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痈中医护理常规
肠痈中医护理方案

肠痈(阑尾炎)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1、气滞血瘀证:脘腹胀闷,脐周疼痛阵作,随即转移至右下腹,按之剧,恶心欲吐,不热或微热,大便正常或便秘,尿清或黄,舌质正常或暗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紧。
2、瘀滞化热证:腹痛较剧,右少腹硬满,按之痛甚,或可扪及压痛之肿块,发热,自汗,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3、热毒炽盛证:腹痛更甚,弥漫全腹,腹皮硬,手不可近,壮热自汗,大便秘结,小便淋涩,舌质红绛,舌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腹痛1、腹痛多起于脐周和上腹部,开始疼痛不甚严重,位置不固定,呈阵发性,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部,疼痛呈持续性加重。
70-80%的急性阑尾炎具有这种典型的转移性腹痛的特点,但也有一部分病例发病开始即出现右下腹疼痛。
2、观察腹痛的特点,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有无压痛、反跳痛。
单纯性阑尾炎是轻度隐痛;化脓性呈阵发性胀痛和剧痛;坏疽性呈持续性剧烈腹痛;穿孔性阑尾炎因阑尾管腔压力骤减,腹痛可暂时减轻,但出现腹膜炎后腹痛又会持续加剧。
盲肠后位阑尾炎痛在右侧腰部;盆腔位阑尾炎痛在耻骨上区;肝下区阑尾炎可在右上腹痛;极少数左侧腹部阑尾炎出现左下腹痛。
3、卧床休息,采取舒适的体位,轻者可适当活动。
4、病室保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环境安静,避免人多刺激。
5、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等不良情绪刺激,鼓励患者说出疼痛的感觉,可采取交谈、听音乐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使患者气机条达,缓解疼痛。
可遵医嘱适当给予镇痛药。
6、根据不同的证型口服中药治疗,中药宜温服,并观察服药后反应。
7、对于单纯性阑尾炎或阑尾周围脓肿形成者,在服药的同时,可根据炎症的范围或脓肿的大小,将药物外敷于右下腹部皮肤上进行治疗。
用芒硝500克装入布袋后外敷。
大蒜糊剂外敷,每日2-3次。
如意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每日1-2次。
8、针灸疗法:具有促进肠蠕动、促使停滞物的排出、改善血运、止痛、退热、提高人体免疫机能等作用。
阑尾炎(肠痈)中医护理常规

肠痈(阑尾炎)中医护理常规肠痈是指发生于肠道的痈肿,属内痈范畴,病位在肠。
急性阑尾炎科参照本病护理。
一、病因:常由饮食不节或暴饮暴食,或饱食后急剧奔走,寒温不适,情志所伤而致。
二、护理评估:1、腹病的性质、部位、持续时间,腹肌紧张度,有无压痛、反跳痛等。
2、心理社会状况三、辨证分型及临床表现:1、气滞血瘀:身热不高,腹痛隐隐,持续不休或阵发性加重,,且多位于右下腹,或可触及包快,脉弦或细,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腻。
2、湿热雍积:身热口渴,腹痛明显,恶心呕吐,大便秘结或泄泻,小便短赤,脉弦数或滑数,舌质红,苔薄黄或白腻。
3、热毒炽盛:高热口干渴,腹硬满剧痛,面红目赤,口焦唇裂,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脉弦滑数,或洪大,舌质干红或绛,苔黄燥或起芒刺。
四、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中医外科一般护理执行。
2)指导病人注意休息,手术后6小时生命体征平稳一般取半卧位。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腹痛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肌紧张的变化,腹部包块等情况。
2)观察患者神志、面色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3、给药护理1)中药汤剂宜分多次温服。
服药后观察腹痛、腹肌紧张是否减轻,体温是否下降;用通里攻下药后注意大便情况,泻下太过者应停药或用止泻药。
并鼓励患者多饮水。
