,分子间距和分子运动的变化规律。
3.实验探究(1)分组实验:观察冰块熔化过程,记录温度变化。
(2)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冰块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
(3)讲解水蒸气冷凝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烧杯内壁的液滴。
4.知识拓展(1)讲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如蒸发、降水等。
(2)引导学生关注水的三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制冷、供暖等。
(2)布置课后作业:观察生活中水的三态变化现象,并记录下来。
五、课后作业1.观察生活中水的三态变化现象,并记录下来。
2.思考:为什么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水的三态变化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数据,使学生掌握水的三态变化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作业的布置,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对话引导:师:同学们,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它有几种不同的状态呢?生:三种,固态、液态、气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