2)补液、抗炎,观察药物的疗效与反应。
2)术后予耳穴压豆(交感、神门、皮质下、大肠、小肠、胆穴)以促进肠蠕动。
4、饮食护理1)湿热雍积者宜进流质或半流质。
2)热毒炽盛炽盛,呕吐频繁者应禁食。
3)恢复期可进高蛋白饮食、新鲜蔬菜、水果等,忌生冷。
4)腹胀未排气者,给服萝卜汤或肛管排气,以利消胀止痛。
5、生活护理1)呕吐时取半卧位或将头偏向一侧,轻拍背部,吐后用温水漱口。
2)避免饮食不节及饮食后剧烈运动。
6、情志护理介绍病情,安慰患者,使之情绪稳定,配合治疗。
7、起居护理1)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新鲜,及时清除呕吐物,更换污染被服,消除不良刺激。
2)保持床铺、内衣清洁干燥,注意个人卫生。
肠痈中医辨证护理常规

肠痈(阑尾炎)中医辨证护理常规因饮食不节、湿热内阻、使败血浊气壅遏于阑门所致。
病位在肠。
阑尾炎可参照本病护理。
【临床表现】以转移性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右下腹压痛、反跳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辨证:瘀滞证、湿热证、热毒证。
【临证(症)护理】按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1、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肌紧张程度、腹部包块及患者神志、血压、体温、呼吸等变化,并做好记录。
2、腹痛甚时遵医嘱针刺阑尾、天枢等穴,伴发热配曲池、内庭穴;伴恶心、呕吐配内关、中脘;伴腹胀配大肠腧,宜泻法,中刺激或用电针。
3、遵医嘱选用玉露散、大蒜糊剂、黄金散敷腹部痛处或包块处。
4、手术者做好术前术后护理。
【术前护理】1、向患者解释早期手术的重要性和安全性,延误治疗可能导致的并发症,多与其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有针对性的进行疏通安慰。
2、术前准备(1)术前一天,根据医嘱做好血型鉴定与备血。
进行药物过敏试验,并将试验结果记录在病历上。
(2)做好术前备皮的准备。
(3)术前12小时禁食。
(4)按医嘱应用抗生素。
(5)介绍与手术相关的知识,指导术后配合要求。
【术后护理】1、按术后患者的术后护理常规进行。
2、饮食调理:术后禁食,待肛门排气后可进流质,但此时不要进食甜食或牛奶,以免引起腹胀,进流质后,如无不适反应的可改成半流质,而后再逐渐过渡为普食。
饮食以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为主,多食水果蔬菜。
忌海腥发物,肥甘厚味之品。
3、其他护理:早期活动,术后10小时患者可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发生,减轻疼痛。
术后疼痛常限制患者活动,影响睡眠,并引起血压升高,应遵医嘱及时给与止痛剂。
【饮食护理】1、瘀滞证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或全流质饮食,可进食米汤、菜汤、肉汤等。
忌食辛辣、油腻、胀气的食物,如奶油、辣椒、牛奶红薯等。
2、湿热者,嘱其多饮水,可饮用清凉饮料,如茅根水、菊花茶、红萝卜马蹄竹蔗水等。
3、热毒者,禁食。
4、恢复期可进食高蛋白、新鲜蔬菜及水果,忌食生冷之品。
肠痈中医护理方案

肠痈中医护理方案肠痈(阑尾炎)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1、气滞血瘀证:脘腹胀闷,脐周疼痛阵作,随即转移至右下腹,按之剧,恶心欲吐,不热或微热,大便正常或便秘,尿清或黄,舌质正常或暗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紧。
2、瘀滞化热证:腹痛较剧,右少腹硬满,按之痛甚,或可扪及压痛之肿块,发热,自汗,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3、热毒炽盛证:腹痛更甚,弥漫全腹,腹皮硬,手不可近,壮热自汗,大便秘结,小便淋涩,舌质红绛,舌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腹痛1、腹痛多起于脐周和上腹部,开始疼痛不甚严重,位置不固定,呈阵发性,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部,疼痛呈持续性加重。
70-80%的急性阑尾炎具有这种典型的转移性腹痛的特点,但也有一部分病例发病开始即出现右下腹疼痛。
2、观察腹痛的特点,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有无压痛、反跳痛。
单纯性阑尾炎是轻度隐痛;化脓性呈阵发性胀痛和剧痛;坏疽性呈持续性剧烈腹痛;穿孔性阑尾炎因阑尾管腔压力骤减,腹痛可暂时减轻,但出现腹膜炎后腹痛又会持续加剧。
盲肠后位阑尾炎痛在右侧腰部;盆腔位阑尾炎痛在耻骨上区;肝下区阑尾炎可在右上腹痛;极少数左侧腹部阑尾炎出现左下腹痛。
3、卧床休息,采取舒适的体位,轻者可适当活动。
4、病室保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环境安静,避免人多刺激。
5、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等不良情绪刺激,鼓励患者说出疼痛的感觉,可采取交谈、听音乐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使患者气机条达,缓解疼痛。
可遵医嘱适当给予镇痛药。
6、根据不同的证型口服中药治疗,中药宜温服,并观察服药后反应。
7、对于单纯性阑尾炎或阑尾周围脓肿形成者,在服药的同时,可根据炎症的范围或脓肿的大小,将药物外敷于右下腹部皮肤上进行治疗。
用芒硝500克装入布袋后外敷。
大蒜糊剂外敷,每日2-3次。
如意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每日1-2次。
8、针灸疗法:具有促进肠蠕动、促使停滞物的排出、改善血运、止痛、退热、提高人体免疫机能等作用。
肠痈中医护理方案

肠痈(阑尾炎)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1、气滞血瘀证:脘腹胀闷,脐周疼痛阵作,随即转移至右下腹,按之剧,恶心欲吐,不热或微热,大便正常或便秘,尿清或黄,舌质正常或暗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紧。
2、瘀滞化热证:腹痛较剧,右少腹硬满,按之痛甚,或可扪及压痛之肿块,发热,自汗,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3、热毒炽盛证:腹痛更甚,弥漫全腹,腹皮硬,手不可近,壮热自汗,大便秘结,小便淋涩,舌质红绛,舌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腹痛1、腹痛多起于脐周和上腹部,开始疼痛不甚严重,位置不固定,呈阵发性,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部,疼痛呈持续性加重。
70-80%的急性阑尾炎具有这种典型的转移性腹痛的特点,但也有一部分病例发病开始即出现右下腹疼痛。
2、观察腹痛的特点,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有无压痛、反跳痛。
单纯性阑尾炎是轻度隐痛;化脓性呈阵发性胀痛和剧痛;坏疽性呈持续性剧烈腹痛;穿孔性阑尾炎因阑尾管腔压力骤减,腹痛可暂时减轻,但出现腹膜炎后腹痛又会持续加剧。
盲肠后位阑尾炎痛在右侧腰部;盆腔位阑尾炎痛在耻骨上区;肝下区阑尾炎可在右上腹痛;极少数左侧腹部阑尾炎出现左下腹痛。
3、卧床休息,采取舒适的体位,轻者可适当活动。
4、病室保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环境安静,避免人多刺激。
5、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等不良情绪刺激,鼓励患者说出疼痛的感觉,可采取交谈、听音乐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使患者气机条达,缓解疼痛。
可遵医嘱适当给予镇痛药。
6、根据不同的证型口服中药治疗,中药宜温服,并观察服药后反应。
7、对于单纯性阑尾炎或阑尾周围脓肿形成者,在服药的同时,可根据炎症的范围或脓肿的大小,将药物外敷于右下腹部皮肤上进行治疗。
用芒硝500克装入布袋后外敷。
大蒜糊剂外敷,每日2-3次。
如意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每日1-2次。
8、针灸疗法:具有促进肠蠕动、促使停滞物的排出、改善血运、止痛、退热、提高人体免疫机能等作用。
肠痈中医护理_方案

精选ppt
15
五、护理难点
部分病人对中医治疗的疗效存在有疑虑 解决思路: ❖ 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
使患者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2.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讲解中医药治疗的
优势及方法,使其消除顾虑配合治疗。
精选ppt
16
六、护理效果评价
❖ 附:肠痈(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中医护理效 果评价表
精选ppt
4
(二)恶心、呕吐
1、观察呕吐的性质、次数及呕吐物的性状、颜色、 气味和量,及时报告医生。
2、遵医嘱给予止吐药物治疗,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 3、呕吐后协助患者漱口,保持口腔卫生,指导病人
缓慢深呼吸,减轻或控制症状。 4、遵医嘱补液治疗,监测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 5、遵医嘱按摩内关、中脘等穴以缓解恶心呕吐症状。
护理效果
好 □ 较好□ 一般□ 差 □
好 □ 较好□ 一般□ 差 □
便秘、 腹泻 □
1.活 动□ 2.饮 食□ 3.其他护理措施:
腹胀 □
发热 □
1.活 动□ 2.饮 食□ 3.其他护理措施:
1.监 测□ 2.物理降温□ 3.用药护理□ 4.其他护理措施:
1.穴位按摩□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2.中药灌肠□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3.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
好 □ 较好□ 一般□ 差 □
1.按 摩□ 应用次数:
2.艾 灸□ 应用次数:
3.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次,应用时间:
次,应用时间:
天 天
天
1.放血治疗□ 2.其他:
应用次精数选:ppt
精选ppt
5
(三)便秘、腹泻
肠痈护理方案

肠痈(阑尾炎)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症候要点(一)气滞血瘀证:腹痛,攻窜不定,痛引少腹,重者痛势较剧,痛处不移,得矢气后痛减。
脉弦涩,舌质暗,苔薄。
(二)温热蕴结证:腹痛拒按,胸闷不舒,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烦渴引饮,汗出,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三)热毒炽盛证:腹痛更甚,弥漫全腹,脘腹胀满,拒按,壮热,大便干,小便黄,舌质暗,苔黄燥,脉洪数。
二、常见症状/症候施护(一)腹痛、腹胀1.注意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有无压痛、反跳痛若腹痛剧,可能有穿孔或出现休克者立即报告医生。
2.卧床休息,轻者可适当活动,给予精神安慰,禁饮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根据不同的证型口服中药治疗,宜温服,并观察服药后的反应4.遵医嘱中药外敷,将药物外敷于右下腹阑尾区,所用药物有芒硝,如意金黄散。
5.遵医嘱实施针灸治疗,取穴双侧足三里或者阑尾区。
6.腹部行顺时针方向按摩。
7.遵医嘱实施艾灸,取神阙、足三里、中脘等穴。
8,遵医嘱给予耳穴贴压,取阑尾,大肠,交感,肺,耳迷根。
(二)发热1.观察体温变化。
2.保持皮肤清洁,汗出后及时擦干皮肤、更换衣服。
3.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
4.遵医嘱针灸治疗,取大椎、曲池等穴。
5.遵医嘱拔罐治疗,取大椎穴。
(三)恶心呕吐1.忌食辛辣油腻,可进流质、半流质饮食,多食蔬菜和水果。
2.中药汤剂宜温热服(小承气汤加味)3.遵医嘱艾灸治疗,取足三里、中脘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二)特色技术1,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2,涂药(详见附录2)3,针灸(详见附录2)4,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5,艾灸(详见附录2)6,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7,拔罐(详见附录2)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病室安静清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
(二)饮食指导1、温热蕴结证:宜食清热利湿的食品,如黄瓜、薏米粥、芹菜、冬瓜。
2、气滞血瘀证:宜食理气,活血祛瘀的食品、如山楂、大枣等。
肠痈的中医护理常规

肠痈的中医护理常规中医院手术室李学华肠痈多因饮食不节,湿热内阻、情志不调、六淫入侵以致肠道传化失司,气血瘀滞、糟粕积滞化热生脓而发病。
病位在肠。
阑尾炎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临床表现以转移性右下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粘连二、临证护理(一)生活起居护理1、卧床休息,取半卧位。
禁食者予以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2、严密观察腹痛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腹部肌肉紧张度的变化及生命体征变化,做好记录。
3、手术治疗者,做好术前术后护理。
(二)辨证施护1、气滞血瘀证:表现为腹部胀痛、钝痛或隐痛。
右下腹压痛,拒按,舌淡红,苔薄白,脉缓或滑。
(1)、卧床休息,取半卧位以局限炎症。
(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不要进食产气食品,可进食清热活血作用药膳汤、粥类。
如:田七煲瘦肉汤等。
(3)、遵医嘱予以耳穴治疗或艾灸双足三里穴等。
2、邪热内蕴证:表现为腹痛持续,身热显著,痛而拒按,身热弛张,口渴不欲饮,尿黄、舌红,苔黄腻,脉象弦数。
(1)、密切观察腹部体征,双柏散外敷右下腹。
(2)、发热时可遵医嘱行物理降温。
热退汗出后及时抹汗更衣,慎防风寒。
(3)、能进食者嘱其多饮水,可饮用清凉饮料,如茅根水,菊花茶、红萝卜、马蹄竹蔗水等。
(4)、中药内服宜微凉服。
3、热毒炽盛证:表现腹痛剧烈而拒按,压痛遍及全腹,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洪数。
(1)、调情志,安慰患者勿紧张,嘱患者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2)血压稳定者取半卧位以利于炎症局限。
(3)、中药宜凉服。
三、饮食护理1、如呕吐频繁或有腹膜炎者及手术前禁食、禁水。
2、饮食的原则是逐步过渡,以清淡易消化为宜。
肛门排气后酌情给予清淡易消化的少量流质,逐渐增加到全量流质,勿进牛奶,以免腹胀,逐渐改为进食半流质,然后恢复普通饮食。
3、恢复期可食高蛋白饮食,新鲜水果、蔬菜、禁烟酒,忌食肥甘厚腻,辛辣生冷,鱼蟹等物。
四、用药护理(1)、医嘱指导患者服药,重患者、年老体弱者须协助服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要点
• 一般护理
• 按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 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肌紧张程度、腹部包块等情况。 • 观察患者神志、血压、体温、呼吸等变化,并做好记录。
整理ppt
护理要点
• 给药护理 • 中药汤剂宜多次温服,并观察腹痛是否减轻,体温是否下降。 • 服用通里攻下药时,应注意大便情况。泻下太过者应报告医师处理,并鼓
肠痈中医护理常规
整理ppt
【目录】| CATALOG
(1)概述 (2)护理评估 (3)护理要点 (4)健康宣教
整理ppt
概述
• 因饮食不节、湿热内阻,使败血浊气壅遏于阑门所致。 以转移性右下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肠。阑尾炎 可参照本病护理。
整理ppt
护理评估
• 1 腹痛性质、部位、持续时间,腹肌紧张度,有无压痛、反跳痛等。 • 2 心理社会状况。 • 3 辨证:气滞血瘀证、瘀滞化热证、热毒要点
• 饮食护理 • 瘀滞化热者,宜进食流质或半流质。 • 热毒炽盛,呕吐频繁者,暂禁食。 • 恢复期可进食高蛋白、新鲜蔬菜及水果,忌食生冷之品。
整理ppt
护理要点
• 情志护理 • 介绍病情,安慰患者,使之情绪稳定,配合治疗。 • 临证(症)施护 • 腹痛甚时遵医嘱针刺止痛。 • 腹痛或有包块时,应遵医嘱外敷中药膏。 • 手术后鼓励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发生。
整理ppt
健康指导
• 慎起居,防感冒,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 • 避免饮食不节及饮食后剧烈运动。 • 保持良好情绪。
整理ppt
谢谢
• THANK YOU
整理ppt